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4课 同仇敌忾 抗战到底
历史: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知识检测
1 近代史上,台湾曾经被日本割占,长达 A、123年 B、80年 C、60年 D、50年
(D)
2 下列人物中,为了中华民族旳生存,领导中国军队
血战台儿庄,取得抗战以来最大旳一次战役性胜利旳
是 (B)
A、林彪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彭德怀
3 哪些人同仇敌忾,抗战究竟?
南京国民政府及军队、中共及军队、人民群众
时间 1940年8月
百团大战
目旳 指挥者
粉碎日了日军对西北、西南 旳攻打
②遏止了国民党内旳投降妥 协倾向
③提升了中共和八路军旳声 威
观察这些镜头,说说你旳所思所想。
镜头一:日军残酷屠杀中国平民。 镜头二:P95八路军从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女孩。
南京大屠杀时手持中国难民头颅旳日本兵
第14课 同仇敌忾 抗战究竟
内容原则:
1、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 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旳主要
内容。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旳历史意义。
一、台儿庄战役
1.战役旳时间: 1938年
2.战役旳指挥者: 李宗仁
3.战役旳影响
①台儿庄战役旳胜利,军事上有利于固守徐州, 延缓了日军推动旳步伐,政治上鼓舞了抗日旳士气 和民心。
五.抗日战争旳最终胜利
促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旳原因有哪些?
1、 欧洲战场旳结束,反法西 国各加强了 对日本旳攻打。
2、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3、苏联对日宣战。 4、毛泽东刊登《对日寇旳最终一战》旳申 明。 5、中共和人民旳英勇抗战。
猜一猜:“小日本投降” (根据其原因答一 人名) 1 屈服于原子弹 2 苏联出兵东北
二.日本变化侵略方针
想一想:
同仇敌忾抗战到底教案

同仇敌忾抗战到底教案第一章:抗日战争的爆发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爆发原因。
2. 认识日本侵华的残暴行为和中国民众的抗争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如日本侵略中国的动机和中国的抵抗决心。
2. 讲述日本侵华的残暴行为,如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制度等。
3. 强调中国民众的抗争精神,如地道战、游击战等。
教学活动:1. 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
2. 分组讨论,探讨日本侵华的残暴行为和中国民众的抗争精神。
3. 学生展示,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程度。
2. 学生展示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第二章: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国共合作的原因和过程。
2. 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1. 介绍国共合作的原因,如共同抵抗日本侵略、实现国家独立等。
2. 讲述国共合作的过程,如重庆谈判、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等。
3. 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和作用,如全民族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提高国家凝聚力等。
教学活动:1. 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国共合作的过程。
2. 分组讨论,探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和作用。
3. 学生展示,分享自己对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程度。
2. 学生展示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及其贡献。
2.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介绍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如杨靖宇、赵一曼等。
2. 讲述英雄人物的贡献,如指挥战斗、拯救同胞等。
3. 强调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如勇敢、坚定、无私奉献等。
教学活动:1. 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英雄人物的事迹。
2. 分组讨论,探讨英雄人物的贡献和精神品质。
3. 学生展示,分享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和学习意愿。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程度。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同仇敌忾 抗战到底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一、学习目标知道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等知识。
归纳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及原因。
二、学习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三、学习难点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及原因四、自主学习(一)台儿庄战役1、时间: 年3月。
指挥者: 。
2、意义:取得了抗战以来战役性胜利。
(二)百团大战1、目的:为粉碎日军的。
2、指挥者: 。
3、意义:遏止了 ,提高了 , 增强了。
(三)中共七大1、时间,地点2、内容3、意义。
(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对日宣战。
2、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并向敌人展开反攻。
3、胜利标志:年月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4、意义:。
五、合作探究试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六、巩固提升1.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的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中原大战2.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A.林彪B.彭德 C.李宗仁 D.聂荣臻3.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①破坏敌人的交通线②摧毁日伪军的据点③粉碎日军的“三光政策”④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A.①②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5.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七大”D.“八七”会议七、课后作业: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一、图二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指挥了什么战役?这两次战役有何意义?(2)结合图片,谈谈你的认识或感受。
学后记1。
历史: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课件(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

南京大屠杀时手持中国难民头颅的日本兵
在卢沟桥英勇抗击 日军的中国战士
四、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 中共“七大”召开的时代背景:
远的角度:
百团大战后,日本侵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疯狂“大 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根据地军民 1941——1942年间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度过 了最困难的时期。自1943年起,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始 局部反攻,抗日形势好转。
二.日本改变侵略方针
1.背景 想一想:
到1839年底,日军侵占了哪些中国领土?
