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工况表

合集下载

midas时程荷载工况中几个选项的说明

midas时程荷载工况中几个选项的说明

midas时程荷载工况中几个选项的说明时程荷载工况中几个选项的说明动力方程式如下:在做时程分析时,所有选项的设置都与动力方程中各项的构成和方程的求解方法有关,所以在学习时程分析时,应时刻联想动力方程的构成,这样有助于理解各选项的设置。

另外,正如哲学家所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力分析方程同样可由动力方程中简化(去掉加速度、速度项,位移项和荷载项去掉时间参数)。

0.几个概念自由振动: 指动力方程中P(t)=0的情况。

P(t)不为零时的振动为强迫振动。

无阻尼振动: 指[C]=0的情况。

无阻尼自由振动: 指[C]=0且P(t)=0的情况。

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就是特征值分析方程。

简谐荷载: P(t)可用简谐函数表示,简谐荷载作用下的振动为简谐振动。

非简谐周期荷载: P(t)为周期性荷载,但是无法用简谐函数表示,如动水压力。

任意荷载: P(t)为随机荷载(无规律),如地震作用。

随机荷载作用下的振动为随机振动。

冲击荷载: P(t)的大小在短时间内急剧加大或减小,冲击后结构将处于自由振动状态。

1.关于分析类型选项目前有线性和非线性两个选项。

该选项将直接影响分析过程中结构刚度矩阵的构成。

非线性选项一般用于定义了非弹性铰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和在一般连接中定义了非线性连接(非线性边界)的结构动力分析中。

当定义了非弹性铰或在一般连接中定义了非线性连接(非线性边界),但是在时程分析工况对话框中的分析类型中选择了“线性”时,动力分析中将不考虑非弹性铰或非线性连接的非线性特点,仅取其特性中的线性特征部分进行分析。

只受压(或只受拉)单元、只受压(或只受拉)边界在动力分析中将转换为既能受压也能受拉的单元或边界进行分析。

如果要考虑只受压(或只受拉)单元、只受压(或只受拉)边界的非线性特征进行动力分析应该使用边界条件>一般连接中的间隙和钩来模拟。

2.关于分析方法选项目前有振型叠加法、直接积分法、静力法三个选项。

这三个选项是指解动力方程的方法。

风荷载体形系数

风荷载体形系数
柱面风荷载 W1、W4(如图 1 所示)计算所需的μs 之和, GB50009 比 CECS102 大,其比值为 1.63。从所举例子的计算结果(见表 2)看,弯矩计算值 GB/CE=1.67,与μs 之比 1.63 接近。
梁面风荷载 W5、W6(如图 1 所示)计算所需的μs 之和, CECS 比 GB50009 大,其比值为 1.5。
协会 MBMA《低层房屋体系手册》(1996)中有关小坡度房屋的规定,分别给出房屋端区和中间 区的不同风荷载体型系数μs。尽管它是根据风洞试验得出的,是专门针对低层钢结构房屋的, 内容详尽,已为多数国家采用,但它与我国已沿用50多年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 第 7.3 节中的体型系数μs 算得的风荷载组合弯矩设计值相比,在多数情况下偏小甚多。在编制 2002 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中,根据近年来的多次分析后,一致认为应 在大多数 L0/h≤3的门式刚架中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表 7.3.1 中的体型系 数μs。为照顾到 CECS102 中这一实测经验,当 L0/h>4,风荷载较大,屋面荷载较轻的少数 门式刚架中有可能会出现按 CECS102 计算比按 GB50009-2001 计算风荷载组合弯矩设计值稍偏 大的情况,故仍保留了 CECS102 的风荷载体型系数μs。目前两种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共存,设 计部门都有采用的,甚至有些设计软件只适用于 CECS102 一种体型系数,作者以实例为主,特
从所举例子看,弯矩计算值 CE/GB=1.5 与μs 之比一致。 2.4 初步分析 (1)对柱面的μs GB50009 比 CECS102 大 1.63 倍,前者安全。 (2)对梁面的μs GB50009 比 CECS102.1 小 1.50 倍,后者安全。

