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致癌物质苯并芘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用油中苯并(a)芘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用油中苯并(a)芘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食用油中苯并芘检测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对提高各级检测机构的工作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让大家认识了解苯并芘,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食用油;苯并芘;前处理方法在分析化学发展的过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相对与现代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滞后并制约了分析化学的发展,在过去的很多年中,分析化学的发展集中在研究分析方法的本身:如何提高灵敏度、选择性以及分析速度;如何采用新技术的成果改进分析仪器的性能、速度、以及自动化的程度。
长期以来忽视对前处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是样品前处理技术成为制约分析化学发展的瓶颈。
所以本文查询文献总结苯并芘前处理方法,提高各个检测机构的工作效率。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食用油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成为势在必行的举措,而在这些有害物种中最为严重的就属苯并芘,苯并芘是一种强致癌的物质,食用油中的苯并芘主要来源包括:(1)加工过程中焚烧含塑料的垃圾、枯草、秸秆等产生大量的烟雾,烟雾中的苯并芘被吸附[1]。
(2)高温热解或胆固醇受热均可产生苯并芘[2]。
其被发现以来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查阅国标及相关文献对苯并芘检测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1 国标方法即检测机构使用的检测方法。
(1)GB/T 5009.27-2003 《食品中苯并芘的测定》[3]。
(2)GB/T 22509-2008《动植物油脂苯并(a)芘的测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4]。
前者使用的是荧光分光光度法存在着操作复杂、分析时间长、溶剂苯毒性大、准确率、回收率极低等的问题。
后者使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从精密度和准确度上比前者更好些,但是同样存在以下问题:(1)在对氧化铝处理及其装柱,收集试样的过程对操作人员有着极高的要求;(2)计算瓶内残渣量质量这一步骤误差较大。
2 相关文献2.1 —固相萃取净化[5-9]:一般分为4个步骤:(1)活化;(2)上样;(3)洗脱;(4)浓缩。
苯并芘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措施

苯并芘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措施摘要:对苯并芘的理化性质、食品中苯并芘的污染来源、危害性及预防措施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从食品的角度来看,苯并芘对人体具有非常明显和潜在的巨大危害.先时苯并芘的性质、污染来源及危害性有详细了解,后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措施,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引言:苯并芘又称苯并(а)芘,英文缩写BaP,是一种常见的高活性间接致癌物。
3,4-苯并芘释放到大气中以后,总是和大气中各种类型微粒所形成的气溶胶结合在一起,在8微米以下的可吸入尘粒中,吸入肺部的比率较高,经呼吸道吸入肺部,进入肺泡甚至血液,导致肺癌和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食品苯并芘污染来源危害性预防措施理化性质巨大危害防治措施叙述人体一、理化常数CAS号:50-32-8 中文名称:苯并(a)芘结构式英文名称:Benzo(a)pyrene;3,4-Benzy pyrene 别名:3,4-苯并芘缩写:BaP、B(a)P 化合物类别:芳烃类分子式:C20H12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淡黄色、针状、晶体(纯品) 分子量:252.32 蒸汽压:0.665×10-19kPa/25℃熔点:179℃沸点:475℃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溶于苯、甲苯、二甲苯、氯仿、乙醚、丙酮等密度:相对密度(水=1)1.35 稳定性:稳定主要用途:本品在工业上无生产和使用价值,一般只作为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副产物随废气排放二、基本简介苯并芘(bǐ)是一类具有明显致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
它是由一个苯环和一个芘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目前已经检查出的400多种主要致癌物中,一半以上是属于多环芳烃一类的化合物。
其中,苯并芘则是一种强致癌物。
吸烟烟雾和经过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煮焦的食物、油炸过火的食品都会产生苯并芘。
对于苯并芘,日本人曾将其在兔子身上做过实验。
实验表明,将苯并芘涂在兔子的耳朵上,涂到第40天,兔子耳朵上便长出了肿瘤。
研究证明,生活环境中的苯并芘含量每增加1%时,肺癌的死亡率即上升5%。
苯并[a]芘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苯并[a]芘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349d46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f.png)
苯并[a]芘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王亚萍【摘要】回顾了近年来研究人员在苯并[a]芘检测过程中的前处理方法的研究概况,对比了各方法的优缺点.苯并[a]芘检测过程中的前处理方法主要有液液萃取、索氏提取、固相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超声萃取、微波辅助萃取等,检测涉及的样品主要为水、油、土壤及各种食品等.每种前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根据样品的性状以及苯并[a]芘在该样品中的存在形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3页(P96-98)【关键词】苯并[a]芘;含量测定;前处理;研究进展【作者】王亚萍【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苯并芘(Benzopyrene)是苯与芘稠合而成的一类多环芳烃,根据稠合位置的不同,有苯并[a]芘和苯并[e]芘2种异构体,其中最常见的是苯并[a]芘[1]。
