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合集下载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健康与生活》教材第四章“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具体内容为第三节“蚊媒传染病的防治”,详细内容涉及登革热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蚊媒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及危害。

2. 掌握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降低蚊媒传染病的发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蚊媒的生活习性、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及危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登革热疫情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登革热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展示学习目标。

3. 知识讲解:(1)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及危害。

(2)蚊媒的生活习性。

(3)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预防登革热的宣传标语,并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登革热预防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与登革热预防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如何预防登革热》2. 内容:(1)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及危害。

(2)蚊媒的生活习性。

(3)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及症状。

(2)列举三种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2. 答案:(1)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症状: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

(2)预防方法:① 保持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

② 使用蚊帐、蚊香等驱蚊用品。

③ 穿长袖长裤,减少裸露皮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蚊媒传染病防治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健康教育》教材第五章“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具体内容为第三节“如何预防登革热”。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登革热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典型症状、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登革热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典型症状及危害。

2. 掌握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和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我国近年来登革热的发病情况,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危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登革热的病原体及传播途径利用PPT和图片,讲解登革热的病原体、传播途径,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基本知识。

(2)登革热的典型症状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登革热的典型症状,让学生对登革热有更直观的认识。

(3)预防登革热的方法3.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登革热疫情发生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如何预防登革热。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登革热预防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关于登革热预防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如何预防登革热2. 内容:(1)登革热的病原体及传播途径(2)登革热的典型症状(3)预防登革热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登革热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2)列举至少三种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2. 答案:(1)登革热的病原体为登革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2)预防方法:①保持环境卫生,清除积水,防止蚊虫滋生;②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③在登革热高发期,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感染风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概念、症状、传播途径和危害。

3. 提高学生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登革热的概念和症状。

2.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难点1.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2. 预防登革热的具体措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宣传材料、小礼品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登革热吗?教师简要介绍登革热的基本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登革热知识(10分钟)教师利用PPT详细讲解登革热的概念、症状、传播途径和危害。

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探讨预防登革热的措施(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登革热,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总结并强调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如:保持环境卫生、消灭蚊虫、避免积水等。

4. 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关于预防登革热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预防意识。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小礼品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知识,掌握预防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宣传能力。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登革热的预防措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实施?2. 每组选择一种预防措施,例如:“保持家庭环境清洁”、“使用蚊帐和防蚊剂”等,并设计一个宣传口号。

3. 各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宣传口号,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七、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供几个关于登革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主题:预防登革热目标:通过本次班会,学生能够了解登革热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并积极参与预防登革热的行动。

一、引入(10分钟)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登革热的症状和严重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了解登革热吗?你们知道如何预防登革热吗?二、知识讲解(20分钟)1.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2.登革热的病因和传播途径:a. 病因: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特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b. 传播途径: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人类,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3.登革热的症状:a. 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等。

b.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出血等严重症状。

4.登革热的危害:a. 严重的登革热可能导致死亡。

b. 长期感染登革热病毒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肝脏损伤等并发症。

5.预防登革热的方法:a. 消灭蚊子的滋生地:清除家中的积水、清理花盆、清洗水桶等。

b. 使用蚊帐:尤其是在登革热疫情高发地区,使用蚊帐可以有效预防蚊子叮咬。

c. 使用防蚊液:在户外活动时,使用防蚊液可以有效避免蚊子叮咬。

d. 穿长袖长裤:穿长袖长裤可以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

e. 加强室内通风:蚊子较不喜欢风,加强室内通风可以减少蚊子的滋生。

f. 加强个人卫生:经常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等可以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

三、讨论与分享(2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登革热的预防方法,并列举出更多的方法。

2.分享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讨论。

四、行动计划(10分钟)1.制定行动计划: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制定行动计划,包括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宣传登革热的预防方法。

2.展示行动计划: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行动计划,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回顾本次班会的重点内容,强调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和危害。

3. 提高学生参与公共卫生事务的积极性,共同维护校园环境卫生。

二、教学内容:1.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2. 登革热的症状: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

3. 登革热的危害:可引发严重贫血、休克、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4. 预防登革热的措施:a. 清除积水,防止蚊子繁殖。

b. 定期喷洒消毒剂,杀灭蚊子。

c. 穿着长袖衣物,减少蚊子叮咬。

d. 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e. 尽量避免到蚊虫孳生地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和危害。

3. 互动:学生分享了解到的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4. 讲解:总结有效的预防登革热的措施。

5. 实践: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预防登革热的行动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和危害。

2. 学生能提出有效的预防登革热的措施。

3.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行动计划。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登革热的症状、蚊子图片等。

2. 视频资料:预防登革热的宣传视频。

3. 预防登革热的宣传资料。

六、教学时间: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和危害。

2. 互动法:学生分享预防登革热的方法,进行讨论。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预防登革热的行动计划。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和危害。

3. 互动:学生分享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4. 讲解:总结有效的预防登革热的措施。

5. 实践: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预防登革热的行动计划。

6. 总结:强调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事务。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

2. 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蚊虫孳生地及时报告学校或社区。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总结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总结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总结
哇塞,咱班这次的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那可真是超级棒啊!
班会一开始,班长就像个小将军一样站在讲台上,大声说:“同学们,登革热可不是开玩笑的啊!”大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然后班长给我们详细讲解了登革热是怎么传播的,就像病毒这个小怪兽在到处捣乱一样。

接下来,学习委员也站起来分享了他查到的预防登革热的方法,他说:“我们要像守护城堡一样守护自己的健康,不让登革热有机可乘!”这话说得大家都频频点头。

在讨论环节,同学们都特别积极,你一言我一语的。

“哎呀,那我们可得多注意卫生啦!”“对呀对呀,可不能让蚊子在咱们身边肆虐!”这不就是大家一起对抗登革热这个小怪兽嘛!
就拿清理积水来说吧,这可不是小事儿啊!这就好比是给病毒小怪兽断粮,没有了积水,蚊子就没办法繁殖啦,登革热不就不容易传播了嘛。

