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大成拳拳谱桩法步法试力发劲实战技巧
大成拳劲力之途--试力

需要说明的是,站桩与试力虽为两个功法内容,但它们并无绝对的界线,当试力的幅度变小,速度减缓,乃至成为微动或不动状态时,则就变成了肢体上趋于桩功,而意感乃为试力,此状态则可称为意念试力,这种试力即为生生不已之真功的最佳形式,反过来讲,如果站桩下的精神假借对肢体略作空间的诱导,则就成了微动状态的试力。
四、上乘试力法:就大成拳功法而言,若能经过前三个阶段的试力过程,即可显示出较强的技击威力,欲达此阶段试力层次,则要靠练功者的不懈努力及聪颖的悟性。此时的试力,就是在前三个试力层次的基础上,彻底地完成“找劲”过程,以期达到有感皆应的本能,所谓“找劲”,并非为了寻求某个单一的力量形式,而是要将适宜的假借精髓有效地融汇于不同的试力形式中,使身体已具备的各种功底效力,更完善地溶于大成拳的劲力体系中,即笔者称之为“内劲场”的形式之中,此试力初始,要首先体认自身的笃实“内劲”存在,再由上肢将这种松沉、粗也可在某一瞬间,我上肢乃至整体似火烧之急,若闪电之速,劲力迅速倾出。如此,自感精神宏大,空洞无为,毛发如戟,筋肉遒放,浑噩一致,此身处处有力量,而多种力量又在统一之中,统包于一“场”之中。
大成拳劲力之途--试力
在搏击格斗中,力量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内家拳法中,通常把技击所需要力量称之为内劲、劲力或动力,大成拳训练内劲之根本为站桩,通过站桩,可获实作必备的整实棚撑之效应,然而,欲使之变为实用性的“活动”,则必须经过一个重要途径-一试力,所谓试力,就是肢体在某种运行状态的前提下,去感知或体认自身劲力在空间的产生效果,王芗斋先生说:“在相当基础后,则一切良能之发展,当日益增强,则应继续学习试力功夫,体认各项力量及神情,以期真实效用”。王芗斋还指出:“此项练习,为拳中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份工作,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知。”如此,既告诫后人试力之重要性,又说明了试力功法之艰难性和长期训练的必要性。
站桩高级阶段:王芗斋大成拳真功夫,得“力”法三种解析

站桩高级阶段:王芗斋大成拳真功夫,得“力”法三种解析王芗斋的大成拳传人很多,弟子们著作也很多,但大部分弟子多谈养生站桩法入门法,多讲姿势,最多再加上意念引导、试力法,很少讲真功夫。
我之前介绍过王选杰的学生于鸿坤老师透露了一些站桩的秘密,但也仅限于站桩姿势和境界的把握,并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
今天,介绍王芗斋的弟子何镜平老师透露的王芗斋大成拳真功夫“力”的练习方法。
何镜平是王芗斋最亲近的弟子,特别是在王晚年的时候,几乎天天见面。
因此,也掌握了不少方便法门。
大成拳无论是站桩、试力、技击各方面都存在如何把握力的运行问题。
一、王芗斋大成拳“力”的运行整体原则何镜平曾多次请教老师,并总结力的运营整体原则是:力量在下为根基,下实上虚,以下带上为基本原则,并保持身体的整体平衡。
练习初步力量时,身如水草,双脚插于泥土十分稳固,头顶如有绳子吊起,身体如在水中完全放松,并随水轻松移动,体会力从下自上的运行。
何镜平站桩图二、站桩“力”的练习和运行步骤站桩时练习力并不是身体完全不动,特别是双脚力量的分配和微动十分重要。
站桩练习力的具体步骤为:1. 双重心:平步桩,两脚间隔一横脚距离,保持站桩姿势,头如绳子吊;力量下沉到双脚,双脚力量比例为5:5.2. 脚掌与脚跟力的三次变化:全身放松状态下,力量支撑点在脚跟和脚掌部位,感受前后力量的均衡。
第一次力量变化:向前移动力量,脚掌力量为8,脚跟为2;然后向后移动力量,变,后8前2。
第二次力量变化:再向前移动力量,变前7后3;再向后移动力量,变后7前3。
第三次力量变化:再向前移动力量,变前6后4;再向后移动变后6前4。
3. 下而上的微动:当前后力量在4和6的变化中时,脚前后形成了微动,从而达到“神动、意动、力量动”。
但外形上几乎看不出移动。
这个时候,用脚的微动带动上肢前胸后背前腹后臀的微微移动。
上下移动节奏一致,双脚力运行时,上身保持姿势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尽量放松。
