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机械波 单元测试卷

第12章 机械波 单元测试卷
第12章 机械波 单元测试卷

第12章机械波单元测试卷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5.0分)

1.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啸波是由纵波和横波组成的简谐波

B. 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传递

C. 振动质点的频率随着波的传播而减小

D. 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来传播

2.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内传播,若波源质点突然停止振动,则()

A. 所有质点立即停止振动

B. 已经振动的质点将继续振动,未振动的质点不可能再振动

C. 能量继续向远处传递

D. 能量立即停止传递

3.如图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位置的质点起振比a位置的质

点晚0.5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m,则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应分别为()

A. 5 m,1 Hz

B. 10 m,2 Hz

C. 5 m,2 Hz

D. 10 m,1 Hz

4.如图为一横波波形图象,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就标明的质点

而言,其速度为正且加速度为负的质点是()

A. P

B. Q

C. R

D. S

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元A的平衡

位置在距坐标原点8cm处,质元B的平衡位置在距坐标原点16cm处.从该图象对应时刻算起,当质元A的运动状态与图示时刻质元B的运动状态相同,所需的最短时间为0.12s.则()

Hz

A. 该简谐横波的频率为10

3

B. 从图示时刻起,质元A比质元B先回到平衡位置

C. 介质中平衡位置x=10c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10sin(10πt+π)cm

D. 该波传播中遇到宽度为2m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6.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某时刻的波形图,

a在正向最大位移处,b恰好处在平衡位置,经过△t=T

的时间,

8

关于a、b两个质点所通过的路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 a=s b

B. s a

C. s a>s b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一列简谐横波以1m/s的速度沿绳子由A向B传播.质点A、B间

的水平距离x=3m,如图所示.若t=0时质点A刚从平衡位置开始

向上振动,其振动方程为y=2sinπ

2

t cm,则B点的振动图象为下图中的()

A. B.

C. 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8.如图所示,一列横波以10m/s的速率沿水平方向传播,

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实线所示,经过△t后的波

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2T>△t>T(T为这列波

的周期)。由此可知△t可能是()

A. 0.3s

B. 0.5s

C. 0.6s

D. 0.7s

9.一列简谐波沿直线传播,以波源O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为计时零点,质点A的振

动图象如图所示,已知O,A的平衡位置相距0.9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波长为1.2m

B. 波源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

C. 波速大小为0.4m/s

D. 质点A的动能在t=4s时最大

10.在xOy平面内有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

速为2m/s,振幅为A.M、N是平衡位置相距2m的两个

质点,如图所示.在t=0时,M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轴

正方向运动,N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已知

该波的周期大于1s.则()

A. 该波的周期为5

3

s

B. 在t=1

3

s时,N的速度一定为2 m/s

C. 从t=0到t=1s,M向右移动了2 m

D. 从t=1

3s到t=2

3

s,M的动能逐渐增大

11.如图所示,在弹性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有一系列的质点,

其中质点a是波源。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均为1.0m。当t=0时,质点a开始向下做简谐运动,经过0.1s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处,此时质点c刚好开始振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波长为8.0m

B. 周期为0.4s

C. 此波的频率为2.5Hz

D. 波的传播速度为10 m/s

12.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1=0.7s时刻的波形,波自右向左传播.已知在t2=1.4s

时,P点出现第二次波峰(0.7s内P点出现两次波峰),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该波的传播速度为0.1m/s

B. 在t0=0时刻,质点C向上运动

C. 在t3=1.6s末,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D. 在t1到t4=1.9s过程中,Q点通过的路程为0.2m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13.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cm。O和A是介质中平衡

位置分别位于x=0和x=5cm处的两个质点。t=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的位移为

s时,质点O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1s时,质点y=4cm,质点A处于波峰位置t=1

3

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

(i)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

(ii)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14.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如图所示,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2s

后的波形图,求:

①此波的波速为多少?

②若△t>T且波速为165m/s,试通过计算确定此波沿何方向传播?

15.如图为沿x轴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1.2s时的波形,位于坐标原点处的观察者

测到在4s内有10个完整的波经过该点。

(1)求该波的波幅、频率、周期和波速。

(2)画出平衡位置在x轴上P点处的质点在0-0.6s内的振动图象

16.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

10cm,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9,0),已知t=0.7s时,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试计算:

①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多大?

②从t=0时刻起,经过多长时间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③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 、海啸波中既有纵波,也有横波,是一种复杂的机械波,故A 错误; BD 、波源的振动能量通过对相邻质点做功而由近及远地传播,不是靠质点的迁移来传播的,故B 正确D 错误;

C 、振动质点实际上是在做受迫振动,质点的频率只与波源有关,故C 错误。 故选:B 。

明确波的产生规律,知道简谐波的性质,同时明确波传播的基本规律即可解答。 本题要知道波的性质,明确波传播的是能量和振动形式,同时明确海啸波的复杂性。 2.【答案】C

【解析】解:当波源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时,称之为横波.当波源突然停止振动时,由于波是使质点间相互带动,并且重复,同时后一个质点比前一个质点滞后,所以离波源近的质点先停止振动,然后才是远的质点停止振动;波的能量仍在质点的振动下传播.

ACD 、最终所有质点将会停止振动,但靠近波源先停止,远离波源后停止振动,故AD 错误,C 正确;

B 、已经振动的质点继续振动,尚未振动的质点,将在波的能量传播后,会停止振动,故B 错误; 故选:

C .

振源在介质中振动,介质中质点相互带动,重复与滞后,从而使波向前传播.当波源停止振动后,则质点由近向远停振.

