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教案

嫁接教案
嫁接教案

花卉嫁接繁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嫁接的概念、嫁接的适用范围、嫁接的相关技术。

(2)初步掌握砧、穗的选择、嫁接方法和接后管理。

(3)学会使用剪刀、嫁接刀等常用园艺工具。

2、过程与方法

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嫁接的基本技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嫁接技术的学习,认识嫁接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关注家庭、学校、社区、绿化中的技术问题,基本形成持续而稳定的园艺技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与难点:接穗削成楔形,削面光滑,形成层对齐。

落实方法:用锋利的刀具操作,削斜面要一次性完成。接穗插入时与砧木形成层对齐。

[教学器材]

教学课件、常用嫁接工具。

[教学过程]

引入主题:用图片展示塔菊、什锦菊和仙人掌,引出嫁接的概念。

嫁接是将一种植物的枝、芽接到另一种植物体的茎或根上,使之长成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

植物体,叫做砧木。(以仙人掌嫁接蟹爪兰为例,图片展示接穗、砧木。)

一、嫁接的理论基础

1、嫁接繁殖的作用

嫁接能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可提高特殊种类的成活率,如仙人掌类的黄、红、粉色品种只有嫁接在绿色砧木上才能生长良好。嫁接可提高观赏植物的可观赏性,如什锦菊。用黄蒿作砧木的嫁接菊可高达5m,开出5000多朵花。(教师图片展示)

2、嫁接时期(引导学生认真读教材,书中勾画出重点)

(1)草本花卉:宜选择植株生长旺盛、温暖的春季,在阴天无风时进行。

(2)木本花卉嫁接:

春季:枝接。

夏季:嫩枝接和芽接的适宜期。

秋季:也是芽接的适宜期。

嫁接应视砧木、接穗的状态决定嫁接时期,还应注意短期的天气条件,如雨后树液流动旺盛,比长期干旱后嫁接易成活;阴天无风比干晴、大风天气易成活。

3、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41页)

重点介绍嫁接技术对嫁接成活的影响。嫁接技术要求做到四个字:快、齐、平、紧。

4、砧木、接穗的选择

(1)砧木的选择:应选择与接穗亲和力强;对接穗的生长和开花有良好的影响,生长健壮、花艳、寿命长;对栽培地区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容易繁殖;对病虫害抵抗力强。(举例解释)(2)接穗的选择:接穗应选性状优良,生长健壮,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高,无病虫害的植株上采取;枝条要求生长健壮充实、牙体饱满,取枝条的中间部分,过嫩、过老都不行;春季嫁接多用二年生枝,生长期芽接和嫩枝接采用当年生枝。

二、嫁接方法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两种花卉嫁接方法:劈接和嵌芽接。

(一)劈接以菊花为例介绍劈接。

通过图、文介绍嫁接的专用嫁接工具的特征和用途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工具材料,如菊花嫁接宜选用如下工具材料:

劈接:将砧木上部截去,于中央垂直切下,劈成约5厘米长的切口。再在接穗的下端两边相对处各削一斜面,使成楔形然后插入砧木切口中,使接穗一侧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齐,用塑料膜带扎紧。(教师引导看书43页,初步了解劈接方法,后观看菊花视频,从而更加直观的学习劈接。组织学员用常见树木的枝条练习劈接。让学员主动地体验“做中学”的技术实践过程和乐趣,了解嫁接要领,加深关键动作印象。同时让他们分组讨论评价嫁接作品。)

(2)嵌芽接(视频学习)。

(3)多浆植物嫁接(视频)。鼓励学员将视频中介绍的技术要领记在笔记本上,同时鼓励他们在家庭养花中应用。

三、小结

1、嫁接

2、劈接:接穗削成楔形,削面光滑,形成层对准。

拓展链接

组织学生观看一则新闻。(树立学员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信心,灌输终生学习的理念。)

作业:1、看书学习嫁接后管理应注意什么问题。

2、利用所学的嫁接方法,嫁接自家的果树或花卉。

板书设计

花卉嫁接繁殖

一、什么是嫁接?三、嫁接方法

二、嫁接的理论基础(一)劈接

(一)嫁接的作用(二)嵌芽接

(二)嫁接时期(三)多浆植物嫁接

(三)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四)砧木和接穗的选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植物嫁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植物嫁接 第二课时我是嫁接小能手 ——肉质植物的嫁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了解肉质植物的嫁接方法——芽接法。学会仙人掌等肉质植物的嫁接技术。 2.通过亲自实践体验,激发学习探究新技术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活动中能养成团结合作、尊重他人、分享成果的良好品格。形成与人交往的能力与胆量。逐步形成一种喜爱质疑、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用芽接法嫁接肉质植物(仙人掌)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难点:亲自动手用芽接法嫁接肉质植物。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采取情境创设法、引导探究法、课件演示法。观察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式学习为主。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环境和媒体设计 教学环境:

