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合集下载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健康与生活》教材第四章“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具体内容为第三节“蚊媒传染病的防治”,详细内容涉及登革热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蚊媒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及危害。

2. 掌握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降低蚊媒传染病的发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蚊媒的生活习性、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及危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登革热疫情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登革热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展示学习目标。

3. 知识讲解:(1)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及危害。

(2)蚊媒的生活习性。

(3)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预防登革热的宣传标语,并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登革热预防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与登革热预防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如何预防登革热》2. 内容:(1)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及危害。

(2)蚊媒的生活习性。

(3)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及症状。

(2)列举三种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2. 答案:(1)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症状: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

(2)预防方法:① 保持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

② 使用蚊帐、蚊香等驱蚊用品。

③ 穿长袖长裤,减少裸露皮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蚊媒传染病防治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健康教育》教材第五章“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具体内容为第三节“如何预防登革热”。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登革热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典型症状、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登革热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典型症状及危害。

2. 掌握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和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我国近年来登革热的发病情况,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危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登革热的病原体及传播途径利用PPT和图片,讲解登革热的病原体、传播途径,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基本知识。

(2)登革热的典型症状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登革热的典型症状,让学生对登革热有更直观的认识。

(3)预防登革热的方法3.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登革热疫情发生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如何预防登革热。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登革热预防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关于登革热预防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如何预防登革热2. 内容:(1)登革热的病原体及传播途径(2)登革热的典型症状(3)预防登革热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登革热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2)列举至少三种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2. 答案:(1)登革热的病原体为登革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2)预防方法:①保持环境卫生,清除积水,防止蚊虫滋生;②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③在登革热高发期,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感染风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概念、症状、传播途径和危害。

3. 提高学生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登革热的概念和症状。

2.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难点1.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2. 预防登革热的具体措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宣传材料、小礼品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登革热吗?教师简要介绍登革热的基本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登革热知识(10分钟)教师利用PPT详细讲解登革热的概念、症状、传播途径和危害。

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探讨预防登革热的措施(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登革热,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总结并强调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如:保持环境卫生、消灭蚊虫、避免积水等。

4. 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关于预防登革热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预防意识。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小礼品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知识,掌握预防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宣传能力。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登革热的预防措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实施?2. 每组选择一种预防措施,例如:“保持家庭环境清洁”、“使用蚊帐和防蚊剂”等,并设计一个宣传口号。

3. 各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宣传口号,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七、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供几个关于登革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和危害。

3. 提高学生参与公共卫生事务的积极性,共同维护校园环境卫生。

二、教学内容:1.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2. 登革热的症状: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

3. 登革热的危害:可引发严重贫血、休克、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4. 预防登革热的措施:a. 清除积水,防止蚊子繁殖。

b. 定期喷洒消毒剂,杀灭蚊子。

c. 穿着长袖衣物,减少蚊子叮咬。

d. 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e. 尽量避免到蚊虫孳生地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和危害。

3. 互动:学生分享了解到的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4. 讲解:总结有效的预防登革热的措施。

5. 实践: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预防登革热的行动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和危害。

2. 学生能提出有效的预防登革热的措施。

3.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行动计划。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登革热的症状、蚊子图片等。

2. 视频资料:预防登革热的宣传视频。

3. 预防登革热的宣传资料。

六、教学时间: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和危害。

2. 互动法:学生分享预防登革热的方法,进行讨论。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预防登革热的行动计划。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和危害。

3. 互动:学生分享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4. 讲解:总结有效的预防登革热的措施。

5. 实践: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预防登革热的行动计划。

6. 总结:强调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事务。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

2. 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蚊虫孳生地及时报告学校或社区。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总结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总结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总结
哇塞,咱班这次的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那可真是超级棒啊!
班会一开始,班长就像个小将军一样站在讲台上,大声说:“同学们,登革热可不是开玩笑的啊!”大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然后班长给我们详细讲解了登革热是怎么传播的,就像病毒这个小怪兽在到处捣乱一样。

接下来,学习委员也站起来分享了他查到的预防登革热的方法,他说:“我们要像守护城堡一样守护自己的健康,不让登革热有机可乘!”这话说得大家都频频点头。

在讨论环节,同学们都特别积极,你一言我一语的。

“哎呀,那我们可得多注意卫生啦!”“对呀对呀,可不能让蚊子在咱们身边肆虐!”这不就是大家一起对抗登革热这个小怪兽嘛!
就拿清理积水来说吧,这可不是小事儿啊!这就好比是给病毒小怪兽断粮,没有了积水,蚊子就没办法繁殖啦,登革热不就不容易传播了嘛。

还有啊,咱们得勤洗手、勤换衣服,这就像是给我们的身体穿上一层坚固的铠甲,病毒就不容易入侵啦。

咱得重视起来呀,想想如果不小心得了登革热,那得多难受啊!所以预防登革热绝对不能马虎!大家平时一定要做好各种预防措施,不能偷懒哦!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呀!总之,预防登革热,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内容:1、了解登革热疾病的由来。

2、了解白纹伊蚊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害处。

3、了解人类感染登革热疾病的症状。

4、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

2、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3、教会学生如何防控蚊虫。

4、教会学生爱护好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一、从观看视频繁导入。

1、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

2、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了解什么事登革热。

1、认识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

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2、患上登革热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所以当你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的现象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3、登革热的传染源是来自谁?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低等灵长类动物均是本病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4、登革热是如何进行传播的?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雌蚊吸入传染源的'血液,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6℃),温度条件下,经8~10天的外潜伏期即可将病毒传给易感者。