桥梁荷载试验报告

桥梁荷载试验报告
2、应力检测结果
T梁的应力测试主要通过在其梁底布置应变片,采用日本东京测器TML数据采集系统检测混凝土的应变,根据应变实测结果,按单轴应力状态的胡克定律换算得到。
试验荷载作用下各主要测点的应变检测结果见表1-5,实测应力与理论值的比较见表1-6。
表1-5试验跨主要测点应变检测结果(单位: )
试验工况
3、裂缝观测
(1)加载之前,对测试截面附近区域进行裂缝观测;
(2)加载期间,采用肉眼观测有无新增裂缝的产生。
二、试验仪器
根据试验方法及试验内容,并根据其测量的精度要求选用以下设备,详见表1-1。
表1-1试验仪器一览表
序号
仪器设备
名称
型号或规格
仪器编号
不确定度
单位
数量
产地
1
TML数据采集系统
TDS-303
309
Urel=0.2 %,k=2

1
日本
2
精密水准仪
DS05
11-7-5
U=2",k=2

1
苏光
3
电阻应变片
BQ120-80A
/
/

n
陕西
4
袖珍带光源显微镜
MG10085-A
096-5
U=0.01mm,k=2

1
/
5
笔记本电脑
ThinkPad
/


1
中国
三、控制截面及测点布置
根据试验桥梁的结构形式及特点,*******选定第二跨进行静载试验,应力控制截面设1个,为跨中最大正弯矩截面,挠度控制截面设1个,为跨中最大正弯矩截面。为图1.1所示的Ⅰ-Ⅰ截面,测点布置见图1.2所示。。

隔墙计算书

隔墙计算书

计算书CALCULATION DOCUMENT工程编号:工程名称:项目名称:设计阶段:设计专业:计算内容:专业负责人:计算人:校对人:审核人: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3S 此处填写设计单位名称Name of the design company here目录1 设计依据 (1)2 计算简图、几何信息 (1)3 荷载与组合 (2)3.1 节点荷载 (3)3.2 单元荷载 (3)3.3 其它荷载 (4)3.4 荷载组合 (4)4 内力位移计算结果 (5)4.1 内力 (5)4.1.1 内力包络及统计 (5)4.2 位移 (10)5 设计验算结果 (13)5.1 设计验算结果图及统计表 (13)5.2 设计验算结果表 (17)附录 (17)1 设计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2 计算简图、几何信息计算简图(圆表示支座,数字为节点号)单元编号图各单元信息如下表:注:等肢单角钢的2、3轴分别对应u、v轴3 荷载与组合结构重要性系数: 1.003.1 节点荷载3.2 单元荷载1) 工况号: 0*输入的面荷载:室内轻质隔墙轻钢龙骨水泥纤维板防火墙做法参考:12mm厚水泥纤维板+150mm系列龙骨+100mm厚岩棉(100kg/m3)+12mm厚水泥纤维板水泥板密度2000kg/m3水泥板重量=2000kg/m3*0.024m=48kg/m2岩棉100kg/m3岩棉重量=100kg/m3*0.1m=10kg/m2龙骨及其他荷载27kg/m2合计:(48+10+27)kg/m2注:85kg/m2为恒载面荷载室内隔墙风荷载较小,考虑为恒载其他荷载部分。

桥梁结构荷载试验

桥梁结构荷载试验

成桥动力荷载试验三、桥梁动载试验(一)检测项目和参数桥梁结构动力荷载试验的项目内容包括:1、检验桥梁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响应,如桥梁结构动位移、动应力等动力响应,测试桥梁结构的位移冲击系数、应力冲击系数;2、测定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如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的脉动试验或跳车激振试验;3、测定动荷载本身的动力特性,如动力荷载的大小、自振频率等。

(二)检测方案进行桥梁结构动荷载之前,应编写试验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1、试验目的和依据;2、试验项目和主要测试参数,确定试验荷载工况,并设计测点布置图,每一测点均应有编号,给出测点布置图;3、根据试验项目和要求,选择试验仪器设备,计划设备布置方案;4、制定试验日程,明确人员分工,使测试过程做到统一指挥,有序进行;5、提出试验过程中需要业主配合的有关事项,如:联系方式、提供电源、必要的脚手架和及时的交通管制等。

