输电线路通过功率计算公式
电力系统分析复习题包括答案

资料说明:本资料由华北电力大学在校学生提供,为方便外校学生考研复习,我们整理了所有的专业课考研资料,上传了所有内部资料(视频除外)。
我们是由一群“勇闯北京、热爱华电”的华电本校热血学生组成,本科时有本校的、外校的和跨专业的,现在全部考上华电研究生。
为了方便“立志考华电”学生交流,我们建立QQ 群276540388,为大家免费答疑,分享华电最新消息,提高最新内部试题,各种疑难问题,我们都进最大努力帮助,只为“大华电,大电力,中国梦,梦华电!”电力系统分析复习题9-11.综合负荷的定义答:系统中所有电力用户的用电设备所消耗的电功率总和就是电力系统的负荷,亦称电力系统的综合用电负荷。
它是把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所有的用户的负荷总加起来而得到的。
2. 综合负荷、供电负荷和发电负荷的区别及关系答:综合用电负荷加上电力网的功率损耗就是各发电厂应该供给的功率,称为电力系统的供电负荷。
供电负荷再加上发电厂厂用电消耗的功率就是各发电厂应该发出的功率,称为电力系统的发电负荷。
9-21.负荷曲线的定义答:反映一段时间内负荷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用负荷曲线来描述2.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的慨念答:负荷曲线按时间长短分,分为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
日负荷曲线描述了一天24小时负荷的变化情况;年负荷曲线描述了一年内负荷变化的情况。
3.日负荷曲线中最大负荷、最小负荷、平均负荷、负荷率、最小负荷系数的慨念答:负荷曲线中的最大值称为日最大负荷max P (又称峰荷),最小值称为日最小负荷min P (又称谷荷);平均负荷是指某一时期(日,月,年)内的负荷功率的平均值,24024d av W P Pdt =⎰;负荷率m k 是日平均负荷av P 与日最大负荷max P 之比,即maxav m P k P =;最小负荷系数α是日最小负荷min P 跟日最大负荷max P 之比,即min maxP P α=。
4.日负荷曲线的作用答:日负荷曲线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非常重要,它是安排日发电计划和确定系统运行方式的重要依据。
输电线路电气参数的计算、电磁环境、绝缘配合

由工频电压统一爬电比距离要求的线路每串绝 缘子片数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n—每串绝缘子片数; Um—系统运行最高相电压,kV; λ—统一爬电比距,mm/kV,列于下表; L0—每片悬式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cm; Ke—绝缘子爬电距离的有效系数。
3.2、按操作过电压选择绝缘子串片数 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线路绝缘子串正极性操作 冲击电压波50%放电电压U50应符合下式要求:
根据公式计算出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的每相在某一 点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如果有一相无线电干扰场 强值至少比其余两相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大3dB,则高 压交流架空送电线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值即为该值,否 则按下式计算: E1、E2为三相导线中最高的两个无线电干扰场强 值。被干扰点为离线路边线20米,高2米
2.3、可听噪声 根据《345kV 及以上超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参考手 册》所述方法,可听噪声计算首先需确定大雨条 件下的数值,然后再推出湿导线下的值。由于大 雨出现的概率较低,再加上本体噪声较高,一般 只将湿导线条件下的噪声值作为控制值。
式中:m—每串绝缘子片数; Um—最高运行线电压,kV; Uw—污耐受电压,kV/片。
(2)泄漏比距法 由爬电距离来决定绝缘子的串长,这种方法首 先根据输电线路所经地区的污秽情况,盐密和灰密 的测量值,以及已有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污 秽等级,再依据国家标准《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 绝缘选择标准》(Q/GDW 152-2006)、《高海拔 污秽地区悬式绝缘子片数选用导则》(DL/T 562— 1995)和《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 施》(试行)的要求来决定各污区所对应的统一爬 电比距,根据所选绝缘子的爬电距离计算所需绝缘 子的片数。
g max
2.2、无线电干扰 依据GB 15707~199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 无线电干扰限值》及CISPR,标准情况下0.5MHz 时高压架空线路无线电干扰电平的预估公式为: 其中:E—无线电干扰场强,dB;
低压线路损失计算方法

