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艺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1.设计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2.设计的题目和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定为:制定某一零件成批或大批生产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也可针对一组零件进行成组工艺和成组夹具设计。
2.1设计应完成的内容:1)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2)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3)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4)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5)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的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6)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7)编写设计说明书。
2.2课程设计实例实例一实例二3.制定工艺规程步骤和方法1.分析设计对象阅读零件图,了解其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及其在所装配部件中的作用(如有装配图,可参阅)。
分析时着重抓住主要加工面的尺寸、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总余量,画毛坯图确定毛坯种类和制造方法时应考虑与规定的生产类型(批量)相适应。
对应锻件,应合理确定其分模面的位置,对应铸件应合理确定其分型面及浇冒口的位置,以便在粗基准选择及确定定位和夹紧点时有所依据。
查手册或访问数据库,确定主要表面的总余量、毛坯的尺寸和公差。
如若对查表值或数据库所给数据进行修正,需说明修正的理由。
绘制毛坯图。
毛坯轮廓用粗实线绘制,零件实体用双点画线绘制,比例尽量取1:1。
毛坯图上应标出毛坯尺寸、公差、技术要求,以及毛坯制造的分模面、圆角半径和拔模斜度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_课程设计__轴承座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滑动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班级:学号:姓名: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年月日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I)轴承座零件图 (II)设计要求 (III)课程设计说明书1零件的分析 (5)1.1零件的作用 (5)1.2零件的工艺分析 (5)2零件的生产类型 (5)2.1生产纲领 (5)2.2生产类型及工艺特征 (6)3毛坯的确定 (7)3.1确定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7)3.2估算毛坯的机械加工余量 (7)3.2绘制毛坯简图,如图1 (7)4定位基准选择 (8)4.1选择精基准 (8)4.2选择粗基准 (8)5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9)5.1选择加工方法 (9)5.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如表3 (9)6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11)6.1确定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1)6.2确定轴承座上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2)6.3确定轴承座左右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3)6.4确定轴承座前后两端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4)6.5确定轴承座轴承孔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5)6.6确定轴承座槽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5)6.7确定轴承座沉孔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6)6.8确定轴承座气孔© 6和©4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7)6.10确定轴承孔①30和①35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9)7、设计总结 (20)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22)参考文献 (28)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滑动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内容:1、零件图一张2、毛坯图一张3、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套4、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轴承座零件图Ah-AB-5B d_e.技术要求1铸后时散处理2未注倒角C1 3 材料:HT200设计要求1. 产品生产纲领(1)产品的生产纲领为200台/年,每台产品轴承座数量2件(2)轴承座的备品百分率为2%,废品百分率为0.4%2. 生产条件和资源(1)毛坯为外协件,生产条件可根据需要确定(2)现可供选用的加工设备有:X5030A铣床1台B6050刨床1台CA6140车床1台Z3025钻床1台(含钻模或组合夹具)各设备均达到机床规定的工作精度要求,不再增加设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滑动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班级:学号:姓名: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1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轴承座是用于支撑轴类零件的,镗孔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滚动轴承的外圈和轴承孔的配合要求,或者是滑动轴承外圆与轴承孔的配合,两个孔是用于固定轴承座的,单边固定是出于满足结构和安装位置的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章节名称:绪论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4. 总结:总结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其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
2. 课件: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方法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方法的掌握。
章节名称:机械制造过程及其分类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分类: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3. 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和组成。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4. 总结:总结各种机械制造过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分类及其特点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和组成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的掌握。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三)章节名称: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规划与管理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规划与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
