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动机

合集下载

第九章-动机ppt课件

第九章-动机ppt课件
• 激活功能
–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
• 指向功能
–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 或对象。
• 维持和调整功能
–活动产生后,调节和支配人们是否坚持这种活动。
3.动机的分类
• (1)根据动机的性质,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 动机。
• ①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
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饥、渴、缺氧、疼痛、母性、 性欲、睡眠、排泄等。 • ②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 机。社会性动机有兴趣、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 动机、劳动动机等。
• (5)认知理论
• 成就目标理论
–代表:尼科尔斯和德韦克 –观点:成就目标分为两种: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
掌握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使用任务标 准和自我标准;成绩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好成绩,使 用他人标准。不同的成就目标对应着不同的动机和行 为模式。具有掌握目标的个体往往采取主动、积极的 行为,具有成绩目标的个体则往往有较高的焦虑水平, 不敢接受挑战性的任务,遇到困难容易退缩。
• ①人的动机有一部分发生在意识的水平上,人能意识 到自己的行为动机是什么,也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 追求什么样的目标。
• ②自我意识没有发展起来的婴幼儿的行为动机是无意 识的;成人也有无意识的或没有清楚意识到的动机, 人们意识不到它们的作用,但却能在它们的支配下产 生各种各样的行动。
3.动机的分类
2.需要的种类
• 按指向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 ①物质需要是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 品而获得满足的需要。如对生活用品的需要,对住房 和交通工具的需要等。
• ②精神需要是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并以占有某 些精神产品而得到满足的需要。如对文艺作品的需要、 对美的需要等。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 动机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 动机
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意志行为 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 性动机。
1 生理性动机
1 饥饿 ① 饥饿与体内平衡 饥饿是由于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
种不平衡的状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紧张 不安,甚至是某种折磨和苦楚,从而形成 个体内在的紧张压力,并使个体产生求食 的活动。
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实际情 境中突出对个体的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总之,奖励具有控制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方 面的作用。
该研究证明了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如
何给予奖励,即在给予外部奖励的实际情境中突出的那 一方面。
如果因事先告知可得到奖励而去参加某种活动,一旦不 给予奖励,人们就会不参加这种活动。如果当一个人作 出了成绩,为肯定其能力或品质方面而给予奖励,即对 能力或品质方面加以肯定,则能激起他再次作出这种良 好的行为。
2 社会性动机
4 交往动机
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 社会性动机。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 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 心、友谊、支持与赞赏的内在动力。 交往动机对人完成工作的效率和同伴的选择 有影响。交往是人特有的需要。 交往动机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是社会赞许动 机。
1 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相似或相同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同的行为。 在同一个体身上,行为动机也可能多种
多样。
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复杂性
行为效果主要指行为的社会效果。 一般情况下动机和效果是统一的,即好
的行为产生好的效果,坏的动机产生坏 的效果。 但二者之间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考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

考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

01动机的一般概念一、动机的含义及功能动机(名词解释):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动机的功能(2005、2017简答):①激发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和调节功能查找犯罪动机什么的,我最在行了二、需要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被有机体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调节的必要性。

需要的结构:①莫瑞的需要理论(了解)主题统觉测验的理论基础——测量会讲到的内容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017简答)(了解,会做选择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动机和工作效率动机强度:动机是由需要和诱因共同组成的。

①动机的强度与目标的价值有关,目标对个体的意义越大,动机的力量就越强②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计或期待也由重要意义。

当个人将目标看得十分重要,而且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估计得更大时,由目标激发的动机力量就越强。

耶基斯-多得森法则(2007、2015、2019简答):动机引发和维持活动,但是动机的强度与活动效率并不是完全正比关系。

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02动机的认知理论一、期望理论期望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望,或是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

托尔曼将期望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或反应和刺激的联系。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取决于行为目标的价值即效价,以及他对达到该目标可能性的期望。

动机=效价*期望(0~1)二、归因理论海德: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罗特:提出“控制点”概念,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维纳: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

三、自我决定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

理论观点:1、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总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组成内在的动机。

