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成分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成分输血指南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
【年(卷),期】2000(028)012
【摘要】@@ 1 成分输血的定义rn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rn2 成分输血的优点rn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各地应积极推广.rn3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总页数】2页(P23-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
【相关文献】
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成分输血指南、自身输血指南、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内科输血指南、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指南 [J],
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自身输血指南 [J],
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J],
4.产后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的变化及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 [J], 赵冬梅
5.综合性医院输血科贯彻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体会 [J], 张国珍;伍光明;黄尤奎;李青;詹廷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分血的适应征和输血指南

成分血的适应征和输血指南血液输注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措施,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病情的支持。
在输血过程中,选择正确的血液成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成分血的适应征以及输血指南,旨在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指导。
一、血液成分简介成分血是将全血分为不同的成分进行输注,以满足患者特定的需求。
常见的成分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等。
不同的成分血适用于不同的治疗需求,下面将分别介绍其适应征。
二、红细胞悬液的适应征红细胞悬液是由去除了血浆的全血制备而成,主要用于治疗贫血病患者。
它适用于以下情况:1.急性失血:大量失血后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
例如,创伤、手术等情况。
2.慢性贫血: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如慢性肾脏疾病、癌症等。
3.术前准备:需要手术的患者,为了准备手术中或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失血而提前输注红细胞。
三、血小板悬液的适应征血小板悬液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功能障碍或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
以下情况适用于输注血小板悬液:1.血小板功能障碍:如巨大血小板症、先天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等。
2.血小板减少:由于骨髓抑制性疾病、药物治疗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3.手术后或创伤后出血:术后或创伤后患者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不止。
四、新鲜冰冻血浆的适应征新鲜冰冻血浆是由新鲜全血经过冷冻和除去红细胞、血小板等过程后制备而成。
适应征如下:1. 凝血因子缺乏: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疾病,如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2. 全身性出血:由于言语内的抗凝药物过量、肝功能衰竭等引起的全身性出血。
3. 顽固血糖:用于治疗成人和小儿的顽固低血糖。
五、血液成分的输血指南在输血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输血,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成分血。
2. 检查患者的ABO血型和Rh血型,以确保输注的血液与患者相容。
3.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和储存应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安全可靠。
成分输血顺序原则

成分输血顺序原则
一、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这一输血方式具有高效、安全、节约血液资源等优点。
1. 一般原则
- 血小板。
因为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止血,在患者有出血倾向或正在出血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以尽快发挥止血作用。
- 冷沉淀。
冷沉淀中含有凝血因子Ⅷ、纤维连接蛋白等多种凝血相关物质,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后可考虑输注冷沉淀来改善凝血功能。
- 新鲜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多种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等,可用于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容量,通常在冷沉淀之后输注。
- 红细胞。
红细胞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最后输注红细胞,因为红细胞保存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其主要功能相对独立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
2. 特殊情况
- 如果患者同时存在严重贫血(需要红细胞纠正缺氧)和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需要血小板、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等纠正凝血),可能需要根据患者当时的主要
临床表现来调整顺序。
例如,如果患者出血严重且难以控制,即使存在贫血,也可能先输注血小板、冷沉淀等凝血相关成分,以尽快止血,防止进一步失血加重贫血。
- 在紧急大量输血时,可能会同时输注多种成分。
但也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一般先输入能快速改善患者紧急状况(如止血相关成分)的制品,再输入其他成分。
同时,要注意血液制品之间的兼容性和输血速度的合理控制,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新生儿成分输血指南

