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礼仪与用餐文化
餐桌文化礼仪

餐桌文化礼仪
餐桌文化礼仪
一、就餐礼仪
1、准备就餐前,要遵守桌椅安排,先招呼客人入座,男士先坐,女士后坐。
2、坐下时要注意腿部动作,不要把腿放在桌子上;也不要随意乱放腿。
3、不要说脏话、谈论暴力或讲笑话,不要嚼口香糖或口香糖般的食物,不要咀嚼、吐痰或放声大笑;
4、不要将餐具拿取太频繁,要注意桌上比较重要的杂项,不要拿取与用餐无关的餐具;
5、也不要将手放在餐桌上,或随意乱动桌上物品;
6、应尊重他人,不要有干扰行为,不要随意流利,不要在桌上吃食;
7、不要把容易碰触而又比较脏的食物放在桌上,要照顾他人的感受,不要使用太大量的调料;
8、不要发出讨厌的噪音,不要拿餐具放在桌子上,不要影响他人吃饭;
9、不要用牙刷、牙签、湿纸巾或其它清洁工具把桌子擦拭;
10、不要空坐,不要饮酒,不要尴尬地说话。
二、吃饭礼仪
1、要注意坐姿、动作、口气、表情,尽可能积极地做出友善的
举动;
2、看不懂餐具怎么用,可以从旁边从容地问候,以免尴尬;
3、拿取餐具时要从容地拿取,放取时要小心,不要乱动;
4、另外,要注意不要用餐具太慢、过猛或过慢,不要有嘴型、咀嚼发出声音等;
5、不要饮食或起哄,不要在别人面前将食物给自己,要给别人一定的宽容和尊重;
6、不可用力抓食物,也不可以把头伸向食物,不可以看别人吃的太多、太少;
7、不可以用手搅拌食物,要用筷子把食物切细,以米饭为例,最后可用筷子把切细的米饭拢起来一次性吃;
8、不可吃香肠、鸡爪、虾子等容易碰触的食物,也不可以把食物放在别人的餐具里;
9、每次吃完就要把餐具放回原处,嘴里还有剩余的食物要用纸巾吃干净,结束用餐后,要将桌面收拾干净。
家庭餐桌礼仪

家庭餐桌礼仪餐桌是一个家庭共同聚集、交流的场所,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地方。
如何举止得体、言行得宜,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
而在家庭聚餐中,家庭餐桌礼仪则尤为重要。
一、餐前准备在家庭聚餐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首先,家人要身着整洁、得体的服装,不要穿着拖鞋、睡衣或者过于休闲的衣服。
其次,餐桌要摆放整齐、干净,食品要摆放得有条不紊、整齐美观。
最后,家人要洗手,以确保餐桌的卫生与健康。
二、用餐礼仪在用餐的过程中,家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礼仪:1.进餐前应该先说“请”和“谢谢”。
当被端上第一道菜时,应该说“请”表示让别人先尝。
吃完菜后,应该说“谢谢”表示感谢,这样能增加家庭感情。
2.不打嗝、不嚼口香糖、不大声喧哗。
这样会影响其他人的食欲,降低餐桌的品位。
3.吃饭时,不要把手肘放在桌子上,双手应该放在桌子下面或者叠在胸口上。
同时,应该保持端正的坐姿,不要推椅子或者向前靠。
4.不要剩菜剩饭。
家人应该掌握自己的食量,避免浪费。
如果多吃了,可以适量增加运动,消耗多余的热量。
5.品尝所有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
家庭餐桌上的食物是家人精心准备的,应该尊重劳动成果,不挑剔、不浪费。
三、用餐后礼仪在用餐结束后,家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礼仪:1.起身前,要说一声“请离座”或“请起立”,表示对其他家人的尊重。
2.主人要为客人倒茶或加水。
客人喝完茶后,应该说声“谢谢”,表示感谢。
3.遇到桌布和杯子上有污渍的情况时,应该及时用餐巾纸或手帕擦拭干净。
四、小结家庭餐桌礼仪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也是家庭和睦的重要保证。
最重要的是,在家人共享美食和热情的时刻,大家要保持微笑和愉快的心情。
这样,不仅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也可以让用餐变得更加美好。
酒桌文化就餐礼仪

酒桌文化就餐礼仪酒桌文化是指人们在餐桌上的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
在社交场合,酒桌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正确的就餐礼仪不仅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能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以下是关于酒桌文化就餐礼仪的相关内容。
一、就座礼仪在面对面的社交场合,选择合适的座位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主宾会坐在餐桌的中央位置,客人则坐在主宾的左侧和右侧,侧面坐位相对普通。
在坐下之前,可以向主人询问座位,避免出现尴尬的情况。
二、祝酒礼仪在酒桌上,经常会有人举杯祝酒。
在祝酒时,要用双手接过酒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在敬酒时,尽量保持微笑,目光直视对方,表示真诚和善意。
敬酒时,一般酒杯不要碰到对方的酒杯,避免出现碰杯时洒酒的尴尬情况。
三、用餐礼仪在用餐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优雅的仪态。
坐姿要端正,不要低头弯腰。
用餐时,要用正确的方式拿着餐具,不要乱摆乱放。
起初,先从外侧的餐具开始使用,然后逐渐向内使用。