1.学校距离滕州最大的花卉市场——董村花卉市场比较近,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深入花卉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向花农们面对面的请教。并通过网络、书籍、询问家长等途径了解所需资料。完成表格《仙人掌嫁接蟹爪兰小调查》。 2.学校有微机室可上网,为上网查询资料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媒体设计:通过仙人掌嫁接蟹爪兰的视频及图片讲解,帮助学生梳理嫁接步骤。从而掌握芽接仙人掌的嫁接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 1.猜谜语导入新课: 四季常青绿,只是花开难,摊开一只手,尖针已扎满。(打一植物) 学生能开动脑筋,猜出植物名称——仙人掌。 2.学习指导:“可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仙人掌早已改变了模样,看看你们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来。” 教师展示各种嫁接好以后的仙人掌,学生发出惊叹的呼声。 3.学生活动: (1)学生给自己喜欢的仙人掌起个好听的名字。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一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一) 一、目的:通过植物营养器官形态特征的观察,弄清一系列名词术语和识别方法,为学习分类学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校园植物(野外观察) 三、内容和方法 1、根基本形态及所见类型观察 2、茎基本形态及所见类型观察 3、叶基本形态及甩见类型观察 四、结果综述 被子植物根、茎、叶的基本形态特征是什么? 五、作业 压制各类复叶的木标本,装订在小本子上,在标本的下方写上复叶类型、植物的中文名、科名。 六、注意事项 1、教师在课前先弄清校园观察的路线和要观察的植物器官形态,可采取依次对所见植物的器官形态进行讲解观察和以根、茎、叶、花的形态分别逐项进行而不考虑植物种类。 2、教师讲解时声音要大些,学生紧随教师周围。 3、爱护树木和花草。 实验二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二) 一、目的:通过实验,认识花各部分的形态,掌握观察一朵花的开放持征的方法及各种类型花序的识别。 二、材料、用具 1、材料:(1)单花:大红花,小白菜,猪屎豆,番薯,白玉兰,马齿苋,香蕉,木瓜(或龙珠果)等的花。(2)花序:猪屎豆,土牛藤,玉米(雌花序),红桑,巴西橡胶树,羊蹄藤,鸟不企,新银合欢,胜红蓟,对叶榕,大青。 2、用具:解剖镜,镊子。 三、内容和方法 1、离瓣花的形态及结果 2、合瓣花的形态及结构 3、子房的位置 4、胎座类型 1、5、花序类型 四、结果综述 被子植物单花的基本特征及花序的识别方法。 五、作业 绘侧膜胎座、边缘胎座、中轴胎座和特立中央胎座示意图各一个,注明图中各部分名称。 六、注意事项 观察单花组成时,应从外至内逐渐进行,并将每一部分用镊子取下,按顺序放好,切勿边看边剥边丢弃。 实验三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三) 一、目的:掌握果实基本形态类型和种子的基本内外形态;了解种子和幼苗的类型。 二、材料、药品和用具 1、材料:各类型果实标本或再用新鲜的梨果(或苹果)、柑果、瓠果和辣椒果等;橡胶(或蓖麻)种子、花生(或菜豆)种子,玉米种子,橡胶树、红豆和玉米幼苗。 2、药品:碘液 3、用具:镊子、切片、吸水纸、放大镜 三、内容和方法 1、单果、聚合果和聚花果(复果)的观察以及真果假果的观察(教师先演示几种果实的内外部形态,介绍划分果实类型的依据,然后学生观察新鲜的材料和标本)。

嫁接实验报告

果树嫁接实验 学号:20100217 姓名:陈雅班级:2010级园艺一班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树嫁接成活的原理 掌握果树嫁接的技术要点 二、实验材料及工具 梨树、剪枝剪、劈接刀、塑料膜 三、实验原理及技术要点 嫁接成活原理:当接穗嫁接到砧木上后,在接穗和砧木的伤口表面,受伤细胞的残留物形成一层褐色的薄膜覆盖着伤口。随后在愈伤激素的刺激下,伤口周围细胞形成层细胞旺盛分裂,并使褐色的薄膜破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不断增加,接穗和砧木间的空隙被填满后,接穗和砧木愈伤组织的薄壁细胞就互相连接,将两者的形成层连接起来。愈伤组织不断分化,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进而使导管和筛管也互相沟通,这样接穗和砧木结合为砧穗复合体,形成一个新的植株。 果树嫁接技术要点:1 选择最佳的嫁接时间,一般果树选择早春嫁接改良,更有利于幼枝生长和树冠的形成,还要注意嫁接果树的伤流期。2接穗的采集要注意芽的质量及枝条年龄。 嫁接方法:劈接法接穗插接部位削成的“楔头”长 2——3厘米,要求平直光滑,两斜面等长或略有差别。插接时要求接穗一侧的皮层要与砧橛皮层对齐;接穗插入深度以一个削面刀口与砧橛剪口对齐为准,接穗留芽2——3个。接插后塑料膜绑缚要严紧。 实验结果 四、 果树修剪实验 学号:20100217 姓名:陈雅班级:2010级园艺一班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树修剪的作用 掌握果树修剪的技术要点 二、实验材料及工具 梨树、剪枝剪 三、实验原理及技术要点 整形修剪的作用(调节作用) (一)调节果树与环境的关系 (二)调节树体各局部的均衡关系 (三)调节树体的营养状况 果树整形修剪的原则 (一)根据果树的生长结果特性 (二)根据自然条件及栽培措施 (三)根据经济要求 修剪的技术要点:梨的枝条分为营养枝和结果枝,也可分为短果枝5cm以下、中果枝5~15cm、长果枝15cm以上和短果枝群。梨的萌芽力强,成枝力弱,顶端优势强。所以修剪时要先定干,进行拉枝,确定基本格局,使树形充分开张,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光照条件。定干以后剪掉长果枝即徒长枝,留下结果枝,以便更多挂果。篇二:实验一实习植物的嫁接学案

