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营造的诗意—解读王澍的人文建筑

合集下载

分析王澍

分析王澍

不要预设过强 迷宫 中国的住宅 特殊的巨变
需要避免的是这样一种暗示,一提中国式住宅就只想到传统住宅,想到如何把它以样式的方式、空间、院落、 或者园林的样式方式表现出来。
主人居住的尊严和生活的需要全在里面,最后形成了一个累积的迷宫,它形成一个简单的秩序,而这个秩序 慈城的合院住宅 是否能容忍小小的变异。实际上迷宫的状态墓本上就是世界的状态,或者说迷宫的另外一个词就是百科全书。
建筑情趣比建筑技术重要得多;“情趣”因师法自然而起;园林作为文人直接参与的生活世界的建造, 童寯与《江南园林
造园,园是活的
去访园所绘平面图,并非精确测量,不过约略尺寸. 盖园林排挡不拘法式,全重主观, 而富有生机弹 童寯1937年写道 性,非必衡以绳墨。
人才培育
敢开风气之先,甘冒流俗非议. 反抗社会但敞开胸怀拥抱生活,这类文士是真能造园的。我们今天的 社会同样需要这样一种文士去和建筑活动结合,一种本土文化的活载体
动荡时期、差异性 是人生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
中国性——何陋轩原型
小题大做
何陋轩,孤独
松江方塔园与何陋轩。这组作品的孤独气质,就如冯先生骨子里的孤傲气质一样,将世界置于远处,有着自己清楚的价值判 断,并不在乎什么是周遭世界的主流变化。
中国性
这种“中国性”不是靠表面的形式或符号支撑,而是建筑师对自身的“中国性”抱有强烈的意识,并一直贯彻到建造的细枝 末节。以方塔园作为大的群体规划,以何陋轩作为建筑的基本类型,这组建筑的完成质量和深度,使得“中国性”的建筑第 一次获得了比“西方现代建筑”更加明确的含义。
建筑的自然演变
对城市个性的保护,除了针对城市既有风俗,文化的生息情态,以及物象特征的恢复和培育外,更重要的是 维护城市空间生活,唤醒“回忆”,就是唤醒其“地方”——“自然条件”——“场所”之间实际生存的日 常生活关系,前者只是既存的东西,后者才是更为基本的机制本身。

诗意的建造——王澍及其建筑创作观念研究

诗意的建造——王澍及其建筑创作观念研究
2018·02
诗意 的建造
— — 王澍 及其 建筑创 作观念研究
◇代 锋
摘 要 :王 澍 在 建 筑 上 标 榜 “业 余 ”. 以一 种 “业余 ” 的 态度 去应 对城 市 建 筑 的 盲 目与 快 速 扩 张 。 王 澍 的 建 筑创 作 植 根 于 中 国本 土 文 化 ,尊 重 自然 ,结 合 传 统 的 手 工 技 艺 ,试 图 营造 中 国传 统 文人 心 中的 “山 水 画 卷 ”, 以解 决 中 国在 快速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出现 的 诸 多 问题 。
一 王澍 其人及 其不经 意的批判 、
王澍 自诩 为文人建筑师 ,在建筑 上标榜 “业余 ”。王澍 的标 榜 ,本 身就抛 出 了一个 问题 :如果 王澍 对 自己所做 之 事称之 为 “业余 ”,那 么那些所谓 “正规 ” “专业 ”的建筑 师所 做之事 又可称 为什么 呢?何 为业余 ?这是个 问题 ,也 值得 人去反 思 。王 澍所谈 的 “业余 ”是相对 于 “正规 ”建 筑 师 所 从 事 的 建 筑 活 动 而 言 的 ,王 澍 也 给 出 正 面 的 回 应 。 “我 觉得所谓 主流社会 所做的建筑 和城 市研 究 ,整个大 的方 向是 有 疑 问 的 。过 去 二 十 年 里 ,首 先 是 整 个 城 市 结 构 全 面 崩 溃 。 那 么 在 这 样 一 个 状 态 之 下 ,你 必 须 要 一 个 不 一 样 的 立场 。当我说 ‘业余 建筑 ’的时候 ,实 际上 是在讨 论专 业 建筑 师该有 的对社会 的伦 理 、良心 和责任 ,同 时你 要 意识 到你 手上掌握 的专业 的设计 权利 的严肃性 ,你要对 这种 主 流的 专业 制度 保持独立 性 。” 王澍 曾在 读书期 间就对 中国 的现代 建筑进 行 了批 判 : “中 国没有 一个现 代建筑 ,也 没 有 一 个 现 代 建 筑 师 。”目王 澍 也 因此 没 有 拿 到 硕 士 学 位 ,他 的反叛 ,也一时被 传为佳话 。王澍 ,1963年 出生于乌鲁 木 齐市 ,先后就读 于东南大学 、同济 大学 ,从本科读 到博士 。 从王澍 的学 习经历 上看 ,其 有着相 对辉煌并 令人羡 慕 的简 历 ,本科 、硕 士毕业 于东南 大学 ,博 士毕 业 于同济 大 学 。 这 在 国内都被 称为名牌 大学 ,在建筑 学这个 专业上 又是 排 名前几 位 的高 校 。可 王澍本人 却对哲 学 、中国书法 、中国 古代 山水 画及 其理论 情有独钟 。王澍 现任 中国美术 学院建 筑学 院院长 、博士生 导师 ,他 喜欢乐 器萧管 ,擅长 山水 画 和书 法 。他是 中 国本土 建筑 师走 向国际视 野 的代表 人物 ,

