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幸福教案张馨月
初中语文《提醒幸福》课堂实践教案

初中语文《提醒幸福》课堂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提醒幸福》的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珍惜和感恩生活中的幸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幸福,学会珍惜和感恩。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课文的收获,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提醒幸福》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特色。
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5.课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
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创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提醒幸福》的主题思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课文《提醒幸福》2.课件、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3.课堂练习题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文章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把握程度。
3.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4.学生对生活中幸福的感悟和珍惜程度。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提醒幸福》中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幸福细节。
提醒幸福教学教案

提醒幸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幸福”的含义,认识到幸福是一种心态和感受。
2. 培养学生珍惜幸福、感恩生活的态度。
3. 提高学生面对困境时,调整心态、寻找幸福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幸福的内涵,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幸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幸福,培养感恩的心态。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幸福的话题进行交流、分享。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幸福。
3.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幸福,学会感恩。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故事、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材料,如卡片、白板等。
3. 提前通知学生,准备分享自己的幸福经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幸福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
2. 幸福讨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幸福就在身边。
3. 案例分析:讲解幸福的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幸福的重要性。
4. 幸福行动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幸福行动计划,学会珍惜和感恩。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幸福是一种心态和感受。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幸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
7. 课后跟进:通过群、邮件等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后的幸福实践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幸福分享会目的:让学生从彼此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方式:学生依次分享近期生活中的幸福时刻,他人可进行点评和感悟。
时间:约20分钟2. 活动二:幸福日记目的:培养学生记录和反思生活中幸福时刻的习惯。
方式: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天记录一件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并进行简短反思。
时间:持续一周七、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课堂参与度、幸福分享会表现、幸福日记完成情况等。
3. 评价标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享真实、具有感悟的幸福时刻。
《提醒幸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幸福,传递正能量的态度。
(2)学会关爱他人,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抽象概念。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幸福的理解。
(2)分享现实生活中关于幸福的例子。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理解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抽象概念。
(2)分析课文结构,总结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2)解析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5. 实践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案例。
(2)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空间?4.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六、教学准备:1. 教材:《提醒幸福》课文文本2. 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幸福案例资料3.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白板4. 教学PPT: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幸福相关图片等七、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 针对上一节课的作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短文,并讨论交流。
3. 继续讲解课文内容,深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提醒幸福》教案

《提醒幸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3)能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通过模仿、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幸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课文简介: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阐述了幸福的内涵和价值,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要时刻关注幸福。
2.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3)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幸福瞬间。
2.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解释。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全班交流:邀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分析与讨论:(1)让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幸福。
四、作业设计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幸福的作文。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摘抄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的写作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明确、思维活跃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幸福,传递正能量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珍惜幸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提醒幸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珍惜幸福。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幸福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珍惜幸福”的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
