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指导
PCR—PAGE用于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

Qnd oIsttfr a i lni hn o r ic,Qnd o26 7 ig a tu o m l Pa nn i S ad n P o ne i a 6 0 1 ni e F y gn g v g
Ab ta t Obet e oe tbihanoeua ilg e h iu fP R —P sr e ici :T sa l llc rboo y tc nq eo C v s l AGE t eemieY h o sme mird lto od tr n c rmoo co eein
2 L u k ie u k a n n T,Alo e l n n H,Ni le —C,e 1 es n N t .Fie y a se p r n e a v e r x i c e e o t u e n o ta e t n wi l v fi r tr e c nr c p i t t e No a— Ta d l o p r— T 一 na i o h l n t e c D e l
维普资讯
中 国计 划 生 育 学 杂 志 20 0 7年 第 6期 总第 10期 4
于观察时间短 , 终止例数较少 , 故虽发现哺乳 及分娩方式对 不
r n e wi v 38 c p e UD.Co ta e t n, 0 2, 6: 0 ~ i c t No a 3 0 o p r I e h nr c p i o 20 6 39
w r ue eet zopr i f t A F ein f ho oo e eut: ae eie i o e f na og5 n e sdt dt osem a a o e o c a c r( Z )rg s crm sm .R s s 5css xs dm c li m n 1i— o oY l t r eo d
快速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方法的建立

第 6 卷 第 4 期2020 年 8 月生物化工Biolog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Vol.6 No.4Aug. 2020快速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方法的建立杨神州(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摘要:为了快速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基于重组聚合酶扩增技术,选取6个特异性标签位点(AZFa:sY84,sY86;AZFb:sY127,sY134;AZFc:sY254,sY255)和sY14内参为检测对象,分别用正常男性和正常女性样本验证。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 1 h内检测出结果。
关键词:重组聚合酶扩增;Y染色体微缺失;快速检测中图分类号:Q819 文献标志码:ARapid Detection of 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sYang shen-zhou(School of Life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ct 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s rapidly, 6 Specific tagging sites(AZFa:sY84, sY86; AZFb: sY127, sY134; AZFc: sY254, sy255) were selected based on recombinant PCR and sY14 were used as the test objects, and were tested with normal male and normal female sampl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detect the results within one hour.Key words: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s detection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1/10的育龄期夫妇不能正常生育后代,主要原因之一是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1]。
男性不育患者卵裂期胚胎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分析

关键词
多重置换扩增 ( MD A) Y染 色体微缺 失
卵胞 浆内单精 子注射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8 1 8 9 . 2 0 1 3 . 1 1
Y —mi c r o d e l e t i o n s c r e e n i n g o f c l e a v a g e—s t a g e e mb r y o s i n i n f e r t i l e ma n
Zha n g We i we i ,Zh uo S he n g n a n ,L uo Ha i n i ng 2 Zh a n g Yun s ha n ’
,
1 . T i a n j i n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T i a n j i n 3 0 0 0 7 0 ; 2 .C e n t e r f o r R e p r o d u c t i v e Me d i c i n e , T i a n i f n 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f o r O b s t e t r i c s / C . y —
失 占2 / 1 9 ; ②MD A扩增成 功率 为 9 3 . 2 %( 4 1 / 4 4 ) ; ③对 2 3例 男性 胚 胎行 A Z F缺 失检 测 , S R Y基 因扩增 成 功率 为 8 7 . 0 %( 2 0 / 2 3 ) , 9个男性胚胎发生 A Z F缺失 ( 9 / 2 3 ) , 其 中 3个为垂 直遗传 , 1个缺 失范 围扩大 , 5个为新生 缺失 。结 论: Y染 色体微缺 失可通过 I C S I 技术从 父代遗传给子代 , 并可在遗传过程 中发生 Y染色体新 生微缺失和缺失 范 围扩
