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黄浦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与答案
2020.04黄浦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2018.04黄浦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问今是何世,乃,。
(陶渊明《桃花源记》)2.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3.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4.会挽雕弓如满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残照”的意思是。
(2分)7.后人在论及做学问时,常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借此所体现的精神是。
(2分)A.乐而忘忧B.锲而不舍C.挺身而出D.尽力而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出师表(节选)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8.《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国的(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遂许先帝以驱驰。
10.用选文中的语句填空。
(4分)(1)选文第①段含蓄地指出了后主刘禅身上存在的问题是“()”。
(2)今人在表达自己深感责任重大的心情时,可引用选文第③段的“()”。
上海浦东新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doc

2018年上海浦东新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2018.4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题破山寺后禅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山居秋暝》写的是雨后傍晚的景色,《题破山寺后禅院》则写的是的景色。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两首诗都描写了幽深宁静的山间风光。
B.两首诗都表达了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
C.两首诗都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山林之静。
D.两首诗都在尾联含蓄委婉点明了题旨。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上海黄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及解析

上海黄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及解析黄浦区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基础学业测评语文试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会当凌绝顶,。
〔«望岳»〕2.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3.,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4.,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5.故,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那么吾斯役之不幸,。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4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7.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答:8. 以下说法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醉翁亭记〔节选〕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上海市黄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黄浦区九年级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㈠默写(18分)1.水何澹澹,。
(《观沧海》)2.,雨后全无叶底花。
(《雨晴》)3.,带月荷锄归。
(《归田园居》)4.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5.子曰:“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 (《孔孟论学》)6.则吾斯役之不幸,。
(《捕蛇者说》)㈡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7.上曲的作者是元代(人名)。
曲中“看沙鸥舞再三”与我们学过的“沙鸥翔集”这一描写异曲同工,“沙鸥翔集”出自课文《》。
(2分)8.下列对于《水仙子•咏江南》一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本曲用到了“一”、“两”、“再三”、“十”等词,具体准确地表现了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呈现出一幅真实的画面。
B.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既有江上雾霭弥漫、烟云缭绕的静态之美,也有沙鸥起舞、风吹帘动的动态之美。
C.本曲中“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先写远方的画船,再写近处的酒店酒旗,条理清晰,而且极富层次感。
D.曲中“爱杀江南”句中的“杀”有口语色彩,表示程度之深,充分表现出作者对江南真切的喜爱之情,凸显了主旨。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9. 下列关于上文作者和作品的介绍与简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018年上海黄浦区初三二模试卷(含答案)

