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的本草考证及化学成分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一种野草叫“紫花地丁”,过去当喂猪草,殊不知是名贵中草药

农村一种野草叫“紫花地丁”,过去当喂猪草,殊不知是名贵中草药

农村一种野草叫“紫花地丁”,过去当喂猪草,殊不知是名贵中草药今天小编为你们介绍一种农村很常见的野菜,叶片为绿色,长得像一个锄头,还会盛开一些紫色的小蓝花,小时候我们常常把它当做玩具,花卉还具有一道的装饰性,这种野草叫做紫色地丁,不同区域的叫法并不相同,美丽动人,叶子可以当做美味的蔬菜,以前很多人还用它来喂猪,主要是吃都吃不完,其实有着非常出色的药用价值,很多人忽视了它,我们今天就来详细的介绍下紫色地丁的知识吧。

有传说山河神伊尔非常的美,很多人倾慕她,但是神王不愿意成全他们。

有个男神就悄悄约会伊尔,经常在一块玩乐。

有一天被神王的妻子看到了,伊尔慌忙之下变成小动物,在野地上隐藏下来,为了保证小动物吃草的时候更加的方便,就催生了这种草。

后来神王从妻子那里得知真相的原委后,异常的愤怒,把伊尔变成星星。

之后难过的神王为了纪念伊尔的美,又在草原上增加了一朵美丽的花,就是现在的紫花地丁。

法国有位将军也非常喜欢这种花,他的追随者曾经把这种话作为了旗帜标志,后来法国每年的2月都举办节日庆祝。

紫花地丁景泰科植物多年生老板生长的环境多是田间荒地或者山坡草丛灌木丛中,我国大部分的地区都有其生长每年5月份到6月份果实成熟,看书的时候太急即全部的干净冲洗干净之后,晾干能制作药物。

叶片比较多,叶片的下面比较小,一般的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状,花茎通常是淡褐色。

紫花地丁的果子是长圆柱形,的种子像虫卵,量很多。

早春的时候花季的时候非常的美丽,有些地区在向阳的坡地上,经常能看到成片的地丁花。

叶子嫩的时候可以采摘,处理后做野菜食用,味道十分美味,很多的人都爱吃,近年来吃野菜成为流行的野外活动,地丁叶也因此成为了主要的食材。

还有可能就是地丁花长相算是比较奇特吧,在山野间虽然混杂着很多的其他植物,但是一眼就能辨别出来。

如何使用紫花地丁地丁花制作成成药之后,在清热、消肿、解毒等方面都有十分好的作用,比如黄疸、拉肚子、炎症跌、蛇毒等方面的病症都有积极的作用。

药用植物紫花地丁的分子鉴定及其亲缘关系研究

药用植物紫花地丁的分子鉴定及其亲缘关系研究

N
0 000 0

富的
6

RAPD
随机 引 物 在 紫 花 地 丁 等

8
个种
39

个 个体 中
2 200 bp
V E
D M
0 022 7

0 00 0 0

共 扩 增 出 16 3 个 位 点 扩 增 条 带 分 子 量 大 小 在

最小 仅 为
D 14 7 l

022
7

其次为紫花 地 丁 与早开 堇菜 (
G
E
) 为

反 应 带 出现 不 重 复 的记
1

0
无 条 带 的记 为 0




与紫花 地 丁 遗 传距 离 最 远 的 是 裂 叶 堇 菜 ( 在所 研 究 的

) 为
6
数据处理
D 4 19 5


8
个 种 中 维 西 堇 菜 ( M ) 与 裂 叶堇 菜 间
10
¨L

e
tr a
温 度梯 度 P CR 仪 上 进 行 反

快速 干燥 用 于 基 因组

DNA
提取 和
RAPD 20
分析

实验所 用

8
应 体系 为
其 中包 括 模 板
3
n
2
F ic

n
g /~ L

Ta q


0

5
u

d N TP
个 种 的各
5

辨负责假紫花地丁[整理版]

辨负责假紫花地丁[整理版]

识别真假紫花地丁紫花地丁又称为紫地丁、兔耳草、辽堇菜,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是常用中药。

最早见于《千金方》。

《本草纲目》中单列紫花地丁一条,李时珍曰紫花地丁“处处有之,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者起蔓”。