考查波如何形成与传播,同时掌握质点的振动与波的方向关系,及质点的振动不随波传播.

3.【答案】A

【解析】解:由图知,b 和c 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则λ=5m 。由题可知:0.5s =(n +1

2)T ,n =0,1,2…,T =1

2n+1s ,频率f =1

T =2n +1,当n =0时,f =1Hz ,但f 不可能为2Hz 故选:A 。

由图知,b 和c 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质点b 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 延迟了0.5s ,说明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0.5s =(n +1

2)T ,求出周期,得到频率.

本题首先理解波长的含义:相邻两个波峰间的距离即等于波长.题中a 、b 两点是反相点,得到0.5s =(n +1

2)T ,可得到周期的通项.

4.【答案】D

【解析】解:因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所以S 、R 两点均向上振动,P 、Q 两点均向下振动,且各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均由各自所在位置指向平衡位置,故S 点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再确定各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

波的图象往往先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间的关系。同时,要熟练分析波动形成的过程,分析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5.【答案】C

【解析】解:A 、使A 点与B 点的运动状态相同,则应是平衡位置为-4的点的波形平移到A 点;即相当于波应传播12cm ;则波速v =0.120.12=1m /s ;则由v =λf 可知,f =v λ=1

0.2=5Hz ;故A 错误;

B 、波向右传播,则A 点向下振动,B 点向上振动;由图可知,B 应先回到平衡位置;故B 错误;

C 、由波形图可知,波的振幅为10cm ;,10cm 处的点的相位为10πt +π;故其振动方程为:y =10sin (10πt +π),故C 正确;

D 、波的波长为20cm ;远小于障碍物的尺寸,故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 错误; 故选:C .

根据波的传动法可以得出0.12s 所对应的距离,由波速公式可求得周期和频率;由振动和波的关系确定振动方程;由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确定能否发生衍射.

本题考查波的传播及波长、波速及频率的关系,要注意学会根据传播距离及传播时间求解波速. 6.【答案】B

【解析】解:在简谐波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所以质点做的是变速运动,由题中图象知,在图示时刻,质点a 位于最大位移处,则其加速度最大,速度为零,而质点b 位于平衡位置,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所以在△t =T

8的时间内,a 质点的平均速度小于b 质点的平均速度,因此s a <s b ,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分析a ,b 两个质点在△t =T

8的时间振动情况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简谐运动的知识;振动的质点在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可以这样分析:位移增大→回复力增大→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7.【答案】B

【解析】解:A 、C 、由x =vt 得:波从A 传到B 所用的时间为:t =x v =3

1s =3s ,所以B 在t =3s 时刻开始振动,故AC 错误。

B 、D 、由题意,质点A 刚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则质点刚开始也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速度为正向。由y =2sin π

2tcm 知,ω=π

2rad /s ,则周期为:T =2πω=2π

π2

s =4s ,故B 正确,

D 错误。 故选:B 。

简谐横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个质点的起振方向都相同,与波源起振方向相同,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和振幅也相同.根据质点A 的振动方程,读出ω,由T =2π

ω求出周期.根据x =vt 求出波从A 传到B 所用的时间,即可选择图象. 解决本题关键抓住简谐波的基本特点:各个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振动周期和振幅相同,只是起振有先后而已. 8.【答案】BD

【解析】解:根据v =λ

T ,则T =0.4 s ,当此波向右传播时,有: △t =T +3

4T =0.7 s 。 当波向左传播时,有: △t =T +14T =0.5 s

故BD 正确,AC 错误。 故选:BD 。

由图读出波长,由波速公式求出周期,根据波形平移和波的周期性,确定时间t 的可能值。

本题知道两个时刻的波形,要考虑波传播时时间的周期性,根据通项得到特殊值。有时还要考虑传播方向的双向性。 9.【答案】AB

【解析】【分析】

首先明确y -t 图象是振动图象,根据波从O 传到P 的时间和距离,求得波速.由图可读质点P 振动的周期和起振方向,波源的起振方向与质点P 的起振方向相同;据波速公式求出波长,根据质点P 的位置分析其动能。

灵活应用波的传播特点是解题的关键,即波的起振方向与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要注意求波速的方法常用有两种:v =x

t 和v =λ

T 。

【解答】

AC .由题知,波从波源O 传到质点A 的时间为3s ,O 、A 的平衡位置相距0.9m ,则波速为v =x

t =

0.93

=0.3m/s ,由图知,质点P 的振动周期为T =4s ,则该波的周期为T =4s ,该

波的波长为 λ=vT =0.3×

4m =1.2m ,故A 正确,C 错误。 B .据波的传播特点,知介质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由图象可知,质点P 的起振方向沿y 轴的正方向,所以波源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故B 正确; D .质点P 在t =4s 时位移最大,速度为零,动能最小,故D 正确。 故选AB 。

10.【答案】D

【解析】解:A 、由题意:波速为2m /s ,周期大于1s ,则波长λ大于vT =2m 。由题,分析得知,3

4λ=2m ,得波长λ=8

3m ,周期为T =λv

=4

3s .故A 错误。

B 、N 的速度与波传播速度是两回事,在t =1

3s 时,N 的速度不一定等于2m /s 。故B 错误。 C 、波传播过程中质点M 不向前移动,M 点只上下振动。故C 错误。

D 、从t =1

3s 到t =2

3s ,即1

4T 到1

2T ,M 点正从波峰向平衡位置运动,动能逐渐增大。故D 正确。 故选:D 。

由题,M 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 轴正方向运动,N 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周期大于1s ,可知M 、N 平衡位置间的距离等于3

4λ,可求出波长,由v =λ

T ,求出周期.N 点振动速度与波传播速度不是一回事.波传播过程中质点M 不向前移动.根据质点的位

置,分析从t =13s 到t =2

3s ,M 的动能如何变化.

