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梅兰芳学艺》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模板五篇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目标:1.学会“艺、决、盯、灵、活、于、成、京”8个汉字,会认“拜、神、料、翔、勤、终、著”7个字,认识4个偏旁“冫、日、彐、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学习梅兰芳毫不气馁、刻苦练习的精神。
设计理念:《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以梅兰芳“勤学苦练”贯穿全文,关键是体会梅兰芳毫不气馁、刻苦练习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的能力。
学习活动设计: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1.老师播放京剧激趣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唱的是什么吗?(京剧)那你们知道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是谁吗?(梅兰芳)2.老师简介梅兰芳(板书:梅兰芳)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梅兰芳的一生是创造美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生,是色彩斑斓的一生。
3.你们想知道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吗?(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小时候学艺的故事吧?(板书:学艺)二、活动引路、读文识字1.开展读书“闯关”活动(1)“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规则共设三关。
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流利关(流利地朗读课文)同位两人互为“闯关员”和“守关员”,每闯一关得一面小旗。
(2)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3)同位分别“闯关”一次没闯过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梅兰芳学艺》教案

《梅兰芳学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成就。
(2)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梅兰芳表演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艺术与人生,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2)京剧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京剧的唱腔、表演技巧。
(2)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梅兰芳的资料和视频。
(2)准备相关的教学PPT。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讨论题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梅兰芳的生平和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2. 教学内容:(1)让学生观看梅兰芳表演的视频,感受京剧的魅力。
(2)教师讲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唱腔、表演技巧等。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京剧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五、课后作业:1. 观看其他京剧名家的表演视频,比较他们的艺术风格。
2. 写一篇关于梅兰芳艺术成就的短文。
3. 深入了解京剧的发展历程,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
2. 观看视频后的反馈:评估学生对梅兰芳表演的欣赏能力和对京剧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梅兰芳艺术成就的掌握情况。
1. 邀请京剧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京剧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观京剧表演,亲身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3. 开展京剧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表演乐趣。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程度和参与度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梅兰芳学艺》教案15篇

《梅兰芳学艺》教案《梅兰芳学艺》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梅兰芳学艺》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梅兰芳学艺》教案1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色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正确、美观地书写“兰、芳、艺、灵”。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识字、写字。
三、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上课前,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看一段录像。
看谁看得最认真!(老师放录像《贵妃醉酒》)2、小朋友们看得真认真,知道唱的是什么戏吗?(板书:京剧)师:京剧是我国各种戏剧剧种之最,被称为国粹。
知道刚才欣赏的京剧片断是谁唱的吗?师:对,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唱的《贵妃醉酒》。
跟老师一起写梅先生的名字。
(板书:梅兰芳生字注音)知道京剧没有不知道梅兰芳的,梅兰芳唱的京剧可多啦!网上有专门介绍,有兴趣的可上网浏览。
(出示梅兰芳照片:左边是剧照,右边是真人照片)左边是梅先生在《贵妃醉酒》中的剧照,右边是他的照片,书上99页插图是他在《贵妃醉酒》中的剧照。
3、课文讲梅兰芳的什么事呢?跟老师一起写。
(板书:学艺)(1)指名读课题,注意“兰”是边音。
(2)齐读课题,解题:“学艺”本文指的是什么?(学唱京戏)4、引导质疑:梅兰芳是怎么学艺的?他学成了吗?梅兰芳在学艺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还记得自读课文的要求吗?(1)出示自学要求:(2)标出自然段。
(3)借助书后拼音读准字音。
(4)难读的句子反复读。
(5)不懂的地方用“?”标出。
2、学生自由朗读。
(1)检查自学效果:①出示生字词。
师:谁愿意大声地读给大家听?②指名读词语③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后鼻音(前鼻音、翘舌音、轻声、边音)读得很准,领大家读一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梅兰芳学艺》教案设计