刀和叉的使用要注意,刀要用右手拿着,叉要用左手拿着,有些刀叉可以同时使用,但不要同时握在手中。
四、进餐礼仪在进餐时,要慢慢咀嚼食物,不要匆忙进食。
遇到大的食物,可以用刀将其切割成小块,然后再慢慢品尝。
同时,要避免大声咀嚼和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这样会给人不雅的印象。
五、待餐礼仪如果在用餐过程中需要临时离开餐桌,应先向其他人道歉,然后将餐巾折叠起来放在椅子上,表示未完待续。
在离开时,不要直接走开,可以先向主人告别,然后缓慢离开。
六、结束礼仪用餐结束时,可以将餐巾折叠起来放在桌子上,表示已经用餐完毕。
要向主人道谢,并表达自己的愉快和感谢。
离开时,可以向其他在场的人告别,然后缓慢离开。
七、谈话礼仪在餐桌上要遵守一定的谈话礼仪。
不要大声喧哗和嬉笑,要保持恰当的谈话音量。
尽量避免涉及政治、宗教、敏感话题等不适合在餐桌上讨论的话题。
在谈话中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要打断对方的发言。
总之,酒桌文化就餐礼仪是社交场合必备的素养和技能。
正确的就餐礼仪不仅能展现个人修养,还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餐桌礼仪 餐桌的礼仪10篇

餐桌礼仪餐桌的礼仪10篇在中国,当谈到正式的晚餐或宴会时,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沉默帮助大家收集的10篇餐桌礼仪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的餐桌礼仪篇一涮菜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直接影响到菜品成熟之后的口感,我们作为吃货不能因为心急菜都没有煮熟就下肚了,小心很容易拉肚子哦。
一些即食类的菜品只需要在锅里浮起来就能吃,煮太久反而失去了原味哦。
但是类似于千层肚、毛肚之类的菜品,涮菜的时间需要一个很好的把控,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太短了没办法涮熟,时间太长了肉质又会受到影响,正确的时间大概把控在十多秒就差不多了哦。
各类肉食荤菜吃不停,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涮好一锅菜品然后放进碗里慢慢品尝,这样能够品味出更多不一样的气氛哦。
像牛肉之类的菜品控制在1分钟之内,不然很容易使得菜品的口感变老,煮得稍微软一点口感会更好哦,如果喜欢劲道一点口感的牛肉也可以时间更短点,这样煮出来的口感也更加鲜嫩可口。
煮火锅还要注意素菜的时间一定要稍微长一点才好,像豆腐白菜一类的如果时间不够长很不容易煮熟,生的素菜吃起来口感实在太差了,小伙伴们一定要小心避雷呀。
但是像虾类菌菇类的食物至少要煮五分钟才能彻底杀菌,如果没有煮熟很容易引起肠胃的不舒适,不能因为一时的畅快而忽略了安全健康问题哦。
吃火锅对聚餐的小伙伴们来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千万要注意卫生和礼貌哦,认真吃饭少说话,嗓门也不能太大,自己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多多尊重别人哦。
餐桌礼仪文化篇二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会更多,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任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
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类的话。
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较佳。
如果在家里,较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
餐桌就餐礼仪通用5篇

餐桌就餐礼仪通用5篇餐桌就餐礼仪 11、一定要穿着合宜到高级餐厅用餐,服装一定要注意。
最好都能穿着正式服装,避免穿着凉鞋。
2、不要把电话、钥匙或钱包放在桌上餐桌是摆放食物的地方,千万不要把自己私人的物品摆放在餐桌上。
3、让客人优先点餐身为主人,一定要让客人优先点餐,尤其对方是女性。
千万不要一股脑儿就把菜都点好了。
4、如果你是主人,一定要先买单这是非常基本的常识,相信大家都知道。
如果你是邀请饭局的人,也是一样,不要让客人付款,这会相当失礼的。
5、不要告诉侍酒师,你的酒钱预算可以告诉服务生你喜欢的酒或是指出你所能接受价格内的酒,不要直接告诉侍酒师你的预算。
但也不要假装出品酒行家的感觉,很容易会露出马脚。
6、不要退酒(除非真的很糟)对于一支你不喜欢的酒,也不要退还给餐厅,因为这种行为会相当失礼。
就算真的很糟,也要礼貌地向服务生解释,你不喜欢它的原因。
7、一定要了解餐巾所放置的位置餐巾是放在腿上,不是挂在领口,就算你要离开位子,也要将餐巾放置在椅子上。
用餐完毕,请将你的餐巾整齐地放置在盘子的左边。
8、不要跨越桌子分享你的食物好东西总要跟好朋友分享,这种行为可不能在高级餐厅用餐时发生,尤其对象是不太熟的人。
9、不要对服务生吼叫相信大家在餐厅用餐,一定有听过有人大叫“服务生!“这也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如果你真的有需求,尽量利用眼神交流,高级餐厅的服务生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会非常注意顾客们用餐时的状况。
