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泳《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1)

合集下载

蔡泳《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11

蔡泳《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11
Biblioteka 病原鼠疫杆菌产生二种毒素:
1.鼠毒素或外毒素(毒性蛋白质),由18种氨 基酸组成,对小鼠和大鼠毒性强。 2.内毒素(脂多糖):可致外周血管损伤、肾小 管损伤和肝脂肪变性,引起发热、DIC、组 织器官内溶血、中毒休克、局部及全身施 瓦次曼(Shwartman)反应。
病原
鼠疫杆菌在低温及有机体内生存时间较长, 脓痰中存活10-20天,尸体内可存活数周至 数月,蚤粪中能存活1个月以上。 鼠疫杆菌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甚 敏感;日射4-5小时即死,加热55 ℃15分 钟或100 ℃1分钟、5%石炭酸、5%来苏, 0.1%升汞、5-10%氯胺均可将病菌杀死。 鼠疫杆菌可存在患者的组织、血液和体液中, 粪便也可带菌。
流行状况
世界上曾发生三次大流行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传入欧洲, 死亡近1亿人; 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洲、非洲、亚洲 (我国也波及) 第三次是18世纪,波及32个国家。
内容
一、病原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预防 九、预后
发病原理
原发性败血症鼠疫:指少数感染极严重者, 病菌迅速直接入血,并在其中繁殖,病死 率高。 继发性败血症型鼠疫:在原发性肺鼠疫基础 上,病菌侵入血流,形成败血症。
病理变化
鼠疫基本病变—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 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病变。 淋巴结肿常与周围组织融合,形成肿块, 呈暗红色或灰黄色;脾、骨髓广泛出血; 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浆膜腔发生血性积液; 心、肝、肾可见出血性炎症。肺鼠疫呈支 气管肺炎或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及肺泡有 血性浆液性渗出及散在菌栓引起的坏死结 节。
流行病学
1.“鼠-蚤-人”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 方式。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细菌在 蚤胃中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 再在吸血时,病菌随吸入之血反吐,注入动 物或人体内。 2. 直接接触是少数因与病人痰液、脓液或病 畜的皮毛、血、肉经破损皮肤黏膜感染。 3. 呼吸道传播是由肺鼠疫患者借飞沫传播, 可造成人间肺鼠疫大流行。

上海市264名男男性行为者孤独感与多性伴行为研究

上海市264名男男性行为者孤独感与多性伴行为研究
对 M S M人群进行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时 , 应当注意他们的孤独心理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 : R 5 1 2 . 9 1 文献标志码 : A
示, 非 本地户籍 ( O R= 2 . 0 8 , 9 5 %C / : 1 . 2 0~ 3 . 6 3 ) 和高孤独感 ( O R=2 . 0 0, 9 5 %C / : 1 . 0 1~ 3 . 9 4 ) 是发生多性伴行为 的

8 6 4・
上海预 防医学 2 0 1 6年 1 2月第 2 8卷第 1 2期
S h a n g h a i J o u r n a l o f P r e v e n t i v e Me d i c i n e D e c . 2 0 1 6 V o 1 . 2 8 N o . 1 2
( O R= 2 . O 0 , 9 5 %C / :1 . 0 1— 3 . 9 4 )w e r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0 r mu l t i p l e s e x u a l p a r t n e r s b e h a v i o r . C o n c l u s i o n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l o n e l i n e s s a m o n g me n w h o h a v e s e x w i t h m e n( MS M)a n d t o
摘要 : 目的 调查 。 结果
了解 男男性行 为者 ( M S M) 孤独 心 理并 探讨其 与艾 滋 病高危 多性 伴 性行 为 的关 系。 方法
2 0 1 5年 3 — 月, 采用滚雪球抽样 的方法对上海市 2 6 4名 MS M 进行一般人 口学信息 , 多性伴行 为 , 孤独感评定 的问卷 MS M 人群孤独检出 比例为 1 7 . 4 %, 多性伴检 出比例为 5 2 . 7 %, 单 因素、 多因素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 析均显

公共卫生专业必读基础书

公共卫生专业必读基础书

公共卫生专业必读基础书以下是公共卫生专业的一些必读基础书籍:1. 《公共卫生学》(Public Health):作者Bernard J. Turnock这本书提供了公共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公共卫生的历史、原则、政策、实践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内容。

2.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作者Leon Gordis这本书介绍了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包括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疫情调查和流行病学原因等方面。

3. 《社会与行为科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Applying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to Public Health):作者L. Kay Bartholomew Eldredge, Christine M. Markham, Robert A. C. Ruiter, Maria E. Fernández和Gerjo Kok这本书讨论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社会变革等方面。

4. 《全球卫生》(Global Health):作者Kevin McCracken, David R. Phillips和Peter Gough这本书介绍了全球卫生的重要问题和挑战,包括全球卫生政策、疾病负担、全球健康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

