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剪纸
浅析陕西传统民间艺术——剪纸

浅析陕西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作者:王江涛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5期摘要:陕西民间剪纸艺术地域性非常明显,人民群众基础广泛,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的艺术形态之一,它来自于百姓的生活的真实体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文章主要讲述民间剪纸的传统文化意义,以及它产生的背景,剪纸的应用、造型形式和美学意义,详细分析陕西汉代时期民间剪纸的艺术特征及其民间剪纸设计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陕西;民间艺术;剪纸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165-01一、陕西民间剪纸的产生陕西民间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黄帝时期,即使那时候纸张还没有发明,但是祖先们已经会用简单载体来装点生活,美化生活,来表现农村当时生活的发展现状,例如在树皮、树叶、布、皮、革等材料上剪成各式各样的图案。
从黄陵桥山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上简单的图案,和用兽皮、树叶制作的衣物上就可以得到证明,那个时期已经有了原始的组合图案。
剪纸最早起源于汉到南北朝时期,那个时期的剪纸技术已经非常到位,到了清朝中期以后开始得到真正的繁荣。
汉代时期民间剪纸跟其它时期的剪纸一样也是多来源于庆祝节日、丰收、民间的戏曲故事、动植物等,既富有情趣而且又起到装饰作用,有着非常广泛的百姓基础,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剪纸就是一种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之间的艺术,与百姓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添色彩、喜气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在旧时的农村生活里,剪纸技术的高低成为评价媳妇智慧与心灵手巧的标志,所以大多说的农村妇女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民间剪纸的继承人。
二、产生的背景1.地理位置。
我们都知道陕西地处西北地区的干旱过度带,属大陆性气候,地形非常复杂,十三朝古都在此建立,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浑厚,十三朝古都在此建立,在这里陕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陕西人民深受草原文化的影响,多出于性格粗犷、豪放的劳动者手中,所以剪纸形式也多以明朗、简练、质朴、粗犷呈现。
陕西民间剪纸阅读答案

陕西民间剪纸阅读答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
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
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
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
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
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
所以,自中国民间产生剪纸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
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
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
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
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
它是我们探寻木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
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
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
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
陕西春节剪纸简介

陕西春节剪纸简介在陕西,剪纸有多个艺术流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陕北剪纸。
民间剪纸在陕北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
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丰富的民俗活动,为剪纸提供了自由创作的广阔天地。
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重大节日、诞生成年、婚丧嫁娶等,都在剪纸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春节是华夏民族的重大节日。