(三)仪器设备桥梁结构振动测试的测试传感器,主要包括:应变传感器和振动响应传感器。

应变传感器可以采用和静态应变测试相同的应变片,振动响应传感器主要测试动态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加速度传感器和拾振器。

动载试验常用的仪器、仪表的使用精度和测量范围如表1所示。

表1 桥梁结构动载试验常用仪器及技术参数(四)作业指导书1、桥梁结构振动测试的目的桥梁结构的动载测试是研究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和车辆动力荷载与结构的耦合振动特性,是判断桥梁结构运营状况和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

2、准备工作动载试验前,首先应按照试验方案进行准备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1)搜集与试验桥梁有关的设计资料和图纸,详细研究确定试验荷载;(2)现场调查桥上和连接线线路状况、线路容许速度和车量实际过桥速度;(3)了解有关试验部位情况,确定导线布置和布线方案以及仪器安放位置的确定;(4)对拟开展试验的项目和测试点,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得出试验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应力、位移及自振频率,以便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

YJK自定义荷载工况和组合

YJK自定义荷载工况和组合

第11节自定义荷载工况和组合一、为何要设置自定义荷载工况自定义荷载工况和组合功能,可把用户输入的一组荷载按照用户自定义的工况组合进行设计。

在建模的主菜单中设置“自定义工况”菜单,用来输入用户自定义的荷载工况,这样建模的一级菜单为轴线网格、构件布置、楼板布置、荷载输入、自定义工况、楼层组装、空间结构、鉴定加固共八项。

自定义工况下的第一个菜单为“工况设置”,其余菜单布置该工况的荷载,内容与前面恒载、活载相同,包括楼板荷载及梁墙、柱、板间、次梁、墙洞、节点荷载的输入和编辑,也就是说,按照通常的输入荷载的方式输入自定义工况的荷载。

首先必须进行工况设置,图示为打开工况设置后首先显示的是已经做过的自定义荷载工况的列表,假设本项目用户自定义了3个活荷载工况:每次添加一个自定义荷载工况时弹出如下对话框:每个自定义荷载在这里需要确定荷载类型、重力代表值系数、荷载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如果属于活荷载还需输入活荷载的折减系数。

自定义荷载的类型有恒载、活载、消防车荷载,还有风荷载、地震荷载和人防荷载类型。

对于活荷载使用自定义工况,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1、活荷载的不利布置问题,即可在自定义的活荷载工况之间设置设计需要的各种不利布置组合。

软件对于一般活荷载(即在荷载输入主菜单下输入的活荷载)的活荷不利布置的处理比较简单,只在各楼层内分别进行,楼层之间不考虑不利布置,只是叠加处理。

在楼层之内也仅限于对梁杆件进行不利布置,按各房间单独布置活荷,再取包络和叠加的结果。

没有考虑柱、墙和斜撑的不利布置。

YJK把活荷载可区分为一般活荷载和自定义活荷载,对于一般活荷载仍按照传统的简单组合方式计算,对于自定义工况活荷载,可以在用户输入的不同组的活荷载之间,由用户定义它的不利布置组合,从而适应活载较大等复杂情况的计算,如工业建筑常有的活荷载布置的状况。

2、活荷载折减以前软件考虑的活荷载折减,是柱墙考虑其上楼层数的折减,它只适应荷载规范中规定的住宅、办公等类型活荷载折减。

Midas 各力和组合的解释(包括钢束一次 二次)

Midas 各力和组合的解释(包括钢束一次 二次)

Midas 各力和组合的解释(帮助“01荷载组合”里截取)提示:在施工阶段分析后,程序会自动生成一个Postcs阶段以及下列荷载工况。

Postcs阶段的模型和边界为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定义的“最终施工阶段”的模型,荷载为该最终施工阶段上的荷载和在“基本”阶段上定义的没有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类型的所有其他荷载。