若雌蚊在叮咬传染源时受到干扰更换宿主,也可立即传播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病毒在蚊体内至少可以存活30天,甚至终生具有传染力。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和危害。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防控登革热的实践活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登革热的定义与症状讲解登革热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典型症状,如发热、头痛、关节痛等。

2.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介绍登革热是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让学生明白防蚊灭蚊的重要性。

3. 登革热的危害讲解登革热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提高学生的警惕性。

4. 预防登革热的措施引导学生了解并践行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如清除积水、使用蚊帐、蚊香等。

5. 班级防控登革热的实践活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预防登革热,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登革热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和危害,让学生深入了解。

3.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预防登革热的措施,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

4.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制定班级防蚊灭蚊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登革热的认识程度,了解其症状、传播途径和危害。

3. 学生参与班级防蚊灭蚊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班级卫生工具,如扫把、拖把等。

3. 防蚊灭蚊用品,如蚊香、杀虫剂等。

六、教学活动:1. 班级讨论:组织学生就预防登革热的措施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2. 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防蚊知识竞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防蚊行动,如清理积水、使用蚊帐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4. 宣传展示:鼓励学生制作关于预防登革热的宣传海报或小视频,进行班级展示,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七、教学反馈:1. 学生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实践活动,对预防登革热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了解他们对预防登革热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活动记录(3篇)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夏季的到来,登革热疫情进入高发期。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登革热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我校于2023年6月15日开展了以“预防登革热,健康伴我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增强同学们对登革热的了解,认识到登革热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

2. 学习预防登革热的基本方法,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 培养同学们的健康生活习惯,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三、活动时间2023年6月15日,下午第三节课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五、活动参与人员全校各年级学生及班主任六、活动流程1. 主持人开场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强调了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

2. 专家讲座邀请校医为同学们进行登革热的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1)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症状;(2)登革热的预防措施;(3)如何处理疑似病例;(4)如何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视频观看播放登革热防治宣传视频,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登革热。

4. 学生讨论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登革热知识,并提出预防登革热的建议。

5. 总结发言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并要求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活动内容1.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其他人。

2. 登革热的症状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

重症病例可出现休克、出血等症状。

3.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1)清除积水:定期清理积水,避免蚊虫孳生;(2)使用蚊帐、蚊香、电蚊拍等防蚊用品;(3)穿长袖衣物,避免蚊虫叮咬;(4)使用驱蚊剂;(5)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4. 如何处理疑似病例如果出现登革热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史和接触史。

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传染给他人。

5.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家居,减少蚊虫孳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废轮胎要存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 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必要时可用杀虫剂喷杀成蚊, 并在轮胎内释放马拉硫磷、双硫磷等杀幼剂。
竹篱笆竹节顶端、树洞、竹洞要用灰沙堵塞,或对留根的 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有积水。 屋檐排水槽或反墚堵塞积水要定期疏通清理


家禽、家畜与鸟类饮用水槽要每天清理
清除周围废弃的盆、罐、瓶等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应当 逐一转翻倒放。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消灭成蚊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
的分量。

切勿向运行中的电器用品或有火焰地方直接喷射杀虫 剂,以免发生爆炸。
做好个人防护

窗户装防蚊网,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 其他防蚊设备。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易感人登革热》主题班会
流行特征


地理分布:登革热主要在北纬25°到南纬25°的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 勒比海地区。在中国主要发生于海南、台湾、广东、 福建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登革病毒常先流行于市镇, 后向农村蔓延。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便利在城市与城 市之间的登革热远距离传播已逐渐引起重视。 季节性:登革热的流行与伊蚊的滋生繁殖有关,主要 发生于气温高多雨的夏秋季。在广东省为5~11月,海 南省为3~12月。
预防登革热 从我做起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 热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的。 全球每年约有50000宗登革热个案,

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在东南亚 部分国家,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 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 出现。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避免于“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
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工作,应穿着长袖上衣及长裤, 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喷蚊虫趋避药物。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祝你健康快乐!
谢谢
登革热病媒是什么?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
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 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埃 及伊蚊。其中, 白纹伊蚊 (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 泛,主要孳生于室内外积水容 器,栖息于阴暗潮湿场所,室 内外都有蚊虫活动。雌蚊嗜吸 人血,吸血高峰在早上8-9时及 下午5-6时。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3-15天潜伏期(通常为5至8
天),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 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 窝痛。

发病后3-4天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
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
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 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之唾液进入
人体血液而感染。患者如果在发烧前1-2天至发烧后45天内被蚊虫叮咬,病毒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 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式不会 被传染的。
是什么?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如何预防登革热?

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消灭成蚊 做好个人防护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富贵竹等阴生水养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并冲 洗植物根部 饮用水缸或其他饮水用容器要加盖,每5-7天换水1次, 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文鱼等。水井要加盖。 冰箱底部的水盘应每星期清理1次 浴室、卫生间储水桶、缸等每5-7天清理换水1次 花盆地盘要保持干爽 贮水的水桶、陶瓮、排水槽等每5-7天清理换水1次,所 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