本题是特殊值,根据波长的范围,结合波形,得到波长.要注意质点的振动速度与波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11.【答案】ABC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波长为λ=8.0 m ,周期为T =0.4 s ,频率为f =1

T =2.5 Hz ,则波的传播速度为v =λ

T =20 m /s 。故ABC 正确,D 错误。

故选:ABC 。

由题意,质点a 从t =0时刻开始沿y 轴负方向做简谐运动,经过0.1s ,质点A 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处,此时波恰好传到质点c ,即可确定周期和波长,根据公式v =λ

T 求得波速。 此题考查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掌握波长、波速与周期的关系,理解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 12.【答案】ACD

【解析】解:

A 、波源的波向左传播,由波形平移法判断出t 1=0.7s 时刻质点P 正向下振动。令振动周期为T ,由图可知,质点P 经过7

4T 时间第二次到达波峰位置,因而得7

4T =0.7,T =0.4s ,由图知:波长λ=4cm =0.04m ,得波速为v =λT =0.04

0.4m /s =0.1m /s ,故A 正确; B 、波形平移法可知在t 0=0时刻,质点C 处于波峰位置向上振动,故B 错误; C 、波峰A 传播到Q 需要时间为△t =△x v =0.09

0.1

s =0.9s ,则在t 3=1.6s 末,

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故C 正确;

D 、经△t 1=0.08

0.1s =0.8s ,Q 点开始振动,t 4=1.9s 时Q 已振动0.4s ,通过路程为S =4×0.05m =0.2m 。故D 正确。 故选:ACD 。

波源的起振方向与t =0时刻x =1m 处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同.波源的波向左传播,判断出t 0=0时刻质点P 的振动方向,已知在t 2=1.4s 时质点P 出现第二次波峰,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求得周期,根据波长与周期的关系求得波速,当t =0时刻的A 处波峰传到Q 点时,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由t =s

v 求出时间.算出从图示时刻传播到Q 需要的时间t ,从而求出通过的路程.

本题是波动图象问题,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由波形的平移分析等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13.【答案】解:(i )设振动周期为T .由于质点A 在0到1 s 内由最大位移处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经历的是1

4个周期,由此可知T =4s ;

由于质点O 与A 的距离5 m 小于半个波长,且波沿x 轴正向传播,O 在1

3s 时回到平衡位置,而A 在t =1s 时回到平衡位置,时间相差2

3s ,两质点平衡位置的距离除以传播时间,

可得波的速度:v =

5cm

23

s =7.5cm /s ;

利用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得,简谐波的波长:λ=vT =7.5cm /s ×

4s =0.3m ; (ii )设y =A sin (ωt +φ0), 可得:ω=2πT =π

2rad /s ,

再由t =0时,y =4cm ;t =1

3s 时,y =0, 代入得:A =8cm =0.08m ,

再结合t =1s 和当t =1

3s 时,质点的位移,可得:φ0=5

6π,

所以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y =0.08sin (π

2t +5

6π); 答:(i )简谐波的周期为4s ,波速为0.075m /s ,波长为0.3m ; (ii )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y =0.08sin (π

2t +56π)。

【解析】(i )利用A 点在0s 时和1s 时所处的位置可求得简谐波的周期,利用波速的公式v =x

t 可求得波速,利用波速波长及周期之间的关系式λ=vT 可求得波长;

(ii )先根据题意求出简谐波的圆频率,设出简谐振动的通式,利用0s 时和1s 时的O 点的位移,可得知初相位,即为可知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该题对于简谐振动的考查非常新颖,首先要求学生能准确的从题干中提取出相关的信息,熟练的利用波速、波长、周期之间的关系式及周期的定义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对于第二问的解答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利用数学知识求解初相位,同时要注意会分别用正弦和余弦来表述振动的关系式。

14.【答案】解:①若波向右传播,则波传播的时间与周期的关系为 △t =nT +T

4 (n =0,1,2…) 则T =4△t 4n+1=0.8

4n+1s ; 依题波长 λ=4m 波速为v 右=λ

T =

4

0.8

4n+1

=(20n +5)m /s ,(n =0,1,2,3,…)

若波向左传播△t =nT +3

4T 则T =0.8

4n+3s ,(n =0,1,2,3,…)

波速v 左=λT =(20n +15)m /s ,(n =0,1,2,3,…)

②若△t >T ,波速为165m /s 时,波在△t =0.2s 内传播的距离△x =v ?△t =165×0.2m =33m =8λ+14λ

故可知此波沿x 正方向传播 答:

①此波的波速为:(20n +5)m /s ,(n =0,1,2,3,…)或(20n +15)m /s ,(n =0,1,2,3,…).

②若△t >T 且波速为165m /s ,此波沿x 正方向传播.

【解析】①波的传播未知,可能向左传播,也可能向右传播,根据经过整数倍周期,波形重合,分两个方向求出波速的表达式.

②根据传播的速度,结合传播的时间求出波传播距离,再根据波长,可确定波传播的方向.

