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小麦 卫生部药品标准
第16册中药成方制剂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第16册中药成方制剂卫生部颁药品标准1卫生部颁中药标准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100 种)尪痹颗粒拼音名: Wangbi Keli英文名:书页号:Z16-63 标准编号:WS3-B-3055-98【处方】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制)独活骨碎补桂枝淫羊藿防风威灵仙皂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红花【性状】本品为棕黄色或棕色的颗粒;味微苦。
【鉴别】(l)取本品9g,加乙醚50ml,冷浸3 小时,同时不断振摇,滤过,蒸去乙醚,加醋酸乙酯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独活对照药材 0.1g,加乙醚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苯-乙醚(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10g,加水20ml 使溶解,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醚提取2 次(20.20ml),合并乙醚液,用2%碳酸钠溶液提取2 次(15.15ml),弃去乙醚液,碱液用盐酸调 pH 值至2~3,继续用乙醚提取2 次(20 .20ml),合并乙醚液,加无水硫酸钠1g 脱水,挥尽乙醚,残渣加无水乙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桂皮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5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 GF2s4 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醚- 醋酸乙酯(10:1.5:0.2: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8.0%(附录Ⅸ H)。
其他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C)。
【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麦子入药知多少

麦子入药知多少作者:孟长海来源:《家庭医学》2024年第05期说起粮食,不能不说到麦子。
麦子家族种类众多,有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燕麦、大麦、青稞等多种,这些日常所见的农作物不仅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工农业生产原料,同时也是重要的中药材,是药食两用的典型代表。
小麦(淮小麦)小麦是禾本科小麦属一年或越年生草本植物。
其栽培面积和年产量均为世界之首。
小麦在我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品种很多,主产于江淮地区的称为淮小麦,药用品质最好。
中医认为小麦味甘,性凉,能养心、安神、除烦。
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甘麦大枣汤主之”。
原方“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脏躁相当于神经症,患者一般无器质性病变或查不出问题,表现为心神不宁、失眠、烦躁不安、精神抑郁、悲伤欲哭。
常用炙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6枚,熬水代茶饮;或每天30~50克淮小麦,熬水代茶饮。
物品无奇,但有良好的治病效果,如今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常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多汗、情绪不畅、抑郁症、失眠等病症的治疗。
浮小麦为禾本科小麦属植物小麦干燥轻浮瘦瘪的颖果。
一般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取瘦瘪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拣取杂质,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即得。
浮指轻浮、漂浮之意。
中医认为浮小麦甘凉,归心经,具有益气、除热、止汗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浮小麦30~50克熬水代茶饮,或炒焦研末服用。
《本草纲目》认为其“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劳热,妇人劳热”。
有趣的是,浮小麦因“轻浮”成为麦子采收后的无用品,却因为“轻浮”成了治病良药,充分说明中医的奇妙和先人的智慧。
麦芽中医所讲麦芽指大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加工品。
大麦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经浸麦、发芽、干燥、除根的操作,制成麦芽,又称作“麦蘖”“大麦芽”“大麦毛”。
大麦是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与小麦同科不同属,是生产啤酒的重要原料,与青稞是近亲。
麦芽性平,味甘,是常用的消食药,是治疗米面食积的特效药,常与山楂、神曲、鸡内金配伍使用,焦麦芽与焦山楂、焦神曲并称“焦三仙”,是各类消食片的重要组成成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颁布儿茶等43种进口药材质量标准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4]144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颁布儿茶等43种进口药材质量标准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4]144号](https://img.taocdn.com/s3/m/7c04e07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c.png)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颁布儿茶等43种进口药材质量标准的通知
正文: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颁布
儿茶等43种进口药材质量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口岸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口岸药品检验所:
为加强进口药材的监督管理,我局修(制)订了儿茶、方儿茶、西洋参、高丽红参、西红花、牛黄、羚羊角、泰国安息香、苏合香、乳香、没药、血竭、藤黄、沉香、檀香、丁香、母丁香、小茴香、荜茇、广天仙子、豆蔻、槟榔、肉豆蔻、大腹皮、大风子、西青果、诃子、胖大海、芦荟、猴枣、弗朗鼠李皮、胡黄连、肉桂、番泻叶、马钱子、玳瑁、石决明、天竺黄、穿山甲、海狗肾、海马、哈蚧、海龙等43种进口药材的质量标准,现予颁布。
上述质量标准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00四年五月八日
——结束——。
卫生部关于颁布第一批中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的通知-卫药发[1992]第9号
![卫生部关于颁布第一批中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的通知-卫药发[1992]第9号](https://img.taocdn.com/s3/m/ba5c07f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5.png)
卫生部关于颁布第一批中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的通知
正文:
---------------------------------------------------------------------------------------------------------------------------------------------------- 卫生部关于颁布第一批中药材《中华人民共和
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的通知
(卫药发[1992]第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计划单列市卫生局:
为解决中药材品种混乱的问题,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我部曾于1983年,召开了“全国药检系统中药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了中药材品种混乱的治理整顿问题。
1984年5月,我部以(84)卫药字第11号文件部署了对全国二级站经营的中药材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工作。
在全国各级药检所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调查摸底工作于1986年7月完成。
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全国三万余份资料分析,全国经营使用的中药材品种有1547种,分别来源于3533余种动、植物和矿物,而国家药品标准仅收载了550种。
为了解决中药材品种混乱问题,加快中药标准化工作的步伐,我部决定,对来源清楚、疗效确切、应用地区较多的品种,分期分批制定国家药品标准。
现颁布第一批101个中药材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予以颁布,于1992年5月l日起执行。
自执行之日起,原相应的地方标准随即停止使用。
现行标准作为全国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监督检验等部门监督检验的唯一法定依据。
卫生部
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结束——。
【每日一味药】浮小麦

