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inefelter综合征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

合集下载

Y 染色体微缺失快速检测系统 说明书

Y 染色体微缺失快速检测系统 说明书

Y染色体微缺失快速检测系统说明书 25人份/盒z概述本试剂盒用于快速检测人(男性)Y染色体AZF座位(Azoospermia Factor)的缺失。

多项研究发现,AZF基因家族共有AZFa、AZFb、AZFc三个座位(在AZFb与AZFc之间还存在AZFd座位,中等程度的少精和精子数目正常却形态异常多会与该区域的缺失有关),其中任何一个座位的微缺失都可导致生精障碍。

本试剂盒共设计15对引物和一对内控(内部质量控制)引物,利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可从Y染色体上特异性扩增出15条非多态性短片段的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STS)和一条内控基因片段。

这些引物对分别组合成4套多重PCR系统,在相同条件下,进行4管PCR扩增反应,通过电泳结果判定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的存在与否。

主要特点:1.可对15个STS序列标签位点进行检测,这15个位点覆盖了所有的AZF区域,其中AZFa有3个位点,AZFd有2个,AZFb有6个,AZFc 有4个位点;2.高特异引物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并具有内控(内部质量控制)基因片断的检测;3.独特的防污染设计,有效避免假阳性的产生;4.符合并超过欧洲生殖学会推荐的检测标准。

应用: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辅助生育治疗前的检测、少精症与无精症男性患者遗传学检测、精子库的入库前筛查等。

z试剂盒组成组成成分数量保存条件PCR反应液Ⅰ(紫色) 25管(每管14μL ) -20℃PCR反应液Ⅱ(无色) 25管(每管14μL) -20℃PCR反应液Ⅲ(蓝色) 25管(每管14μL) -20℃PCR反应液Ⅳ(黄色) 25管(每管14μL) -20℃纯水z有效期六个月z需自备的仪器及试剂PCR仪(推荐使用PTC-100或PTC-200, M J Research Co.或其它国际知名品牌PCR仪)DNA电泳系统z操作步骤1.基因组DNA的获取使用本公司全血DNA快速提取试剂盒从抗凝全血中抽提人(男性)基因组DNA,按操作说明进行。

探讨染色体相对长度分析小Y染色体与少弱精的关系

探讨染色体相对长度分析小Y染色体与少弱精的关系

探讨染色体相对长度分析小Y染色体与少弱精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相对长度分析小Y染色体与少弱精的关系。

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患者45例为研究组,再选取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精液浓度、总活力及小Y染色体微缺失(AZF)进行检测。

结果对照组精液浓度与总活力均显著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AZF缺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AZF缺失是导致男性少精、弱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予以不孕患者小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关键词】染色体相对长度;小Y染色体;少精;弱精男性不孕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而导致男性不孕的因素较多,其中小Y染色体缺失为主要致病因素之一[1]。

Yq11.23上存在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存在,被称作AZF。

若AZF缺失或突变会导致男性不孕。

本研究应用PCR法检测男性不孕患者Y染色体AZF缺失情况。

主要探讨分析染色体相对长度分析小Y染色体与少弱精的关系,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患者45例为研究组,再选取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且对照组45例均为正常已生育男性。

研究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1.27±8.54)岁;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1.89±8.37)岁。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EHO精液常规诊断标准。

将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中分析显示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比较分析。

1.2方法精液浓度、总活力检测:精液浓度及总活力均由精子质量检测分析仪进行,选择江苏锐祺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FT-9202精子质量检测分析仪。

基金项目:宁夏医科大学校级项目(XM201422),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NXCX2017146)。

通讯作者:于佳(1982-),女,宁夏医科大学讲师,826150861@小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抽取患者2ml外周血,并使用素锂作抗凝处理,及时从抗凝全血中提取患者DNA。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指导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指导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指导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Y染色体微缺失是严重少精子或无精子症的重要原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第二大遗传因素,其发生率仅次于Klinefelter综合征(克氏综合征)。

从1999年开始,欧洲男科学协会和欧洲分子遗传实验质控网(EAA/EMQN)为提高诊断质量,出版了Y 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指南,并提供了客观的实验质量评价方法。