此题考查波速、周期与波长的关系,关键掌握波的双向性和传播的周期性,学会由波的传播速度来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15.【答案】解:(1)由图知:振幅A =0.1m 频率 f =10

4Hz =2.5Hz 周期 T =1f =0.4s

由图读出波长λ=2m ,则波速v =λf =5m /s

(2)t =1.2s =3T ,则0时刻质点P 与状态与t =1.2s 时刻的状态相等,由于波向右传播,则知0时刻P 向下运动,位移为0.08m ,画出其在0-0.6s 内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 答:(1)该波的波幅是0.1m 、频率是2.5Hz 、周期是0.4s 、波速是5m /s . (2)画出平衡位置在x 轴上P 点处的质点在0-0.6s 内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

【解析】(1)波的振幅A 等于y 的最大值.根据位于坐标原点处的观察者测到在4s 内有10个完整的波经过该点,频率f =10

4Hz =2.5Hz ,而周期T =1

f ,由图读出波长λ,波速v =λf .

(2)根据时间t =1.2s 与周期的关系,分析t =0时刻质点P 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即可画出在0-0.6s 内的振动图象. 本题考查基本的读图能力,结合波形分析质点P 在t =0时刻的状态,即可画出振动图象.

16.【答案】解:①由题意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4m 。波沿-x 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由

波形平移知,P 点起振方向向上,P 点第二次出现波峰可知:t =0.7s =7

4T ,即T =0.4s 所以v =λ

T =4

0.4m /s =10m /s

②Q 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11m ,故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为t 1=s v =11

10s =1.1s ③该波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为T =λ

v =4

10=0.4s 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质点P 振动了t 2=0.9s 则t 2=2T +1

4T =

9T 4

质点每振动T 4经过的路程为10cm 。

当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所以P 点通过路程为L =4A ×9

4

=0.9m 答:①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10m /s 。②从t =0时刻起,经过1.1s 时间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③当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 点通过的路程为0.9m 。

【解析】①由波形图可知λ=4m ;波传播方向向左,已知t =0.7s 时,P 点第二次出现波峰可知t =0.7s =7

4T ,即可求解T =0.4s ;用v =λ

T 即可求解波速;

②运用波形平移法可求解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所用时间;

③P质点做简谐运动,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四个振幅,即可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求解P点通过的路程。

明确波形图与振动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灵活应用波速、波长、路程、周期和频率间的关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题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 1、篮球场占地约420() 2平方千米=()公顷 3600平方米=()公顷 2、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S = ,梯形面积公式S = 3、右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5 cm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4、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4 cm,下底16 cm,高1 dm,面积是()。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 cm2,如果它的高缩小3倍,底不变,面积是()。 6、一堆木材堆成近似的梯形,最上层有5根,最底层有10根,每下一层都上一层多一根,这 堆木材有()层,它的面积是()。 7、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其周长(),面积()。 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9、一个梯形,上下底的和是16厘米,高是7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高是8分米,底是()分米。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 1、已知梯形的面积是42.5dm2,上底是3dm,下底是7dm,它的高是() A、42.5×2÷(3+7) B、 42.5÷(3+7) C、42.5÷(3+7-3) 2、如果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除以2,它的面积与原来的比较() A、缩小2倍 B、扩大4倍 C、缩小4倍 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者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 A、长方形 B、梯形形 C、平行四边形 4、一个三角形的底不变,要使面积扩大3倍,高要扩大()。 A、 1.5倍 B、 3倍 C、 6倍 三、“实践操作”显身手,我画我想: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的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四、神机妙算我能行:解方程(带※的要检验)。 16×8-5x=23 2.7x÷2 =0.54 3.5x-x=2.575 x÷0.5=48.6×2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测试试卷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1、3平方米=( )平方厘米 4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 );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 5、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长16厘米,高5厘米。每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三角形的面积是42平方分米,底是12分米,高是( )。 7、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2厘米,三角形的高就是( )厘米。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底是( )厘米;如果高是5厘米,它的底是( )厘米。 9、0.85公顷=( )平方米 0.56平方千米=( )公顷 8600平方米=( )公顷 5公顷=( )平方千米 9.28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 一个梯形的上底扩大2倍,下底也扩大2 倍,高不变,那么它的面积扩大( )倍。 二、选择 1、下面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甲( )乙。 A 大于 B 小于 C 相等 D 无法确定 2、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说明这两个三角形( )。 A 形状相同 B 面积相同 C 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D 完全相同 3、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原来平行四边形与现在长方形相比( )。

A 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B 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C 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D 周长变了、面积变了 4、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6倍,高缩小2倍,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 扩大6倍 B 缩小2倍 C 面积不变 D 扩大3倍 5、篮球场占地0.63() A公顷B平方米C米D平方千米 5、如果一个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是14.6cm,高是5cm,面积是() A、73cm2 B、36.5cm2 C、146cm2 三、判断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一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 2、两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形状不一定完全相同。() 3、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是5米,4米和3米,面积是10平方米。() 4、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同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7、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条直角边的长度乘积除以2。() 8、两个花园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四、操作题(每个图形3分,共9分) 在下面格子图中,分别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使它们的面积都与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五、计算下面各图的面积。(每题4分,共24分) 1、测量并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2、计算下列组合图形的面积 12dm 34dm 26d m

