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版

合集下载

【专家共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专家共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专家共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作者: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协作组一、概述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

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1,2,3,4,5,6]。

自1980年Spratt等[7]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8,9,10]。

传统的HIPEC 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

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 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

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11,12]。

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13]。

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14,15]。

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减瘤手术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妇科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优化加热设备和技术:采用先进的加热设备和技米,如高频电磁场加热、 射频加热等,提高加热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减少温度和时间的不确定性。同时, 可以开发具有实时监测功能的加热设备,以便实时调整加热参数。
2、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化疗药物和剂 量。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可以研究新型化疗药 物,提高疗效和减少毒性反应。
2、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腹腔热灌注化疗中需要的 问题。虽然加热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增加药物的毒性 反应,如肾毒性、骨髓抑制等。
3、复发和耐药性问题:妇科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 现复发和耐药现象。这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等因素有 关。
介绍
腹腔热灌注化疗是一种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通过将加热后的化疗 药物灌入腹腔,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同时减少对全身的 毒副作用。近年来,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逐渐得到认可,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开展此项业务。
研究现状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选择和剂量: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药物选择和剂量是影响疗效和毒副 作用的重要因素。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卡铂、顺铂、依托泊苷等,剂量范围在 200-400mg/m2之间。
2、加热温度和时间:加热温度和时间是影响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的关键因 素。研究表明,适当的加热温度和时间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同时减 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常用的加热温度范围为42-45℃,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
3、加强疗效评估和随访:对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进行密切的疗效评 估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和耐药性问题。同时,可以开展多中心临床 试验,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

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年份2018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项目名称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广东省医学会推荐意见:该项目组自2002年10月以来,经过14余年的科技攻关,围绕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学研研究,包括:发明专利、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平台研发、相关基础细胞学试验、动物实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SFDA批文、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应用过程中形成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对预防和治疗腹膜种植转移有独特疗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经济效益。

该项目已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253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开展治疗12万余例次,并形成了12项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同意该项目成果申报中华医学科技奖。

项目简介腹腔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腹膜转移甚至恶性腹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

本项目组自2002年针对腹膜种植转移研发了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内容:一、研发精准HIPEC技术:1.自主研发精准HIPEC技术,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3.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二、研究HIPEC抗癌机制:1.细胞试验,研究热化疗增敏最佳温度、热化疗协同抗癌机制;2.动物实验,研究HIPEC技术稳定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精准HIPEC技术临床应用:1.制订HIPEC技术标准;2.证实HIPEC是预防和治疗腹膜转移及恶性腹水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3.HIPEC技术列入胃癌、结肠癌、卵巢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腹膜种植转移防治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4.制作HIPEC技术教材、举办培训班,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精准HIPEC关键技术: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0.1℃,控温精度≤±0.1℃,流量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内交叉置管法使灌注液充盈腹腔,不留盲区;3、精准清除:双重超微过滤<40μm,清除游离癌细胞。

腹腔热灌注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

腹腔热灌注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

腹腔热灌注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
识(2023版)
腹腔热灌注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
背景
腹腔热灌注放射治疗技术(HIPEC)是一种在手术过程中将高剂量的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腹腔,结合热疗的治疗方法。

HIPEC在控制腹腔肿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促进临床应用的规范和推广,我们召集了一组专家,在2023年制定了该专家共识。

目的
该专家共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关于腹腔热灌注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方面的建议和指导,以推动该技术在不同情况下的规范化应用,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

内容
该专家共识涵盖了以下内容:
1. 腹腔热灌注放射治疗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2. HIPEC的手术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3. HIPEC治疗前、中、后的管理和护理;
4. HIPEC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和随访;
5. HIPEC治疗中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6. HIPEC技术在不同癌种中的应用情况;
7. HIPEC技术在不同病期和病理类型中的应用情况;
8. HIPEC技术的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
腹腔热灌注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通过对该技术的多领域、多中心的临床经验和研究的总结,为医生提供了规范、系统的治疗指导,帮助促进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我们期望通过这份共识,进一步提高腹腔热灌注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背景胃癌腹膜转移是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既往研究数据表明,当胃癌原发病灶侵犯浆膜层,其潜在腹膜播种或隐匿型腹膜转移的概率高达60%。