1.输电线路损耗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P=I2R式中△P--损失功率,W;I--负荷电流,A;R--导线电阻,Ω(2)三相电力线路线路有功损失为△P=△PA十△PB十△PC=3I2R(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
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R20=RL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Rt=a(tP-20)R20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Rl= R204)线路实际电阻为R=R20+Rt+Rl(4)线路电压降△U为△U=U1-U2=LZ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
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是固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
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
配电网电能损失理论计算方法配电网的电能损失,包括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失。
由于配电网点多面广,结构复杂,客户用电性质不同,负载变化波动大,要起模拟真实情况,计算出某一各线路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电能损失是很困难的。
因为不仅要有详细的电网资料,还在有大量的运行资料。
有些运行资料是很难取得的。
另外,某一段时间的损失情况,不能真实反映长时间的损失变化,因为每个负载点的负载随时间、随季节发生变化。
而且这样计算的结果只能用于事后的管理,而不能用于事前预测,所以在进行理论计算时,都要对计算方法和步骤进行简化。
电能的输送的公式

电能的输送的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能的输送是指将电能从发电站输送到终端用户的过程。
在电能输送过程中,会涉及到电压、电流、电阻等物理量,需要通过相应的公式来描述和分析。
本文将探讨电能输送过程中常用的公式,并对其进行解释和应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电能输送的基本概念。
在电能输送过程中,电压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表示电路中的电势差,用符号V表示,单位为伏特(V)。
电流则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用符号I 表示,单位为安培(A)。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符号R表示,单位为欧姆(Ω)。
在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U = I * RU代表电压(伏特)、I代表电流(安培)、R代表电阻(欧姆)。
这个公式说明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即当电流和电压固定时,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还有一个常用的公式是功率公式,即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表示为:P = U * IP代表功率(瓦特)。
这个公式说明了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乘积成正比,也就是说,功率越大,电流或电压中至少有一个参数越大。
在电能输送中,为了减小电能的损耗,通常会采用高压输电的方式。
高压输电可以有效减小输电线路的电阻损耗,从而提高输电效率。
在高压输电中,电压升高,但电流相应减小,功率不变。
根据功率公式,可以得到:P = U * I = U' * I'U和I代表原始电压和电流,U'和I'代表提高后的电压和电流。
根据公式可以看出,如果提高电压,则电流会相应减小,从而减小电阻损耗。
除了以上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与电能输送相关的重要公式,比如电阻的计算公式、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等。
在电能输送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保电能输送的高效和安全。
电能输送是一个涉及多种物理量和参数的复杂过程,通过合适的公式可以对电能输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
掌握这些公式并灵活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能输送的原理和机理,从而提高电能输送的效率和可靠性。
电网无功功率计算

电网无功功率计算电网中的许多用电设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它们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建立交变磁场,在一个周期内吸收的功率和释放的功率相等,这种功率叫无功功率。
电力系统中,不但有功功率平衡,无功功率也要平衡。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式中S——视在功率,kVAP——有功功率,kWQ——无功功率,kvarφ角为功率因数角,它的余弦(cosφ)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cosφ=P/S称作功率因数。
由功率三角形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有功功率下,用电企业功率因数cosφ越小,则所需的无功功率越大。
如果无功功率不是由电容器提供,则必须由输电系统供给,为满足用电的要求,供电线路和变压器的容量需增大。
这样,不仅增加供电投资、降低设备利用率,也将增加线路损耗。
为此,国家供用电规则规定:无功电力应就地平衡,用户应在提高用电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设计和装置无功补偿设备,并做到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投入或切除,防止无功倒送。
还规定用户的功率因数应达到相应的标准,否则供电部门可以拒绝供电。
因此,无论对供电部门还是用电部门,对无功功率进行自动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防止无功倒送,从而节约电能,提高运行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是: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
这样,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
当前,国内外广泛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
这种方法安装方便、建设周期短、造价低、运行维护简便、自身损耗小。
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1、提高功率因数如图2所示图中P——有功功率S1——补偿前的视在功率S2——补偿后的视在功率Q1——补偿前的无功功率Q2——补偿后的无功功率φ1——补偿前的功率因数角φ2——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角由图示可以看出,在有功功率P一定的前提下,无功功率补偿以后(补偿量Qc=Q1-Q2),功率因数角由φ1减小到φ2,则cosφ2>cosφ1提高了功率因数。
输电线路损耗