2020-2021学年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土地的面积》单元测试卷1

2020-2021学年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土地的面积》 单元测试卷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为33(). A.平方千米B.公顷C.平方米 2.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6()。 A.平方分米B.平方米C.分米 3.6千米和6吨比较,(). A.6千米长B.6吨重C.无法比较 4.一个城市的面积大约是30() A.平方米B.公顷C.亩D.平方千米 5.30平方米是()的计算结果 A.面积B.长度C.质量 6.下列物体表面积最接近120平方厘米的是() A.一张百元人民币B.数学书封面 C.你的红领巾D.你的课桌面 7.小红家住房的面积是() A.120米B.120平方米C.120平方分米 8.果园的占地面积是4() A.平方千米B.平方米C.公顷 9.请估一估,你所在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 A.平方米B.平方厘米C.平方分米D.立方厘米 10.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A.10 B.100 C.1000 11.长度单位的进率是(),面积单位的进率是() A.10 B.100 C.1000 二、填空题 12.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0.8_____. 13.边长是(_________)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是(______________). 14.如果1平方米能铺4块地砖,1公顷能铺(_________)块这样的地砖,1平方千米能铺(_______)块这样的地砖。 A.4000000 B.400 C.40000 15.面积是用来计量物体_____. 16.“鸟巢”占地20公顷,1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________个“鸟巢”的占地面积。17.测量土地时,一般要用_____、_____、_____. 18.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有几个小方格. 图一红色图形的面积等于_____个小方格;图二绿色图形的面积等于_____个小方格;黄色图形的面积等于_____个小方格. 19.数一数,估一估.(每个方格1cm2) (______)cm2 (______)cm2 20.如图中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请说出下面每个阴影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图形A是_____平方厘米. 图形B是_____平方厘米. 图形C是_____平方厘米. 图形D是_____平方厘米.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题(两套).doc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题(1) 一、填空题 1.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高也相等 ,如果三角形的高是6 厘米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厘米 2. 2.3m2=( ) dm2 3200cm2=( )dm2 5平方米10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0.25m2=( )cm2 65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是1.4m ,它的面积是()m2 ,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m2。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0.3cm和0.4cm ,斜边长0.5cm ,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5.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0m2 ,高是40m ,底是()m。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dm ,那么它的边长是()dm ,面积是()dm2。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m2 ,如果把它的底和高都缩小到原来的3倍,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m2。 9.一个梯形的上底扩大2倍,下底也扩大2倍,高不变,那么它的面积扩大()倍。 10.设计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三角形,底为(),高为()。 11、在一个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 12、一个梯形的高是6厘米 ,梯形的上下底的和是8厘米 ,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判断题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2.面积相等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一样。() 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面积也扩大2倍。() 4.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5.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纸片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题 1.一个平四边形的面积是4.2cm2 ,高是2cm ,底是()cm。 A. 2.1 B. 1.05 C. 2 D. 4.2 2.学校篮球场占地面积约是0.6() A.公顷 B.平方米 C.米 D.平方千米 3.能拼成一个长方形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A.锐角 B.等腰 C.钝角 D.直角 4.已知梯形的面积是45dm2 ,上底是4dm ,下底是6dm ,它的高是()dm。 A. 9 B. 4.5 C. 2.25 D. 45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试卷及分析(2)

《多边形的面积》同步试题 一、填空 1.完成下表。 考查目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及变式练习。 答案: 解析:直接利用公式计算这三种图形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完成的难度不大。对于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求底、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这两个变式练习,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理解并强化三角形和梯形的类似计算中需要先将“面积×2”这一知识点。 2.下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包含了三个三角形,其中两个空白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15 平方厘米和25 平方厘米。中间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 考查目的: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答案:40平方厘米。 解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得出涂色部分三角形与整个平行四边形存在等底等高的关系,则该三角形的面积应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据此进一步推导出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和两个空白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相等这一结论。

3.有一批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一层有3根,最下面一层有8根,相邻两层相差1根,一共堆了6层,这堆圆木共有()根。 考查目的: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答案:33。 解析:根据“(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进行解答。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结果加以验证,重点分析采用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即“(首项+末项)×项数÷2”,这既是解决该题的基本数学模型,也能突出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4.如图的小花瓶中,1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整个花瓶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考查目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答案:5。 解析:通过转化,小花瓶左右两侧的部分可以组合成两个小正方形,再加瓶身的部分即可。也可采用计算的方法,由题意可得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则花瓶两边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2×1÷2×2=2(平方厘米),整个花瓶的面积为2+3=5(平方厘米)。 5.下图中,已知AB=BC=CD=EF=FG=GH=1 dm。 (1)平行四边形AEGC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是(); (2)三角形AEC和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该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相等; (3)梯形CDHE的面积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单元测试卷(一)C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卷(一)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判断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小明用三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5厘米、12厘米的小棒拼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2. (2分)判断对错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 3. (2分)判断对错. 一个三角形,它的底是6米,高是4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 二、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4. (2分)从一个上底3分米、下底8分米、高4分米的纸片上剪下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最大是() A . 6平方分米 B . 16平方分米 C . 12平方分米 5. (2分)这两个图,你认为哪个面积大() A . 大

B . 大 C . 一样大 6. (2分) (2020五上·广饶期末) 一个三角形的底不变,要使面积扩大2倍,高要扩大() A . 2倍 B . 4倍 C . 6倍 D . 8倍 7. (2分) (2020三下·涵江期末) 将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如下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长方形的周长长,正方形的面积大。 B . 它们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周长长。 C . 他们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D . 它们的面积相等,正方形的周长长。 8. (2分)一张红纸长18分米,宽12分米,如果裁成一个直角边都是2分米的三角形小旗,可以裁成()面。 A . 54 B . 108 C . 27 D . 216 9. (2分) (2018六上·福州期末) 图中两个正方形完全相同,阴影部分面积比较,()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 2、基本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 4、土地沙漠化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请结合野外实习分析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我国已经启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请阐述该工作的目的和基 本内容。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分)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5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2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2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2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2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2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3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2分)。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基本农田保护(2分),水土流失防治(2分),土地沙漠化防治(2分),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2分),土地污染防治(2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边长是()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米的正方形的 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2.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是800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公顷。 3.修一条长25千米、宽40米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占地()公顷,合 ()平方千米。 4.一个占地5公顷的长方形苗圃,宽是100米,它的长是()米。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54平方千米。() 2.计量一个村的耕地面积,用“公顷”作单位比较合适。() 3.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只能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 4.一个长40米、宽25米的长方形面积是1公顷。()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平方千米=()公顷 9000公顷=()平方千米 2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30000平方米=()公顷

