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向神坛的李希贵
“借”钱买官,黄粱一梦

“借”钱买官,黄粱一梦作者:孙纯福来源:《廉政瞭望》2009年第01期因生活困难向他人借钱,是很平常的事。
可为了买官而向别人“借”钱的人和事也存在。
这不,这里就有—个,主角是湖南郴州市苏仙区原副区长邱东圣,其行贿对象是大名鼎鼎的郴州曾锦春、李大伦。
3万元买句实话邱东圣原是湖南郴州市临武县组织部部长,2002年8月,调往郴州市苏仙区人民政府任副区长,当年44岁。
当了副区长后,邱东圣工作更努力了,他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邱东圣分管的人事和社保工作被湖南省和郴州市评过先进,但两年过去了,邱东圣的职务还是没有升迁。
年龄是个宝,眼看已过46岁还没提拔,他有了危机感,思来想去,自认为是没与上级领导搞好关系。
2004年8月8日,邱东圣通过自己的司机与郴州市纪委书记司机的关系,约上了郴州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吃晚饭。
曾锦春满脸笑容握住邱东圣的手说:“你还年轻嘛。
”邱东圣不失时机地大献殷勤:“认识曾书记是我的福份,还望书记今后多多关照。
”曾锦春笑着点了点头。
这一餐花了6000元。
10天后的一个下午,邱东圣约曾锦春吃晚饭,饭后,邱东圣同曾锦春打麻将。
邱东圣让曾锦春赢了1万元,加上吃饭花去的钱,这次邱东圣共付出1.6万元,他以为已经付出了这么多钱,可以提要求了。
临走,他对曾锦春说:“曾书记,我当副区长两年多了,想动一动位置,有机会还望您把我引荐给市委书记李大伦。
”曾锦春笑了笑:“我这边好说,李书记那边要慢慢来。
”趁热打铁。
第二天晚上,邱东圣花4000元买了名烟名酒,外加1万元现金,来到曾锦春家。
曾锦春瞟了一眼邱东圣送上的1万元现金和烟酒,点了点头。
邱东圣不仅倒抽了口冷气。
曾锦春似乎看出了邱东圣的心思,笑着说:“小邱呀,实话对你讲,我还没将你要求进步的事对李书记说,不是你没能力,而是你对他不了解,谁当县长书记必须由他点头,你呢?还缺少经济能力,懂吗?”曾锦春说的是实话,他本人就是个贪官。
一席话,让邱东圣心里直打鼓:打麻将和送钱给曾锦春2万元,他仅当成是一碟小菜,更何况手握大权的市委书记。
诗人县委书记:光环掩不住贪婪

诗人县委书记:光环掩不住贪婪作者:纪蔚来源:《检察风云》2009年第12期2008年12月19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原山东省齐河县县委书记李风臣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
一审判决后,被告人李风臣没有上诉。
李风臣在担任山东省齐河县县长、县委书记的5年间,受贿达679.6万元,另有668.6万元巨额财产不能说明来源,两项相加达1300多万元之巨。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风臣在大肆受贿的同时,头上却有一顶“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的桂冠,并曾创下一年出版七本诗集的记录。
他还多次召开全国级个人诗歌研讨会,诗作在全国第一流的文学刊物上遍地开花,被人们戏称为“诗人贪官”。
79笔受贿事实,描绘出一幅赤裸裸的“升官图”齐河县经济局原副局长王某早就想“扶正”,但苦于没有机会。
后来,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找找县委书记李风臣,意思就是给他送点钱。
一开始,王某并不相信这是事实,一个堂堂的县委书记怎能为了钱,就轻易出卖党性原则呢?但是,当他眼看着周围很多的副局长、副镇长、副主任们都陆续得到提拔重用时,他便坐不住了。
于是,他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通过关系介绍,从2004到2006年,先后4次送给李风臣4万元“过节费”。
当然,这些钱他不可能是自己掏腰包,而是以虚开招待费、汽车修理费等名义报销了。
王某的“付出”,很快就得到了回报。
2005年3月,李风臣亲自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提议王某担任齐河县科技局局长。
不久,王某果然被任命为齐河县科技局局长兼党组书记。
与王某的升迁经历一样,齐河县林业局局长高某最初只不过是一个镇长。
他最初的想法,不过是想从镇长升为镇党委书记。
于是,他就趁逢年过节之机,先后7次送给李风臣7万元。