10、如果食物没煮熟或有问题,一定要将食物退回如果你所点的食物没煮熟,将食物退回,并请其他宾客先开始用餐。
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吃下不好的食物。
11、确保大家点餐的数量都一样为了避免尴尬的等待,尽量确保大家所点的道数一样。
尤其是主人千万不要为了省钱而点的比宾客少道,这样会让宾客感觉很有压力。
12、用餐完毕,不要将餐具摆放在盘子旁边如果你已经用餐完毕,请将刀叉放置成10:20的方向,这样一来,服务生就会瞭解你已经用餐完毕,而将餐盘收走。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中国饮食礼仪文化3篇中国饮食礼仪文化1中国饮食文化礼仪1、餐桌礼仪圆形餐桌一直是中国人用餐时的首选。
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
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主人需要注意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此为一大忌。
要等到所有人到齐后方可开始进餐--即使有人迟到也是需要等的。
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
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
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
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
米饭一般不会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
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
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
骨头和壳类放在骨盘中。
堆放的盘子如果骨头过多,必须及时用干净的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
也有可能会提供刀叉,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
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
当你用筷子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
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
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上。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
为此,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先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
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
餐桌礼仪文化

餐桌礼仪文化(我们一个细小的动作,将决定一个人的素质)1、在餐桌上,一定要学会喝汤的礼仪,否则容易闹出大笑话。
(两个挨着坐的人同时喝汤容易撞到头,闹笑话出丑)每次服务员把汤放在你的左手或者右手都没关系,当我们要喝汤的时候,一定要将自己的汤碗放在自己的骨碟上,我们才可以喝自己的汤,就不会碰头了。
*当我们要喝汤的时候,一定要将自己的汤碗放在自己的骨碟上,我们才可以喝自己的汤2、这才是聚会用餐时,餐桌垃圾正确的处理方法,你学会了吗?吃饭吐垃圾,是有礼仪的,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如果有骨碟的话,我们就将垃圾放在骨碟里。
如果我们吃饭没有骨碟的话,我们也有垃圾怎么办呢,我们就放一张纸巾在旁边,将所有的垃圾都可以放在纸巾中,这样的话让别人就可以感受得到,你的素质和你的礼貌。
*吃饭吐垃圾,如果有骨碟,放进骨碟中,没有骨碟,放在纸巾上。
3、吃饭时,正确的夹菜方式是这样的,切忌翻来翻去。
我们无论跟任何人吃饭,包括在家里,我们自己夹菜,夹,盘子对着自己的三分之一处,我们最忌讳的就是在盘子里翻来翻去,别人怎么吃呢。
*夹菜时,只可以夹盘子里靠近自己三分之一处的菜。
4、在饭桌上,不用筷子指人,不反手夹菜,是最基本的礼貌。
当我们请客户吃饭的时候,我们都想用最热情的方式来去表达,但是你的姿势错误,可能你会发现,你做的一桌的好菜,都白费。
首先我们看第一,我们不可以使用筷子去指别人,来来来,吃吃吃;第二,我们反手夹菜给旁边的客人,是代表我希望你尽快离开。
所以大家切记,一定是正手夹菜,不可以反手夹菜和用筷子指人。
*请人吃饭时,不可以用筷子指别人,也不可以反手夹菜。
5、在聚餐时,学会盛汤的正确礼仪,避免尴尬的发生。
*我们盛汤的时候,将汤碗离近汤盘一点,汤就不会洒出来。
6、聚会用餐时,学会喝汤的正确方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喝汤和吃饭,不可以发出声音,我们喜欢有礼貌的人。
7、聚会用餐时,倒白酒的礼仪你知道吗?学会这些远离尴尬。
*给客人倒酒,满杯,也不能全满,他倒8分满,有利于碰杯和有利于喝酒,因为满杯,也代表尊重。
餐桌礼仪与文明用餐

