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中国的女性物理学家们

合集下载

传奇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人”

传奇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人”

与钱三强走向不同国家何泽慧191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8岁就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这一年清华大学物理系一共招收了28名学生,其中10位是女生。

但由于受到传统偏见影响,教授们认为女生读物理难以学有所成,一度劝她们转系,何泽慧硬是不为所动。

1936年何泽慧毕业后,意外得到消息,山西省政府有一项规定,凡是毕业于国立大学的山西籍学生,省财政均资助3年共3000大洋出国留学。

何泽慧虽然出生在苏州,但祖籍是山西灵石,于是她立即回山西办好手续,赴德国学习弹道学。

出国前何泽慧得知,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主任,曾经在南京军工署当过顾问。

于是,她到柏林直接找到这人,对方跟她见面后却说,因技术物理系是个保密的系,不可能吸收外国人,尤其不可能吸收女性来学弹道专业。

何泽慧跟系主任说,“您可以到中国当军工署顾问,帮我们抗日。

我也是为了打日本鬼子,才来学习这个专业的!”系主任最终被说服,破例收了她。

这也是技术物理系第一次收外国学生,更是弹道专业第一次收女生。

1940年,26岁的何泽慧获得博士学位,接着进入柏林西门子工厂实验室工作。

有趣的是,那时她日夜都想念恋人钱三强,他是一代国学大师钱玄同的儿子,天性聪敏,勤奋好学。

受家风影响,钱三强从传奇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人”※文/李蕊娟22有利的。

亲爱的钱先生,尊敬的何小姐,我们的‘传染病’,今天又传给了你们。

我和伊莱娜共同祝福你们家庭美满,祝愿你们亲密合作,在科学事业上结出丰硕的成果。

”与钱三强结婚后,已在德国做过两年核物理研究的何泽慧,顺利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成为同事。

不久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钱三强宣读了题为“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的论文,论文作者是何泽慧博士。

这是何泽慧婚前在德国海德堡核物理实验室所作的科研成果,她第一次将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摄入镜头,并从照片上显现出来。

这项科研成果引起与会同行极大兴趣,英国科技杂志称它为科学成果的“珍品”。

会议期间,钱三强在一位英国学者投影的原子核裂变一分为二的照片中发现,原子核裂变除一分为二外,可能还存在着其他裂变方式。

那些中国的女性物理学家们

那些中国的女性物理学家们
从此,王承书这个名字便消失了。而她,却默默地开始了长达 三十年隐姓埋名研究原子弹的工作中。
“两弹”功勋王承书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厦门大学毕业留影
于美国卫斯理女子学校
于英国新婚 1946年在长汀厦门大学读书时全家合影
黄辉理事长在90周年校庆谢希德铜像揭幕式上的讲话 : /programs/view/wHeg8RVlpJA/
她们,值得我们默默地观望,静静地瞻仰。
厦门大学九十年校庆期间,上海厦大校友 会向母校捐赠了一尊谢希德铜像,被安放在物 理馆的前面,此前校方在厦大四种精神的表述 “王亚南、陈景润为代表的科学精神”中加入 了谢希德的名字。关于她还有更重要的头衔, 诸如著名物理学家、第21届国际半导体会议主 席、原复旦大学校长、上海政协主席,以及连 任两届的中共中央委员等等。 谢希德先生同样是表面物理学、半导体物 理的里程碑式人物,为中国的基础物理教育同 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王明贞、王承书、谢希德三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都出生于社会动乱、正在发生变革的中国,又 都在祖国最需要她们的时候挺身而出,默默奉 献。中国杰出的女物理学家,并非只有这三位 先生,只是本人在此不便一一赘述。
她们,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在祖国山河的各 个角落,都在不懈努力,为中国的科学文化事 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奠定 基础。
从密歇根大学博士毕业后,王明贞在 格斯密脱教的推荐下,来到麻省理工学院雷 达实验室的理论组工作。这是一个保密机构, 汇集着一群世界顶级的科技精英,其中有近 500位博士。几个月后,乌伦贝克教授也调 到理论组当主任,师生俩再度合作,进行噪 声理论的研究。这是“噪声女杰”王明贞硕 果丰成的理论研究的开始。 王明贞对统计物理学,尤其是玻耳兹 曼方程和布朗运动也同样有深入系统的研究。 清华大学这样评价她:“王明贞先生为我 校统计物理学科的建设开创了先河。她以 其广博而深厚的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统计理 论融汇于教学之中,形成了王氏风格。王 先生担任统计物理热力学的教学工作,为 培养我国自己的物理学家、工程物理学家 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女科学家名字