然后,以虚开工程费、招待费等名义做平了账目。
2003年5月,他由镇党委副书记提拔为另一个镇的党委书记。
2005年,他又被调任为齐河县林业局局长兼党组书记。
常熟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

常熟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换茬刘正权春酒还没吃完,春分就开始刨园子了。
园子里其实没啥可刨的,除了不包心的白菜就是菠菜,小青菜也有,不过都像钮扣似的扣在地上,春寒刚过,还没来得及舒展叶片。
春分是对那畦老韭菜动上了心思,二贵跟在春乡身后,不情不愿的。
二贵说:“春捂秋冻,园子的菜刚缓过劲儿,还得在土里再捂捂才好!”春分白一眼二贵:“是你自己想捂酒杯子才对吧?”春捂秋冻是说气候和穿着上的事呢,跟园田无关。
春分把锹递给二贵,说:“你把韭菜给全挖出来,我把根分一分,去掉老根老系,选那壮实的,芽旺的,重新排!”“排”就是“栽”的意思,韭菜根小,得一丛一丛排一起,挤着长,那长相才欢实。
二贵还是不想动锹,二贵就扯由头说:“小刚来电话了!"二贵知道春分最惦记小刚,年前一听说他打工不回来过年,连腊贷都少备了一半。
春分这回却没把宝贝儿子的电话当宝,只淡淡“嗯”了一声,接着说:哪天他不来一回电话?二贵只好快快下了锹,气不顺使劲就大,一锹翻起一大丛韭菜根来,春分弯下腰,那丛韭菜,用铲子敲散土,把韭莱一根一根理开,剪去根须,往一边放,准备待会排,二贵撇下嘴说:“好端端的长土里,非得挖出来再排进去,当是移栽油菜,能增产啊!”春分不吭气,她知道二贵有情绪,男人的德性得顺了毛摸,惹急了免不了鸡飞狗跳的。
二贵又嘟哝说:“小刚说,去年形势就不怎么好,那个厂今年怕呆不下去了!”春分说:“是吗?换个厂也好,地不换茬不长,人不挪窝不旺,儿子想换新环境跟这韭菜地换茬不也一样吗?”一茬一茬剪得齐齐整整的韭菜根带着芽就在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闲话中重新排进了土。
起底“神通广大”的“地下组织部长”

时政关注这些天,“地下组织部长”苏洪波火了。
这个自称“没什么背景”的不法商人,采用取巧手段,被云南省委两任书记白恩培、秦光荣奉为上宾。
他推荐高劲松(曾任昆明市委书记)给秦光荣,还曾帮助林耘埜当上云南省原国土资源厅厅长……苏洪波说:“你要说我不享受这个圈子,也是假话,享受这种感觉到后来都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了。
”正是这个“地下组织部长”,给云南省政治生态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
事实上,多年来,有“地下组织部长”之称的远不止苏洪波一人。
这些人都是谁?当初“神通广大”的他们,最后都怎么样了?不只是商人:村支书、“大师”、记者也成“地下组织部长”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地下组织部长”身份各异,除却贪官家人外,多为体制外人士或普通干部。
当他们通过偶然机会,和官员或官员身边人搭上线后,随着时间推移,能量不断滋长。
官员手中的权力,正是其借重的资本。
这些人中,不少人是官员的情妇。
如湘乡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陈光荣的情妇彭国英,南阳市原市长助理、南召县委原书记刘建国的80后情妇丁小平等。
据丁小平供述:2006年10月,某镇镇长刘某给她送来6万元。
她告诉刘建国后,刘某很快被提拔为镇党委书记。
她还经常大言不惭地自吹:“我就是地下县委书记,地下组织部长……”有的“地下组织部长”,则与高官情妇关系密切。
如据报道,多年前三十来岁的个体老板陈林,因曾和贵州省委原书记刘方仁的情妇郑某相好,后又对二人幽会做出“周到”安排,从此飞黄腾达,一些急于升迁的官员甚至在逢年过节时携厚礼拜望陈林。
这个“地下组织部长”,当时不仅能让人上,还能让人下,曾叫嚣:“他那个副局长算个啥,我要他下课就下课。
”与官员关系密切的多名老板,也曾被称“地下组织部长”。
如在几年前山西反腐风暴中被调查的商人张新明,便有“太原地下组织部长”的名头。
广东茂名商人柯国庆,通过多次向时任市委书记罗荫国成功行贿,建立了特殊的“亲戚关系”,以致玩转了多个厅级官员。
溜须拍马中的翻车现场

溜须拍马中的翻车现场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20年第16期文本刊全媒体记者许然前几年,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个桥段令人印象深刻——公安厅长祁同伟在省委书记沙瑞金到任后,去给沙瑞金尊重的退休老检察长当起了花匠,却没承想“热脸贴了冷屁股”。
