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溢油识别的电子海图设计与功能实现_王志雄
基于遥感数据的集成海洋溢油检测系统

基于遥感数据的集成海洋溢油检测系统池明旻1, 孙众毅1, 林涛1, 申金晟1,陈峰科1, 柳思聪1, Jon Atli Benediktsson2,Antonio Plaza31.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 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衡路825号, 上海, 中国2.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 冰岛大学, 雷克雅未克, 冰岛3.高光谱计算实验室, 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卡塞雷斯, 西班牙随着海洋原油开采与国际航运的发展,海洋溢油事件也急剧增加。
因而,亟需开发一个依托于遥感图像的海洋溢油自动检测系统。
本项目开发了一套基于遥感数据的海洋溢油检测集成处理系统,包括数据预处理、分类器、聚类算法、变化检测和数据可视化等。
从美国墨西哥湾与中国渤海湾分别采集到不同数据源的遥感数据,如Modis、Meris等。
为了有效检测海洋溢油,本系统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聚类算法、变化检测和结果可视化等模块。
在系统的数据处理前端,数据预处理模块包括了地理校正和数据正则化。
为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系统集成了特征提取算法,比如Gabor纹理、深度神经网络、颜色和边缘的方向性描述符(CEDD)和Tamura 纹理等。
系统还支持两种最为广泛使用的有监督分类器,即逻辑回归(LR)和支持向量机(SVM)。
为了减少在准备标记数据时的工作量,系统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手工标记数据工具。
聚类部分采用KMeans算法,KMeans算法可以在单机CPU上实现,也可在分布式系统上实现,比如Hadoop。
系统还包括一系列高级变化检测算法,基于多时相的遥感图像自动分析检测海上溢油区域。
最后,系统包含数据可视化工具以更好展示实验结果。
海洋溢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及其关键度分析

海洋溢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及其关键度分析韩吉衢;孟俊敏;赵俊生【摘要】In terms of the methodology of oil spill identifying in SAR images, it is usually arbitrary to select qualitative or/and quantitative features for classifying dark objects as oil spill or look-alikes. The features selected in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models are not the same. The feature extraction and the criticality analysis are made in SAR images. Its aim is to apply the minimum distance method to discriminating oil spills from look-alikes. First, 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dundancy is removed. Next, a criticality coefficient is introduced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criticality of features. Then,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are extracted. Sequentially, the dimension of feature vector is reduced to fit for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he minimum distance method.%就SAR图像溢油检测的方法论而言,用于识别溢油和疑似现象的定性或定量的统计特征量选择,通常是任意的.对于不同的分类模型,所选用的特征量也不尽相同.主要是进行海洋SAR图像特征提取及其关键度分析.其目的是将“最小距离”判别法应用于海上溢油和疑似溢油的识别研究.首先,针对海洋SAR图像溢油检测常用的特征量,进行冗余处理;然后,引入关键系数,定量地研究特征量的关键度,提取显著特征量;藉以构造一个多维的特征矢量空间,以适于最小距离判别法在特征矢量空间中进行溢油和疑似溢油的识别研究.【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3(035)001【总页数】9页(P85-93)【关键词】SAR图像;溢油;关键度;特征提取【作者】韩吉衢;孟俊敏;赵俊生【作者单位】烟台大学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山东烟台264005;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51 引言海洋溢油事故发生后及时准确地检测溢油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对于海洋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溢油之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海上溢油之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黄敏;季民;郭立峰【摘要】该系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Android技术,以C#语言、Arc Engine的二次开发应用以为基础,结合组件式GIS开发技术,从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移动端的功能设计等方面实现海上溢油对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影响的监测与评价,实现了溢油事件管理、监测方案编制、监测任务下达、现场信息采集、上传及接收、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和监测工具及系统使用方法的多媒体展示功能.