Y染色体AZF基因缺失检测与男性不育

Y染色体AZF基因缺失检测与男性不育【关键词】 Y染色体少精液症基因缺失不育男性目前世界上已婚育龄夫妇中约10%~15%的夫妇不育,其中男性不育因素约占50%,引起男性不育常见原因有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环境毒物、生殖道炎症、精索静脉曲张、隐睾、核型异常(克氏征)及免疫异常等因素,其中由于遗传缺陷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所引起的精子发生障碍约占30%以上[1]。
除输精管梗阻、腮腺炎病毒感染等明确原因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精子发生障碍的男性不育找不出病因,因此有关原发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的遗传因素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对精子发生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引起无精症的基因――无精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位于Y染色体长臂(Yq),这一区域的异常和大多数原发性无精子症密切相关。
现将Y染色体微缺失(AZF基因缺失)与男性不育的研究状况作如下综述。
1 Y染色体上AZF区域及基因分布人类的Y染色体由长臂(Yq)和短臂(Yp)构成,其包含了约2%的基因。
Y染色体对性发育和精子发生是必需的,Y染色体上特殊基因的缺失、点突变和微重排等异常均可影响男性生精功能。
由于Y染色体的基因都是单倍体,Y染色体的微缺失即使是一个基因也有可能产生明显效应[2],Dohle等[3]对原发性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进行分析,均发现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s),提示Y染色体微缺失可能是男性原发不育的一个重要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片段的丢失可能造成生精障碍,1976年Tiepolo[4]发现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长臂1区1带(Yq11)存在着断裂现象,因此提出Y染色体长臂存在与精子发生相关基因,并命名为AZF,AZF为多基因家族,Vogt等[4]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存在于3个不同的区域,即Yq11的近段、中段和远段,因此认为在这3个区域内均存在AZF基因,分别命名为AZFa,AZFb和AZFc。
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简介-机理和技术-2015年第2版

肉眼判读,条带大小相近,图片模糊 操作复杂,人工实验较繁琐 电泳检测,接触EB等致癌物 电泳时间长,需8小时
适用医疗机构及科室
男科(不育)
医院生殖遗传室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生殖医学中心
计划生育研究所
样本要求
推荐样品类型顺序:新鲜外周血>冷冻外周血 采血管选用非肝素抗凝管,推荐使用枸橼酸钠抗凝管和EDTA抗凝管
检验结果演示
同一荧光通路检测同一AZF区域位点 彩色S曲线结果,简单直观
组别 Group A 荧光 染料 FAM VIC ROX Cy5 检测 位点 SRY sY84 sY127 sY255 ZFX/ZF Y sY86 sY134 备注 对照 AZFa AZFb AZFc 对照 AZFa AZFb
检测位点 检测方法 内参基因 对照组设置
区域 STS
AZFa sY84 sY86
AZFb sY127 sY134
AZFc sY254 sY255
多重荧光PCR法,两管反应 ZFX/ZFY基因:检验样本是否正确提取,质量可靠 SRY基因:检验是否为男性样本
设置阳性对照(正常男性样本)、阴性对照(女性 样本)与空白对照(水)
基因检测,指导生育
检测对患者来说只要抽少量血液 即可,非常方便。
不同的位点缺失或是否存在缺失的治疗方法是不 一样的,检测结果指导医生是否采用ICSI辅助生 育; 同时为是否选择性移植女性胚胎提供依据,因为 男性后代将遗传父亲的不育缺陷。
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
染色体显带方法-G显带
染色体显带 :经不同的方法 处理染色体,经染色后使染 色体在纵轴上显示明、暗或 着色深、浅相间的横纹即显 带(Banding)。
这种带对每一条染色体来说 都是独特的,可以区分和确 认每一条染色体。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据WHO调查,全世界有15%的夫妇患有不孕不育症其中约50%由男性因素所致。
约30%的男性不育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生精障碍,表现为无精或者少精。
在精子发生障碍引起的男性不育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仅次于Klinefelter’s syndrome(克氏综合征),是居于第二位的遗传因素。
Y染色体微缺失已成为男性不育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检测的临床意义Y染色体上存在影响精子发生的无精子因子(AZF)区域,进一步可分为AZFa,AZFb和AZFc三个区域。
AZFa缺失较为罕见,大约占1%~5%,主导精母细胞的增生,缺失导致精子在青春期前发生阻滞,表现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S)。
临床还表现为小睾丸症,75%为无精子症,25%为严重少精子症。
AZFb缺失率在16%左右,导致在减数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中精子发生阻滞,停留在精母细胞阶段, AZFb缺失患者睾丸内可见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生殖细胞停止成熟,没有精子生成。
AZFb全部缺失时,临床表现为无精子症;部分缺失时,可表现为无精子症或严重的少精子症。