戏里百态,戏外人生。
祁同伟的马屁拍到了马腿上,现实中,有的人溜须,领导却不领情;有的人则是给上级挖了“坑”,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默许与装糊涂今年1月,一篇发表在学术期刊《冰川冻土》上的论文风靡网络。
作者在论述生态经济学的过程中,列举了导师夫妇的事例,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
最后,期刊主编、涉事导师程国栋引咎辞职,作者徐中民却否认“刻意吹捧”,认为“自然科学家需要情感注入”,让人不知所云。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作者这番看似发自肺腑的“心里话”,实则离不开被拍之人的默认。
马屁文因过度吹捧而被“灭”的情况并不少见。
去年12月,《市委书记的一碗面》一文走红,一名号称“自来水”市民拍到新任市委书记在街头面馆吃饭。
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下车伊始,这位新任的市委书记没有高高在上,竟然走向了闹市,走向了普通百姓的面馆餐桌。
”拍摄者是当地一家摄影工作室的首席摄影,他提到,“面馆里客人不少,但只有我一人发现了新任市委书记,就连餐馆的老板也浑然不觉。
我感动的是吃完后书记竟拿着手机去前台微信结账,我知道书记忙了一天,怕打扰着他,便在窗外悄悄拍了几张照片。
”当然,该“自来水”文并没有获得网民的认可,反而是质疑“你拿着高端单反,转着圈拍新书记”。
有时候,领导的表态也决定了下面人的积极程度。
多年前,深圳五部门曾联合发文,要求全市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大、中、小学以及中专、职业学校学生集体观看一部电影,并开展各式各样的观后活动。
电影《时差七小时》讲述的是一个16岁当地女孩妞妞在英国的留学故事,妞妞就是时任深圳市委副书记李意珍的女儿。
在看片会结束时,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比赛获奖征文名单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孙 伟
高密市东关小学
在常态的课堂中快乐着
孙爱云
高密市河崖中学
一堂优质课的收获
庄传菊
临朐县上林福和希望小学
用心守护孩子的心灵
程 艳
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
爬行上班的小学校长,我的校长
侯忠彦
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
爱的奉献
姚永胜
临朐县龙岗镇桃花小学
读以致教,教以促读
李云峰
韩学娟
坊子区崇文中学
给孩子一颗平常心
王红梅
坊子区眉村镇罗都屯小学
用创新把创新点燃——《创造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读后感
马秋娟
寒亭区河西学校
走近教育大师感悟教育真谛
管瑞萍
寒亭区寒亭街道西杨小学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钟绵菊
青州市王母宫小学
跟李希贵学智慧
扈培杰
青州市庙子中心学校
海伦成功的教育启示
王国成
附件:
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比赛获奖征文名单
一等奖
题目
作者
单位
教学感悟之“老师你偏心”
董伟伟
奎文区金宝双语小学
让孩子在爱心中成长
李 娜
奎文区孙家小学
朴实中的深刻
武际成
潍坊八中
“小老板”的感悟
赵晓萍
潍坊五中
爱的智慧,智慧的爱
于丽娟
潍城区实验中学
十万个为什么
代苏琛
潍坊三中
感悟“表扬”教育
代海玲
潍坊四中
用自主班会,构建学生自治的平台
故事——我班级管理的法宝
孙少明
王绍忠
诸城市皇华镇寿塔学校
理解的天空没有雨
淅川县巨贪刘双贵

淅川县商圣街道冬青社区强迫冬青社区四组低价卖地,这个问题本来就已在书记市长留言板上反映过。
淅川县委曾回复说那只是在酝酿阶段,但今天下午,冬青四组的组长张长杰、会计张小力却拿着一张所谓的征求意见表向每家要求填写同意低价卖地(一亩地才十四万左右)。
老百姓不明白:国家三令五申的在要求保护耕地的今天,在南水北调已经开始移民的关键时刻。
