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常识拜年的礼仪
拜年基本礼仪禁忌有哪些

拜年基本礼仪禁忌有哪些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拜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
而在拜年过程中,人们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礼仪和注意一些禁忌,以体现自己的敬意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拜年基本礼仪和禁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过一个开心、吉祥的新年。
一、拜年的基本礼仪1. 穿着整洁合适拜年活动通常需要到亲朋好友家中,要注意穿着整洁合适,不宜穿着破旧或者过于暴露的衣服。
这是为了尊重对方,也是表现自己尊重节日的方式之一。
2. 避免空手到人家家里拜访亲友时,不管是带着礼物还是没有礼物,都应该尊重主人的感受。
空手去别人家,说不定会给人带来不必要的尴尬。
所以在拜年之前要提前准备好礼物,如水果、糖果、饼干等,表示自己的祝福和感激。
3. 回礼送好是越好年末的送礼和拜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但是送礼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太寒酸或者太豪华。
要根据自己和收礼人的关系和身份,选择适当的礼物。
同时,为了不出现礼尚往来的情况,送礼和收礼两方的礼物价值不要差太远。
4. 祝福的话语要得体拜年时要求得体,或者说要符合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和自己的身份,避免出现口不择言或不合时宜的话语。
一些常用的话语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等等都是比较适合的。
同时也可以根据收礼人的职业、性格、爱好等等来进行适当的个性化祝福。
二、拜年的禁忌1. 不要提及不幸或病痛在拜年时,尽量避免谈及不幸和病痛,这是因为这类话题太过凶险,容易引起厄运和不祥的气氛。
如果别人向你提起,可以委婉地说几句安慰话,并转移话题。
2. 不要随便破坏或碰触他人物品在拜年时,不要随便破坏或碰触他人物品。
如果想要参观房间或者看看青花瓷的话一定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局面。
3. 不要提起病死、破财等话题在拜年时,千万不能说病死、破财等话题,否则会被视为犯忌讳和不敬业配。
如果有不小心说及,应立即改口转移话题。
4. 不要随便翻动人家笔记本或手提电脑现在很多人都用笔记本或者手提电脑来工作或娱乐,这些东西随身携带,因此也不宜随便碰动。
春节拜年和送贺的礼仪规范

春节拜年和送贺的礼仪规范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人团聚、互相拜年和送贺的时刻。
在这个喜庆的时刻,人们遵循着一系列的礼仪规范,以表达对亲友的关心和祝福。
本文将介绍春节拜年和送贺的礼仪规范,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一、春节拜年礼仪规范1. 打扮整齐鲜艳在春节拜年时,人们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以展示自己的精神焕发和喜庆的心情。
对于男性来说,传统的服饰如中式唐装、旗袍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女性则可以选择华丽多彩的旗袍或汉服。
穿戴整齐而鲜艳的装扮,能够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2. 守时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提前约定好拜访的时间,并且要尽量准时赶到,以示尊重和重视。
对于长辈,我们应该尊敬地先行拜年,而对于同辈或晚辈的亲友,互相问候,表达节日祝福。
3. 祭拜祖先传统上,春节是人们祭拜祖先的重要时刻。
在拜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好香烛和供品,在祖先牌位前虔诚地烧香、献花,并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4. 恭敬见面礼在见到长辈、师长或年长的亲友时,我们要恭敬地行走三步,弯腰鞠躬,同时说上一句祝福的话语,如“新春快乐”、“身体健康”等。
这样的举止能够展示我们尊敬长辈的态度,并传递出春节的美好祝愿。
5. 传递红包在春节期间,送红包是一种传统而又重要的礼仪。
红包中通常放有一定金额的现金,代表着送礼人的祝福和对受礼人的关爱。
对于长辈,我们可以按照习俗给予更大数量的红包,而对于晚辈或年幼的孩子,金额可以适当少一些。
红包的送达方式可以是手递手,也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方式进行转账。
二、春节送贺礼仪规范1. 选择合适的贺礼在春节期间,送贺礼是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
贺礼的选择应考虑到对方的喜好和年龄,如鲜花、水果篮、糕点、酒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要尽量避免送钟表、鞋子等物品,因为这些物品在中文中有不吉利的寓意。
2. 贺词的落款在送贺礼时,可以附上一张祝贺卡,并在上面写下对对方的祝福和问候。
在写贺词时,应注意在末尾署上自己的名字,以示礼貌和真诚。
拜年礼仪和注意事项