苯并[a]芘主要存在于煤焦油、各类炭黑和煤、石油等燃烧产生的烟气、香烟烟雾、汽车尾气中,焦化、炼油,沥青、塑料等工业污水中,以及一些受污染的食物、经久炼制的食用油中[2]。
有研究表明,苯并[a]芘是一种高活性致癌物质和致突变原[3-4],在日光照射下,大气中的苯并[a]芘化学半衰期不足24 h,但在没有日光照射时为数日,如在土壤中苯并[a]芘的降解速度8 d为53%~82%。
长期生活在含苯并[a]芘的环境中,会造成慢性中毒,如空气中的苯并[a]芘是导致肺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5]。
已有动物试验证明,苯并[a]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
可见,苯并[a]芘毒性大、在环境中广泛存在,而且较稳定,严格控制其在人们日常生活环境及食品中的含量非常必要。
同时苯并[a]芘与其他多环芳烃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测定苯并[a]芘的含量可用于估算其他多环芳烃含量,因此,近年来对苯并[a]芘检测分析方法的报道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样品的前处理方面[6-10]。
食品中苯并芘的研究进展_史巧巧

项( 2010BS010) 。
并芘纯品,合 成 证 明 了 其 化 学 结 构,并 进 行 动 物 实 验,诱 导 小 鼠 产 生 了 皮 肤 癌,由 此,苯 并 芘 被 确 认 为 是第一个化学环境致癌物[4]。
3.4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法是免疫学检测的重要方法,其原理 是将抗原或 抗 体 吸 附 在 固 相 载 体 的 表 面,再 将 其 与 酶标记的二 抗 结 合,根 据 加 入 底 物 的 颜 色 反 应 来 判 定实验结果[26]。邓安平[27]通过对苯并芘的 6、7 和 10 位进行五种 不 同 的 化 学 修 饰,使 其 末 端 带 有 活 性 基 团羧基,再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偶合物作为免 疫原对 BALB / c 小鼠进行免疫,将接受免疫的小鼠的 脾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融合细胞在培养液中培养, 用间接 ELISA 对培养液中的抗体进行筛选和质量鉴 定,共筛选出 14 种与苯并芘有特异性反应的单克隆 抗体,再经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实验条件的优化,建 立了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的测定苯并芘的 ELISA 分 析法,实现了对苯并芘的快速检测。
Abstract: Benzopyrene is a kind of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which has strong carcinogenic. It is easy to
produce when cooking food in a high temperature,and its food safety problem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食品中苯并芘的污染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ppt 31页)

合反应,形成B(a)P,附着于食物表面,这是烤 制食物中B(a)P的主要来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由于熏烤的鱼或肉等自身的化学成分—— —糖和脂肪,其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苯并芘 以及其他多环芳烃。比如熏鱼,制作过程中 其脂肪燃烧不完全,加上烟雾的污染,成品 中苯并芘含量高达67μ g/kg;
3、纸层析一灾光分光光度法
原理:水中多环芳烃能被环己烷萃取并 为活性氧化铝所吸附,以苯洗脱、浓缩后 乙酰化滤纸上层析,将多环芳烃分离,苯 并比在紫外光照射卜呈蓝紫色荧光斑点, 取下以丙酮洗脱,其洗脱液荧光强度与苯 并花含量成正比,可定量测定。
4、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产品中的苯并比 的残留量
2、研究熏烤食品的成分对苯并(a)芘的影响
熏制方式对不同种类动物性食品中苯并(a)芘含 量也产生直接的影响。实验证明,炭火烤制羊肉中 BAP为10.75±2.56μ g/kg,而炭火烤制鸡肉中BAP 为5.68±1.47μ g/kg,二者差异显著(P<0.05)。二 者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羊肉的脂肪含量较高,在 烤制过程中较鸡肉更易产生脂肪滴落引起燃烧现象 ,从而使烤制成的羊肉中BAP 含量更为增高。因此 ,在熏烤食品时,如果能避免脂肪滴落,也能减少 苯并(a)芘对人体的危害。
并可形成致突变化学物质。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 中应尽量减少使用煎炸的方式,必须用煎炸时也应 注意火候的掌握。
(2)、炒的方式
通常炒菜前都要把食用油烧开,而食用 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会产生油烟,这种烟雾中 含有许多具有致癌作用的烃类有机物。日 常炒菜时,不要使油长时间处于烧开状态, 注意控制油烟(比如注意厨房通风,有条件 的应在做饭时使用抽油烟机)。炒完一道菜 后,锅四周往往会产生一些黑色锅垢,其中 也含有苯并芘,因此一定要刷锅后,再做下 一个菜。
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快速检测研究

Rapid detection of benzo( a) pyrene in edible oil CHENG Hui,HUANG Hui,ZHOU Taohong,PENG Qingzhi
( Hubei Provinci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Test, Hubei Provincial Institute for Food Supervision and Test,Wuhan 430070,China)
12试验方法121苯并a芘人工抗原及抗体的制备及筛选根据文献3提供的方法合成苯并a芘的人工抗原及单克隆抗体将合成的hbapbsahbapklh及hbapova3种免疫原免疫小鼠免疫5次后选取效价及抑制率较高的试验小鼠进行剂量加大的免疫试验提取小鼠的抗血清纯化后获得相应单克隆抗体利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筛选出有效包被抗原和抗体的组合通过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试剂盒对已经筛选出的抗体进行性能测试