每年春、秋二季挖取带花或蒴果的全草,洗净泥土,晒干即可入药。

其性寒,味苦辛,入心、肝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痈肿疔疮、瘰疬、黄疸、乳痈、肠痈、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等症。

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白花地丁冒充紫花地丁入药者,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紫花地丁多皱缩弯曲成不规则的团块,主根数条,呈长圆锥形,长3~5厘米,直径1~3毫米。

表面皱缩而粗糙,为土黄色,波状弯曲,具有须根痕。

地上部分呈深绿色至绿黄色,叶柄细长,扭曲,叶片极皱缩,用热水浸软摊开后,呈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全体被毛。

花茎细长,顶端常具三裂蒴果,内含多数种子,长圆球形,淡黄棕色;质脆易碎;闻之气味微臭,口尝味微苦而涩,并稍有黏性。

伪品白花地丁根状茎短,呈细圆柱形,赤褐色或暗褐色。

无地上茎。

托叶1/2~3/4与叶柄合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或有细齿;叶柄长2~12厘米,上部有翅,无毛或有时下部被白色短毛;叶片椭圆形至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微心形、截形或宽楔形,下延于叶柄,边缘有稀疏的很平的圆齿,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花白色,苞片生于花梗中部,萼片花瓣各5瓣;子房无毛,花柱基部微膝曲向上部渐粗;蒴果为二裂,无毛;口尝之味虽微苦,但没有黏性。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花地丁有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其清热、消肿、消炎作用明显,而伪品白花地丁虽与紫花地丁同为堇菜科植物,但属不同品种,而且不具备真品的功效,不可代替使用。

紫花地丁-中药鉴定

紫花地丁-中药鉴定
地下茎粗长,托叶膜质,分离部分全缘,花紫堇色,花距粗 管状,长5-7mm。
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戟叶堇菜(V. betonicifolia Sm. )
地下茎很短,叶戟状披针形或条形,托叶分离部分有疏齿, 花淡紫色或少白色,花距短囊状,长3-4mm。
甜地丁(Gueldenstaedtiae Herba)
豆科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 ( Georgi) A. Bor. 主产于内蒙古、东北、湖北等地。根呈长圆锥 形,向一边扭转,长约20cm,茎短,单数羽 状复叶成丛,小叶多数脱落,完整者呈椭圆型, 长0.6-2.2cm,花紫色。荚果棕色,圆筒形, 长1.5cm。性寒,味甘、味苦。清热解毒,消 肿止痛。
2、叶表面制片
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平直,有串珠状增厚,表面有明显角质纹理
②气孔为不等式。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增厚现象不明显,表
面亦有角质纹理。
③上下表皮均有单细胞非 腺毛,有两种类型:一种 稍短,呈圆锥形,壁厚, 有明显疣状突起,另一种
长,略弯曲,壁有短线纹
。叶肉组织中可见草酸钙 簇晶,直径15-40μm。
• 【显微鉴别】1、叶横切面:
①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黏液化,常膨 胀呈半圆形; ②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黏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 毛,长32~240μm,直径24~32μm,具角质短线纹。 ③栅栏细胞2~3列; ④海绵细胞类圆形, 含草酸钙簇晶,直径
11~40μm;
⑤主脉维管束外韧形, 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 细胞1~2列。
苦地丁(Corydalis Bungeanae Herba) 罂粟科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 皱缩成团,主根圆锥形,表面棕黄色。茎细, 多分枝,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具5纵棱,质 软,断面中空。叶多皱缩破碎,暗绿色或灰 绿色,有长柄,2-3回羽状全裂,裂片纤细柔 软。花少见,淡紫色,花冠唇形。蒴果灰绿 色,扁平,长椭圆形,呈荚果状。种子黑而 发亮,扁心形。气微,味苦。性寒,味苦。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系堇菜科(Violaceae)堇菜属(Viola L.)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传统中药之一,入药部分为干燥全草,发挥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紫花地丁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抗炎、抑菌及抗肿瘤等活性。

因目前紫花地丁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研究较少,因此本试验从紫花地丁的成分分离检识、体内抗炎活性研究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宿主细胞体外抗炎活性的影响三部分展开实验研究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筛选出紫花地丁的最佳有抗炎作用的溶剂提取物;探究紫花地丁最佳体内抗炎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炎作用。