最新版的实验室指南是2013年9月EAA/EMQN根据12年的临床积累和专家共识,在1999版和2004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新指南重点阐明:在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男性中发现的Y染色体微缺失区域,主要是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仅包含AZFa、AZFb、AZFbc、AZFc和AZFabc区,独立的AZFd区并不存在;AZFc区中gr/gr缺失是影响精子生成的一个危险因素,但临床意义尚存争议,不作为常规检查指标;检测位点增加并不能提高检测灵敏度,反而可能使结果复杂化;基于两管多重PCR的检测方法仍适用于整个AZF缺失检测。

EAA/EMQN 12年国际质量评估计划(EQA计划)的实施表明,参与实验室通过规范实验操作,改善报告质量,可有效降低诊断错误率。

Y染色体微缺失在中国不育男性中的发生频率为%,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建议将AZF检测作为男性严重少精子或无精子症的常规检测项目,呼吁国内AZF检测实验室加入EQA计划,完善中国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实验操作规范。

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检测在中国已开展多年,国内专家对AZF缺失模式、检测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 STS)的数量、检测方法和内部质量控制等临床问题未达成共识。

各实验室的诊断操作方法有很大不同,导致不准确或错误诊断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建立Y染色体微缺失诊断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

EAA/EMQN更新的2013版指南对以上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的专家共识,对我国建立自己的检测指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遗传学诊断(共9张PPT)

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遗传学诊断(共9张PPT)

最突出的临床特征
先天性心脏病(心室流出道畸形)、胸腺发育不良、甲状旁腺发育不良、 低钙血症、腭裂
FISH 检出率
> 90%
X连锁鱼鳞病 17
Xp22.3
皮损、鳞屑大而显著,呈黄褐色或污黑色大片鱼鳞状,皮肤干燥粗糙,
往介于21-05-240kb之5p间15-5p 出生后尖锐的、猫叫样哭声,哭声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得不典型;严重的智力低
SNP array+FISH
➢ 年我室引进了Illumina 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检测技术平台
Array CGH / SNP Array
BeadArray微珠芯片系统及覆盖全
先天性心脏病(心室流出道畸形)、胸腺发育不良、甲状旁腺发育不良、
基因组的BAC克隆库,建立了SNP array全基因组拷贝数分 年我室引进了Illumina BeadArray微珠芯片系统及覆盖全基因组的BAC克隆库,建立了SNP array全基因组拷贝数分析加FISH验证的染色体
内分泌异常 精神行为改变
➢ 遗传特点
新发 85-95%
家族性遗传 5-10%,遗传方式通常为常显
➢ 检测方法
FISH
Q-PCR
Array CGH / SNP Array
➢ 治疗和预后 对症治疗,预后差。
常见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
综合征
22q11微缺失 综合征
发病率 /10万
25
染色体 区带
22q11.2
目前至少发现67余种,发病率1/4,000~1/50,000
部分四体嵌合体,总体阳性率20.5% 所以还存在大量的未被认识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有待发现,需要更多的病例积累来帮助临床认识一些新的综合征。
Miller-Dieker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指导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指导

丫染色体微缺失是严重少精子或无精子症的重要原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第二大遗传因素,其发生率仅次于Klinefelter综合征(克氏综合征)。

从1999年开始,欧洲男科学协会和欧洲分子遗传实验质控网(EAA/EMQN为提高诊断质量,出版了丫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指南,并提供了客观的实验质量评价方法。

最新版的实验室指南是2013年9月EAA/EMQN根据12年的临床积累和专家共识,在1999版和2004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新指南重点阐明:在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男性中发现的丫染色体微缺失区域,主要是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仅包含AZFa AZFb AZFbc AZFc和AZFabc区,独立的AZFd区并不存在;AZFc 区中gr/gr 缺失是影响精子生成的一个危险因素,但临床意义尚存争议,不作为常规检查指标;检测位点增加并不能提高检测灵敏度,反而可能使结果复杂化;基于两管多重PCR的检测方法仍适用于整个AZF缺失检测。