过春节,陕西农村大部分地区仍沿袭着传统习俗。
剪窗花、贴窗花是其传统习俗中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
陕北至今较完整地保持着祖先留下的这种习俗。
陕北老乡认为贴窗花可以避邪,所以家家户户的门窗上贴窗花是必不可少的,就连孤身老汉也要向巧媳妇们讨要几幅剪纸帖在窗子上,图个来年大吉,谁家不贴窗花,被称为“瞎眼窗子”,是不吉祥的征兆。
春节的农家,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满窗满墙的剪纸艺术品。
门上、墙上、筷篓、米缸上的,炕围、桌裙、神龛上的,红红绿绿的牛羊猪狗、鸡鸭鸟禽、狮子老虎、瓜果鱼虫,把室内室外打扮得五彩缤纷。
到了初一,家家户户相互拜年,先给长辈拜,然后到亲戚家登门贺年。
拜年的同时,少不了参观各家的窗花、门花和墙花。
客人们坐在热炕上,喝着米酒,评点着窗花,感受喜庆的欢乐,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在陕西,娶媳妇、嫁女儿少不了剪纸,这个古老的习俗至今仍在延续,农村人自不必说,城里人过年未必贴剪纸,但结婚、嫁女的洞房、陪妆上总要找会剪花的妇女剪些喜花,贴在最显眼的位置,以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
在黄土高原的陕北及渭北大部分山区,仍保留着传统的婚嫁习俗。
陕北人把洞房叫“帐房窑”,新媳妇进门先要坐帐,在帐房窑的顶部或炕墙中央剪一幅整张纸大的转花,叫做“坐帐花”。
陕北人结婚,帐房窑内家具可以不放,但“坐帐花”却不能少。
坐帐花的内容必须是以生殖繁衍为内容的莲花、牡丹、石榴、笙、童子、佛手等纹样组成的图案,不管家境贫富,洞房都要布置得大方得体。
论陕西民间剪纸艺术

论 陕西 民间 剪 纸 艺 术
陈 芳
( 堡 中学 陕 西 关堡 昊
780 120)
【 摘
要 】 民间剪纸是 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分, 劳动人 民自己的艺术创造。陕西民间剪纸历史悠 久, 是 内容丰富, 材广泛 造 型 题
,
别具一格 , 风格 豪放 , 她与民间习俗 密不可分 , 具有 浓郁的地域特 色, 为了满足 劳动者的多种需求而产生的 , 是 具有一 定的延续性。
【 关键词】 民间剪纸 ; 题材造型; 风格 ; 延续性
关注和感受 , 体现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表现在这 些作品里的题材 。 是
创作者对他们的生产生 活有所发现 , 有所感触 , 并有意 识地选 取、 提炼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 民间传统 艺术之一 , 是我国民俗 文化不 可分割 了的生活 , 是经过他们的思想感情过滤了的生活 , 正如 美学家黑格尔所 的组成部分 , 也是哺育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一种母体艺术 , 人类文明 言 , 心 灵化了的东西 是 是 。民间剪纸是民俗 活动的重要一项 , 是劳 动者 的重要传统和创造之一 , 她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千 丝万缕 的联系 , 一定 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 的, 而劳动者 自身在 生产生活 中的一切 民俗 程度上体现 了人们对于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及认识和兴趣的提高。 事象 , 都是民间剪纸所要表现 的内容 , 它是 民间剪纸创作 的源泉 , 民 是
陕西剪纸艺术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应用与研究

35 . 在不 同类 型的服 装上 的表现 35 1 .. 实用 性服装 剪纸 艺术 凭借 其独 特 的风 格特 性 和高 度 的艺 术价 值 ,赢得 了 国外 众 多设计 师 的青 睐 。我们 常 见 的剪纸 印花 服 饰 ,采用 烫 印或 粘 贴 的手 法 ,将剪 纸 图案 嵌入 服装 中起 到 装饰 效 果的 。此类 服 装 成本 不高 , 图案 不受 限制 ,可 运用 的服装 种类 广泛 ,所 以受大 众 欢迎 。 3 52 创意 性服装 .. 随着 服 饰 材 料 技 术 的 不 断更 新 ,现 代 服 饰 的装 饰 手 法 更加 繁多 ,更 符合 现代 人 的审 美要 求 。剪 纸给 了现 代 设计 w( 更多 的 )f 0j 灵 感 与创造 空 间 ,在设 计 中将传 统 剪纸 图 案与 现代 材质 结合 运用 能创造 出不 同的新 的装 饰 手法 ,创 造 新的 美学 观 点。运 用金 属饰 片 、木 、 竹 、陶瓷 小块 、 植物 的果 实及 皮 革条 、羽 毛 、绳线 、 贝 。 壳 、 珠 子 等直 接 作 为服 装 的 装 饰 以强 调不 同肌 理 质 感 之 间 的对
