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音乐治疗在我国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音乐治疗医学发展方向及治疗措施

音乐治疗医学发展方向及治疗措施音乐,这一无形的艺术形式,不仅能触动我们的情感,还拥有治愈身心的神奇力量。
近年来,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医学领域中逐渐崭露头角,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选择。
一、音乐治疗的定义与原理音乐治疗并非简单地让患者听听音乐,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干预过程。
它通过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如聆听、演奏、歌唱、创作等,以及音乐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来帮助患者改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其原理基于音乐对人体的多种影响。
首先,音乐能够调节人的情绪,欢快的旋律可以带来愉悦,舒缓的节奏能够使人放松。
其次,音乐可以影响人体的生理反应,如降低心率、血压,减轻肌肉紧张等。
此外,参与音乐活动还能促进社交互动和自我表达,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二、音乐治疗的应用领域1、心理健康领域对于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患者,音乐治疗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压抑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通过音乐创作和表达,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内心感受。
2、神经康复领域中风、脑损伤等患者常常面临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
音乐治疗可以通过节奏训练来改善患者的运动协调性,利用音乐记忆训练来提高认知能力。
3、儿童发展领域患有自闭症、多动症等特殊需求的儿童,音乐治疗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语言发展和注意力集中。
4、老年医学领域老年人常面临孤独、认知衰退等问题。
音乐治疗能够激发他们的回忆,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老年痴呆症的症状。
三、音乐治疗的方法和技术1、接受式音乐治疗患者主要是聆听音乐,治疗师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并引导患者进行情感和身体的反应。
2、再创造式音乐治疗鼓励患者参与音乐创作、演奏或歌唱,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3、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治疗师根据当下的情境即兴演奏音乐,促进互动和情感交流。
四、音乐治疗医学的发展方向1、个性化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未来的音乐治疗将更加注重个性化。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背景和音乐喜好等因素,制定专属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近十年来音乐治疗在我国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近十年来音乐治疗在我国的研究回顾与展望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虽然相对较短,但在近十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它将音乐与医学、心理学等领域相结合,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音乐治疗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从最初主要集中在精神疾病的治疗,如抑郁症、焦虑症等,逐渐延伸到了儿童自闭症、老年痴呆症、康复医学以及特殊教育等多个领域。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证实了音乐治疗在改善患者情绪、提高认知能力、增强社交技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音乐治疗的方法也日益丰富多样。
常见的方法包括聆听法,让患者聆听特定的音乐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参与法,鼓励患者亲自参与音乐演奏、歌唱或创作,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即兴演奏法,通过即兴的音乐创作来激发患者的创造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此外,还有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的综合性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治疗体验。
在研究层面,相关的实证研究数量不断增加。
研究者们采用了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和评估工具,对音乐治疗的效果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
例如,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接受音乐治疗前后的心理量表得分、生理指标变化等,来验证音乐治疗的有效性。
同时,也有不少研究关注音乐治疗的作用机制,试图从神经科学、心理学等角度揭示音乐如何影响人的大脑和心理活动。
然而,我国音乐治疗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专业人才的短缺是一个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受过系统音乐治疗培训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其次,音乐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操作指南,不同地区和机构在音乐治疗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了治疗效果的评估和推广。
此外,社会对音乐治疗的认知度仍然较低,很多人对音乐治疗的作用和价值存在误解,这也限制了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展望未来,音乐治疗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音乐治疗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国内外音乐治疗回顾及展望

国内外音乐治疗回顾及展望音乐,这一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不仅能触动我们的情感,还具有治愈心灵的力量。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正逐渐在医疗、心理健康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让我们一同回顾国内外音乐治疗的发展历程,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国外,音乐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音乐对情绪和身心的影响。