新生儿成分输血指南XXX输血管理规程文件-新生儿成分输血指南文件编号:金医输血管理-3-16版本/修订号:C/0生效日期:2016年6月1日第1页共7页目的:新生儿输血有其特殊性,为了向儿科医师和输血科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提供新生儿成分输血的指导原则,根据《临床输血咨询服务管理程序》4.15条款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儿科医师和输血科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指导新生儿成分输血。
职责:1.儿科经治医师应了解新生儿输血特点,严格掌握新生儿成分输血适应证并选择适合的血液。
2.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及时提供适合新生儿的血液,必要时提供新生儿成分输血咨询服务。
指引要点:1.新生儿输血特点1.1 容易发生循环超负荷:新生儿心脏功能尚不健全,输血量计算不当或输血速度过快时容易引起心衰。
1.2 对失血特别敏感:当新生儿失血量占其血容量的10%(失血30~50ml)时即可出现明显症状而需要输注红细胞。
1.3 不能耐受低温血: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心肺发育尚不成熟,输血时最好将血液加温至32℃。
1.4 不能耐受高血钾及低血钙:新生儿肾脏排钾和保钠及维持酸碱平衡的功能差,输入保存时间过久的全血或红细胞容易出现高血钾、低血钙和酸中毒。
1.5 Hb需要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新生儿血液中HbF(胎儿型)含量高,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低,红细胞与氧的亲和力大,Hb需要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才能满足生理需要。
1.6 为避免经血传播巨细胞病毒(CMV),新生儿最好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
1.7 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较弱,血清中抗体效价低,判定血型要用高效价的标准血清。
只需要做ABO血型正定型,不必做反定型。
2.成分输血2.1 红细胞输注1) 输注指证a) 有贫血症状,Hb<80g/L或Hct<0.24者。
b) 急性失血,失血量>10%血容量者。
c) 大手术,Hb<100g/L或Hct<0.30者。
第5章成分输血

第五章成分输血全血包括红细胞(RBCs)、白细胞(WBCs)、血浆、抗体、电解质和抗凝物。
大多数需要替代治疗的患者只需要其中一种成分。
全血输注已很少实施。
对急性大量失血的患者扩容时使用。
⏹红细胞输注虽然在美国血供比过去安全;但还是应尽可能仔细考虑输注指征并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输注浓缩红细胞的指征是:1.急性失血的症状未能通过输注晶体溶液得到纠正。
2.慢性贫血的症状在其他治疗措施干预后未得到改善。
医生不应该自己制定经验性的输血阈值。
如年轻、健康者可耐受的血红蛋白(Hgb)值可低至7.5 g/dL,而老年、心肺功能储备有限的患者,即使血红蛋白为10 g/dL,也可通过输血而获益。
⏹贫血另见贫血。
在处理慢性贫血时,医生必须考虑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HCT)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红细胞的容积。
在运输氧的功能上,红细胞容积比HCT或血红蛋白更重要;但低血红蛋白或HCT 通常反应红细胞容积减少。
血浆容量增加可使血红蛋白出现稀释性变化并导致已存在的贫血表现为更严重。
血浆容量的增加可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和病变蛋白血症。
急性失血:在急性失血和低血压情况下,必须纠正血容量、组织灌注和改善输氧能力。
先用电解质溶液或胶体溶液。
成人失血量为500-1000 mL,除非本身已有贫血或其他需要增加携氧能力的情况,一般不需要输血。
红细胞输血-适应证和指征1.全血:现在已很少有需输注全血的指征,除非是在大量失血的患者,血容量和携氧能需要通过一次输注得到同时改善时。
保存的全血无法提供足够的血小板或凝血因子进行替代治疗。
2.浓缩红细胞(PRBCs):浓缩红细胞是由一个单位的全血去除了三分之二血浆后制成。
这是最常用的标准红细胞成分血。
一些经过改良、可供使用的的PRBC制品有以下这些:3.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这种红细胞制品通过一系列技术去除了大约70%-90%的白细胞(洗涤、离心或过滤)。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用于在以前输注标准红细胞时有反复发热反应史的患者。
成分输血指南

成分输血指南一、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各地应积极推广。
三、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一)红细胞品名特点保存方式及保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浓缩红细胞( CRC)每袋含 200ml全血中全部RBC,总量110ml~120ml,红细胞压积.7-0.8。
含血浆30ml及抗凝剂8~10ml,运氧能力和体内存活率等同一袋全血。
规格:110~120ml/袋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血交叉配合试验少白细胞红细胞( LPRC)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 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79±1.2%,红细胞回收率>74±3.3%;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93%,红细胞回收率>87%。
4±2℃24小时作用:(同 CRC)适用:1.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2.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与受血者 ABO血型相同红细胞悬液(CRCs)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所有操作在三联袋内进行。
规格:由 400ml或20ml全血制备(同 CRC)(同 CRC)交叉配合试验洗涤红细胞( WRC)400ml或200ml全血经离心(同 LPRC)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主侧配血试验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0ml 生理盐水悬浮。
白细胞去除率> 80%,血浆去除率>90%,RBC 回收率>70%规格:由400ml或200ml 全血制备适用:①对血奖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④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冰冻红细胞( FTRC )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 -80℃保存,保存期10年,解冻后洗涤去甘油,加入100ml 无菌生理盐 水或红细胞添加剂或原血浆。
成分输血指南