这样才能做到,以下带上。
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二——试力

托之不起、欲止又欲动、欲动又欲止 之意。
3. 大乘试力法:此法为“力意相 随”的试力法。这种试力要求意力不 分,意到力到,力意相融。此种试力 要在微动中求速动,微动中要体会在 不同姿势前提下或不同的推手、实战 意感下能否使自身劲力应运而出。比 如,与敌接触时,我只要把某种技击 手法做出来,即能给敌以重创,此时 的力意即包容在该技击手法的形体之 中。此种试力亦可快可慢,可缓可急。 快者,如水中游鱼;慢者,犹如春蚕 吐丝;缓者,似涓涓细水;急者,若 瀑布湍流。此种试力,在微动中则有 整体浑厚、四肢撑大、沉重的感觉, 随着动作幅度的延伸,还有“内劲” 通过肩臂向手部移动的感觉。
/
——
天下功夫 专栏
李
照
山
大
成
拳
系
列
大
成
拳
七
妙
法
门文
之
李 照 山
二
试 力
42
欲使由站桩获取的劲力向空间延伸,就必须经过试力 训练。王芗斋先生说:“在相当基础后,则一切良能之发展, 当日益增强,则应继续学习试力功夫,体认各项力量及神情, 以期真实效用。”王芗斋还指出:“此项练习,为拳中最 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 知。”王芗斋既告诫后人试力之重要性,又说明了试力功 法之艰难性和长期训练的必要性。
力。这种试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 除了要感知肢体在有位阻的前提下力 量的通达效果,还要时时遵循推手的 一些基本规则。
3. 单操手试力:单操手本来是用 于实作的单独动作,但在最开始的练 习过程中往往要求动作缓慢,故也是 一种试力,待有基础后可时快时慢、 时缓时急,也可做发空劲,在实际运 用时把这些力量发挥出来即可。进行 这种试力时,既要体会力量在空间的 延伸变化,又要保持意中的敌情观念, 还需要假设一些实作时力量的时空、 方位变化。
站桩内家拳的法门(要领意念摸劲换劲内调挺拔劲)原创:♂不邪

站桩内家拳的法门(要领意念摸劲换劲内调挺拔劲)原创:♂不邪从上坐下(要领)•••欲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从不动中求速动,从无力中求有力,从拙笨中求灵巧,从平常中求非常。
•拳理不明站桩就等于是瞎站。
理法如桥,过河拆桥。
•王芗斋说:“功夫须从上坐下,不可以以下坐上。
”是说从站桩开始,要明白什么是自然本能、力感如透电、一触即发,弹簧力怎么做,内劲真力通过什么方法才能练出来,虽然一下做不出来,但是有了目标,明白了怎样去做,明白了拳理,很快即能成功。
从上坐下,好像建楼房一样,先打地基,用石头、沙子、水泥……只懂这点,如不给你说还要买砖头、钢筋、门窗……工头一会给你说买这一会给你说买那,弄的你顾了东忘了西,晕头转向,如你在没打地基之前工头就先给你说好要买哪些东西呢?•站桩如同攒钱一样,桩法对了你能攒到大钱,桩法不对你只能攒点小钱。
矛盾桩非常重要,很多人都在桩上过不了关,找不着东西而忽略。
站桩一般在站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最好,是说桩法标准,桩法不对你站八个小时也无用,这好像大车拉东西一样,人家车拉了50吨重的东西,你的车都是开了空车来回跑,这就是站桩身上没有东西,有人站桩一个小时后手发冷,上身摇动这说明你站错了,正确的桩手不冷,手冷是因为你的手指都用劲了,产生气血流通漫全身导致手冷,身子摇晃说明你的脚没有扒地。
•王芗斋说:“支撑范围一尺七八,前三后七,惯力克敌;前五后五,六争制彼。
”矛盾桩是上松下紧,身体放松,你的下盘才能得到充实,身子上紧你的双腿,如在大海里游泳使不上劲,站桩两手中指微外挑,做到点紧(手脖要紧)上提,沉肩坠肘紧而不僵,松而不懈,膀要扣,膀扣背才能圆,头要上顶,头上顶不是直接上顶,而是下巴磕往下往后靠一点,这种头直法才是真经。
