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键理论
一、共价键理论

一、共价键理论1.1、价键理论价键的形成是原子轨道的重叠或电子配对的结果,如果两个原子都有未成键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反,就能配对形成共价键。
例如:碳原子可与四个氢原子形成四个C—H键而生成甲烷。
HH..*.C4HHH*HHC+**.*HH由一对电子形成的共价键叫做单键,用一条短直线表示,如果两个原子各用两个或三个未成键电子构成的共价键,则构成的共价键为双键或三键CCCC双键三键共价键形成的基本要点:(1)成键电子自旋方向必需相反;(2)共价键的饱和性;(3)共价键的方向性——成键时,两个电子的原子的轨道发生重叠,而P电子的原子轨道具有一定的空间取向,只有当它从某一方向互相接近时才能使原子轨道得到最大的重叠,生成的分子的能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才能形成稳定的反之。
重叠最大H稳定结合Cl(1)H重叠较小 + 不稳定结合Cl (2)H(1s)Cl(2p)H不能结合(3)ClS 和P电子原子轨道的三种重叠情况1.2、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是1932年提出了来的,它是从分子的整体出发去研究分子中每一个电子的运动壮态,认为形成的化学键的电子是在整个分子中运动的。
通过薛定谔方程的解,可以求出描述分子中的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ψ,ψ称为分子轨道,每一个分子轨道ψ有一个相应的能量E, E近似的表示在这个轨道上的电子的电离能。
基本观点:(1)当任何数目的原子轨道重叠时,就可形成同样数目的分子轨道。
例如:两个原子轨道可以线性的组合成两个分子轨道,其中一个比原来的原子轨道的能量低,叫成键轨道(由符号相同的两个原子轨道的波函数相加而成),另一个是由符号不同的两个原子轨道的波函数相减而成,其能量比两个原子轨道的能量高,这中种分子轨道叫做反键轨道。
-=ψ(反键轨道)ψψ2ψA 2B能ψψ(原子轨道) AB量+=ψ1ψψ(成键轨道)1ψBA分子轨道能级图(2)和原子轨道一样,每一个分子轨道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电子总是优先进入能量低的分子轨道,在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共价键理论

Hybridize
Tetrahedral, all orbital bond angles are 109.5o.
SP2 Hybridization
1s22s22px12py12pz0 basic state Energy 1s22s12px12py1 2pz1 excited state 1s
杂化轨道(hybrid orbital ):杂化后所形 成的新轨道(都是一头大一头小的形态, 有利于轨道重叠)。
(2)hybrid orbital theory
先杂化再成键
(轨道形态优化,单电子数增 多,利于成键)
杂化前后轨道数不变 杂化轨道间尽量在空间取最大夹角
SP3 Hybridization
1s22(sp2)12(sp2)1 2 (sp2)1 2pz1
1s
2s
2p
2s
2p
2p 1s
hybridized state
3 sp2 hybrid orbital
SP2 Hybridization
杂化
CH2=CH2
乙 烯 分 子 的 形 成
头碰头重叠形成C—Cσ键
肩并肩重叠形成C—C 键
SP Hybridization
C C
C C
C C
特殊形式:配位键
2、杂化轨道理论
(1). hybrid orbital theory
(2). S P hybridization
(1)Hybridization hybrid orbital
杂化(Hybridization):原子在形成分 子时,原子中能量相近的轨道可以重新 组合形成新的轨道的过程.