该系统界面美观,功能详细,方便易用,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对海上溢油的应对效率,对溢油给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造成的影响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期刊名称】《北京测绘》【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8页(P56-63)【关键词】Arc Engine;Android;C#;海上溢油【作者】黄敏;季民;郭立峰【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1 引言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海上石油开采已经成为当前石油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油井漏油和船舶漏油事件日益增多,这无疑给海洋及海洋生物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威胁。
如何准确高效的对溢油给海水及海水生物造成的危害作出估算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溢油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就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近年来,国家海洋相关部门建立了一些应对海上溢油的系统,但是这些系统还不完善,还存在诸如数据信息不能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空间可视化和空间分析功能缺乏等问题[7]。
2 系统总体设计2.1 系统设计思路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方便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本系统以海上溢油为背景,结合服务端和移动端两部分,以C#高级语言为主要开发工具,再辅以Oracle数据库技术、ArcEngine二次开发和Dev Express开发工具包,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结合类的编程方式,实现各个功能模块,有利于保持着良好的数据交换能力和独立性[3]。
基于电子海图的海洋渔船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 S p a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 F u j i a n , F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3 5 o o O 2 , C h i n a )
t i o n .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wh o l e s t r u c t u r e , ma i n f u n c t i o n s ,t e c h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a n d i t s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i f s h i n g b o a t n a v i g a t i o n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GP S a n d e l e c t r o n i c c h a r t . T h e s y s t e m c o n s i s t s o f GP S r e c e i v e r , n a v i g a t i o n t e r mi n a l , t h e mo n i t o r i n g c e n t e r c o mp u t e r s y s t e m a n d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 , w h i c h ma i n l y i n c l u d e s ma n a g e me n t
遥感溢油识别的电子海图设计与功能实现

发模式、 基 于 Ma p O b j e c t s的 电子 海 图应 用 显 示 系统 的软 件实 现等 几方 面介 绍 。 在 遥感 海 上 溢 油监 测 信 息 系统 的开 发过 程 中 , 2 电 子海 图应 用 系统 的设 计及 开发 模式 对 比 电子 海 图显示应 用 系统应 以电子 海 图显示 平 台
等; 第五 , 该 系统 应 具 备地 图输 出功 能 , 输 出客 户 区
浏览范 围的海 图并可 以导 出用 户添 加 的文字 和符 号
有利 于数 据规 范化传 输 , 但不便 于 操作 , 也为 应用 系
统开 发增 加 了难 度 。 因此 , 对 于 非航 海 用 的 电子 海 图显示 平 台 的海 图数据一 般 不采 用 E N C格 式 , 而 采
海 上遥 感 溢 油识 别 信 息 系统 中 的电子 海 图 , 一
般要求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石油平台、 油 田信息、 海
底 石油 管线 等感 兴趣 海上 目标 、 以及 水深 、 海底 障 碍
物、 暗流等海洋地理信息。因此 , 如何把电子海 图的
显示 、 综合分析与遥感图像及处理的专题 图相结合 ,
的叠 加显 示 , 如卫 星遥感 数 据 、 专 题 图数据 等 ; 第四, 能 实现 电子海 图的 文字 和 符 号 标 注 功 能 , 其 中文 字 标 注应 当可 以 自由设 置颜 色 和字 体 等 ; 符 号 标 注 应
当可 以选择 形 状 、 符号类 型 , 同 时 也 可 以设 置颜 色
海上溢油SAR遥感监测及溢油漂移快速数值预报技术研究