如果头上直,下巴磕抬的很高,这在实战中对方一拳就能击中你的中线,在实战中没有头直的,都是含胸,胸部肌肉放松,胸口内含,两肩微向前合、拔背,两肩当中脊椎骨有鼓出之意,并微上拔起故名含胸拔背,眼睛要放松,不怒视,眼睛放松于下巴磕,头直、含胸拔背是分不开的,基本是联系在一起的,腰要放松,腰放松是慢慢松下来,但不能向后鼓,松下来还要有上提之意,肛要提,二股微微用力臀部向前送,腋胯,两膝向前指上提,大腿肌肉微拧在一起,两腿如一条腿,裆要圆,大腿外侧吃力就对了,膝要前顶,前脚脚趾扒地,脚掌用力,后脚脚趾扒地,有外顶上提之意,两脚心含空,前伸后缩,臀部似坐非坐,要体会全身上下富有弹性,将来的发力都要从这里体现,腹部长圆,呼吸自然,两手不能超过两脚,两膝弯度不能超过两脚,这样的精气神就有了,全身形成了一个整体,有似笑非笑,似尿非尿,烈马奔腾之感。
[要诀][大成拳] 大成拳七妙窍门
![[要诀][大成拳] 大成拳七妙窍门](https://img.taocdn.com/s3/m/94a86f6cee06eff9aef807cc.png)
[要诀][大成拳] 大成拳七妙窍门大成拳"七妙法门""七妙法门"即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及实作。
一、站桩(一)浑元桩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
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
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
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
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
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
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
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
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
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
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
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
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
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
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
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
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
两手抬起,屈肘环抱,肩松肘横,十指分开,如抓球状。
大成拳发力(从练到战)

大成拳发力(从练到战)大成拳功法分为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实作、单操手等。
其中,发力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换句话说,发力是大成拳从训练走向实战的开始。
一、什么是发力发力,就是把站桩中积存起来的,在试力中体认过的拳术力量,配合以相应的步法(包括定步与活步),通过一一定形式、一一定方法发放出来,使这种力量能够在技击中得到充分运用。
因此,发力必须以站桩,试力、步法的训练作为基础。
发力的特点应该是冷、脆、快、重。
以双方交手为例:冷,指的是发力时使对方猝不及防,在对方未察觉时发动,在对方知道时已被击中;脆是指发力时不可拖泥带水,应干净利落,特别是打击对方反关节部位时,尤其注意不要迟疑,以防对方变化;!快说的是无论我先动或后动,都要走在对方前面,重是说我发出的力量要有穿透性,打在对方身体表面,意力要透到身体的另一面,使其内部受到震动。
发力时,注意力不要集中在是否击出或是否击中对方,而应注意在发力时自身是否保持着上下、前后、左右的平衡与均整,如果发力时失去了身体平衡或只是以局部动作,那么即便将对方打倒,也不能算作正确的发力。
发力的方法是一~松一紧。
松紧,不仅是指肌肉的松紧,更重要的是指精神的松紧。
