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计算程序(全)
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

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园区段YQ312-SG1标段测量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园区段YQ312-SG1标项目经理部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 (3)第2章编制依据及执行规范 (3)第3章测量作业任务和测量管理组织机构 (4)3.1测量作业任务 (5)3.2测量组织机构 (5)3.3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 (5)3.4施工测量程序 (7)第4章控制测量 (7)4.1平面控制网加密方案 (7)4.2精密高程网加密方案 (8)4.3精度要求 (8)4.4施测方案 (11)4.5数据处理 (12)第5章施工测量5.1施工放样测量 (12)5.2临时设施放样 (13)5.3竣工测量 (13)第6章施工测量管理制度及技术保障措施 (14)6.1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14)6.2测量成果管理制度 (16)6.3测量人员安全保证措施 (17)6.4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7)6.5施工测量质量管理目标和基本质量指标 (18)6.6测量控制点保护措施 (18)1工程概况1.1项目总述G312国道(上海~伊宁)是东西向的国道主干线,也是苏州市重要的东西向对外及过境交通干线。
G312国道苏州段东起上海安亭镇,向西穿过昆山、苏州工业园区、平江区、金阊区、高新区、相城区,在相城区望亭镇西进入无锡境内,全场约81.9公里。
根据项目建设需要,312国道苏州段改扩建工程以工业园区星塘街为界分为东西两端,其中西段改扩建工程长约28公里已于2015年5月建成通车;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为昆山童径路至园区星塘街,路线全长约33.2公里。
本次建设范围为阳澄湖大桥苏昆交界处至星华街共长约5.991公里,利用园区阳澄湖大道线位,涉及穿越京沪高速铁路、苏州市重要水源保护地阳澄湖、唯胜路附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鞋山遗址、沪宁高速阳澄湖服务区等。
1.2本标段工程项目概况本标段路线利用阳澄湖大道线位跨越阳澄东湖后至唯胜路东,主线向下以隧道形式穿过唯胜路、夷亭路、华谊影城入口和沪宁高速阳澄湖出入口道路后起坡接地至木沉港河西侧。
高塔施工测量技术方案及详细操作流程

高塔施工测量技术方案及详细操作流程一、总则斜拉桥(悬索桥)主塔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难度大,施工测量方法千差万别,各种方法精度不一,为了更好的规范主塔施工测量作业,提高作业效率,确保测量精度和产品质量,特编写本方法。
我们单位目前施工或已经施工的有关项目: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长沙三汊矶湘江大桥、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厦漳跨海大桥、黄冈公铁长江大桥、汝郴郴洲大桥、浪岐大桥等项目。
就针对我们目前施工的情况,对高塔施工作业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和介绍,提供一些可行的测量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概述主塔主要分为斜拉桥主塔和悬索桥主塔,其施工测量的重难点是如何保证塔柱的倾斜度、垂直度和外形几何尺寸以及内部构件的空间位置。
测量的主要内容有:控制网复测加密、塔柱基础定位、塔柱的中心线放样、高程传递、各节段劲性骨架的定位与检查、索道管定位、模板定位与检查、预埋件定位、各节段竣工测量、施工中的主塔沉降变形观测和塔梁同步施工中主塔测量控制等。
三、主塔施工测量流程四、主塔施工测量依据和精度要求1. 测量依据(制定的测量方案和施工方案)2. 规范要求注:H为索塔高度(mm)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主索鞍安装精度实测项目--------公路桥形涵施工技规范3. 施工合同有特别要求的,按照其要求的精度施测(如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黄冈公铁长江大桥等项目按塔段的摸板平面轴线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差≤5mm;锚垫板中心位置偏差≤5mm;索道管轴线偏差≤5′;塔拄的倾斜度应该满足塔高的1/3000且不大于30mm。
)五、测量准备工作1. 方案制定与审核由于主塔施工测量精度高,一般距离岸上控制点较远,测量精度受仪器自身误差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夜间测量和雾天测量时,影响更为显著。
塔身受到日照和风力等作用,会发生倾斜和扭转,给塔身模板检查和索道管定位等测量作业带来困难,特别是钢梁架设挂索和塔身同步施工时,使测量作业更为困难。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 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 8)这四步观测, 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 黑一黑一红一红 )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 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规范允许采用 “后一后一前一前 (黑一 红 一黑一红 ) ”的观测步骤。
2 、 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 7-11 。
① 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 — (2)]X100m前视距 (10)=[(4) — (5)]Xl00m 前、后视距差 (11)=(9) — (10)前、后视距差累积 (12)= 本站 (11)+ 上站 (12)② 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 十K — (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 十 K — (8) 三等≯ 2mm ,四等≯ 3mm( 上式中的 K 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 4. 687m 或 4. 787m)③ 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 — (6)或 (17)=(14) — (13)三三等≯ 75m ,四等≯l00m三等≯ 3m ,四等≯ 5m三等≯ 6m ,四等≯ l0rn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 —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100]等≯ 3mm,四等≯ 5mm高差的平均值(18)= [ ( 15)+(16) ±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 ,反之,取—0.100。
测绘工作流程汇总