现代 服 装 设 计 中 ,设 计师 透 过 传统 艺 术 的 历史 延伸 脉 络 , 使 服装 呈现 出 深厚 而坚 实 的历 史积 淀 ,让新 的主题 系列 富有 强 烈的 民族 气 息和 符合 时代 的 审美 特征 。在 继承 吉 祥 图案 原有 的精髓 和 艺术 风 格 的 同时 , 与工 艺 生产 技 术 相结 合 , 予 剪纸 艺术 新 的生 赋 机 ,增强 服饰 的表现 力与 影 响力 在 现代 服 装设 计 中充分 运用 与 3 剪 纸艺 术在现 代服 装设 计 中的运 用表现 . 剪纸 艺术 自古 以来就 不 断被 人们 广泛 运用 到 了服 饰 中 。在 服 体现 这种 理 想化 的大 众情 感 诉求 ,使 产 品富 有 民族传 统 的亲切 感 装 设计这 个领 域 ,剪 纸 艺术 图案 众多 、各 具特 色 ,从 古朴 别致 的 和召 唤力 ,符 合信 息 时代 人们 对 服饰 人文 含 量的 强烈 需求 , 能使 素雅 ,到极致 妖 娆与 奢华 ,都 可 以表 现得 淋漓 尽 致 。因此 ,剪 纸 所设计 的服 饰产 品易 亲和 于消 费大 众 。 艺术 成为 中外众 多服 装设 计师 的宠 儿 。 5 结 束语 . 31 . 图案纹样 的运 用 继 承 并 发展 一 切 优秀 的中 国传 统 文 化 艺术 , 是我 国 服装 设计 剪 纸 图案 受到 各 个 历 史 时 期 人文 及 技 术 等 条 件 的规 范 与 制 创新 的前 提 。现代 服 装设 计无 时 无处 不受 文化 传 统 的影响 。服 装 约 ,其 图案 的形象 虽 已脱 离 自然 形态 的装 饰 形态 , 总体 而言 比 设计师 们 将剪 纸 这一 古老 的 民间 艺术 与现 代 的服 装设 计相 结合 , 但 较具 象复 杂 。 图案纹样 以当地 民俗 信仰 、 岁时 节令 、人 生 礼仪 、 从剪纸 的色 彩 、造 型 、形 式特 点上 出发 ,运用 服装 设计 中 的形 式 神话 传说 等 为表现 内容 ,花样 繁 多 ,具有 很深 的 民俗文 化 内涵 。 美法 则进 行构 思, g 造 ,经过 重 新组 合 、嫁接 、提 炼 后 ,找 出与 i, j 设计 师则 将剪 纸元 素运 用 到礼 服上 ,华 丽 的面料 与 精致 细腻 的 剪 传 统文 化 的个性碰 撞 点并运 用到 现代 服装 设计 中 纸工 艺相合 ,蕴含 东方 韵味 的 同时达 到一种 极致 奢华 的效 果 。 伴 随着 服装 业 的发 展 ,剪纸 艺 术给 设计 O4 带 来 了无 限 的发 of ] 32 . 色彩 的运 用 展 空 间 。设计 师 的 目的在 于探 索 民族本 土 文化 与现 代服 装 设计创 剪 纸 艺术 在 服 装色 彩 的选 择 上 不 推 荐 同时 采 用 多 种颜 色 , 意 问 的关 系 ,开拓 民族 、 民 间、传 统 的设计 风格 ,开辟 出一 条符 这样会 因为颜 色 的繁复 忽 略 了其 特 有 的工 艺手法 和肌 理 效 果。通 合 市场 需求 的新 的设计 思路 。相信 这个 置 身于 中 国宝贵 文化 遗产 常建 议使 用对 比色 ,较 易 突 出主题 ,色 彩搭 配 要与 服装 风格 相协 的艺术 , 一定会 让 我 国服装 设 计o {g 造 出更 多 的惊世 之作 ,令 0J , 'J l 调。 我们 不 断感受 中 国传统 民俗 文化 的永恒 魅力 。 33 . 面料 的选择 服 装设 计 中面料 的选 择 至关 重要 ,在 服 装设 计 中运用 剪 纸元 参 考 文 献 1王树村. 中国民间剪纸 艺术 史话[ .天 津: M] 百花 文艺出版社 ,20 07 素 要达 到 良好 的效 果 ,需要 精心 选择 面料 。选择 面料 时必 须 考虑 f] 【] 2宫楚涵.  ̄ M] 北京:中国文联 出版社 ,2 0 剪- k[ 08 到运 用 的剪纸 图案 与所 选面料 、服 装造 型 、风格 是否相 得益 彰 。 3 4 现工 艺 .表 [邢 声远. 面料与辅料手册f 北京 :化 学工业 出版社 , 08 3 1 服装 J . 20 现代 服装 设 计 中,运 用 不 同的服 装工 艺将 剪 纸艺 术与 现代 服 f 吕学海 服装结构设计与技法f .北京 :中国纺织 出版社 , 0 4 4 1 M1 20. 5程征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 . M]江苏美术 出版社, 0 2 20. 装 结合 做 出各
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剪纸流派

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剪纸流派剪纸是一门在民间流传甚广的镂空艺术。
它起源于西汉,发展于南北朝,繁盛于明清时期,复兴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
逢年过节、生辰、婚丧嫁娶、祭神丰收,用纸剪制成各种各样象征吉祥喜庆或缅怀哀悼的图案,装饰在门厅、雅室或放在祀品、祀物上,以增强气氛。
这样的民俗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有些地区已经失传),从黄河流域到长江两岸,从东北黑土地到华南闽粤,从中原汉族聚居区到西部少数民族部落,民间剪纸作为民俗文化构成的要素之一,在这些地区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改进,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当今时代,显示了旺盛不衰的生命力。
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古迹、文字承载的,更重要是承载中国文化永远离不开人这一主题元素。
中国民间剪纸便是靠几千年来世世代代的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人民通过口授心传、约定俗成的一部活态的生活文化史。
这部活态的生活文化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区地域习俗、精神文化等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剪纸流派,而且都是独具一格、各领风骚。
一、中国民间剪纸的主要流派近年来,有些民间剪纸的研究学者将民间剪纸的流派单纯用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刀切开,认为南方派的剪纸纤细秀丽、玲珑剔透,北方风格的剪纸纯朴浑厚、豪放粗犷。