收稿日期: 2018 - 12 - 26; 修回日期: 2019 - 05 - 29 作者简介: 程 慧( 1989) ,女,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 食品检测工作( E-mail) 937446916@ qq. com。 通信作者: 彭青枝,研究员,博士( E-mail) 937446916@ qq. com。
食用油中苯并( a) 芘( BaP) 的检测方法目前主 要是 GB 5009. 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 中苯并( a) 芘的测定》中规定的液相色谱分析法。 该方法检测粮油和肉类食品中苯并( a) 芘的含量适 用于非现 场 检 测,不 适 用 于 现 场 的 快 速 检 测[1 - 2]。 食品快速检验方法可以在第一时间筛出有害物质且 满足市场监管的需求,其中较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 疫法、胶体金试纸法、免疫层析法[3]。这 3 种方法应
食品中苯并芘的提取及测定方法改进

食品中苯并芘的提取及测定方法改进在食品中,苯并芘是一种常见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苯并芘是一种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准确测定食品中苯并芘的含量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苯并芘的提取及测定方法,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分析准确性和效率。
食品中苯并芘的提取方法通常使用有机溶剂提取法。
常用的提取溶剂包括乙腈、甲醇等。
此类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
然而,目前的提取方法对样品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丧失和污染现象较为敏感。
为提高效果,可以考虑引入固相萃取技术来提取苯并芘。
固相萃取是一种常用的样品准备方法,具有高效、高灵敏度和经济性的优势。
利用固相萃取柱将目标化合物从样品基质中去除,可以有效地减少杂质干扰,并提高分析准确性。
为了提高苯并芘的提取效果,可以采用固相萃取技术结合有机溶剂提取法。
首先,将样品与适量的有机溶剂混合,进行振荡提取。
然后,收集有机相,并使用固相萃取柱进行进一步净化。
这样的处理过程可以消除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提高分析准确性。
在苯并芘的测定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苯并芘的测定,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的特点。
然而,由于苯并芘为一种多环化合物,其稳定性较差,易发生氧化和降解反应。
这可能导致测定结果的不准确性。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HPLC分析过程中利用增强剂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增强剂是指在分析样品中添加的一种辅助物质,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在苯并芘的测定中,可以考虑使用增强剂来提高样品的色谱峰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增强剂包括硫酸、硝酸等。
在HPLC分析中,可以适量添加增强剂到样品溶液中,以增加苯并芘的吸光度和峰高度,从而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提取方法和测定方法的改进外,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其他因素也需要注意。
例如,样品的保存和保存条件可能会影响到苯并芘的含量和稳定性。
在样品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光照、氧化和污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食用油中致癌物苯并芘的快速免疫检测胶体金层析试纸条研制

食用油中致癌物苯并芘的快速免疫检测胶体金层析试纸条研制刘波;王宇;戚平;袁利鹏;聂叶华;梁惠如【摘要】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首次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苯并芘的试纸条方法.先合成了苯并芘半抗原,并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免疫抗原.再利用人工免疫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单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性能进行了验证.将单克隆抗体用以标记胶体金,并将苯并芘包被抗原与二抗(羊抗鼠IgG)分别喷制到硝酸纤维膜上,与样品垫、吸水垫依次粘贴在PVC衬板上制备成了胶体金层析试纸条.经验证该试纸条检测限可达5~10 ng/mL,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且该试纸条与大部分苯并芘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经实际食用油样品的加标实验,证明了该试纸条可实现对当前食用油中致癌物苯并芘的快速、准确判定.【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6(041)007【总页数】5页(P68-72)【关键词】苯并芘;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快速检测;免疫层析【作者】刘波;王宇;戚平;袁利鹏;聂叶华;梁惠如【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07;广州市食品检验所,广州510410;广州市食品检验所,广州510410;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07;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07;广州云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6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5;TS207苯并芘(BaP)又称3,4-苯并芘,是世界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之一,其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工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废气以及食物在熏制、烘烤和煎炸等高温烹调过程中都会产生[1-2]。