输电线路损耗1.输电线路损耗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 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P=I2R式中△P--损失功率,W;I--负荷电流,A;R--导线电阻,Ù(2)三相电力线路线路有功损失为△P=△PA十△PB十△PC=3I2R(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
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R20=RL式中R--电线电阻率,/km,;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Rt=a(tP-20)R20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Rl= R204)线路实际电阻为R=R20+Rt+Rl(4)线路电压降△U为△U=U1-U2=LZ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
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是固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
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
配电网电能损失理论计算方法配电网的电能损失,包括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失。
由于配电网点多面广,结构复杂,客户用电性质不同,负载变化波动大,要起模拟真实情况,计算出某一各线路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电能损失是很困难的。
因为不仅要有详细的电网资料,还在有大量的运行资料。
有些运行资料是很难取得的。
另外,某一段时间的损失情况,不能真实反映长时间的损失变化,因为每个负载点的负载随时间、随季节发生变化。
而且这样计算的结果只能用于事后的管理,而不能用于事前预测,所以在进行理论计算时,都要对计算方法和步骤进行简化。
线路-三种损失计算

三相交流输电线路功率损失、电能损失、电压损失计算李叔昆编2013年1月15日目录1.功率损失计算2.电能损失计算3.电压损失计算三相输电线路的功率关系视在功率S=√3·UI有功功率P=√3·UICOSФ无功功率Q=√3·UIsinФ1.功率损失计算输电线路的等值电路P1-jQ1 P′-jQ′P-jQ P2-jQ2R+jX式中ΔP-有功功率损失,Kw;ΔQ-无功功率损失,kvar;P-输送的有功功率,MW;Q-输送的无功功率,Mvar;R-线路电阻,Ω;X-线路电抗,Ω;U-线路额定电压,Kv;B-线路电纳,莫;I-线电流,A;COSФ-线路功率因数。
一般35kV及以上线路为0.90~0.95 2.电能损失计算式中ΔA-电能损失,Kw·h/年;ΔP-有功功率损失,kW;τ-损耗小时数/年,h。
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和线路功率因数查下表。
电价一般按0.30元计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与损耗小时数的关系表3.电压损失计算一、计算电压降的公式《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10kV线路末端的允许电压降为5%。
1kV以下线路末端的允许电压降为4%。
发电厂和变电所110~35kV母线,正常运行时为系统额定电压的-3%~+7%,事故时为±10%。
发电厂和变电所220kV母线,正常运行时为系统额定电压的0~+10%,事故时为-5%~ +10%。
式中△U-电压降(kV);r0-导线交流电阻(欧/km);x0-导线电抗(欧/km);ф-功率因数角(度);P-线路输送功率(MW);L-线路长度(km);U-线路标称电压(kV)。
二、导线的电阻和电抗线路的电阻为交流电阻,一般为直流电阻的1.2~1.3倍。
表中感抗,根据线路导线排列的几何均距D查得。
