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扎技术(绷带)及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最新包扎、止血操作评分表

最新包扎、止血操作评分表
2、无菌技术:口罩帽子(2分),无菌手套(2分),消毒(6分)
3、患者仰卧于坚实平面(1分;迅速暴露创面(1分;
4、迅速评估创面及出血(2分);处理顺序,先出血部位(膝关节),后腹部外露肠管(2分);
5、膝关节包扎止血:判断有无大血管出血(5分),如存在,迅速敷料填塞(5分),然后绷带“8”字加压包扎(5分),判断止血效果,必要时加用止血带(5分),口述止血带的应用及注意事项(5分,做出显著标志,注明和计算时间,时间<1h,Ih左右放松3-5min后再次循环;肢体上放衬垫,避免勒伤皮肤软组织及神经;止血带的压力,上肢为250-300mmHg,下肢为400-50Onm1Hg,以刚触到远端A搏动消失,阻断动脉出血为度);
6、腹部创面包扎:外露肠管迅速用无菌换药碗覆盖保护(5分),腹带包扎(5分),妥善固定(5分);
7、进一步确定性治疗或急诊手术(5分);
8、洗手(1分),记录(1分)
65
;注意
事项
1、包扎的动作要轻、快、准、牢,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增加伤员的疼痛、出血和感染;(2分)分)
3、不要在伤口上打结,以免压迫切口面增加疼痛;(2分)
4、包扎不可过紧或过松,以防滑脱或压迫神经和血管,影响远端血液循环,四肢包扎时,露出指(趾)末端,以便随时观察肢端末稍循环。(3分)
10
评价、问答问题
1、抢救及时,动作准确(2分),双人配合默契协调(2分。
2、回答问题,1分钟内答完(6分。
10
序号:得分:
包扎、止血操作评分表
项目
内容
分值
扣分原因


目的
对不同部位的创面或出血进行包扎,达到保护伤口及止血的目的。
5
评估
1、环境安全(1分。

绷带包扎评分

绷带包扎评分
1.项目:绷带包扎
2.完成时间:5分钟内完成
绷带包扎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考场号:开始时间: 月 日 时 分
项目
名称
操作
流程
技 术 要 求
分 值
扣分及说明
备注
考生报告姓名,考试计时开始



(21分)




( 65分)
素质
要求
仪表举止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2
服装服饰
服装鞋帽整洁其正前方站立
10
4、组织器官保护,双侧耳廓保护
10
5、松紧度,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压迫喉头和气管,并不影响开口
10
6、美观,绷带包扎均匀,无脱落线头,边缘无毛边
5



( 4分)
整理使用器械及台面
4




( 10分)
熟练程度
操作规范,熟练有序
5
人文关怀
与患者沟通合理有效,解释符合临床实际,体现人文关怀
5
操作时间
_______分钟
总 分
100
得 分
老师签名:
7
2、绷带选择:颌面部常用宽8-10mm,长5mm左右的绷带(3列绷带)
7
1、加压,先在加压区域放置2-3块纱布,形成纱布球
10
2、绷带包扎缠绕方法:用绷带先由额至枕部环绕两周,然后反折经一侧耳前腮腺区向下,再经下.颊部至对侧耳后向上,再经顶部向下至同侧耳后绕下额下,颊部至对侧耳前
20
3、绷带固定,反复缠绕,最后再加作额前枕部的环绕以防止绷带滑脱,止端以胶布固定

老年健康服务《绷带包扎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老年健康服务《绷带包扎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绷带包扎工程描述根据医嘱,评估案例中患者伤口状况,根据受伤部位选择正确的包扎方法。

并根据病情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

技能要求能认真检查伤情,并根据受伤部位正确选择包扎方法;能按照绷带包扎原那么完成各种绷带包扎技术。

操作标准1 核对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有效。

2 评估及准备①患者:核对患者个人信息,评估病情、心理状况、受伤部位及伤后处理情况。

②环境:明亮、清洁、安静,符合包扎操作要求,保护患者隐私〔必要时用布帘∕屏风遮挡〕。

③操着装整洁,戴好口罩、帽子、挂表,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或用手消剂消毒双手。

