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让心灵自由呼吸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李希贵先生所著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很多精彩的语录,其中作者的一些精辟见解让人读后很受启发。
爷爷不懂教育,却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个幼稚的生命,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热爱读书、热爱文化的种子,可见善良、民主、宽容、仁爱的氛围,本身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沃土。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
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人的精神成长和生理发育是一样的,对“营养”的需求也是分阶段的。
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应该读特定的名家名作,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欲望,而且也难以吸收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
在什么样的年龄段读什么样的书,这应当成为指导学生阅读的重要原则。
青年时期的朋友群体至关重要。
在贫乏的物质生活面前,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大家相聚在一起,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支撑着,虽然个性不同,但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彼此包容,学会了互相欣赏,学会了和谐相处。
每个朋友都是对方的镜子,每个朋友都是对方的老师,相处的过程就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对于一个年轻的生命,这不就是最好最自然的教育么?其实,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相互影响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人生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怀、用他们那种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
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
从小学到大学,一路下来,一个读书感悟而已。
老师讲了些什么,我真的记不得了,但读了什么书,在头脑中却非常真切!我无意否认教师在作用,但是,要我说实话,我只能说,我的语文水平全是靠课外的阅读。
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掉,而我们无意中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受益。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

读尽看罢话心声—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3月29日的读书启动会上,我有幸拜读了由李希贵老师所著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在过后的十多天里,我总是在百忙中抽空到书中浏览借鉴,一个个典型的经验实例和一次次的勇敢尝试,使我如同久旱逢甘霖般的从中汲取其精髓,心里产生一次次跌宕起伏的共鸣,泛起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涟漪。
李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适中的管理方法及辉煌杰出的成功经验,让我一次次发自内心地感到由衷的钦佩。
李希贵从担任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开始,在教学工作中敢于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一路成长成为山东高密四中的副校长,校长,后来担任高密一中的校长,高密市的教委主任,乃至最后担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与教育部的领导一起修订教育的措施等等,一路的艰辛,结出了一路的硕果,一路的汗水,洒下了一路的辉煌。
读罢此书,使我心中豁然开朗,也正因为与此书结缘,从而更坚定了我今后学校教育改革的信念,书中的成功事例和李希贵老师的人格魅力,早已定格在我深邃的印象中,我要沿着先驱者的脚步,致力于学校管理的研究,努力做一个新时期优秀、合格的小学校长。
从教10年以来,在教学岗位上,我担任过语文、数学、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的教学工作,担任过学校班主任、财务、会计、少先队辅导员教研组长、校长等职务,其中的感悟颇深,从而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位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太多太多,我们应具备一种精神—爱岗敬业、拥有一种心态—阳光自信、敞开一种情怀—爱生如子、树立一种意识—开拓创新、精通一门学问—专业素养、养成一种习惯—终身学习。
细细咀嚼,李希贵校长的管理颇具艺术特色,从教师的漠然到热情,从学生的被动到主动,从校园的静寂到沸腾,从体制的缺失到健全,从评价的单一到多元,从教改的尝试到成功,从大家的不解到释怀,从秩序的松弛到严谨,从家长的观望到参与,其间凝聚了李校长的睿智和魅力,同时赋予了学校教师、学生及教研教改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从而奠定了一次次的成功,铸就了一次次的辉煌。
读李希贵有感

读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李希贵现任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校长不愧为当代教育家,从书中能深深体会到:1、大胆创新。
不管是当老师,校长还是局长,他都能抓住工作的重点,他说“教学工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并去用大胆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总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向书学习。
他的发展始终离不开读书,他把书中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和教育中去,这是他成功的关键,书中他极力推荐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和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人生的智慧》这两本书,因为这两本书都是关注“人学”的书,以人为中心,就像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一样。
3、平等和放权。
不管是对待学生还是他的属下,他都坚持平等的原则和放权的原则。
哪怕一件小事都会平等对待每个人;只要学生能做的事情,他绝不插手,更不会一把抓,给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
他越是平等,放权,学生就越有信心,积极地去把事情做好。
除了以上这些,李校长还有一些人生的感悟让我受益无穷:1、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他说,“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干什么事就要干好什么事”,细想一下,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就是很了不起的。
2、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李校长说这是改变他一生的哲学命题。
的确,如果我们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学生肯定能感受到,他们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先不说对学习的好处,以后,学生们在工作中也会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也是很大的成功。
3、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现在的自己已不是之前的自己了,再用之前的方法和思想去做事情是行不通的,但是要记住,“不重复自己,需要可贵的自省;而不重复别人,则需要自信”。
4、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
李校长总能比别人看的更远,总能方法更巧妙,总能方式更独特,总能思想更先进……所以致使他取得了超出别人的成功。
总之,这一切的理念成了让他的学生、学校、属下自由呼吸的基础。
以上这些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书里还有很多教学,教育和管理的先进思想,需要我在今后的阅读中和实践中去学习和体会。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9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9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篇1《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在新课程背景下奉献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
