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导论试题

合集下载

工商导论翻译题

工商导论翻译题

1一个国家制造某种东西比其他国家更好或者成本更低,则存在绝对优势An absolute advantage exists when a county can make something better or more cheaply than anyone else2配额是一国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某种进口商品实行的数量限制A quota is a quantitative restriction imposed by more country on imports of a certain type from another country3每年,高等院校都举办招聘会,企业设立展位,进行面试,寻找有潜力的管理者Every yea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hold job fair where business organizations set up stands and interview students prospective managers4他一定个好推销员,有创造力,对市场,商品,广告都很在行He or she must be a good salesperson creative and knowledge in marketing merchandising and advertising5如果一国产出的商品和供应的货币达到持平,该国就被认为处于经济稳定状况If the currency of a country's output of goods and supplies reached flat is considered economically stable situation in the country6与独营企业相比,合伙企业有更好的资金和信贷来源Compared with a sole proprietorship a partnership has more sources of capital and credit7促销就是让公众了解某种产品和他的好处,并刺激消费者对这个产品产生需求Firms promote their products to make them known and create a purchase desire for the products in the public8(公司)创立者也叫股东或持股人,因为他们持有股份,而股份代表公司的所有权tThe incorporators are also called stockholders or shareholders because 。

翻译理论试题及答案

翻译理论试题及答案

翻译理论试题及答案翻译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广泛,其中的理论内容是学习者们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的翻译理论试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试题一:解释下列术语:源语、目的语、等效、文化转换、信达雅。

答案:- 源语(Source Language):指待翻译的原始语言,即需要从中翻译出来的语言。

-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指翻译的目标语言,即需要将源语翻译成的语言。

- 等效(Equivalence):翻译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指源语和目的语相互对等的关系,即通过翻译使得目的语的表达效果与源语相近。

- 文化转换(Cultural Turnover):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一种转换,指将源语中的文化元素转化为目的语中的相应文化元素,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翻译的基本要求,即翻译要忠实于源语,表达得准确、清晰,并具有一定的文学美感。

试题二:请解释直译与意译的区别,并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将源语的字面意思翻译成目的语的过程,忠实于原文文字表达,不注重意思的转换。

例如,将英文句子"I am hungry"直译为汉语"我饿了"。

- 意译(Free Translation):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语境、文化等因素进行意思转换的过程,注重传达信息和意义。

例如,将英文句子"Break a leg"意译为汉语"祝你好运"。

试题三:简要解释语际翻译和语内翻译的概念,并分别阐述其应用场景。

答案:-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指将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的过程,涉及到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转换。

这种翻译常用于国际交流、翻译出版等领域。

翻译理论考试试题

翻译理论考试试题

翻译理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中,“雅”指的是()A 忠实原文内容B 通顺流畅C 语言优美D 保持原文风格2、下列哪种翻译方法强调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和结构?()A 直译B 意译C 音译D 加注3、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者是()A 奈达B 严复C 泰特勒D 纽马克4、翻译中,当源语和目的语在文化背景上存在巨大差异时,常采用的策略是()A 归化B 异化C 解释D 省略5、“异化”翻译策略的目的是()A 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习惯B 保留源语文化特色C 增强译文的可读性D 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6、以下哪项不是翻译的基本技巧?()A 增译B 减译C 改译D 乱译7、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A 翻译质量高B 速度快C 能处理复杂语境D 更具创造性8、翻译“Love me, love my dog”,下列哪个译文最恰当?()A 爱我,爱我的狗B 爱屋及乌C 喜欢我,喜欢我的狗D 爱我就爱我的狗9、在商务翻译中,最重要的原则是()A 准确性B 简洁性C 专业性D 灵活性10、翻译诗词时,常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 韵律和节奏B 词汇的选择C 语法结构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请简述直译和意译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直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也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形式和结构。

例如,将“paper tiger”直译为“纸老虎”。

意译则更注重传达原文的意思,而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和结构。

比如,“It rains cats and dogs”意译为“倾盆大雨”,而不是直译为“下猫和狗”。

2、谈谈你对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理解,以及如何处理文化差异。

在翻译中,文化因素至关重要。

不同的语言往往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

比如,一些习语、典故、宗教信仰等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象征意义。

处理文化差异时,可以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策略。

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

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

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I. Alternative Choice: 15 %1. There is a lot of luck in drilling for oil。