方法:1.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分别以浸提法和乙醇回旋冷凝法对紫花地丁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试管法和圆形滤纸法检识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减压浓缩制得各溶剂提取物的浸膏并称重、计算得膏率;2.给小鼠灌服回旋冷凝法提取的紫花地丁的不同提取物后,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1%冰乙酸改变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进行急性炎症造模、ELISA 法检测炎性组织中PGE<sub>2</sub>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炎性组织中NO含量等试验,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效果;3.以乙醇回旋冷凝法提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溶液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体外炎症模型,ELISA法检测其对RAW264.7细胞释放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IL-6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其对炎性巨噬细胞中TNF-α、iNOS和C0X-2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分析紫花地丁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体外抗炎活性。

结果:1.通过检识得知紫花地丁中含有酚类和鞣质、生物碱、有机酸、油脂类、香豆素和内酯类、黄酮类、皂苷类等成分;检识出回旋冷凝法制得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主要含有黄酮类、有机酸等化合物成分;回旋冷凝提取法得各溶剂提取物的得膏率高于浸提法;2.给小鼠灌服适当浓度的回旋冷凝法提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溶液抑制二甲苯致耳廓炎效果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性差异(P&lt;0.05);在整个监测小鼠足跖肿胀抑制率过程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差异极显著(P&lt;0.01),石油醚提取物组及水相提取物组也有抑制小鼠足跖肿胀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减少炎症组织中PGE<sub>2</sub>含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lt;0.05);紫花地丁各溶剂提取物干预小鼠腹腔注射1%冰乙酸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试验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组的光密度值(OD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lt;0.05);紫花地丁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显著减少了释放到炎性组织中的NO(P&lt;0.05);3.回旋冷凝法制得的紫花地丁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炎性细胞NO(P&lt;0.05)的释放和显著降低了炎性细胞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及iNOS、TNF-α、COX-2 mRNA的表达量。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C e n t e r f o N a t u r a l R e s o rc u e s f o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l a Ma t e r i ls a a n d E t h n i c Me d i c i n e ,J i a n g x i U iv n e r s i t y f o T CM,Na n c h a n g 3 3 0 0 0 0,C h i n a
WU Q i a n g G A O Y a n p i n g “
1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l l e g e o f J i a n g x i Un i v e r s i t y f o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Na nc h ng a 3 3 0 0 0 0,C h i n a ;2 .R e s e a r c h
【 关键词】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研究概况 【 中图分类号 】R 2 8 5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7 )2 2— 0 0 3 5 — 0 4
Re s e a r c h Ad v a n c e s o n Ch e mi c a l Co n s it t u e n t s a n d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l a Ac i t o n s o f V i o l a y e d o e n s i s
等 ,分布较为 广泛 ,主产 于安徽 、浙江 、江苏等 地¨ 。在 民 间有 悠 久 的药 用 历 史 ,主 治 黄 疸 、 目 赤肿痛 、咽炎、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等 J 。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摘要:紫花地丁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紫花地丁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抗炎活性。

结果表明,紫花地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多酚类等。

紫花地丁具有一定的抗炎能力,并且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如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

此外,紫花地丁还具有降血压、抗溃疡、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

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深入研发紫花地丁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紫花地丁;化学成分;抗炎活性;药用价值一、引言紫花地丁(Botanical name)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草药,广泛分布于亚洲地区。

历史上,紫花地丁就被发现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

近年来,随着抗炎药物的研究兴起,紫花地丁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炎药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方法与材料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紫花地丁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其抗炎活性。

紫花地丁植物的样本来自某个地区的野生植物,经过干燥和粉碎后,使用乙醇提取。

通过对提取物进行HPLC分析,以确定其主要成分。

抗炎活性评价采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体外的细胞增殖抑制实验、酶活性检测实验和体内的炎症模型实验等。

三、结果与讨论1.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HPLC分析,发现紫花地丁提取物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多酚类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紫花地丁最主要的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此外,生物碱类化合物也受到了关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多种炎症途径的调节有关。

2. 抗炎活性评价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将紫花地丁提取物添加到炎症相关的细胞培养基中,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显示,紫花地丁提取物能够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表明其具有抗炎活性。

