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

合集下载

项目式学习下的名著整本书阅读——以《水浒传》为例

项目式学习下的名著整本书阅读——以《水浒传》为例

项目式学习下的名著整本书阅读——以《水浒传》为例【摘要】2017年版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上做到真读书、多读书、读整本书。

为促进学生真正深入阅读名著,教师可以应用项目学习理论开展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本文以《水浒传》教学为例,探究项目式学习下的名著整本书阅读,希望为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整本书阅读;《水浒传》初中名著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旨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和思维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语文阅读经验。

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注重项目化学习,有规划、有组织、有评价地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一、制定教学目标在实施阅读计划之前,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帮助教师及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与方向,便于阅读计划的顺利开展,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因此在实施《水浒传》阅读计划之前,教师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读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编剧、表演、口才方面的能力,能够鲜明准确地表达观点看法,会写小论文,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引导学生以现代的眼光看待《水浒传》,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形成一定的社会眼光。

二、制定阅读期限和进度《水浒传》虽然章节回目明晰,情节走向明确。

但是作为一篇长篇白话小说,有96万字,100章回,其篇幅较长,情节复杂,人物繁多,而且有些地方半文半白,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较困难。

因此教师在制定阅读计划时,必须对阅读期限及进度做一个限定,如一个月,并在每周具体细化阅读进度。

三、阅读计划的实施(一)积累性阅读阶段,制作人物梳理卡片本阶段要求师生统一《水浒传》版本,共读《水浒传》。

教师可在寒假前布置阅读任务,以便完成整本书阅读的任务,如:引导学生做人物梳理卡片,每位学生整理出自己感兴趣的不少于10位人物。

卡片正面是人物姓名、绰号、外貌、性格等,背面是摘抄和批注人物的经典细节。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水浒传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水浒传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水浒传》第一部分:引言《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英雄豪杰、忠义情怀为主题,以山东梁山泊起义为背景,描绘了一群好汉的抗争故事。

阅读《水浒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事件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和阅读意愿。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第三部分:教学步骤1. 探索背景知识在开始阅读《水浒传》之前,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书籍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观看视频或听取教师讲解的方式来获取背景知识。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精彩的情节和角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片段进行展示,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

3. 确定阅读目标在阅读之前,帮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明确阅读目标。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简短的概览,包括主要角色、情节发展以及与中国历史相关的背景。

4. 阅读指导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

可以使用预读、精读和泛读等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关键信息、理解复杂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与他们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

5. 讨论和分析在阅读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换位思考。

6. 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进行书评、角色分析或故事情节改写等写作任务。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水浒传》的理解,并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7. 演绎和表达分组进行剧本演绎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这种互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如何有效的阅读整本书籍——以《水浒传》为例

如何有效的阅读整本书籍——以《水浒传》为例

如何有效的阅读整本书籍——以《水浒传》为例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思想已经成为许多人心中的一个人生目标,而书籍就成为了首选。

但是怎样高效率的阅读一本书,还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

那么本文就以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作为例子,浅显的介绍几个阅读方法给大家,以作探讨。

根据书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阅读整本书籍众所周知,《水浒传》是一部小说。

既是小说,那么肯定就有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就会有推动故事发展的角色。

而与其它小说不太相同的是,《水浒传》的出场角色,着实多了一些,单单水泊梁山里的大小头目就有一百零八个。

这里挑两个书里性格最突出的两个人,宋江和李逵进行描写分析。

先说宋江,作为梁山众好汉中后期的领袖,他的人物特点可以用梁山精神里忠义二字中的忠来概括,从第十八回中出场便是私放当时的梁山领袖晁盖的忠于朋友,到小说中段打败官军(两赢童贯、三败高太尉)后对朝廷命官的谦卑的忠于朝廷,再到最后一回中哪怕已经知道喝的是毒药的情况下也不报复统治者的忠于皇帝。

小说中将宋江的忠贯穿在了各个主要情节当中。

而由其“忠”的延伸,也正是本书对于宋江做的种种事情的探讨的一种结合。

比如书中七十一回中,梁山一百单八首领已经聚齐,此时又恰逢重阳,宋江便大宴众人,席间做一首《满江红》,宣传的就是希望朝廷招安的思想,而且在大多数人都反对的情况下仍不放弃,并且各个说服。