什么是共价键理论

什么是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理论是一种描述化学键的理论,主要内容如下:
1. 共价键的本质是电性的,共价键的结合力是两个原子核外共用电子对形成负电区域的吸引力,而不是正、负离子的之间的库伦作用力。
2. 如果A、B两个原子各有一个未成对的电子,若两个单电子所在轨道对称性一致则可以互相重叠,电子以自旋相反的方式成对,两原子形成共价单键,体系的能量降低。
3. 共用电子对也可由其中一个原子提供,称为共价配键。
4.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方向性成因是原子轨道分布具有方向性,饱和性成因是原子价层的单电子数有限。
5. 共价键的特征可以用键能、键长、键角等几个物理量来描述,键角决定几何构型。
以上是共价键理论的主要内容,此理论主要解决H2分子成键实质的问题。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化学领域相关书籍文献或咨询化学领域专业人士。
1.2 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理论(1)共价键两种常见的化学键:离子键——电子得失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原子的电子配对成键,形成稳定的8电子构型。
4 H + CH C H HH H C H HH路易斯式凯库勒式共价键理论(VB,valence bond theory)杂化轨道理论(hybrid orbital theory)价键理论原子轨道重叠共价键的形成定域性:自旋反平行的两个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属于成键原子共有。
电子对在两核之间出现的几率最大。
方向性:相连原子轨道重叠成键要满足最大重叠条件。
饱和性:一个电子和另一个电子配对以后,就不能和其他电子配对,原子中的成单电子数决定成键总数。
杂化轨道理论1931年,鲍林(Pauling L)提出轨道杂化理论。
碳原子化合价应该为2,最外层电子排布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实际上CH 4中碳原子为4价?1.碳原子的杂化6杂化:成键原子的几种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的过程。
所形成的新轨道称为杂化轨道。
2p x 2p y 2p z2s基态2p x 2p y 2p z2s激发态激发s p 3杂化杂化轨道理论(2)孤立的原子不发生杂化,只有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发生。
(3)条件不同,杂化轨道类型可能不同。
(4)碳原子的杂化:sp3 sp2sp7杂化的三种类型sp 杂化——1个s 轨道+1个p 轨道,生成2个sp 杂化轨道。
sp 2杂化——1个s 轨道+2个p 轨道,生成3个sp 2杂化轨道。
sp 3杂化——1个s 轨道+3个p 轨道,生成4个sp 3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的空间结构正四面体形轨道夹角109.50甲烷分子89杂化轨道理论SP 3杂化杂化的三种类型sp 杂化——1个s 轨道+1个p 轨道,生成2个sp 杂化轨道。
sp 2杂化——1个s 轨道+2个p 轨道,生成3个sp 2杂化轨道。
sp 3杂化——1个s 轨道+3个p 轨道,生成4个sp 3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的空间结构平面三角形轨道夹角1200正四面体形轨道夹角109.50甲烷分子1011杂化轨道理论SP 2杂化杂化的三种类型sp 杂化——1个s 轨道+1个p 轨道,生成2个sp 杂化轨道。
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
5、键参数
价键理论
键能表征键的强弱,用键长、键角描述分子的 空间构型,用元素的电负性差值衡量键的极性 键能 键能越大,键越牢固 解离能 双原子分子 多原子分子?
例: 3(g)-NH
NH2(g)+ H(g) D1=427kJ/mol NH2(g)-- NH(g)+ H(g) D2=375kJ/mol NH(g)-- N(g)+ H(g) D3=365kJ/mol 总:NH3(g)-- N(g)+ 3H(g) D=1158kJ/mol E(N-H)=D/3=386kJ/mol
8
共价键
价键理论
键长——成键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 键长愈短,键愈牢固 单键键长>双键键长>叁键键长
键角——多原子分子中,相邻二化学键间夹角 H2S ,H-S-H 键角为92 CO2,O=C=O 的键角为 180 极性键 键的极性 非极性键 本质:由于成键原子电负性不同,导致 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不重合)
杂化后轨道方向性增强,有利于最大重叠--能量因素
11
共价键
1、能量相近原则
杂化轨道理论
疑问四:如何杂化?— 杂化原则
参与杂化的轨道能量相近,故通常参与杂化的原子 轨道为价层原子轨道。
2、轨道数目守恒原则 3、能量重新分配原则
sp1
sp2
sp3
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平均分配
4、杂化轨道对称性分布原则
杂化轨道在球形空间中轨道间的键角相等
21
1
配位键
讨论:只有非金属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