植物生理学教学计划

09园艺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了解植物生理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和过程及这些代谢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理解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了解植物逆境种类及其对植物的危害,理解植物抗逆性的生理基础,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理、途径和方法;理解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现代农业、林业、园艺及资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服务。由于植物生理学涉及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学时少,内容多,在教学上力求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在重视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从不同层次上认识生命活动规律。微观上要认识植物体内进行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过程;宏观上要认识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于植物体内所进行的各种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规律,并以此来解释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所教班级的情况分析: 09级旅游管理(2)班级总人数51人,本班级共开设专业三个,包括旅游管理、烹饪、园林艺术。园艺专业的学生共10人,男生4人,女生6人。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基础较差,但学习兴趣有望可以大大提高。 教法设想和措施: 1、由于植物生理学涉及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学时少,内容多,在教学上力求深 入浅出,突出重点,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在重视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设施园艺学实验—黄瓜嫁接育苗技术

实验三黄瓜嫁接育苗技术 一、目的和要求 蔬菜嫁接育苗可以有效防止土传病害侵染,提高植株抗性,是现代设施园艺的一项主要技术,在设施瓜类和茄果类栽培中广泛使用。本实验通过对黄瓜苗的嫁接操作和嫁接苗的培育,了解嫁接技术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及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掌握瓜类蔬菜常用的嫁接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 1.材料培育好的黄瓜接穗幼苗和砧木幼苗。 2.工具刀片、竹签、纱布或酒精棉、塑料夹、小喷雾器、嫁接台等。嫁接场所要求没有阳光直射、空气湿度80%以上。 三、方法和步骤 1.嫁接前的准备 (1)接穗和砧木苗的准备黄瓜嫁接苗一般以黑籽南瓜为砧木。不同的嫁接方法,接穗和砧木苗的播种期有差别,插接法砧木比接穗早播3-5d,靠接法砧木比接穗迟播3-5d,,种子处理的方法、播种方法和管理等与常规做法一样,待幼苗长至第一片真叶展开前后可进行嫁接,具体要求如下:插接法嫁接砧木要求下胚轴粗壮,接穗在第一片真叶展开前较适宜;靠接法嫁接接穗比砧木的下胚轴要稍长。 (2)嫁接苗床准备采用保湿、保温性能较好的温床或小棚,嫁接前一天浇足底水备用。 2.嫁接方法嫁接顺序是:砧木处理一接穗处理一砧木与接穗结合(靠接法要用嫁接夹固定)一栽于营养钵内并用小喷雾器对子叶进行喷雾一马上放于嫁接苗床内。每种嫁接方法在砧木处理和接穗处理上有如下差别: (1)插接法 ①砧木处理:去生长点和真叶,用竹签从子叶一侧斜插向另一侧,深达0.5-0.6cm。注意不要插穿胚轴表皮。 ②接穗处理:在子叶下0.5cm处宽面(两子叶正下方是窄面,另外两侧是宽面)向下斜切,把胚轴切断,刀口长0.5-0.6cm。 (2)靠接法 ①砧木处理:去生长点和真叶,在子叶下0.5cm处宽面下刀,向下斜切,深达胚轴横径1/2左右(不超1/3),刀口长0.7-1.0cm,。 ②接穗处理:在子叶下1.5-2.0cm处窄面下刀,向上斜切,深达胚轴横径3/5-2/3处,刀口长0.7-1.0cm。 3.注意事项 ①嫁接苗的四片子叶必须呈“十”字交叉。 ②靠接苗不能栽得过深,以防嫁接口长根,靠接苗定植时,使砧木根系处于营养钵中

嫁接教案

花卉嫁接繁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嫁接的概念、嫁接的适用范围、嫁接的相关技术。 (2)初步掌握砧、穗的选择、嫁接方法和接后管理。 (3)学会使用剪刀、嫁接刀等常用园艺工具。 2、过程与方法 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嫁接的基本技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嫁接技术的学习,认识嫁接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关注家庭、学校、社区、绿化中的技术问题,基本形成持续而稳定的园艺技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与难点:接穗削成楔形,削面光滑,形成层对齐。 落实方法:用锋利的刀具操作,削斜面要一次性完成。接穗插入时与砧木形成层对齐。 [教学器材] 教学课件、常用嫁接工具。 [教学过程] 引入主题:用图片展示塔菊、什锦菊和仙人掌,引出嫁接的概念。 嫁接是将一种植物的枝、芽接到另一种植物体的茎或根上,使之长成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