苯并芘的毒性具有长期和隐匿的特性,当人体接触或摄入苯并芘后即便当时没有不适反应,也会在体内蓄积。
在表现出症状前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为20~25年,同时也会使子孙后代受到影响[3]。
苯并芘还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它能够引起肺癌、胃癌、膀胱癌及消化道癌等多种癌症,还能通过母体经胎盘影响子代,从而引起胚胎畸形或死亡以及幼仔免疫功能下降等[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8, 7(4), 251-256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journal/hjfnshttps:///10.12677/hjfns.2018.74030Research Progress on DetectionMethods of Benzo [a] Pyreneas a Carcinogen in FoodMengmeng Kong, Zhongmin Huang, Zhili Pan, Na Li, Xinhua Xie, Na Wang*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Received: Aug. 16th, 2018; accepted: Aug. 24th, 2018; published: Aug. 31st, 2018AbstractBenzopyrene is a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with strong carcinogenicit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enzo(a)pyrene detection methods from three aspects of chemi-stry, physics, and immunology and looks into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it provides idea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research.KeywordsBenzopyrene, Detection, Research Progress食品中致癌物质苯并芘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孔蒙蒙,黄忠民,潘志利,李娜,谢新华,王娜*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河南郑州收稿日期:2018年8月16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24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31日摘要苯并芘是一种具有强烈致癌性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在食品中广泛存在。
本文从化学、物理和免疫学三个方面对苯并芘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以后的发展研究提供思路。
*通讯作者。
孔蒙蒙等关键词苯并芘,检测,研究进展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苯并芘的性质1.1. 苯并芘的理化性质苯并芘简称Bap,是一种由芘分子和苯环稠和而成的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1][2],在自然界分布相当广泛,例如:水、空气、土壤、汽车尾气以及各种煤炭、石油和煤焦油经过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等都可以发现它的存在,另外食物工业化生产时采用的包装材料、高温烹调、熏烤和油炸也容易使食品受到污染产生苯并芘。
苯并芘的分子式是C12H20[3][4],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相对分子质量是252.32 [5][6],沸点是312℃[7],熔点是179℃[8][9];苯并芘的高纯度样品是针状晶体,颜色在无色和淡黄色之间[4]。
相对密度(水= 1)是1.35 [10],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主要溶于有机溶剂,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性比较高而酸性条件下稳定性相对较低[11],与氯磺酸和硝酸接触时,极易发生化学反应[12]。
在浓盐酸中呈现橙红色或者是其他荧光颜色,这些颜色可以用来检测苯并芘的分子结构[10]。
苯并芘的同分异构体有很多,但是常见的是3,4-苯并芘、4,5-苯并芘和1,2-苯并芘,4,5-苯并芘和1,2-苯并芘虽然分子式相同,但是在分子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7]。
3,4-苯并芘是1993年被人类第一次从沥青中分离出来[13],经研究证明,3,4-苯并芘可以导致小鼠的皮肤产生癌变,而且,由于其具有强致癌性和对检测灵敏度相对较高的特点,可作为多环芳烃的指标化合物[14]。
BapFigure 1. Molecular structure of benzopyrene图1. 苯并芘的分子结构1.2. 苯并芘的毒性和危害苯并芘具有很强的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15],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具有强致癌性的物质。
苯并芘一般通过人类日常所用的食物和水进入体内进而被肠道吸收,通过人体内部的血液循环遍布于身体的各个组织部位[13],不断地积聚在乳房和脂肪组织中,同时也会对人的眼睛和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16][17]。
人体经常接触此类物质容易使胃、肺、肝、膀胱和消化道等人体器官发生癌变[18][19],癌变的几率与苯并芘的剂量也有相当大的关系,苯并芘的含量越高癌变的发生率就越高[20]。
经过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苯并芘可以通过母体经由胎盘进而影响下一代[21],从而造成胚胎畸形,引起胚胎死亡,而且子代的免孔蒙蒙等疫功能也会因为苯并芘的影响而下降[22]。
其致畸性和致突变性的概率与投喂时间有关,投喂时间越长概率会越大[23]。
当人体接触苯并芘时,并不会马上出现不良反应,因为苯并芘具有长期性和隐匿性的特性,这使得苯并芘可以在人体内积聚,一般隐藏期为10~25年,并且也会对子孙后代产生不良的影响,有专家表明它甚至有可能阻碍到人类的发展[24]。