《梅兰芳学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认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学习梅兰芳勤学苦练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图片、视频等辅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2运用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情感。
3.2激发学生勇于追求、勤学苦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词。
1.2学习梅兰芳学艺的过程,体会其精神。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与运用。
2.2深刻理解梅兰芳学艺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梅兰芳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1.2提问:“你们知道梅兰芳是谁吗?他有什么成就?”2.课文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2教师指导学生逐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3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讨论梅兰芳学艺的过程。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3.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
3.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拓展。
4.情感体验4.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梅兰芳学艺的情感。
4.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讨论梅兰芳学艺的精神。
5.小组活动a.梅兰芳学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b.梅兰芳是如何克服困难的?c.你从梅兰芳学艺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5.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达对梅兰芳的敬意。
6.3教师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梅兰芳学艺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1.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梅兰芳学艺的感悟。
2.课堂作业:2.1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
2.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梅兰芳学艺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理解课文内容。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6篇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6篇《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3、会用“终于”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1、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读课题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梅兰芳是一位——(引读)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3、理解“京剧大师”、“世界闻名”4、师:梅兰芳就是这样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可你们知道吗,他在小时候拜师学艺时,却遇到了困难。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二、精读课文(一)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小时候,梅兰芳去学艺,遇到了什么困难?(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3、理解“料子”一词。
4、那师傅为什么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不是唱戏的人才呢?(出示)因为_____,所以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
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是因为_____。
(指名说)5、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齐读。
(二)第二自然段1、眼睛没有神儿,就不是唱戏的料子。
那想唱好戏,就得需要怎样的眼睛?2、眼睛还会说话呀?那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京剧片段,看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观察演员的眼睛,看看聪明的你能从他的眼睛中读明白什么?生欣赏,交流,师总结。
3、同学们,如果是你的眼睛存在这样的问题,师傅说你不适合唱戏。
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生交流5、那梅兰芳有没有被这样的困难吓倒,就不学了呢?(生:没有)对,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师:谁来读出他的决心?指名读,齐读。
6、那梅兰芳又是怎么练习眼神,来克服这个困难的呢?同学们读一读第二小节就知道了。
7、生读第二自然段8、交流:梅兰芳是怎么练习眼神的?指名回答。
“他常常紧盯着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9、理解“紧盯”、“注视”,指导读好词语,读好句子。
《梅兰芳学艺》教案(自用)

《梅兰芳学艺》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的艺术生涯和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3. 通过学习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启发学生追求卓越,勇于挑战自我。
二、教学内容1. 梅兰芳的生平介绍。
2. 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3.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贡献。
4. 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三、教学重点1. 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2. 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3. 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四、教学难点1. 京剧艺术的复杂性和深度。
2. 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在当代的实践。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梅兰芳的生平、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贡献、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梅兰芳的艺术实践,引导学生理解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的启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梅兰芳学艺》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学辅助材料:梅兰芳的照片、京剧表演视频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视频,引起学生对梅兰芳和京剧艺术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梅兰芳的生平、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贡献、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3. 案例分析:分析梅兰芳的艺术实践,引导学生理解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的启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八、作业布置1. 观看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视频,了解其表演特点。
2. 写一篇关于梅兰芳艺术精神的短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示。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梅兰芳学艺》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梅兰芳的艺术创新。
2. 梅兰芳对后世的影响。
《梅兰芳学艺》详细教案(精选13篇)

《梅兰芳学艺》详细教案(精选13篇)《梅兰芳学艺》详细教案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27《梅兰芳学艺》详细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梅兰芳练眼神的刻苦、辛苦。
3.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从而学习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两个词语:“紧盯”和“注视”。
懂得“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与“会说话了”的关系。
体会“勤学苦练”和“世界闻名”的联系。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梅兰芳学艺。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呢?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梅兰芳学艺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学的?结果怎么样呢?这些问题都藏在课文中,请大家带着思考,自由朗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解决这几个问题?2.学生自学。
三、互相学习。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2.指导朗读“神儿”。
3.这句话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板书:“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4.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时,我们有时候可以通过换一个语词或者换一种说法来理解。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再试着换一种说法。
5.指导理解“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齐读。
6.现在谁能不看书说说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遇到了什么困难?(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梅兰芳听了会怎么想呢?金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读了课文第2自然段,后再猜猜梅兰芳是怎么想的。
2.我为什么要请他读了课文再说呢?指导朗读第1句话。
小结:说得真好,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像梅兰芳一样,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能放弃。
3.那么梅兰芳是怎么做的呢?指名答。
4.投影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再读一读这句句子,你认为他学得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指导理解“常常”“紧盯”“注视”。
你能用你的眼睛来告诉我吗?既然是练眼神,老师还有个要求,眼睛要睁得大大的,一眨也不能眨,不能把鸽子跟丢了。
《梅兰芳学艺》教案1