而在中世纪,宗教音乐被用于安抚人们的心灵。
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音乐治疗起源于 20 世纪中叶的美国。
二战后,大量的士兵出现了心理创伤,音乐被发现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痛苦、恢复正常生活。
随后,音乐治疗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美国在音乐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音乐治疗师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和认证,他们运用各种音乐活动,如演奏、聆听、创作等,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方面的问题。
例如,对于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师会通过节奏训练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社交互动能力;对于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患者,熟悉的音乐可以唤起他们的记忆,改善认知功能。
欧洲国家也在音乐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英国的音乐治疗注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独特需求和背景来设计治疗过程。
德国的音乐治疗则与医学紧密结合,广泛应用于康复治疗中,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
在亚洲,日本的音乐治疗发展迅速。
他们将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治疗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治疗方法。
韩国也在积极推动音乐治疗的发展,在教育和医疗机构中逐渐引入音乐治疗服务。
相比之下,我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
20 世纪80 年代,音乐治疗开始引入中国。
起初,主要是在一些医疗机构中进行试点和探索。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音乐治疗在国内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的音乐治疗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在精神卫生领域,帮助抑郁症、焦虑症等患者缓解症状,改善情绪;二是在儿童康复领域,如对自闭症、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干预和训练;三是在老年护理方面,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支持。
我国音乐疗法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音乐疗法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音乐疗法国内存在的问题音乐疗法在国内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对音乐治疗的认知不足。
由于音乐治疗这门新兴学科的特殊性,中国社会目前对其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消费者认知度低且研究人员亦未有很高的认知,甚至一些学者对于音乐的治疗功能也持怀疑态度(摘自立鼎产业研究中心《2020年版中国能量医学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研究工作学科分离现象严重。
音乐治疗是一门集音乐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
目前我国音乐治疗的学术队伍基本上是三大阵营:音乐学、医学和心理学。
这三大学术阵营各自专攻术业,极少能通力合作,共谋发展,导致了学术研究的片面性,研究成果难以达到较高学术水准。
——音乐治疗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性。
在音乐治疗中,音乐处方的选择、环境音乐强度以及节奏的控制等均缺乏系统的量化标准,使音乐治疗的科学性未能充分体现。
了解患者年龄、性别、知识层次、思想境界、艺术修养、音乐趣味、是否愿意接受音乐治疗、对音乐治疗室和治疗形式的要求以及音乐治疗时的心理感受等情况,并进行个性化干预,对音乐治疗效果将有积极影响。
——音乐治疗在国内缺乏制度保障。
目前,中国尚无音乐治疗师正规管理机构和资质体系。
心理咨询师尚且在劳保部挂证,医疗系统不予认可。
有些培训机构推出了资质或资格,但尚未被相关机构和实体认可。
这种认证制度的缺失,一方面使中国音乐治疗从业人员难以得到制度上的认可和保障,另一方面也使中国音乐治疗专业人员的就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影响。
——音乐治疗人才供给能力不足。
来自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的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5个国家开展了音乐治疗、150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教育专业,并已形成了一个社会职业,仅美国就有6000多名注册音乐治疗师在在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种心理诊所工作。
中国现代音乐治疗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但此后发展基本停滞,我国大学音乐治疗人才培养真正起始于2003年(中央音乐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国内还有星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11所高等院校设立了音乐治疗专业,其中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也有少量音乐治疗硕士和博士的培养。
音乐治疗发展综述

1、古代音乐疗法:在古代文明中,人们已经认识到音乐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例如,古希腊人认为音乐可以平衡身心,治愈疾病。
2、现代音乐治疗:20世纪中叶,随着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 音乐对人类心理和生理的影响。美国作曲家和音乐治疗师奥尔夫(Orff)提出了 一种以音乐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方法,标志着现代音乐治疗的开端。