植物体,叫做砧木。(以仙人掌嫁接蟹爪兰为例,图片展示接穗、砧木。) 一、嫁接的理论基础 1、嫁接繁殖的作用 嫁接能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可提高特殊种类的成活率,如仙人掌类的黄、红、粉色品种只有嫁接在绿色砧木上才能生长良好。嫁接可提高观赏植物的可观赏性,如什锦菊。用黄蒿作砧木的嫁接菊可高达5m,开出5000多朵花。(教师图片展示) 2、嫁接时期(引导学生认真读教材,书中勾画出重点) (1)草本花卉:宜选择植株生长旺盛、温暖的春季,在阴天无风时进行。 (2)木本花卉嫁接: 春季:枝接。 夏季:嫩枝接和芽接的适宜期。 秋季:也是芽接的适宜期。 嫁接应视砧木、接穗的状态决定嫁接时期,还应注意短期的天气条件,如雨后树液流动旺盛,比长期干旱后嫁接易成活;阴天无风比干晴、大风天气易成活。 3、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41页) 重点介绍嫁接技术对嫁接成活的影响。嫁接技术要求做到四个字:快、齐、平、紧。 4、砧木、接穗的选择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室 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总学时:90 实验学时:26 实验教材:植物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生物 实验技术 课程性质:独立开设应开实验学期:第1学期 编写黎桂芳编写时间:2005、4 (1)、植物学实验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 植物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由形态解剖、系统分类两部分组成。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特点;基本掌握植物界的各大类群,以及系统分类学原理,基本掌握植物界个体发育、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认识各大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演化系统。从而为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等打下基础。 实验课基本要求: 1)使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方法及特征; 2)训练基本技能,如徒手切片、水藏玻片制作、生物绘图等; 3)基本掌握植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各大类群的区别和适应性特征; 4)基本掌握植物标本鉴定、植物方法,会使用工具书;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 (2)主要仪器设备: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脑投影仪、幻灯机、电脑多媒体(VCD等) (3)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教师简单讲授原理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基本要求: 1、观察、动手、描绘、绘图。熟练利用显微镜,掌握徒手切片、制片、揭破、观察等方法,学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简单描述、制图。 2、印证、分析、综合、检索、推理。通过观察,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 3、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掌握常见植物学概念;能开展一般植物学实

橄榄小树嫁接技术要点

橄榄小树腹贴嫁接技术 姚为民 (闽侯县农业局350100) [摘要]本文叙述了橄榄小树腹贴嫁接技术。从培育砧树、良种选择、接穗采取、嫁接时间与方法,以及接后管理等方面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橄榄小树嫁接腹贴技术 橄榄栽培采用先大田定植实生苗,待长成一定大小的小树后通过嫁接是实现高效栽培好方法。1996年以来我们陆续在我县白沙镇、南屿、上街等乡镇试验嫁接了几批共3000多株,接后成活率可达90%以上;长势旺,经3-4年栽培即可形成2米左右的投产冠幅;早结丰产,株产量达到5-10公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果农使用该方法栽培橄榄。为总结经验,推广该项技术,现将橄榄小树腹贴嫁接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培育橄榄小树。选好地,挖大穴,下大肥,定植营养袋实生苗,经1-2年精心管理,橄榄小树主干离地50公分左右径粗3厘米以上,即可嫁接。橄榄树一定要长到以上规格后才可嫁接,否则嫁接亲和力不好,会抑制根系生长,橄榄长势弱,抗逆性差,容易未老先衰。 2选好良种。选定优良品种作为嫁接采穗的母本树。现在市场上看好的品种有: 一是果实呈棱形两头较尖,俗称“两头尖”的品种,此类品种鲜销价格高;二是选择果实色泽纯一(纯绿或纯黄)的,果肉脆嫩、回甜好,丰产、稳产的单株。三是果大丰产的惠园品种,该品种果肉厚、可食率高、果肉细嫩、果汁丰富、品质好,是传统十香果、考扁榄的原料,如作为加工橄榄汁原料,出汁率高,所以不论现在和将来都是很有潜力的品种。四是檀香品种,其富有盛名,作鲜食价格较高;应选择丰产、稳产、果实大小均匀的单株。 3接穗剪取。接穗宜当天采集当天嫁接,剪取接穗应注意:

一是选择长势盛,结果好的青壮年果树取穗;二是选择树冠外围中上部光照充足、平直、粗细相适、组织充实、表皮光滑、芽眼饱满的1-2年生红褐色或暗褐色枝条;三是接穗枝条应是结果母枝。 4嫁接方法与时间。嫁接方法采用腹贴接,嫁接成活率高;嫁接时间为3月底至5月初,气温稳定在15-25℃之间,抢无风及阴天嫁接可以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 5嫁接步骤。 5.1嫁接材料准备。塑料地膜、塑料包装带、脱脂棉、剪刀、嫁接刀、磨刀石、湿棉布;1塑料包装带剪成50-80厘米长;地膜剪成宽4-5厘米,长50-80厘米的长条;接穗用湿棉布包裹好,并携带一瓶净水,以备大田嫁接过程中给接条喷水保湿。 5.2削接穗。接条倒持在手中,在选定接芽下方 0."5厘米处沿30度左右,向下斜切一刀。 切面平整度及切面积大小影响成活率,切面拉长,切面积加大,砧穗接触面积大,砧穗贴合角度小,包扎后形成的水分蒸发空间小,成活率提高且长势强;但切面太长就不容易切平整,不平整的切面反而降低成活率且长势弱,且长切面接条利用率降低。因此,一般情况下,综合考虑技术难度、成活率、及接条利用率,切成2-3厘米长斜面是适宜的。切好长切面后,翻过来在背面斜切一刀成 0."5厘米短斜面,留2-3个接芽,并在最上芽的上方 0.5厘米处剪断,削平剪口即可。另外,一条接穗,中段部分是最佳的,基部次之,尾部最差。所以在接穗充足时,最好只利用接条中段取1-2个接条穗。 5.3切砧木接口。以离地50厘米左右、树干平直光滑的位置作接位,由上而下斜切一刀,深达木质部,上浅下深,长比接穗长