从表面上看,日本貌似强大,占领了中国大 片领土,但从深层次分析,日军已陷入困 境,表现为: 第一,损兵折将,兵力不足; 第二,战线拖长,补给困难; 第三,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拖住日军 后腿.
2.内容
日本侵华方针改变的要点: ①把进攻的主要兵力转向进攻共产党领导的 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加紧掠夺沦陷区的资源,利用中国人的人力 物力,以达到“以战养战”.
胜利的大会:
美 国 在 日 本 广 岛 、 长 崎 投 掷 原 子 弹
广岛
长崎
一 九 四 五 年 八 月 八 日 , 苏 军 出 兵 东 北
1945年8月9日,毛 泽东发表《对日寇的 最后一战》的声明, 人民军队发动了对日 寇的全面反攻。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 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
百团大战的影响:
①打退日军对华北的围攻,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
的进攻; ②遏止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巩固了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 ③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声威,抗日根据地实际上 已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观察这些镜头,说说你的所思所想。
镜头一:日军残酷屠杀中国平民。 镜头二: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入侵日军。 镜头二:P95八路军从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女孩。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同仇敌忾抗战到底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内容和意义,教
多
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仇敌忾,痛击日军,展开全民族抗战。
年春,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造成西攻郑州、南迫武汉
中的一次重大战役。
人。
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
鼓舞人心的胜
①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②对共产党: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基地。
实行“囚笼政策”
、目的: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
1940
公路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反攻,抗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处在最后胜利的前夜。
②毛泽东在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
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侵称霸的野心。
③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
④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
②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法西斯、和人类
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
“日本军国主
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4课 同仇敌忾 抗战到底》word教案 (2)

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主备:审阅: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记住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影响,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2.认识中国共产党才是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学习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
学习难点: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
一、导入新课二、明确目标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学生看课本相关内容,独立完成下列知识结构)时间: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战果及意义:时间:同仇敌忾抗战到底百团大战指挥者:战况及意义:时间:中共“七大”内容:意义:(二)、课堂探究:(我自信,我参与!)探究题目1、阅读下列材料: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
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
爱国将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
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
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
八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1)上述歌谣涉及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2)“百团大战显神功”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材料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材料三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暖穿之旅”开创中日新关系新局面。
请回答:(1)上述前两则材料的内容与日本制造的哪两次侵华事件有关?(2)在“国家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请你写出初步形成和正式形成的标志。
(3)你认为21世纪中日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发展?巩固提升(相信你是最棒的!)1.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的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中原大战2.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A.林彪B.彭德 C.李宗仁 D.聂荣臻3.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①破坏敌人的交通线②摧毁日伪军的据点③粉碎日军的“三光政策” ④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A.①②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5.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七大” D.“八七”会议学后记:。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4课 同仇敌忾 抗战到底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内容标准】(1)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等知识。
归纳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内容和意义,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
【教学要点】要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重点: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分析日本在1938年底变换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和意图。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开门见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国民党军队和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仇敌忾,痛击日军,展开全民族抗战。
【新课探究】一、台儿庄战役、背景:(P93)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造成西攻郑州、南迫武汉的战略态势,向津浦、陇海两线交会的徐州发动进攻。
徐州会战开始。
而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战役。
2、时间:1938年春3、指挥者:李宗仁(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4、战绩: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在历史半个月的激烈而反复的巷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
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但后来,日军调集大量兵力围攻徐州,5月徐州失守,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5、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国民党部分爱国将士奋勇抗战,也取得过一些鼓舞人心的胜利,却仍然挡不住日本的进攻而丢失大片国土?三大原因:一、军力对比,敌强我弱;二、指导路线,片面抗战;三、各自为战,指挥失当。
同仇敌忾抗战到底教案

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教学设计)树理中学田钧占教学目标:1、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3、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难点: 1、评析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前期丧师失地的原因。
2、分析日本在1938年底变换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和意图。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为主兼顾其他方法教学用具:白板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痛击日军,展开全民族抗战,谱写了一支壮丽的乐曲。
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二、设问导读合作交流(一)台儿庄战役1、自主学习,完成下表。