黄浦区2018年九年级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试卷2018年4月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 问今是何世,乃,。
(陶渊明《桃花源记》)2.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3.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4. 会挽雕弓如满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 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 2分)7. 后人在论及做学问时,常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借此所体现的精神是。
(2分)A.乐而忘忧B.锲而不舍C.挺身而出D.尽力而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出师表(节选)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8.《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国的(人名)。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遂许先帝以驱驰。
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精选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总分值150分,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2、 (《送友人》)3、,鬓先秋,。
(《诉衷情》)4、问今是何世,乃(《桃花源记》)5、那么吾斯役之不幸,(《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瞑[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与《山居秋瞑》的“瞑”意思最接近的是()。
(2分)A.落日残霞 B.老树寒鸦C.青山绿水D.红叶黄花7、《山居秋瞑》和《天净沙·秋》的共同之处是()。
(2分)A.描绘相似的秋日景物。
B.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C.展现秋天的缤纷色彩。
D.刻画雨后山村的风光。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8、选文的作者是代文学家刘禹锡。
他写下的描绘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名句是:(4分)9、“何陋之有?”的意思是。
题目是“陋室铭”,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原因是(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
(12分)①② 周定州刺史孙彦高,逢突厥围城,不敢诣厅。
文符须征发者,于小窗接入,锁州宅.门。
及贼登垒,乃入柜中藏,令奴曰:?牢掌钥匙,贼来索,慎勿与也。
?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为贼盗,曰:?贼将终不得我物用。
?或问其故,曰:?钥匙在我衣带上。
?此亦孙彦高之③流也。
[注释]①周:唐时武那么天临朝执政,改国号为周。
②刺史:官名,唐代周刺史相当于郡太守。
即所在州的政务长官。
③流:同一类人物。
10、以下与文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4分)⑴于小窗接入().A.便舍船,从口入 B.入那么无法家拂士 C.竭其庐之入D.当其租入....⑵及贼登垒().A.及郡下,诣太守 B.徐公何能及君也..C.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及既上,苍山覆雪..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2018年上海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8年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 。
(《雨晴》) 2.雨前初见花间蕊,3.东边日出西边雨,4.。
(《竹枝词》) ,皆叹惋。
(《桃花源记》) 。
(《陋室铭》)5.无丝竹之乱耳, (二)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第6-7题(4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词中“试问卷帘人”的“试”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心理。
(2分)7.以下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同,没有使用设问手法的一项是__________(2分)A.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D.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明帝说日① ②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仁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 ③ ④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 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句:按:晋元帝司马睿原为安东将军,镇守建康。
后来京都洛阳失守,怀帝逃到平阳, 不久,长安也失守。
晋愍帝死后,司马睿才即帝位。
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洛下:洛阳方面。
(这是洛阳被匈奴占领)③具以东渡意告之:把晋王朝东迁的原委具体地说给他听。