浅谈黄瓜的嫁接育苗的技术要点及优势

浅谈黄瓜的嫁接育苗的技术要点及优势 发表时间:2016-03-18T14:32:02.3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7期供稿作者:马伟兵 [导读] 惠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蔬菜嫁接育苗可以有效防止土传病害侵染,提高植株抗性,是现代农业的一项主要技术。 惠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516300 摘要:蔬菜嫁接育苗可以有效防止土传病害侵染,提高植株抗性,是现代农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在设施瓜类和茄果类栽培中广泛使用,而黄瓜嫁接育苗可以防治黄瓜的土传病害,促进植株生长,早熟增产。 关键词:黄瓜;嫁接育苗技术;优势 1 引言 黄瓜在我国栽培普遍而且栽培历史悠久,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它不但产量高,而且经济价值高,并且能够周年生产,全年均衡供应市场。黄瓜嫁接技术是利用黑籽南瓜发达的根系和抗病性强的特点,将其作为砧木,与高产优质的黄瓜接穗嫁接出抗病、丰产、优质的黄瓜植株新个体的一项技术,可有效解决设施黄瓜土传病害—枯萎病的难题,在生产上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和经济价值。 2 嫁接育苗技术 温室、大棚等设施内栽培黄瓜,轮作困难,容易发生枯萎病等土传病害。采用黄瓜嫁接育苗栽培,黄瓜枯萎病防效在95%以上。同时嫁接苗根系强大,生长旺盛,抗低温能力强,瓜条大,总产量较自根苗提高20%以上。生产中嫁接黄瓜的砧木以选用黑籽南瓜和南砧1号为好。 2.1 苗床准备 采用营养钵装营养土培育砧木苗,营养土的配制比例是:肥沃园土6份、腐熟的马粪和圈肥4份,每立方米配合土中再加入腐熟捣细的粪干或鸡粪15-25公斤、过磷酸钙0.5-1公斤、草木灰5-10公斤,充分拌匀后即可。接穗苗用育苗盘装营养土培育(靠接时砧木苗也可在育苗盘中培育),所用营养土为大田土和砂土各半混合,每立方米营养土加3公斤氮磷钾复合肥。 2.2 播种 2.2.1 播种期 嫁接方法主要是插接法和靠接法,在黄瓜适播期内,砧木(黑籽南瓜等)的播期为:靠接法较黄瓜晚播5-7天,插接法比黄瓜早播4-5天。 2.2.2 黄瓜种子催芽 选用饱满的种子,用30℃水浸泡4小时后催芽。也可用1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种子10-20分钟,洗净后清水浸种3-4小时,然后与25-30℃条件下催芽,1天可出芽。 2.2.3 黑籽南瓜种子的处理 将种子投入70-80℃热水中,来回倾倒,当水温降至30℃时,捞出沥净水分,在25-30℃下催芽,1-2天可出芽。 2.3 接前管理 经催芽当70%以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后覆盖地膜。苗出土前床温保持白天25-30℃,夜间16-20℃,地温20-25℃。幼苗出土时,揭去床面地膜。苗出齐后在床内撒0.3厘米厚半干的细土。幼苗出土后至第一片真叶展开,白天苗床气温24-28℃,夜间15-17℃,地温16-18℃。 2.4 嫁接 嫁接场所要温暖、潮湿。嫁接方法为靠接法和插接法。嫁接前将竹签、刀片和手等在70%的酒精中消毒后即可嫁接。 2.4.1 插接法 黄瓜幼苗子叶展开,砧木南瓜幼苗第一片真叶至5分硬币大小时为嫁接适期。操作时,竹签粗0.2-0.3厘米,先端削尖。将竹签的先端紧贴砧木一子叶基部的内侧,向另一子叶的下方斜插,插入深度为0.5厘米左右,不可穿破砧木表皮。用刀片从黄瓜子叶下约0.5厘米处入刀,在相对的两侧面切一刀,切面长0.5-0.7厘米,刀口要平滑。接穗削好后,即将竹签从砧木中拔出,并插入接穗,插入的深度以削口与砧木插孔平为度。 2.4.2 靠接法 黄瓜第一片真叶开始展开,砧木南瓜子叶完全展开为嫁接适期。将砧木苗和接穗苗从育苗盘中仔细挖出,先用刀片切掉南瓜苗两子叶间的生长点,在子叶下方与子叶着生方向垂直的一面上,呈35-40度角向下斜切一刀,深达胚轴直径的1/2至2/3处,切口长约1厘米。将黄瓜与南瓜的切口准确、迅速地插在一起,并用塑料夹夹牢固。嫁接后的姿势是南瓜子叶抱着接穗黄瓜子叶。二者一上一下重叠在一起。嫁接后将嫁接苗载入营养钵中。 2.5嫁接后管理 边嫁接边将载入苗钵的嫁接苗整齐地排入苗床中,最后扣好小拱棚,白天盖草苫遮阳。嫁接后苗床3天内不通风,床温白天保持25-28℃,夜间18-20℃;湿度保持90-95%。3天后视苗情(以不萎蔫为度)短时间少量通风,以后逐渐加大通风。1周后接口愈合,即可逐渐揭去草苫,并开始大通风、床温指标为白天20-25℃,夜间12-15℃。若床温低于12℃应加盖草苫。育苗期视苗情浇1-2次水。 3 嫁接技术的优势 3.1 增强黄瓜的抗病性 多年来,黄瓜的一些土传病害,例如黄瓜枯萎病和疫病等,对黄瓜生产危害很大。特别冬暖型温室黄瓜,因连作重茬,病害严重,造成黄瓜植株的大量死亡而严重减产,甚至绝产,而嫁接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黄瓜的抗病能力。 3.2 黄瓜嫁接苗耐低温 黑籽南瓜在地温8摄氏度左右能迅速生长新根,而黄瓜根系正常生长,地温不能低于12摄氏度。因此,黄瓜嫁接后有利于大棚黄瓜的