第九章 动机

第九章  动机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需要、动机、目的 (二)需要及其种类 什么是需要?见教材p327
需要
需要是人行为积极性的源泉,但有了需要 并不一定有相应的行为。 模糊意识到的需要叫意向,这时人可能有 行动方向,但不知所以然,因而动力不足。 明确意识到并想实现的需要叫愿望,这时 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有较强的行为动力, 可能会采取行动。 只有了解了自己或别人的需要,才能采取 一定的方法或途径去满足。
三、唤醒理论(arousal theory)
代表人物:赫布(Hebb,1949)和柏林 (Berlyne,1960) 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 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它提出了三 个原理: 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每个人都有一个 最佳的唤醒水平。 2,简化原理;重复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 3,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富有经验的个体 偏好于复杂的刺激。
2、该理论是以个人自我实现为最高层次的 自我封闭型模式,未涉及自我实现与社会 条件之间的关系。任何人的自我实现都必 须具备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等社会生 活条件,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任何人的 自我实现都是不自我潜能。
其他的分类:Glass的分类
缘起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 布森(L.F.Jacobson)于20世纪60年代在芝加哥 的一所小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先对小学1-6年 因此,教师和家长都应对学生予以合理 级学生进行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 的期待,以成功的经验实现期待,以合理 不是根据测验成绩而是随机抽取20%的学生作为 的期待诱导成功,使期待成为永不枯竭的 实验组,并故意告诉学校领导和老师他们是“未 动力源泉。 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8个 月之后再对同班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 发现这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在智力上比其它 学生(控制组)有更大的提高。

第九章 动机PPT课件

第九章  动机PPT课件

3 该理论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励人努 力工作有启发作用。
不足的一面:
强调需要是天生的,模糊了人生物需要和社会需 要的差别。
2021/3/25
授课:XXX
18
(三)需要与动机是什么关系?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 要没有满足时,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 的对象,产生了动机。
Why? 你非常饿?你不得不上课? 当你考虑“ 为什么行动”时,出现动 机的问题。动机的核心议题是什么因素或 者动力使你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2021/3/25
授课:XXX
3
一、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一)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 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或内部动力。 简单来讲,动机是指人行为的内在动力或者心理 原因。
2021/3/25
授课:XXX
19
三. 动机与行为效率
㈠动机与行为
1.动机划分:主导与从属、良好与不 良、职业学习与活动动机、单一与 动机与动机体系等
2.关系复杂:动机与效果统一、动机 与行为一致、动机与行为不一致、 两难问题研究。
2021/3/25
授课:XXX
20
㈡ 动机与工作效率问题:
为什么在一些体育大赛中,赛手越想取胜,成 绩反而越差?
需要的作用:①需要是个体活动的最基本的 动力; ②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基础;③是个性积 极性的源泉。
人的“需要”可定义为:“维持个体和社会 生存、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它通 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们体验”。
2021/3/25
授课:XXX
8
2.需要的种类: ⑴按起源划分:自然(生物)性需要与 社会性; ⑵按对象划分:物质性与精神性需要; ⑶其他划分:缺乏性与丰富性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均有指向性:需要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3.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4意志的品质: a,独立性 b,果断性 级需要的区别,但并未把两者对立起来,认识到高级需要得到满足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得到满足就可以了。同时个人对需要的追求也不同,有人对尊重的需要超过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以往的动机理论中,对动机持有较消极的看法,充斥的是本能、紧张、冲动等。Frued的心理分析针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而马斯洛注重的是社会中的正常人,其动机理论旨在帮助正常人发挥潜能,达到更完善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正常人的心理障碍。所以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需要的途径。
第九章 动机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第 9 章动机

第 9 章动机

• ③成功恐惧 指个人对其行为活动获得成功 的结果有一种恐惧的消极心态。这种心态 就是平常所说的患得患失,真正的恐惧是 恐惧不成功,恐惧成功后不能一致保持成 功。 • 有成功恐惧的女性居多,在霍纳对大学生 的调查中发现有65%的女生表现出成功恐 惧,而男生不足10%。
• (3)权利动机(power motive) 指人们具有某 种支配或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动机。权利动 机分为个人化权利动机和社会化权利动机。 • 个人化权利(personalized power motive)动机强 的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目的是表现和满足自 己的个人荣誉或利益;权利地位是他们获利的手 段。 • 社会化权利(socialized power motive)动机强的 人,他们寻求权利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更好地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
第一节需要
• 内容提要 • 一、需要的含义 • 二、需要的种类 •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一、需要的含义
• 1.定义 •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失或不平衡而力求获得 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 动力。 • 叶奕乾等认为: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 求的反映。 • 波果斯洛夫斯基认为:需要是被人感受到的一定 的生活和发展的必要性。需要反应有机体内部环 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的需求。…需要人的思 想活动的基本动力。
• (4)根据动机的起因不同,可以把动机分 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 外在动机:由外在诱因所诱发的动机。例 如,学生为获得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 • 内在动机:由内在条件(如兴趣、好奇) 诱发的动机。它往往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 要因素。如学生因为喜欢数学而坚持不懈 地努力学习数学。 • 儿童往往先有外在动机,然后逐渐发展出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内在的划分只是相 对的,外在动机在转化成内在动机后,其 维持就相对持久。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对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的详细阐述。