书中把自己多年来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提供给读者,主要写了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自己的感悟,始终贯穿了教学、教育、学校管理三条线索。
一切都是那么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
读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对教育的真诚、真挚,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寻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态度所感动。
读完这本书,我想用袁振国在前言中的一段话来表达我读后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事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而且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教育是造福于他人同时也使自己获得幸福的伟大事业。
”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李希贵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实践向我们诠释了怎样使孩子获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师怎样从辛勤劳动中体验工作的快乐。
善于学习,是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对李希贵的第一印象。
李希贵的教育成功之路得益于对读书的执著和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体验、领悟和反思。
家庭的影响使李希贵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结合自己的在教学中的经验和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使他越来越认识到读书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读书,伴随了他46岁人生,也影响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所以,我们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
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
一个优秀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
与教育名师相比,我们比较多的只是囿于操作层面的专业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匠气,而往往缺少一种基于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
品读李希贵,让心灵自由呼吸

品读李希贵,让心灵自由呼吸作者:王媛媛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256-01如果问最近几个月,谁是我校精神世界的风云人物?非李希贵莫属。
走进中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先生所著的《新学校十讲》、《学生第二》、《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再静下心来,细细品读领悟着他无处不在的感受到他长期“自由呼吸”的教育梦想,让人不能不为之感动。
当顺着几本书中的教学线、教育线、管理线,来历数李先生的经历,其实不难发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统慑了整套书的灵魂。
贯穿在所有文章中的一个“爱”字,让他能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新的教育理念。
1 教育线体悟:“体验”教育——反思教育方式李校长说:“教育,从平等开始。
”他提出了教师完全可以道歉,教育完全可以在平起平坐的状态下进行。
其实,在我们平时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的因为师生关系不协调,学生不愿听课、学习,老师闹情绪的恶性循环的案例。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老师更多的是使用粗暴的方法来对待犯错的学生。
学生往往是因为“怕”而变得”乖”。
记得多年级我班有一个学生,在老师面前热心助人、关心集体,一直是乖宝宝的形象。
可是一次不经意的与同学的下课聊天沟通,才发现此学生的外表全是伪装出来的,出了校门,打驾、骂脏话、坐公交车抢坐位,甚至是换了音体美等科老师上课就“原形毕露”。
这是教育的本质吗?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在学生表现出疲倦之前功课就应该停止。
”这句看似平常的话道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教育应该在孩子乐于接受的情景下进行。
这些孩子,本身对教育者就积淀了许多不信任,甚至敌意。
因此他们会经常向固有的“师道尊严”挑战。
其实,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教育。
我们所能做的最正确的态度就是——忍耐。
放下自己的尊严和架子,压制住自己心头的怒火,站在孩子的一面想想。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 “鼓励的效应”中,五年级的李希贵作业本 和考试卷上不见一个红“×”号,那是因为 他那特别的老师在随堂批改作业时,遇到 错误,就让你思考,直到你把题目重新做 正确为止,然后在作业本上打一个大大的 “√”号,这一小小的举动,曾经那么大地 激励了一个孩子充满自信的心。初中时的 政治老师对他诗歌的赞赏,高中时的校长 允许他与校长同住一室、委托他代学校书 写向上级汇报的材料等等,这些来自成人 世界的充分尊重,成为他自我教育、自我 完善的开始,也促使他开始真正意义上的 人的成长。
不懂教育的人们,用无声的教育给他 上了启蒙课;一本教育家丛书,让我那么 近地走进名家,从他的生活、工作和管理 体会中感受着他的教育思想,学习着他的 管理智慧,聆听着他字里行间蕴含的无声 教诲,作为一个教育人,自我提高,自我 完善,就是在这么靠近大师、循序渐进、 润物无声之中获得的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管理中:
他以营造“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使命,进行 了一系列领潮流之先的探索。在高密,他立志 于让高密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潍坊,他 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着力打造教育强市。他将 西方企业管理中的一些新思想、新点子创造性 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并取得了很 大的成效。
• 李希贵老师说的好:“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 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 “爱书的爷爷”不懂教育,但不经意间表达出的 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对书籍的发自心灵深处的珍 惜,却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个幼稚的 生命,使他播下了热爱读书、热爱文化的种子。 作者感叹:“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感的种子 总是播下得越早越好。”说的真好。 • “父亲和母亲”中,父亲的沉稳淡泊,乐观豁达, 母亲的要强上进,做事高效,父母的相濡以沫, 家庭的其乐融融,成年人的善良、民主、仁爱、 宽容,都为作者美好人性的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 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细想,可不是这样吗?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几点感悟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几点感悟《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著作。
这本书算不上一本理论性很强的教育著作,它向我们展现的是李希贵这位教育家从儿时成长、到乡村教师、学校校长、教育局长的成长历程,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教育故事,传播着他关于自由呼吸教育的思考和感悟,是一本用故事传播思想的好书。
细细地品读,我被它深深的吸引了。
那睿智的管理手段,鲜明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给人以春风扑面的愉悦。
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作者那些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和做法的感悟,更为他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的解说而感动。