5. 《环境健康学》(Environmental Health):作者Richard Maizlish和Michael Jerrett这本书探讨了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环境毒理学、环境暴露评估、环境健康政策和环境公正等方面。

以上是一些公共卫生专业的必读基础书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公共卫生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论。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经典的著作也值得阅读和学习。

复旦考研公卫参考书目

复旦考研公卫参考书目

复旦考研公卫参考书目
复旦考研公卫主要参考书目如下:
1.《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第八版) 作者:刘源、高志刚、程晓明等编著
2.《公共卫生学》(第三版) 作者:李达源等编著
3.《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第五版) 作者:刘洪涛、刘小俊、金滢等编著
4.《卫生经济学》作者:张敏、禹潘等编著
5.《医学统计学》(第三版) 作者:王鹏主编
6.《环境卫生学》作者:姚萌盛、许晓东等编著
7.《流行病学方法学》(第二版) 作者:张红卫、胡星秀主编
8.《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作者:曹勇等编著
9.《国际公共卫生学》作者:詹后平等编著
以上书目仅作参考,具体还要根据考研公告和复旦公卫教学大纲进行选择。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08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08

•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 (dB)=( 左耳 3kHz+ 4kHz+ 6kHz + 右 耳3kHz+ 4kHz+ 6kHz)/6 • 单耳语频平均听阈 ( dB )= (0.5kHz+ 1kHz+2kHz)/3
噪声观察对象与噪声聋诊断分级
• 观察对象:双耳高频(3,4,6kHz)平均 听阈≥40dB(HL) • 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者;纯音测听为 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型;根 据较好耳语频(0.5、1、2kHz)平均听阈做出 诊断分级。 a) 轻度噪声聋 26dB~40dB(HL) b) 中度噪声聋 41dB~55dB(HL) c) 重度噪声聋 ≥56dB(HL)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 根据确切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 听力损失或耳鸣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 性聋,结合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现 场职业卫生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 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 确切职业史 工作场所的作业人员8h等效接触噪声限 值≥85dB(A)。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h可根 据实际接触噪声时间,按每增加3dB接触时 间减半的原则,确定噪声接触限值。 • 临床表现: 有自觉的听力减退或耳鸣等症状。但有 的高频听阈增高并不一定出现听力减退或耳 鸣,需要复查。若经复查结果已达到观察对 象或噪声聋水平,应进行复查,要脱离噪声 环境后一周进行。
• 由职业接触致癌因素引起的肿瘤称为职业 性肿瘤(ocupational tumors)。 • 职业性肿瘤是伴随工业发展而产生的。职 业性肿瘤的认定在肿瘤病因研究中占据很 重要的地位。
职业性肿瘤的病因
1.遗传因素:如代谢酶系统异常、染色体不 稳定、免疫缺陷、单核苷酸多态性、DNA 修复缺陷、基因组不稳定性及癌基因激活 和抑癌基因失活等。 2.环境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主 要是辐射)和生物因识别 传导性聋(conductive hearing loss)声 波传导径路外耳、中耳病变导致听力障碍, 到内耳的声能减弱。 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内耳听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 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器质性病变阻碍声波的感 受与分析或影响声波传递。 按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聋、神经性聋 和感音性聋,临床上均被称为感音神经性聋。

高分必备海南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推荐

高分必备海南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推荐

高分必备海南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推荐在海南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备考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对于提高分数至关重要。

良好的复习材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全面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帮助我们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推荐几份高质量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一、《公共卫生学导论》《公共卫生学导论》是海南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中必备的资料之一。

该书由多位资深教授编写,系统地介绍了公共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该书内容详实,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帮助考生全面理解公共卫生学的核心理论,为解答试题提供理论支持。

二、《预防医学与社会医学》《预防医学与社会医学》是另一本不可或缺的复习资料。

该书主要介绍了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卫生政策与管理、流行病学等内容。

该书内容全面、系统,能够帮助考生全面了解预防医学与社会医学的重要概念和方法,为考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医学期刊和论文阅读医学期刊和论文是提高海南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分数的有效途径。

通过阅读最新研究成果,考生可以了解到当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和热点问题。

推荐的期刊包括《中国卫生统计》、《中国公共卫生》等,这些期刊涵盖了各个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考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解题能力。

四、历年真题与模拟题复习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考生了解考试的形式和内容,熟悉考试所需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中的考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模拟考试来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应试能力。

综上所述,复习资料的选择对于海南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备考至关重要。

在选择复习资料时,我们应该注重资料的权威性和全面性,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还应注意多角度、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不拘泥于一种资料的学习。