不论是从保护耕地、保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还是从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的角度出发,都不应该把一个私有污染企业建在距离南水北调水源地最近的地方,都不应该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置南水北调、确保一库清水送北京于不顾。
究其原因:原来这家企业是淅川县委一个退休的干部叫张润定、一个冬青社区大会计的丈夫李新民、冬青社区的村支书刘双贵的。
这些人都是以权谋私、贪得无厌的家伙。
他们打着民营企业的幌子,干着损公肥私的勾当。
把本来值几十万一亩的地,强迫四组群众以低价卖给他们。
组长会计被他们收买拉拢,从中获利,像走狗一样替他们奔走卖命,说什么低价卖地是淅川县委的指示,任何人也挡不住。
除此之外,这家企业的三个领导人还在打着南水北调的如意算盘:如果监督不严,他们的企业将污染南水北调的水源,让京津人民喝被他们污染的水;如果企业被查出,让其迁到其他地方,那政府就得赔偿他们的损失,他们就能借此机会大赚国家一笔钱;还能把低价买来的地开发成房地产再大赚一笔。
就像刘双贵现在利用职权到处霸占地皮开发房地产一样发财啊。
我们冬青四组的群众是学法懂法的人民,不是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法盲。
我们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护国家的财产不流失,保护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不被污染,保护京津人民喝上放心水,保护好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为国分忧,为党分忧。
若淅川县委不能正确妥善处理,冬青四组群众将继续上访告状,直到北京,直到问题得以解决,直到贪官得以绳之以法,直到能一库清水送北京。
哈哈,淅川政府,厉害着呢。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阅读理解综合试卷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阅读理解综合试卷附答案一、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那座军营那群士兵(节选)①他们来到当年的“点名台”前。
张嵩山整了整衣冠,缓缓走上了“点名台”。
看着排列整齐的方阵,望着一头头的白发,一张张沧桑的脸庞,张嵩山眼前幻化出一张张英俊的面孔,一个个鲜艳的、火红的领章、帽徽,仿佛回到了三十五年前……“连长好!”一声震天响的呼喊把张嵩山拉回到现实中,这一声亲切的、久违的呼喊,蕴含着当年那血浓于水的连队亲情。
两行泪珠从眼帘飞驰而下,这就是连队,军人一生一世都难以忘却的灵魂的故乡、青春的故乡;虽然部队解散了,他们的豪气未散,心未散……张嵩山清了清嗓子,开始点名:“孙雅雅。
”年近七十的老连长除了身体略显佝偻外,声音还是那样洪亮,还是那样有力,丝毫不减当年。
②张嵩山又叫了一声:“孙雅雅。
”“到!”“曲高远。
”“到!”“牛飞鸣。
”“到!”③“张文英!”这是张嵩山点的最后一个人。
现场一下子沉寂了。
④“张文英!”张嵩山提高了声音。
⑤现场一阵沉默。
⑥这时,杨伊洛站了出来:“战友们,去年夏天,几个小孩来到九龙湾游玩,当时天热,他们就跳进黄河洗澡。
黄河下边暗流很多,卷走了一个小孩。
当时,张文英正在岸边种菜,听到呼救,没有半点犹豫,一下子跳进了黄河,把孩子推到岸边,但他却没出来。
”⑦杨伊洛走到张嵩山身边,解释道:“我怕大家一路上开车分心,在微信上没有说明。
”⑧张嵩山点点头,眼角又一次飞出泪花。
⑨这时,站起来一个孩子。
他说:“我是兵兵,张叔叔就是为救我牺牲的。
”张嵩山走上前,紧紧抱住了兵兵。
⑩杨伊洛说:“我看了张文英生前的日记,知道他有百年后把骨灰的一半埋在城垛山的愿望……可惜他出事后,尸体一直没有打捞上来。
今天就带来了他的一双鞋子,等会儿我们上山,做个衣冠冢吧,好了却他一辈子的军人情结。
”⑪张嵩山看到那双鞋子是手工做的布鞋,似乎还没有上过脚。
是张文英的老娘做的?可是,听说他的娘早早就去世了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绑向神坛的李希贵
中国又将诞生一个新式伟大的教育家,而他所代表的教育理念,又是那么令人心动:取消班主任、取消班级、缩小班级规模、师生平等……而他的光环又是那么耀眼:中学老师、著述不断、极富天赋和魅力、与学生打成一片……
