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1.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1.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总第课时)上课时间:11月2日课型:新授课一、实践运用(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放入第一课时)(1)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2)作者是如何写出长城的特点?交流、讨论(先总写后分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指导朗读像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1)导读.作者在蓝天中除看到了长城奇异的景象外,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奇异在哪些方面?默读第二部分,画出有关句子。

(2)探究:A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B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二)迁移和调整1.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2. 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二、总结提升:1.学了本课,我们知道了长城和运河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奇迹,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课后搜集,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三、学习建议:我们当代的中国人也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同学们可以仿造课文学写诗。

板书设计:长城和运河长城——雄伟壮丽奇迹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运河——动人秀丽教学后记:。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写一段话,或仿写一段诗歌。

3.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点: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写一段话或仿写一段诗歌。

教学方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新词,同桌互改。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感悟,进入诗境:1.范读,边听边看看诗歌的第1、2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交流,指导朗读好1、2句。

引读:(1)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2)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如何?(很奇异)理解“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惊喜的语气:个别读、齐读)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板书:长城运河4.长城和运河各有什么特点?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5.指导看课本6页插图(1)说说长城给你怎样的感觉?(2)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板书:雄伟壮丽)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3)引读:万里长城东起……西到……她是多么雄伟壮丽。

几千年来她谱写了……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小组读)你能把写长城特点的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6.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1)引读:运河像……(板书:动人秀丽)(2)指导看课本7页插图: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这一句该怎样读呢?(3)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7.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板书:奇迹)(1)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2)比较句子:A、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1.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1.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20150228 上课时间:20150304 总课时数:041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分析本课的两句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认识设问句的形式与作用。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用具:挂图,多媒体前课堂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分析本课的两句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认识设问句的形式与作用。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二、学习任务1.课文中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2.读了课文,你觉得长城、运河的奇异具体表现在哪?三、评价生成:通过自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记录下来,上课时交流。

课堂一、复习导入1、听写新词:驾驶谱写创造民族绸带不朽诗篇曲折蜿蜒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3、长城很长,又被称为“万里长城”(板书)运河从北京直通杭州,被称为“京杭大运河”(板书)。

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仔细欣赏吧。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放声朗读第一部分。

思考:作者在哪儿看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长城像巨龙自东向西穿行在祖国的北疆,运河像绸带自北而南飘落在祖国的东部。

)2.阅读探究:(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飞机上,空中)在空中往下看叫“鸟瞰”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居高临下,视野更加开阔,全面)(2)提示读——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提问:这里有个词——奇异,给它找个近义词——奇特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这奇异的景象?(3)交流出示——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及教后感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及教后感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主题讲解中国古代两大工程——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基本历史背景和建造目的;2.掌握长城和运河的建造过程和特点;3.了解长城和运河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长城的历史和建造过程;2.长城的地理分布和类型;3.运河的历史和建造过程;4.运河的地理分布和作用;5.长城和运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式授课;2.课堂小组合作问答;3.学生展示和讲解。

教学过程具体步骤1.教师简要介绍长城和运河的基本历史背景和建造目的;2.课堂小组合作,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回顾、梳理并阐述长城和运河的建造过程和特点;3.学生展示和讲解,介绍长城和运河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4.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撰写小结,总结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教学流程时间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5分钟介绍教学主题和目标教师引导式授课15分钟小组合作问答课堂小组合作20分钟学生展示和讲解学生展示和讲解10分钟小结长城和运河历史和文化价值合作撰写小结5分钟总结教学成果教师引导式授课教学资源1.电子课件;2.书籍、图片等资料。

教学评估1.课堂小组合作问答成果评估;2.学生展示和讲解成果评估;3.合作撰写小结成果评估。

教学后感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长城和运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

然而,还有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时表现不够活跃,合作撰写小结的时候也有的学生仍表现出了松懈的状态。

这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收获。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顾学华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

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

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驾()驶()篮()异()像()绵()峪()蜿()蜒()扁()棉()浴()碗()诞()篇()折()绸()朽()州()飘()拆()调()巧()洲()漂()附板书:2.长城和运河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奇迹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民的创造(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2023最新-《长城和运河》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长城和运河》教案【优秀6篇】

《长城和运河》教案【优秀6篇】《长城和运河》主要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还要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长城和运河》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篇一一、目标点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并了解设问句型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二、仔细读拼音,认真写词语。

jiagrave; shǐ qū zheacute; wān yaacute;n pǔ xieacute; bugrave; xǐu( ) ( ) ( ) ( ) ( )choacute;u dagrave;i shī piān chuagrave;ng zagrave;o miacute;n zuacute;( ) ( ) ( ) ( )三、按查字典的方法填空。

查异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

异字的解释有:①不相同② 特别③ 惊奇④ 奇怪⑤另外的。

给下面的异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形态各异()异地他乡()奇异()惊异()四、按课文内容填空1、我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俯视长城和运河,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

这里把比作。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

这里把比作。

2、这两小节结尾都有设问句,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告诉我们,创造人间奇迹的是,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长城和运河篇二教学要求: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默写。

2、疏通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长城和运河的雄伟气势,激发爱国热情。

难点:正确地完成本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看拼音写词语。

jià shǐ chóu dài chuàng zào mín zú bù xiǔ( ) ( ) ( ) ( ) ( )pǔ xiě jǐng xiàng shī piān lián mián qǐ fú( ) ( ) ( ) ( )qū zhé wān yán(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以中国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为主题,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提高学生的历史地理意识和文化素养。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手段,介绍中国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渊源、建造目的及历史地位。

2. 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对长城和运河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
1. 中国长城的历史意义及发展演变。

2. 京杭大运河的起源和影响。

三、学习过程
1. 通过讲解、展示等方式介绍中国长城的历史变迁、建筑风格和保护现状。

2. 划分小组,让学生分角色讨论中国长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观看关于京杭大运河的纪录片,了解运河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

4.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分享对京杭大运河的感悟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长城和
运河。

2. 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五、课堂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历史
和文化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和尊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增强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之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长城和运河的进一步学习,理解它们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作用及影响。

2.教学难点: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变迁,以及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长城和运河的基本概念。

(2)提出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城和运河的基本知识,那么你们知道它们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吗?2.学习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讨论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成果。

3.学习长城和运河的建筑特点(1)观看视频:播放长城和运河的建筑特点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建筑风格。

(2)小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视频,讨论长城和运河的建筑特点。

4.学习长城和运河的作用及影响(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讨论长城和运河的作用及影响。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成果。

5.案例分析(1)分析长城案例: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分析长城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分析运河案例: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分析运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长城和运河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长城和运河。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成果。

7.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作用及影响,了解了它们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营养,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作业布置1.结合教材,整理本节课的学习笔记。

五、课后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作用及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和要点来强化重点:1.历史背景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城和运河分别是在哪个朝代修建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对,长城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而运河则始建于隋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与运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