蔡泳《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13.戒烟的临床干预

蔡泳《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13.戒烟的临床干预

二、控烟的有效策略及措施
5.临床场所医生日常诊疗时的戒烟策略及 措施 (2)针对愿意戒烟者的强化干预策略及 措施 强化干预的标准:为吸烟者提供4次及以 上的干预服务,每次持续10分钟以上,与 吸烟者接触的总时间在30分钟以上。
二、控烟的有效策略及措施
(2)针对愿意戒烟者的强化干预策 略及措施
强化戒烟干预的基本要求 1)评估 2)强化干预措施:咨询及行为干预,药 物治疗 3)干预形式 4)强化干预人员
健康咨询的5A’S模式
评估(Assess):行为的
现状、知识、技能、自信心
安排随访(Arrange):
明确随访的时间方式(上门、电话、 电子邮件)
行动计划:
1.目标 2.具体行动计划:
-做什么:散步 -做多少:30分钟 -什么时候做:晚饭后1小时
劝告(Advise):提
供有关健康危害的相关信息, 行为改变的益处等
-一个礼拜做几次:4次(周1-4)
自信心:8分
协助(Assist):找出行
动可能遇到的障碍,帮助确定正确 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技巧及获得社 会支持
达成共识(Agree):
根据病人的兴趣、能力共同设定 一个改善健康/行为的目标
第三节
临床戒烟指导
一、烟草预防与控制的三个主要目的
第三节
临床戒烟指导
二、控烟的有效策略及措施 1.减少被动吸烟的策略及措施 2.减少新吸烟者的策略及措施 3.适合于社区戒烟的策略及措施 4.适合于卫生保健系统水平上的策略及措施 5.临床场所医生日常诊疗时的戒烟策略及措施
安排随访 ( Arrange followup)
愿意戒烟
停 止 吸烟
病人仍不愿意戒烟
二、控烟的有效策略及措施

上海市考研公共卫生学专业重点书目推荐

上海市考研公共卫生学专业重点书目推荐

上海市考研公共卫生学专业重点书目推荐公共卫生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上海市考研公共卫生学专业的学习中,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推荐几本在该专业学习中使用的重点书目。

以下是详细介绍:1.《疫学基础》(第4版) 作者:冯宗炉《疫学基础》是公共卫生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由冯宗炉教授编写。

本书系统介绍了流行病学和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疫情调查、监测与报告、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对于深入了解疫学及其应用具有很大帮助。

2.《环境卫生学》(第3版) 作者:程振中、朱耀平《环境卫生学》是一本介绍环境卫生学原理、方法和应用的教材。

该书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卫生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内容包括环境与健康、环境污染与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该书的学习,考生将更全面地了解环境卫生学这一重要学科的相关内容。

3.《卫生统计学》(第5版) 作者:王苏民《卫生统计学》由王苏民主编,以系统介绍卫生统计学理论和方法为主。

该教材内容广泛,包括卫生与健康统计学基础、卫生与健康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卫生与健康统计学的基本分析方法等。

该书突出了卫生统计学的实用性,为考生提供了在公共卫生实践中运用统计学方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4.《流行病学与防疫原理》(第5版) 作者:陈思思、毕宏《流行病学与防疫原理》是一本系统介绍流行病学与防疫原理及方法的教材。

该书以流行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为主线,包含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该书,考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流行病学与防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公共卫生学导论》(第3版) 作者:李广安《公共卫生学导论》是一本综合介绍公共卫生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的教材。

