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素材】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世界上著名的地理之“谜”1.东非大裂谷的未来根据精确测量,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而且有可能会加速扩张。
1978年11月6日,吉布提阿法尔三角区地表突然破裂,阿尔杜科巴火山在几分钟内平地突起,把非洲大陆同阿拉伯半岛又分隔开1.2米。
有科学家认为,照此速度,两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将“分娩”出一个新的大洋。
也有的科学家则认为裂谷可能转向上升运动而隆起成为高山。
2.艾尔斯巨石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沙漠中的艾尔斯巨石周长9千米,高330米,堪称世界最大岩石。
一天当中,当阳光从不同角度照射巨石时,巨石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艾尔斯巨石的多变色,现仍为不解之谜。
3.海水会越来越咸吗海水中富含的大量盐类,使海水又苦又涩,难以入口。
有的科学家认为海水天生就咸,海水不会越来越咸;有的科学家则认为海水中的盐类来自陆地,陆地水流将岩石中的盐分溶于水中,千条江河归大海,大海成了盐类的最后归宿,随着时间的流逝,海水将会越来越咸。
4.“魔鬼三角区”“魔鬼三角区”是指以大西洋百慕大群岛、波多黎各岛和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端的海峡为顶点,边长各约2 000千米的三角形海区。
数百年来,这里发生了许多船舶和飞机神秘失踪的事件。
近三四十年,就有100多艘船舰、40多架飞机和几千人的生命在这里被吞没。
极为奇怪的是,海事发生后,这里竟然找不到任何残片,连水面上点滴油星也找不到。
科学家们对这一海区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有太空黑洞说、漩涡凹面镜说等种种推断,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5.纳斯卡巨画秘鲁西南部纳斯卡谷地上,分布着许多深度为0.9米、宽15厘米至数米的巨大图画。
这些画一般都有几百平方米大,画技按现代二方连续画法进行(每隔一定距离就重复出现画面)。
画的内容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和人物。
是谁创造出这些硕大无比、气势磅礴的地上图画?刻制巨画又是为什么?这些至今仍为人类文明之谜。
6.不可理解的海岛石柱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共有500多个岛屿,像一把珍珠撒在蔚蓝的南太平洋上。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参考教案

《我们身边的地理》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你对哪些(二)
民族服装图片。
,它们与地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
有意义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拥有丰富的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解开地理之“谜”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以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激活学生思维,联系现实,引发对现实的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七年级学生理解、分析、探究能力有限,注意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示例一

教案:我们身边的地理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身边的地理环境特点2. 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环境,提高地理意识教学准备:1. 教材《我们身边的地理》2. 教学课件3.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身边的地理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环境,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身边的地理环境有哪些特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身边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系、植被等。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身边的地理环境特点。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身边的地理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
2. 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资料,分析身边的地理环境特点。
3.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师生共同总结身边的地理环境特点。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身边的地理环境案例,如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地理知识的应用,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身边的地理环境改善方案。
2. 各组汇报改善方案,师生共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学生课后继续关注身边的地理环境,记录变化,思考问题。
2. 教师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观测等,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人口问题
风土人情包括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活动、 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
1、观看图片辨别着装的民族 2、观看图片辨别这些民居的分布地 3、观看图片指出其盛行的国家
服饰艺术 民居艺术
体育运动
唐 装
藏 袍
和服
返
蒙 古
回
包
傣家竹楼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解开地理之谜
1、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形成沙漠? 2、为什么黄河水的颜色那么黄? 3、为什么企鹅只生长在南极? 4、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冲 浪
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种活动 应该在什源自地方开展呢?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冰 雪 或 寒 冷 的 地 方 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种 活动应该在什么地方开展呢?
四 合 院
巴 西
西班牙
美国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你在商店购物时注意过商品的产地吗? 为什么要了解商品的产地呢?
枸杞
宁 夏 中 宁
讨论
1、同学居住的地方主要以那些粮食作物为主, 它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有怎样 的关系?
2、同学居住的地方主要生产那些水果、市场上的水果有哪些?你知道其他 水果是从哪运来的吗
3、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应该建 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镇?为什么?