王澍的景观设计理念是啥

王澍的景观设计理念是啥

王澍的景观设计理念是啥
王澍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国著名景观设计师,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
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社会的需求是他的核心思想。

王澍的景观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文化的传承,王澍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景观设计的灵魂,他致力于在设
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和造型,传统材料的运用等。

他希望通过景观设计,让人们重新认识和珍视中国传统文化。

2.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王澍的设计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他认为景观设计应
该尊重自然环境,与周围的建筑和文化相融合,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

3. 社会需求的响应,王澍的设计理念中,也注重对当代社会需求的响应。

他关
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努力通过景观设计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王澍的景观设计理念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同时关注当代社会需求。

他的作品不仅在设计上独具匠心,更在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上有着深刻的思考,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解读王澍及其建筑思想讲解

解读王澍及其建筑思想讲解
但是,就是这个看起来有些狂妄的建筑师,一直以来却又在传 统的中国建筑中寻求着艺术之根。他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 方式融入现代建筑。在别人看来,王澍已然是中国建筑师的一个代 表,很多人把他的作品当作某种形态的哲学表现去关注,而他自己 却只是用古代工匠的手法去诠释着自己心中的当代建筑。
王澍主要作品
如果说现代建筑主要 还是一种“雕塑”的思维 方式,那宁波美术馆偏重 “空间”和“场所”的思 考则明显地具有了“后现 代”的意味。
宁波美术馆
不要以为这仅是在尺度上取胜。如果亲临 这木墙和钢柱间长长的廊道,你会发现 “木墙”原是一扇扇通高的“巨门”。在 许多扇门板的脚下,细心的你还会发现长 长的插销,当你得知这些“巨门”竟然可 以一扇扇打开,定会另有一番惊喜。二维 的平面转而成了通向另一个未知空间的通 道。显然,设计师对艺术空间的创造往往 需要观赏者的体验和阅读来完成。所谓移 步换景,空间的知觉,是在时间的向度上 完成的。有人说这些巨幅的门象征着古老 店铺的“门板”,此意象不妨看作是对宁 波历史悠久的商业文化的一种暧昧的隐喻。
业余的建筑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批判性的实验建筑态度, 但它可能比任何专业建筑学的实验更彻底,更基本。在我看来, 没有彻底性,任何建筑实验活动都将是毫无意义的。”
说王澍
这是王澍喜欢说起的两句话,在我看来这基本上是王澍的 建筑观。前一句,表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同。 “寻根”在他们那代知识分子心里是难以割舍的。而无论 是苏州的园子还是从白居易到李渔等文人的文章,都在感 染着他、召唤着他。王澍,学贯东西方,所以他更能从比 较中去感知那以远去中国的美。古人造园的足迹也影响着 他的建筑,去鼓励他去承袭与发展我们的华夏建筑。后一 句,则道出他对当下的批判。把建筑看的太神圣是会曲解 建筑、扭曲建筑的。抱着平常心,真心诚恳的对待建筑。 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把乐趣带进建筑里,开开 心心的设计。对于文化,建筑其实不大,尤其在文学已经 杀死建筑的今天。是先文化,再建筑;而不是为了建筑, 去套文化,谓之概念。