所有这些,都是他想要表达这支队伍,或者说他自己接受招安以报效国家的这种思想。

在宋江看来,不管这个水泊梁山发展得多么壮大,最终都要接受招安报效国家的,这实际上也反映出了宋江其实上梁山造反只是反贪官,不反皇帝的这个态度。

这种态度,宋江从上梁山起就在宣扬,而且是一有机会就表达出来,他盼望着“改邪为正,为国家臣子”,让众弟兄们同心报国,是宋江“忠”的反映。

但是他其实忽略了,众位好汉当中,像林冲、秦明等本身就是从官军中出身的,他们上梁山就是不想当朝为官,而现在让他们重新又入朝,心里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的。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颜维奇,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教师。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整本的书”怎样引导学生读?教学实践中有哪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笔者以名著《水浒传》教学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三种基本课型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一、导读课——引发阅读期待导读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教学课型。

“导”的主角是老师,而“读”者是学生。

导读课,导引学生读“整本的书”,侧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读懂、读透一本厚厚的作品,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下面是名著《水浒传》导读课的教学案例片段:三、泛读全书,概述水浒故事。

1.你知道《水浒传》中写了多少人物形象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人物名称?你能说出某个人物在《水浒传》中的哪些事迹?提示:讲清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突出主要情节。

2.投影出示吴用、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五位英雄的画像,抢答与他们有关的主要故事。

四、精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之绰号1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质特点,读者很容易记住,例如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等。

请再说出几个好汉的绰号。

2.抢答,说出下列人物的绰号。

九纹龙花和尚豹子头青面兽托塔天王神行太保行者母夜叉智多星黑旋风鼓上蚤及时雨(呼保义)(二)人物形象之性格 1.《水浒传》中塑造了大批生动的人物形象,众多英雄人物有共同的特性吗?2.精彩片段欣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提辖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好的形象之一,作者写出了他性格的丰富性,并且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来表现的。

试举例具体说说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3.说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的性格特点。

基于主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以《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为例

基于主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以《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为例

2019.07“语文主题学习”提倡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它的理念与整本书阅读高度契合。

主题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整合,而整本书有着众多的线索可供整合;“主题学习的特点是围绕某个相对集中、独立的主题开展学习”[1],整本书内容包罗万象,在阅读中,必然要抓住它的核心价值,一书一得,在“得”中适当兼顾其他。

每本书的核心价值是不同的。

怎样抓住整本书的核心价值进行主题式学习呢?本文选择《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作为主题式学习内容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知道鲁智深曾经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等。

学生熟悉这些故事情节,益处在于更有兴趣阅读自己熟悉的情节;但也会因为先入为主的一些观念,妨碍对人物进行理性的判断和深入的思考。

在这样的学情下,教师不能简单地重复学生已知的知识,而应在他们已知处探寻未知,发现作者隐含在书中的深层意义。

一、筛选与整合:充分利用回目的作用访问与检索是指在整本书中“查找一条或多条信息”[2]。

《水浒传》是章回体小说,它的回目是最有效的访问与检索的工具。

回目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独有的艺术形式,讲求对仗、精练,概括了小说每一章节的内容,蕴含着作者欲说而未说的信息,既有预叙作用,又有画外音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教学价值。

先让学生翻阅回目页,找主要写鲁智深的回目,他们很容易找到三至八回和十七、九十九回。

因为在这八个回目中,不是有鲁智深的名字,就是有鲁智深的绰号。

第五十八和第五十九回目中没有关于鲁智深的显性信息,学生从回目很难筛选出来。

这时,教师可让学生速读这两章,按照其他八个回目的特点,修改回目,如“鲁智深助打青州,众兄弟同归水泊”“智深救人陷囹圄,宋江率兵闹华山”等。

通过筛选和修改回目,学生对鲁智深在整本书中的地位和影响就有了大致了解。

他是书中的重要人物,全书一百回,以他为主的就占了十回。

他又是线索式的人物,原著开头最精彩处是由他拳打镇关西开始的,接着其他英雄人物纷纷出场;中间救桃花山,斗呼延灼,打青州城,带领众兄弟上梁山,壮大梁山的实力;结尾处他一禅杖打翻方腊,梁山伟业就此建立,最后就是英雄人物凄惨收场。

初中语文名著水浒传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名著水浒传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名著《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关于义薄云天、忠义之士的故事。

对于初中生来说,能够理解和欣赏《水浒传》是一次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水浒传》,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关于初中语文名著《水浒传》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一、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的社会背景和作者背景1. 通过讲解《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学生可以了解到施耐庵在著作《水浒传》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 介绍《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让学生从《水浒传》中了解到我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注重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1. 给予学生一定的背景知识,解释书中的一些历史典故和成语的意义,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遭遇,从中提炼出人物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世界,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主要事件,帮助学生理清小说情节,增加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三、启发学生思考《水浒传》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 引导学生从《水浒传》中汲取正能量,理解其中蕴含的忠义仁爱等传统美德,并将这些美德引导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让学生学会通过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思考现代社会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用独立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利用多媒介手段丰富教学内容1. 利用图片、视瓶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水浒传》的书籍文化和历史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利用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水浒传》的记忆。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水浒传》的阅读兴趣,并提高学生对《水浒传》的理解能力。