还有啊,咱们得勤洗手、勤换衣服,这就像是给我们的身体穿上一层坚固的铠甲,病毒就不容易入侵啦。

咱得重视起来呀,想想如果不小心得了登革热,那得多难受啊!所以预防登革热绝对不能马虎!大家平时一定要做好各种预防措施,不能偷懒哦!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呀!总之,预防登革热,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内容:1、了解登革热疾病的由来。

2、了解白纹伊蚊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害处。

3、了解人类感染登革热疾病的症状。

4、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

2、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3、教会学生如何防控蚊虫。

4、教会学生爱护好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一、从观看视频繁导入。

1、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

2、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了解什么事登革热。

1、认识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

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2、患上登革热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所以当你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的现象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3、登革热的传染源是来自谁?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低等灵长类动物均是本病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4、登革热是如何进行传播的?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雌蚊吸入传染源的'血液,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6℃),温度条件下,经8~10天的外潜伏期即可将病毒传给易感者。

若雌蚊在叮咬传染源时受到干扰更换宿主,也可立即传播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病毒在蚊体内至少可以存活30天,甚至终生具有传染力。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和危害。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防控登革热的实践活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登革热的定义与症状讲解登革热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典型症状,如发热、头痛、关节痛等。

2.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介绍登革热是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让学生明白防蚊灭蚊的重要性。

3. 登革热的危害讲解登革热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提高学生的警惕性。

4. 预防登革热的措施引导学生了解并践行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如清除积水、使用蚊帐、蚊香等。

5. 班级防控登革热的实践活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预防登革热,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登革热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和危害,让学生深入了解。

3.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预防登革热的措施,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

4.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制定班级防蚊灭蚊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登革热的认识程度,了解其症状、传播途径和危害。

3. 学生参与班级防蚊灭蚊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班级卫生工具,如扫把、拖把等。

3. 防蚊灭蚊用品,如蚊香、杀虫剂等。

六、教学活动:1. 班级讨论:组织学生就预防登革热的措施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2. 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防蚊知识竞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防蚊行动,如清理积水、使用蚊帐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4. 宣传展示:鼓励学生制作关于预防登革热的宣传海报或小视频,进行班级展示,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七、教学反馈:1. 学生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实践活动,对预防登革热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了解他们对预防登革热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会主题
预防登革热
班级
班主任
活动目标
让学生认识登革热
掌握预防登革热的小知识,提高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
活动形式
学生自由发言、相关安全资料
活动准备
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如何预防登革热
活动背景
东南亚和南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登革热疫情较去年同期均有明显上升,我省持续有输入性的病例报告。

截至8月4日18:00我省共报告63例登革热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其中输入性病例29例;本地感染病例34例均分布在福州市。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计生、爱国卫生等部门密切协作,发动群众深入开展以灭蚊及清除蚊虫孳生地为重点的卫生运动。

学校作为人口密集的场所很容易爆发疫情,另外我校地处山脚,背面靠山,蚊虫较多,给疫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所以很有必要做好防虫防疫工作。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

目前,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输入性病例,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二、传播途径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

本病的流行与蚊密度有关,流行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三、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3~14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主要临床表面为突然高热、恶寒,剧烈性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三痛”,伴有恶心、呕吐、乏力、厌食。

第1次发热可达39~40 。

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

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

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主要现象:
(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

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

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

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其他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可有肝大,脾大少见。

个别病例有黄疸。

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

四、预防和治疗
治疗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为主。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

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预防登革热,做好防蚊灭蚊是关键,环境改造和环境处理是防蚊灭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环境改造方面,做好封、填、疏、排、清很重要。

封:封盖水缸、水封下水道砂井或安装防蚊装置、密封有用的器皿;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
排:排清积水;
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在环境处理方面,一是要控制水生和陆生植被;二是要冲刷河道水闸;三是定期清洗家庭水缸与养花容器;四是定期清洗家禽和家畜饲养环境;五是上门收集垃圾并推行垃圾分类管理。

五、《登革热知识-你知多少》知识问答
附:知识问答
登革热是由什么传播的?(C)
A老鼠B苍蝇C蚊子2、家中什么地方孳生蚊子?(B)A卫生间B花瓶中的积水C厨房
4、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是3——15天
5、白蚊伊蚊俗称“花斑蚊”。

6、任何蚊子都可以传播登革热(X)
7、登革热病媒蚊其雌、雄蚊皆会吸血。

(X)
8、典型登革热症状有发热、头痛、皮疹、出血。

(√)9、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

(√)
10、为了预防“登革热”你都做了哪些事?说说看。

(答两点即可)
如:经常清理家中积水;不到阴暗潮湿的地方玩耍逗留;注意个人卫生等。

11、户外活动是应注意些什么(ABCD)
A、穿浅色的长袖衣服B、喷洒防蚊虫的药剂
C、回家后有不舒服马上就诊
D、尽量避免到阴暗潮湿角落逗留
总结
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可防可治蚊媒传染病,防控登革热最关键的措施是灭蚊。

为了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我们应该及时彻底清除自家室内外的积水,对家里的水生植物水体、花盆托盘、容器积水等进行翻盆倒罐或者及时清理更换,清除蚊虫孳生地;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使用纱窗和蚊帐,避免被蚊虫叮咬。

出现发热、全身酸痛、出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学生们正确的认识了登革热,掌握了预防登革热的小知识,学会预防疾病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