此时,即使接受了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大约60%的患者将会面临继发腹膜转移的风险。

然而,放疗和化疗对这种情况的治疗效果相对有限,在临床实践中,系统性联合局部治疗的方案应运而生。

概念腹腔热灌注化疗是近年来应用的新兴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是指将含有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段时间,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

随着现在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大量HIPEC临床应用带来的技术要求,HIPEC在理论和技术上要求精准化和规范化,包含了三大精准新理念:精准定位、精准控温、精准清除。

目的是彻底清除游离癌细胞和临床病灶,实现HIPEC技术应用效果的最大化。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是由三个单独的抗肿瘤的效应联合起作用:1、温热效应:把癌细胞烫死研究报道,癌细胞在40-41℃的环境持续30-60分钟就开始出现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导致细胞死亡;正常细胞则可以耐热到45-46℃。

2、灌注效应:将癌细胞洗走建立循环灌洗后癌细胞可以被过滤掉,而每个灌洗周期呈现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叠减效应。

3、化疗效应:把癌细胞直接灭掉因为存在腹膜-血液屏障,灌进腹腔的化疗药不易返回到外周血液,导致腹腔内化疗药的浓度较高,杀伤肿瘤细胞的效率更高,而恰好因为吸收入外周血的化疗药物浓度极低,化疗相关的全身反应极少甚无。

一个小时的灌洗期间,腹腔内化疗药物浓度高,增高腹膜对化疗药物的暴露和接触。

4、温热效应+灌注效应+化疗效应:实现1+1+1>3的加强效果热的灌注液进入腹腔内,“热”不仅仅可以直接对抗肿瘤细胞,它也可以让化疗药的效率增加,进入肿瘤细胞的深度和通透性增加。

化疗药在腹腔内的浓度较高,循环的时间较长且回流外周血液里的浓度反而低,起到高效率低副反应的效应。

HIPEC适应症1、胃癌、结直肠癌、胆管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腹膜转移2、腹膜假性黏液瘤3、腹膜恶性间皮瘤4、癌性腹水5、已侵及浆膜的进展期胃癌、结直肠癌、胆管癌根治手术后预防腹膜种植转移HIPEC禁忌症1、各种原因所致腹腔内广泛粘连2、吻合口存在水肿、缺血、张力等愈合不良因素3、完全肠梗阻4、明显肝肾功能不全5、合并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低下6、严重心血管系统病变7、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严重腹腔感染8、出血倾向或者凝血功能障碍9、生命体征不稳定10、恶病质HIPEC的治疗技术参数:灌注管连接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恒温、恒速、恒量地注入和排出腹腔。

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

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

年份2018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项目名称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广东省医学会推荐意见:该项目组自2002 年10 月以来,经过14 余年的科技攻关,围绕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学研研究,包括:发明专利、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平台研发、相关基础细胞学试验、动物实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SFDA批文、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应用过程中形成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对预防和治疗腹膜种植转移有独特疗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经济效益。

该项目已在全国24 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253 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开展治疗12 万余例次,并形成了12 项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同意该项目成果申报中华医学科技奖。

项目简介腹腔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腹膜转移甚至恶性腹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

