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浙江卷)(1月选考)【word版本试题;可编辑;含答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浙江卷)(1月选考)

一、选择题

1.《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

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如图所示之东汉字砖,有学者研究认为系行书之滥觞肇迹,盛行于晋代。据此判断()

A.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

B.行书肇自甲骨金文并吸收草书之长

C.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

D.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

3.根据如图所示判断,该冶铁供风形式始于()A.战国 B.西汉 C.东汉 D.元代

4.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外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

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6.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①罢除丞相②设立内阁③设司礼监④六部直属皇帝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

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

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

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D.“别黑白而定一尊”

8.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

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9.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

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据战犯供词及日方资料,1940年下半年,日军细菌部队所生产的“副伤寒”70公斤、“霍乱”50公斤、“鼠疫跳蚤”5公斤,都被运到南京去使用;

10月,日军细菌部队在浙江宁波、金华、衢县等地实施细菌攻击,对中

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①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

②731部队是日军侵华的细菌部队

③日军惨无人道地在中国进行活体试验

④日军所为公然违反国际公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抗战期间,有一个“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那

里的革命士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七大报告。这个地方是()

A.洛川

B.瓦窑堡

C.延安

D.西柏坡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经中央人民政府委

员会通过的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