合理用血(宣教资料)合理用血就是严格按照输血指征给病人进行输血治疗,要求临床医生熟悉各种血液成分制品的作用,通过临床输血评估,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给予输血治疗,并坚持临床输血原则: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能少输的不多输,大力开展成分输血、自身输血,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成分输血指南一、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与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三、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1.红细胞类的血液制品,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1)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4±20C可保存35天。
每袋:约280 mL±10%(2u)或140mL±10%(1u)。
适用:①各种急性失血;②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③心、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贫血。
(2)洗涤红细胞:4±20C可保存24小时。
每袋:250 mL±10%(2u)或125mL±10%(1u)。
适用:①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④高钾血症与肝、肾功能障碍者。
(3)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800C以下可保存10年,解冻后4±20C可保存24小时,每袋400mL±10%(2u)或200mL±10%(1u)。
适用:稀有血型患者输血。
红细胞输注指征:(1)无心肺疾病的患者围手术期或急性失血:Hb<70g/L;(2)中度以上贫血患者术前24小时纠正Hb至70~80g/L;(3)胸外、脑外等大手术,手术前后维持Hb>100g/L。
红细胞输注主要是为了保证患者组织供养。
贫血患者首先应针对病因治疗,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Hb>60g/L (Hct>0.20)的贫血不会影响组织氧合。
各血液成分输血指南