【每日一味药】浮小麦
【每日一味药】浮小麦
2017-05-03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每日一味药】浮小麦
【来源】为干瘪轻浮的小麦,水淘浮起者
【别名】浮水麦,浮麦
【性味】甘咸,凉
【归经】入心经
【功效】止虚汗,养心安神
【主治】用于体虚多汗,脏躁症
【用法用量】内服:3~5钱。
生用或炒香用
【药食同源】
1.浮小麦甘草大枣汤治疗失眠、自汗盗汗
材料:甘草9克,小麦30克,大枣10克。
做法:将小麦、大枣洗净,甘草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煎煮。
将甘草连煎2次,然后取2汁混合备用。
将小麦、大枣及甘草汁一起放入煲内,煮至小麦大枣熟烂即可。
2.独圣散够滋阴敛热,主治盗汗及虚汗不止
浮小麦45克,将其炒焦,研为细末即可。
每日不拘时用温开水或者米汤送服
3.浮小麦黑豆汤退虚热、止盗汗之功效,主治小儿盗汗症
浮小麦、黑豆各20克,水煎30分钟,取汁,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浮小麦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xxxxx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1 品名:
1.1 中文名:浮小麦
1.2 汉语拼音:Fuxiaomai
2 代码:
3 取样文件编号:
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
5 依据:《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年版)。
6 质量标准:
浮小麦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第 2 页共 2 页
7 检验操作规程:
7.1 试药与试剂:6mol/L盐酸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0.01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
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5 检查:
7.5.1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浮小麦生产工艺规程

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 目的:建立浮小麦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浮小麦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年版。
5 产品概述5.1 产品基本信息5.1.1产品名称:浮小麦5.1.2规格:统5.1.3性状:本品呈长圆形,长约6mm,直径1.5~2.5mm,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略皱缩,腹面中央有一纵行深沟,顶端钝形,具黄白色柔毛,另一端略尖,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弱,味淡。
5.1.4企业内部代码:5.1.5性味与归经:甘、咸、凉、归心经。
5.1.6功能与主治:止汗,退虑热。
用于自汗、盗汗,骨蒸劳热。
5.1.7用法与用量:10~30g。
5.1.8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5.1.10贮存期限:36个月5.2 生产批量:5-10000kg5.3 辅料:无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6 工艺流程图:6.1 浮小麦生产工艺流程图:6.2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6.2.1领料6.2.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浮小麦原料。
6.2.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6.2.2净制:6.2.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工挑选,除去杂质。
将净浮小麦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2.2.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净浮小麦转至下道工序,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2.3质量要求6.2.2.3.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中药浮小麦的作用与功效

中药浮小麦的作用与功效中药浮小麦的作用与功效引言:中药浮小麦,又称麦芽,是经过发芽的小麦籽实。
它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味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浮小麦不仅作为食物,还被用作中药材,常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浮小麦的作用与功效,内容包括浮小麦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主要功效以及常用的临床应用。
一、浮小麦的药理作用1. 制止出血作用浮小麦具有止血作用,可以用于止血和解热。
它可以促进凝血功能,增加凝血酶形成,提高血小板活性,并增加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多聚体的含量。
此外,浮小麦还能够抑制蛇毒和血凝素的作用,延长凝血时间。
2. 抗炎作用浮小麦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
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白细胞的增加,减轻组织损伤。
浮小麦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苦胆苷和小麦核酶具有抗炎活性,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减轻炎症反应。
3. 降血糖作用浮小麦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
浮小麦中的多糖、多肽和植物酮糖等成分可以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作用,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4. 促进胃肠蠕动浮小麦中的纤维素和植物酮糖可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排泄。
它可以增加肠道的润滑性,预防便秘,缓解胃肠道不适。
5. 改善睡眠浮小麦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镇静和安神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失眠和焦虑症。
浮小麦中的缬氨酸和色氨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来缓解神经系统兴奋,改善睡眠质量。
6. 保护肝脏浮小麦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保护肝脏,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减轻肝脏损伤。
浮小麦中的一些成分如苦胆苷和小麦核酶可以抑制肝细胞坏死和坏死因子的释放,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
二、浮小麦的化学成分浮小麦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其化学成分非常复杂。
浮小麦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1. 碳水化合物浮小麦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葡萄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药品标准
浮小麦
Fuxiaomai
FRUCTUS TRITICI LEVIS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的干燥轻浮瘪瘦果实。
麦收后,采收瘪瘦而轻浮的及未脱净皮的麦皮粒,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形,长约6mm,直径1.5~2.5mm,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略皱缩,腹面中央有一纵行深沟,顶端钝形,具黄白色柔毛,另一端略尖,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弱,味淡。
【鉴别】本品粉末类白色。
具棕色果皮碎片。
淀粉乳以单粒为主,呈扁平圆形、椭圆形或三角状,直径30~40μm,侧面观椭圆形,两端稍尖,直径12~20μm,脐点长裂缝状,层纹少数隐约可见。
复粒少,由2~4或更多分粒组成。
果皮表皮细胞呈类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壁念珠状增厚。
果皮中层细胞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壁念珠状增厚。
管细胞呈长管状,各细胞以侧面短分枝相连结,有较大间隙,成熟时细胞彼此分离。
非腺毛单细胞,长43~950μm,直径11~29μm,壁厚5~11μm。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咸、凉、归心经。
【功能与主治】止汗,退虑热。
用于自汗、盗汗,骨蒸劳热。
【用法与用量】 10~3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