本项目组自2002 年针对腹膜种植转移研发了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内容:一、研发精准HIPEC技术:1. 自主研发精准HIPEC 技术,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 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二、研究HIPEC抗癌机制: 1. 细胞试验,研究热化疗增敏最佳温度、热化疗协同抗癌机制;2. 动物实验,研究HIPEC 技术稳定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精准HIPEC技术临床应用: 1. 制订H IPEC技术标准;2. 证实H IPEC是预防和治疗腹膜转移及恶性腹水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 3.HIPEC 技术列入胃癌、结肠癌、卵巢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腹膜种植转移防治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 4. 制作HIPEC技术教材、举办培训班,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精准HIPEC关键技术: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0.1 ℃,控温精度≤± 0.1 ℃,流量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内交叉置管法使灌注液充盈腹腔,不留盲区;3、精准清除:双重超微过滤<40μ m,清除游离癌细胞。

妇科肿瘤腹腔热灌注治疗临床药物应用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妇科肿瘤腹腔热灌注治疗临床药物应用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VS
案例二
某患者在腹腔热灌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 并发症,导致治疗中断。分析原因,可能 与治疗参数设置不当、患者耐受性差有关 。教训是,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 反应,及时调整治疗参数,确保治疗安全 有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疑难病例讨论与解决方案探讨
疑难病例一
对于复发、转移的妇科肿瘤患者,如何制定 有效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方案?解决方案可能 包括: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 方案;尝试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等,提高治疗效果。
定期随访安排
制定随访计划,通过电话、门诊等方式定期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 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病灶。
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
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 活质量。
04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展示及启示意义
案例一
卵巢癌患者经腹腔热灌注治疗后成功缩小肿瘤,延长生存期。该案例启示我们 ,对于适合的患者,腹腔热灌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妇科肿瘤腹腔热灌注治疗临床药 物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2-06
目录
• 妇科肿瘤现状及治疗挑战 • 腹腔热灌注治疗药物选择原则 • 腹腔热灌注治疗操作流程规范 •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 专家共识解读与未来展望
01
妇科肿瘤现状及治疗挑战
妇科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01
疑难病例二
对于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妇科肿瘤患者,如 何在保证治疗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腹腔热灌注 治疗?解决方案可能包括:充分评估患者内 科疾病状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加强治 疗过程中的监测和护理,确保治疗安全顺利 进行。
国内外先进经验借鉴与融合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协作组
【期刊名称】《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6(8)3
【摘要】一、概述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

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总页数】5页(P125-129)
【作者】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协作组
【作者单位】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协作组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J],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协作组
2.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J],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
3.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表面肿瘤的专家共识 [J], 李雁;季加孚;徐惠绵;魏少忠;许洪斌;锁涛;杨树军;谢丛华;杨肖军;杨国樑;周云峰;梁寒;王华庆;郝继辉;朱正纲;万德森;钦伦秀;崔书中
4.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表面肿瘤的专家共识导读 [J], 郝希山
5.遵循专家共识规范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解读 [J], 黄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2016年2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19卷第2期第121页-第125页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

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1,2,3,4,5,6]。

自1980年Spratt等[7]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8,9,10]。

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

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

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11,12]。

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13]。

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14,15]。

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减瘤手术治疗。

近几年来,国际肿瘤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转变,PC已不再被一概认为是癌广泛转移的表现,而是一种区域性癌转移。

对于经过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CRS)可以达到残余癌瘤直径< 2.5 mm的部分PC患者,CRS手术联合HIPEC,有可能达到临床治愈。

对于按照肿瘤根治术的标准进行手术后存在潜在腹膜转移风险的患者,经过HIPEC,清除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结节,手术后进行常规化疗,可达到临床治愈。

对于手术探查时,发现散在的PC,经过HIPEC后PC消失,再进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后行HIPEC并常规化疗,可提高治愈率。

HIPEC能够发挥大容量清除或缩小PC结节,改变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或消除恶性腹水[16,17]。

二、HIPEC的概念HIPEC是指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定时间,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的HIPEC临床应用带来的技术要求,HIPEC如要实现安全和有效的最大化,其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要求达到精准化和规范化。