掩卷沉思,我们所追求的教育,不正是如此吗?自由呼吸的教育,其实就是尊重、平等、民主、宽容的教育,尊重规律、尊重人性的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对作者提出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有深切的感悟。
管理的真谛:“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这句话来源于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也是很多成功管理者提倡的管理理念。
李希贵校长在管理中也曾迷惘,也曾遇到过,无论实施任何管理举措,总会有人想出许多理由和你过不去的无奈。
但他从这句话中受到启迪,认识到: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
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
管理,其实是组织才华的艺术,又是开发才华的艺术。
一个管理者,更应该注意欣赏才华,使才华最大限度地升值,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在这个思想基础上看待管理,研究管理方法、调整管理思路,就收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书中用一个个成功的案例进行了生动的诠释:如高密四中的“牢骚大王”由热爱水井到热爱学校;教学30年退居图书管理员岗位的“三朝元老”;为“首席接待”而自豪的门卫吕老师;从“五子登科”的暖心工程到“功勋四中人”的评选表彰。
既有对教师生存需求的充分保障,又有着眼于心灵和精神层面的激励,充分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前进动力。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8篇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大全、培训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training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8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中的宝贵财富,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通过精心撰写的心得体会,我们能够传递出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信念,激励读者追求更好的生活,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李希贵,让心灵自由呼吸
临邑第五中学周华
临邑实验中学来洪吉
走进李希贵先生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领悟着他全新的教育理想与信念的结晶历数着他20多年的从教历程,感受着他长期“自由呼吸”的教育梦想的漫漫求索,每一个做教育的人都不能不为之震撼为之感动,聆听着李先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切身经历的典经案例。
每一个都能引发我心灵上的共鸣和理性的思考。
当我顺着书中的教学线、教育线、管理线,来历数李老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应该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统慑了整部书的灵魂。
李先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起步,他跋涉的足迹刻录了他对语文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冷静地反思。
正如他在书中所说:“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
”书中还引用了东晋大诗人陶渊铭说过的话“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其实,读书不求甚解有一点类似于素描。
先勾勒骨架,然后逐步细化,让笔下的人物或形象逐步鲜活和丰满起来。
没有听说画人物,先把一个人的眉毛全部画好,画得不能修改之后再画眼睛的。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会没有整体感,会失掉这个人物的神韵。
读书不求甚解也与人生的一个浅显的道理相契合,那就是凡事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很多时候人要不厌其烦,要有耐心逐步深入,逐步探究,务必坚韧,如是而已。
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零距离共呼吸中,李希贵先生逐渐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书中,李希贵先生曾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品读着李希贵先生的这部书,很是为其中的先进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做法所深深打动与触动。
在“教育,从平等开始”一节中他叙述了三个故事。
“教师完全可以道歉”、“学生不需要假分数”、“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
其中最好一个案例给我的触动最大。
叙述的是老师和同学一起当面揭穿一偷同桌手表的女生,结果毁了这位女生的一生。
最后他总结道“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决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
在“经营学校文化”一节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让苦累文化‘上市’”一文。
李希贵在担任高密四中任校长时,帮助四中人建起了“苦累文化”,到现在高密四中大门两侧的墙壁上依然写着“怕苦累莫入此门,图轻松另寻他处”。
正是在这“苦累文化”的影响下一个个后进生升入了高校,一个个教育奇迹正在四中创造。
李希贵先生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
读书,使我顿
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
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砺炼了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凭心而论,要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但我们都能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任何对教育理想的求索都要付诸改革,而“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雅斯贝尔斯语)。
“人的回归”不外是“成为自己”!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
”因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来承传宝贵的民族文化的薪火,让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孩子能自由地成长,并不但地开启他们的心智。
从事着教书育人的职业,我也感同身受,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我们就得让学生唱主角。
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强迫是最糟糕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自己去重新掌握、重新建立和重新发现真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始终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伴奏者。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资源,把课堂学习的时空
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去体悟学习的快乐,去体悟学习的真谛,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努力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和创设自由的学习空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先生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
“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
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
”这是李希贵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
在教育工作中,不管你是哪一个级别的领导,抑或是任教哪一个学科的普通教师,都要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领导管理教师需要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教师管理学生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
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在自由呼吸中享受教育的幸福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