拜年礼仪和注意事项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国人民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
每逢春节,人们都会互相拜年祝福,向亲朋好友表达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在拜年过程中,要注意一些礼仪和事项,以确保和谐愉快的氛围。
本文将介绍一些拜年的礼仪和注意事项。
一、恭贺新春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这是传统的拜年方式。
当你到别人家拜年时,要注意以下礼仪:1. 穿着整洁得体:在拜访他人时,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穿着整洁得体,展示出热情和尊重。
2. 祝福与祝贺:进入别人家时,首先要向主人致以新年的祝福,例如“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财源广进”等。
除了送上祝福,也可以恭贺主人家庭团圆、幸福美满。
3. 递交红包:递交红包是春节拜年中常见的礼仪。
在拜年时,可以递交一封装有红包的红封袋,代表着对主人的祝福和祝贺。
当收到红包时,要立即谢谢,并且一般不要在主人面前打开。
二、探访亲友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亲友家中拜年。
当我们去拜访亲友时,需要注意以下礼仪:1. 提前打电话:在拜访亲友之前,最好提前致电告知拜访的时间和一些细节。
这样能够让亲友有时间安排,并避免拜访时的尴尬。
2. 带礼物:拜访亲友时,可以带上一些礼物,如水果、茶叶或糕点等。
这些小礼物可以表达你的心意,代表着对亲友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3. 团圆夜拜访:在农历除夕的团圆夜,人们通常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如果你想要去拜访亲友,最好在团圆夜之前或之后进行。
团圆夜时,家人希望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不宜外出拜访亲友。
三、注意事项除了以上的礼仪,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愉快的拜年体验:1. 尊重长辈:在拜访时,要尊重长辈和年长的亲友。
在与长辈交谈时,要注意言辞和礼仪,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定。
2. 避免敏感话题:在拜年交谈中,要尽量避免敏感话题,如政治、宗教、金钱等。
避免引发争议和尴尬的情况,保持愉快和谐的氛围。
3. 尊重别人的信仰:中国的春节是众多民族中的一个传统节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习俗。
春节期间拜年的礼仪有哪些

春节期间拜年的礼仪有哪些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而拜年的礼仪则是春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春节期间拜年常见的礼仪:1. 行走拜年(拜年问寿):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到亲戚、朋友家中进行拜年,表达祝福之意。
在到达目的地后,首先要恭敬地敲门,以示尊重。
对方开门后,拜年者要恭敬地行礼,双手合十,低头祝福“新年好”或“新年快乐”。
接着,可以说一些祝福的话语,如“恭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
此外,也可以问寿,即询问对方的年龄,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好意。
2. 红包(压岁钱):红包是春节期间拜年时常见的一种礼物。
通常是长辈给予晚辈,也可以赠送给服务员、保安等对生活有帮助的人。
红包内通常放有一定金额的钞票,象征着祝福和好运。
领取红包时,晚辈要用双手接过,并表达感谢之意。
而赠送红包的长辈则表达自愿给予的善意,并祝愿晚辈新年快乐。
3. 祝福语:在拜年时,人们常常会用一些祝福语表达对彼此的祝愿。
常见的祝福语有:“恭喜发财”、“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心想事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等。
这些祝福语体现了对未来好运、幸福和顺利的期盼。
4. 亲自送行:在长辈、亲戚或朋友离开时,我们可以亲自送行。
送行时可以再次行礼,表达离别之情。
同时,也可以再次给予红包或小礼物,以表达对他们的关怀和祝福。
送行时可以说一些温馨的话语,如“祝您旅途顺利”、“期待下次的相聚”等。
5. 赠送礼品: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相互赠送礼品以示关心和祝福。
常见的春节礼品有水果、糕点、茶叶、礼盒装的食品、年画等。
送礼时要注意礼品的包装整齐,不要破损或脏乱。
同时,也可以附上贺年卡,并在上面写上对方的名字和一些祝福的话语,使礼物更具个性化和温情。
总之,春节期间拜年的礼仪体现了家族间、朋友间的互相关爱和文化传承。
通过行走拜年、红包、祝福语、亲自送行和赠送礼品等方式,人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分享了喜悦,弘扬了传统价值观,同时也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拜年的习俗和礼仪