68公顷=()平方米 20平方千米=()平方米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埃及最大的金字塔的占地面积约是5()。 2.大连的长兴岛面积约是252()。 3.学校操场的面积约是400()。 4.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面积约为8()。 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公顷30平方米6平方千米6公顷63000平方米 六、在里填上“>”“<”或“=”。 6公顷5900平方米2900平方米30公顷 5公顷500平方米3公顷4平方米34000平方米 23000平方米2公顷9公顷100000平方米 七、解决问题。 1.一架直升机在一片长方形松树林(如下图)上空喷洒药水。这片松树林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顷?

2.一块三角形果园,底是600米,高是500米。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3.一个长方形的养鱼池,长400米,宽200米。这个养鱼池占地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水面养鱼1200尾,这个养鱼池共养鱼多少尾? 4.一块长方形麦田,长是600米,宽是300米,如果每公顷收小麦6000千克,这块麦田能够收到100吨小麦吗?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题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题 姓名:评分: 一、填空题 1.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和()。 2. 2.3m2=( ) dm2 3200cm2=( )dm2 0.25m2=( )cm2 65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是1.4m,它的面积是()m2,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m2。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0.3cm和0.4cm,斜边长0.5cm,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5.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0m2,高是40m,底是()m。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dm,那么它的边长是()dm,面积是()dm2。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m2,如果把它的底和高都缩小到原来的3倍,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m2。 9.一个梯形的上底扩大2倍,下底也扩大2倍,高不变,那么它的面积扩大()倍。 10.设计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三角形,底为(),高为()。 二、判断题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2.两个花园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面积也扩大2倍。() 4.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5.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纸片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题 1.一个平四边形的面积是4.2cm2,高是2cm,底是()cm。 A. 2.1 B. 1.05 C. 2 D. 4.2 2.学校篮球场占地面积约是0.6() A.公顷 B.平方米 C.米 D.平方千米 3.能拼成一个长方形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A.锐角 B.等腰 C.钝角 D.直角 4.已知梯形的面积是45dm2,上底是4dm,下底是6dm,它的高是()dm。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面积单元试题

多边形面积单元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 108平方米=()平方分米 2.25平方米=()平方厘米 18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75厘米=()分米 2.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7公顷=()平方米 (2)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底是()厘米。 (4) 一个梯形面积是84平方米,上底是6米,下底是8米,它的高是()米。 (5) 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面积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厘米,三角形的高是()厘米。 (6)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96平方厘米,上底是10厘米,高是6厘米,下底是()厘米。 (8) 把3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9)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 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倍。 (11)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96平方米,高是12米,上底是5米,下底是()米。 (12)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 (13) 一个长方形刚好可以分成三个相同的小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订正。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一个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一半。() (4)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5)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越大。…………………………………() (6)三角形的高等于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的2倍除以底。……………………()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题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17分) 1、篮球场占地约420(),2.65平方米=()平方分米 3600平方米=()公顷 286厘米=( )米 2、一个三角形底5dm,高6dm,面积是() dm2,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4、右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5 cm2,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5、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4 cm,下底16 cm,高1 dm,面积是()。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 cm2,如果它的高缩小3倍,底不变,面积是()。 7、一堆木材堆成近似的梯形,最上层有5根,最底层有10根,每下一层都上一层多一根,这堆木材有()层,它的面积是()。 8、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周长(),面积()。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10、一个梯形,上下底的和是16厘米,高是7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高是8分米,底是()分米。 12、用字母公式表示梯形的面积:()。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5分) 1、已知梯形的面积是42.5dm2,上底是3dm,下底是7dm,它的高是()A、42.5×2÷(3+7) B、 42.5÷(3+7) C、42.5÷(3+7-3) 2、如果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除以2,它的面积比原来() A、缩小2倍 B、扩大4倍 C、缩小4倍 3、一个三角形的高有()条, A、 1 B、 2 C、 3 4、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 个()。A、长方形B、正方形C、梯形 5、一个三角形的底不变,要使面积扩大3倍,高要扩大()。 A、 1.5倍 B、 3倍 C、 6倍

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单元测试-7.土地的面积 冀教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7.土地的面积 一、单选题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A. 30平方米 B. 36平方厘米 C. 12平方厘米 D. 21平方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到原来的6倍,高缩小一半,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A. 扩大到原来的6倍 B. 缩小一半 C. 面积不变 D. 扩大到原来的3倍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长2.6分米,是高的2倍,则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A. 5.2 B. 13.52 C. 3.38 D. 1.3 4.在下边的梯形中,甲、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A. 相等 B. 不相等 C. 无法确定 二、判断题 5.判断对错: 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成正比例。 6.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7.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8.判断对错 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36平方米,如果底边缩小一半,高不变,面积是18平方米. 三、填空题 9.一个平行四边形底8厘米,高12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0.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dm2 1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米,高是5分米,它的底是________分米。 12.如图,一个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了四个小平行四边形,其中三个的面积分别是5平方厘米、8平方厘米、10平方厘米,第四个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3.下图是一种机器零件的横截面图,请你根据图中数据,求出零件横截面的面积(图中画虚线部分)是 ________平方厘米. 四、解答题 14.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底是65米,高28米,每平方米收油菜籽8千克,这块地共收油菜籽多少千克? 15.有一块梯形菜地(如图),在菜地中间有一个长27 m,宽10 m的长方形水池,这块菜地实际种菜多少平方米? 五、综合题 16.图是小明家住房平面图.(单位:米)