其实,李希贵教育改革的实质就是放弃“苏式教育”,回到杜威的“美式课堂”,而我们这些年来如此多的教育家涌现,问题恰恰在于“现实太精彩了”。
说句实心话,教育不需要创新,需要常识和良知。
改革,包括李希贵的改革,每一步都是艰难的,值得称颂的。
但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能否推广,是否需要推广,是否需要这样的推广。
李希贵的改革实质是“全盘西化”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李希贵从高密四中、高密一中,一直到高密教委、潍坊教育局、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十一学校的前期和后期的历史,就会发现,李希贵的教育思想和改革,是和他能够接受的美国教育信息和美国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最早的高密四中,李希贵的实践仅仅停留在双向选择的管理思路,到了高密一中,李希贵进行了另外一种实践,那就是教师分级管理。
直到李希贵担任高密市教育局局长,高密成为课程改革
的试验田,全国各地形成“高密一中热”,这个时候,李希贵的改革还基本上停留在课程改革方面。
在此以后的一些年,李希贵开始研究教育改革,而美国教育是绕不开的一个结。
直到李希贵来到美国,看到了美国的基础教育的作业,才真正启发了李希贵的教育,从此才可以称为“教育改革者”。
一切改变也许发生在李希贵考察美国36天以后。
李希贵所考察的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恰恰是美国最好的教育学院,又恰恰是杜威教育结成正果的地方。
李希贵所受到的美国教育思想的影响和美式课堂的影响是巨大的,从那以后,北京十一学校也变了一个样子。
今天被媒体所宣传的:小班制、实验室进课堂、走班制、选课制、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师、师生平等,几乎是美国基础教育的翻版,在对于李希贵教育改革的吹捧文章中总是提到美国校长说美国也不敢进行的改革李希贵做到了,具体是哪些呢?是美国人的表达,还是翻译出的问题?至少我在汗牛充栋的十一学校的教学改革中所看到的基本举措,都是在我女儿所在的美国高中每天都能见到的。
李希贵的教育改革措施几乎是照搬美国课堂,也许可贵就可贵在他在中国把这件事情做成了,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今天我们反思李希贵正在走向的神坛,并不是否认
李希贵的改革和他所做的事情,而是通过这样一个走向神坛的过程,看我们中国国民性中对于教育的不利之处。
李希贵更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的所有改革举措背后反映出来的,都是美国和全世界教育中的“普世价值”。
李希贵在《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所体现出来的尊重、规则、制度、平等、关爱、理解、自立、独立、自由、诚实、公平、公正、宽容、回报、感恩、公民精神等,不正是我们很多“无良媒体”天天批评的“普世价值”吗?李希贵在北京十一学校所做的尝试,也都体现这些精神,可贵的是,他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找到了体现这些全人类共识的“中国出路”。
李希贵的教育思想和做法,也丝毫没有超出杜威的教育思想范畴。
尊重学生,教育体现社会、课程、教育目的等,李希贵所采用的几乎就是杜威课堂的翻版。
而杜威培养的学生,杜威本人的思想传播到中国,已经100年了。
还有一点其实是一般为媒体所忽略的,那就是班主任、班长、班干部、辅导员、团委这些中国特色的职务占据着巨大教育资源浪费的领域,李希贵也尝试进行改革,目前的资料看来,至少班主任和班干部等应该无法存在了,这些教育的进步很难说是创举,然而这些国际教育的常识的回归,确实对于中国教育意义重大。
李希贵如何做到的也许更值得讨论,然而李希贵因“全
盘西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当代10大著名教育家”,也是因为中国教育“太精彩了”,在全世界教育领域几乎倒数的中国,居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伟大教育家和“样板戏”:魏书生、李希贵、黄冈中学、衡水中学、杜郎口中学等等。
他们演讲的次数比教学多,出书的数量比改作业多,接待参观学习的次数比接待家长多!