植物学课程整体设计

《植物学》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计分析 (一)课程分析 《植物学》是园艺、植保、林业等农业技术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它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分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并掌握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方法,熟悉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景观植物、药用植物及经济作物,充分了解热带雨林植物的奇特现象,如奇花异草、五大奇观、五树六花等,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同时,也为从事版纳景区服务、导游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拓宽园艺专业就业面。 本课程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是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一定的认识;理解或熟悉是指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有较熟练的基本技能;掌握是指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具有熟练的基本技能,能综合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实践性和直观性很强,要紧密围绕当地热带雨林植物、农业生产实际和城镇绿化建设需求,努力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各种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主要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和幻灯、录像、网络及其它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重视课堂实验和教学实习,创造条件开足实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侧重培养学生对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主要的景观植物、药用植物和经济作物的识别能力。要注意本课程的新进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二)能力目标分析 1.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 (2)掌握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2.能力教育目标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园林专业)(20200919034443)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14106 适用专业:园林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教学时数:12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一切结论都源于科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做到手、脑并用,无论是重新演示前人的某些结论还是利用所学的实验技术得出某些新结论,对初学者来讲,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学习方式是读书、听课所绝对不能代替的,因此实验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非常重要的课程。2、地位和任务: 近年来,实验课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是学好植物生理理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随着国家教改的进行,实验课在教学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这方面应该引起学生的重视。 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课与理论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实验教学内容应为促进理论教学和为科研、生产实践需要而选定,应尽量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总体要求: (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包括: 学生能自己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解释。 能够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能够借助教材(或说明书)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植物学、普通化学、通用物理、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5、修订的依据: 本大纲修订的依据如下: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对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大纲内容 教学重点:常规生理指标测定实验原理及方法。

果树嫁接技术教案

果树嫁接技术教案 密山市知一镇中学花卉园艺师董明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嫁接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3、教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嫁接的方法; 难点:砧木的选择和接穗的制作、接穗和砧木的接合是否紧密。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示范操作、电脑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等手段的综合运用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小刀、果树枝、塑料绳、实物投影仪、电脑多媒体等。 五、课堂程序: 1、导入新课:(通过一组图片导入) 设计意图 通过一组图片设疑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为上好新课开好头。 2、讲授新课: (一)、概念(多媒体演示) 1、嫁接繁殖 2、嫁接苗 3、接穗 4、砧木 设计意图:掌握概念,明确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作准备。 (二)、准备(多媒体演示) 1、砧木的选择 2、接穗的选择 3、嫁接的时期 设计意图:明确嫁接生产中需要的砧木、接穗、嫁接的时期等有关知识,告诉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不但能提高果树嫁接的成活率,果树的抗病力,还能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学好这一点为下一步的嫁接作准备。 (三)嫁接方法 1、枝接 a:学习概念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b:观看幻灯片,学习劈接的全过程 c:重点学习捎接穗,插接穗,绑接穗(多媒体演示,教师示范操作,重点讲解相结合) d: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丁字芽接 a:芽接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多媒体演示) b:学生观看幻灯片 c:指导学生嫁接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实际操作等方法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这种嫁接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全班交流作品 a:自评 b:互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学习探索 1、嫁接的技术关键(学生总结,教师点拨) (1)刀要锋利,削面平滑,形成层对的准; (2)捆扎要紧实,使砧、穗形成愈合组织,进而两者形成一个整体,向内分化成木质部,向外分化成韧皮部,能进行正常的营养输导,植株才能正常生长结实。 七、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老师总结。 3、鼓励学生多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争取培育出更多的优良果树新品种,为振兴家乡的经济作出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掌握嫁接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技术关键,为下一步参加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果树的嫁接 一、概念 二、准备三、嫁接的方法 1、砧木的选择1、芽接:丁字芽接 2、接穗的选择2、枝接:劈接 3、嫁接的时期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容易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增强学习的条理性,培养他们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印象深刻,也便于学生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更好的记住。