中国女科学家名字

中国女科学家名字
改变世界的力量是从中国女科学家身上发出的。

从现在起,我们可以在世界上看到中国女性科学家们如何勇敢地改变着世界,为科学领域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要谈论的是著名的中国女科学家黄玉兰。

她是一位著名的航空工程师,被誉为“中国空中女皇”。

她从事超过30年的航空设计,创造了中国第一架客机,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的贡献。

此外,她还设计了多架飞机,包括喷气式飞机,这些飞机被称为“黄玉兰飞机”。

另一位中国的著名女性科学家是宋慧乔。

她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女性科学家。

宋慧乔曾发明出压力激光,这使得当今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受到显著影响。

此外,还有著名的中国科学家李政道。

她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科学家。

李政道曾经研究分子生物学,领导大规模的国际性的科学团队,开展了诸多重要研究,为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提到的是著名的中国女科学家杨筠林,她是一位知名的生物学家,也是中国本土首位女性教授。

她是一位杰出的研究者,精通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关于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为科学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上述的中国女性科学家们共同展示了中国科学家们的努力,将研
究领域不断拓宽,为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和杰出的贡献。

他们的努力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改变了世界的未来。

学习他们的精神,借鉴他们的经验,让我们以一种更加勤奋和有效的方式探索科学领域,为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吴令安:她年过七十,仍活跃在物理学研究一线

吴令安:她年过七十,仍活跃在物理学研究一线

吴令安:她年过七十,仍活跃在物理学研究一线作者:刘鑫源来源:《创新时代》2017年第11期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女物理学家之一,吴令安的一生充满传奇经历:曾担任邓小平、华国锋的翻译,还参与过毛泽东的遗体处理。

如今,已经年过七十的吴令安,仍然孜孜不倦地活跃在物理学科研一线,致力于量子信息相关研究。

2013年,吴令安获得第四届“谢希德物理奖”。

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瘦削的吴令安眼睛里闪出的依然是睿智清亮的光。

从1980年就开始从事激光、非线性光学和量子光学实验及理论研究的她,是国内最早开始量子密码通信实验研究的科学家。

1995年,她在国内首次演示自由空间中量子密钥的分发,2000年首次实现1.1千米全光纤量子密码通信实验系统,同时开始研究基于单光子和纠缠光子对的真随机数源、单光子探测器自绝对标定等应用。

身为一名女科学家,她对女性从事科研从来都持鼓励态度,并且一直在科学领域的男女公平待遇方面奔走发声。

“没有什么事情是男性可以做到,而女性做不到的。

”吴令安说。

从天文到物理的少女梦吴令安的父亲,是著名的红学家、词学家吴世昌。

20世纪40年代末,吴世昌应邀到牛津大学任教。

吴令安是在英国长大的。

童年的她经常望着夜空中的星星幻想:那上面也有和我们一样的世界吗?简单的疑问萌发了小女孩的天文梦想。

1961年,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成功完成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后,吴令安更坚定了自己做一个宇航员的梦想。

18岁那年,跟随父亲回到中国的吴令安准备考大学,圆自己的天文梦。

但有人告诉还是中文“文盲”的她:你语文不好,如果参加中国的全国高考,肯定考不上大学。

于是,凭借在英国的高考成绩,吴令安直接转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自此与物理结缘。

1972年,吴令安作为外语人才进入中科院物理所。

当年科研人员外文水平有限,她的任务是翻译资料,共完成了几千万字的中英、英中笔译、校对工作。

同时,她还承担了几百场外国专家学术报告的口译,包括同声传译工作,担任出国及来访的科学代表团的全程陪同翻译,担任华国锋、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接见高层次外宾和谈判的翻译。

[女性楷模]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

[女性楷模]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

[女性楷模]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什么是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三识何泽慧郭梅尼2011-08-04青年时代的何泽慧清华毕业照1946年,何泽慧、钱三强在英国出席国际基本粒子与低温会议时合影编者按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何泽慧院士6月20日辞世,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

