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乙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乙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乙酸》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理解羧基的结构特征;(2)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3)掌握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跟醇发生酯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1)采用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展示及实物展示,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3)利用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诱导、讲述、动画等方法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4)利用类推法学习酯、羧酸的结构与性质。
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乙酸在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了解有机物跟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渗透化学重要性的教育。
(3)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
教具准备: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乙酸酯化反应原理的动画模拟、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导管、滴管、乙醇、浓硫酸、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为何在醋中加少许白酒,醋的味道就会变得芳香且不易变质?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少许酒,为何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板书] 二、乙酸(醋酸)1、分子结构[回忆]乙酸组成[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学生]乙酸结构含有甲基和羧基,并写出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板书] 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COOH[展示]盛有乙酸的试剂瓶,学生观察乙酸的色、态,打开瓶盖闻一下气味。
阅读教材第75页有关乙酸的物理性质的内容。
[板书]2、乙酸的物理性质: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熔点16.6℃、沸点117.9℃、[过渡]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其化学性质主要由—COOH决定,乙酸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复习回忆]乙酸的通性[板书]3、乙酸的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 CH3COOH ⇔CH3COO-+H+[问题探究1]家庭中经常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的暖瓶或水瓶,以清除水垢。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章第三节2乙酸(8)

《乙酸》教学设计课题乙酸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学会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学会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质。
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实验现象分析推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中推理,在推理中归纳,培养学生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1.乙酸的酸性2.乙酸的酯化反应学习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乙醇,知道它是酒的主要成分,这节课,我们从酒开始。
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展示]不同年份的酒的价格。
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越醇香呢?本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思考: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从身边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乙酸的物理性质[展示] 无水乙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和气味)。
当温度低于16.6℃时无水乙酸易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一.物理性质1.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3.易挥发4.熔点:16.6℃(冰醋酸)让学生学会思考、观察环节三.乙酸的结构[屏幕展示]乙酸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二.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化学式:C2H4O2结构式:根据乙酸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写出书本的结构式。
理解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结构简式:CH3COOH基官能团:羧(—COOH)环节四.乙酸的化学性质[屏幕展示]思考1: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H+浓度哪个大?为什么?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练习:写出醋酸的电离方程式[屏幕展示]思考2:食醋浸泡可除去暖瓶或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利用了醋酸的什么性质?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屏幕展示]思考3:上面事实能否比较出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如果向小苏打溶液中加醋酸,会有什么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屏幕展示]思考4:还可以通过哪些反应证明醋酸显酸性?练习:写出醋酸与钠、氧化钠、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基于传统酿醋工艺认识乙酸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版) 》关于必修课程“主题4:简单的有机物化合物及其应用”中明确要求:“以乙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认识乙烯、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和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强调对官能团的认识,以及应用 (用途) 、性质、结构之间的关联,“提倡采用实验观察现象、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等策略进行教学”;并给出了“我国酿造技术与食醋文化”情境素材建议。
在人教版教科书中,“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乙酸) ”属于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教材编排的内容顺序依次是“结构 (乙酸组成及其官能团) →性质 (酸性,乙酸的酯化反应) →应用”,体现了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模式。
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学生对乙酸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更为熟悉,从实际素材出发,引导学生从应用去关联性质,再从性质去关联结构。
本节课以醋的真实素材为主线,围绕“陈醋的酿造”工艺为素材,将化学知识 (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融合于实际的情景中,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
通过观察体验,模型搭建、资料阅读和实验演示等方式,渗透用途、性质、结构之间关联的思路,此外让学生感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传统技艺,关注生活,形成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基于前一课时对乙醇(烃的衍生物)的学习, 学生已了解羟基与乙醇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到官能团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开始建立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联系。
在实践层面,学生已经了解醋在生活中的妙用,知道醋酸是具有酸性,对醋的传统文化有粗略的了解,但对酿造工艺包含的化学问题, 学生很少关注, 却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淡化乙酸酸性与用途之间的关联,侧重从微观的结构角度认识并分析乙酸具有酸性的原因及酯化反应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关联结构(官能团)与性质关系,建立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酸教案
一、基本信息
1. 化学名称:二乙酸
2. 分子式:C4H6O4
3. 分子量:146.1 g/mol
4. 物态:固体
5. 性质:无色结晶,易溶于水,呈酸性
6. 用途:食品添加剂、医药制剂、溶剂等
二、二乙酸的结构
1. 二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2. 二乙酸的官能团分析
3. 二乙酸的化学性质
三、二乙酸的合成及反应
1. 二乙酸的合成反应
2. 二乙酸的酸碱中和反应
3. 二乙酸的酯化反应
四、实验
实验一:二乙酸的制备
实验二:二乙酸的性质测试
实验三:二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
五、知识点回顾与拓展
1. 二乙酸的水解反应机理
2. 二乙酸与金属的反应
3. 二乙酸在工业上的应用
六、练习题
1. 请写出二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并分析其官能团。
2. 请简要描述二乙酸的合成反应过程。
3. 二乙酸用作食品添加剂的原因是什么?