AZFc缺失最常见的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为60%,睾丸组织学表现呈多样化,对于同一患者,一些生精小管内仅见支持细胞,另一些生精小管内则可见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及少量精子,有时精液检查可见少量活动精子。
AZFc缺失者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病人出现无精子症或少精子症;有的病人表现为精子计数正常,但多伴有精子形态异常。
另外,有研究发现AZFc区域缺失的少精子症患者,其精子数目有进行性下降的趋势,最后发展为无精子症。
因此,对AZFc区域缺失的少精子症患者,应及早进行治疗或将其精液进行冷冻保存。
两个以上的AZF区同时缺失发生率为14%。
可以是AZFa+c、AZFb+c或AZFa+b+c的缺失,其中AZFb+c的缺失最为频繁,临床上表现为更加严重的精子生成障碍。
41。
1338例男性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

1338例男性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于海洋;杨静静;曾昭书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
【年(卷),期】2023(30)2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
方法1338例男性不育患者按照精液常规检查结果分为无精症组、严重少精症组、少精症组,选取同期320例健康男性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AZF区微缺失分析。
结果无精症组和严重少精症组的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在入组的研究对象中,AZFc位点缺失在男性不育中占比最高,为4.9%。
在118例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中,共有25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以47,XXY核型占比最高,为8.5%。
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是男性少精症或无精症等的首选临床检测项目,对男性不育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总页数】2页(P283-284)
【作者】于海洋;杨静静;曾昭书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8.2
【相关文献】
1.特发性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的微缺失检测
2.无精症及严重少精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和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
3.男性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症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研究
4.无精症及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5.男性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细胞遗传学及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方法
目前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的标准方法: 1、采用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标签位点(STS)引物进行
PCR或是多重PCR确认缺失位点。
2、根据欧洲生殖协会推荐标准进行设计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方法
3、运用多重 PCR技术快速检测Y染色体AZF基因家族 AZFa、AZFb、AZFc三个区域中的6个序列标签位点 sY254、sY127、sY86、sY134、sY84、sY255六个位点
2、AZFb缺失:睾丸活检无任何表型变化,完全性缺失能够 找到成熟精子的可能性为0。 相关基因:RBMY、CDY、XKRY、ELF-1A、SMCY等
3、 AZFc缺失:睾丸表型多样化,精子计数可从无到正常, 伴随精子形态异常, “唯支持细胞综合征” 相关基因:DAZ、PRY、BPY2、TTY2、CDY、RBM等
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
染色体定义
染色体是细胞核 中由DNA、蛋白质和 少量RNA组成的易被 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 丝状或杆状物
Y染色体微缺失定义
Y染色体:男性的特征性染色体,仅有60Mb长,功能基因缺 乏, 大部分为隐性功能区,其中性别决定区是Y染色体的主要区域。
Y染色体缺失主要区域:染色体 长臂远端,此区域被称为AZF区 (azoospermia factor),此区域存 在控制精子发生的基因。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方法
4、多重PCR检测模式图以及检测结果判断
注: 泳道1为A组正常对照 泳道3为样品sY127缺失 泳道5为B组正常对照 泳道7为样品sY134缺失
泳道2为样品sY254缺失 泳道4r
感谢大家的参与! 请提宝贵意见!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陈婕
2根据欧洲生殖协会推荐标准进行设计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方法3运用多重pcr技术快速检测y染色体azf基因家族azfaazfbazfc三个区域中的6个序列标签位点sy254sy127sy86sy134sy84sy255六个位点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方法4多重pcr检测模式图以及检测结果判断泳道1为a组正常对照泳道2为样品sy254缺失泳道3为样品sy127缺失泳道4为空白对照泳道5为b组正常对照泳道6为样品sy255缺失泳道7为样品sy134缺失泳道8为marker感谢大家的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指导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Y染色体微缺失是严重少精子或无精子症的重要原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第二大遗传因素,其发生率仅次于Klinefelter综合征(克氏综合征)。