④用物:小托盘、绷带卷、剪刀、夹板、纱布、胶布、另备手消剂、治疗单、笔、三角巾。

将准备好的用物按照使用先后顺序放于治疗盘内。

3 包扎前①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姓名并解释包扎目的、配合要点及考前须知。

②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③选用宽度适宜的绷带。

4 包扎中根据伤情选择正确的包扎方法:①包扎时,绷带卷轴朝上,在远心端先环形固定两周,再向近心端方向包扎,绷带需平贴包扎部位,每周应遮盖上一周绷带宽度的1/3~1/2。

②四肢包扎方法有:环形包扎法用于包扎开始与结束时的固定。

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直径根本相同的部位,如上臂、大腿等。

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直径大小不等的部位,如前臂、小腿等,使绷带更加贴合。

“8”字形包扎法用于屈曲的关节如肩、髋、膝等部位。

③包扎完毕,再环形包扎两周,并用胶布或撕开尾带打结固定,避开伤口、骨隆突处或受压部位,必要时用三角巾固定。

包扎时注意密切观察包扎肢体末梢的感觉、运动、温度是否正常;观察包扎后肿胀、疼痛的变化;包扎应牢固、舒适、平整、清洁,包扎的肢体应保持功能位。

5 包扎后处理①整理:操作后整理用物,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②记录:记录包扎日期、时间、包扎部位等。

③告知患者考前须知:如复诊时间;不要自行撤除绷带;保持局部清洁枯燥,如果出现绷带松脱、局部疼痛、肿胀、指脚端麻木等要及时就医等。

包扎止血评分标准

包扎止血评分标准
包扎止血评分标准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5
用物:绷带1卷、三角巾4条、无菌小敷料2块、垫1块、卡片1张、笔1支、手套1双。
5
操作程序
环顾四周评估环境安全,表明身份,解释沟通。
5
检查并报告伤情(患者右前臂中断掌面有一8x10厘米大小软组织缺损创面,中央有喷射性出血,无骨折、异物)。
5
抬高患肢两分钟(口头报告)。
3
指导伤员压力均匀、适度,检查止血效果,填写标记卡,报告止血部位、时间。
10
加压包扎止血以无菌原则取敷料,敷料选择合适,创面覆盖完整,扎绷带方法正确,加压均匀、适度,绷带卷无脱落,包扎平整美观。
10
三角巾前臂悬吊正确,伤肢外露三拇指,打结处有纱布寸垫。


5
总分
100
10
处理头部异物刺入伤:检查并报告伤情。
2
头皮裂伤处敷料放置正确、适度,保护圈制作正确,放置位置正确。
10
头部三角巾帽式包扎规范,松紧适度,不能包压耳廓,不能压迫异物,平结。
10
质量评定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5
操作规范,动作熟练。
5
在整体操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时从评判长宣布比赛开始至操作完毕)
5

绷带三角巾止血包扎操作评价标准

绷带三角巾止血包扎操作评价标准
③另一底角包绕伤臂反折至伤侧肩部,两底角在颈侧方打结,顶角向肘前反折,必要时别针固定
④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4、三角巾头顶帽式包扎
①消毒伤口,遵循由内向外擦拭,面积大于伤口边缘5cm。用无菌纱布(至少2块)覆盖伤口,遵循无菌原则
②三角巾的底边叠成约两横指宽,边缘置于前额齐眉处,眉弓上1cm,顶角向后
③两底角经两耳前方拉向头后部交叉压住顶角,再绕回前额齐眉打结
②伤口予生理盐水冲洗2次,冲洗量应大于100ml,碘伏棉球消毒伤口,遵循由内向外擦拭,面积大于伤口边缘5cm。
③戴无菌手套,用无菌纱布(至少2块)压迫出血伤口,遵循无菌原则。
④用绷带加压环形包扎,压力均匀,范围超出伤口3cm。
3、大悬臂袋
①三角巾顶角对着伤肢肘关节,一底角置于健侧胸部过肩于后背
②伤侧屈肘(功能位)放于三角巾中部
绷带、三角巾止血包扎操作标准
操作要点
1操作前准备:
①个人准备:衣帽整洁,符合规范
②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配合程度
③伤情检查:伤口部位大小、清洁度、出血量、有无骨折、异物等
④简单介绍操作目的和方法,安慰患者,取得合作
罩;检查盐水的有效期、质量,一次性纱布的有效期,碘伏棉球的有效期;换药包的有效期,灭菌效果,有无破损;打开换药包外包装,将纱布、碘伏棉球置于弯盘中。
④顶角拉紧,折叠后掖入头后部交叉处
5、效果评价:
操作连贯熟练,动作规范到位,交流沟通针对性强