《梅兰芳学艺》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 相识新的偏旁,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缺乏, 教育他们从小要苦练根本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并能正确书写。
难点: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缺乏, 教育他们从小要苦练根本功。
教学打算:卡片、挂图、投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书写局部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书写局部生字。
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1、出示:一段京剧。
你们知道这是谁唱的吗?〔梅兰芳〕〔板书“兰”。
书空, 留意是上下构造。
〕2、简介梅兰芳:梅兰芳是江苏人, 他在舞台上表演了许多美丽的角色, 特殊是他男扮女装的表演人们最喜爱。
他的唱腔特别特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流派, 人们称之为“梅派”。
3、今日我们就来看看梅兰芳小时侯是怎么学艺的〔板书:学艺〕?你们知道他学的是什么吗?〔京剧〕那么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呢?〔梅兰芳学唱京剧〕谁会读题呢?〔指导读题〕4、质疑, 读了课题, 你有什么问题吗?可能状况:为什么要学唱京戏?怎么学的?学的怎样?二、初读课文过渡:这些问题都藏在课文中, 学习了课文后大家都会知道的。
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留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1、学生自学。
2、读完的同学给课文标好小节3、出示词语:敏捷学艺或者凝视苦练慢慢最终紧盯4、学生认读词语, 正音、齐读5、此时此刻教师请三位同学来读课文。
其他小挚友来当小评委。
听细致了哦!6、检查自学:此时此刻请三位小挚友来读读课文。
5、小评委, 你们感觉他们读得怎样啊!〔学表生自评, 表现好的小挚友奖红苹果。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了课文, 你知道了什么?2、出示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 苦练〔〕, 最终成为〔〕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下册《梅兰芳学艺》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记人的,记述了我国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克服自身不足,勤学苦练获得成功的事,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材设计理念:
语言文字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基础,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启发和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能把握略读课文的大意。
3、认识本课9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可他后来却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播放京剧,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播放一段梅兰芳的京剧。
)
1、小朋友,知道刚才我们听的是什么戏吗?
2、简介“京剧”(服饰、脸谱、丑角、旦角),谈到京剧肯定要说到这样一个人——梅兰芳(出示课文插图),你对他了解吗?
3、检查课前收集的资料和预习情况,教师适时给予表扬和
鼓励,并设立一个《梅兰芳资料展》。
4、揭题:《梅兰芳学艺》
二、开放时空,自主学习
1、你喜欢文中的哪一节,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最
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小组读、找朋友读、当小老师读,老师加
强朗读指导,及时鼓励评价,找出生字,划分自然段,板书生字
新词,指导读准字音。
三、创设情景,体验感悟
1、听课文录音第一段,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范读第三段: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讨论: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但梅兰芳后来却
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师傅是不是说错了?(分小组讨论)
4、提出思考题:梅兰芳是怎样苦练眼神的?
5、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二段,标出有关语句。
6、课件演示梅兰芳苦练眼神的情景,欣赏梅兰芳表演的京剧,要特别注意他的眼神。
7、师生体验“紧盯”、“注视”,感悟“勤学苦练”,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体验的感受:紧盯、注视后感觉怎样?
四、讨论交流,自省自悟
1、再次自由感情朗读,加深体会,回归课文。
2、学了这个故事我们受到什么启示?
3、四字成语,小结延伸,理解积累:“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奋起直追”。
4、提出希望:梅兰芳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京剧大师,希望小朋友将来能成为“书法大师、建筑大师……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用多种方式收集伟人小时候刻苦读书的事例,下节课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