其实任何事物的划分,都不能“一刀切”,而应辩证地看待它,何况作为所属文化也有它的一个特性--相容性。
诚然,剪纸流派划分众说纷繁。
如既有从客观上按南北方地理位置简要划分的二分法,也有按戏曲文化划分的戏曲剪纸流派等。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并非一成不变。
笔者拟从具体地域体系上将中国民间剪纸粗略地分为几个大流派,即河北蔚县民间剪纸、山西广灵民间剪纸、山东民间剪纸、陕西地区民间剪纸、江浙民间剪纸、福建民间剪纸和广东民间剪纸。
(一) 河北蔚县民间剪纸河北蔚县民间剪纸是在河北省蔚县境内诞生,用吸水性好的纸料刻制后,又用毛笔点彩染色而成的一种彩色剪纸。
它的主要特点是彩色点染,在中国剪纸界独树一帜。
此外河北蔚县民间剪纸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剪纸为主的点彩剪纸,所以笔者将其单列为一流派来介绍。
陕西剪纸

我身边的历史—陕西剪纸探究过程:小时候经常听妈妈讲过年剪窗花的趣事,使我对剪纸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此后我搜集许多剪纸艺术品,很想全面了解陕西剪纸的历史、种类、刻法。
于是在假期我走访了西安书院门,欣赏了更多剪纸艺术品,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大大开了拓眼界,并且上网搜集了有关资料,使我对剪纸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一、陕西剪纸简介: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
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陕西是民间艺术大省,窗花剪纸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建国后,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剪纸之乡”的有:安塞、洛川、富县、旬邑、定边、靖边6个县,还有宝鸡、凤翔、千阳、澄城、华县、合阳、大荔、延长、黄陵、佳县、高陵等县,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并获奖,有些剪纸艺术家被邀请出访法国、美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二、陕西剪纸的常见题材:陕西民间剪纸内容丰富,取材大多源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建筑、花卉、场景、民间戏曲和故事等。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像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那样,创作者借助不同的人物、动物等形象用各种手法构成带有不同寓意的艺术画面,借物传情,以物言志,来表达作者自己独特的认识和审美感受,直接而大胆地反映出客观世界和理想追求。
每逢岁时节令,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淳朴俊秀的姑娘们围坐一起剪刻出不同的花样,农历年时,家家剪贴出不同大小、不同花卉或动物图案的窗花,表现一派喜庆的气氛。
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贴不同图案的剪纸,绚丽引人,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清明节时,剪贴"五毒",以之避疫。
重阳节时,剪贴重阳旗,寓意步步等高。
常见的《十二生肖》系列剪纸,以十二生肖动物形象为题材,用阳刻或阴刻等不同表现手法和不同构图形式剪出了鼠、牛、虎、兔等动物的不同姿态,反映了陕西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论陕西民间剪纸

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
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
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
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
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
陕西自古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传说中的黄帝就葬于陕西境内的共同陵桥山,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都发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
周秦汉唐等13朝都在陕西建都,留下了丰厚的民俗文化遗产。
陕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剪纸艺术中,古老而纯朴的陕西剪纸以它特有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
陕西剪纸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窗花最为普遍。
每逢春节,不论那里的农村,给窗子糊上洁白的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喜庆新年。
陕西的窗花在表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