拜年的习俗和礼仪
==拜年的习俗和礼仪==
一、准备礼物
1、守岁礼:送祝福中填充的红包,一般是发给小孩的;
2、开门礼:大人间拜访家里的礼物,比如糖果,酒类等;
3、敬香礼:大众为尊敬祖先烧纸钱和香;
4、表礼:受访者坐好后,拜访者跪地行拜礼;
二、拜年仪式
1、拜年台:将祭祖台与拜年台拼接在一起,表示尊敬和祝福;
2、传福礼:贴春联、装春联,祝福每一家;
3、朝拜:跪在地Mapa拜礼,表示心怀敬意;
4、称颂:此拜年习俗可以用多种仪式,最常见的就是祝颂、祝词、祝福等;
三、传统食品
1、过年大餐:过年是家家好席,吃团圆饭,特制大餐;
2、特色面食: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年夜饭,如北方有手抓饼、肉夹馍等;
3、糕点:大年夜许多家庭都会准备汤圆、年糕等糕点;
4、桃园结:桃枝当成一个环,表示夫妻互相吻合,结交长久。
四、新年娱乐
1、放鞭炮:迎接新年的象征,庆祝新年到来;
2、ATA投石:大家放投石在场上,有祝福之意;
3、看小品:很多的小品充满着乐趣,为大家带来喜悦;
4、舞龙灯:一些地方会舞龙灯,仪式盛大,充满了庆祝新年的气氛。
五、其它
1、烟花:大家一起点燃烟花,让烟花的精彩拉近大家的距离;
2、送祝福:发送新年祝福,祝福全家、朋友新年快乐;
3、聊天团圆:亲戚朋友们团聚,Commenter唠嗑、唱歌、谈天,让爱更加陪伴;
4、对对联:将对联装饰在屋子里,让家中充满新年喜庆的气氛。
春节期间的拜年礼仪如何向长辈拜年

春节期间的拜年礼仪如何向长辈拜年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人们会穿上新衣,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敬意。
拜年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尤其是向长辈拜年更是一种尊重和传统。
本文将介绍拜年礼仪以及向长辈拜年的方式和注意事项。
一、拜年礼仪1. 准备红包:在拜年时,准备红包是传统的做法。
红包通常是装有一定金额的钱,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选择红包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合理准备金额,一般来说,数额应该是偶数,如20元、50元、100元等。
同时,在挑选红包袋子时,尽量选择红色或有喜庆图案的,以增添节日氛围。
2. 穿着得体:在拜年时,穿着得体是很重要的。
男性宜穿正式的西装或传统的中式礼服,女性可以选择大方得体的旗袍或礼服。
衣着整洁、得体,既显示了对长辈的尊重,也彰显出拜年的庄重氛围。
3. 礼节性的寒暄:在拜年时,需要注意使用恰当的寒暄语言。
可以用简洁而亲切的话语,如“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等来表达祝福之意。
同时,要注意使用尊敬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
二、向长辈拜年的方式和注意事项1. 先辈在前:在拜年时,先拜长辈是一种传统的礼节。
按照年龄和辈分,先拜年长的长辈,如祖父母、父母、叔叔、阿姨等。
这种做法表达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对家族传统的继承。
2. 敬献红包:向长辈拜年时,应当准备红包并亲手递给长辈。
将红包递给长辈时,要用双手呈上,并保持微笑和微弯的体态,以示敬意和谦卑。
长辈接过红包后,可以适当感谢和询问身体健康等情况。
3. 诚挚祝福:除了递红包外,同时表达自己的祝福是很重要的。
可以用礼貌委婉的语言表达,如“祝您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新年事事如意”等。
祝福需要真诚和具体,可以根据长辈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祝福语。
4. 恭敬问安:向长辈拜年时,可以适当进行问安。
可以询问长辈的身体健康、工作生活等情况,表示自己对长辈的关心和尊重。
同时,也可以向长辈请教一些长辈经验和智慧,以表达自己的虚心和孝心。
春节的拜年礼仪

春节的拜年礼仪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最盛大、最具特色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充满喜庆的心情,互相拜年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仪式。
拜年礼仪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表达祝福、尊敬和感恩的方式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春节拜年礼仪的流程和相关习俗。
1. 拜年前的准备在春节拜年之前,每个家庭都会精心准备,以迎接到访的亲朋好友。
首先,人们会进行大扫除,清理家中的垃圾,象征着新的一年将带来新的开始。
同时,家人还会进行贴春联和挂灯笼的活动,给家里增添喜庆的氛围。
此外,准备年货和拜年礼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年货是指春节期间所需的食品和物品,如糖果、饼干、水果、酒等。
而拜年礼物则是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感谢,通常是红包和小礼品。
2. 拜年流程拜年一般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人们首先会到父母的家中拜年,然后再到亲戚和朋友的家中拜年。
在拜年之前,要先向长辈行礼致谢,通常是鞠躬或合十。
同时,要说出真诚的祝福,如“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
长辈会予以回应,并给予压岁钱作为祝福和鼓励。
3. 长辈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是一种重要的礼仪。
在拜年期间,年轻的一代要行大范围的拜年,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在拜年时,要注意穿着整洁,神态庄重。
首先要向长辈问候,然后行鞠躬或合十礼。
在祝福时,要用恭敬的语气,表达真诚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同时,接受长辈的压岁钱要用两手接过,并表示感谢。
4. 平辈和晚辈礼仪在拜年中,平辈之间的礼仪和晚辈之间的礼仪略有不同。
平辈之间的拜年一般是互相致以问候和祝福,没有鞠躬或合十的礼仪动作。
双方要互相交换贺年卡或小礼品,以表示祝福和友好。
而晚辈则要向长辈行礼,并用尊敬的语气表达祝福。
接受长辈的压岁钱时,也要用两手接过,并表示感谢。
5. 朋友间的拜年除了亲人之外,春节期间还有很多与朋友互相拜年的习俗。
在拜年过程中,要注意朋友之间的互相致以问候和祝福。
可以适当地用春联和贺年卡表达祝福的意思,或是互相赠送一些小礼品。
拜年的礼仪与文化