测绘工作流程汇总测绘工作流程汇总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一、坐标转换:1收集、整理转换区域内重合点成果(三维坐标)2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
3确定坐标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
4转换前坐标形式的转换:采用四参数---同一投影带的高斯平面坐标;采用七参数---空间直角坐标。
5初步计算转换参数。
6分析转换残差,剔除粗差。
7重新计算参数并评估参数精度。
8转换二、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1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PS测量数据处理。
2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水准测量数据处理。
3计算高程异常。
4收集重力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并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经行整理。
5可采用地形均衡重力归算等方法完成重力点的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
6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7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消弱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三、水下地形测量基本实施过程1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设备监测和调试、测线设计、多波束校准、动吃水的测定等。
2测量过程:包括水深测量、潮汐测量、声速测量等。
3数据处理:包括多波束数据处理、水深改正、质量控制、归位计算等。
4质量评估:利用主检比对等对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进行质量评估。
5图形绘制:对测点平面坐标、水深进行转换,获得图形绘制要求的坐标系系统和垂直基准下的成果,用于水下地形图绘制;根据比例尺设计图幅、进行水下地形图绘制。
6成果提交:资料整理、汇编和提交。
四、海图制作----海图总体设计1海图图幅设计:根据制图区域范围,确定海图图幅规格、图幅数量和对海图的分幅,以及确定每一幅海图的标题、图号及图面配置。
图面配置一般包括标题内容和位置、各种图表、说明文字以及方位圈配置的位置等。
2确定海图的数学基础:主要包括海图比例尺、投影、坐标系统及深度、高程基准。
3构思海图内容及表示方法:包括海图内容的选择,确定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原则和指标、设计和选择表示方法,确定地名的采用原则四、海图制作----海图制作流程1编辑准备阶段:即海图总体设计;2数据输入阶段:将所使用的图形、数字、文字输入计算机的过程。
建筑工程竣工测量及面积计算规程

4。2.2。3多层建筑物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4.2.2.4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和场馆看台下,当设计加以利用时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
4.2。1.12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
4.2。1.13设有围护结构不垂直于水平面而超出底板外沿的建筑物,应按其底板面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
4.2.2
4。2。2。1单层建筑物高度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至楼面的净高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
4.2.3.1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和场馆看台下,当设计不利用或室内净高不足1.20m时不应计算面积。
4。2.3.2设计不利用的深基础架空层、坡地吊脚架空层、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场馆看台下的空间不应计算面积.
4。2.3。3下列(9类)项目不应计算面积:
1、建筑物通道(骑楼、过街楼的底层)(穿过建筑物底层的通道,中间不设柱子、不设门,且地坪与室外交通道路相接(总图中应具体标识)的,不计算面积。)。
4。2.2.15雨篷结构的外边线至外墙结构外边线的宽度超过2.10m者,应按雨篷结构板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4.2。2.16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应按建筑物自然层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4。2.2.17建筑物的阳台均应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阳台应有围护结构与建筑室内空间分隔,否则作为室内空间计算面积。
测量施工流程图