这其中包含了精准控温、精准定位和精准清除三大新理念:(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0.1℃,控温精度≤±0.5℃,流速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X"腹腔内交叉放置灌注管至膈下和盆底,使热灌注液体充盈整个腹腔,不留治疗盲区,发挥HIPEC的最佳效果;(3)精准清除:容量清除游离癌细胞、亚临床病灶和微小癌结节[10,18]。

三、作用机制腹膜总厚度约90 μm,包括单层的间皮细胞,基底膜及5层纤维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层包括间质细胞和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和蛋白聚糖组成的矩阵。

细胞成分包括成纤维细胞,周细胞,实质细胞和毛细血管。

热疗具有通过抑制DNA复制、转录和修复必不可少的核基质介导的功能,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它还可加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并提高药物在组织间的渗透。

研究表明,正常组织细胞在高温条件下能持续耐受47℃达1 h,而恶性肿瘤细胞仅能持续耐受43℃ 1 h, 47℃和43℃持续1 h被称为正常组织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不可逆损害的临界温度[11]。

热疗具有通过抑制DNA复制、转录和修复必不可少的核基质介导的功能,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高温状态下,癌细胞膜流动性增强,细胞膜及肿瘤血管通透性增高,有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研究表明,热动力学效应能加快化疗药与癌细胞的结合,使药物活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癌细胞对某些抗癌药的反应率;化疗药物在加温条件下,抗癌作用明显增强,热疗和化疗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19,20,21,22,23]。

高温可消除某些癌基因对细胞摄取和排泄化疗药物的调控能力,导致热化疗后癌细胞内化疗药物排泄减少,蓄积浓度增加,同时抑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损伤的修复,改变肿瘤组织周边的血液循环,使化疗药物易于进入肿瘤组织。

由于剂量限制性毒性和腹膜血浆屏障的存在,那些残存的FCC便被相对乏血供的腹腔粘连隔离,药物肿瘤组织内不能达到有效的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浓度,这种现象至少部分解释了单纯的全身治疗对局部晚期胃癌疗效甚微的原因。

而腹腔直接给药,细胞毒性药物可以增加与FCC接触的概率,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全身静脉化疗引起的毒性反应。

药物一方面可以从腹膜弥散或吸收,穿过腹膜淋巴孔而进入体循环;另一方面,也会通过覆盖肝、脾、胃、小肠和结直肠及肠系膜腹膜脏层而被吸收进入门静脉,提高对潜在的肝脏微转移灶的治疗效果。

由于腹膜-血液屏障,腹腔内给药的化疗药物浓度水平要比血浆水平高20~1 000倍[24]。

HIPEC对预防和治疗体腔恶性肿瘤的胸、腹膜种植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5,26,27,28]。

HIPEC主要是运用癌细胞和正常组织对温度耐受的特殊性差异,通过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将化疗药物与灌注液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持续循环、恒温灌注到患者腹腔中,进而清除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的转移病灶。

其主要机制为:(1) HIPEC热效应的多重作用,在组织水平能抑制癌组织内血管再生,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在细胞水平破坏细胞的自稳机制,激活溶酶体、破坏胞质和胞核并诱导细胞凋亡;在分子水平使癌细胞膜蛋白变性,干扰蛋白质、DNA和RNA合成[29]。

(2)热疗与化疗药物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该协同作用在43℃时即明显增强,热效应可增强抗癌药物的渗透性,使药物的渗透深度从1~2 mm 加深至5 mm[30]。

(3)通过持续的循环灌注,可对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和腹膜微小转移病灶起到机械性冲刷作用,从而清除腹腔内残留的癌细胞和微小转移灶。