2. 苯并芘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苯并芘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怎样快速简便的检测出环境和食品中的苯并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苯并芘的检测方法目前有很多,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检测:化学方面、物理学方面、免疫学方面。
2.1. 化学方面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5]。
2.1.1.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简称HPLC,这种检测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发展出来的,该方法具有相对比较新颖、精确度较高、良好的重复性、分辨率相对较高的优点。
荧光法具有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等优点[26],可以将同分异构体很好的分离开来,有利于检测目标物的准确定量[27]。
因此,两者结合在一起,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苯并芘检测的精度和准确率。
例如:李念念、周光宏等[28]用HPLC对腊肉中的苯并芘进行测定,检出限和定量限可达0.15和0.5 ug/Kg。
程威威、汪学德等[29]也用此方法对芝麻油中的Bap进行检测;与国标相比,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的精确度相对较高。
2.1.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对待测样品进行检测时具有很高的分离能力,而质谱具有灵敏性相对较高和对未知的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的优点。
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能够扬长避短,使得混合物样品在气相色谱中进行分离后再进入质谱中,能够快速简便的对比较复杂的化合物进行分离,气质联用法也是对苯并芘进行痕量和微量检测分析的重要检测方法之一[30]。
例如:李玮等[31]就用此方法对奶粉中的苯并芘进行检测,检测时样品首先用甲醇—氢氧化钾进行皂化,用甲苯进行提取,经过滤膜过滤,测定得出苯并芘的检测限是0.3 ug/kg。
2.1.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简称LC-MS,是具有很高的分离能力和定性鉴别能力的技术,在检测时能够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快速、高效分离。
例如:刘玉兰、赵晓涛等[32]用此方法对食用油中苯并芘的含量进行检测,定量时采用内标法对样品的量进行标定,通过气质连用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得出检测限是0.2~30 ng/ml,检出限是0.1 ng/ml。
该检测方法主要适用于样品的精确检测,但是由于它费时比较长,对检测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当需要对大批量的样品进行快速检测时,此方法并不适用[33]。
2.2. 物理学方面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是在一些经过特殊处理的金属良导体表面或溶胶表面的作用下,利用光的拉曼闪射效应来对待测物质进行痕量分析[34]。
肖海波等[35]检测时是以苯膦酸锆包金的核壳新合成的纳米粒子作为基底,以此对待检测的物质苯并(a)芘进行捕获,测得得苯并芘检测限10~8 mol/L。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信号和散射效应较强、检测灵敏度高和对样品无损伤等优点。
但是这种方法目前还不够成熟,在检测过程中还存在孔蒙蒙等许多问题,例如: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时不够准确、不同材料同基底之间的吸附性上也存在差异[34],另外,它的稳定性和重视性控制也比较困难,还有待对其继续研究探索[36]。
2.3. 免疫学方面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利用抗原和抗体反应时的特异性,把它同酶反应的催化性、高效性结合为一体,从而开创出了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37]。
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它不但能够简便、快速、灵敏的对样品进行分析,而且对仪器和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对比较低,不需要昂贵的大型仪器,成本减少;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也不容易出现因为机器的影响而使结果产生误差的现象。
但是若是高脂高蛋白样品会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2.3.1. 试剂盒法试剂盒法是利用非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原理,将制备好的单克隆抗体固定到试剂盒上,利用该试剂盒对特定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快速检测的一种方法。
邵辉锋等[23]通过碘代对苯并芘的分子式进行改造,再通过heck进行偶联合成苯并芘的羰基衍生物,制备出苯并芘的人工抗原,并确定苯并芘的线性检测范围。
史巧巧等[8]把苯并芘和氨基进行偶联制成完全抗原,通过免疫小鼠获得苯并芘的单克隆抗体。
组装成苯并芘快速检测ELISA试剂盒,得出BaP-Kit 的标准曲线呈S型,与检测时的线性要求相符。
Matschulat等[38]制备出了苯并芘的单克隆抗体,以此单抗为基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来检测水中苯并芘的含量,其IC50为24 ng/mL。
Pschenitza等[39]利用固相萃取结合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对食用油中苯并芘的含量进行检测,测得检测下限为0.63 μg/mg。
2.3.2.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将制备好的单克隆抗体固定在电极表面作为敏感元件,当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将此时的生物反应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极输出以此来对待测物质进行检测的技术[40]。
该技术灵敏度相对比较高,对待测物质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当待检测样品数量很大时可以采用此方法[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