多边形面积单元测试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 一.细心读题,认真填空: 1.1900平方厘米=()平方米 4.31公顷=()平方米 5平方米8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3.一个梯形的上底是3米,下底2米,高2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米;与它等上、下底之和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4.工地上有一堆钢管,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已知最上面一层有2根,最下面一层有12根,共堆了11层,这堆钢管共有()根。 5.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的面积少30平方厘米,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6.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高是()分米。 7.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高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 0.43平方米=()平方分米,15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底是5厘米,高是()。 10.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40㎡,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6m,高是()。 11.在一个面积是64平方米的正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2.一个直角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是20厘米,如果下底减少4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3.一个梯形的上底是5厘米,下底是8厘米,高是10厘米,请你设计一个三角形和这个梯形面积相等,你设计的三角形的底是()厘米,高是()厘米 14.一个梯形的高是8厘米,上底和下底的和是高的2倍,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二.我会判断是非(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题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17分) 1、篮球场占地约420(),平方米=()平方分米 3600平方米=()公顷 286厘米=( )米 2、一个三角形底5dm,高6dm,面积是() dm2,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4、右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5 cm2,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5、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4 cm,下底16 cm,高1 dm,面积是()。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 cm2,如果它的高缩小3倍,底不变,面积是()。 7、一堆木材堆成近似的梯形,最上层有5根,最底层有10根,每下一层都上一层多一根,这堆木材有()层,它的面积是()。 8、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周长(),面积()。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10、一个梯形,上下底的和是16厘米,高是7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高是8分米,底是()分米。 12、用字母公式表示梯形的面积:()。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5分) 1、已知梯形的面积是,上底是3dm,下底是7dm,它的高是()A、×2÷(3+7) B、÷(3+7) C、÷(3+7-3) 2、如果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除以2,它的面积比原来() A、缩小2倍 B、扩大4倍 C、缩小4倍 3、一个三角形的高有()条, A、 1 B、 2 C、 3 4、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 个()。A、长方形B、正方形C、梯形 5、一个三角形的底不变,要使面积扩大3倍,高要扩大()。 A、倍 B、 3倍 C、 6倍 三、判断。(5分)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 2、基本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 4、土地沙漠化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请结合野外实习分析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我国已经启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请阐述该工作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

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分) 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5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2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2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2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2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2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3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2分)。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基本农田保护(2分),水土流失防治(2分),土地沙漠化防治(2分),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2分),土地污染防治(2分)。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一级区--土地利用区:主要分区依据是大的地貌构造与气候差异所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大尺度区位因素和土地利用结构,主要考虑区域土地资源生产潜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单元测试卷(二)B卷(模拟)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卷(二)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如图ABCD是长方形,已知AB=4厘米,BC=6厘米,三角形EFD的面积比三角形ABF的面积大6平方厘米,求ED=()厘米. A . 9 B . 7 C . 8 D . 6 2. (2分) (2019五下·苏州期末) 三个边长都是2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按图剪下不同规格的圆片。浪费纸张最多的是()。 A . 第一种 B . 第二种

C . 第三种 D . 三种浪费的同样多 3. (2分)如图中,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 . 31.4 B . 62.8 C . 125.6 D . 无法计算 4. (2分) (2020五上·曾都期末) 如图,平行线间的三个图形,它们的面积相比,() A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 B . 三角形的面积大 C . 梯形的面积大 D . 面积一样大 5. (2分)下图中,平行线间三个阴影图形的面积关系是()。 A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大

B . 三角形的面积最大 C . 梯形的面积最大 D . 面积都相等 6. (2分)(2011·深圳) 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 . 3×8 B . 3×4 C . 4×8 D . 6×8 7. (2分)两个()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 . 形状相同 B . 等底等高 C . 完全一样 D . 大小相等 二、填空题 (共8题;共10分) 8. (1分)长方形长为10厘米,宽为6厘米,AE=CF=1.5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9. (1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高是4厘米,则平行四边形的高是________分米.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土地的面积》单元综合测试题.doc

《土地的面积》单元试卷 一、填空题。33分(1、6每空两分) 1.一个操场长250米,宽200米,他的面积是()公顷。 2.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津津沿着游泳池走了一圈,大约300(),这个游泳池占地面积约是5000()。(2)江苏南通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他的面积约是8001()。 (3)一块梯形稻田,上底约80米,下底约45米,高约160米,这块稻田占地约1()。(4)一所学校占地大约4()。多媒体教室占地约80()。 (5)边长是100()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 (6)一张邮票的面积约20(),一张单人课桌的桌面约36()。 (7)一个足球场的占地面积约8400()。一棵大树的高约9()。 (8)一块毛巾的面积大约是16()。 (9)一支圆珠笔长约15()。 (10)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6()。 4.在()里填上“<”、“>”或者“=”。 4293095()4293100 9808390()9809380