测量施工流程图1. 项目概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测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涉及到地形测量、基坑开挖、砼浇筑、结构安装等多个方面。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必须对各项测量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
本文将介绍测量施工的流程,并且给出各项测量的具体作业要点和注意事项。
2. 测量施工流程图测量施工流程图测量施工流程图3. 测量施工流程详解3.1.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测量施工的第一步。
其目的是掌握施工地形情况,便于后续的测量和施工规划。
地形测量应具备以下要点:•配备适当的测量设备,包括全站仪、经纬仪、自动水平仪等;•选取合适的测量控制点,保证各个控制点之间形成紧密的三角形网;•进行控制点之间的测量与坐标计算,形成施工地形图。
3.2. 基坑开挖测量基坑开挖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
因此,对基坑开挖进行准确的测量是很有必要的。
其要点如下:•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基坑开挖轮廓线控制点,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标高、标位,确保基坑边界线测量的准确性;•对基坑内外立面及底面进行测绘,并测定坑底标高;•针对开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及时的变更调整。
3.3. 砼浇筑测量在砼浇筑的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砼配比、计算浇筑面积、确定浇筑高度,对砼浇筑的测量至关重要。
其具体要点如下:•确定砼浇筑控制点及标高,利用全站仪对控制点进行测量,保证各个控制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准确无误;•对测量的控制点进行观测,计算出坐标值,进而推算出砼浇筑高度;•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砼配比计算,确保砼的质量符合要求。
3.4. 结构安装测量结构安装是建筑物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包括立柱安装、梁板连接、钢结构吊装等。
其要点如下:•安装之前,应对各个构件进行测量和型号确认,确保构件的完整性和质量;•因施工误差和预制构件带来的尺寸偏差,应进行构件的调整和修正,并进行后续的二次测量,以确保构件有效连接;•确定结构构件之间的安装位置和安装顺序,做好配合和对接工作,保证结构强度与稳定性。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测量是桥梁工程非常关键的工作,必须密切配合业主和监理方作好本工程测量工作,根据设计文件,按照规定的精度,将图纸上设计的桥梁墩台位置标定于地面,据此指导施工,确保建成的桥梁在平面位置、高程位置和外形尺寸等均符合设计要求。
一工程概述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济南特大桥,此桥全长 27532.19m,起止里程DK1+908.95~DK29+441.14,中心里程为: DK15+675.1。
全桥墩台身共 846个,桥墩采用圆端型实体桥墩,墩身高度 3.5~17.5m;顶帽托盘采用 C35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支承垫石采用 C40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支承垫石采用 C50钢筋混凝土;承台根据环境作用不同分别采用 C35、C40、C45混凝土;钻孔桩共 6954 根(305215延米),桩径类型为 1.0m,1.25m,1.5m,单根桩长 30m~55m,桩基根据环境作用不同采用 C30、C35、C40混凝土摩擦桩。
中铁十局济青高铁 2标二分部承建济南特大桥 DK13+500~DK27+000(351# 墩~ 770#墩)的桥梁单位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基础及下部构造和区间连续梁部分,其中桩基础共 3353根,承台 419个,墩身 419个。
线路在DK11+354.76647~DK14+675.774为左偏曲线,曲线半径 7000m ;在DK18+791.680~DK22+588.693为左偏曲线,曲线半径 8000m;在 DK22 +951.956~DK29+676.349为右偏曲线,曲线半径 8500m。
桥梁在 DK21+124.28 及 DK24+554.08:分别上跨既有 X303县道和潘王路,上部均采用( 32+48+32)m连续梁。
14+519.11:跨莱济高速公路上部采用( 48.5+56+48.5)m连续梁。
二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 1991);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3、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济青段) CPI(C级)GPS网坐标成果》;4、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济青段) CPII(D级)GPS网坐标成果》;5、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济青段) CPI级 GPS点之记》;6、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贺广段) CPII级 GPS 点之记》。
施工测量坐标计算程序

施工测量坐标计算程序引言在施工测量中,坐标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坐标计算,可以确定不同点之间的距离、方位角和高程等信息,为施工提供精确的数据。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准确性,许多施工单位都使用计算机程序来进行坐标计算。
本文将介绍一种施工测量坐标计算程序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程序原理施工测量坐标计算程序的原理是基于坐标系和几何计算的。
在测量施工现场时,通常使用某种坐标系来描述不同点的位置。
常见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以水平面为基准,以水平线和垂直线为轴线,通过x轴和y轴表示点的位置。
极坐标系以某一点为原点,以极径和极角表示点的位置。
程序的计算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输入测量数据:包括各个点的坐标值、角度值等。
2. 坐标转换:根据需要将坐标系进行转换,比如将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
3. 距离计算:根据两点的坐标值,使用勾股定理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4. 方位角计算:根据两点的坐标值,计算方位角。
5. 高程计算:根据不同点的高程数据,计算高程差等。
程序使用方法施工测量坐标计算程序的使用方法如下:1.打开程序:双击程序图标或运行程序的命令。
2.输入测量数据:按照程序的提示,输入各个点的坐标值和角度值。
注意输入数据的格式和精度要求。
3.进行坐标转换:如果需要进行坐标转换,选择相应的转换选项,并输入转换参数。
4.进行距离计算:选择距离计算选项,输入需要计算的两点坐标值,并执行计算操作。
5.进行方位角计算:选择方位角计算选项,输入需要计算的两点坐标值,并执行计算操作。
6.进行高程计算:选择高程计算选项,输入需要计算的点的高程数据,并执行计算操作。
7.查看计算结果:结果将以表格或图形的形式显示在程序界面上,可以导出为文本文件或图片文件。
程序优势与传统的手工计算相比,施工测量坐标计算程序具有以下优势: - 精度高:计算过程采用计算机算法,准确度高,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测量结果。
- 效率高:程序能够自动进行大量数据的计算和处理,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