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和原则。
4.掌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6.具备编制简单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
7.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方法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勤奋钻研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与参数、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
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机械加工方法: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如铸造、焊接、切削、磨削等。
3.工艺过程与参数:讲述工艺过程的组成、特点和顺序,以及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4.工艺规程编制:介绍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5.机械制造质量控制:讲述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了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工艺技术。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门完整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如车削、铣削、钳工等;3.熟悉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艺设备和工具;4.能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性;•解释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对机械工程的应用。
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与材料•讲解机械制造工艺与材料的关系;•研究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和选择标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和工艺。
第三章:常见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车削技术:介绍车削的基本原理和工艺;•铣削技术:讲解铣削的基本原理和工艺;•钳工技术:探讨钳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
第四章:机械制造工艺设备与工具•介绍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具,如机床、刀具等;•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具。
第五章:机械制造工艺实践•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实验任务;•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实验;•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第六章: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探讨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验任务;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4.项目设计: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项目设计。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掌握情况,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3.项目设计成果:评估学生在项目设计中的实际操作和成果;4.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整个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综合理解。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制造的流程和工艺,并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零件加工2. 装配调试3. 工装制作4. 数控编程5. 工艺流程分析三、零件加工1. 设计图纸及材料准备:首先根据所需零件的图纸进行材料准备,包括钢材、铝材、黄铜等。
2. 切削加工:采用车床、铣床等设备进行切削加工,根据需要进行车削、铣削等操作。
3. 焊接加工:采用气焊或电焊进行焊接加工,确保焊缝牢固。
4. 表面处理:对切割后的零件表面进行打磨或喷涂处理,以达到美观和防腐效果。
四、装配调试1. 零件清洗:对所有零部件进行清洗,确保无灰尘和油污污染。
2. 零部件组装: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零部件的组装,确保每个零部件的位置和方向正确。
3. 调试测试:对已组装完成的机器进行调试测试,确保其运行正常。
五、工装制作1. 工装设计:根据加工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工装,包括夹具、刀具等。
2. 工装制造:采用数控加工设备进行工装制造,确保精度和质量。
3. 工装调试:对制造完成的工装进行调试测试,确保其能够满足加工要求。
六、数控编程1. 编写程序:根据所需零件的图纸编写程序,包括切削路径、速度等参数设置。
2. 软件操作:采用数控加工软件进行操作,将编写好的程序上传至设备中。
3. 加工调试:对上传好程序后进行加工调试,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七、工艺流程分析1. 分析流程: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分析机械制造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2. 优化流程:通过优化流程和改进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减少成本和资源浪费。
3. 实施方案:根据分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实施具体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八、总结通过本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学生深入了解了机械制造的流程和工艺,并提高了其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 程设计的实践案例
案例背景:某 机械制造企业 生产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案例目的:通 过实践案例, 了解机械制造 工艺学的应用
案例内容:包 括产品设计、 工艺规划、生 产管理等环节
案例结果:通 过实践案例, 提高了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一: 汽车制造 工艺设计
案例二: 飞机制造 工艺设计
确定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设计的 目的和要求
制定课程计划:包 括课程内容、教学 方式、考核方式等
实施课程教学:按 照课程计划进行教 学,注重实践操作
课程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 进行考核和评价, 及时反馈和改进
制定课程设计的计划和时 间表