(2)观看有关幸福的电影或纪录片,写一篇观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珍惜幸福。
《提醒幸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幸福,提升幸福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对幸福的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掌握与应用。
3. 课文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幸福,提升幸福感。
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感悟幸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幸福的理解。
(2)分享生活中幸福的瞬间。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
(2)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幸福。
4. 案例分析:(1)分享现实生活中幸福的案例。
(2)让学生从案例中感悟幸福,提升幸福感。
5. 小组讨论:(1)布置讨论话题: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幸福?(2)小组内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幸福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拓展作业:从生活中发现幸福,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理解课文大意的准确度。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能否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是否能从中得到对幸福的正确理解。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幸福,培养珍惜幸福的意识。
(3)学会抒发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幸福的独特见解,认识到幸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身边的幸福。
(3)引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追求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对幸福的独特见解。
(2)学会抒发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及难点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幸福的看法。
4. 实践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句子仿写。
(2)学生尝试抒发情感,进行小练笔。
5.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珍惜幸福,关注身心健康。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幸福的重要性。
3. 写一篇关于幸福的练笔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4. 学生抒发情感,写作能力的提高。
5. 学生对幸福的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提醒幸福》课文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幸福的文章、图片、视频等。
《提醒幸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提醒幸福》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提醒幸福》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幸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 课文《提醒幸福》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幸福观念。
2. 培养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幸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幸福是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经历。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提醒幸福》,理解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内容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幸福的重要性。
4. 词汇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通过例句练习掌握其用法。
5.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幸福的短文。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词汇学习:通过学生的例句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
4.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提醒幸福》文本。
2. 与幸福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练习纸张。
五、教学建议1. 针对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生活经历,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幸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独特的幸福观。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训练概括要点的能力。
3.品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学会运用恰当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领悟幸福“无处不在”,树立健康乐观上进的幸福观。
【教学难点】“幸福”为什么要“提醒”,正确地领悟幸福。
【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与小组协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搜求式阅读、比较阅读、话题引读鉴赏等手段,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引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得到教益。
特别注重了计算机专业技能与语文教学的互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环节】一、字词注释①姗姗Shān Shān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②怅Chàng然不如意的样子③踌躇chóuchú犹豫不决④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⑤希冀希望得到惴惴zhuì zhuì不安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谆谆zhūnzhūn告诫形容恳切教导⑥南辕yuán 北辙zhé比喻心里感受同现实状况是相反的⑦瞻zhān前顾后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⑧相濡以mò沫用以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⑨熠熠yì yì夺目形容闪光发亮⑩袅袅niáoniáo婷婷形容女子走路体态轻盈的样子11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等待天亮。
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二、作者介绍:毕淑敏(提示:查找作者生平、作品等。
)1952 年生于新疆,1969 年退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当兵 11 年。
1980 年转业回北京。
她从事医学任务二十年后末尾专业写作,在她的作品中,将医者的善爱、诚实、深远、明智化作朵朵文字,以另一种方式悬壶济世,抚慰众生。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
她的《学会看病》选入语文(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20课。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三、释题:把握关键词“提醒”:从旁指点,促使注意。
(有意注意)题目的含义:发现幸福——享受幸福——珍惜幸福(板书)四、课文导入幸福,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她,拥有她。
有这么个笑话,从前有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开伞铺,大女儿开染访。
天晴了,老婆婆要着急,因为担心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下雨了,老婆婆又要着急,因为担心开染坊的女儿布晒不干。
整天在忧虑中过着一种不快乐不幸福的生活。