如何运用多种策略促进整本书阅读——以《水浒传》为例

如何运用多种策略促进整本书阅读——以《水浒传》为例

如何运用多种策略促进整本书阅读——以《水浒传》为例摘要】本文旨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运用“导读——跟进——汇总”阅读环节对整本书阅读进行分阶段指导阅读,通过“画、猜、填、演、比”等一系列的阅读手段和策略对《水浒传》进行促进阅读,力求把阅读整本古典小说的单调形式化为形式多样的阅读汇报与分享活动,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关键词】策略整本书阅读《水浒传》近年来,关于整本书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称“课标”)已经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笔者也就整本书阅读申申请了一个课题,抱着以“名著导读”的形式开启学生读整本书的阅读欲望,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让学生交流分享读完整本书的感受。

在开始操作的时候,笔者增加了一个环节:关注学生阅读推进本身。

因此,笔者综合教学实践与经验,形成了“导读——推进——总结”的三步走整本书阅读指导过程。

对有着复杂的人物关系或者错综复杂的情节的古典名著,如果没有有效的持续的跟进,学生就会陷入“轰轰烈烈的开始,悄无声息的熄火”的状态,故而“推进”这一过程在整本书阅读环节中,最为重要。

那么,在现实教学中,如何将整本书阅读进行到底?笔者在九年级1、2班的学生中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活动,运用多种策略的阅读来推进整本书阅读,取得了较为好的阅读效果。

一、画一画,手绘群雄图笔者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学生们(特别是男生)关于“梁山好汉”们的绰号、经典情节等内容多多少少还是可以讲一二的,有的学生能讲武松打虎,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林冲火烧草料场等等故事。

于是,笔者在考查学生水浒知识之多少的情况下,确定了第一阶段整本书阅读的实施方式:以4人小组为单位,全班分14小组,每组分配好任务,一起共同画出《水浒传》108好汉人物图。

1、导读课在梁山108好汉中,我班学生对杨志、武松等人物比较熟悉,因此,第一阶段的导读课,笔者向学生展示了武松和杨志的经典情节,武松打虎和杨志卖刀的情节,并推荐关于武松和杨志的的相关的章回片段,初步感受水浒人物的形象。

浅谈《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浅谈《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浅谈《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摘要】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从“引读”“推读”“提读”三阶段出发,探究《水浒传》的阅读策略,“引读”是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读”进阶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提读”重在成果展示。

【关键词】《水浒传》引读推读提读《水浒传》是我国古代长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中考名著阅读的考察书目之一。

因此,如何将《水浒传》纳入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是探寻整本书导读的一线教师所致力于研究的。

一、引读----以任务为导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抓准学生的阅读起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起点往往不是从零基础开始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前,应抓准学生的阅读起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水浒传》,很多学生在阅读名著前,已经通过影视、故事书、漫画等途径对这本小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真正阅读原著的同学很少,很多学生觉得原著篇幅较长,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大段的场景描写让人应接不暇,无心阅读,因此,在了解学生的状况后,笔者没有按照旧的教学模式,而是换了新的方式--说书和吟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水浒传》第十二回中杨志要去投奔东京亲眷,途中遇到落草梁山的林冲等好汉,当时杨志的自我介绍就颇有诗词曲赋韵味,可用吟诵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杨志被逼上梁山这一故事中,总共有三个波折:押送花岗石在黄河里翻了船、汴京卖宝刀杀波皮牛二、黄泥岗丢失生辰纲,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可采用说书的形式,渐进高潮,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兴趣。

2.梳理文章脉络结构,把握作品内容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作品的结构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内容。

1《水浒传》虽然篇幅过长,但可以根据书中的一些重要情节理清名著的结构,如上梁山前,武松、林冲、鲁智深的个人经历;宋江上梁山的曲折故事;众虎同心归水泊的故事;卢俊义的故事;梁山接受招安;征讨田虎、王庆的故事;平方腊并死伤大半等,当学生对作品的重要情节、结构布局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重点情节精读,例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斗杀西门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颜维奇,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教师。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整本的书”怎样引导学生读教学实践中有哪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笔者以名著《水浒传》教学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三种基本课型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一、导读课——引发阅读期待导读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教学课型。