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实施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
确定课程设计的目标和 要求
制定教学 计划:根 据课程内 容,制定 详细的教 学计划和 时间表
准备教学 材料:包 括教材、 教具、实 验设备等
实施教学: 按照教学 计划,进 行课堂教 学和实践 操作
评估教学效 果:通过考 试、作业、 实验等方式, 评估学生的 学习效果和 教学质量
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预期成果 制定课程大纲: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 编写课程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准备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 实施课程教学:按照课程大纲和教案进行教学 课程评价与反馈:对课程进行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设计报告:要求报告内容 完整,格式规范,语言通 顺
设计质量: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效果等 工艺水平: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设备等 创新性:包括创新点、创新思路、创新效果等 实用性:包括实用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等 团队协作: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等 报告撰写:包括报告格式、报告内容、报告质量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制造工艺学是工程学的重要分支,它致力于研究制造产品的工艺及其操作技术。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掌握工程设计和制造技能的基础。
在大多数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学生必须完成一个课程设计任务,以帮助他们实践所学知识并深入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
本文将重点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包括任务书的内容、意义和实施方法等方面。
一、任务书的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通常由学院或教师编写。
其主要内容包括:1. 任务名称:简短而明确的任务名称,以便学生理解任务的主题和目的。
2. 任务目的:阐述任务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任务要求:详细说明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技能要求、资源要求和实践要求等。
4. 任务流程:任务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时间表,以便学生规划和控制任务进度。
5. 任务评估:任务完成后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以便教师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任务书的意义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巩固和拓展知识: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知识点,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实践能力: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资料、设计模型、加工零件、测试成品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增强自学能力: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这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增强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 提高综合素质: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文献检索、信息筛选、分析总结等多种方法,这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5. 联系实际应用: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是为了应用所学知识,学生通过任务实践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好地体现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价值。
三、任务书的实施方法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实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任务分配:在课程开始前,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任务分配,并采取确定时间节点的方式,使学生合理分配时间,保证任务的按时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 学号: 姓名: 小组成员:指导教师:目录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2第一章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3第一节零件的工艺分析—————————————————————4一、零件用途—————————————————————————4二、零件技术要求———————————————————————4三、审查轴零件工艺性—————————————————————4第二节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4第三节毛坯的种类及制造————————————————————5第四节制造工艺路线一、定位基面的选择——————————————————————5二、轴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5三、制定工艺路线及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5第五节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7第六节切削用量、时间定额计算—————————————————10第二章铣平面专用夹具夹具设计——————————————————12第一节轴零件的铣床夹具设计——————————————————12一、零件本工序加工要求的分析—————————————————12二、拟订定位方案和选择定位元件————————————————12三、确定夹紧方案———————————————————————13四、定位误差分析———————————————————————13五、绘制夹具总装图——————————————————————14设计总结—————————————————————————————14参考文献—————————————————————————————15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指导教师汪帮富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班级机械0811设计题目轴的课程设计设计时间设计技术条件及要求设计条件:1、零件图设计要求:1、工序图分析,绘制零件图(一张A4图)2、确定毛坯,绘制毛坯图3、选择粗、精基准4、拟定工艺路线5、选择机床、夹具、刀具、量具6、填写工艺过程卡和某道工序的工序卡片(1套)7、设计铣平面专用夹具,绘制夹具总装图一张(A3图) &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零件图分析、工乙设计、疋位方案确定、定位误差计算等内容);1•除螺纹表面外,其其他表面均为45-50HRC2. 表面处理:发蓝;3. © 24h7的轴线对M18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第一章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第一节零件的工艺分析一、零件的用途题目所给的零件是一阶梯轴零件(如图1-1)。