止血包扎流程、评分标准

止血包扎流程、评分标准

一、止血带止血法操作流程:
①上止血带前,先将患肢抬高2-3分钟以增加回心血量;
②止血带位置:在靠近伤口的近心端。

上肢在上臂上1/3处,下肢在大腿中上1/3处,
手指在指根部;
③绕扎止血带:在上止血带处放棉垫,将止血带适当拉紧拉长,缠绕肢体2-3周,松紧程
度以控制出血,远端表浅动脉触摸不到为宜,橡皮管末端紧压在另一端下。

④在标记牌上记录使用止血带的开始时间,部位。

⑤每间隔30-40分钟放松止血带1次,每次放松止血带时间为1-3分钟,期间注意观
察伤肢末梢循环,松开止血带之前应用手压迫住出血动脉的近端。

二、绷带包扎法操作流程:
①绷带螺旋包扎法适用于四肢非关节部位,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然后用绷带自肢体远端向近端螺旋形缠绕,直至将创面敷料完全包扎在内,力量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准,末端用胶布固定。

②8字形包扎法适用于关节、手部、肩部等部位,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然后用绷带呈8字形围绕关节部位包扎缠绕直至将伤口完全包扎覆盖,力量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准,末端用胶布固定。

止血、包扎操作流程、评分细则
科室:姓名:得

止血、包扎操作流程、评分细则
科室:姓名:得
日。

包扎、固定评分标准

包扎、固定评分标准

伤口包扎
(一)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
1.预防感染,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防止外界的细菌感染。

(三)注意事项:
1. 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浩伤口,再盖上消毒纱布,然后绷带包扎。

2. 根据包扎部位,选择适宜的绷带及三角巾等。

3. 包扎时松紧适宜,过紧导致组织损伤,过松易致滑脱。

操作时动作谨慎,不要触及伤口。

4. 包扎时使病人处于舒适的位置。

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膝下、腹股沟等,要隔以棉垫或纱布,骨突处也要用棉垫保护。

四肢包扎时,必须使之处于功能位。

5. 包扎原则上从下向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

固定绷带的结应放在肢体外侧面,禁忌在伤口处、骨突处部位打结。

6. 解开绷带时,须先松开固定结或胶布。

若绷带被伤口分泌物渗透干涸时,可用剪刀剪开。

骨折固定
(二)目的:
1.避免搬运时断端移位而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
2.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
3.便于运输。

(三)注意事项:
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复苏措施,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2.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3.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

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否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

外伤包扎操作评分标准

外伤包扎操作评分标准

外伤包扎操作评分标准考号:外伤包扎一、目的保护创面,减少污染,压迫止血,固定敷料和夹板,减轻疼痛。

二、材料绷带、三角巾等三、操作方法1、伤口处理清洗去污,止血,缝合,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2、绷带包扎法包扎时左手拿绷带头,右手拿绷带卷,以绷带外面贴近局部,应由伤口低处向上,经常是由左向右,从下到上进行缠绕。

⑴环形包扎常用于手、腕、足、颈、额等处包扎。

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但第一圈的环绕应稍作斜状,第2~3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最后用胶布将绷带尾部固定,也可将绷带尾部剪成两头并打结。