松也是蓄力的过程,紧则是发力的一瞬间,蓄而后发,方能有效。
在搏击过程中,身体大部份时间都应处在放松的情况下,只有发力时才骤然一紧,紧过之后立即放松。
骤然一紧的发力是否能够奏效,主要取决于放松的程度,如果与对方一接触,精神就开始紧张,必然会导致肢体滯拙不灵,发力决不会准确有效。
发力时,力量运行的路线是:其根在脚,发动于腿,主宰于腰,摧动两肩,形于指端。
二、儿种主要发力形式发力形式,从身体部位特点讲,有整体发力和局部发力。
从位置特点讲,有定位发力和无定位发力。
从精神特点讲,有合意发力和本能发力。
从发力方向上讲,有正面发力和侧面发力。
(一)定位发力定位发力指的是脚下不动,以固定姿式做的发力。
养生必学:大成拳站桩功的真秘传,他毫无保留直白详细讲了出来

养生必学:大成拳站桩功的真秘传,他毫无保留直白详细讲了出来社科院著名国学专家胡孚琛教授曾在《道学通论》以及其他研究著作中多次提到,道家养生入门功法中,大成拳最得道家之旨。
大成拳是著名内家拳大家王芗斋所创立,但其影响力最大的不是大成拳的功法多高,攻击力多强,而是在于其“桩功”。
后来,养生气功练习者,说大成拳其实主要是说其“站桩”的部分。
王芗斋弟子众多,姚宗勋、于永年、曾广骅等,三代弟子也有很多,有关大成拳的著作也很多。
站桩的方法讲了很多,也讲得很详细,但能够把大成拳站桩功秘密说得最直白、最详细的还得算于鸿坤。
于鸿坤是王芗斋四代弟子,是姚宗勋弟子王选杰的学生。
他与谈锡永合作的书《立禅即意——大成拳学讲习录》中算是透彻地讲解了大成拳桩功的秘密。
谈锡永何许人,百度一下。
因为众多周知的原因,文中不方便多讲。
他的这本书共有94个小标题,其中直接用“桩”字命名的就有8个,讲桩那几乎贯穿每个标题。
我们就从8个小标题来看下,于鸿坤老师讲了哪些秘密?特别是重复提的部分,我会重点强调。
1. 站桩心法于鸿坤老师讲了一个“弹性”的秘密:站的时候,不是不负责任地把自己堆在地上,就放松啥都不管。
不。
是需要:沉气——提神,有上,有下,有余地的弹性状态。
丹田不能用力,自然放松,可神却已经提起来了。
而且,练习过程中,这个状态没有了,要不断调整,把得力的状态,弹性的沉气提神保持住。
于鸿坤说,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这里与站桩是一致的。
于是,站桩的气,与地合与天合与人合,都是弹性的连接状态。
2. 站桩要领关于整体的把握。
神气是由膝生起,心、腰、肩颈都是松沉的状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体是活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身体内与身体外通透。
胸不能挺,但也不含,是畅胸实腹。
含胸拔背是意,不是形,畅胸实腹是秘密哦。
于是,胸部畅通,腹部实在,小腹松活。
神气在膝盖,灵气在头顶,这才是桩。
如何把握提气,得通过肩膀一沉得松沉,肩膀一提气就上来了。
就在这一松一提之间。
大成拳桩功揭秘

大成拳桩功揭秘大成拳功法有七种,即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其中站桩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法。
对初学者来说,要把站桩放在第一重要位置,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站桩是一种静功,需要很强的耐心去适应那种枯燥无味的训练过程,相比之下,其他功法的趣味性要强得多,特别是推手和实作,更令一心想学技击的初学者喜欢;其次,没有桩功基础的人很难理解站桩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起初,我开始随王建民老师学大成拳时,王老师让我站浑元桩,我也曾产生过疑惑,不相信那么一站就能增长技击能力。
但老师给我规定了每天的站桩时间,不得已而为之。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体内正悄悄地产生着变化,最初是浑身上下冷热剌麻胀,对这些感觉我当时并未在意,后来,我渐渐感到身体变实变厚,特别是胸背两处,感觉内部似乎被什么东西充满,被人重力冲撞后竟然毫无不适之感,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而四肢特别是两只胳膊越来越感沉实,与朋友偶然嬉笑动手,都说我出手太重;再有就是遇到他人靠近时,会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防卫反应或进击反应,虽说这些反应都有些朦朦胧胧,但确实是已经感觉到了。