2024年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新版)湘教版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课堂互动。确保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题型三:地理位置的描述和解释
例题:描述和解释我国地理位置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我国地理位置复杂多样,有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和边境地区等多种地理位置。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内陆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边境地区地形复杂,资源丰富,但政治环境复杂,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这些地理位置特征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部分学生在回答练习题时,对于地理专业术语的使用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对地理专业术语的记忆和理解。
-在观察和分析作业中,有些学生对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的描述不够详细和深入,需要加强对于地理环境变化原因的探究和理解。
-在研究探究作业中,部分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不够充分,需要提高他们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2.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订正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地理知识。
六、拓展延伸
1.用3分钟的时间介绍与地理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七、课堂小结
1.用2分钟的时间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记录下不同地形的特征和分布情况,并尝试解释其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1.1我们身边的地理(课件38张)-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理与生产建设 工农业(因地制宜)
地理与风土人情 人种、语言、节日、舞蹈等
随堂练习
1.“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主要反映的是( B )
A、生产建设
B、日常生活
C、风土人情
D、交通旅游
2. 精通俄语的联合国笔译员,其翻译的联合国会议文件可能提供给( D )
A. 巴西
夏穿短袖,冬穿棉袄
藏袍与地理环境 藏族同胞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那里气候寒 冷干燥、昼夜温差大。藏袍是藏族同胞的传统服 饰,尽管形式多样,但都具有肥腰、长袖、大襟 等特点。为了适应青藏高原的气候,藏袍衣料厚 重,便于御寒。同时,藏袍穿脱方便,晚上温度 低时,双手可藏于长袖中;白天温度升高,可将右 袖脱下或将双袖脱下围于腰间。宽松的藏袍还有 较大的储物空间,便于藏族同胞游牧迁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的不断交往,藏族 服饰逐步改良传统式样,向更加美观实用、新颖 等方面发展。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
学习目标
1.通过拆解分析地理二字以及有关“地理”来源的资料库,了解地理的渊源 2. 通过有关地理现象的图片、生活实例,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
情三个方面认识我们身边的地理 重点 难点
新课引入
重要资料库
最早出现: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易经·系辞》)
王充解释: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B. 英国
C. 南非
D. 俄罗斯
3. 四合院作为北京的传统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下列关于四 合院建筑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C ) A. 下层镂空,利于通风散热 B. 屋顶为平顶,利于谷物晾晒 C. 墙壁较厚,利于冬季保温 D. 坐南朝北,利于采光
非洲物产丰饶,直播间里的特色产品琳琅满目,来自非洲的直播嘉宾对产 品一一进行了介绍。读非洲主要矿产资源与农产品分布图,完成4题。
(名师整理)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第1节《我们身边的地理》优秀课件

你知道中国八大菜系吗?
鲁、川、粤、闽、 苏、浙、湘、皖
思考:这些民居有什么特色?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下面两图分别反映的是什么 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分别适合在什么 样的地理环境中开展?
你知道,“风车之国”是指哪个国 家?当地风车起什么作用的?
你能说说以上体育和娱乐活动盛行的地区?
贝贝和玲玲是在北京地理夏令营新结识的 好朋友,一个来自黑龙江省,一个来自海南省, 在谈到自己喜欢的活动时,两人的答案截然不同。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这是法国这凡是尔什登么,?军人墓地
这是美这国是丹什佛么市?,市郊
肯尼亚马赛这伊一马堆拉什国么家东公西园?附近,牛群
为什么修建那么多的碉堡? 埃及 米特加姆三角洲 ,鸽舍(北纬30°42‘– 东经31°16')
哪里的公园? 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太阳能电厂
小孩玩的沙堆吗? 智利复活节岛拉帕努伊国家公园,拉诺拉拉库火山口
差异
2.“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主要反映的是( B )
A.生产建设
B.日常生活
C.风土人情
D.交通旅游
3.“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反映的是( A )与地 理的关系。
A.农业生产
B.日常生活
C.风土人情
D.工业生产
4.荷兰风车的主要用途是( B )
A.磨面
B.抽水
C.旅游
D.灌溉
我喜欢游泳
我喜欢滑雪、滑冰
关 注 地 图
服饰
未解 之谜
时事
地理
美食
生产
建设
民居
出行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综合地分析问题。 4、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共18张PPT)

A.山区
B.牧区 C.远离城镇的农村
D.城镇或城郊
5.读阿拉伯人服饰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衣服宽大是为了便于脱穿
②衣服宽大是为了便于透气③白色是为了反射来自光④白色是为了便于识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俄罗斯北临北冰洋,该国妇女到了中老年体形变得肥胖,其地理原因( D )