1、共价键的形成 研究对象:H2的形成 自旋平行,出现斥态, 系统能量高; 自旋相反,出现基态, 引力增强,能量降低 74pm < 2*53pm 说明原子轨道发生了重叠
共价键理论

1927年,Heitler 和London 用量子力学处理氢气分子H2,解决了两个氢原子之间化学键的本质问题,并将对H2 的处理结果推广到其它分子中,形成了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共价键理论(V. B. 法)。
1共价键理论2共价键的形成A、B 两原子各有一个成单电子,当A、B 相互接近时,两电子以自旋相反的方式结成电子对,即两个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能相互重叠,则体系能量降低,形成化学键,亦即一对电子则形成一个共价键。
形成的共价键越多,则体系能量越低,形成的分子越稳定。
因此,各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尽可能多地形成共价键。
配位键形成条件:一种原子中有孤对电子,而另一原子中有可与孤对电子所在轨道相互重叠的空轨道。
在配位化合物中,经常见到配位键。
、3共价键的特征——饱和性、方向性饱和性:几个未成对电子(包括原有的和激发而生成的),最多形成几个共价键。
例如:O 有两个单电子,H有一个单电子,所以结合成水分子,只能形成2个共价键;C最多能与H 形成4个共价键。
方向性:各原子轨道在空间分布是固定的,为了满足轨道的最大重叠,原子间成共价键时,当然要具有方向性。
1940年Sidgwick 提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用以判断分子的几何构型. 分子ABn 中,A 为中心,B 为配体,B均与A有键联关系. 本节讨论的ABn 型分子中,A为主族元素的原子.4理论要点ABn 型分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 A 的价层中电子对的排斥作用. 分子的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排斥力平衡的形式.1)中心价层电子对总数和对数a)中心原子价层电子总数等于中心A 的价电子数(s + p)加上配体在成键过程中提供的电子数,如CCl4 4 + 1×4 = 8b)氧族元素的氧族做中心时:价电子数为6,如H2O,H2S;做配体时:提供电子数为0,如在CO2中.c)处理离子体系时,要加减离子价d)总数除以2 ,得电子对数:总数为奇数时,对数进1,例如:总数为9,对数为5 2)电子对和电子对空间构型的关系电子对相互排斥,在空间达到平衡取向. 3)分子的几何构型与电子对构型的关系若配体数和电子对数相一致,各电子对均为成键电对,则分子构型和电子对构型一致。
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理论
一个原子含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可以和几个自旋量 子数不同的电子配对成键,或者说,原子能形成共价键的数 目是受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目限制的,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 性。例如,H原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它只能形成H2而不 能形成H3;N原子有三个未成对电子,N和H只能形成NH3, 而不能形成NH4。由此可知,一些元素的原子(如N、O、F 等)的共价键数等于其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共价键理论
图2-7 CH4分子的形成
共价键理论
C原子的1个s轨道与3个p轨道经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 ,每一个sp3新轨道一端膨胀一端缩小,C原子和H原子成键时 从较大的一端进行轨道重叠,4个sp3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 109.5°。可见,原子轨道杂化的原因是杂化后轨道形状发生改 变(一端显得突出而肥大),便于最大重叠;轨道方向改变,使 成键电子距离最远,斥力最小,能量降低。总之,杂化后能 增大轨道重叠区域,增强成键能力,使分子更稳定。
共价键理论
(2)π键。 原子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 发生重叠,轨道重叠部分对通过
一个键轴的平面具有能面反对称性,这 种键称为π键,如pzpz、pypy轨道重叠形成π 键,如图2-5(b)所示。
共价键理论
图2-5 σ键和π键形成示意图
共价键理论
有些分子中既有σ键, 也有π键。例如,N2分子的 结构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N原子的电子层结 ,而pypy、pz-pz分别沿y轴和z轴 相互平行或以“肩并肩”的 方式重叠形成π键,如图2-6 所示。
含有配位键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将在以后 的章节中讨论。
2020高中化学路易斯共价键理论

Each Covalent Bond contains two electrons
Carbon has 4 valence electrons
H HCH
H methane
H HCH
H
HC
Ne Neon
Stable Octet required
Covalent Bonding – Atoms Share Electrons
NO2