恒荷载(CS): 除预应力、收缩和徐变之外,在各施工阶段激活和钝化的所有荷载均保存在该工况下。

施工荷载(CS):当要查看恒荷载(CS)中的某个荷载的效应时,可在对话框中的“从施工阶段分析结果的CS:恒荷载工况中分离出荷载工况(CS:施工荷载)”中将该工况分离出来,分离出的工况效应将保存在施工荷载(CS)工况中。

钢束一次(CS):钢束张拉力对截面形心的内力引起的效应。

反力: 无。

位移: 钢束预应力引起的位移(用计算的等效荷载考虑支座约束计算的实际位移)内力: 用钢束预应力等效荷载的大小和位置计算的内力(与约束和刚度无关)应力: 用钢束一次内力计算的应力钢束二次(CS):超静定结构引起的钢束二次效应(次内力引起的效应)。

反力: 用钢束预应力等效荷载计算的反力位移: 无。

内力: 因超静定引起的钢束预应力等效荷载的内力(用预应力等效节点荷载考虑约束和刚度后计算的内力减去钢束一次内力得到的内力)应力: 由钢束二次内力计算得到的应力徐变一次(CS):引起徐变变形的内力效应。

徐变一次和二次是MIDAS程序内部为了计算方便创造的名称。

反力: 无意义。

位移: 徐变引起的位移(使用徐变一次内力计算的位移)内力: 引起计算得到的徐变所需的内力(无实际意义---计算徐变一次位移用)应力: 使用徐变一次内力计算的应力(无实际意义)徐变二次(CS):徐变变形引起的实际徐变内力效应。

反力: 徐变二次内力引起的反力内力: 徐变引起的实际内力应力: 使用徐变二次内力计算得到的应力收缩一次(CS):引起收缩变形的内力效应。

SAP2000 实例

SAP2000 实例

结构精细仿真模拟试验——利用SAP2000进行二维框架结构静力分析实例一、模型概况:模型为一个二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X方向为4跨,轴线间距为6m;Z方向为5层,层高均为3m。

材料为C30混凝土,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梁和柱的截面均为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为200mm×500mm,柱截面尺寸为400mm×600mm。

梁上恒荷载与活荷载均为梯形荷载,恒荷载为17kN/m,活荷载为8kN/m。

考虑风荷载,基本风压为0.55kN/m2,地面粗糙类型:B类。

用SAP2000 v14.1进行静力分析。

二、操作步骤:1.选取计算模型量纲为kN,m,C。

2.选择“二维框架”模板,在“门式框架尺寸”对话框中输入楼层数为5,开间数为4;楼层高度输入3,开间输入6。

3.修改约束。

用鼠标选中支座结点,通过“指定→结点→约束”修改约束,在“快速指定约束”对话框中选中固定支座图标。

4.定义材料和截面属性:“定义→截面属性→框架截面→添加新属性”。

在“框架截面属性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Concrete,混凝土截面选择矩形。

(1)定义材料:点击“材料→快速添加材料”,定义以下几种材料:材料类型:Concrete;规范:Chinese C30;材料类型:Rebar;规范:Chinese HRB335;材料类型:Rebar;规范:Chinese HPB235。

(2)定义截面类型:框架梁截面:0.2×0.5截面名称改为beam。

在“材料”下拉菜单中选择C30,在“尺寸”对话框中修改高度(t3)为0.5,宽度(t2)为0.2。

点击“配筋混凝土”按钮,在“钢筋材料”对话框中,“纵筋”默认为HRB335,“箍筋(绑扎)”改为HPB235;在“设计类型”对话框中,选择梁(仅M3设计);在“到纵筋中心边保护层”对话框中,顶和底都默认为0.06。