④居然:显然。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具以东渡意告之( ) (2)元帝异之( ) ..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你觉得长安和太阳比一样远吗?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C.你觉得长安怎么会像太阳那样远呢?D.你认为从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呢?13.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结合选文,明帝的聪明表现在元帝两次体温他能___________,明帝的善解人意表现在元帝“潸然流涕”时他能__________,结合注释可以悟出,明帝在群臣宴会上所说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2018年上海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记叙文)附答案

2018年上海初三二模汇编—记叙文2018年初三二模宝山-嘉定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1分)跟着父亲读古诗潘向黎(1)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2)听上去平淡无奇—一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
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
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3)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
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
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
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4)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
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
”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
等放署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
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5)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
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6)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
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
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04黄浦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问今是何世,乃,。
(陶渊明《桃花源记》)2.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3.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4.会挽雕弓如满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残照”的意思是。
(2分)7.后人在论及做学问时,常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借此所体现的精神是。
(2分)A.乐而忘忧B.锲而不舍C.挺身而出D.尽力而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出师表(节选)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8.《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国的(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遂许先帝以驱驰。
10.用选文中的语句填空。
(4分)(1)选文第①段含蓄地指出了后主刘禅身上存在的问题是“()”。
(2)今人在表达自己深感责任重大的心情时,可引用选文第③段的“()”。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①怖,以为象著必不加于土硎②,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不羹菽藿③,则必旌④、象、豹胎;旌、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
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居五年,纣为肉圃⑤,设炮烙⑥,登糟邱⑦,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注释】①纣:殷纣王,箕子:纣的叔父。
②硎(xíng):盛菜羹的器具。
③菽藿:指一般的蔬菜。
④旌:牦牛③肉圃:肉像园子里的蔬菜一样多,故称储存肉的地方为圃。
⑥炮烙:烤肉的铜格,也是一种刑具。
⑦糟邱:酒糟堆成的山丘。
11.为文中加点的词,选择一项正确的解释。
(4分)(1)食.于茅茨之下A.饭B.粮食C.吃D.喂养(2)吾畏其卒A.士兵B.结局C.终止D.死亡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13.(1)最能概括本文内容的一项是(2分)A.象箸之忧B.箕子之言C.纣王之奢D.天下之祸(2)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是(2分)A.俭以养德B.祸不单行C.变本加厉D.见微知著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如何营造一个宇宙①无论怎么努力,你都永远也想象不出质子有多么微小,占有多么小的空间,它实在太小了。
质子是原子极其微小的组成部分,而原子本身当然也小不可言,质子小到什么程度?像字母“i”上的点这样大小的一滴墨水,就可以拥有约5000亿个质子,说得更确切一点,要比组成1.5万年的秒数还。
因此,起码可以说,质子是极其微小的。
②现在,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能把一个质子缩小到它正常大小的十亿分之一,放进一个极小的空间,使它显得很大,然后,你把大约30克物质装进那个极小极小的空间。
很好,你已做好创建一个宇宙的准备。