四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5《植物的扦插和嫁接》说课材料

小学综合实践四年级下册 《植物的扦插和嫁接》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主题概括性设计内容 一、主题内容分析 我们知道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以外,还可以用茎和根进行营养繁殖。大自然中的竹子、枣树分别以地下茎、地下根繁殖后代。事实上,扦插与嫁接是繁殖果树的主要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实验探究,明确植物的生殖方式。二、主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 (2)举例说明几种植物的繁殖方式。 (3)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植物生殖过程的观察,尝试图与图之间的表达。 (2)能够模仿人工繁殖方式的图示,进行植物的嫁接、插扦或压条等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观察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阅读人工种子形成的资料,体验新科技与传统生产的差异。 (2)参与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三、主题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学生对植物的生殖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以及无性生殖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主题活动一: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其应用,并对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的实验进行探讨,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并对植物无性生殖的应

用有所认识。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上还不够强,再加上有性生殖的有关知识在小学没有学过,所以要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他人等多种途径,获得植物繁殖方式的信息,了解在繁殖植物时的注意事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尝试区别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3)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体会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4)关注植物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2)通过对植物生殖的图示观察,尝试图与文字转换的表达。 (3)能够模仿人工营养繁殖的图示,进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及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从探究实验事实中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2)观察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阅读人工种子形成的资料,体验新科技与传统生产的差异。 (3)参与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四、教学重点 1.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及概念。 2.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 3.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五、教学难点

黄瓜的嫁接技术(教案)

黄瓜的嫁接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瓜嫁接的定义及优点 2.掌握黄瓜嫁接的原理及方法 能力目标 掌握黄瓜的嫁接技术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该技术的要点。 2.使学 员脱贫致富奔小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黄瓜嫁接的定义及优点 掌握黄瓜嫁接的方法,技术及管理 难点:黄瓜嫁接技术及管理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新课之前先看一段视频 提问:看了视频之后有何感想?有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

总结学生回答 引出本课主题:黄瓜嫁接技术 新授: 一、嫁接的定义 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黄瓜嫁接是黄瓜根被 南瓜根替换的栽培方式。由于南瓜根系发达,耐低温抗高温,不受土传病害感染,使黄瓜植株生长健壮,对多种病害特别是对枯萎病,有预防效果,且早熟高产。 二、嫁接的优点 1、有效防治枯萎病发生。 多年来,黄瓜的一些土传病害,例如黄瓜枯萎病(蔓割病)和疫病等,对黄瓜生产危害非常大。特别冬暖型温室黄瓜,因连作重茬,病害严重,造成黄瓜植株的大量死亡而严重减产,甚至绝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种特效药物或抗病品种来解决这个问题。 云南黑籽南瓜对黄瓜枯萎病和疫病具有高度的抵抗性,对枯萎病菌几乎免疫。因此,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与黄瓜嫁接后,可以克服土壤连作障碍,防止根部病害发生。在其它防病措施配合得当时,嫁接黄瓜对枯萎病的防效可达到100%。另外,嫁接黄瓜对黄瓜疫病和根线虫病等也有较好的防效。 2、增产效果显著 由于嫁接黄瓜根系吸收水肥能力强,植株营养生长旺盛,病害及

生理障碍的发生程度减轻。黄瓜不宜早衰,生育期明显延长,拉秧期推迟。一般冬暖型温室内嫁接黄瓜在正常管理情况下,生育期在7至10个月,商品瓜采收期比未嫁接的黄瓜延长2至3个月,提高了黄瓜的总产量。 至今为止,温室嫁接黄瓜的最高产量已经达到了45万千克/公顷左右(山东寿光,1996- 1997年度) (合每亩3万公斤)平均也在15万千克/公顷(合每亩地1万公斤)以上;塑料大拱棚嫁接黄瓜的最高产量也超过了30万千克/公顷(合每亩2万公斤以上。而不嫁接黄瓜的产量一般不足7.5万千克/公顷(合每亩5000斤)。 3、增强了植株抗逆性 云南黑籽南瓜在地温8摄氏度左右仍能保持较强的生长热,迅速生长新根,而黄瓜根系正常生长,地温不能低于12摄氏度。因此,用较耐低温的黑籽南瓜、南砧1号等砧木嫁接后有利于大棚黄瓜的越冬。而不嫁接南瓜则停止生长,如果低温持续的时间较长,不嫁接瓜还会出现花打顶以及寒根等冷害现象。早春茬黄瓜可提早种植,提早结果,增加经济效益。 4、有利无公害蔬菜生产 嫁接黄瓜的品质、风味、瓜条的形状及商品价值与未嫁接的黄瓜没有明显的差异。嫁接黄瓜由于抗病性增强,可减少农药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从而减少了黄瓜内的农药残留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还能降低劳动成本和劳动强度,保证了瓜农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三、嫁接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植物嫁接》优秀教案