从1999年开始,欧洲男科学协会和欧洲分子遗传实验质控网(EAA/EMQN)为提高诊断质量,出版了Y 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指南,并提供了客观的实验质量评价方法。
最新版的实验室指南是2013年9月EAA/EMQN根据12年的临床积累和专家共识,在1999版和2004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新指南重点阐明:在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男性中发现的Y染色体微缺失区域,主要是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仅包含AZFa、AZFb、AZFbc、AZFc和AZFabc区,独立的AZFd区并不存在;AZFc区中gr/gr缺失是影响精子生成的一个危险因素,但临床意义尚存争议,不作为常规检查指标;检测位点增加并不能提高检测灵敏度,反而可能使结果复杂化;基于两管多重PCR的检测方法仍适用于整个AZF缺失检测。
EAA/EMQN 12年国际质量评估计划(EQA计划)的实施表明,参与实验室通过规范实验操作,改善报告质量,可有效降低诊断错误率。
Y染色体微缺失在中国不育男性中的发生频率为%,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建议将AZF检测作为男性严重少精子或无精子症的常规检测项目,呼吁国内AZF检测实验室加入EQA计划,完善中国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实验操作规范。
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检测在中国已开展多年,国内专家对AZF缺失模式、检测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 STS)的数量、检测方法和内部质量控制等临床问题未达成共识。
各实验室的诊断操作方法有很大不同,导致不准确或错误诊断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建立Y染色体微缺失诊断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
EAA/EMQN更新的2013版指南对以上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的专家共识,对我国建立自己的检测指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频率Y染色体微缺失在健康人群中发生率约为1/4 000,但在不育男性中显着升高,微缺失发生频率为2%~10%(甚至更高)。
2013版指南指出Y染色体微缺失在中国不育男性中发生频率为%,处于较高水平。
2006年朱晓斌等[1]针对中国不育男性染色体的研究表明AZF微缺失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的发生率为%,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发生率为%,与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
随着微缺失分子机制的阐明和Y染色体男性特异区域的结构(MSY)测序完成,结合十多年临床数据分析,EAA专家总结沿用Repping等[2]对Y染色体微缺失区域的定义模式,分为:AZFa区缺失、AZFb区缺失、AZFbc区缺失和AZFc区缺失,认为只有该微缺失模式有明确的临床表现。
国内外学者对AZFd区缺失是否存在一直存有争议。
尽管发现在AZFb与AZFc两区域之间存在新的缺失位点(一些学者认为的AZFd区缺失),但是该区域缺失没有明确的临床意义,也并非独立存在的缺失模式。
所以第四区域AZFd区缺失仍存在较多争议。
Müslümanolu等[3]在2005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AZFd缺失可能与精子形成有关,但仍缺乏有力的临床证据。
2013年,陈科等[4]在精子正常和轻度少精子症患者中都发现了假定的AZFd区缺失。
然而,至今为止AZFd区域尚未发现与精子生成相关的候选基因,其缺失所对应的临床表型还需进一步确认。
二、gr/gr缺失不纳入常规检查项目研究证实gr/gr缺失属于AZFc部分缺失,是影响精子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否需要将其作为常规检查指标尚存争议。
尽管gr/gr缺失可导致AZFc区一半以上基因丢失,但其临床意义仍不明确,因为该缺失患者精子生成表型变化多样,从少精到精子数目正常都存在。
gr/gr缺失表型在不同人种和地域间存在差异,已有研究证实在欧洲白种人(除了法国人[5]和德国人[6])和西太平洋居民中,gr/gr缺失是男性生精障碍的高危因素[7]。
但在部分亚洲国家如日本和中国[8,9],gr/gr 缺失在健康人群中的概率和在不育患者的概率无显着差别。
李铮等[10]研究发现Y 染色体gr/gr缺失既存在于严重不育男性,也存在于生精功能正常的捐精者中,缺失可能遗传自父亲,并未影响精子的发生,不能认为是精子发生的遗传风险因子。
因此在中国gr/gr缺失不建议作为Y染色体微缺失常规检测的缺失模式。
三、AZF缺失基因型/表型相关性Y染色体微缺失主要是AZF的缺失,该区域包含精子生成的相关基因家族,不同程度的缺失可导致少精子或无精子症。
AZF区进一步可分为AZFa、AZFb、AZFc区域。
AZFa区域缺失通常导致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综合征)和无精子症。
如果诊断为整个AZFa区域缺失,从睾丸中获得精子的概率为0。
AZFb和AZFbc(P5/P1近端;P5/P1远端,P4/P1远端)缺失的典型睾丸组织学特征是SCO综合征或精子发生阻滞导致的无精子症。
研究表明这些缺失与整个AZFa区域缺失情况一样,患者也不能通过睾丸穿刺(TESE)获得精子。