框架柱截面:0.4×0.6截面名称改为colum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升温 折减系数 负温度梯度 折减系数 分项系数 -4024.23 0.7 -1133.46 1 0.7 -3926.19 0.7 -1136.16 1 0.7 -3466.41 0.7 -1148.82 1 0.7 -2626.23 0.7 -1148.82 1 0.7 7648.39 0.7 -1454.78 1 0.7
截面 结构自重 分项系数 收缩徐变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基础变位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拱顶 2211.34 1.2 618.04 1 0.45 3190.87 0.5 0.5 L/8 5240.8 1.2 624.96 1 0.45 3151.08 0.5 0.5 L/4 2293.99 1.2 658.93 1 0.45 2850.76 0.5 0.5 3L/8 1373.08 1.2 721.39 1 0.45 2249.72 0.5 0.5 拱脚 -6233.24 1.2 1488.88 1 0.45 -6523.68 0.5 0.5 工况7:恒载+Mmin+整降+正梯 分项系数 收缩徐变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基础变位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1.2 618.04 1 0.45 3190.87 0.5 0.5 1.2 624.96 1 0.45 3151.08 0.5 0.5 1.2 658.93 1 0.45 2850.76 0.5 0.5 1.2 721.39 1 0.45 2249.72 0.5 0.5 1.2 1488.88 1 0.45 -6523.68 0.5 0.5
截面 结构自重 拱顶 1857.24 L/8 1276.84 L/4 2983.38 3L/8 -150.22 拱脚 425.76
截面 结构自重 拱顶 1857.24 L/8 1276.84 L/4 2983.38 3L/8 -150.22 拱脚 425.76
工况11:恒载+Nmax+整降+正梯 截面 结构自重 分项系数 收缩徐变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基础变位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拱顶 1857.24 1.2 618.04 1 0.45 3190.87 0.5 0.5 L/8 1276.84 1.2 624.96 1 0.45 3151.08 0.5 0.5 L/4 2983.38 1.2 658.93 1 0.45 2850.76 0.5 0.5 3L/8 -150.22 1.2 721.39 1 0.45 2249.72 0.5 0.5 拱脚 425.76 1.2 1488.88 1 0.45 -6523.68 0.5 0.5
截面 结构自重 拱顶 2211.34 L/8 5240.8 L/4 2293.99 3L/8 1373.08 拱脚 -6233.24
工况8:恒载+Mmin+整降+负梯 截面 结构自重 分项系数 收缩徐变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基础变位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拱顶 2211.34 1.2 618.04 1 0.45 3190.87 0.5 0.5 L/8 5240.8 1.2 624.96 1 0.45 3151.08 0.5 0.5 L/4 2293.99 1.2 658.93 1 0.45 2850.76 0.5 0.5 3L/8 1373.08 1.2 721.39 1 0.45 2249.72 0.5 0.5 拱脚 -6233.24 1.2 1488.88 1 0.45 -6523.68 0.5 0.5 工况9:恒载+Nmax+整升+正梯 分项系数 收缩徐变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基础变位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1.2 618.04 1 0.45 3190.87 0.5 0.5 1.2 624.96 1 0.45 3151.08 0.5 0.5 1.2 658.93 1 0.45 2850.76 0.5 0.5 1.2 721.39 1 0.45 2249.72 0.5 0.5 1.2 1488.88 1 0.45 -6523.68 0.5 0.5 工况10:恒载+Nmax+整升+负梯 分项系数 收缩徐变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基础变位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1.2 618.04 1 0.45 3190.87 0.5 0.5 1.2 624.96 1 0.45 3151.08 0.5 0.5 1.2 658.93 1 0.45 2850.76 0.5 0.5 1.2 721.39 1 0.45 2249.72 0.5 0.5 1.2 1488.88 1 0.45 -6523.68 0.5 0.5
M