7平方千米()70公顷4平方千米()4000平方米 503公顷()5平方千米0.8公顷()80000平方米 5.S=ah/2表示求()面积的公式。 6.在一块面积4.5公顷的坡地上种树,每棵树占地3平方米,这块地可种树()棵。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8公顷=()平方米50000平方米=()公顷 6000公顷=()平方千米50平方千米=()平方米 150公顷=()平方千米 3.2公顷=()平方米 二、判断题。8分 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2.一个长40米、宽25米的长方形面积是1公顷。() 3.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面积,那么它们的高也相等。() 4.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三、选择题。12分 1.6.08公顷等于()。 A、6公顷80平方米 B、60800平方米 C、608000平方米 2.一个运动场占地约2()。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题

多边形面积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单位换算。(6分) 3.8米=()米()厘米5分米9厘米=()分米 4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0.2公顷=()平方米 15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0.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填一填:(14分) 1、一个三角形底5dm,高6dm,面积是()dm2,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2、右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5 cm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3、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4 cm,下底16 cm,高1 dm,面积是()。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 cm2,如果它的高缩小3倍,底不变,面积是()。 5、一堆木材堆成近似的梯形,最上层有5根,最底层有10根,每下一层都上一层多一根,这堆木材有()层,它的面积是()。 6、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周长变(),面积变()。 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一个梯形,面积是56平方厘米,上下底的和是16厘米,高是()厘米。 9、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高是8分米,底是()分米。 10、一个平行四边形,底为8分米,高2分米。如果底不变,高增加2分米,则面积增加( );如果底和高都扩大10倍,它的面积扩大( )倍。 三、选一选:(10分) 1、已知梯形的面积是42.5dm2,上底是3dm,下底是7dm,它的高是() A、42.5×2÷(3+7) B、42.5÷(3+7) C、42.5÷(3+7-3) 2、如果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除以2,它的面积比原来() A、缩小2倍 B、扩大4倍 C、缩小4倍 3、一个三角形的高有()条。A、1 B、2 C、3 4、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A、长方形 B、正方形 C、梯形 5、一个三角形的底不变,要使面积扩大3倍,高要扩大()。 A、1.5倍 B、3倍 C、6倍 四、判断。(5分) 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一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 4、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且长度都相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第7章 土地的面积 单元测试题(有答案)冀教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7章土地的面积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为33() A.公顷B.平方千米C.平方米 2.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6() A.平方分米B.平方米C.分米 3.6千米和6吨比较() A.6千米长B.6吨重C.无法比较 4.一个城市的面积大约是30() A.平方米B.公顷C.亩D.平方千米 5.30平方米是()的计算结果 A.面积B.长度C.质量 6.下列物体表面积最接近120平方厘米的是() A.一张百元人民币B.数学书封面 C.你的红领巾D.你的课桌面 7.小红家住房的面积是() A.120米B.120平方米 C.120平方分米 8.果园的占地面积是4() A.平方千米B.平方米C.公顷 9.请估一估,你所在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 A.平方米B.平方厘米C.平方分米D.立方厘米 10.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A.10B.100C.1000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0.8. 12.边长是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3.如果1平方米能铺4块地砖,1公顷能铺块这样的地砖,1平方千米能铺块这样的地砖.

A.4000000 B.400 C.40000 14.把下面的面积单位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起来:平方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分米 <<<<. 15.面积是用来计量物体. 16.长度单位的进率是,面积单位的进率是 A.10 B.100 C.1000. 17.“鸟巢”占地20公顷,1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个“鸟巢”的占地面积. 18.测量土地时,一般要用、、.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9.面积就是物体的大小..(判断对错) 20.丈量土地的面积时,一般用公顷做单位..(判断对错) 21.测量土地面积时用米作单位..(判断对错) 22.一间可容纳60名学生的教室,面积大约是540平方分米..(判断对错) 23.一个学校的面积约是1600平方千米.(判断对错) 四.解答题(共5小题) 24.用蓝色描出各图形的边线,用红色涂出它们的面积. 25.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有几个小方格. 图一红色图形的面积等于个小方格;图二绿色图形的面积等于个小方格;黄色图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土地的面积》试卷及答案

第七单元《土地的面积》测试卷 一、填空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6公顷=( )平方米 0.5平方千米=( )公顷 248公顷=( )平方千米 18平方千米=( )平方米56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42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2.面积为5公顷的长方形晒盐场,长是400米,宽是( )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我国著名园林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为350( )。 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约为50( )。 某镇的总面积约为1000( ) 4.在里填上“>”“<”或“=”。 5公顷500平方千米 20000平方米2平方千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0.8平方千米800公顷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000000平方米。( ) 2.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 ( ) 3.一块麦地的面积是990平方米,接近1公顷。 ( ) 4.某小学操场的面积是200公顷。( ) 5.一个周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公顷。( ) 6.因为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所以1平方千米的土地只能是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是440000( )。 A.平方米 B.公顷 C.平方千米 2.某公园的面积约为2.5公顷,相当于( )平方米。 A.25000 B.2500 C.250 3.0.05公顷( )500平方米。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4.一块玉米地长`120米,宽90米,占地约是( )。 A.1平方米 B.1米 C.1公顷 5.26000平方米是( )。 A.2600公顷 B.2.6公顷 C.260公顷 6.欧洲地中海沿岸的摩纳哥,只有不到2( )的领土面积。 A.平方千米 B.公顷 C.平方米 7.一块长方形麦地,长4500米,宽600米。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每天可收割15公顷,求收完这块地需多少天,正确列式是( )。 A.4500×600÷15 B.15×(4500×600) C.4500×600÷10000÷15 四、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4.2公顷 40000平方米 1.6平方千米 2.195平方千米 19公顷 470000平方米 3.135平方千米 38000平方米 160公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