作为中国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夫人,她曾和钱三强等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

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功研制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为开拓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和中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有一位著名记者一直在追寻着何泽慧院士的人生足迹。

她就是首届范长江奖获得者郭梅尼。

何泽慧院士逝世后的一个多月里,已77岁高龄的郭梅尼不顾家人的劝说,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自己打车,赶到何泽慧院士的家中采访。

接着又连续挑灯夜战,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这篇长达一万二千多字的通讯。

文中记述了她三识何泽慧的亲身经历,再现了一位女性科学大家普通而又伟大的科技人生,读来感人至深。

今天本报全文刊登这篇通讯,与广大读者一同感受与追思。

初识何泽慧——身居陋室淡泊名利2011年7月9日,骄阳似火,酷暑炎炎。

我又来到北京中关村这幢灰楼。

这幢建成于五十多年前的老楼,楼房已经显得非常陈旧。

楼道里光线阴暗,墙壁剥落,楼梯老旧。

我小心翼翼地扶着扶手爬上了楼,来到何泽慧先生的故居。

何先生的大女儿钱祖玄带我走进了何泽慧先生的卧室。

卧室不大,约二十多平米。

光线阴暗,陈设简朴,没有沙发,没有大立柜,更没有梳妆台、穿衣镜。

西边靠墙摆着一张老旧的单人铁床,床上铺放着一床旧床单和一条薄被。

钱祖玄告诉我:“对面原来放着爸爸的床,爸爸去世后,床撤了,放些妈妈用的杂物。

”对着房门,放着一个乳白色的五斗柜。

可能是年头太久了,油漆已经剥落。

不过这小小的柜子,已经足够装下何先生那几件简单的衣裤了。

祖玄告诉我:“这个五斗柜是从旧货市场买来的,在我们家又用了五十多年。

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中国科学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们的创新和发明深深影响着世界。

在过
去几十年里,中国科学家们所做出的贡献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科技强国。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第一位中国科学家我们要介绍的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屠呦呦,她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女性科学家。

屠呦呦是一位研究药物发现和抗病
毒等方面的伟大科学家,她的研究为抗击非典以及新冠肺炎病毒等传染病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一位伟大的中国科学家是钱学森,他是中国的气象学家,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获得者。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环境等方面,他的研究成果使中国的气象预报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此外,中国的量子物理学家杨振宁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他被公认为是量子物
理学的奠基者,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的研究对量子物理学在纳米科学、计
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此外,中国科学家还有邓加明、陈慧琳、陈景润、李政道、赵明和黄河等等。

这些伟
大的科学家们的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的贡献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使中国成为一个科技强国。

“原子弹之母”吴健雄: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原子弹之母”吴健雄: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原子弹之母”吴健雄:一个永远的中国人作者:王丽来源:《职工法律天地》2021年第06期24岁赴美留学丈夫是袁世凯孙子吴健雄1912年出生于苏州浏河镇一个书香门第,在那个束缚女性的闭塞年代,父亲吴仲裔因接受過辛亥革命洗礼,是位思想开明有远见卓识的达观人士,他不仅提倡男女平等,还在其所在的镇上创办了一所名为“明德”的女子学校,鼓励女孩子上学。

在父亲影响下,吴健雄7岁就和其他兄弟一起上学接受教育。

11岁考入苏州女子师范学校。

在这里,她成了胡适的“满分学生”。

从苏州女师毕业后,吴健雄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对于当时的女孩来说,小学教师是个很好的归宿,父亲却鼓励她继续到大学深造。

1930年,吴健雄考入了国立中央大学,攻读数学专业。

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她翻阅了一些有关X光、电子、放射性、相对论等方面的书籍,没想到一下子便被伦琴、贝克勒尔、居里夫妇、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于是,吴健雄第二学年便申请转到了物理学系,师从著名教授施士元先生。

但当时我国的物理学还十分不完善,甚至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数据,都需要让去国外出差的同事带回。

从中央大学毕业之后,吴健雄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相较于世界领先的物理学家还十分匮乏,于是在叔叔资助下,她获得了去往美国深造的机会。