Number of valence electrons = 17
ONO
ONO
ONO
Molecules and atoms which are neutral (contain no formal charge) and with an
unpaired electron are called Radicals
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共价键,共价分子。 八隅体规则
Lewis Symbols
Represent the number of valence electrons as dots Valence number is the same as the Periodic Table Group Number
1. Odd Number of Electrons
NO
Number of valence electrons = 11
NO
NO
Resonace Arrows
Resonance occurs when more than one valid Lewis structure can be written for a particular molecule (i.e. rearrange electron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μ=0 非极性分子 μ≠0 极性分子, μ越大,分子极性越大。
B
62
(二)分子的极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极性分子 u 增大,非极
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如图所示:
• 分子的极化不仅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分 子间相互作用时也可发生,这是分子间存在相互 作用力的重要原因。
B
63
二、 van der Waals force
B
55
试说明NH3分子的空间构型。 实验测知,NH3分子中有3个NH键,键 角为1070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习惯上孤对电子不包括在分子的空间构 型中 )。
试解释H2O分子的空间构型。 实验测得,H2O分子中有2个O-H键,键 角为104045ˊ,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V形。
B
56
sp3杂化轨道→ NH3
(3)两个氢原子的单电子自旋平行时, 两个1s轨道不能有效重叠,形成共价键—— 排斥态。
B
2
B
3
两个氢原子接近时的势能变化
E
0 -458
排斥态 (电子自旋方向相同)
基态(电子自旋方向相反)
74
r/pm
B
4
B
5
Repulsion state
Ground state
B
6
二、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 现代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简称VB法, 又称为电子配对法)
B
34
2. 杂化轨道的角度分布更集中在某个 方向,更有利于原子轨道间最大程度重叠, 因而杂化轨道比原来轨道的成键能力强。
3.杂化轨道之间力图在空间取最大夹 角分布,形成相互间排斥能最小的杂化轨 道构型。不同类型的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 不同,成键后所形成的分子就具有不同的 空间构型。
4.杂化分为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
第十一章 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第一节 现代价键理论 第二节 杂化轨道理论 第五节 分子间作用力
B
1
第一节 现代价键理论
valence bond theory
一、氢分子的形成和共价键的本质
(1)氢分子的形成是两个氢原子1s轨道 重叠的结果。
(2)只有两个氢原子的单电子自旋方向 相反时,两个1s轨道才会有效重叠,形成共 价键——基态。
N2s22p32p 2s
不等性SP3 107o
SP3 N-H bond sp3-s
B
57
sp3杂化轨道→ H2O
O2s22p42p 2s
不等性SP3 104o30’
SP3 O-H bond sp3-s
B
58
H 2 O 的几何构型
B
NH3 的几何构型
59
第五节 分 子 间 作 用 力 Intermolecular Force
B
35
二、轨道杂化类型 (一)sp杂化
由1个ns轨道和1个np轨道参与的杂化 称为sp杂化, 形成的2个轨道称为sp杂化 轨道。
2个sp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800 。
当2个sp杂化轨道与其他原子轨道重叠成 键后就形成直线型分子。
B
36
sp杂化
B
37
● sp杂化
BeCl2分子的空间构型
2p 2s
B
85
本章要求
1.掌握现代价键理论的基本内容,杂 化轨道理论的要点及在解释分子空间构 型方面的应用。
2. 熟悉共价键的类型和氢键的形成、 本质、类型以及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3.了解键参数,分子间作用力的产 生、类型及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B
86
本章作业 2、5、8、16、20、21、26、28
van der Waals force
Hydrogen bond
B
60
(一) non-polar molecule and polar molecule
B