论王澍建筑中的本土内涵

论王澍建筑中的本土内涵

论王澍建筑中的本土内涵摘要:2012年普利兹克奖颁给了王澍,他的作品既能保持中国传统,又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因为他的骨子中存在着本土思想,品读王澍的建筑,从中去感悟本土的文化与现代的建筑交融的精神意义。

这种本土内涵对中国当代建筑状况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本土自然文化启示王澍,一位60后出生于新疆,成长在西安的建筑师,80年代游学江南,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美院从事旧楼改造工作,所以前些年在建筑界很少有人知道“王澍”这个名字。

直到2012年2月27日,世界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第一次来到了中国,王澍才名声大噪。

正如普利兹克奖评委所阐述的那样:“这是具有划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此外,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

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这短短几句话就已经表达出王澍本土建筑的设计理念。

这种本土化设计是什么,王澍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建筑中去演绎本土内涵?这需要我们慢慢去品读他的作品,感受他的气质,通晓他的思想。

一、骨子中蕴含着本土思想本土化设计出现在后工业设计时代,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现代化”设计的全面否认,而是一种对设计发展新道路,一套民族自我发现和自我认证的新道路。

本土的设计是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科技水平、人文要素,强调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强调乡土味和民族化的设计创作倾向。

从王澍的内心气质到外在表现恰恰感受到了这一点,他认为设计要有本土性才是民族的,民族性才是支撑设计发展的脊背。

王澍作品出产量并不高,他一直在思考这关于中国背景下的建筑的问题,因为他相信建筑有独自的精神层次,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去感知并领悟本土文化精神意义。

王澍的景观设计理念是啥

王澍的景观设计理念是啥

王澍的景观设计理念是啥
王澍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设计作品中,景观设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作品既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又充分展现了人文情怀。

那么,王澍的景观设计理念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王澍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他认为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更是要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空间。

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自然元素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

其次,王澍注重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

他认为景观设计不应该只是为了眼前的美观,更应该考虑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他在设计中常常会考虑到植被的选择、水资源的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力求在美观的同时实现生态平衡。

此外,王澍的景观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上。

他认为景观设计应该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使之成为景观设计的灵魂所在。

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总的来说,王澍的景观设计理念是以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为基础,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观,更是对自然和人文的尊重和呵护。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在国内广受赞誉,也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希望在未来的设计中,更多的设计师能够借鉴王澍的理念,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

解读本土建筑师王澍的建筑观

解读本土建筑师王澍的建筑观

解读本土建筑师王澍的建筑观摘要:王澍作为本土建筑师,一直坚持中国传统营造的文化观,在他十多年的从业生涯中,扎根于研究中国民间的传统营造技术,在建筑与环境之间试图营造出带有中国文人气质的建筑内涵,他对于建筑如何适应于环境以及营造所传达的空间感受有他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关键词:王澍,文化观,环境观,技术观,教育观Abstract: as a local architect wang shu, insis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is more than ten years working career, rooted in the Chinese folk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between buildings and environment with Chinese try to build their quality building connotation about him, how to adapt to the building in the environmental and create convey sense of space has his unique cultural values.Keywords: wang shu, culture, view of environment, technology view, education一.背景二.2012年对于王澍来说无疑是丰收的一年,他获得了2012年度建筑普利策奖,这也是继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之后第二位中国建筑师能够获此殊荣。

这不仅是中国建筑师经过半个多世纪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今天,经济文化大繁荣的体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给中国的建筑师带来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从积极的角度去看,王澍也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王澍1963年出生于新疆一个艺术家庭,不能不说王澍的成长和他的家庭背景有着一定的关系,父亲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母亲是一名老师兼图书管理员,从小王澍就饱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较早的接触了一些西方的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这也为他的文人气质打下了厚实的基础,王澍也自诩自己首先是一个文人,其次是一个带有艺术气息的建筑艺术家。