1936年,她来到美国伯克利大学,这一年对吴健雄的人生至关重要。

在伯克利,她决定将自己的专业转为核物理,师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同时,也是在伯克利,吴健雄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袁家骝。

由于气质出众,能力超群,当时吴健雄有众多追求者,只是她一心扑在学业上。

一次偶然的机会,经同学介绍,她认识了也是学物理的袁家骝。

他出身显赫,是袁世凯儿子袁克文的公子。

袁家骝幼时在老家河南安阳读书,13岁到天津上南开中学,后入燕京大学攻读物理。

在燕大校长司徒雷登的帮助下,获得奖学金赴美深造。

两人相识不久,袁家骝便充当向导,带吴健雄参观了伯克利大学的放射性实验室。

实验室当时的主任是欧内斯特·劳伦斯,他因发明回旋加速器而获得193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女性的物理学家——访李林

作为女性的物理学家——访李林

作为女性的物理学家——访李林易乡【期刊名称】《今日科苑》【年(卷),期】1997(000)002【摘要】李林,中科院院士。

曾经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推荐,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硕士,剑桥大学毕业的博士,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独生女,我国杰出的金属物理与超导物理学家。

记者采访当日,正逢李林与自己指导的一位博士后学生在电脑中查找文件,为第二天赴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准备各类材料。

在她朴素的办公室里开始了我们的谈话。

问:不论哪部科技史中,女性科学家所占比例都是极少的,作为女性科学家,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我国现状又是如何的呢?答:你问得正巧,我原来在全国妇联做过妇女工作。