The drill may just miss the oil although it is near。

译文A:石油钻探很大程度上要靠运气。

哪怕钻机打到石油边上,也可能找不到石油.译文B:钻探石油有很大的运气,即使钻机就在附近也有可能错过石油.2.I have no manners whatsoever. If I feel like it,I eat with my fingers, or out of a can,or standing up---in other words, whichever is easiest。

译文A:事实上我没有任何规矩,如果我觉得喜欢,我就用手指吃,或用罐头吃,或站着吃—-换句话说,看那种吃法最容易。

译文B:我实在是一点规矩也没有。

只要觉得合适,我可用手抓着吃,直接拿着罐头吃,或是站着吃:反正怎么省事就怎么吃。

3。

过去的一年.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译文A:In the past,the Chinese people worked hard with a united and pioneering spirit,achieving great success in the drive fo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译文B:In the last year,the Chinese people united and worked hard, pioneered and forged ahead,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cause of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翻译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翻译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翻译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翻译理论中的“直译”和“意译”分别指的是什么?A. 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B. 逐字翻译和随文翻译C. 逐句翻译和整体翻译D. 逐词翻译和自由翻译答案:B解析:直译指的是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而意译则是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2.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专有名词?A. 直接音译B. 根据目标语言习惯进行翻译C. 保持原文不变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处理专有名词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音译、意译或者保持原文不变,没有固定的规则。

二、填空题3. 翻译中的“信、达、雅”原则是由________提出的。

答案:严复解析: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的“信、达、雅”原则强调翻译要忠实原文、通顺易懂、文雅得体。

4.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

答案:文化差异解析: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以确保译文能够传达原作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三、简答题5. 简述翻译中“忠实性”的重要性。

答案:忠实性是指翻译时要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忠实性是翻译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确保了翻译作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风格和作者的意图,同时也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做到既忠实又通顺。

四、论述题6. 论述翻译中如何处理语言的模糊性和多义性。

答案:语言的模糊性和多义性是翻译中的常见问题。

处理这些问题时,译者首先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图和上下文,然后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选择最合适的译文。

在必要时,译者可以采用注释、脚注或者附加解释的方式来帮助读者理解。

此外,译者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语言敏感性和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处理语言的模糊性和多义性。

五、翻译实践题7. 将以下中文句子翻译成英文,并简要说明翻译策略。

中文句子:他的话让人深思。

英文翻译:His words are thought-provoking.翻译策略:在翻译这句话时,采用了意译的方法。

专业翻译试题及答案

专业翻译试题及答案

专业翻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翻译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译者应考虑的因素?A. 原文的语境B. 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C. 译者的个人偏好D. 原文作者的意图2. 下列句子中,“emerge”的正确翻译是哪一个?A. 出现B. 消失C. 合并D. 分离3. 在翻译专业术语时,译者应该首先:A. 直接使用源语言的术语B. 查找目标语言中对应的专业术语C. 创造一个新的术语D. 忽略术语,用普通词汇代替4. 下列关于翻译标准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忠实性B. 通顺性C. 创造性D. 一致性5.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需要特别关注:A. 故事情节的准确性B. 语言的字面意思C. 作者的文风和语言的美D. 词汇的丰富性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是由___________提出的。

7. 在进行口译时,译者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是___________。

8. 翻译中,“直译”通常指的是___________,而“意译”则侧重于___________。

9. 翻译活动中,___________是指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对语言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10. 在翻译过程中,对目标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被称为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翻译中的“信、达、雅”原则。

12. 描述一下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源语言中的双关语。

四、翻译题(30分)13. 将以下段落从中文翻译成英文(15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关于隐私和伦理的担忧。

14. 将以下段落从英文翻译成中文(15分):As the world becomes more interconnected, the role of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y bridge the gap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across languages.专业翻译试题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C2. A3. B4. B5. C二、填空题答案6. 尤金·奈达7. 听力理解8. 逐字逐句翻译,传达原文意思9. 归化10. 语言适应性三、简答题答案11. “信、达、雅”是翻译的三个基本原则。