四、音乐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音乐治疗在未来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以下是音乐 治疗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1、网络科技的影响: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远程音乐治疗和在线音乐 治疗将逐渐成为可能。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患者可以在线接受音乐治疗服 务,提高治疗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2、跨领域应用:音乐治疗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养老院、学校、企业 等。随着人们对音乐治疗的认识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2、促进身体康复:音乐活动可以刺激患者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呼吸、肌 肉等,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3、提高社交能力:音乐治疗中的合作和交流活动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社交技 能,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二、音乐治疗的发展历程
音乐治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音乐治疗始于20 世纪中叶。自那时以来,音乐治疗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次演示对音乐治疗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简要回顾和展 望。音乐治疗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医学、康复治疗、特殊 教育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其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局限性。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增加,音乐治疗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向 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音乐治疗将具有重要意 义,有助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音乐治疗发展综述
新时期下中国音乐治疗学的发展和应用

新时期下中国音乐治疗学的发展和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音乐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广大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音乐文化遗产的国家,音乐治疗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下中国音乐治疗学的发展和应用,并剖析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历程中国音乐治疗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的音乐治疗学主要受到西方文化和理论的影响。
通过引进西方音乐治疗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国音乐治疗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和治疗方法。
在1990年代,中国音乐治疗学逐渐崭露头角。
当时,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始开展音乐治疗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并且,这一时期的中国音乐治疗学也开始融合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学体系。
近年来,在国家对音乐治疗学的重视和支持下,中国音乐治疗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些知名大学开始开设音乐治疗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为培养更多的音乐治疗学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3.音乐治疗学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不仅有理论的研究,还有临床实践的探索。
二、当前应用情况目前,在中国的许多医疗机构和康复中心,音乐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康复手段。
特别是在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和老年护理机构,音乐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康复治疗中。
以儿童医院为例,音乐治疗常常被用于儿童的康复,包括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自闭症患儿的社交能力、注意缺陷多动症患儿的集中力等。
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的特点,可以激发儿童的情感、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精神病医院,音乐治疗也被广泛应用。
通过音乐的舒缓和治愈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增强患者的自信和社交能力。
同时,音乐治疗也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用药量,提高治疗效果。
在老年护理机构,音乐治疗被用于老年人的康复和精神抚慰。
通过音乐的共鸣和情感表达,可以帮助老年人释放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质量。
我国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及未来展望

我国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及未来展望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融合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旨在通过音乐的各种形式和手段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我国音乐治疗在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康复的可能。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音乐治疗也展现出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音乐治疗在我国临床应用的进展(一)精神心理领域在精神心理领域,音乐治疗对于抑郁症、焦虑症、自闭症等疾病的干预效果逐渐得到认可。
对于抑郁症患者,音乐治疗可以帮助他们舒缓情绪、释放压力,提高自我表达和情感沟通的能力。
通过参与音乐创作、演奏或聆听特定的音乐作品,患者能够更好地处理内心的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焦虑症患者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借助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放松身心,减轻紧张和不安。