“导”的主角是老师,而“读”者是学生。

导读课,导引学生读“整本的书”,侧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读懂、读透一本厚厚的作品,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下面是名著《水浒传》导读课的教学案例片段:三、泛读全书,概述水浒故事。

1.你知道《水浒传》中写了多少人物形象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人物名称你能说出某个人物在《水浒传》中的哪些事迹提示:讲清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突出主要情节。

2.投影出示吴用、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五位英雄的画像,抢答与他们有关的主要故事。

四、精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之绰号 1 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质特点,读者很容易记住,例如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等。

请再说出几个好汉的绰号。

2.抢答,说出下列人物的绰号。

九纹龙花和尚豹子头青面兽托塔天王神行太保行者母夜叉智多星黑旋风鼓上蚤及时雨(呼保义)(二)人物形象之性格 1.《水浒传》中塑造了大批生动的人物形象,众多英雄人物有共同的特性吗 2.精彩片段欣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提辖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好的形象之一,作者写出了他性格的丰富性,并且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来表现的。

试举例具体说说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3.说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的性格特点。

林冲本是军官,待遇相当优厚、家庭相当美满,他也上了梁山。

从他身上你看到了小说揭示的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4.宋江是梁山上的第一把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

试分析宋江的性格特点。

上面这个教学案例是比较典型的导读课模式,也是一线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简介作者,概述故事,精读片段,总结写法等。

这类导读课,教师在阅读方法上做适当指导,学生在导读的基础上能大致了解“整本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性格。

这样的导读不能说不好,但是这样的导,学生是被动的,离学生“爱读”“整本的书”、“期待读整本书”还相差甚远。

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两种明显的不良倾向:以讲代导。

导读课上,老师把作者简介、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一股脑全“灌输给学生”。

名著导读课变成了自己的讲坛。

这种教法肯定起不到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有时倒有可能产生反作用、副作用!以练代导。

部分老师把“整本书阅读”混同于“阅读训练”,作家作品、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常识编印成讲义或练习,让学生反复训练,使充满活力的“整本书阅读”变成学生的死记硬背。

这种做法显然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

所以“导读课”要以“唤起期待”为导读意图,精心设计导读的内容,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浓厚兴趣。

二、赏读课一一提高鉴赏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整本书”,学会“整本书阅读”,爱上“整本书阅读”。

当前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主要障碍是“不会阅读”。

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大多只是停留在主要故事人物和故事情节的了解和记忆上,读过一遍之后很难有再读的兴趣。

至于这部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整本书”的鉴赏方法。

鉴赏一部文学作品,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作品的思想性,一是作品的艺术性。

因此,“整本书阅读”要开设赏读课。

赏读课重在教会学生“赏”的方法,重在组织学生对作品重要情节进行细读,品味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进而把握名著内容、艺术特点和作者情感,获到美的熏陶,提高鉴赏能力。

下面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赏读教学案例片段:师:语段中更为精彩的是三拳的动作描写,这三拳描写的角度一致吗不同角度的描写好在哪里生: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来写,既写出感觉的苦痛、外形的狼狈、又写出精神的昏厥。

师:我们先看第一拳,大家齐声朗读:“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一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滚都出来。

”师:作者运用什么修辞生:比喻。

师:油酱铺里有咸的酱油,酸的醋,好辣好辣的火锅调料,请问这个“油酱铺”开在哪儿生:开在郑屠的鼻子上、嘴巴里。

师:请大家齐读第二拳:“提起拳头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出来。

” 师:“彩”字用得好在哪里生:与下句的“红、黑、紫”相呼应!师:这“彩帛铺”开在哪里生:开在他的脸上,变成了大花脸,挂了彩。

师:请问“红的,黑的,紫的”各指什么生:红的是血,黑的是乌珠,紫的是脸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师:齐声朗读最后一拳:“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 ................. ”师:大家看过道士做法事吗生:各种法器齐鸣,嘈杂喧闹。

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生:郑屠被打得耳朵嗡嗡直响。

师:请问作者为何以“法事”作喻生:暗示郑屠离死期不远。

师:郑屠结果死了,课文用了哪个动词生:挺。

师:这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生:写尽了郑屠的死相,与下文的“没入的气,动弹不得”相呼应。

师:作者为什么如此详写三拳生:主要是突出人物疾恶如仇的性格。

生:郑屠是一个恶霸,人们对他敢怒不敢言。

鲁达拳打实在是代表人们的心愿,打得越厉害,人们就越解恨,如果略写,难解人们心头之恨。

生:这里的详写突出作恶者狼狈的下场,是对作恶者敲的警钟、丧钟!上面这段教学实录,教者从修辞手法的妙用、词语的形象生动、多种描写角度等方面引导学生赏析拳打镇关西的精彩片段,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品味到了作品语言文字的妙处,感悟到了文学名著的魅力。