几何间距按下式计算: B○D=3√AB×BC×CA○ CA ○三、10kV线路电压降计算举例已知:1. O-A-B-C段导线为 LGJ-150/20 查表:几何间距1.5mr0=0.21欧/km); x0=0.34(欧/km);2. C-D-E段导线为 LGJ-120/20 查表:几何间距1.5mr0=0.27欧/km); x0=0.347(欧/km);3. 分支线 A-A1 A-A2 C-C1 C-C2 导线为LGJ-70查表:几何间距1.5m r0=0.46(欧/km); x0=0.365(欧/km);4.cosф=0.85 tgф=0.62计算步骤举例:变电所1. 求A 点电压A 点总负荷 1400 kW OA 段线路长2 kmOA 段线路电压降:ΔU OA=(r0+x0tgф)×L×P/U=(0.21+0.34×0.62)×1.4×2/10=0.118 kVU A=U-ΔU OA=10-0.118=9.882 kV2. 求B 点电压B 点总负荷 900 kW AB 段线路长3 kmAB 段线路电压降:ΔU AB=(r0+x0tgф)×L×P/U=(0.21+0.34×0.62)×3×0.9/9.882=0.115 kVU B=U A-ΔU AB=9.882-0.115=9.767 kV3. 求C 点电压C 点总负荷 650 kW BC 段线路长4 kmBC 段线路电压降:ΔU BC=(r0+x0tgф)×L×P/U=(0.21+0.34×0.62)×4×0.65/9.767 =0.112 kVU C=U B-ΔU BC=9.767-0.112=9.655 kV4. 求D 点电压D 点总负荷 500 kW CD 段线路长2 kmCD 段线路电压降:ΔU CD=(r0+x0tgф)×L×P/U=(0.21+0.34×0.62)×2×0.50/9.655 =0.05 kVU D=U C-ΔU CD=9.655-0.05=9.605 Kv5. 求(E 点)干线末端电压E 点总负荷 350 kW CD 段线路长4 kmDE 段线路电压降:ΔU DE=(r0+x0tgф)×L×P/U=(0.21+0.34×0.62)×4×0.350/9.605 =0.071 kVU E=U D-ΔU DE=9.605-0.071=9.534 kVΔU0E=(U-U E)/U×100%=(10-9.534/10) ×100%= 4.66% < <5%> 合格。
多大功率用多大电线电缆怎么计算-互联网类

多大功率用多大电线电缆怎么计算-互联网类关键信息项1、电线电缆的类型2、功率数值3、计算方法及公式4、安全系数5、环境因素6、电流强度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规定在互联网相关应用中,如何根据不同的功率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以确保电力传输的安全与高效。
111 适用范围本协议适用于各类互联网设备、设施以及相关电力系统中电线电缆的选型计算。
112 定义与术语1121 功率: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单位为瓦特(W)。
1122 电线电缆:用于传输电能的导线和绝缘外皮的组合。
1123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为安培(A)。
2、电线电缆的类型21 常见的电线电缆类型包括铜芯电线、铝芯电线,以及各种不同绝缘材料和护套的电缆。
211 铜芯电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但其价格相对较高。
212 铝芯电线价格较低,但导电性能略逊于铜芯电线。
22 电缆根据用途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等。
3、功率数值的确定31 需准确获取设备或系统的功率需求,包括额定功率、峰值功率等。
311 对于单一设备,可参考其产品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注的功率值。
312 对于复杂的系统,需综合考虑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率消耗,并考虑一定的余量。
4、计算方法及公式41 基本计算公式为:功率(P)=电压(U)×电流(I)。
411 由此可得:电流(I)=功率(P)÷电压(U)。
42 根据所选电线电缆的材质和规格,查找其对应的载流量表,以确定能够承受计算电流的合适电线电缆截面积。
421 例如,对于铜芯电线,通常每平方毫米的截面积可承载 5 8 A的电流;对于铝芯电线,通常每平方毫米的截面积可承载 3 5 A 的电流。
5、安全系数51 为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计算所得电线电缆截面积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安全系数。
511 一般安全系数取值在 12 15 之间。
512 对于重要的、对电力稳定性要求高的设备或系统,安全系数应取较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