餐桌礼仪与文明用餐餐桌礼仪与文明用餐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对他人尊重与关心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体现了个人修养的水平,还是一种社交技巧的展现。
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和文明用餐习惯,不仅能让自己更加受人尊敬和欢迎,还能让整个用餐环境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分享一下餐桌礼仪与文明用餐的重要性和技巧。
首先,餐桌礼仪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在用餐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礼节。
例如,在坐下后应该等待主人或者长辈先开始用餐,而且在用餐过程中应该保持坐姿端正,不要发出噪音或者有不合适的行为。
同时,我们还应该尊重服务员的工作,不盛放超过自己胃口的食物,不挑剔食物的品质以及不大声呼叫服务员。
这些规则和礼节的遵循将使整个用餐过程更加和谐和有序。
其次,餐桌礼仪和文明用餐习惯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社交场合的用餐中,如果我们能够展现出良好的餐桌礼仪和文明用餐习惯,将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遵守规则和礼节,我们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进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而且,用餐时的交谈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
在用餐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用语的得体和内容的适宜,不涉及敏感话题,不说不雅或者冒犯他人的话语。
通过良好的交流,我们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和谐,使整个用餐过程变得更加愉快和有意义。
第三,餐桌礼仪和文明用餐可以提高个人的形象和修养。
在他人眼中,一个人的餐桌礼仪和文明用餐习惯反映出他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程度。
良好的餐桌礼仪和文明用餐习惯可以让我们展现出自己的风度和修养,赢得他人的好感和赞许。
同时,一个人的形象也会受到良好的餐桌礼仪和文明用餐的影响。
坐姿端正、吃相文雅、不发出响声的个人形象,必然比姿态懒散、吃相随意、发出噪音的形象更加受人欢迎。
通过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和文明用餐习惯,我们不仅可以改善自己的形象,还能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要保持整洁和环保。
在用餐过程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餐桌卫生和用餐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请结合传统用餐文化评价当前餐桌礼仪和用餐文化
浅谈餐桌礼仪与用餐文化的变迁
10级公管2班蒋云娥20104012040
中国的餐饮礼仪可谓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中华五千年的用餐礼仪一直延续至今,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的融合,用餐礼仪不断变迁。
说真的,中国人的餐桌真真切切不只是单纯的吃饭桌子,这里面的文化可有讲究啦,条条框框无巨细,但面面俱到,实在太杂太繁琐啦,具体细节在我们孩提时代的启蒙教育中就已经掌握得八九不离十啦,忽略不细谈。
对于这个题目作者我表示涉及面太广压力太大没有切点,无奈之下就只好各举一例浅谈一下传统餐桌文化在当今的保留与变化,望恩师不嫌弃。
先说说保留,中国人的请客吃饭---聚餐共食。
其目的既然意在人情,意在血缘,则其方式礼仪,自然也就以和为贵。
和,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比方说中国菜,无论煎、炒、蒸、炸、拌,几乎无不是将主料和作料混在一起下锅上桌,决不会像西方人那样,鱼是鱼,肉是肉,盐巴是盐巴,胡椒是胡椒,分得清清楚楚。
一些大菜名菜,如全家福、佛跳墙、霸王别姬(甲鱼炖鸡),更是多种主料的和合,早已彼此不分。
又比如筷子,也是“一团和气”。
两根筷子夹住一块食物,一如两人面对一只饭桶的那个“飨榔”字,本身就有“共食”之意。
所以,用筷子给客人夹菜,既客气,又和气,既稳重,又文雅,哪像西方人进餐,用刀子切像屠宰,用叉戳像攻击,还冷冰冰的,一点儿人情味也没有。
可见,吃饭也是文化,餐桌上的学问也不少。
不过,最有中国文化味儿的,还是火锅。
火锅简直浑身上下都是中国文化:
火锅热,表示“亲热”;火锅圆,表示“团圆”;火锅用汤水,表示“以柔克刚”;火锅不拒荤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东西,调味不拘南北,表示“兼济天下”;火锅荤素杂糅,五味俱全,又体现了“中和之美”。
更重要的是,火锅最能形象直观地体现“在同一口锅里吃饭”这样一层深刻的意义,而这种“共食”又不带任何强制性,每个人都可以任意选择己之所好烫而食之,正所谓“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