七、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题,并自行查阅二乙酸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撰写一份小论文。
八、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二乙酸的基本信息、结构、性质、反应及应用,并进行了实验操作,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乙酸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乙酸教学目标:1. 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 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2. 乙酸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反应机理;2. 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乙酸、乙醇、硫酸、硫酸钠等;2. 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3. 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对乙酸感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乙酸的性质:1. 结构和物理性质:介绍乙酸的化学结构和常见的物理性质;2. 化学性质:讲解乙酸的酸碱性质和氧化性质,以及其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反应。
三、乙酸的制备方法: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乙酸的合成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乙酸的制备原理;2. 反应机理:讲解乙酸的合成反应机理,并对反应条件进行讨论。
四、乙酸的应用:1. 工业应用:介绍乙酸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2. 生活应用:讲解乙酸在食品保鲜、清洁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五、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乙酸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场景,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或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家里继续深入学习乙酸的相关知识,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乙酸的性质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未来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拓展乙酸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其在现代化工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酸的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酸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乙酸的结构和性质2. 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3. 了解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2. 乙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三、教学内容1.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乙酸的分子结构- 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乙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乙酸的制备方法:从乙烯或乙醇制备乙酸的方法- 乙酸的性质:稳定性、水溶性等3. 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 乙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乙酸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乙酸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探究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实验教学法,进行乙酸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乙育深化对乙酸的认识。
五、教学资源1. 乙酸的示意图、实验设备等2. 实验材料:乙烯或乙醇、氢氧化钠、氯化钴催化剂等六、教学过程1.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的讲解- 展示乙酸的分子结构- 分析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乙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的讲解- 讲解从乙烯或乙醇制备乙酸的方法- 探讨乙酸的性质3. 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乙酸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实验教学:- 进行乙酸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乙酸-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乙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乙酸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还应该掌握乙酸的制备实验方法,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乙酸》教案

《乙酸》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1.糖醋鱼,松鼠桂鱼,香甜可口,酸酸的,看得人直流口水,你知道他们的美味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调料,是什么吗?2.醋的来源(PPT展示)3.两千多年来,食醋把我们的生活调理的有滋有味,是食醋中的哪种成分的功劳呢了解醋的来源思考并回答:乙酸讲述醋文化,让学生感受化学自古以来就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习兴趣(二)知识点一:乙酸物理性质、结构1.观察乙酸(颜色、状态、气味),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2.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板书】一、物理性质二、结构1)分子式:C2H4O22)结构式:H CHHCOO H ————|||3)结构简式:CH3COOH4)官能团是羧基:—COOH 归纳: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熔点16.6℃,低于16.6℃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
认真观察,将球棍模型传给其他同学。
通过球棍模型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乙酸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进而顺理成章的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三)知识点二:乙酸化学性质【过渡】生活中,醋酸可以除去水垢,利用了乙酸的什么性质呢?酸的通性?【板书】三、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断O-H键)CH3COOH CH3COO- + H+【设问】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板书】2)酯化反应【讲述】【板书】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反应类型:酯化反应、取代反应、可逆反应酸性回顾酸的通性①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与活泼金属反应Mg+2CH3COOH−→−(CH3COO)2Mg +H2↑③与金属氧化物反应CuO+2CH3COOH(CH3COO)2Cu+H2O④与碱反应NaOH+CH3COOHCH3COONa+H2O⑤与部分盐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酸性: 乙酸 > 碳酸酸的通性学生初中就已经掌握,非常熟悉。
高中化学乙酸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乙酸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了解乙酸合成的方法和步骤。
3. 学会进行乙酸的合成实验。
教学重点:
1. 乙酸合成的化学方程式。
2. 乙酸合成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 乙醇、硫酸、试管、加热设备等实验器材。
2. 化学药品安全实验操作规范。
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乙酸的性质和用途,引出乙酸的合成方法。
2. 实验操作:将一定量的乙醇和硫酸加入试管中,加热恒温,观察反应过程。
3. 结果分析:观察反应后生成的混合物,讨论乙酸的合成反应。
4. 实验总结:总结乙酸的合成步骤及反应过程。
教学延伸:
1. 讨论不同条件下乙酸合成的反应速度及产率的影响。
2. 探讨其它方法合成乙酸的优缺点。
教学评价:
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性。
2. 对乙酸合成反应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馈:
1. 跟踪学生对乙酸合成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教案,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乙酸的合成方法和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2《乙酸》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理解羧基的结构特征;
(2)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
(3)掌握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跟醇发生酯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采用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展示及实物展示,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
(3)利用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诱导、讲述、动画等方法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
(4)利用类推法学习酯、羧酸的结构与性质。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乙酸在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了解有机物跟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渗透化学重要性的教育。
(3)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
教具准备: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乙酸酯化反应原理的动画模拟、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导管、滴管、乙醇、浓硫酸、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为何在醋中加少许白酒,醋的味道就会变得芳香且不易变质?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少许酒,为何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
[板书] 二、乙酸(醋酸)
1、分子结构
[回忆]乙酸组成
[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
[学生]乙酸结构含有甲基和羧基,并写出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板书]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COOH
[展示]盛有乙酸的试剂瓶,学生观察乙酸的色、态,打开瓶盖闻一下气味。
阅读教材第75页有关乙酸的物理性质的内容。
[板书]2、乙酸的物理性质: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熔点16.6℃、沸点
117.9℃、
[过渡]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其化学性质主要由—COOH决定,乙酸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复习回忆]乙酸的通性
[板书]3、乙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CH3COOH ⇔CH3COO-+H+
[问题探究1]
家庭中经常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的暖瓶或水瓶,以清除水垢。
这是利用了醋酸的什么性质?通过这个事实你能比较出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吗?