海上溢油SAR遥感监测及溢油漂移快速数值预报技术研究宋莎莎;赵宇鹏;安伟;靳卫卫;李建伟【期刊名称】《海洋科学进展》【年(卷),期】2016(034)001【摘要】为探讨海上溢油遥感监测与溢油漂移数值模拟技术的联合应用,采用凝聚层次聚类算法从SAR遥感影像中识别油膜,采用基于风、浪、流耦合三维水动力模型研发的中国近海溢油漂移快速预报模型,将遥感识别结果作为溢油漂移数值预报模式的初始输入,预测油膜的漂移,然后将溢油漂移预测油膜与下一时相SAR遥感识别油膜进行比对,发现二者吻合较好,表明SAR遥感监测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应用,可优势互补,同时获取海面油膜位置、面积和动态漂移信息.【总页数】9页(P138-146)【作者】宋莎莎;赵宇鹏;安伟;靳卫卫;李建伟【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塘沽300452;海洋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山东青岛266061;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塘沽300452;海洋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山东青岛266061;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塘沽300452;海洋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山东青岛266061;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塘沽300452;海洋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山东青岛266061;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塘沽300452;海洋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山东青岛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5;TP752【相关文献】1.遥感监测海上溢油图像处理方法的研究 [J], 李二喜;赵越2.我国首个航空遥感监测海上溢油系统研发成功 [J], 罗春燕3.渤海海上溢油漂移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J], 黄娟;曹雅静;高松;徐江玲;刘桂艳4.海上溢油数值预报技术研究综述 [J], 李燕;杨逸秋;潘青青5.我国首个航空遥感监测海上溢油系统投用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5期2013年9月海洋测绘HYDROGRAPHIC SURVEYING AND CHARTINGVol.33,No.5Sep.,2013收稿日期:2012-11-02;修回日期:2013-04-19作者简介:王志雄(1987-),男,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遥感研究。
DOI :10.3969/j.issn.1671-3044.2013.05.010遥感溢油识别的电子海图设计与功能实现王志雄,赵朝方,刘元廷,马佑军(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遥感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0)摘要:针对遥感溢油识别的电子海图显示应用系统的开发,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并提出系统设计方案。
在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电子海图显示平台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基于MapObjects 组件开发实现了电子海图显示应用平台,具备海图显示、数据叠加、海图分析、添加标注、地图输出等功能。
关键词:电子海图;遥感溢油识别;需求分析;MapObjects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1-3044(2013)05-0038-041引言在遥感海上溢油监测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子海图的信息,可以有助于遥感图像的解译和海上溢油事故的判定。
因此,把遥感图像的海上溢油信息电子海图相结合,对于业务化遥感海上溢油监测十分重要。
目前,电子海图的主要应用是航海电子海图显示信息系统(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system ,ECDIS ),该系统采用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IHO S -57)[1]以及ECDIS 内容和显示规范(IHO S -52)[2]等标准,其电子海图数据库是官方电子航海图(electronicnautical chart ,ENC ),也是唯一可以合法用于ECDIS的数据库[3]。
ECDIS 主要服务于航海,其电子海图数据ENC 按照ISO /IEC 8211标准进行封装,虽然有利于数据规范化传输,但不便于操作,也为应用系统开发增加了难度。
因此,对于非航海用的电子海图显示平台的海图数据一般不采用ENC 格式,而采用通过海图矢量化的电子海图,亦即矢量海图格式(vector chart format ,VCF ),这种电子海图一般由海军海洋测绘主管部门提供。
海上遥感溢油识别信息系统中的电子海图,一般要求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石油平台、油田信息、海底石油管线等感兴趣海上目标、以及水深、海底障碍物、暗流等海洋地理信息。
因此,如何把电子海图的显示、综合分析与遥感图像及处理的专题图相结合,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以下将主要从电子海图显示与应用系统的系统需求、目前常用的电子海图开发模式、基于MapObjects 的电子海图应用显示系统的软件实现等几方面介绍。
2电子海图应用系统的设计及开发模式对比电子海图显示应用系统应以电子海图显示平台为基础。
首先,该应用系统需要具备海图显示、浏览功能,电子海图的浏览功能包括海图的放大、缩小、全景、漫游以及导航器等,还有必要的图层操作功能;其次,应具备海图分析功能,如距离测量、面积测量等;第三,该系统应可以实现海图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叠加显示,如卫星遥感数据、专题图数据等;第四,能实现电子海图的文字和符号标注功能,其中文字标注应当可以自由设置颜色和字体等;符号标注应当可以选择形状、符号类型,同时也可以设置颜色等;第五,该系统应具备地图输出功能,输出客户区浏览范围的海图并可以导出用户添加的文字和符号记录等。
此外,还应具备海图数据的校错功能。
在海图数据加载出错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判断数据是否存在错误并输出错误报告。
最后系统应当为功能扩展预留接口。
综上所述,电子海图显示与应用系统的功能框架设计见图1。
图1海图显示应用系统结构设计图第5期王志雄,等:遥感溢油识别的电子海图设计与功能实现随着电子海图的广泛应用,很多学者针对不同系统需求提出了一些电子海图显示平台的开发模型,主要包括基于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的组件化开发;基于开源库的开发;基于MapX的开发和基于MapObjects的开发。
(1)基于COM的组件化开发:COM是一个和语言无关的软件组件模型,该模型定义了一个对象必须支持的二进制接口。