山东科技版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 《植物嫁接》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一、主题内容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种植技术革新的潜力也越来越多地被挖掘出来,体现在植物的良种培育、育苗、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过程中。安排“植物嫁接”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植物的嫁接活动,掌握这种常用的植物繁殖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植物种植技能,感受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 本主题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拓展与创新”5个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学习探究植物嫁接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劳动技术学习的兴趣。选择常见植物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种技能。在掌握了植物的嫁接技术后,鼓励学生选择周围合适的植物多练习,进行嫁接繁殖植物的尝试。 二、主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植物嫁接的相关知识,学会嫁接常见植物的繁殖技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亲自实践体验,激发学习探究新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三、主题教学策略分析 本次“植物嫁接”主题实践活动,从了解植物的嫁接方式入手,到与小伙伴一起嫁接月季和蟹爪兰,由远及近,由浅入深,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植物嫁接的方法,丰富学生的社会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意识。 活动一:植物嫁接知多少 一、教材分析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多种,其中嫁接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本次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他人等多种途径了解什么是嫁接以及嫁接的种类,活动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植物嫁接的了解,认识到嫁接是人们在植物繁殖中经常采用的方式。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前调查,初步了解植物的嫁接。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植物嫁接的种类和各部分名称以及嫁接对农业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深入的了解植物的生长以及繁殖,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熟悉嫁接的四种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嫁接对当今农业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基本技法入手,由浅入深,层层探究。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环节的组织和学习。 学习方法:观察法、资料收集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五、教学环境和媒体设计 教学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媒体设计: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对嫁接技术的了解 2.学具准备:课前搜集植物嫁接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昨天老师看了一则新闻,说一株植物上既能结出西红柿又能结出土豆,你们相信吗?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株神奇的植物。

研究生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案

研究生植物生理学 实验教案 教师:王征宏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实验一 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植物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POD )等。它们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中,可以通过催化植物体内的活性氧,防止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抗氧化酶活性与植物的代谢强度及逆境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经常被用来衡量植物的抗性强弱和衰老程度。 一、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测定 超氧物歧化酶(SOD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2O )的酶,它催化下列反应: 2 反应产物H 2O 2可被过氧化氢酶进一步分解或被过氧化物酶利用。因此SOD 有保护生物体免受活性氧伤害的能力。已知此酶活力与植物抗逆性及衰老有密切关系,故成为植物逆境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原理】 本实验依据超氧物歧化酶抑制氮蓝四唑(NBT )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酶活性大小。 在有可氧化物质存在下,核黄素可被光还原,被还原的核黄素在有氧条件下极易再氧化而产 生?2O ,?2O 可将氮蓝四唑还原为蓝色的甲 。后者在560nm 处有最大吸收,而SOD 可清除 ? 2 O 从而抑制了甲的形成。于是光还原反应后,反应液蓝色愈深,说明酶活性愈低,反之酶活性愈高。一个酶活性单位定义为将NBT 的还原抑制到对照一半(50%)时所需的酶量,据此可以计算出酶活性大小。 【仪器与用具】 高速台式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微量进样器;荧光灯(反应试管处光照强度为4000lx );试管数支;黑色硬纸套。 【试剂】 1.50mmol/L 磷酸缓冲液(pH7.8)。 2.提取介质50mmol/L pH7.8磷酸缓冲液(内含1%聚乙烯吡咯烷酮)。 3.130mmol/L 甲硫氨酸(Met )溶液:称取1.939 9g Met 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 4.750μmol/L 氮蓝四唑(NBT )溶液:称取61.33mg NBT 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现配先用,避光保存。 5.100μmol/L EDTA-Na 2溶液:取37.21mg EDTA-Na 2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 000ml 。 6.20μmol/L 核黄素溶液:取7.53mg 核黄素定容至1 000ml 避光保存。 【材料与方法】 1.酶液提取:取一定部位的植物叶片(视需要定,去叶脉)0.5g 于预冷的研钵中,加1ml 磷酸缓冲液在冰浴下研磨成浆,倒入5ml 离心管中,用提取介质冲洗研钵2~3次,最后加缓冲液使终体积为5ml 。于10 000r/min 下离心10min ,上清液即为SOD 粗提液。 2.显色反应:取试管(要求透明度好)7支,3支为样品测定管,3支为对照管,另外1支作为空白,按表1加入各溶液。 混匀后将空白管置暗处,其他各管于4000lx 日光灯下反应20min (要求各管受光情况一致,反应室的温度高时时间可适当缩短,温度低时时间可适当延长;温度范围30-37度)。 【结果处理】 SOD 活性测定与计算 至反应结束后,以不照光的作空白,分别测定其他各管560nm 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已知SOD 活性单位以抑制NBT 光化还原的50%为一个酶活性单位表 2 22SO D 2O O H H 2O +++??→??2 2CAT 22O O H 2O H 2+??→?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植物学 2、英文名称:Botany 3、课程代码:011189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园林、林学 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9、学时:总学时64(理论课46学时,实验课18学时) 10、学分:4学分 二、课程教育目标 植物学是植保、园林、林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了解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细胞生长、

分化,植物细胞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细胞的死亡;理解原生质,细胞的特征,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掌握植物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 教学内容: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复合组织,分泌结构,理解组织系统的概念;掌握组织的概念、各类组织的形态、分类(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结构及功能。 教学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各组织的结构特征。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教学内容: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种子的休眠;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种子和幼苗的类型;理解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机制;掌握被子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种子休眠和萌发。 第四章根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根系的概念,根系类型及其在土壤中的生长分布规律,根的生理功能;根尖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及生长动态;根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的概念,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侧根的形成;根瘤的产生与作用,菌根的类型及功能;根的变态类型和功能。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根的功能,根系的类型;理解根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根的变态类型、侧根的形成、根尖结构及生长动态;掌握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园林专业、植物保护专业重点掌握),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林学专业重点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