四、HIPEC的治疗模式HIPEC的治疗模式主要为"HIPEC+",即HIPEC联合其他方法。

(1)HIPEC+肿瘤根治术(cancer radical resection,CRR);(2) HIPEC+CRS, CRS即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清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病灶,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的目的[31];(3)CRR+HIPEC+化疗(chemotherapy)即CHC治疗模式:在CRR基础上,HIPEC能清除肉眼发现不了的癌细胞和微小癌结节,手术后结合常规化疗,可提高治愈率;(4)HIPEC+CRS+chemotherapy即HCC治疗模式:HIPEC结合CRS能够使细胞减灭满意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达到CC-0和CC-1标准的部分腹膜癌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提高细胞减灭满意度达到CC-0、CC-1和CC-2标准的腹膜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手术后结合常规化疗。

五、药物选择HIPEC的药物选择除了与原发疾病种类有关外,还兼顾药物本身的特性,如药物对腹腔肿瘤的穿透力较强、腹膜吸收率较低、43℃热疗有协同作用且腹膜刺激性小等。

使用过化疗药物的患者也可以根据以往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进行选择。

目前应用较多的药物有奥沙利铂、卡铂、顺铂、丝裂霉素、吡柔比星、紫杉醇和吉西他滨。

实施HIPEC时,既可选择单一给药,也可联合序贯给药。

化疗药物的剂量目前暂未有统一的标准,原则上以静脉用量为标准。

如联合静脉应用,则剂量酌减。

使用铂类化疗药物时,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水化。

使用紫杉醇药物时,按照说明书进行抗过敏等治疗,对腹膜、胸膜通透性不高的药物,可适当提高剂量,增加局部药物的浓度,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效果。

HIPEC具体药物的选择:(1)胃癌:紫杉醇、泰素帝、奥沙利铂、顺铂和表柔比星;(2)结直肠癌:奥沙利铂、顺铂和丝裂霉素;(3)妇科肿瘤:紫杉醇、泰素帝、奥沙利铂、卡铂、顺铂和表柔比星;(4)腹膜假性黏液瘤:奥沙利铂、卡铂、顺铂、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5)肝胆胰腺癌:紫杉醇、泰素蒂、奥沙利铂、卡铂、顺铂、丝裂霉素、表柔比星和吉西他滨。

灌注液主要以生理盐水为主,HIPEC的容量为3 000~5 000 ml。

常用灌注流量为300~600 ml/min,灌注时间1 h。

需要注意的是,奥沙利铂和国产的卡铂与生理盐水稀释溶解在一起会引起药效不稳定,这两种药物的灌注溶液需用5%葡萄糖液,术中可引起血糖升高,需作相应的处理,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尤其注意。

六、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HIPEC治疗PC:(1)胃癌、结直肠癌、胆管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2)腹膜假性黏液瘤;(3)腹膜恶性间皮瘤;(4)癌性腹水;(5)其他恶性肿瘤腹膜种植转移的研究性治疗。

HIPEC预防PC:(1)进展期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根治手术后预防腹膜种植转移;(2)进展期胆管癌、胰腺癌根治手术后的研究性治疗。

2.禁忌证:(1)各种原因所致腹腔内广泛粘连;(2)吻合口存在水肿、缺血、张力等愈合不良因素者;(3)肠梗阻患者;(4)有明显肝肾功能不全者;(5)严重心血管系统病变;(6)患者的生命征不稳定;(7)恶病质患者。

七、HIPEC术前评估1.肿瘤体积的评估:术中根据日本胃癌研究规约和Sugarbaker的腹膜转移癌指数(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PCI)系统量化肿瘤体积[32]。

PCI将腹部分成13个区,再结合每个区内病灶的大小(lesion size,LS)相加计分,测定所有侵犯腹膜的癌肿。

见图1。

0-8区除腹膜外尚包括该区内相应解剖结构上的癌结节。

LS计分需在分离所有粘连、显露全部脏层与壁层的腹膜表面后加以计算和测定。

LS评分为0~3分,以肉眼可见最大结节直径作为代表性评分对象。

LS-0表示未发现种植病灶,LS-1表示种植灶直径≤0.5 cm, LS-2表示种植灶直径0.5~5.0 cm,LS-3表示种植灶直径> 5.0 cm或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