61
分子极性的大小用电偶极矩μ
(electric dipole moment)量度。它等于正、
负电荷重心的距离( d )和正电荷重心或负 电荷重心上的电量( q)的乘积:
B
42
BF3 形成示意图
B
43
(三)sp3杂化
sp3杂化轨道是由1个ns轨道和3个n p轨 道参与的杂化称为sp3 杂化。组合成4个sp3 杂化轨道。
sp3杂化轨道间的夹角均为109 0 28’ 。
当它们分别与其他4个相同原子的轨道重叠 成键后,形成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
B
44
•sp3杂化轨道
一个s轨道与三个p轨道形成四个sp3轨杂化道
73
对于大多数分子,色散力 是主要的。一般说来van der Waals力小的物质,其沸点 和熔点都较低。
B
74
B
75
三、 hydrogen bond
(一)氢键及其种类
H原子与电负性较强的Y原子间的静 电吸引力(虚线所示)称为氢键。
X—H…Y
氢键的类型: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
B
76
分 子 间 氢 键
B
17
sigma bond
s-s
B
18
s-p
B
19
p-p
B
20
特点:
1. 可以单独存在。 2. 重叠程度大,稳定。 3. 可以沿着键轴转动。
B
21
p-p
B
22
pi bond
B
23
特点: 1. 不可以单独存在。 2. 重叠程度较σ键小,
稳定性差。 3. 不能沿着键轴转动。 4. π电子受核束缚力较小
2p 2s
2p sp
excited
hybridization two sp hybrid orbitals
Cl
Be
Cl
B
38
(二)sp2杂化
由1个ns轨道与2个np轨道参与的杂化称为 sp2 杂化,组合成3个sp2 杂化轨道。
3个sp2杂化轨道呈正三角形分布,夹角 为1200。
当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其他3个相同 原子的轨道重叠成键后,形成正三角形分子。
154pm
C
134pm
C
120pm
B
31
键角(bond angle)——分子中同一 原子形成的两个化学键间的夹角。
一般而言,根据分子中的键角和键长 可确定分子的空间构型。
非极性共价键(nonpolar covalent bond)
极性共价键(polar covalent bond)
B
32
H2
HCl
通常,若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都含有 单电子或都是空轨道,其杂化是等性的。 如上述的三种sp型杂化 。
B
54
(五)不等性杂化
杂化后所形成的几个杂化轨道所含原 来轨道成分的比例不相等能量不完全相同, 这种杂化称为不等性杂化(nonequivalent hybridization)。
通常,若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中,有 的已被孤对电子占据,其杂化是不等性的。
+—
+—
B
65
极性分子相互作用示意图
B
66
2.诱导力(induction force)。
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的吸引力。
诱导力发生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以及极性 分子之间。
+
+—
—
+—
+—
B
67
B
68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相互作用示意图
B
69
3.色散力(dispersion force)
由于分子内部的电子不断运动和原子核的振 动,使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不断发生瞬时相对 位移,从而产生瞬时偶极。瞬时偶极又可诱导邻 近的非极性分子产生瞬时诱导偶极。瞬时偶极间
B
39
sp2杂化
B
40
B
41
(二)sp2杂化
● sp2杂化 2p
2s
2s
excited
2s2p轨道
BF3
2p sp2
hybridization
three sp2 hybrid orbitals
Hybrid
F
orbitals
Formation of the
covalent bonds
in BF3
B
y
1s
+
-+
x
3px
(c)
x
(b,c)非x轴方向重 叠不能形
B
11
B
12
B
13
B
14
B
15
+
+
x
x
x
x
B
16
σ键——以“头碰头” 方式进行重
叠,轨道的重叠部分沿键轴呈圆柱形 对称分布。
π键——原子轨道中两个互相平行
的轨道如py或pz 以“肩并肩” 方式进 行重叠,轨道的重叠部分垂直于键轴 并呈镜面反对称分布 。
B
45
(三)sp3杂化 —— CH4
2p
2p
sp3
2s
2s
excited
hybridization
four sp3 hybrid orbitals
Formation of the covalent bonds in CH4
B
46
CH4 形成B 示意图
47
甲烷的sp3杂化
B
48
乙烯sp2杂化
B
B
33
第二节 hybrid orbital theory
一、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1. 在成键过程中,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 的不同类型的n个价原子轨道(即波函数), 混合---杂化(hybridization), 重新分配 能量和确定空间方向,组成数目相等的新的原 子轨道----杂化轨道(hybrid orb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