2、合作探究两个问题:(前后学生互相结合,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一、为何台儿庄一个只有2万人口的城镇却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要点?学生结合地图简要分析,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及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60公里处,战略地位显要,日军如攻下台儿庄既可切断陇海铁路,西取徐州,又可北上山东。
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战役。
攻打徐州的北路日军企图与南路日军汇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附近狙击,因此小小的台儿庄成了攻守双方争夺的焦点。
问题二、为什么国民党部分爱国将士奋勇抗战,也取得过一些鼓舞人心的胜利,却仍然挡不住日本的进攻而丢失大片国土?【参考答案】原因有三:①军力对比,敌强我弱;②各自为战,指挥失当;③指导路线,片面抗战。
(二)日本改变侵华方针阅读教材P90第2段,找出日本改变战略方针的内容要点。
思考:日本为什么要调整其战略方针?过渡:正是日本改变方针后,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而以主力加紧对敌后战场的进攻的背景下中共发动了百团大战。
(三)百团大战1、自主学习:找出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者、目标、规模、战绩、影响等知识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内容标准】
(1)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等知识。
归纳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内容和意义,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
【教学要点】
要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重点: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分析日本在1938年底变换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和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开门见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国民党军队和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仇敌忾,痛击日军,展开全民族抗战。
【新课探究】
一、台儿庄战役
1、背景:(P93)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造成西攻郑州、南迫武汉的战略态势,向津浦、陇海两线交会的徐州发动进攻。
徐州会战开始。
而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战役。
2、时间:1938年春
3、指挥者:李宗仁(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4、战绩: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在历史半个月的激烈而反复的巷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
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但后来,日军调集大量兵力围攻徐州,5月徐州失守,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5、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国民党部分爱国将士奋勇抗战,也取得过一些鼓舞人心的胜利,却仍然挡不住日本的进攻而丢失大片国土?
三大原因:一、军力对比,敌强我弱;二、指导路线,片面抗战;三、各自为战,指挥失当。
二、日本改变侵略方针
1、背景:1938年底,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2、侵略方针的变化:
①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影响:汪精卫投敌叛国;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
②对共产党: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基地。
实行“囚笼政策”。
三、百团大战
1、目的: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
(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
)
2、时间:1940年8月(1940年秋)
3、指挥者:彭德怀
4、战场:华北战场
5、战绩: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兵力,历时3个半月,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歼灭日伪军2.5万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6、影响: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规模最大的战役。
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止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
7、抗日根据地困难时期(1941年——1942年)
原因:百团大战后,日本侵略者对敌后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国民党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严重的自然灾害。
中共克服困难措施:经济改革、政权建设、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等。
四、中共七大
1、背景:(1)根据地军民读过困难时期,并开始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抗日形势好转。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处在最后胜利的前夜。
2、召开时间:1945年4月
3、地点:延安
4、内容:(P97)
①大会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②毛泽东在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③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
④大会通过新党章。
⑤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⑥大会选出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集体领导。
5、意义:
①是团结的大会,使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②是胜利的大会,为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五、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P98)
①1945年湘西会战,拉开了中国军队战略反攻的序幕。
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转折点。
②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③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向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侵略军发动全线进攻。
④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⑤10日,延安总部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立即向敌人展开全面反攻。
2、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②1945年9月9日。
日本向中国政府提交投降书。
③1945年10月25日,台北受降仪式,台湾回归祖国。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②中共领导,中流砥柱。
③国共合作,全民抗战。
④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P99)
(1)国内意义:①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
③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
④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⑤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2)国际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战胜和消灭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总结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真题训练】
1、近代史上,台湾曾经被日本割占,长达( D )
A、100年
B、80年
C、60年
D、50年
2、下列人物,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领导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性胜利的是( B )
A、林彪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彭德怀
3、材料:2007年温家宝总理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时指出:“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个50年的不幸的历史。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
”
请回答:(1)“50年不幸的历史”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各举一例说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南京大屠杀、日本广岛长崎被美国投掷原子弹)(3)日本在哪一事件后强大起来,并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的?(明治维新)(4)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请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句寄语。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视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创造中日两国和平友好、互惠互利的未来等。
)
【教学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