⑵螺旋形法常用于肢体和躯体包扎。

先将绷带按环形结缠绕数圈,随后上缠的每圈均盖住其前一圈的1/3或2/3。

⑶8字形法常用于关节部位先将绷带由下而上缠绕,再由上而下成“8”字形来回缠绕,每周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并压盖前一周的1/2。

3、三角巾包扎法⑴头部普通包扎法选将三角巾底边折叠约两横指宽,把底边的中部放在前额,两底角接到头的后方相互交叉,打平结,再绕至前额打结。

⑵头部风帽式包扎法在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形成风帽。

把顶角结放在前额,底边结放在头部的后下方,包住头部,两底角往面部拉紧并折成3~4个横指宽后包绕下颌,交叉后拉至头部后方打结固定,或两底角直接在下颌处打结。

⑶胸部包扎法把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胸部创伤部位的下方,顶角越过伤侧肩的上方转到背部,使三角巾中央部盖伤侧的胸部。

左右底角在背部打结,顶角和左右底角打的结会合在一起并打结。

⑷背部包扎法与胸部包扎法基本相同,所不同在于三角巾的大部分放在患者的背部,而打结是在胸部。

⑸腹部包扎法把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腹部受伤部位的上方,顶角向下,两底角向后绕到腰部打结,顶角由两腿间拉向后与左右两底角打结。

⑹肩部包扎法用两条三角巾,将其中一条三角巾的中央部放在肩部,顶角朝向颈部,将底边折叠约2横指后横放在上臂的上部,两底角交叉,绕上臂后在上臂的外侧打结。

用另一条三角巾将患侧前臂悬吊于颈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4)螺旋法:常用于肢体和躯体包扎。
3
先将绷带按环形结缠绕数圈,随后上缠的每圈均盖住其前一圈的1/3-2/3。
15
5)螺旋反折法:每圈在相同位置将绷带向下反折,后圈覆盖前圈1/3-1/2。
15
6)“8”字包扎法:常用于关节部位。
5
先将绷带由下而上缠绕,再由上而下成“8”字形来回缠绕,每周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并压盖前一周的1/2。
⑸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
包扎技术(绷带)及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科室:日期:评分:监考人: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分值
扣分
操作目的
1、保护伤口,减少污染。
2、固定敷料、药物、骨折位置。
3、压迫止血,减轻疼痛等。
评估要点
1、患者病情、沟通理解能力,心理需求。
2、受伤原因和场所,创面部位、面积、深度,有无骨折及血管损伤。
操作准备
操作人员: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包扎时要牢靠、松紧要适宜,要使病人舒适。用胸带要注意呼吸,包扎肢体要注意保持功能位。皮肤皱褶处骨隆突处应用棉垫或纱布等衬垫,需要抬高肢体时,应给 适当的扶托物。
3、包扎方向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要将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运情况。绷带固定时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忌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
4、解除绷带时,先解开固定结或取下胶布,然后以两手互相传递松解。紧急时或绷带已被伤口分泌物浸透干涸时,可用剪刀剪开。
评分标准
⑴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
⑵包扎动作迅速,一次完成,重复操作不得分。
⑶包扎用力均匀,操作轻巧,松紧适度,包扎牢靠,创口包全,打结避伤口或坐卧受压处,外形美观。
⑷护患沟通有效,关爱患者。
2
用物准备:无菌纱布块数块、无菌棉垫数块、手套、绷带、胶布。
5
操作步骤
1)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评估患者。
5
2)洗手,戴口罩,戴手套。
5
3)环形法:常用于颈、腕、胸、腹等处包扎。
3
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但第一圈的环绕应稍作斜状,第2~3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最后用胶布将绷带尾部固定,也可将绷带尾部剪成两头并 打结。
15手,取口罩。
3
9)操作速度:完成时间5分钟以内。
2
综合评价
A、5分;B、4分;C、3分;D、2;E、1分;F、0分
5
指导要点
1、告知包扎的目的、方法及可能带来的不适。
2、合作的方法和包扎后的护理要点。
注意事项
1、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创再包扎。手及脏物不要触及伤口,不要用水冲洗伤口(除 化学伤外),突出体腔外的内脏不要回纳,伤口内异物不要随意取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