动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类行为的驱动力和目标导向性。

本章主要介绍了动机的定义、分类以及与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正文:一、动机的定义1. 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驱使个体行动的心理力量,它激发和维持人们追求目标的行为。

2. 本能与驱力:动机包括本能和驱力两个方面,本能是先天性的生物性需要,而驱力则是后天性的学习性需要。

3. 动机的特点:动机具有目标导向性、影响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同时动机还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动机的分类1. 生理需求动机:生理需求动机是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如饮食、睡眠和性行为等。

2. 心理需求动机:心理需求动机主要包括社会认同、安全感、成就感和个体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3. 社会需求动机:社会需求动机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动机的影响,如亲社会性、竞争性和归属感等。

4. 内外动机:内动机是指个体根据内在的兴趣和满足感产生的动机,而外动机则是受到外部奖励或惩罚条件的驱动。

5. 高层次动机:高层次动机是指个体更高级的心理需求,涉及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动机。

三、动机与生理需求的关系1. 生理需求与动机的联系:生理需求是动机的基础,当个体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相应的动机驱使行为。

2. 生理需求的层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位于需求层次的基础层次。

3. 生理需求的满足:个体通过满足生理需求来获取生理满足感,进而推动下一级的需求动机的产生。

四、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关系1. 心理需求的定义:心理需求是个体对自我心理发展的需求,包括成就、认同、安全和个体发展等方面。

2. 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共同性:动机和心理需求都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二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3. 动机对心理需求的影响:动机可以促使个体主动追求自我心理需求的满足,同时动机的强度也与心理满意度之间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动机(8课时)
第一节动机的概念
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

动机的三种功能。

1动机引起行为,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行为时,一般首先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最先唤起行为的,行为的唤起需要一定的条件,即需要有对个体有意义的一定刺激或目标。

例如,你为什么拿起梦的解析这本书来读呢,可能出于好奇,想知道它到底讲些什么,它能说明些什么问题,这种好奇就成为读这本书的一种动机;也可能出于想深入研究弗洛伊德学说的原因。

总之,动机能唤起某一行为。

2动机维持行为,行为一经引起后,要继续下去需要动机的维持,否则就会中断或成为盲目的行为,动机既给人的行为以动力又可控制行为进行的方向。

心理状态是一种介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之间的心理活动。

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相对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又只能保持一个短暂的时间。

它不同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起伏性,又不象个性心理特征那样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动机不同于分心、冷漠、疑惑紧张、后悔等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

二、动机与需要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第二节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论
二、驱力理论
三、唤醒理论
四、诱因理论
五、认知理论
第三节动机的种类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二、生理性动机
三、社会性动机
第四节意志行动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二、意志行为中的冲突
三、意志行为中的挫折
四、意志的品质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动机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描述生理性动机;
3.描述社会性动机;
8.阐述动机的基本理论;
9.理解动机与意志行动之间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1.动机的概念和意志行动的冲突与挫折;
2.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3.动机的理论。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仪器,动机与行为的录像带,控制点测查工具,
成败归因维度图解,成就动机测试图片等。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思考题:
1.什么是动机?动机具有哪些功能?试举出一个自己的例子来说明。

2、试举例区分动机和需要。

3、描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对其中每种动机举个实例。

4、试解释动机的唤醒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5、举例描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6、什么是自我效能感,怎样提高自我效能感?
7、你自己在面对挫折时,有哪些反应?如何提高挫折耐受力?
实习活动:
1.预定任务目标对活动效率的影响。

2.社会比较对活动效率的影响。

3.期望(志趣水平)对活动的影响。

4.诱因激励动物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