浅析王澍的建筑哲学思想

浅析王澍的建筑哲学思想
感。 按 工澍 自 己 的话 说 是 具 有 中 国 窗 户 意 味 的“ 幽” ,
终,无小体现着 中目的人 文精神 。在 长期的建筑设计 建
造 实 践 的 过 程 , 于 澍 逐 步 形 成 了 自 己 独 特 的 设 汁手 法 及 建 筑 风 格 。 本 文 旨在 从 王 澍 的 建 筑 形 态 以 及 空 间 的 应 用 , 浅 析 澍 是 如 何 将 自 己的 对 中 【 x l 文 化 的 理 解 运 用 剑 设 汁 巾 , 从 而表 达 其 建筑 哲 学 思 想 。
感 的 营 造 。 在 象 山校 区 的 艺术 设 计 学 院 也 是 类 似 形 态 的 屋 顶 并 且坐 落 在 水 上 ,其 建 筑屋 顶 与 中 国南 方 微 波 起 伏 的 缓 慢 水 体 状 态 想 符 合 ,所 以 又 称 为 “ 水 房”。 3 建筑中的 “ 假山石”
F 沉 的 庭 院 、屋 顶 花 园 、 空 中 连 廊 等 多 层 次 的交 往 空 间 ,更 好 的激 发 学生 学 习 兴 趣 和 创 新 能 力 。在 不 同 建 筑 组 合 的合 院 中 , 王 澍 通 过 台阶 、植 物 遮屏 、 回廊、 花 架 草 坪 等 布 局 形 成 形态 各 异 的 下 沉 式 庭 院 , 营 造 出传 统 天井 的 意 象 。 同 时 创 造 出一 种 园林 式 的 移 步 换 景 ,层 层 递 进 的 空 间 关 系 。象 山校 区 取景 和 造 景 也 是 一 大 特 色 。在 墙 面 随 处 可 见 大 小 不 一且 形 状 相 异 的洞 I : 3,透 过 洞 口能 看 到 不 同场 景 。 走在 校 同路上看到这些 形式不 。 一 的 窗 ,有 时 也 能 透 过洞 看 见 建 筑 里 的坡 道 、 楼梯 、 构 筑 物 等 。在 象 山 校 区 可 以看 见许 多 长廊 在 外墙 表 面 悬 挂 , 围绕 建 筑 盘 旋 蜿 蜒 , 与校 园 道路 相 呼 应 。象 山校 区每 个空 间 角 落 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已建成) (2001年,已建成) (2001年,已建成) (2002-2003年,已建成) (2002-2003年,已建成) (2002-2003年,已建成) (2002-2003年,方案) (2003年,已建成) (2003年,已建成) (2004-2005,已建成) (2004-2005,已建成) (2003-2004,方案) (2002-2005,已建成) (2004-2005,已建成) (2005年,已建成)
小 结
参考文献
【 1 】行走城市委员会编, 《王澍建筑地图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 2 ,( 8 ) 【 2 】王澍编著, 《设计的开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 8 ) 【 3 】王澍 陆文宇,宁波历史博物馆, DOM US CHINA , 2009 , (5) 【 4 】王澍 陆文宇,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学报, 2008 , (9) 【 5 】王澍,八间不能住的房子,建筑师, 1999 ,( 4 ) 【 6 】周亮 戴月,阅读王澍,中外建筑, 2008 ,( 3 )
LA FIN
解 读 王 澍 的 人 文 建 筑
山 水 营 造 的 诗 意
————
1963年11月 4 日 生 于新疆 ,在西 安 生 活 。 他 于 1 9 85 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 (今东南大学)建筑 系,1988年获得东 南大学建筑学硕士毕 业,2000年获同济 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 筑艺术学院院长、硕 士生导师。 他喜欢箫管, 擅长书法和山水画, 执 着 践 行 中国本土建 筑学理念,享有“中 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建 筑家”美誉。代表作 品有宁波历史博物馆, 宁波美术馆,世博会 宁 波 滕 头 案例馆、苏 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 馆和中国美术学院象 山校园等。
中国美术学院 象山校区