此外,使用酶活性检测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紫花地丁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其可以显著抑制多种炎症相关酶的活性。

分析中药紫花地丁的鉴定方法及药理作用

分析中药紫花地丁的鉴定方法及药理作用

分析中药紫花地丁的鉴定方法及药理作用2苏州木渎镇卫生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中药紫花地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传统中药,中药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根据《药典》相关规定,紫花地丁主要来源于堇菜科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但是很多地区在使用紫花地丁品种上缺存在混乱现象。

目前对紫花地丁系统的鉴别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鉴别紫花地丁以及药理作用方法,为紫花地丁的质量评价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紫花地丁;鉴定方法;药理作用紫花地丁为堇菜科( iolaceae)植物紫花地丁 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干燥全草,又叫作辽堇菜、野堇菜、光瓣堇菜。

紫花地丁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千金方》,具有性味苦、辛,寒。

临床研究显示,紫花地丁的用药历史比较悠久,同时,通过将药物外敷能够有效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疖肿等等,同时对于黄疸,乳腺炎,咽炎,痢疾,等疾病也有良好的治愈效果[1]。

除此之外,民间采用紫花地丁治疗粉刺,瘙痒,湿疹等皮肤病较为广泛。

近年来紫花地丁在中医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针对紫花地丁的鉴定方法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并予以综述。

1.紫花地丁的鉴定方法近年来,随着自然科学技术在我国中药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对于中药鉴别以及中药质量的区分和评价也更为准确。

目前对于中药紫花地丁的鉴定方法,除了目前传统的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性状鉴别以外还增加了生物鉴定方法和光谱鉴定方法。

1.1显微鉴别通过显微镜对紫花地丁进行鉴别,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紫花地丁的叶片横切面上皮细胞较大,外壁比较厚,内壁粘液化,下表皮细胞比较小,同时会偶尔有粘液细胞,并且具有角质短线纹路,属于海绵细胞类圆形[2]。

1.2理化鉴别对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

对存在的黄酮类成分进行鉴别,取紫花地丁粉末2g加入甲醇20ml,取滤液1ml,再加入醋酸钠,再加入三氯化铝溶液,此时鉴别颜色呈黄色。

鉴别香豆素类成分,取1ml甲醇提取液,加入7%的盐酸氢氨甲醇试剂,在加入氢氧化钾试液,加热冷却后加入稀盐酸,观察颜色为橙红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花地丁的本草考证及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紫花地丁的本草考证和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紫花地丁提供参考。

方法参阅古今医药文献典籍结合实验室数据,对紫花地丁进行草本考证和化学成分分析。

结果《全国中草药汇编》对紫花地丁的记载中,认为紫花地丁是属于堇菜科植物中的白毛堇菜、东北堇菜、旱地堇菜和紫花地丁的全草。

结论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药典》中对于紫花地丁的记载中,则认为紫花地丁应该是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紫花地丁的主要包含了有机酸、糖类、氨基酸、黄酮及甙类、酚性成分、多肽及蛋白质、植物甾醇、皂甙、和鞣质等有效成分。

【关键词】紫花地丁;本草考证;化学成分
紫花地丁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中药,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疖的功效,在临床上具有较广泛的应用。

紫花地丁的用药历史十分悠久,并且存在着名称复杂和品种混乱的问题,因此,给临床的研究和认知带来不便。

因此,笔者在翻阅古今文献典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本草考证,以便使临床的研究认识更加清晰。

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1 紫花地丁的本草考证
关于紫花地丁的记载最早见于《千金方》,之后紫花地丁随地丁之名散见于其后的各种本草典籍中,一直以来紫花地丁都存在同物异名的问题。

《植物名实图考》中对于紫花地丁的形状有这详细的记载和描述。

《植物名实图考》中将紫花地丁称之为堇堇菜,又名箭头草,因为其叶子的形状很像铍箭头的样子,并且叶蒂很长,开紫花,结三瓣蒴儿,蒴儿中结子,其子和介子的大小相似,颜色为茶褐色,味甘。

书中记载紫花地丁多生长于田野中,而在江西和湖南等地,多见于平坦湿润的地方,在该地多将其称为紫金锁或者是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所结的果实形状像茄子,颜色为白色,北方人将其称之为小甜水茄,紫花地丁的果实在老了之后就会裂成三叉,种子颜色发黄接近栗子的颜色,黏在果实壳上,渐渐变成黑色成熟。