王建民老师告诉我,这正是站桩的效果。
此后,师父又传授给我一些重要的站桩要领,以及大成拳的其他几种重要桩法,现在,我根据师父的传授和自己多年来的体会,将几种重要桩法介绍给读者,以便和大家研究交流。
一、浑元桩浑元桩是大成拳最基本的桩法,也是最重要的桩法。
通过浑元桩的训练,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改善体质,以适应其他一切训练。
同时,浑元桩又具备其他桩法的所有功能,因此,对大成拳习练者来说,永远不应放弃浑元桩的锻炼。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解释:既然浑元桩具备其他桩法的功能,那么为什么还要练别的桩功,只练一个桩法岂不省事?浑元桩虽然重要,却并不能代替其他桩法,因为每一种桩法都有自己独特的功用,比如托婴桩,其独特功用是锻炼放人的能力,要学放人必需练托婴桩。
尽管练浑元桩时通过相应的意念活动可以增长放人的能力,却不能像托婴桩那样深入磨炼锻造放法,就如同练长跑有助于其他锻炼项目,但如果你想在短跑项目中拿名次,还必须进行专项短跑训练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成拳谱?绪言?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正邪,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
若小乘禅,非正法也,论拳如论禅,内家拳则第一义也,外家拳,则小乘禅,已落第二义矣。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拳道亦在妙悟。
然悟有深浅,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大成拳,应不立招术,乃透彻之悟。
大成拳,即大乘拳也。
不立招术,乃透彻之悟也。
其它拳术,虽有所悟,但皆立招设术,俱非第一义也。
若以为不然,则是见拳之不广,参拳之不熟耳。
试取外家拳谱而熟参之,次取太极、八卦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
?技有未到,可以加功,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工夫须从上坐下,不可以从下坐上,上者何第一义也,此念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虽云不至,亦不失正路,此谓之而上一路也。
拳之极致有一曰:力感如透电,拳而力感如透电,至矣尽矣无以加矣!唯大成拳得知之,其它拳术力感,得之盖寡也。
大成拳之力感如此,其力如何!此力乃人之本能活动力也!人之本能活力,盖为种种社会应力抑制,不能欲之即击也,大成拳之妙用,即在恢复人之本能活力,其它拳术,皆不能也,此即吾创此拳之目的。
?总纲?意拳遗形独与力俱?集古大成实践服膺?身无定势随遇平衡?脚无定位蹉线踏重?手艺定踪沾身纵力?落无定法抽身劲发?蛮用拙力戕生之道?精神内守食力而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力无虚靶靶要定的?内不外游外不内侵?循力而行唯奸唯诈?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放不务重务审所达?击不务远务审所及?彼竭我盈契机发力?动如遇仇不以先举?打后需看落水上岸?活中反死死中反活?拳本无法制人以力?有法也空法为力居?力弥时所凝重如泥?四体一劲遇物惊炸?神松意紧形曲意直?浑浑噩噩形行拙笨?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力虽为一发则俏伎?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嘉彼钓翁得鱼忘筌?混元惊炸无我神化?技到无心信手即真?(一)大成拳的站法?混元桩?桩法是大成拳的基础,站桩,能恢复人的本能活力。