“ 中 国 的 山与 建筑 的关系,从来不是景 观 关 系 , 而 是 某 种共 存关系。从外看塔, 密 檐 瓦 压 暗塔 色 , 檐口很薄,材料与山 体呼吸,塔如吸在半 山 , 在 如 象 山 般 多雾 的气候中,塔甚至完 全隐匿,变得很轻。 那 一 刻 , 我明白了 庞大坡顶建筑可能的 立面做法,一种内外 渗透性的立面,而那 塔的轻和隐匿让我看 见 了 象 山 校 园 的 返乡 之路。”
王澍
■1963 ■1985 ■1988
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学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
■1988至1995
■2000 ■现任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任建筑艺术学院 博士学位 院长
生 平 经 历
2012普利兹克奖 2011法国建筑学院金奖 2010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
“建筑师,首先得是个 文人 。”
“不谈 建筑 ,只谈 房子 ,所以就是 业余 的,业余 建筑。”
这是王澍喜 欢说起的两句话, 前一句,表现出他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 关注与 认同。“寻根” 也基本上是王澍 在他们那代知识分子心里是难以割舍的。而无论是苏州的园子 还是从白居易到李渔等文人的文章,都在感染着他、召唤着他。 的建筑观 。 王澍,学贯东西方,所以他更能从比较中去感知那以远去中国 的美。古人造园的足迹也影响着他的建筑,去鼓励他去承袭与 发展我们的华夏建筑。 后一句,则道出他 对当下的批判。把建筑看的太神圣是会 曲解建筑、扭曲建筑的。抱着平常心,真心诚恳的对待建筑。 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把乐趣带进建筑里,开开心心 的设计。对于文化,建筑其实不大,尤其在文学已经杀死建筑 的今天。是 先文化,再建筑;而不是为了建筑,去套文化, 谓之概念。
瓦爿
“瓦可不可以用旧的, 旧的比 新的便宜一半, 我 说 当然 可 以 , 有 多 少用多少。房子造好, 就已有了几十年甚至 上 百 年 的 历史 。 ” “ 后 来 工匠 问 我 , 是 不是就像他们在家乡 那样随便砌,我说对 了 , 就 跟 在 家里 一 样。”
合院
象山校区的建筑多 采 用 中 国 传统 的 合 院 式 布 局 。 四合,或三 合,或缺一角,偏移 扭转,随性布置。所 有的合院建筑并不都 是 封闭 的 , 它 们 因 山 、 阳光和人的意向而残 缺。
代 表 作 品
宁波美术馆
宁波历史博物馆
中 国 美 术 学 院 象 山 校 区
钱 江 时 代
垂直院落: 杭州钱江时代
“ 我坚持以为,中 国的实验建筑活动如 果不在城市中最大的 建设活动——住宅中 展开实践,那么它将 是自恋 而且苍 白的 。 ”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 住宅设计,而是在 知道不能回避规定性 的同时,实验一种能 容纳自发性的城市居 住方式,显示一种对 土 地 的 眷恋 , 验 证 一 种生活世界的理想, 在设计城市住宅的同 时思考对城市的超越。
① “ 造园 ” 交叉程序的设计方法; ② “ 小品主义 ” 追求表现自由的设计理念; ③运用传统元素作为诗意的表现手法
三 点 归 纳
“建筑是对人的 生活方式 有影响的。”王澍坚信这一点,他 曾 有一句 名言 : 桌子是从屋子里长出来的。现在,他说,每幢 房子 都是一座 空 的剧场,建筑师有时像导演,把屋子搭好,就 可以 等着自己 设计 的剧情上演了。 我们期待着属于自己的 舞台 ……
宁波美术馆
<<<沿街面
<<<轮船码头
作为三江文化长廊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宁波美术馆也 是国内乃至国际上 为数不多的拥有码 头的江边美术馆。
宁波美术馆
依旧保留的
“登船”长梯, 将美术馆和码 头连接起来。 它的一端通向 优美的廊道
宁波历史博物馆
“当我着手设计这座 建筑时,我想到了巍 峨的群山。我无法为 这座城市设计什么, 因 为 这 里 还 不 存在 城 市。因此我想做一些 有生命的东西。最后 我 决 定 设 计 一座 山 ”
1.合院式住宅
两层高的“盒子” 为基本构造单位, 居住2~6户。除一 层住户拥有小型私 家花园外,所有住 户均可共享一块公 共交往空间,以期 望重建邻里关系, 并为老人、儿童、 残疾人等社会群体 提供在高层住宅中 缺乏的活动与游戏 空间。 每个盒子为上下 两层,构成了一 个基本单元。二 层高的单元空间 处理.使建筑可 以实现较大进深, 同时满足均衡的 南向日照和通风。