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
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
陕西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淳朴、粗犷、简炼、明朗为特点。
她们创作的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具有古朴的民风。
他们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仔细入微的观察和理解,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并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在陕西剪纸艺术中,首推陕北民间剪纸。
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闭塞,地处偏僻,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却被农家妇女承袭下来,代代相传。
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美术————陕西窗花剪纸
窗花剪纸是陕西民间最广泛、最普及的民间艺术活动。
这种传统的装饰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汉代,民间农夫女子就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一种“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以作美丽的装饰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到隋唐时代,在节日、庆典用彩纸剪成各种花草、动植物、人物故事,贴在窗格上的称“窗花””,贴在门楣上的称“门签”、“门画”,婚嫁时床头、墙炕上的称“贴花”、“喜花”、“顶蓬花”等;宋代就有了系统的各种剪纸讲究,使“喜花”、“礼花”、“门花”在婚嫁上应用到丧礼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丧葬,有长筒形的各种“葬仪花”;明清时期,女子出嫁,十分讲求“上炕剪子”(即会剪各种窗花、衣样等刀剪工艺活路),所谓“上炕剪子下炕镰”。
发展到近现代,陕西各地农村,上至老年妇女,下至青少年女子,几乎家家都有剪贴窗花的习俗,多数人都会剪出个“花鸟虫鱼”来,许多家户,均保存有“窗花底样”,逢年过节,前后窗格、墙头,都贴有各种人物、戏曲、山水、花鸟虫鱼、家禽、兽物等剪纸和窗花,尤其以剪纸最为普遍。
每逢红(喜庆)白(丧葬)事、喜庆、节日,都要剪贴各种“花格”、“花边”、单、双“喜”字、“吉祥图”、“太极图”等,把房间、堂屋布置得有条有理,美观鲜沽。
这种习俗,代代相传,有增无减,日渐兴盛。
在许多农户,窗花剪纸成为择婚的条件之一,如某某姑娘“能描(绘)、能剪(窗花、衣服样式、款式)、能扎(绣工)”,就被农家竞相择婚,同时,这种剪纸工艺也成为人与人、户与户之问,求美、比美、争胜的风俗内容之一。
这都充分反映了陕西民间各族人民的共同心理。
陕西窗花剪纸,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域之间,各有特色和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文化传统的差异。
至于个人风格的差异,则取决于民间艺术家素质的差异,除了先天性因素外,阅历、文化修养、个人爱好也是民间艺术家的重要后天因素。
陕北窗花剪纸,在全国较有名气,这是由于延安革命根据地的艺术家广为扶植、引导、介绍的结果,当然,其窗花艺术的蕴藏和质地之雄厚,是历史形成的。
陕北窗花比较浑厚、纯真,自然成趣,反映了陕北人民的质朴和敦厚,其山水人物、各种山区风情跃然纸上;关中的窗花剪纸,略显粗犷兼有巧思,许多窗花剪纸有粗有细,巧、捷玲珑,题材多而广,形式杂而巧,并且,不以“识字”作为标准,许多不识字的老年妇女,所剪出的窗花,其巧思与结构,令识字者“瞠目哑舌”、赞叹不已;陕南一带的窗花,相对之下,较关中为少,但各种
剪纸、工艺较多且广泛,商洛、安康、汉中等地的剪纸、工艺还享名省内外。
在繁浩的窗花剪纸中,戏剧人物、戏剧故事、花鸟虫鱼、禽兽龙麟以及各种风习、世俗等方面的选题,是窗花剪纸的主要内容。
其色调一般是单色(黑或某一种单彩),也有各种彩色窗花(彩纸或染成色纸),窗花剪纸构图精巧,一般线条、线体互相接连,不能断笔断头断线。
所以,构图必须单纯、优美,不能过于细碎、琐繁,以免剪刀难于开合。
差距地区因为经济基础较好,剪纸的形式变得多样起来,单色、点彩、拼贴、纸塑等多种形式相互运用,内容上以戏曲人物为主,花鸟动物中常常加进象征文化符号的琴棋书画,八宝等,有浓烈的中原文化特征。
库淑兰是旬邑县民间拼贴剪纸的高手,今年八十多岁,陕西省文化厅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
她把拼贴剪纸发展到极致,使专家学者惊叹不已,台湾汉声为库淑兰出版了大型专辑画册。
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进行报导。
合阳县罗占花老人创作的纸塑剪纸,人物的造型采自于戏剧,把戏剧人物的一招一式刻画的栩栩如生。
渭北的单色剪纸受其皮影造型的影响,而西府的单色剪纸受木板年画影响,可以看出中原文化深厚的底蕴。
随着改革开放,民间剪纸也成为妇女们致富的产业,妇女们走进旅游点、饭店表演自己的艺术,有些剪纸高手被邀请到国外表演。
安塞白凤莲大娘把自己的作品上到英特网上进行网上销售。
剪纸活动在民间空前活跃,延安、安塞、延川,每年举办剪纸创作班、举行剪纸大比赛,推动了剪纸艺术的发展。
陕西窗花剪纸有名者!