轴类零件是机械结构中最常见的并用于传递运动和动力的重要零件之一,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机械装置的使用性能和运动精度。
轴类零件工作的主要表面是外圆面,车削是外圆加工最普遍且主要的方法。
血d 1图1-1轴零件图二、零件的技术要求该轴(如图1-1 )需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如下:1. © 46、© 38、© 32、© 24h7、© 18等一组外圆面及两端面2. 以© 38的轴线对称的平面3. © 8© 6的孔4. M32、M18的螺纹5. 长、短键槽具体技术要求见表2-1:三、审查轴零件的工艺性该零件图样视图正确,但稍有不完整,尺寸、公差也不够详细,故需要先改正零件图再做后续加工。
该零件的加工并不复杂,根据技术要求:零件材料为HT200,除螺纹表面,其它表面做热处理达45~50HRC零件最后要做发蓝处理第二节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零件的生产类型是按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和产品特征来确定的。
零件的年生产纲领N可按下式计算:N=Q X m x( 1+a%)x( 1+b%)N――零件的生产纲领(件/年);Q――产品的年产量(台、辆/年);m ----- 每台(辆)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辆);a%——备品率,一般取2%〜4%;b%――废品率,我们取%〜%; 由于未给出技术条件,故试确定技术要求为:1. 生产批量:中、大批量生产。
2. 废品率%,备品率2%,每日一班。
现已知该产品属于轻型机械,根据题目设计条件,确定其生产类型为中、大批生产的轻型零件。
第三节毛坯的种类及制造根据技术要求,毛坯材料采用HT200,故不适宜采用锻件毛坯。
因其外形简单,直接采用© 50X 200的棒料。
毛坯简图见图3-1。
图3-1 毛坯简图第四节制定工艺路线一、基面的选择轴类零件各表面的设计基准一般是轴的中心线,其加工定位基准最常用的是两中心孔定位。
因为该阶梯轴的外圆表面精度要求不高,故采用以下定位方法:1.粗基准的选择。
为了提高工件的刚度,采用一夹一顶方式定位,即轴的一端外圆用三爪卡盘夹紧,一端用尾座顶尖顶住中心孔。
这样在一个工序中加工所有的外圆表面,即能保证该轴类零件的同轴度要求。
(定位示例如图4-1)2.精基准的选择。
为了避免基准转换所产生的误差,精加工中仍选用一夹一顶方式定位。
图4-1二、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该零件主要加工表面有:外圆面、端面、平面、槽、孔和螺纹,参考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P9-P14“经济精度”的选用,加工选择如下:表4-2轴零件各表面加工方案三、制定工艺路按照先加工基准面,先面后孔、先粗后精的原则,布置工艺路线如下:表轴工艺路线及设备、工装选用第五节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一、工序1――粗,半精加工轴的表面至设计尺寸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第1道工序的加工过程分为5个工步:第一个工步:轴件装在三爪卡盘与顶尖间,以中心线定位,粗车圆柱面,公差等级为IT11, 所以保证工序尺寸P仁①46o+根据表2-16粗车外圆的直径余量为a1=4mm,直接加工至尺寸。
第二个工步:1) 轴件装在三爪卡盘与顶尖间,以中心线定位,先粗车圆柱面,保证工序尺2) 寸P2,根据表2-16粗车外圆直径余量为a=5mm。
然后半精车圆柱面得到工序尺寸P3,查表2-17加工余量为a1=3mm因为公差等级为IT11,所以P3=038o+,P2=P3+a1=M1o+。
第三个工步:轴件装在三爪卡盘与顶尖间,以中心线定位,粗车圆柱面,表2-16粗车外圆的直径余量为a1=6mm,公差等级为IT11,保证工序尺P4=©32°+。
第四个工步:轴件装在三爪卡盘与顶尖间,以中心线定位,粗车圆柱面,保证工序尺寸P5公差精度为IT11,根据表2-16粗车外圆直径余量为a=7mm。
然后半精车圆柱面得到工序尺寸P6加工余量为a仁3, P5=P6+a1根据表2-17精车外圆直径余量为a2=1mm。
在后面的工序精车外圆面保证工序尺寸,又因为公差精度等级为IT7,所以P7=O240+,半精加工时精度等级也为IT7,所以P6=P7+a2瑯25o+则P5=028o+o第五个工步:轴件装在三爪卡盘与顶尖间,以中心线定位,粗车圆柱面,加工直径余量为a=5mm,保证工序尺寸P8,粗车公差精度为IT11,然后半精车,公差等级为IT11, 加工直径余量为a仁2mm,直接得到工序尺寸P9=018o+则P8=20b+)单位(工序2――钻①8mm 的孔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 确定由表2-28可查得,钻孔余量Z 钻=8mm 。
查表1-20可依次确定个工序尺寸的 加工精度等级,钻:IT11。
.根据上述结果,再查标准公差数值表可确定该工步的 公差分别为,钻:0.09mm 。
工序:工序4:工序:第六节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一、切削用量的计算1、工序1粗,精车圆柱面该工序5个工步,轴件装在三爪卡盘与顶尖间,以中心线定位,这些工步是综上所述,该工序各工步的工序尺寸及公差分别为,钻孔:①8+其他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公差等级的确定在同一台机床上加工完成,因此它们进给量和切削速度是一样的,只有背吃刀量不同。
(1)切削速度的确定根据公式V c=nx d x n/1000d-工件的最大直径(mm)n-工件的转速(r/min)我们定n=400r/min 所以V c=x 46x 400/1000=/min( 2) 背吃刀量的确定根据公式A P=(D W-D M)/2D W——工件上待加工表面直径D M――工件上已加工表面直径工步1加工①46的表面,背吃刀量a pi取为al, a1=2mm;工步2加工①38 的表面,背吃刀量a p2=a1=4mm;工步3加工①32的表面,背吃刀量a p3=a1=3mm;工步4加工①25的表面,背吃刀量a p4=a1=;工步5加工①18的表面,背吃刀量(3) 进给量的确定由表5-1,按工件的材料,该工序的进给量f=/r2、工序2――钻①8的孔1) 背吃刀量的确定取a p=8mm。
2) 进给量的确定由表5-22,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f=0.1mm/r。
3) 切削速度的计算由表5-22,按工件材料灰铁200 的条件选取,切削速度v 可取18m/min,由公式n=1000x v/nx d可求得该工序钻头转速n=min,参照表4-9所列Z525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n=960r/min。
再将此转速代入公式,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v=n xnx d/ 1000=24m/min。
其他的工序在工序卡中给出数据二、时间定额的计算1、基本时间t m 的计算(1) 工序4――钻①6的孔直接钻孔,根据表5-41,钻孔的基本时间可由公式t j= (l+l1+l2) /f x n 求得。
式中l=8mm;l2=1mm,h=D x cotk r/2+(1 〜2)~ ;f= /r ;n=960r/min。
将数据代入公式得t j==2、辅助时间t f 的计算根据第五章第二节所述,辅助时间t f =(〜)t j 我们取t f =o 。
15t j 工序 4 ----- t f =X =3、 其他时间的计算除了作业时间(基本时间与辅助时间之和)以外,每道工序的单件时间还包 括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与终结时间。
由于我们是大批量生产, 分摊到每个工件上的准备与终结时间甚微,可忽略不计;布置工作地时间t b 是作业时间的2%〜7%,生理需要与休息时间t x 是作业时间的2%〜4 %,我们取 3%。
则工序的其他时间(t b +t x )可按(3% +3%)X ( t j +t f )计算 工序4的其他时间:t b +t x =6%X ( +)=4、 单件时间t dj 的计算工序4的单件时间:t dj =++= 其他工序在工序卡中给出数据第二章铳平面专用夹具设计轴零件工件图一、零件本工序的加工要求分析铣26 土的对称平面本工序前已加工的表面如下:1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17 761•粗车、半精车轴各外圆表面;2. 钻①8孔;本工序使用机床为卧式铣床X60,刀具为①1高速钢直柄立铣刀、拟订定位方案和选择定位元件1. 拟订定位方案根据工件结构特点,其定位方案如下:以①50的外圆及①24的外圆作为定位基准面,再通过夹紧装置的定位作用,总共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