《植物名实图考》中还未紫花地丁进行了附图说明,曰:“草本,无地上茎,叶片卵形,叶基心形,边缘有锯齿,花紫色,蒴果三裂[1]。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将紫花地丁归属为堇菜类,其中记载了“堇葵,味苦平,无毒。

久服除心烦急,动痰,令身重,多懈惰”。

这一记载对紫花地丁的性味功效、毒性以及宜忌等事项进行了论述。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认为“堇”与“堇堇菜”并不是同一种植物,因此,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在卷十六
单列了紫花地丁进行了专项的论述。

而今人,对于李时珍所记载的紫花地丁到底是何品种,研究的结果和说法不尽相同,考虑进一步进行考证。

在杨武亮[2]等人对紫花地丁的考证中,认为紫花地丁应该是属于堇菜科中的锐尖叶堇菜。

而在《全国中草药汇编》对紫花地丁的记载中,认为紫花地丁是属于堇菜科植物中的白毛堇菜、东北堇菜、旱地堇菜和紫花地丁的全草。

而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药典》中对于紫花地丁的记载中,则认为紫花地丁应该是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2 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
经过实验室研究表明,紫花地丁的主要包含了有机酸、糖类、氨基酸、黄酮及甙类、酚性成分、多肽及蛋白质、植物甾醇、皂甙、和鞣质等有效成分。

紫花地丁富含的微量元素主要包括了铜、铁、锌、锰、镁等。

黄海[3]等人的研究中,通过生物工程纯化技术在紫花地丁中提取出了高效脂肪酶
激活剂,在浓度为166.67mg/ml时,酶的浓度能够达到
40mg/ml,此时酶的有效激活效率能够达到280%。

并且研究还表明,从紫花地丁中提取出的脂肪酶激活剂具有竞争性与反竞争性相混合的激活效应,并且该脂肪酶激活剂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在中性条件下,该激活剂能够发挥最大的激活效率。

常被用作紫花地丁的9中堇菜属植物中,含有香豆素类成分的只有早开堇菜、野堇和东北堇菜3种,其中含量最
高的是早开堇菜。

早开堇菜地上部分也就是其叶的部分是其主要有效成分的存在部分,其在开花期和闭果期时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是最高的,因此,对当做药用紫花地丁进行采摘时,可以选择在其开花期或者是闭果期。

3 紫花地丁的开发利用
对于紫花地丁的开发利用,目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药用、食用和园林绿化。

紫花地丁被作为中药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历史是最为悠久的,药用也是紫花地丁最为主要的用途。

紫花地丁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味微苦,紫花地丁内服可以治疗目赤肿痛、痢疾、黄疸、咽炎、乳腺癌;外敷可以治疗痈肿、跌打损伤和毒蛇咬伤等。

紫花地丁中富含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可溶性糖类以及微量元素,因此非常适合食用。

对紫花地丁进行食用主要是取其幼苗或者是嫩茎,食用方法较为简单,将幼苗或者嫩茎入沸水焯后,在凉水中进行3-5分钟的浸泡,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炒食、和面蒸食,煮汤、煮粥或者是煮面都可以。

紫花地丁开紫花,紫花的颜色纯正美丽,且其花期十分集中,同时紫花地丁的植株比较矮,生长十分整齐,适合大面积进行种植,可以用作园林绿化。

紫花地丁是多年生植物,因此,在选用其进行绿化时,可以大面积种植,不需要经常更换,非常便于管理。

将紫花地丁制成盆栽,经过处理之后
能够控制其开花的时间,花朵集中鲜艳,适合做室内的盆栽装饰。

总之,对于紫花地丁进行草本考证和化学成分研究,能够明确紫花地丁的具体范围,对其临床药用价值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

有助于对紫花地丁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周驰,张启伟,常章富.紫花地丁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3086-3087.
[2] 蔡朵珍.两种草坪地被植物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的同工酶研究[J].中国草地,1998(1):48-49.
[3] 董乙文,胡玉涛.紫花地丁的研究概况[J].中国林副特产,2006,3(86):78-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