刘厂等人(2010)[5]运用COM组件技术完成电子海图显示和各基本功能模块组件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显示平台组件,并验证了组件化开发的可行性。
组件化开发模式与系统开发环境无关,可以降低开发成本。
基于COM组件化的开发模式实现功能灵活,开发思路清晰,接口系统功能容易扩展,因此可以开发出满足不同需求的专业型电子海图应用系统。
但是开发一套完整的组件本身需要从底层入手编写代码、编程工作量大,对程序员要求较高。
(2)基于开源库的开发:针对VCF格式数据的读取,可以使用开源函数库,如GDAL/OGR、Shapefile C Library等。
GDAL(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是一个在X/MIT许可协议下的开源栅格空间数据转换库,其中OGR是GDAL的一个分支,其支持的文件格式包括ESRI Shapefile、S-57等。
Shapefile C Library[6]是针对ESRI Shapefile格式文件读写操作的开源库;大量物标的快速渲染显示是电子海图显示系统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OpenGL(open graphics library)可以提供渲染功能,实现电子海图数据的显示和物标渲染。
邱晓淯等人(2010)[7]采用基于结构体形式的数据组织结构,通过合并屏幕坐标系和平面坐标系的方式优化屏幕坐标系统,通过使用OpenGL内建机制的图形绘制操作等三个途径研究了电子海图快速渲染方式。
由于该开发模式基于开源库,其代码编写工作量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开发难度也较大。
(3)基于MapX的开发:MapX是美国MapInfo 公司的产品,简单易用、功能全面。
叶安娜等人(2002)[8]提出利用MapX控件开发通用电子海图浏览软件的思路和设计方案,并进一步讨论了数据库访问、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等关键技术问题。
朱恩亮等人(2008)[9]对ISO/IEC8211标准封装的电子海图数据进行解封装,建立Access数据库和空间信息文件相结合的数据结构以提高电子海图的查询和显示速度,并结合MapX控件在Delphi平台上实现了电子海图的绘制、显示与操作。
MapX直接支持Tab数据格式,不支持基于Shapefile数据格式的VCF数据。
为使MapX支持VCF数据,解决方法之一是把Shapefile数据转化为mif格式,再通过MapInfo将mif文件转化为可用于MapX的数据,这种方法原理简单,但脱离不了人机交互处理,难于实现完全自动化,而且这种数据转换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损坏和内容错误等情况。
(4)基于MapObjects组件的开发:MapObjects 是ESRI公司专门为开发人员提供的制图与GIS组件,对VCF数据的容错处理、读写等操作十分理想。
刘厂等人(2008)[10]研究了利用MapObjects组件开发电子海图系统的可能性,并且设计开发了电子海图显示平台,实现了海图操作、图层管理、图层绘制、海图要素查询等功能,验证了基于MapObjects组件开发电子海图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综上所述,不同电子海图显示系统的开发模式,对于开发者各有利弊。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用户需求、数据格式、研发基础、资金支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
本文讨论面向遥感溢油识别应用系统中的电子海图显示应用系统,海图数据以VCF格式为主,同时要求遥感数据以及专题图叠加显示,因此选用基于MapObjects的开发模式较为合适,把MapObjects应用到电子海图系统的开发中可以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
3基于MapObjects实现电子海图显示系统的功能综合电子海图显示与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数据格式等因素,系统开发中选用Visual C++2008 MFC平台开发环境以及组件MapObjects2.4版本。
本系统的开发中,探索性地研究了电子海图与遥感数据等的叠加显示并软件实现。
3.1海图数据校验与加载、图层管理、海图基本操作每幅VCF格式海图数据导入时,需对文件目录中的Shapefile文件逐个校验查错。
数据校验根据Shapefile文件的存储规则,首先从主文件的头文件中读取主文件的总长度(存储空间大小),在对应的索引文件的头文件里读取总的记录数,然后遍历每条记录;在主文件里读取该记录的长度,在索引文件里读取该记录的偏移量和长度。
根据读取的数据,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校验。
①Shapefile文件的物理存储总长度是否小于100字节;②记录的偏移量是否大于文件长度;③偏移量是否小于零;④主文件读取的记录长度是否不等于索引文件读取的该记录的长度;⑤索引文件读取的记录偏移量不等于由之前记录长度和偏移量累加得到的位置数。
只要读取到的数据满足以上5种情况之一,就可以判定电93海洋测绘第33卷子海图数据存在错误。
电子海图的通用管理主要由Map Control 控件完成。
在海图数据加载之前需要根据海区范围设定坐标系统。
用CMoGeoCoordSys 类实例化需要的空间参考坐标系统,通过Map Control 控件的SetCoordinateSystem ()设置。
系统将每个Shapefile 文件添加为一个图层,根据文件图层名称得到地物类名称,然后读取文件中的每条记录及编码属性,根据编码值确定渲染的符号及格式。
电子海图的渲染显示之前必须建立合理的符号系统。
张玉洁等人(2009)[11]进行了基于S -52标准电子海图的符号研究和张薇等人(2008)[12]进行了基础电子地图符号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等,为本系统符号库建立提供了方法指导。
海图基本操作主要包括缩放和漫游。
其中缩放系数包括定点缩放和拉框缩放两种情况。
通过Map Control 控件的TrackRectangle ()方法获取用户的拉框对象以及通过SetExtent 属性设定海图显示范围。
对于定点缩放的实现步骤为:获取当前显示范围;设定缩放系数;计算缩放后显示范围;设定显示范围。
3.2遥感数据的叠加遥感数据的叠加显示,应确保在相同的坐标系统下。
不同的电子海图初始化的坐标系统有所差别,主要是因为海图的比例尺、最小经度、最小纬度、最大经度、最大纬度等参数的不同。
系统重点实现了经过图像预处理的GeoTIFF 格式的SAR数据,以及溢油识别结果离散化导出的点数据集(如BLN 格式)。
叠加GeoTIFF 格式的遥感数据时,首先读取GeoTIFF 文件的投影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