EAA/EMQN 12年国际质量评估计划(EQA计划)的实施表明,参与实验室通过规范实验操作,改善报告质量,可有效降低诊断错误率。

丫染色体微缺失在中国不育男性中的发生频率为11.5%,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建议将AZF检测作为男性严重少精子或无精子症的常规检测项目,呼吁国内AZF检测实验室加入EQA计划,完善中国丫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实验操作规范。

丫染色体微缺失分子检测在中国已开展多年,国内专家对AZF缺失模式、检测序列标签位点(sequenee- tagged site, STS的数量、检测方法和内部质量控制等临床问题未达成共识。

各实验室的诊断操作方法有很大不同,导致不准确或错误诊断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建立丫染色体微缺失诊断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

EAA/EMQN 更新的2013版指南对以上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的专家共识,对我国建立自己的检测指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丫染色体微缺失发生频率丫染色体微缺失在健康人群中发生率约为1/4 000,但在不育男性中显着升高,微缺失发生频率为2%〜10%(甚至更高)。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指导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指导

Y染色体微缺失是严重少精子或无精子症的重要原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第二大遗传因素,其发生率仅次于Klinefelter综合征(克氏综合征)。

从1999年开始,欧洲男科学协会和欧洲分子遗传实验质控网(EAA/EMQN)为提高诊断质量,出版了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指南,并提供了客观的实验质量评价方法。

最新版的实验室指南是2013年9月EAA/EMQN根据12年的临床积累和专家共识,在1999版和2004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新指南重点阐明:在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男性中发现的Y染色体微缺失区域,主要是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仅包含AZFa、AZFb、AZFbc、AZFc和AZFabc区,独立的AZFd区并不存在;AZFc区中gr/gr缺失是影响精子生成的一个危险因素,但临床意义尚存争议,不作为常规检查指标;检测位点增加并不能提高检测灵敏度,反而可能使结果复杂化;基于两管多重PCR 的检测方法仍适用于整个AZF缺失检测。

EAA/EMQN 12年国际质量评估计划(EQA计划)的实施表明,参与实验室通过规范实验操作,改善报告质量,可有效降低诊断错误率。

Y染色体微缺失在中国不育男性中的发生频率为11.5%,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建议将AZF检测作为男性严重少精子或无精子症的常规检测项目,呼吁国内AZF检测实验室加入EQA计划,完善中国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实验操作规范。

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检测在中国已开展多年,国内专家对AZF缺失模式、检测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 STS)的数量、检测方法和内部质量控制等临床问题未达成共识。

各实验室的诊断操作方法有很大不同,导致不准确或错误诊断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建立Y染色体微缺失诊断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

EAA/EMQN更新的2013版指南对以上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的专家共识,对我国建立自己的检测指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频率Y染色体微缺失在健康人群中发生率约为1/4 000,但在不育男性中显著升高,微缺失发生频率为2%~10%(甚至更高)。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报告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报告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报告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报告是通过分析个体的Y染色体上的基因组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Y染色体上的微小缺失。

Y染色体微缺失通常是指在Y染色体上缺失了一小段DNA序列,可能导致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进而可能影响男性生育能力。

该检测报告的撰写需要结合临床数据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和讨论:1. 检测目的和方法:- 描述检测的目的,即确定是否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

- 说明采用的具体检测方法,如多聚酰胺凝胶电泳或其他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

2. 检测样本信息:- 描述样本来源,包括个体的基本信息和临床病史。

- 指明分析的样本类型,如血液或其他生物组织。

3. 实验结果:- 描述实验的结果,包括检测到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

- 列出具体的DNA序列变化,如缺失的起始和终止位置,缺失的碱基数目等。

4. 结果解读:- 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包括指出是否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以及缺失的具体位置。

- 讨论缺失的大小和可能的影响,如是否涉及重要基因或调控区域。

5. 临床意义:- 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生育能力的关系,如可能导致的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及不育症。

- 分析缺失的具体基因或区域对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6. 建议和辅助诊断:- 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建议,如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测确认或治疗。

- 推荐辅助诊断方法,如遗传咨询或其他相关检测。

总结:针对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报告需要结合实验结果和临床数据,全面地分析和描述缺失情况,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解读和讨论。

通过该报告,可以为医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国人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指南(草案)

中国人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指南(草案)