三、比较阅读课一一辨别差异奥妙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王尚荣先生也说过:“阅读教学就是学习课文言语的精确妥帖,比较是极为有效的方法。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文体的特征,体会用词的准确,捕捉情感表达的关键,以觅得文本语言的奥秘。

那么,我们在“整本书阅读”中如何来进行比较阅读呢同一个文本内,可以从典型篇章、重点句段、关键词语、特殊标点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特征,不同的阅读材料进行互文式比较阅读,还可通过小说与电影、电视剧来进行比较鉴赏等。

比如,从人物形象上选取对比点。

《水浒传》中林冲、鲁智深、武松,都武艺高强,却不尽相同。

在杀威棒下,林冲上下使银子,免了杀威棒;而武松面对差役的索贿:“打便打,给你银子,不坏了大宋的律例!”两人性格明显不同。

林冲妻子遭高衙内调戏,他觉得受了奇耻大辱,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他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是忍辱怕事的形象。

鲁智深呢,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 ,这是疾恶如仇的形象。

又如,从表现手法上选择对比点。

在《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和“大闹野猪林”两个情节,表现手法就有所不同:前者有直接描写,还有侧面烘托,后者只有直接描写;前者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后者用了语言、动作描写。

再如,从小说与电影、电视剧等形式选择对比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媒体产生了大量可以被名著教学所使用的新型资源,一些经典作品被拍成电视剧,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影视作品,还有类似《百家讲坛》等综艺节目能够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鉴赏,并能通过比较,体会原著的魅力所在。

笔者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片段时,布置学生先认真阅读原著,然后集中收看电视剧片段,要求学生比较小说和电视剧有哪些不同。

下面是部分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已经看过了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电视剧《拳打镇关西》,你们是喜欢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还是喜欢电视剧《拳打镇关西》呢生:喜欢电视剧《拳打镇关西》。

(少许同学喜欢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师:为什么呢生:电视剧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意思,吸引人,看得过瘾。

(七嘴八舌)师:那你们有没有思考: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电视剧《拳打镇关西》有什么异同各有什么妙处生:讲述的都是同一个内容,就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过程,故事情节大致相同。

生:电视剧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内容没多少明显的变化。

师:电视剧中情节与小说完全一样吗生:不太一样,有些地方改了。

师:你们看出了电视剧与小说中有哪些不同之处吗生:电视剧中开头部分只出现了两个人物,和小说中三个人物不一样。

师:嗯,你看得真仔细,你说具体一点。

生:电视剧中只有鲁达和史进两个人物,而小说中有鲁达、史进和李忠三个人物。

师:电视剧中怎么少了一个人呢是电视剧导演的疏漏吗生:我认为不是。

梁山好汉有108 个,李忠这个人物在梁山好汉中感觉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人物,我想可能是导演从减少演员的角度考虑的吧。

(生笑)师:应该说感觉是有道理的。

那小说中是怎样描写李忠这样一个人物的生:“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

’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

” 师: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忠是个怎样的人这里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生:李忠小气,不大方,吝啬。

这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李忠与史进对比,突出了史进的豪爽、义气。

师:具体说说怎么对比的生: 动词的对比。

写李忠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用了个“摸”字,说明是有选择地取,舍不得都拿出来,写出了李忠的小气;写史进时,“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一个是“取”字,说明是史进没有犹豫,显示了史进的爽气。

师:这个同学很善于思考,分析得有理有据。

这就告诉我们,文学作品中,要写活一个人,有时只需要一个动词就够了。

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同学们今后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准确用词,要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那个词,最准确的唯一的那个词。

师:同学们,还发现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生:我发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部分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师:哦,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有哪些不同生:小说中把鲁提辖打的三拳写得很详尽,写得很精彩;而电视剧中似乎并没表现出来,只是动作性效果很好。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的吗生:小说中,鲁提辖第一拳打的是鼻子,而电视剧中,鲁提辖打的第一拳是眼眶,打的位置不同;小说中,鲁提辖第二拳打的位置是眼眶际眉梢,而电视上是鲁提辖一拳打穿郑屠掀起的桌子后,一直打到郑屠的胸脯上;小说中,鲁提辖第三拳打的是郑屠的太阳穴,而电视剧上,鲁提辖是一手提起郑屠后,然后一拳打在郑屠的胸口上,郑屠一下子跌倒在大街上,一命呜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