严重少精子或无精子症患者中AZFc缺失发生频率最高,AZFc缺失的临床表型和睾丸组织学类型多种多样。
一般说来,AZFc 缺失患者尚残存精子生成能力。
罕见情况下,其缺失在自然状态下可遗传给其男性后代[11]。
近50%AZFc缺失的无精子症患者可通过TESE获得精子,进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受孕,但这些患者的男性后代都将是AZFc缺失的携带者。
四、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人群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不仅可以明确严重少精子或无精子症的病因,而且可以对预后做出一定的评估。
Y染色体微缺失通常见于无精子症或精子浓度少于2×106/ml的患者。
一般的临床参数,如激素水平、睾丸大小、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畸形、感染等对是否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没有任何预测价值,Y染色体微缺失必须通过分子检测来确定。
拟行ICSI的严重少精子症应该做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而对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在行TESE或者睾丸显微切开取精术前也应该进行常规检测,因为当整个AZFa、整个AZFb、AZFbc或者AZFabc缺失时都不建议给患者做手术。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采用辅助生育技术,AZFc缺失可以垂直遗传给男性后代。
如果患者通过AZF检测发现部分AZFa、AZFb或AZFc缺失,建议家族中其他男性也进行AZF检测,因为这种缺失是可以遗传的。
但整个AZFa、AZFb、AZFbc或者AZFabc缺失时不建议家族其他男性成员做AZF检测,因为这些缺失通常没有精子生成。
对丈夫携带AZFc区缺失类型的夫妻,研究其ICSI受孕情况[12],大部分研究表明Y染色体微缺失存在与否不影响受精率和受孕率,但也有个别报道指出微缺失会导致受精率下降,影响胚胎质量,降低囊胚率和ICSI成功率[13]。
五、STSY染色体微缺失上的STS位点高达131个,如果用于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的STS过少,将有可能漏检某些区域的缺失,但若采用的STS过多,则可能包含一些多态性序列,而这些位点在正常可育男性中也可出现缺失。
指南指出,原则上只要对每个AZF区域一个非多态性的STS位点进行分析就足以判断AZFa、AZFb、AZFc是否存在缺失。
任何一个已知缺失区域都包括多个STS位点,每个区域设置2个STS位点有助于增加检测的准确性。
鉴于众多实验室经验总结和外部质量控制,并考虑到多重PCR扩增的形式,在1999和2004版指南中推荐的经典STS引物仍然有效,这些引物包括:AZFa: sY84、sY86;AZFb:sY127、sY134;AZFc: sY254、sY255 (都在DAZ基因上)。
这些STS位点引物由多个实验室和外部质量控制实验证明:结果可信重复性好。
采用这些引物几乎能够检测到所有临床上的相关缺失和文献报道的3个AZF区域95%以上的缺失,设计的这套引物能完全满足常规检测。
它是一个简单的标准,便于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缩小实验室之间的检测差异,因此强烈推荐所有实验室都采用这些引物。
指南指出一些检测方法和试剂可检测很多STS位点,但并不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反而可能使结果复杂化、难以解释,因为这可能检测到很多假的缺失位点,尤其是当DNA质量不好,PCR条件不是最佳时。
而大部分试剂盒并没有额外的单重PCR来确认可疑结果,因此指南并不推荐增加STS位点[14]。
六、PCR的形式和内部质量控制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采用多重PCR体系,体系中设置的PCR引物应该包括2个内对照:sY14(SRY)、ZFX/ZFY;6个STS位点:sY84、sY86、sY127、sY134、sY254、sY255。
PCR需设立内对照(SRY、ZFX/ZFY基因),阳性对照(健康的男性DNA),阴性对照(女性DNA)和水空白对照(用水代替模板,即含有除模板DNA外所有成分的PCR反应)。
阳性对照监测实验操作是否有效,阴性对照监测DNA是否污染,空白对照监测试剂是否污染。
内对照SRY基因是男性性别决定基因,位于Y染色体短臂,内对照SRY基因可以在ZFY基因丢失时证明Y染色体特征序列的存在(比如:在XX男性中)。
ZFX基因检测不仅可以作为女性DNA对照,也可作为没有SRY基因的46,XX男性患者唯一的阳性对照。
指南推荐的相关操作都经过认真设计和优化,采用两管多重PCR反应,每管多重PCR反应体系中都包括每个区域的一个位点。
当标本出现整个AZFa、AZFb或AZFc 区缺失时,两管PCR反应中相应区域设置的2个STS位点产物都会缺失。
当AZFa 和AZFb区域出现部分缺失时,相关区域单个位点的缺失是有可能的,但需小心求证,对整个区域进行详细的研究,目前这种情况很少见,被认为是例外。
通常认为AZFc区的sY254或sY255单个缺失是实验结果错误。
七、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方法EAA/EMQN推荐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
基于多重PCR的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方法很多,如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电泳法和芯片法等。
Real–time PCR检测采用荧光标记探针,不涉及电泳,检测速度更快,数字化结果更加直观,因此指南推荐有条件的实验室都应采用该方法。
在没有Real–time PCR检测仪的实验室,可采用电泳法或毛细电泳法。
其他的检测方法如基因芯片检测,其花费昂贵,且包含太多不必要的位点,不为指南所推荐。
实验室建立一种新的检测方法,都需经过大量样本验证,并明确指出所采用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描述"根据指南方法"。
指南推荐方法特指两管多重PCR方法,检测位点如上文所述6个经典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