后来有人来对老婆婆说: “你真是幸福啊,天晴了,你的大女儿赚钱,天阴了,你的小女儿能赚钱,你真是幸福的老婆婆呀”老婆婆自己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精神上开始愉悦了,天天沉浸在一种幸福中了。
本来觉得很伤心的事,换个角度去想就不同了,你们说说老婆婆变得快乐幸福的原因是什么?来自于别人的提醒【板书成为:提醒幸福】看来幸福有时确实需要别人的提醒,我们在生活中有必要提醒自己及时幸福,不要让幸福从自己的身边溜走。
说到提醒幸福,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以及她的著名哲理性散文《提醒幸福》。
我已经要求同学们反复读过这篇课文,在文中,她大声疾呼:“请从此注意幸福”(板书)五、段落划分(1)1——9:提醒灾祸——忘记幸福(2)10——25:认识幸福——学会感受(3)26——35:享受幸福——珍惜幸福思路结构作者借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举例叙说人们往往注重提醒灾祸,而忽视了幸福的存在,以此告诉人们不要患得患失地去期待着灾难的来临,而应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刻,尽情地享受幸福。
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作者从生活中人们常被提醒防备灾祸入手,谈到人们经常忽视了提醒幸福,其次谈了为什么要提醒幸福,告诫人们要珍惜幸福、提高对幸福的敏感,人们便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最后呼吁人们“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
六、赏析全文(一)幸福是什么?找出能体现毕淑敏的幸福观句子。
①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那就是幸福啊!②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
③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④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是春天啦!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的绿意。
⑤丰收的季节,我们要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
⑥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让我们一起举杯,说:我们幸福。
⑦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
⑧我很幸福——因为健康的身体、一颗健康的心、曾经生活过。
师:总结:从这一段里对幸福的定义与解说可以看出,毕淑敏所举出的几乎都是平凡的人和事,而她以为幸福就正是被这些平凡的人事所包含的。
《提醒幸福》中毕淑敏对幸福的理解要宽泛得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小事都可以包含幸福。
关键是要你自己学会倾听,学会感受。
教师总结:正如一位作家曾说:”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都是不同的。
(三)感受幸福请同学们运用搜求式阅读的方法........,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幸福征兆(特征)的语句。
生:讨论后明确:①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
②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
③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
④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
⑤幸福有时很短暂。
⑥幸福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
师:总结后归纳:幸福就是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用情去感受...........,才能够切实的体会到,所以我们要特别留意我们身边的平凡的小事,珍惜身边看似平凡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珍惜平凡幸福七、品读鉴赏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以下提供的例句是学生可能会提及的,教师主要是跟着学生的思路,学生的讲述如果不够完整、不够准确,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分析点评。
但在讲解的时候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我在课前,在认真分析课文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了七个比喻句(段),两组排比句(段),以及三组经典句段进行赏析1.比喻句:(1)灾祸似乎成了提醒的专利...........,把提醒也染得充满了淡淡的贬意。
点评:”灾祸”比喻成”提醒的专利”。
”专利”原指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法律保护他独自享有的利益,用在这里比喻”灾祸”与”提醒”二者之间的专有的搭配关系,使”提醒”这个词含有贬意。
因为提醒的东西总是与灾祸有关。
(2)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
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点评:这使我感到幸福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在一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琐屑中往往就蕴藏着珍贵的幸福,只是我们不曾留意,不曾珍惜,从现在起我一定会留心观察生活,从中感受幸福,享受幸福。
(3)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说,......已经驶过很远的时候,拣起地上的金鬃毛原来我见过它。
点评: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人们错过幸福时懊悔的神态,使我感到要珍惜幸福,不要等幸福的脚步渐渐远去后,为得不到幸福而苦恼。
(4)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的时刻。
..,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点评:把逝去的幸福比喻成”标本”,”标本”虽然可见,却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只能回味而不能享受。
把现有的幸福比拟成”披着露水散发着清香”的鲜花,是鲜活的充满生气的,给人以灵魂的快意。
这句话的含义是人们喜爱回味已逝去的幸福,却忽略现有的幸福。
(5)幸福有时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
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
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点评:这说明苦难看似吓人,只是表面的,幸福看似微小,却有生命的黄金,她价值高。
(6)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点评:这是借喻。
把幸福比喻成梯形的切面,梯形的切面斜度越大,长度就越大;切面斜度越小,长度就越小。
这句话意思是幸福需要用心去感应,珍惜它时,幸福的感觉会浓浓地包围你,不珍惜它时,幸福则稍纵即逝。
(7)”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点评:把幸福比喻成寒冷的日子里的太阳。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去享受幸福时刻,要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那么就会感受到自己有无限的幸福。
2.排比句(1)”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点评:这个排比句从生活的诸多现象,强调了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
句式相同,语气一致,加强文章的气势。
(2)”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就看你是否珍惜。
”点评:分段写出幸福的征兆(特点)。
这样各段中心句明确,语气一贯,加强了文章的气势。
3.经典句子点评(1)”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点评:它告诉我,幸福是不能互相取代的。
教师举例:记得有一次,我把上幼儿园的女儿手工课做的一只小船随手扔了,我女儿为此整整哭了半小时,我说,不过是一只不值钱的小纸船啊,我给你买个更好的。
但当我买来了很贵的赛车,我女儿却不领情,!”这时我才明白,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女儿告诉我,”妈妈,那可是我自己做的啊.........把我的幸福观强加给女儿。
(2)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
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
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的训练。
点评:“感官的享受”这是人们天生就会的,比如天生能感觉到人体的舒适与否,但是”灵魂的快意”即心灵的快乐,却是要不断地训练自己才能很好地感受到的,怎样进行训练呢?即要能时时发现日常平凡生活中的美处,同学的一个微笑,老师的一次无声的鼓励,这些都是幸福,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这种幸福,能做到这样就可以”掌握幸福韵律”了,也就能区分什么是”灵魂的快意”,什么是“感官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