③不过,要是你愿意创建一个比较老式而又标准的大爆炸型宇宙,你还需要别的材料。
事实上,你需要收集现有的一切东西——从现在到宇宙创建之时的每个粒子——把它塞进一个根本谈不上大小的极小地方。
这就是所谓的奇点。
④无论哪种情况,准备好来一次真正的大爆炸。
很自然,你希望退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来观察这个奇观。
不幸的是,你无处可以退避,因为奇点之外没有任何地方,当宇宙开始膨胀的时候,它不会向外扩展,充满一个更大的空间。
⑤奇点四周没有四周。
那里没有空间供它占有,没有地方供它存在。
我们甚至无法问一声它在那里已经多久——它是刚刚产生的,还是一直在那里,因为时间并不存在。
它没有从过去产生这一说。
⑥于是,我们的宇宙就从无到有了。
⑦刹那间,一个光辉的时刻来到了,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奇点有了天地之大,有了无法想象的空间。
这充满活力的第一秒钟(许多宇宙学家将花费毕生的精力来将其分割成越来越小部分的1秒钟)产生了引力和支配物理学的其他力。
不到1分钟,宇宙的直径已经有1600万亿公里,而且还在迅速扩大,这时候产生了大量热量,温度高达1000万摄氏度,足以引发核反应,其结果是创造出较轻的元素——主要是氢和氦,还有少量锂(大约是1000万个原子中有1个锂原子),3分钟以后,98%的目前存在的或将会存在的物质都产生了。
我们有了一个宇宙。
这是个美妙无比的地方,而且还很漂亮。
这一切都是在大约做完一块三明治的时间里形成的。
14.第①段空格上应填入的词是(3分)说得更确切一点,要比组成1.5万年的秒数还。
A.大B.小C.多D.少15.第①段的说明对象是(1),第②段到第⑤段的说明对象是(2)。
(4分)A.质子B.奇点 D.宇宙C.奇观16.第③段中,为什么“需要收集现有的一切东西”?结合第③和第⑦段中的相关内容回答。
(4分)17.第⑥段画线句中“我们的”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4分)18.本文说明顺序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车票①我看了看手表,是晚上七点五十分,这不是一个很晚的时间,可是在一个冬日的乡下公路上,它已经很晚,更是很黑,很晚很黑的公路上只有这一辆手扶拖拉机“突突突”开着,我坐在它后面的车斗里,心里淌过的是一条舒展的光芒般的水流:“()!”我在路上走了好长一段,都没有拖拉机开过来。
有卡车驶过,但是卡车的架势总令我完全不指望。
它是“呼”地驶过,而拖拉机是“突突突”,“突突突”的声音和速度都和缓得多,让你敢走上去拦一拦。
②我看着专心开拖拉机的农民,他凌乱的头发在夜风里有些飘曳,像田垄上的一小撮草,这一撮草应该有些日子没洗了,黑暗中也能看见不清洁,那时的农民男人不是经常洗头的,可是我已经不会嫌弃,我下乡在农场四年了,农场也有农民,习惯了他们的凌乱,熟悉他们不复杂的心思,比起城里人,比起读过些书的我们这些青年,他们品性的清爽面积要大得多了。
我刚才朝着他招手,他立即就停下了,他应该是三四十岁了,我小心也讨好地说:“让我搭一下好吗?我是农场的知青,没有车了!”他用乡下话说:“我是到桃园的!”我说“好的好的,到了桃园我就下去自己走。
”我要到的塘外比桃园远。
先到桃园,然后到团结,然后是塘外,到了塘外我还要走五十分钟。
我就这样上了车,跟着他“突突突”往前开。
风不小的,路边没有什么树,出门时,外祖母让我穿上妈妈为我新买的棉风雪大衣,我说过年再穿吧,她说过年再穿干什么,晚上路上会冷。
没有想到,它就真的为我挡住了很多的冷,拖拉机男人穿着粗布棉袄。
我是很想往前凑过头和他说几句话,告诉他我是在西渡坐末班车回农场,可是晕了车,忍啊忍啊,后来忍不住,就下来吐,车开走了,我蹲在路边吐,吐的时候完全不想车开走了怎么办,还有那么多路,怎么回农场。
吐的时候的确是胸前涌满了而脑子空无的。
可是拖拉机“突突突”地开,他听不见的。
我这么想,只是觉得他如果知道些情景,了解了来龙去脉,我心里会有买了一张车票的踏实,我喜欢心里踏实,不模模糊糊,含混一片。
这只是我心里想,其实即使他听得见,我也不一定会真的说,那时的我,是沉默多于说话的,而且看样子,这个乡下男人也是一个言语少的人,许多男人,尤其是路上的陌生男人,往往都是言语不多,笑容少的,后来看到电影里的高仓健,我骤然明白:为什么他是一个最标准的男人!③安静的冬日夜晚的乡下公路,路灯昏黄,很远才一盏,如同没有。
亲切、温暖的是偶尔出现的路边人家的灯光,灯下晃动的人影甚至可以令人嗅到些气息,而这气息对于一个夜晚的路人,城里的年轻人,像是有家人般的亲切,而这时家人是不知道我因为呕吐,搭乘在一辆拖拉机上,妈妈和外祖母都已经吃好晚饭了,我出门时外祖母问:“你晚饭怎么办呢?”外祖母塞了一把大白兔奶糖在我的背包里。
④这时,他放慢了速度,停下,说:“到了!”⑤桃园到了。
我赶紧跳下拖拉机,我还来不及走到他面前对他说“谢谢”,他已经“突突突”开走了。
农村人爽气,没有那么多客套。
⑥我往前走,还有不少路,先走到团结,再走到塘外,然后往农场走,要很晚才能到。
⑦可是我没走一会儿,又听见身后有“突突突”的声音。
就想,这么晚了,还有拖拉机!我停下了看,开上来的就是刚才的拖拉机,他没有熄火地停下问我:“侬去哪里的?”我现在没有办法用文字写出他的乡下话的确切口音,但是心里记得住那种泥土似的感觉,温温敦敦的,厚厚湿湿,有青草味可是不黏糊。
我告诉他是去砖瓦厂,他说他去运过砖头,认得的,送侬吧,这么夜了……我赶紧说,这样太烦了,他说,送侬送侬。
我说,那就送到塘外吧,砖瓦厂太远了。
我又上了拖拉机。
⑧开过团结,到了塘外,我下了拖拉机,坚决不好意思再让他送,我说我自己走,我让他有空到砖瓦厂来玩,我告诉了他我的名字,还说砖瓦厂可以洗澡的,下次来我带他洗澡,农村人洗澡是一件不小的事情,我们砖瓦厂有大浴室。
因为有大浴室,每天可以洗澡,成了农场里一个很大的骄傲!他没有说什么,“突突突”就开走了。
⑨我走在芦苇边的泥地上,灰色的风雪大衣挡着海边的冷风,这条路上一盏路灯也没有,天上有很多星星,我走进宿舍,看看手表,已经十一点多了。
我的手表是东风牌,那时很有名的,天津手表厂生产,拖拉机男人没有来洗澡,我也知道不会来的,心里一直欠着一张很贵的票,不知道是什么价钱,很多年了。
9.填入第①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总算搭到车了B.终于能回农场了C.竟然还会有车D.真是太舒服了2.读第①段和第②段,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概括内容。
(6分)(1)(2)我坐末班车回农场,途中下车吐,车却开走了(3)(4)21.文中两次出现了外祖母,有什么作用?(4分)22.第⑦段和第⑧段中“我”的表现,和之前的“我”相比,有什么改变?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4分)23.本文以“车票”为题,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未来是“人机共教”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