2.下列四位同学的学习体会,最贴近“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是( C )
A.我记住了很多国家的首都 B.我知道了石油资源的分布 C.我能用地理的眼光分析问题 D.我会背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3.下列图片能反映炎热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C )
4.假如你要建一个服装厂,为取得好的效益,应将它建在( D )
徽菜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 重色,重火功。继承了祖国医食同源的传统, 讲究食补,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学会使用地图
进行地理观测
经常收集资料
时常野外观察
进行采访记录
多与同学讨论
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隐藏着许多奥秘。 据此回答1~2题:
1.下面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属于地理之谜的是( D )
A.登革热疫情 B.禽流感 C.股市行情 D.昼夜更替
2.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地理问题的是( C )
A.我国新疆生产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B.酷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沉睡着万顷煤田 C.“神舟十一号”飞船如何升空 D.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哪些规律
3.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活动中不需要地理知识的是( D )
知道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风土人情等 学习目标 2 方面密切相关,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灵活
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解开地理之“谜”
在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
为什么有的地方一年里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海茫茫,有的地方却碧波荡漾?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高耸的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有的地方城镇密集,有的地方却人迹罕至?……
关于地理的问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好地理这门课程,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地理”一词的来源
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
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在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geo+graphica)这个术语,意思就是“地理”或“大地的记述”,并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
地理与日常生活
地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能进一步熟悉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确认方位,知道天气变化,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1)图1-1、1-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分别适合在什么样的地理
环境中开展?
2)联系日常生活,你能提出几个与地理相关的问题吗?写出来,请教老师或与同学探
讨。
例:为什么太阳每天总是东升西落?
地理与生产建设
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如自然状态下的干旱地区是难以种植水稻的,即使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也要解决灌溉问题。
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等条件,如乳品加工厂可靠近奶牛场,服装厂可靠近城镇。
建设项目的确定,交通线路的选择,商业网点的开发,地区发展规划的编制,都离不开地理学的原理和技术。
此外,在解决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地理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荷兰的风车
荷兰濒临北海,地势低洼,湖泊沼泽众多,是一个“低地之国”,有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因此常常受到海潮的侵袭。
于是,人们筑坝围堤,与海争地,发明了抽水风车,并逐渐得到普及。
有人说,如果没有这些高高耸立的抽水风车,荷兰人就无法从大海中争得大面积的土地,也就没有当地奶酪的盛名和郁金香的芬芳……
荷兰人将风车视为国家的“功臣”,确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风车日”。
这一天,全国的风车竞相转动,举国欢庆。
仿照图1-5示例,在图1-6的空白框中分别写出土地、森林与生产建设的主要联系。
地理与风土人情
地理景观在呈现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民俗风情的绚丽画卷:不同种族的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艺术、宗教和建筑……
在五彩缤纷的地理景观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因纽特人在冰天雪地中捕鱼的生动场景,感受到南美足球比赛和狂欢节的热烈气氛,领略到欧洲威尼斯“水城”的独特风情,欣赏到非洲质朴粗犷的传统舞蹈……
图1-7 因纽特人捕鱼图1-8 南美足球比赛
图1-9 意大利威尼斯图1-10 非洲传统舞蹈
阿拉伯人传统服装与地理环境
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那里气候炎热,很少下雨。
男子的传统打扮是身着长袍,头戴头巾。
他们的长袍多为白色,十分宽大。
乍一看,这种服装似乎与当地炎热的气候有些不协调,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
那里风沙很大,头巾、长袍可以挡住风沙对身体的袭击;宽松的白色长袍既能反射阳光,又能很好地透气。
有人曾在亚洲西部的沙漠腹地做过试验,在烈日照射下,穿衬衫的人大汗淋漓,穿阿拉伯长袍的人则泰然自若。
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不少阿拉伯人开始穿西装。
但遇上节日庆典,他们仍然穿着传统服装。
1)说一说,你所在地区有哪些风土人情?举例说明它们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2)收集世界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辑一张地理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