(一)朝邑剪纸朝邑窗花剪纸,属陕西东府具有特色的一派,它较其它县的窗花古朴、秀丽,式样略长,色彩独具,其内容以剪各种戏剧人物为最有名,参加省展出的名品资料,现存陕西省群众艺术馆。
(二)永寿剪纸永寿剪纸的构图、风格,被称为巧捷浑厚,有山区、平原人民生活风俗奇趣。
农村妇女安玉芳,60多岁,被称为专家“花匠”,参加过省、地、县三级美术大赛;夏玉梅,古屯乡妇女,善剪各种飞鸟,得意之作《百鸟朝凤》驰名国内,并赴法国展出。
(三)岐山、凤翔剪纸凤翔县彪角乡卧龙村,被称为“剪纸村”,李拉翠是该村最有名者,可剪上千种花样,窗花比其它县大一倍,构图丰满,新奇别致,属真正的传统的岐(山)凤(翔)窗花。
岐、凤窗花在该地农户中,
多被当作家庭副业,每年秋后动剪,“腊八”(腊月初八日)上市,十余对可卖几角钱,远销凤翔县城、蔡家坡、太白县等地,有的巧手妇女,一年卖“彪角窗花”,可得数百元收入。
(四)大荔窗花大荔县流行皮影戏,其刻技高超,民问纷纷仿效,因而窗花剪纸随之兴起。
窗花中各种戏剧人物、故事因此而盛行当地,家家户户窗格、院墙,无不张贴各种窗花剪纸花样,其人物活灵活现;另外,各种花鸟虫鱼剪纸,也不绝于各户窗棂。
(五)安塞剪纸安塞剪纸名驰国内外,在手法上,分阳刻、阴刻两种手法。
阳刻,线条粗壮有力,黑白分明;阴刻,大刀阔斧,有如画像、木刻。
在省上举办的剪纸展览中,安塞妇女张芝兰的《三个老汉》获二等奖、高全爱的《骑驴婆姨》获一等奖,他们还展出了众多的传统、故事、童话剪纸系列,如《老鼠嫁女》、《王祥卧冰》等,也获得好评。
安塞剪纸现已成为陕西的一支流派和风俗画劲旅。
(六)定边剪纸定边剪纸是“三边”剪纸的主要部分,其剪纸有浓厚的人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造型上酷似黑白木刻,题材广泛,风格独具一格。
陕西是民间艺术大省,窗花剪纸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建国后,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剪纸之乡”的有:安塞、洛川、富县、旬邑、定边、靖边6个县,还有宝鸡、凤翔、千阳、澄城、华县、合阳、大荔、延长、黄陵、佳县、高陵等县,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并获奖,有些剪纸艺术家被邀请出访法国、美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如为陕西、为中国赢得了荣誉的高陵县耿镇剪纸艺人王顺喜(男),剪纸从不绘大样,也不下底样,总是按心中的“心图”,以眼定线与剪接连不断地剪,剪出成千过万的各种花虫鸟鱼及人物。
他从八岁开始和父母学剪纸,到40多岁已剪纸30多年,每年腊月出售数斤至数十斤,所剪人物和鱼鸟,翻栩如生,多用淡色漫纸,色调自然而巧捷。
1980年,美国友人访问咸阳之机,邀请他现场剪纸,他一不打稿,二不仿人,双手一时剪出几出戏剧人物,被拍成电视纪录片,广为传播。
美术与设计学院
09视传一班
郝弘瑶 09518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