[实验探究1]
小组探究:初中已经学过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确有酸性;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仪器和药品自选)
[板书]CH3COOH ⇔CH3COO-+H+
[课堂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醋酸除去水垢的反应
b) 乙酸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 乙酸溶液与氧化铜反应
d) 乙酸溶液与锌粒反应
[过渡]乙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实验探究2]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3-4】在大试管里加入3mL乙醇、2mL冰醋酸,再缓缓加入2mL浓硫酸,边加边振荡。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按教材上的装置(制乙酸乙酯的装置)组装好。
注意组装顺序,导管口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液面下。
装有碳酸钠的试管里有什么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色、态、味怎样?
[板书](2)酯化反应:酸跟醇作用而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反应现象:饱和碳酸钠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香味液体产生。
浓硫酸
反应化学方程式:CH3COOH+ CH3C H218OH ⇔CH3CO18O C H2CH3+H2 O
△
[动画模拟]乙酸酯化反应的化学键断裂过程。
(同位素示踪法)
[问题探究2]
1、在酯化反应中,乙酸最终变成乙酸乙酯。
这时乙酸的分子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2、酯化反应在常温下反应极慢,一般15年才能达到平衡。
怎样能使反应加快呢?
3、酯化反应中的浓硫酸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物的试管里要装饱和碳酸钠溶液?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改用水来吸收酯化反应的生成物,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5、为什么出气导管口不能插入碳酸钠液面下?
[类推]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跟醇发生酯化反应都与官能团(—COOH)有关,所以羧基是决定乙酸化学性质的官能团,也是决定羧酸类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官能团,
[过渡] 下面我们来学习乙酸的用途
[板书]4、乙酸的用途
[学生]总结乙酸的用途。
[课堂练习]
1.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浓硫酸的作用是()
A.脱水作用 B.吸水作用
C.氧化作用 D.既起催化作用又起吸水作用
2.下列有关乙醇的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B、乙酸的沸点比乙醇高
C、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它能与碳酸盐反应
D、在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羟基中氢原子跟醇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
3.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H2SO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时,有气泡产生,原因是()
A.产品中有被蒸馏出的H2SO4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
D.有部分乙醇跟浓H2SO4作用生成乙烯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实验探究,认识了乙酸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通过对乙酸的分子结构的解析,我们认识乙酸的化学性质是由羧基决定的。
[布置作业]:p764、5、6。
[板书设计]:
二、乙酸(醋酸)
1、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COOH
2、乙酸的物理性质: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熔点16.6℃、沸点117.
9℃。
3、乙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CH3COOH⇔CH3COO-+H+
(2)酯化反应:酸跟醇作用而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反应现象:饱和碳酸钠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香味液体产生。
化学方程式:
4、乙酸的用途:
教案设计分析:
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
在高一必修2《有机化合物》的内容中引入乙酸,介绍其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有机物乙酸,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因此,在本节教学设计中,要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用途。
在本节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合作教学模式:从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回忆乙酸的组成——分析乙酸的结构——观察、归纳、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小组设计实验:证明乙酸含有酸性并比碳酸强——组内讨论、组间质疑——探究乙酸酸性实验——实验探究:乙酸的酯化反应——运用动画模拟:分析乙酸的结构和酯化反应发生时断键的过程(同位素示踪法)——讨论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讨论乙酸在生活中的用途。
本节教案设计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导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从回忆乙酸的组成,到展示乙酸的结构比例模型再转换成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型,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渐进发展性原则。
通过小组设计探究乙酸酸性实验,组内讨论、组间质疑,给学生适当的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促使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互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
将乙酸的酯化反应设计为实验探究,使学生形成鲜明而具体的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乙酸的酯化反应是本节课的难点,除了学生实验探究,老师的讲述,还采用了动画模拟乙酸的结构和酯化反应发生时断键的过程(同位素示踪法),从动手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到揭示反应的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使学生有了直接感受,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在头脑中构建新知识。
最后,强调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深化了学生对乙酸的认识,同时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本节教学设计中,有两个特点:第一,采用了合作教学模式,全班60人,分成8个小组,组内成员的水平各有差异,使小组探究和讨论能顺利开展起来,建立了师生、生与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第二,将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