翻译学导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翻译学导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翻译学导论真题及答案解析翻译作为一门特殊而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在全球化的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商务交流,翻译都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因此,翻译学导论这门课程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既然提到了翻译学导论,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翻译学导论的真题及答案解析。

真题一:什么是翻译学?请简要说明。

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现象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原则和翻译的方法。

翻译学包括比较研究、积累研究、分析研究和实验研究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领域。

翻译学作为一个学科,旨在揭示翻译的本质和规律,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提供基础。

真题二:简述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的基本原则。

翻译的定义是指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等形式的转换,将一种语言的表达内容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内容的过程。

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忠实原则、通顺原则、信达原则和美观原则。

忠实原则指翻译应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意图,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

通顺原则指翻译应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使译文流畅易懂。

信达原则指翻译应达到与原文相近的语境效果和交际目的,使译文在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得以接受和理解。

美观原则指翻译应注重译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使译文具有审美价值。

真题三:分析其中一个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

以函数对等理论为例,它表明翻译是一种功能性的语言活动,旨在实现某种特定的语义等价关系。

函数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详细的函数关系,将源语言中的输入值(原文)映射到目标语言中的输出值(译文)。

在这一理论中,翻译被视为是一种无损转化的过程,要求译文与原文在语义上保持等价,即传达相似的语义信息。

这一理论强调语言层面的功用性,将翻译视为一种对等关系,并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保持语义的一致性。

真题四:通过一个案例分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举一个例子,中国传统的“寿”一词,在英语中通常直接翻译为“longevity”,但这并不能完全传达其文化含义。

在中国文化中,寿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代表长寿和幸福。

“翻译学导论”期末考试题型及课程复习提纲

“翻译学导论”期末考试题型及课程复习提纲

“翻译学导论”期末考试题型及课程复习提纲考试题型:I. Match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theorists with their representative works. [10 points, 1 point each]II.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terms. [20 points, 5 points each]III.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concepts. [40 points, 20 points each]IV. Analyze and comment on the following translated version(s) by applying any translation theory you are familiar with. [30 points]复习提纲一、作者和代表作的搭配1. Roman Jakobson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1959)2. E.A. Nid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1964)3. E.A. Nida &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9)4. James Holmes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1972)5. George Steiner After Babel (1975)6. Susan Bassnett Translation Studies (1980)7. 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8. Wolfram Wilss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1982)9. Theo Hermans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1985)10. 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11. Mary Snell-Hornb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1988)12. Christiane Nord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1989)13. Susan Bassnett & André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1990)14. Andre Lefeve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1992)15. Edwin Gentzler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1993)16. Gideon Toury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995)17. Law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1995/2008)18. Christiane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1997)19. Luise Von Flotow Translation and Gender (1997)20. Maria Tymoczko Translation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 (1999)二、解释以下术语1. word-for-word/literal translation and sense-for-sense/free translation2. metaphrase, paraphrase, imitation3. Formal equivalence and dynamic/functional equivlence4.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5.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and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6. translational action7. skopo theory8. polysystem theory9. norms10. equivalence11.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12. translation/translating13. Pr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三、理解以下观点1.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 &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9: 12)2. 翻译(translating)即解释,具体地说,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跨文化的历史语境中,具有历史性的译者使自己的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互相发生融合而形成新视域,并用浸润着目的语文化的语言符号将新视域重新固定下来形成新文本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汉译英:
1.请根据语境翻译下列展板中加粗划线部分标题。

(每个3分,其中语法正确并符合体例规范得2分,遣词1分,共30分。


西南民族大学校史馆各展示板块体例
一、第一部分
1、前言
2、三个校区、基地沙盘
3、校训、校歌
4、56个民族大团结照片(中华全家福)
5、学校概况The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university、校歌school anthem(1)
6、西南民族大学六十年大事记(2)The Major Event about 60years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二、雨露恩泽(3)bounties
领导视察
三、杏坛风雨(4)preeminently talented teachers
1、历任党政主要负责人名录、现任校领导班子名录
2、初辟草莱(1950年——1965年筹建初创期)(5)Starting with the period(1950—1965)
from turmoil of the Cultural
4、改革前行(1978年——1991年转折奋进期)(7)transitional periods
5、生机勃发(1992年——1999年加速提升期)(8)Accelerated promotion period
6、扶摇腾飞(2000年至今跨越发展期)(9)deepening development period
四、盛世弦歌(10)rebuilding the brilliance1、办学条件新突破2、教育教学新阶段
2. 请将下面一段中文论文摘要翻译成英语。