音乐的冥想和放松训练可以有效地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降低焦虑水平。
对于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为他们提供了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
通过音乐活动,自闭症儿童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互动,提高社交技能和注意力,改善情绪行为问题。
(二)神经系统疾病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音乐治疗对于脑卒中、帕金森病等患者的康复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音乐治疗可以通过节奏性的运动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同时,音乐的刺激还可以促进语言中枢的激活,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帕金森病患者在音乐的引导下,能够改善步态和平衡能力,减少震颤的发生。
音乐的节奏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身体的运动,提高生活质量。
(三)老年康复领域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康复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音乐治疗在老年痴呆、老年抑郁症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熟悉的音乐可以唤起他们的记忆,增强认知功能。
音乐活动还可以增加老年人之间的社交互动,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对策研究

古 埃及 人 通过 巫 医来 治 病 ( 这在 影 视 中经 常
, 经 常采 用 一定 的仪 式 , 对 病人 手 舞 足蹈 一 年 在美 国堪 萨斯 大学 正式 发展 成为 一 门学科 。经 看 到 )
过 近半 个 多世 纪 的发 展 。 音 乐治 疗 已成 为 一 门成 番 , 口中念 念有 词 , 哼唱 着怪 异 小调 , 这 样 的怪 异 熟 完整 的边 缘 学科 , 已经 确 立 的临 床 治疗 方 法 多 达 上百种 , 并 形成 了众 多 的理论 流派 。 在美 国有
1 51
医学前 沿 2 0 1 4 年 第2 期
兴 的学 科 , 我 国 的音 乐治疗 起步 较晚 。 1 9 8 0年 . 美 国亚利 桑那 州立 大 学副 教授 、 美 籍华 裔 音乐 治疗 专 家 刘 邦瑞 先 生 ,在 中 央音 乐 学 院 的讲 学 活动 中, 首 次把 音乐 治疗 介绍 到 中国 。此 次讲 座 开启 了我 国进 入音 乐治疗 领域 的大 门 。1 9 8 1 年, 沈 阳 生理 效应 。 补 充 了现代 音 乐治 疗学 以心理 学 为 主
的理 论体 系 。在 中医音 乐 治疗 思想 中 , 注重“ 身、 心双 修” 。比如在 音 乐对生 理 的调 节方 面 , 中国传
统文 化 中的 “ 天人 相应 ” 理 论认 为 。 自然界 与 人是
“ 同构 异 质 ” 的, 无 论 世 界上 的什 么 实 物 , 都是 由
小调 不 仅起 着 暗示 作 用 , 也 使病 人 内心 得 到很 大 的震 动 , 心情 随之 变得 舒畅 , 病情 便趋 于好转 。古
近8 0多所 大学 设 有音 乐 治疗 专 业 , 培养 学 士 , 硕 希腊 人 也很 早 就将 健 康 和音 乐联 系起 来 , 他 们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NO.6,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88 近十年来音乐治疗在我国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王小露
(南京邮电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内近十年音乐治疗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在音乐治疗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音乐治疗学队伍专业化、效果评价体系标准化、中国传统音乐治疗本土化的观点,为我国音乐治疗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新动力。
关键词:音乐治疗;研究回顾;展望
中图分类号:J61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6-0288-2
自古以来就有记载,音乐对人类生理和心理产生积极
K、B、S 为检索工具,在文献标题栏输入“音乐治疗(或的实践研究论文依然很多,占文献总数的74%,特殊儿童教育、其他人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等领域的实践研究其次,尤其是特殊儿童教育音乐治疗领域。
同时应用领域不断延伸,从临床科室到社区,应用对象从特殊人群发展到普通人群。
二、音乐治疗文献内容分析
国内音乐治疗研究内容大体分为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两类。
(一)理论研究
丰富,是一门年轻的新兴的边缘交叉应用学科。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治疗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各国专家开展音乐治疗的领域及治疗方法的不同,产生了不一致的定义。
我国音乐治疗研究者张鸿懿则认为音乐治疗更倾向
于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将音乐治疗定义为:“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
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
作者简介:王小露,南京邮电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干预研究》
(Ca/2011/01/25);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基于音乐治疗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研究》(2012SJDFDY059)。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1 08:24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221.0824.161.html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NO.6,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89复或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
” 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席 BrusciaK.对音乐治疗的定义目前被普遍接受:“音乐治疗是一种系统化地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 以上可以看出,虽然对音乐治疗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各流派对其定义还是有共同的部分:都承认音乐治疗不同于一般治疗之处在于音乐治疗是以音乐为媒体来进行治疗,都肯定音乐治疗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健康。