人的本能活力是什么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力,战国时代的墨子,曾给力的这个概念,下过一个科学的定义。
他说:力,形之所以奋也,又说:力,重之谓也。
奋即兴奋、奋斗、奋发之奋。
这就是,就形体本身而言,如果某一个形体,把它的自身的力,奋出来,而加于另一个形体,使他改变位置,这种力,就成为重力。
人的这种活力,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整劲。
用大成拳的术语说,叫做六争力,也叫爆炸力。
站混元桩,就是要站出这种六争力,其要领如下:?拳本服膺推名大成?习拳之始混元为胜?混元桩法博大精深?便于实搏便于生劲?拳打三节桩有三式?高式齐眉指分掌凹?中式平胸含胸拔背?低式抱腹溜臀提兑?三弓漫月四容端正?五官秘诀六面争力?上柔下刚上软下硬?上松下紧上虚下实?头顶欲飞趾抓入地?手项互争两时相掣?呼吸以腹轻入缓出?筋络鼓荡体成一块?六面争力,体成一块,这是混元桩法的关键。
站桩时,在意念里,要上下相争,左右相争,前后相争。
不论从那一方面,有人一触,即刻六面爆炸。
久之,内劲真力,即本能活力,自然而生。
?另外,混元桩,又是本拳的基础桩,即发三节拳的基础桩。
因此,个高者要多站中式混元桩,个矮者要多站高式混元桩。
技击桩?混元桩,是大成拳的拳式基础桩。
技击桩,则是大成拳的身法和步法的基础桩。
而技击的基础,是步法,因为手法好,不如身法好,身法好,不如步法好。
从这个角度上讲,大成拳,是践拳,其要领如下:身是手基步是身基?要精拳技须站技击?手随足出肩亦随之?三尖齐照踏彼中门?指分掌凹虎口撑园?头顶项竖手顶腕挺?左为元帅右为将军?右为元帅左为将军?元帅抱钩将军握剑?抱握含蓄中藏八法?肩沉肘坠膀扣背园?膝合腿裹腰拧臀溜?两足含空不丁不八?支撑范围一尺七八?前三后七惯力克敌?前五后五六争制彼?力源于腿腰为主宰?形于手指劲透敌背?内动外静内阳外阴?神意气力合一集中?技击桩法式有高低?低打根节高打梢中?高低相辅左右轮站?勤持此桩技击无隙?技击桩,有高低二式。
这是身法,高式用于发中节拳和梢节拳。
低式用于发根节拳,前三后七,前五后五,这是步法。
三七步,用于发惯性力,二五步,用于发爆炸力。
不论站什么式,用什么步,上身要柔软松灵,下身要刚硬紧实。
因为力生于根,这是技击桩的斗争,也是大成拳的诀窍之所在,望学者切勿忽略。
?其它桩法?大成拳的桩法,除混元桩、技击桩外。
还有鸡桩、鹰桩、杠杆桩、弹跳桩,这些桩也要站。
鸡桩有二式,一个式是,一腿提起,足趾斜上跷,足跟绷紧,全身重量放在一条腿上,上身是技击桩。
另一个式是,一足着地,一足的足尖点地,两胫相磨,上身仍为技击桩。
前一个式,是大成拳的龙形基础桩,不必多站。
后一个式,是大成拳的磨胫步的基础桩,要多站。
?鹰桩:是大成拳的掌法的基础桩,要多站。
?鹰桩之站法是,不丁不八,腋半虚,肘微曲,两臂向左右大约伸45度,左掌心向左举,右掌心向右前,指尖向上,再向前约45度。
?比较重要的是弹跳桩:最初,这个桩的站法是两脚一肩宽,足跟悬起,全身重量,放在足趾和前脚掌。
两臂曲蓄,高举过顶,掌向上托,后来我觉察到,这种站法,有副作用,站别的桩,日久了,气已入丹田,即已在膈膜下了,但一站此桩,就有气上浮于胸的感觉。
为此,我将此桩改了,下身不变,上身改为杠杆桩的上式,这样站一个等于两个桩都站了,此桩的作用在于培蓄两脚、两腿的弹力,大成拳,打的是践拳。
手起脚起,手落脚落,力生于根,讲究脚落力出,两脚无弹力是不行的,因此,此桩要天天站。
?(二)大成拳的步法?大成拳的步法,叫擦拉步,此种步法,由两种步法组成,即磨胫步和蹉步法。
磨胫步,是起手步法,蹉步是落手步法,要领会其如下:?蹉步鸡行手起磨胫?前趋后蹬步法六争?步似水中提趟而行?三七分明二五要清?手起脚起窥彼中央?手落脚落势要钻裆?高打梢中似直非直?低打脐腹两腿曲蓄?步大则滞步小则灵?大不重尺小可开胯?手随脚起脚随手落?起落合一践拳克敌?落步六争,是大成拳步法的关键,这表明大成拳的手法、身法、步法是合一的。
对此,学者要反复领会,切勿忽略。
?(三)大成拳的试力?此处所谓试力,是一种单项试力,与以后要讲的综合试力不同。
首先,要明确此种试力,所要试的力是什么力。
此种试力,所要试的力,即是持桩法,所站出来的那种爆炸力,即六争力,亦即武术界所津津乐道的所谓整劲。