事实上,一个总是诞生圣人的地方,或许是一种灾难,一个总是诞生教育家的地方,就一定有愚昧。
我突生一个想法,中国教育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中国足球的问题在足协,中国科技的问题在科技部,中国教育的问题存在于哪里呢?如果“全盘西化”,为什么不学美国?教育领域到底要不要“全盘西化”?
可是,非常多喜欢李希贵,寄希望于李希贵,不希望我质疑李希贵的人,抱着一丝希望:李希贵是圣人,能够找到推广中国教育的改革之路。
更本质的原因在于,是否存在一种可能,不去改变教育的根本体制,不去改应试的目标,不去动教育行政的奶酪,甚至与教育行政部门一唱一和,寻找一条改革也能成功的路径。
十一学校可以复制吗?
国内零星的关于李希贵和十一学校的质疑在于,十一学校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要回答十一学校模式能否复制,就要看十一学校的历
史。
十一学校官网上一点也不避讳:十一学校原先是中央军委子弟学校。
1992年,十一学校改变成为国有民办,这一件事情,其实是中国民办教育的先河。
在这之后,中国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场民办学校运动。
历史给人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开创国有民办先河的十一学校后,先后在十一学校取经的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都关停了这种模式。
原因何在呢?
而在中国所有的当年的国有民办学校中,十一学校既可以享受国有的生源、资源,政府教育支持,又可以享受民营的自主,也算是绝无仅有的,至少从这一点上,不仅全国,全世界包括十一学校所联系紧密的美国高中校长,也是望尘莫及的。
美国也有类似的“国有民办”学校,尤其以加州为甚。
然而,这些学校原本都是公立学校因为经营不下去或者生源质量太差而成为政府的包袱。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特许学校”诞生了,其核心就是发挥民间资本和社区的力量,政府补贴教育不变的情形下,让特许学校走个性化道路,其中2012年联合国几十个标杆学校中,就有美国的几所这样的学校。
然而,让美国同行想不到的是,十一学校当初几乎是在享受了北京最优势的教育资源:生源、经费、场所、教师的情况下,成为一个国有民办学校的,说白了就是“马太效应”,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再集中一些优势。
让美国同行同样不能复制的还有十一学校的超级学校的超级规模。
美国
很少有这样的4600人的超级学校,这里指的是公立学校,而私立学校很少有规模上千人的。
翻开十一学校一个版本的官网,这还是几天前没有更新的网页,里面称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7人,高级教师145人,博士44人,硕士120人,省级劳模和全国优秀教师13人,全国骨干教师和校培训班成员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6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77人。
就在写文章的前后,学校的网页更新写到:“现有特级教师28人,高级教师175人,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耶鲁等名校的中方博士60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04人,来自牛津、剑桥、耶鲁、哥伦比亚等世界名校的外籍教师69名。
”
十一学校从公开资料上看,学生规模没有增加太多,然而教师规模据我估算应该增加很多,这点十一学校应该澄清是否有特殊的政策,是谁允许这样做。
而几十名博士,占了十一学校教师的20%以上,特级教师将近30名,平均不到100名学生就有一名特级教师,也就是说,如果把博士和特级教师加上(当然会有少量重复),30个学生就有一名博士或者特级教师任教。
而我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也就是北京十一学校的特级教师是2009年北京教育资源相对雄厚的朝阳区的数量,而正是2009年,朝阳区力争用5年时间达到特级教师100名。
北京十一学校有60名博士、120名硕士,应该占到十一学校教师的60%以上,这是一个什么数字呢?这是一个神一样的数字!如果全国的完中教师全部达到十一学校的水平,那么就要培养博士100万名,硕士250万名,按照10年达到十一学校的水平,就需要无论什么专业,无论什么年龄,无论是否是官员,10年内的博士全部进入初中和高中;而250万名硕士的规模需要中国全部的硕士和专业硕士10年内不允许进入其他行业!这里,还没有包括小学、大学。
此外,所谓的走班制、小班制,美国也走了50年,没有教师、没有校舍,拿什么去建立一种能够被推广的改革?而全国趋之若鹜的考察,难道没有简单算一笔帐:十一学校的钱哪里来的?
(说明:本文改编自魏忠先生的《质疑十一学校模式》系列六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