人们从一个扁平的,
跨度30米的穿洞进 入博物馆。内观整个 结构,包括三道有大 阶梯的山谷,两道 在室内,一道在室外; 四个洞,分布在入口、 门厅和室外山谷的峭 壁边侧;四个坑状院 落,两个在幽深之处。 一种在山体类型学叠 加在上面。公共空 间永远是多路径的, 它从地面开始,向上 分叉,形成一种根茎 状的迷宫结构.
代 表 作 品
■ ■ ■ ■ ■ ■ ■ ■ ■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杭州墙门(雕塑) 杭州垂直院宅 (钱江时代) 杭州一分为二(雕塑) 宁波当代美术馆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艺术系馆 浙江台州路桥古镇保护、古建修复及协调区 广州、北京拆筑间 杭州HZ093—728 南京三合宅 杭州三合宅 浙江宁波慈城古建保护、古建修复及协调区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期工程 宁波五散房 宁波博物馆
宁 波 历史 博 物 馆 工 程 首次为王澍提供了在 “瓦爿”的发源地 应用这 种 技 术 的 机 会 。 “如果我们不将它应 用 于 现代 建 筑 中 , 这 些工人们可能也会慢 慢 忘 却 这 门 手艺 。 ” “我们将这里称‘失 忆之地’。在这片广 阔的区域中,我只发 现 了 一 个 村庄 还 完 好 无损,也许明年它也 会被拆迁。这里没有 传统了。我试图用自 己的设计来帮助它们 找回记忆。”
"以小见大”是佛 家 的 哲 思 ,王澍建 师在北区实现了 “造园”的文人理 想之后,在山南有 限场地内开始了他 “造城”的宏大实 践。 在 结 构 层面,借 助 混 凝 土 的 可 塑性 , 通过使用大跨结构、 悬挑以及支模现浇 这样的技术手段, 构建了单纯完整、 具有震撼人心力量 的大空间,以及扭 转倾斜瞠挑战常人 认知习惯的小房间 他又冒着后现代主 义浑水的危险,用 瓦片墙、漏窗、井 字 窗 格 花 纹、瓦檐 为冰冷的结构赋予 了和善可亲的表情。
建筑的内外由竹条 模板混凝土和用20 种 以 上 回 收 旧 砖瓦 混 合砌筑的墙体包裹, 如一种在人工和天然 之间的有生命的宏大 俭淡的物,作为山的 物 性 是 它 唯 一 要表 达 的。
在建筑开裂的上部, 隐藏着一片开阔的平 台,通过四个形状不 同的裂口,远望着城 市 和 远 方 的 稻田 与 山脉。
那样陌生与疏 远, 是看小幅插 图所没有感到过 的。那种螺旋状 盘桓曲折的线 条, 它所包围的 空间深邃, 成一 种既自足又无限 延展的结构
宋 郭熙《早春图》
李唐《万壑松风图 》与宁波博物馆
王 希 孟 ︽ 千 里 江 山 图 ︾ 与 象 山 校 区 建 筑
■ 南京华侨大厦 (1985-1987,已建成); ■ 杭州国旅航空售票外 (1989,建成并已拆毁); ■ 海宁市青少年宫 (1988-1989,已建成); ■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 (1991,建成并将拆毁); ■ 杭州孤山室内小剧场 (1991,建成并已拆毁); ■ 杭州斗乐桥人防地道口 (1991,建成并已拆毁); ■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划(1993,方案); ■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 (1993,方案); ■ 中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 (1994,方案); ■ 一个退休建筑教师的住宅 (1996-1999,方案); ■ 自宅室内 (1997,已建成); ■ 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 (1998,已建成); ■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1998-2000,已建成); ■ 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 (1999-2000,已建成)。
2.立面设计独特
这个楼盘的外形酷 似一本本的词典叠 加,立面设计大胆,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 冲击。二层高的盒 子构成建筑造型的 基本单位。它们形 成的簇群极具城市 意味。也可以看做 是把传统中国院落 式城市平面转化成 了立面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