附件一成分输血指南一、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各地应积极推广。
三、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一)红细胞品名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证备注浓缩红细胞(CRC)每袋含200ml全血中全部RBC,总量110ml~120ml,红细胞压积0.7-0.8。
含血浆30ml及抗凝剂8~10ml,运氧能力和体内存活率等同一袋全血。
规格:110~120ml/袋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血交叉配合试验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79±1.2%,红细胞回收率>74±3.3%;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93%,红细胞回收率>87%。
4±2℃24小时作用:(同CRC)适用:1.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2.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红细胞悬液(CRCs)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所有操作在三联袋内进行。
规格:由400ml或20ml全血制备(同CRC)(同CRC)交叉配合试验洗涤红细胞(WRC)400ml或200m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
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RBC回收率>70%规格:由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同LPRC)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试验,要
≥ 2.0×1010/ 袋 20 ~ 24 小时
①血小板减少所致 求 ABO 相
25ml
(普通袋) 的出血;
合,一次足
≥4.0×1010/ 袋 40 ~ 或 5 天(专 ②血小板功能障碍 量输注。
50ml
用袋制备) 所致的出血。
规格:20 ~25ml/袋
40~50ml/袋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 用 细 胞 分 离 机 单 采 技 (同 PC-1) (同 PC-1)
ABO 血型相
回收率>90%;
①由于输血产生白细 同
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
胞抗体,引起发热等
除率 79±1.2%,红细胞
输血不良反应的患
回收率>74±3.3%;
者;
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
②防止产生白细胞抗
除率>93%,红细胞回收
体的输血(如器官移
率>87%。
植的患者)。
红细胞悬液(CRCs) 400ml 或 200ml 全血离心 (同 CRC) (同 CRC)
扩充血容量。
受血者
60~80g/L;纤维蛋白 (三联袋) 适用:
ABO 血
原 0.2~0.4g/L;其他
①补充全部凝血因子 型相同
凝血因子 0.7~1 单
(包括不稳定的凝血 或相容
位/ml。
因子 V、Ⅷ);②大面积
规格:根据医院需要而
烧伤、创伤。
定
新鲜冰冻血浆(FFP) 含有全部凝血因子。血 - 20℃ 以 作用:扩充血容量,补 要求与
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回输给患者。
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
可以考虑进行 ANH。
2.手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 0.25。 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患者 静脉压。 5.下列患者不宜进行血液衡释: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机能障碍,静脉输液 通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的。 三、 回收式自身输血 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 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 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体外循环后的机器余血应尽可能回输给患者。 回收血禁忌证: 1. 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 6 小时。 2. 怀疑流出的血液被细菌、粪便、羊水或毒液污染。 3. 怀疑流出的血液含有癌细胞。 4. 流出的血液严重容血。 注 ① 自身贮血的采血量应根据患者耐受性及手术需要综合考虑。有些行自身贮血的患者术前 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术中应予以重视。 ②适当的血液稀释后动脉氧含量降低,但充分的氧供不会受到影响,主要代偿机制是输出量 和组织氧摄取率增加。ANH 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使组织灌注改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浓 度与红细胞压积平行性降低,只要红细胞压积>0.20,凝血不会受到影响。与自身贮血相比, ANH 方法简单、耗费低;有些不适合自身贮血的患者,在麻醉医师严密监护下,可以安全地 进行 ANH 方法简单、耗费低;有些不适合自身贮血的患者,在麻醉医师的严密监护下,可以 安全地进行 ANH;疑有菌血症的患者不能进行自身贮血,而 ANH 不会造成细菌在血内繁殖; 肿瘤手术不宜进行血液回收,但可以应用 ANH。
①对血浆蛋白有过敏
3~4 次,最后加 150ml
反应的贫血患者;
生理盐水悬浮。白细胞
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去除率>80%,血浆去除
贫血患者;
率>90%,RBC 回收率>
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
70%。
蛋白尿症;
规格:由 400ml 或 200ml
④高钾血症及肝肾功
全血制备
能障碍需要输血者。
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 解冻后
③回收的血液虽然是自身血,但血管内的血及自身贮存的血仍有着差别。血液回收有多种技 术方法,其质量高低取决于对回收血的处理好坏,处理不当的回收血输入体内会造成严重的 后果。目前先进的血液回收装置已达到全自动化程度,按程度自动过滤、分离、洗涤红细胞。 如出血过快来不及洗涤,也可直接回输未洗涤的抗凝血液。 ④术前自身贮血、术中 ANH 及血液回收可以联合应用。
附件三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四、 浓缩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 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 血红蛋白在 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 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五、 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 血小板计数在 50~100×109/L 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六、 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 或 APTT>正常 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 容量)。
的凝血因子缺乏,如
Ⅱ、Ⅶ、Ⅸ、Ⅹ因子缺
乏;
②手术、外伤、烧伤、
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
浆大量丢失。
冷沉淀(Cryo)
每袋由 200ml 血浆制 - 20℃ 以 适用:
要求与
成。含有:Ⅷ因子 80~ 下
①甲型血友病;
受血者
100 单位;纤维蛋白原 一年
② 血 管 性 血 友 病 ABO 血
约 250mg;血浆 20ml。
作用:提高机体抗 必须做交叉
感染能力。
配合试验。
适用:
ABO 血型相
中 性 粒 细 胞 低 于 同。
0.5×109/L , 并 发
细菌感染,抗生素
治疗 48 小 时无
效者。(从严掌握适
用证)
(四) 血浆
新鲜液体血浆(FLP) 含有新鲜血液中全部 4±2℃
作用:补充凝血因子, 要求与
凝血因子。血浆蛋白为 24 小时
及抗凝剂 8~10ml,运氧 天
②各种慢性贫血;
能力和体内存活率等同
③高钾血症、肝、肾、
一袋全血。
心功能障碍者输血;
规格:110~120ml/袋
④小儿、老年人输血。
少 白 细 胞 红 细 胞 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 4±2℃
作用:(同 CRC)
与受血者
(LPRC)
96.3 ~99.6%,红细胞 24 小时 适用:
疗。
5.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身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 急性等血液稀释(ANH)
ANH 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身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
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
交叉配合试
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
验
洗涤红细胞(WRC) 冰冻红细胞(操作在三联袋内进
行。
规格:由 400ml 或 200ml
全血制备
400ml 或 200ml 全血经离 (同 LPRC)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主侧配血试
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
适用:
验
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
3.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七、 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 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 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①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贫血及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 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的。失血达总血容量 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 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全血或血浆 不宜用作扩容剂。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晶 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② 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 0.20(血红蛋白>60g/L) 的贫血不影响组织氧合.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输出血的增加及氧离 曲线右移而代偿;当然,心肺功能不会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 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③ 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109/L 时,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 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 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后果的大小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外循环、肾衰、严 重肝病用药)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外循环、肾衰、 严惩肝病用药)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 50×109/L(妊娠性血小板)而不一定输血小板,因输血小板后的峰值决定其效果,缓慢输入 的效果较差,所以输血小板时应快速输注,并一次性足量使用。 ④ 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大于 0.8g/l,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常的 30%,凝血功能仍可能维持 正常。即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上还会有三分之一自体成分(包括凝血因子) 保留在体内,仍然有足够的凝血功能。应当注意,休克没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血
品名
特点
保存方式 及保存期
作用及适应证
备注
浓缩红细胞(CRC) 每袋含 200ml 全血中全 4±2℃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交叉配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