工况1:恒载+Mmax+整升+正梯 截面 拱顶 L/8 L/4 3L/8 结构自重 分项系数 收缩徐变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基础变位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2211.34 5240.8 2293.99 1373.08 1.2 1.2 1.2 1.2 1.2 618.04 624.96 658.93 721.39 1488.88 1 1 1 1 1 0.45 0.45 0.45 0.45 0.45 3190.87 3151.08 2850.76 2249.72 -6523.68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工况12:恒载+Nmax+整降+负梯 截面 结构自重 分项系数 收缩徐变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基础变位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拱顶 1857.24 1.2 618.04 1 0.45 3190.87 0.5 0.5 L/8 1276.84 1.2 624.96 1 0.45 3151.08 0.5 0.5 L/4 2983.38 1.2 658.93 1 0.45 2850.76 0.5 0.5 3L/8 -150.22 1.2 721.39 1 0.45 2249.72 0.5 0.5 拱脚 425.76 1.2 1488.88 1 0.45 -6523.68 0.5 0.5
拱脚 -6233.24Fra bibliotek工况2:恒载+Mmax+整升+负梯 截面 结构自重 分项系数 收缩徐变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基础变位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拱顶 2211.34 1.2 618.04 1 0.45 3190.87 0.5 0.5 L/8 5240.8 1.2 624.96 1 0.45 3151.08 0.5 0.5 L/4 2293.99 1.2 658.93 1 0.45 2850.76 0.5 0.5 3L/8 1373.08 1.2 721.39 1 0.45 2249.72 0.5 0.5 拱脚 -6233.24 1.2 1488.88 1 0.45 -6523.68 0.5 0.5 工况3:恒载+Mmax+整降+正梯 分项系数 收缩徐变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基础变位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1.2 618.04 1 0.45 3190.87 0.5 0.5 1.2 624.96 1 0.45 3151.08 0.5 0.5 1.2 658.93 1 0.45 2850.76 0.5 0.5 1.2 721.39 1 0.45 2249.72 0.5 0.5 1.2 1488.88 1 0.45 -6523.68 0.5 0.5
汽车荷载 1898.53 2692.21 2983.38 3273.02 7477.1
汽车荷载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485.86 1.4 0.7 -1304.03 1.4 0.7 -1758.53 1.4 0.7 -2110.31 1.4 0.733 -4164.15 1.4 0.9
汽车荷载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485.86 1.4 0.7 -1304.03 1.4 0.7 -1758.53 1.4 0.7 -2110.31 1.4 0.733 -4164.15 1.4 0.9
两种组合(除汽车荷载) 汽车荷载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1898.53 1.4 0.7 2692.21 1.4 0.7 2983.38 1.4 0.7 3273.02 1.4 0.7 7477.1 1.4 0.7 整体升温 折减系数 负温度梯度 折减系数 分项系数 -4024.23 0.7 -1133.46 1 0.7 -3926.19 0.7 -1136.16 1 0.7 -3466.41 0.7 -1148.82 1 0.7 -2626.23 0.7 -1148.82 1 0.7 7648.39 0.7 -1454.78 1 0.7
汽车荷载 1898.53 2692.21 2983.38 3273.02 7477.1
两种组合(除汽车荷载)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整体降温 折减系数 正温度梯度 折减系数 分项系数 1.4 0.7 2414.54 0.7 1133.46 1 0.7 1.4 0.7 2355.72 0.7 1136.16 1 0.7 1.4 0.7 2079.84 0.7 1148.82 1 0.7 1.4 0.733 1575.74 0.7 1148.82 1 0.7 1.4 0.9 -4589.04 0.7 1454.78 1 0.7 两种组合(除汽车荷载)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整体降温 折减系数 负温度梯度 折减系数 分项系数 1.4 0.7 2414.54 0.7 -1133.46 1 0.7 1.4 0.7 2355.72 0.7 -1136.16 1 0.7 1.4 0.7 2079.84 0.7 -1148.82 1 0.7 1.4 0.733 1575.74 0.7 -1148.82 1 0.7 1.4 0.9 -4589.04 0.7 -1454.78 1 0.7 两种组合(除汽车荷载) 整体升温 折减系数 正温度梯度 折减系数 分项系数 -4024.23 0.7 1133.46 1 0.7 -3926.19 0.7 1136.16 1 0.7 -3466.41 0.7 1148.82 1 0.7 -2626.23 0.7 1148.82 1 0.7 7648.39 0.7 1454.78 1 0.7 两种组合(除汽车荷载)
两种组合(除汽车荷载) 汽车荷载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整体升温 折减系数 正温度梯度 折减系数 分项系数 1898.53 2692.21 2983.38 3273.02 7477.1 1.4 1.4 1.4 1.4 1.4 0.7 0.7 0.7 0.7 0.7 -4024.23 -3926.19 -3466.41 -2626.23 7648.39 0.7 0.7 0.7 0.7 0.7 1133.46 1136.16 1148.82 1148.82 1454.78 1 1 1 1 1 0.7 0.7 0.7 0.7 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