中国人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指南(草案)2005.4 上海前言在精子发生障碍引起的男性不育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仅次于Klinefelter’s syndrome(克氏综合征),是居于第二位的遗传因素。

Y染色体微缺失已成为男性不育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欧洲男科学协会和欧洲分子遗传实验质控协作网为提高诊断质量,在1999年和2004年先后发布了第一版和第二版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指南。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指南准确、灵敏和易于操作。

2005年4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国人Y 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的研讨会,成立了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协作网。

会议在欧洲指南的基础上起草了符合目前我国男性不育诊疗现状,并反应最新生物技术发展的中国人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指南。

本指南重点讨论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具体实施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推荐的相关方法和设计是根据欧洲指南和我国已有的实验研究基础上综合而成。

对机理研究和背景知识介绍部分在本指南中不再详细讨论。

男性不育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筛查适应症常规检测的适应症:1、男性不育症患者选择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ICSI)或体外受精(IVF)生育子代前;2、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3、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精子数目少于5×106/ml);4、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睾丸活检术前;5、男性不育症患者(如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前;6、原因不明的男性不育症患者用药前。

推荐检测的适应症:1、少精子症患者(精子数目少于20×106/ml);2、精子密度正常,但原因不明的男性不育症患者;3、男性不育伴隐睾和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4、妻子有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的患者。

诊断实验指南Y染色体上存在影响精子发生的无精子因子(AZF)区域,进一步可分为AZFa,AZFb和AZFc三个区域。

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实验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PCR)特异性扩增Y染色体AZF区域的序列标签位点(STS),扩增产物用电泳或杂交等方法进行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17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Vol.19No.17 2009年9月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Sep.2009Klinefelter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KS),又称克兰恩费尔特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良、XXY 综合征、原发性小睾丸综合征等。

KS是一种常见的因为性染色体数目异而引起多种表型异常的综合征,发病率在男性中约为0.1%。

多数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7,XXY,以男性第二性征及睾丸发育不良、严文章编号:1005-8982(2009)17-2690-03Klinefelter综合征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朱春晖,梁季鸿,梁世坤,韦国强,梁兵,宋卫儒,张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性科,广西南宁530021)摘要:目的观察Klinefelter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KS)患者Y染色体无精症基因(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检测情况。

方法对48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及作为对照组的47例已婚已有生育的男性抽血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浓度和染色体核型,进行生殖器体检并测量阴茎长度及睾丸容积。

采用6个实验用序列标签位点(STS)(sY84、sY86、sY127、sY134、sY254和sY255)并以X/Y连锁锌指蛋白基因(ZFX/Y)为内对照进行多重PCR筛查Y染色体微缺失。

结果48例均未测出AZF微缺失;对照组47例样本也均未检出AZF基因微缺失,KS患者FSH和LH浓度高于对照组,KS患者睾酮浓度低于对照组,KS患者阴茎长度及睾丸容积均小于对照组。

结论Y染色体AZF缺失不是引起KS患者生精障碍的遗传因素,AZF缺失与KS之间可能存在不确定的关系。

关键词:Klinefelter综合征;AZF微缺失;精子生成中图分类号:R697.22文献标识码:BDetection of 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s in azoospermicpatients with Klinefelter′s syndromeZHU Chunhui,LIANG Jihong,LIANG Shikun,WEI Guoqiang,LIANG Bing,SONG Weiru,ZHANG Xun(Departent of And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530021,P.R.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occurrence of Y chromosome in azoospermic patients with(KS).【Methods】Blood and seme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zoospermic patients with KS(n=48)and a control group of men of proven fertility(n=47).Semen analysis was done according t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guidelines.Blood samples were processed for karyotyping and measurement of plasma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luteinizing hormone(LH)and testosterone were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The testicular volume and penis were measured.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of6sequence tagged sites(Y84,sY86,sY127,sY134,sY254,sY255)spanning the AZF region.was performed on isolated genomic DNA.【Results】The level of FSH and LH in KS subjec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ertile men and the testosterone level in KS subjec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esticular volume and penis length in KS subjects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47subiects with KS had a47XXY karyotype and one subjects had a48XXXY karyotype.The fertile mens had a46XY karyotype.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s were not found in any of the48 azoospermic subiects with KS.In addition,using similar conditions of PCR.No microdele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47 fertile men evaluated.【conclusion】0ur data suggest that classical AZF deletions might not play a role in predispos-ing genetic background for spermatogenous disturbance of azoospermic KS subject.There is a uncertain relation be-tween AZF and KS.Key words:Klinefelter syndrome;AZF microdeletions;spermatogenesis收稿日期:2009-01-10第17期朱春晖,等:Klinefelter综合征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重少精或无精子症、不育为主要特征,约占男性不育的3.1%,是男性不育症最常见的遗传学病因之一。