拜年的礼仪与文化在中国,拜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而与之相伴的就是各种拜年的礼仪与文化。
拜年的礼仪与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亲友的关心和祝福,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拜年的礼仪与文化。
一、给长辈拜年在中国的拜年文化中,给长辈拜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常在农历新年的前几天,年轻人会提前准备好一些礼物,如水果、糕点、茶叶等,然后,他们会亲自前往长辈的家中,向长辈拜年并送上礼物。
在给长辈拜年时,年轻人一般要双手捧着礼物,恭敬地说上几句祝福的话语,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
二、给晚辈拜年与给长辈拜年相反,年长的人在农历新年期间也会给晚辈拜年。
他们会提前准备好一些红包,里面装有一定金额的钱,并在红包上写上吉利的祝福语。
然后,他们会亲自去晚辈的家中,将红包递给晚辈,表达对晚辈的关心和祝福。
对于晚辈来说,收到红包不仅是一笔经济上的收益,更是一份亲人的关爱和祝福。
三、亲友互拜除了给长辈和晚辈拜年,亲友之间也会相互拜年。
在农历新年期间,亲朋好友会相约到对方家中,或者约定一个地方共聚一堂,互相拜年。
在互拜时,大家会交流一年来的近况,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并互相致以新年的祝福。
这既是一种亲缘关系的维系,也是表达友情和感恩的方式。
四、重点礼仪:春联与贴福字在中国的农历新年期间,春联与贴福字是必不可少的礼仪。
春联是用纸或布制成的对联,上联通常写着如“福”,如“富贵福满门”之类的吉祥话语,下联则写着对应意义的词语,如“大吉大利”、“喜气洋洋”等。
人们会将春联张贴在门框上,以祈求新的一年一切顺利如意。
贴福字是指将印有“福”字的红纸贴在门上或窗户上。
福字是寓意着吉祥和祝福的象征,在家门口或窗户上贴上福字,寓意着迎接来年的好运和祝福。
此外,福字也可以用剪纸或彩绘制成,增添了艺术的美感。
五、其他拜年礼仪与文化除了上述的主要礼仪,拜年还有许多其他的礼仪与文化,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吃团圆饭等等。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代表着辟邪驱神和祈福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礼仪常识拜年的礼仪
出guo礼仪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礼仪常识,以下拜年礼仪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除夕一过,就是正月初一,春节拜年礼仪有何讲究?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
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
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互贺。
至今未曾改变这种礼仪,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
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
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
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
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
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
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
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
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
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
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
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还有一种就是感谢性的拜年。
凡过去一年中对人家欠情的,如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老师、师傅、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恩谢意。
拜年习俗中最隆重的应该说是团拜。
团拜,现在已成为国家级礼仪活动了,甚至还带有国际性,一些与中国友好的国家会致电中国政府贺新年;中国驻外使节也会举办春节团拜活动。
“团拜”形式,大约起源于清朝时期,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就曾说过:“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如今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
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
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
”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某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
以图吉利讨口彩。
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古代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
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
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
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
片”。
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
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
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
早在宋代,亲朋好友之间就已经相互送贴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
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
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述道:“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
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
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
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
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剌,有不下马,或不至其门令人送名帖者,遇黠仆应门,则皆却人不纳,或有闭门不纳者。
在京仕者,有每旦朝退即结伴而往,至入更酣醉而还。
三四日后,始暇拜其父母。
”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
到了明清时,人们用“寸褚”、“红单”投谒代替拜年。
这时的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吉祥如意”的祝辞。
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蔽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憎嫌简不嫌虚。
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 * 。
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
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中国人春节拜年是很讲究的。
讲究的核心就是时间观念。
拜年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这是拜年的第一要素。
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
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
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
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也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
送贺礼也十分讲究,这也是礼物也拜年要素之一。
贺礼一定要送的得体。
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
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
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近年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贺礼物还应讲究卫生、安全。
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强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赠送花炮之类,则万万不能去购买伪劣产品。
此外送贺礼还应注意节俭。
自己如果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恋人、同事等,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
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
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至于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就更是常识、常理了。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