2、中国传统音乐治疗思想及方法 我国在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出具有东方文化特点和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方法。
罗小平教授对古代文献中的五音、五声与五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分析;姜莉详细介绍传统的中医经络穴位学说与音乐治疗相结合的一种新疗法,即“音乐电针疗法”或“音乐电疗法”。
(二)临床应用 音乐治疗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应用对象以及使用的机构来看,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在医学领域中开展音乐治疗的主要研究 音乐治疗在医学上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于病人疼痛与焦虑状态的缓解、高血压患者、精神病症、肿瘤临床上的应用、流产及剖宫产术、睡眠障碍患者、老年痴呆症、口腔治疗以及其他方面的个别研究。
研究中所使用的音乐治疗方法主要以接受式音乐治疗为主,以聆听法运用的较为普遍;对音乐治疗的实施过程描述很少,常以音乐治疗实施前后进行的生理或心理测试的数据指标的变化以及简单的临床症状来评价治疗功效。
2、采用中国传统音乐治疗方式进行的主要研究 马前锋(2006)从中国古代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个性化的辨证治疗方法以及传统的中医音乐治疗三方面对中国传统的音乐治疗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特别是五音疗法,反映了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
刘永锋(2008)在其硕士论文中主要针对脑瘫患儿进行针刺结合音乐疗法的临床治疗。
研究初步显示,运用“脑——脏腑经络——发育行为”理论指导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是可行的,并取得较好疗效。
3、在特殊儿童治疗方面进行的主要研究 张鸿懿教授(2004)进行了为期三个学期的课题研究,运用奥尔夫音乐治疗法的“游戏中的音乐活动”、“将语言引入音乐活动”、“音乐和身体动作相结合”、“应用奥尔夫乐器”等技术,测量结果表明音乐治疗是改善智力障碍儿童心理能力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杜青青(2011)在梳理分析近年来智障儿童音乐治疗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音乐治疗干预智障儿童情绪及行为的个案分析,以智障儿童对音乐和声音的敏锐性为切入点,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声音听觉的训练向儿童提供更多有益
的经验,进一步分析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领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4、音乐治疗应用于不同人群的主要研究 运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分别对地震幸存者、老人、运动员、艺术家、医护工作者、监狱服刑人员、中学生等进行
心理干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地效果。
5、音乐治疗应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研究 刘伟等(2007)采用单盲法,比较音乐治疗和以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对生活充实度的影响,实验前后用结构
式问卷调查评价治疗结果。
研究证明以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治疗能提高患者对生活充实度,疗效好于单纯音乐治疗。
三、国内音乐治疗相关研究的评述及启示 回顾我国这十年来音乐治疗学的学术论文,可以看到近年来有关音乐治疗的历史及文献介绍类的论文明显减少,临床应用类的明显增加,且应用领域已从最初的精神
障碍等特殊科室向外科、妇产科等临床科室不断延伸,运用对象从最早的精神病患者向特殊儿童、老人、大学生等普通民众不断扩展。
但是从总体来看,与国外相关领域的
研究相比,还存在一些局限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治疗学队伍需专业化 在我国,音乐治疗活动大都在医院环境中进行,大多数医生缺乏专业音乐知识,一般采用接受性音乐治疗,以聆听式为主,治疗方法单一,缺乏音乐治疗实施过程的描述,从而使大家对音乐治疗的理解存在误区,片面理解为音乐治疗就是通过简单的聆听音乐、放松紧张情绪,以此获得愉悦的心情,进而使身体疾病得到治愈。
因此市场上
就出现了一些所谓的“音乐治疗带”,回家聆听的做法也许对身心有一些的放松作用,但这不能称其为音乐治疗。
因此,笔者认为纠正错误的观念必须从音乐治疗学队伍入手,以务实、科学的态度对音乐治疗学相关学科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建立一支专业的音乐治疗队伍。
(二)效果评价体系需标准化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多数研究未提及评估措施,少部分研究对同种疾病的效果评价亦呈现多样性,并且只涉及到治疗的终末评价,忽略了过程评价,不利于音乐治疗的
科学实施和计划调整。
因此建立相对统一的评价体系是音乐治疗学科科学实施的必要环节。
同时,强调过程评价、及时调整治疗计划也应得到更多重视。
(三)中国的音乐治疗需本土化、规范化 从近10年的文献资料来看,临床中的应用和研究还仅仅是开始,还需修葺完善,特别是我国在系统地引进了
国外音乐治疗理论后,传统的音乐治疗体系的构建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此外,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具体实施的控制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马前锋.音乐心生乐者药也[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12. [2] 罗小平.析五音与五脏关系的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3):27-30. [3] 马前锋,翁洁静,李琼.中国传统的音乐治疗研究[J].心理科学,2006(6):1470-1473. [4] 刘永峰.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
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5] 张鸿懿,周为民.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
的作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94):1. [6] 杜青青.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领域里的实践研究
—走进智障儿童的声音世界[J].人民音乐,2011(6):92.
责任编辑:杨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