所以,北至辽沈,南达广粤,西入川滇,东到江浙,中国人几乎无不爱吃火锅。
作为饮食方式,火锅可以多人合吃,也可以一人独食,然而独食者又何其寥寥。
在火锅馆里,我们实难见到一人独食者。
这不仅是为了省钱,更在于独食无趣。
一般地说,中国人是不喜欢独食的。
在公共食堂和自助餐厅,也常见人们三五成群,聚而食之。
在中国人看来,独食难肥,共食才能汲取营养;独食无味,共食才会其乐无穷。
如果不得已而自斟自酌,就要在想象中与人共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因为“酒逢知己千杯少”,一个人喝闷酒,只会“借酒浇愁愁更愁”。
这就显然是文化所使然了。
何况火锅还把火直接端上了餐桌。
我们民族很早就学会了用火,所以在中国文化看来,用火与不用火,火食与不火食,是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分野。
更何况,吃火锅不但是“火食”,也是“伙食”。
想想看吧,围在一起吃火锅的,不是家人,便是伙伴,不是兄弟,便是朋友。
尤其是在北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数九寒冬,三五友人,围炉共酌,传杯送盏,浅饮低唱,真是何其乐也!白居易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怀疑那是邀朋友来吃火锅的请柬。
“呜呼,聚而食之有百弊而无一利。
”柏杨先生曾在文章中如此批评国人共食的习俗。
然而经过西方文化的百年冲击,国人却始终没有改变这一既“不卫生”又
“不公平”的饮食习惯。
原来火锅中热腾腾翻滚在一起的蔬菜鱼肉,实实在在是中国文化最形象的体现。
国人的爱聚餐、喜共食、讲和合,都可以从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中找到根由和解释。
再谈谈变化吧,餐桌上的艺术混搭——生活方式的再组建。
这些年来,中国很多城市中各色餐馆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开张。
人们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通过了解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体验不同的餐饮文化,滋养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这样的时日里,不同的价值观,也如各具特色的美味一样,不是非此即彼相互替代,而是共时性地并存着。
这种混合的味道,正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不同的生活观念,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特色物品,它们穿越地域与时空,急匆匆地挤进了我们的生活。
为了适应这个不同以往生存背景的环境,它们在有意识地改变着自己;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为迎接更多不同的“味道”而释放空间,并推动它们的发展,使它们在相互碰撞和彼此渗透过程中,逐渐成熟。
国人都羡慕外国人吃西餐时无时无刻不显现出的优雅和绅士,然却极少人能够真正地如出一辙。
原因很简单,不同的文化浸润使然。
如西餐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坐定后,男士方可入座。
离席时,男士应帮助隔座女士拖拉座椅,这一西方人认为天经地义的礼仪,中国男人做起来总会稍欠自然,这就要归因于中国长久以来男尊女卑的思想。
西餐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而中餐则大兴劝酒,甚至猜拳、吆喝。
因此由于内在文化的不同,不同的风俗礼仪、饮食习惯在相互融合时往往不会照搬照就,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加以重组、改良。
如红酒在中国成为流行饮料已有十多年,从包装到味道,都尽可能地模仿西方红酒,但我们仍用自己所喜好的方式去享用它。
加冰块、话梅或加入其它饮料,为的是淡化中国人不习惯的那种酸味。
也或是大家斟满杯后一饮而尽,不醉不归。
这里
我们取其形换其意,把红酒及红酒杯从它的文化背景中剥离出来,填入中国传统的酒文化。
而它在我们酒桌上的出现,更具有现代生活和西方时尚的象征意义。
无独有偶,茶在西方文化背景中的适应过程也是如此。
茶饮料始于东方,正如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提到的:“至于饮茶一道,其本身亦为一种艺术。
有些人竟至有崇拜的精神。
吾们有专门谈论品茗的著作,有如专事谈论熏香、酿酒、假山石的著作。
饮茶的通行,比之其他人类生活形态为甚,致成为全国人民日常生活的特色之一。
”人们感性地、艺术地去欣赏它,并逐渐形成了愉悦精神的茶文化。
而西方人仍然理性地把茶仅作为一种保健饮料来接受。
总之,围绕餐桌上的变化,管中窥豹,小中见大,不难理解文化适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文化相互冲突和抵触时,肯定会有阵痛和不适,但不用担心,文化自身的创造力会以合适的方式,让外来的或新生的事物融入同一个生存背景,并使它和这块土壤逐渐融合,形成全新的和谐状态。
这好比嫁接的果子,经过基因重组繁衍出新的优质生命体。
它们亦中亦西,亦旧亦新,虽然怪异,却和谐共处。
这虽不是文化适应的最佳状态,但它预示文化多元共处的最佳状态的必然到来,我们可以怀着喜悦的心情期待,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