本研究主要通过检测KS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情况来探讨KS患者关于精子发生方面的机理。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及时间2004~2008年在门诊以生殖器发育不良或不育来就诊的患者中,由专门男科医师进行体检,并经血性激素和染色体检查确定为KS的患者,共48例。

年龄24~39岁,平均(31.3±5.6)岁。

对照组为已婚且至少生育过1个子女的成年健康男性47名,年龄25~36岁,平均(32.5±4.4)岁。

1.2生殖器体检由专门男科医师进行体检,主要检查生殖器、睾丸、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测量阴茎长度和睾丸容积。

在阴茎自然下垂状态下,用量尺测量耻骨联合到尿道外口的距离。

采用Prader标准模型比拟法测量左、右睾丸容积,并取其均值代表睾丸容积(mL)。

以上测量均由同一专科医生进行。

1.3精液常规检测受检者禁欲2~7d,以手淫的方法取精进行计算机辅助精子质量分析检测(按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黏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第4版)》标准[1]),如发现无精子则要重复3次,并进行精液离心后镜检加以确定。

1.4血性激素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和睾酮浓度。

1.5染色体检查按常规细胞培养方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G、R显带处理,记数30个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

1.6AZF区域缺失的检测1.6.1基因组DNA提取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2.0 mL,EDTA抗凝,按常规(酚~氯仿法)提取DNA。

溶解后的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260nm吸光度并计算DNA浓度。

1.6.2PCR扩增确定Y染色体上6个缺失位点sY84、sY86sY127、sY134、sY254和sY255为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序列,由上海透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

选择位于Y染色体短臂(Yp)上的睾丸决定因子(SRY)基因和锌指蛋白基因(ZFX/ZFY)为内对照。

所有的DNA样品均经过2次多重PCR完成,每次反应均设阴、阳性及空白对照。

PCR反应的参数为:95℃预变性3min,95℃反应30s,48~58℃30s,72℃30s,共30个循环后,72℃延伸5min,反应产物置于4℃冰箱中保存。

凡初筛发现有微缺失均进行再次扩增以确认。

1.6.3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检测取PCR产物10μL,置于1.5%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电泳电压100V,约45min完成,再于紫外线透射仪下检查。

1.7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2.1KS组和对照组体检和性激素结果附表阴茎长度、睾丸容积和性激素结果注:各项指标KS组和对照组比较均P<0.0548例KS患者体检均发现第二性征发育不良,阴茎长度、睾丸容积明显小于正常成年人(均P<0.05)KS患者FSH和LH浓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KS患者睾酮浓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

2.2精液检测48例KS患者全部为无精子,对照组平均精子密度为(68.6±10.5)×106/mL。

2.3染色体检查48例KS患者中47例染色体核型为47XXY,1例为48XXXY;而47例对照组男性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

2.4AZF区域缺失的检测48例KS患者及47例正常成年男性均未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

3讨论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对男性不育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逐步认识到引起无精子症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长臂远端Yq11,这一区域微缺失和大多数原发性无精子症密切相关。

1976年TIEPOLO等[2]在对男性不育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研究中发现,6例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的Y染色体长臂远端Yq11在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分组阴茎长度(cm)睾丸容积(mL)FSH(mIU/mL)LH(mIU/mL)睾酮(ng/mL) KS组 6.62±0.93 4.42±1.9747.79±15.7325.46±10.52 2.12±1.32对照组8.35±1.2417.82±2.61 4.57±1.33 3.26±1.15 5.25±1.23断裂缺失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