我国解放前的女性科学家相对现在比例还多些,而且从国外学成回国的很多。

妇女从事科学技术研究要付出多于男性的牺牲和代价,这里不是指体能和智能上的差异,主要还是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给妇女早已先入为主的那些身分:孝女,贤妻,慈【总页数】2页(P26-27)【作者】易乡【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6.11【相关文献】1.中德生物:成为老百姓可信赖的食品安全专家——访无锡中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李林 [J], 高光普2.信赖,源于品质——访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仓储部部长李林 [J],3.Datamax-O'Neil的发展“心经”——访Datamax-O'Neil中国区总经理李林[J], 郑昱4.当好新时代答卷人助力龙江经济腾飞——访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总经理李林 [J], 杨国华; 陈峰5.网络化制造:没有终点,只有开端——访北京并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林[J], 韩跃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明贞、王承书、谢希德三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都出生于社会动乱、正在发生变革的中国,又 都在祖国最需要她们的时候挺身而出,默默奉 献。中国杰出的女物理学家,并非只有这三位 先生,只是本人在此不便一一赘述。
她们,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在祖国山河的各 个角落,都在不懈努力,为中国的科学文化事 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奠定 基础。
在密歇根大学,王明贞主攻理论物理,她是 班上唯一的女生。 第一学期考试电动力学后,老师在班上大光 其火:“你们都是笨蛋,考得最高的只有36分。” 而王明贞这个平平常常的中国姑娘,却取得了满 分的成绩。 第二学期理论力学课上,著名的格斯密脱教 授出了一个难题,向学生介绍以前一位科学家无 法找到的某个问题的“解”,并风趣地说:“谁 能找到这个解,就奖励他两元钱。”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王明贞忽然来找格教授, 说是找到了“解”,并当场进行演示。格教授惊 喜不已,当着许多学生的面说:“这个问题的解, 被一个中国学生找到了!”说着话,真的从口袋 里掏出了两元钱,作为奖金给了王明贞。当天学 校恰好有一场中国学生举办的演出,王明贞喜洋 洋用这两元钱买了两张门票,请格教授夫妇看了 一场演出,算是对老师的回报。 就在密大读博期间,王明贞得到了三个“金 钥匙奖”,其中一个又是金钥匙中最高级的。这 位“平平常常”的中国姑娘,从此令人折腰,刮 目相看了!
她们,值得我们默默地观望,静静地瞻仰。
1956年,王承书和她的丈夫、著名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克 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她先在北京大学讲授统计物理学,此后到中 科院近代物理所理论研究室工作。 这一年年底,王承书愉快地服 从国家需要,研究铀同位素分离,这项研究在我国当时是一个空白。 两年后,她又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从事受控核聚变理论研究工作, 这项研究在我国当时也是一个空白。1961年春季 ,王承书再 一次改变自己的研究领域,毅然把为祖国攻克难关、填补空白制造 原子弹的重任,压在自己纤弱的肩头。 一次又一次地改行,对于 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女科学家来说,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 王承书却有自己的选择。她说:“祖国正处在百废待兴的时候,我 不能等别人创造条件,我要加入创造条件、铺平道路的行列。”
从密歇根大学博士毕业后,王明贞在 格斯密脱教的推荐下,来到麻省理工学院雷 达实验室的理论组工作。这是一个保密机构, 汇集着一群世界顶级的科技精英,其中有近 500位博士。几个月后,乌伦贝克教授也调 到理论组当主任,师生俩再度合作,进行噪 声理论的研究。这是“噪声女杰”王明贞硕 果丰成的理论研究的开始。 王明贞对统计物理学,尤其是玻耳兹 曼方程和布朗运动也同样有深入系统的研究。 清华大学这样评价她:“王明贞先生为我 校统计物理学科的建设开创了先河。她以 其广博而深厚的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统计理 论融汇于教学之中,形成了王氏风格。王 先生担任统计物理热力学的教学工作,为 培养我国自己的物理学家、工程物理学家 做出了重要贡献。”
“噪声女杰”
王明贞
终 成 大 器 为 报 国 。 三 题 折 记 心 酸 求 学 路 , ——
家中贫寒,自小丧母,王明贞的人生从悲苦的命运开始。到了10岁还没有 接受任何启蒙教育。十岁那年,年迈的祖母去看望她,正好遇见她在料理弟弟 起床、穿衣服,祖母很是愤怒,对王明贞的继母说:“明贞这年龄应去学校念 书,你怎么把她留在家里当婢女使唤?”从此之后,十岁的王明贞进入了苏州 振华女中附小,这是她人生梦想起航的地方。 1926年秋,王明贞还曾一度因为学费问题,与大学失之交臂,最后在姐 姐的资助下,进入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学。 两年的学习却并不顺利,因为老师 阅卷不公正,倔强的王明贞一气之下离开了南京,转学到了北平燕京女子大学 物理三年级。她一边求学,一边在护士预科班当数学老师,勤工俭学,每周两 堂课,报酬每月8元,这对当时极需生活费,生活在饥饿边缘的王明贞来说, 是多么大的帮助! 大学毕业留校,王明贞成了一名助教,先后两次留美考试均告失败,第三 次考试成绩发榜,王明贞是第一名!然而却因为考试方认为“派个第一名的女 生出国学物理,还不如派个第二名的男生好” 。失望之余,王明贞只好来到 金陵女大任教。 金陵女大校长吴贻芳了解到了王明贞的遭遇,深为不平,特 向密歇根大学写了封推荐信,在吴校长的成全下,王明贞终于得到了4年全额 奖学金,圆了留学梦。
厦门大学九十年校庆期间,上海厦大校友 会向母校捐赠了一尊谢希德铜像,被安放在物 理馆的前面,此前校方在厦大四种精神的表述 “王亚南、陈景润为代表的科学精神”中加入 了谢希德的名字。关于她还有更重要的头衔, 诸如著名物理学家、第21届国际半导体会议主 席、原复旦大学校长、上海政协主席,以及连 任两届的中共中央委员等等。 谢希德先生同样是表面物理学、半导体物 理的里程碑式人物,为中国的基础物理教育同 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电子信息科学 余闪闪 19820102203592
在人类数千年对宇宙,对物体,对人类,对真知的不懈探索中,科学的 发展一直由男性主导,物理学的领域亦相同无异。而近代以来物理学的 飞速发展中,西方世界更是处于绝对统领地位,那么,中国的女性物理 学家呢?她们又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与宝贵财富?
从此,王承书这个名字便消失了。而她,却默默地开始了长达 三十年隐姓埋名研究原子弹的工作中。
“两弹”功学毕业留影
于美国卫斯理女子学校
于英国新婚 1946年在长汀厦门大学读书时全家合影
黄辉理事长在90周年校庆谢希德铜像揭幕式上的讲话 : /programs/view/wHeg8RVlpJ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