该书内容涵盖公共卫生学的来源与发展、公共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公共卫生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ppt
9
体温调节机构包括温度感受器 和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医学ppt
10
目前生理学上多采用调定点 (set point)的学说来解释下丘脑 的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调节的功 能活动。
此调定点的高低决定体温的 水平。
医学ppt
11
(二)致热源与发热的机制
致热源(Pyrogens)是一类 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 物质的总称,微量即可引起发热。
医学ppt
24
3、职业和旅游史
如屠宰场工作者可能比从事其他职 业的人更多接触布鲁病菌(brucella)。
医学ppt
25
一些疾病与是否进入疫区相关, 且发病的潜伏期不同。
伤寒热在病菌随进食侵入消化 道后1~2周就表现出来,而从流行 地区回来的旅行者患上阿米巴肝脓 肿则几个月才表现出临床症状。
医学ppt
医学ppt
6
原因不明发热
( FUO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
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多次 超过38.3℃,经过至少一周深入细 致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
医学ppt
7
一.发热的病理生理
医学ppt
8
(一)体温的调节
正常健康人的体温比较恒定, 一般保持在37℃上下的狭窄范围内 (36.2~37.2℃),不因地理区域 或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有所变异。
医学ppt
29
毒性症状包括心动过速、呼吸 急促、或是对所见的事物感到焦虑 或疑惑。
医学ppt
30
三. 不明原因发热
不明原因发热(或称发热待查, 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 病因庞杂,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及实验室发现而成为医学实践中极富 挑战性的问题。
医学ppt
病原体的传染源、病原体的来源、传
播途径等。
医学ppt
22
2、年龄
自然感染或免疫接种常使儿童 或青少年所患的疾病受到一定的限 制,如麻疹、风疹和水痘。
医学ppt
23
免疫力的下降可导致年轻人 发生百日咳以及年长者的结核再 次活动。
老年人因前列腺肥大,膀胱有 残余尿,或有会阴损伤可导致泌尿 道感染增加。
如社区获得性肺炎或肾盂肾炎。 大多数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和胃肠 炎,以及一些亚急性的细菌性心内 膜炎的发热均低于39℃。
许多感染并不一定有发热,如 莱姆病、骨髓炎、以及大多数性传 播疾病。
医学ppt
28
5、症状和体征
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性疾病 常伴发局部的症状和体征。例如, 腿部红斑、疼痛、发热发生于足癣 或隐静脉植入切开的患者时,可以 立即诊断为链球菌蜂窝织炎。
医学ppt
14
但内毒素既能直接作用于下 丘脑,又能促使各种宿主细胞合成 内源性致热源。
医学ppt
15
内源性致热源(EP, endogenous pyrogens) 是从宿 主细胞内衍生的致热物质,其主 要来自大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
目前认为有下列一些因子: 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 扰素等。
医学ppt
畏寒或许和表面血管收缩以升 高机体核心体温有关。
医学ppt
20
急性发热诊断思路环节
医学ppt
21
1、流行病学
感染性疾病与病原体、易感宿 主以及环境因素相关。许多感染经由 直接接触(手、污染物)、进食(食 物、水)、呼吸,或媒介载体(如蚊 子)在人群中传播。
对确诊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应该
对其状况进行评估,如是否是可传播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九讲
授课老师:诸葛传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医学ppt
1
发热
医学ppt
2
内容提要
发热是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 重要症状。
临床医师的基本功,应熟练区 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发热,并判断 感染性发热的病因。
医学ppt
3
通常认为口温高于37.3℃,肛 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 过1.2℃时即称为发热,大多数情 况下,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
种病理生理反应。
医学ppt
4
热程在2周以内的发热称为 急性发热,急性发热病人病程 短,多伴有明显的伴随症状,大 部分急性发热性疾病都有感染 性的病因。
医学ppt
5
感染主要发生在机体与外界环 境易于直接接触的部位,如上、下 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以 及皮肤软组织。
大多数急性的呼吸道和胃肠道 的感染是病毒性的。
26
一些旅行者回到家后经过不同 的潜伏期出现发热,并常常伴随其 他的症状和体征。对这些患者首先 要考虑与旅行不相关的感染。
当除外这些常见的感染后,鉴 别诊断应该包括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相关的感染。。 如对进入疟疾流行区的发热患者应 尽力采血作疟原虫的鉴定。
医学ppt
27
4、热度的高低
较高的发热常与内脏感染有关。
长期以来一直是引起FUO最 主要的病因,以细菌引起的占多 数,病毒次之。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约有 40%~50%的FUO由感染性疾病 引起,因此感染性疾病仍是发热 最常见的病因。
医学ppt
34
2、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
该组疾病在发热待查中所占的比 例近年来有所上升,约占20~30%左 右,常见的病因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still病、血管炎、 多发性肌炎、药物热、混合性结缔组 织病等。
16
(三)发热时人体功能的变化
体温超过42.5℃时,由于蛋白 质的变性和酶功能失常可导致脑细 胞不可逆的损害。
医学ppt
17
二.发热性感染病
医学ppt
18
在发热性疾病中,症状可有潜 在的疾病或发热本身产生。
医学ppt
19
许多发热患者可有因运用肌肉 收缩而产热导致的肌痛。
虽然背部和腿部的酸痛常常与 病毒血症有关,但是一些发热刺激 物也可产生该类症状。
31
引起发热待查的病因超过200种,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其疾病谱有所 不同。特殊人群的FUO病因构成也 有其特殊性,如HIV感染者多为感染 性疾病,结缔组织性疾病罕见。
医学ppt
32
大致来说可分为以下4大类: 1、感染性疾病 2、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 3、肿瘤性疾病 4、其他
医学ppt
33
1、感染性疾病
致热源可概括为两类:外源 性致热源和内源性致热源。
医学ppt
12
外源性致热源有病毒、衣原 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 原抗体复合物、致热类固醇(如 原胆脘醇酮,又名尿睾酮),炎 症的某些内源性因子、尿酸结晶、 博来霉素等。
医学ppt
13
这一类致热源的分子结构复杂, 不透过血脑屏障,不直接进入下丘 脑作用于体温中枢,而是通过宿主 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再作用于 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