学者应反复琢磨其要领:?试力精深八法之根?上是混元下为技击?曲膝虚踩三七分明?顶领开胯二五力均?鹰爪蛇腰两脚一线?步似水中提趟而行?臂园腋虚肩撑肘横?圆撑爆炸落步六争?手落劲发两臂曲蓄?曲则力远直则力近?力源于腿腰为主宰?形于手指劲透敌背?以意导力以力引力?旧力未亡新力已生?手起脚起手落脚落?落步六争体成一块?力不出尖力不空亡?运行动作大不过尺?小不逾寸非此力散?力打三节不着形象?若着形象技不云弹?以意导力,以力引力,是试力的关键,也是大成拳之所以是大成拳的基本精神所在,学者要反复在练习中体会这两句话。
?我看到我的学生,在试力时,把它做成八法的吞吐了。
这是把相对的东西,给弄成绝对的东西了。
殊失我的原意,试力是八法之根,不单纯的是吞吐,大成拳是相对论,不是绝对论。
试力在大成拳里,是模式拳。
因此,它的手型是非拳非掌,要求在试力时,要力贯指尖。
你的手型一做成拳型或掌型,就不能力贯指尖了。
要注意,试力的目的是试力,而不是练拳。
只有把这种整劲试出来了,叫它以能招之即来,却之即出,这才算收到效果。
在这个基础上,开始练拳。
?如果你能在试力那种动作形式里,把整劲试出来了。
那么,用八法的任何一法,或用大成拳的任何一个手法,你也就能把整劲使出来了。
于此,可以看出试力在大成拳的组成部分里的重要性,也可以理解到,大成拳为什么不立招术了。
??(四)大成拳的劲力规律?力潜于体内,谓之劲,劲奋于体外,谓之力,劲力一元谓之混元一气。
劲力之用,有其规律,大成拳是由六种两类劲力规律组成的。
这六种力是:爆炸力;惯性力;螺旋力(包括静向力);杠杆力;离心力;弹簧力;这六种力又分为两类:即爆炸力是一类,这是大成拳的基本力。
其它五种属于引爆力一类,大成拳发力克敌,主要用爆炸力,然须有引爆力,有两类:一类是心理的,即是敌情观念,用大成拳的术语说叫做意,这就是下面要领所讲的。
敌情一动,六力流形亦即以意导力。
另一类是引爆力,就相对的东西,给弄成绝对的东西了。
殊失我的原意,试力是八法之根,不单纯的是吞吐,大成拳是相对,是上面所说的那五种力,这是物理的引爆力。
下面所说的以力引力,即指此。
但这两类引爆力里,意是主要的。
于此,也可以理解到,我为什么最初把大成拳叫做意拳的缘故了。
要注意玩味,下面关于劲力规律的要领。
?劲潜于内力奋于外?劲力一元谓之混元?敌情一动六力流形?以意导力以力引力?力先于根劲溢周身?力力相因其用不尽?爆炸力发六面力均?惯性特奇使彼位移?螺旋力厚静向力随?杠杆力动劲在两臂?发力之际两腿如簧?两臂曲蓄须寓弹意?离心力发妙在磨擦?六力一意用贯八法?起落放胆手到人翻?起落畏葸己必失利?起手要后落手抢先?起后落先诀在手奸?发力原则一字秘诀?谓之日争天机要明?大成拳发力的基础,是步法,用惯性力引爆则用三七步,用其它四力引爆则用二五步。
发梢节拳和中节拳,则用技击桩高式。
发根节拳,则用其低式。
发力妙诀,就在一个争字上,即落步六争。
此乃大成拳的天机,学者必须明白透彻,否则,即是大成拳的门外汉。
?(五)大成拳的八法?即八法的模式拳。
?大成拳特殊的实搏风格是:起手要后,落手抢先,起后落先,诀在手奸。
奸字一字,可以概括了大成拳的实搏风格,其所以能手奸,即在于大成拳用的是整劲。
其它拳术,也不是不想手奸,但是,奸不起来。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没有整劲,整劲是奸的先决条件,其次大成拳,把起手后,落手先,给统一起来了。
起手和落手,是一,不是二,落手是打,起手也是打,这两个条件,又决定了另一个条件,即两臂运行动作小,即大不过尺,技击射程短,即长不过尺。
另外,还有以力引力的技巧即八法,这八法是提、顿、吞、吐、沉、托、分、闭。
?八法,是六种劲力规律的具体应用。
但是,八法里面还有一些其它东西。
近代科学里,有一门叫仿生学的,这门科学专研究怎样模仿某些动物所特有的某种本能活动力,制造出某种特殊的仪器,以扩大和增强人们的感官能力。
中国拳术很早就知道,利用仿生的道理,模仿某些动物的特殊本能活动力来设招术。
如什么青龙探爪,什么恶虎扑食,什么野马亮蹄,什么鹞子翻身等。
这些拳术的仿生招术,也仿的是形,而不是仿的动物本能活动力。
所表现出来的劲力规律,形意拳尚且如此,其它拳术更不用问了。
大成拳里的八法,也有仿生,但仿的是十二种动物的某种特殊的本能活动力,所表现出来的劲力规律。
?六力,八法,十二形是有机的连系在一起的。
六力、十二形组成了八法模式拳。
由八法模式拳所派生出的各种手法和拳型,又体现了六力、八法、十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