(20分。

注意体现英汉两种语言句子层面形合、意合的差异。


新制独立学院模式属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非公立高等院校发展的一部分,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近几年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事实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只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IT is not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at The new system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model belongs to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But ,in fact, ,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has become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strength with a very rapi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it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for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3.名片翻译(20分。

假设客户只给了这张名片,但并未交待要英译哪些信息,请根据您自己的理解,选择需要翻译的信息,并将其译为英文,并给予客户相应的产品说明。


General manager
成都绅宝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
We are always here earnestly and sincerely when you need help
二、英译汉
1.句子翻译(每个2分,共10分。

能表情达意给1分;在此基础上注意区分英汉差异,得1分。


(1)I feel most deeply honored to have been invited to speak to such an illustrious gathering tonight and to be given the privilege of
representing my distinguished colleagues who have been engaged in a very demanding research project.能代表我一直在从事这个非常艰巨的研究
项目的同事们被特别邀请参加这样一个著名的聚会,我深感荣幸。

(2)There are few experiences that compare with the view of golden sand and green-blue water of Australia’s most famous coas t--- Gold Coast.经验告诉我们,在澳大利亚,看到了金色的沙滩和蓝绿色的海就是其著名的海岸---黄金海岸。

(3)The piles of Arab blankets in the corners of the rooms, the newest books and magazines upon the tables, speak of a man who touched life at a hundred points.从房间角落堆满的阿拉伯地毯和书桌上放着的新出的书籍和杂志,就不难看出他的人生有多么多彩了。

(4) Tricky or badly constructed questions can push or mislead others into giving completely false answers.刁难的问题或是结构欠佳的问题能让人得出完全错误的结果。

(5)The pompous vanity of the old school-mistress, the foolish good humor of her sister, the silly chat and scandal of the elder girls, and the frigid correctness of the governess equally annoyed her.女校长讲讲面子,她妹妹脾气好得愚蠢,女老师们全都固执守旧,这一切都让她感到郁闷。

2. 段落翻译(20分)
The first time I saw the Berlin Wall, it already had a hole in it.
It was December 1990, and I was traveling to Berlin with the reporters covering secretary of state James A. BakerⅢ. The Berlin Wall had been breached a year earlier, on November 9, 1989. Yes, in a wonderful kabalistic accident of dates, the Berlin Wall fell on 11/9. The wall, even in its punctured and broken state, was still an ugly scar across Berlin. Secretary Baker was making his first visit to see this crumbled monument to Soviet communism. I was standing next to him with small groups of reporters. “It was a foggy, overcast day,” Baker recalled in his memoir, The Politics of Diplomacy, “and in my raincoat, I felt like a character in a John le Carre novel. But I peered through a crack in the Wall [near the Reichstag] and saw the high-resolution drabness that characterizes East Berlin, I realized that the ordinary men and women of East Germany, peacefully and persistently, had taken matters into their own hands.
在我第一次看见柏林墙时,它已经有了一个洞。

那是1990年的12月,我与作为记者的国务卿——詹姆斯·贝克Ⅲ一同前往柏林。

柏林墙早在去年的11月9日就被破坏了。

是的,在这个神秘的事件中,柏林墙倒了。

即使在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这堵墙依然是柏林的一道丑陋的伤疤。

贝克是首先去看了柏林被苏维埃攻破的纪念碑。

我一小群记者站在他的旁边。

“那是充满阴霾的一天,”贝克讲诉这在他的回忆录《政治外交》中所写的话:“我穿着雨衣,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约翰·勒卡雷的小说中的人物。

但当我透过墙上的洞(国会大厦附近)清晰地看到毫无生气的东柏林时,我意识到,生活在东德的人民,需要自食其力,延续和平和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