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背土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7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7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5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体验和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运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运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土豆,用于课堂演示。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际情境和游戏活动。
3.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用于游戏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土豆,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土豆有多少个?如果我们再拿一些土豆,总数会增加多少?”让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情境:小明和小华一起背土豆,小明背了3个,小华背了5个,他们一共背了多少个土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每组有一堆土豆,每组需要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土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7)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背土豆”这个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于具体的实际情境能够理解和接受,喜欢通过操作来学习。
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等直观教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背土豆”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法。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土豆作为实物教具,以及相关的图片和卡片。
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环境布置成农村劳动的场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土豆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土豆的特点,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通过背土豆来学习数学。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背土豆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然后告诉学生,小明和小华一共背了15个土豆,小明背了8个,小华背了多少个?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实物土豆进行操作,模拟背土豆的情景。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背土豆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土豆的重量,以及通过背土豆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导,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对于图片和实物有较强的兴趣,因此,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与加减法运算相结合,独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通过图文结合、实物演示、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土豆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加减法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3.准备小组合作表格,用于记录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土豆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土豆的重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背土豆,一次能背几个?背完一次后,还能再背几个吗?”让学生思考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加减法卡片,让学生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卡片,发现加减法的规律。
同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感受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土豆。
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将土豆进行加减法运算,得出最终的结果。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6)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课程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并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能够理解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土豆图片、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
2.教学环境:教室座位排列成小组形式,每个小组有一张桌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土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看看这些土豆,你们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小明背了3个土豆,小红背了5个土豆,一共有多少个土豆?”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表示,并解释加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小明再背2个土豆,一共有多少个土豆?”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用数字卡片进行表示。
教师再提出问题:“如果小红再背1个土豆,一共有多少个土豆?”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用数字卡片进行表示。
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背土豆》精品教案

4.2背土豆【课题名称】第2课时背土豆:得数或被减数为7的加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0页~51页。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精品课件》2.学生准备:学具:珠子。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道题(出示课件),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想一想6的分解和组成,把缺少的数字填空。
同学自己思考,教师选择同学回答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得数是6的加法和被减数是6的减法,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得数是7的加法和被减数是7的减法。
(板书:背土豆:得数是7的加法和被减数是7的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的6的加减法,过渡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被减数是7的减法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减低学习的难度。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主题图)1.得数是7的加法和被减数是7的减法师:说一说,图中发生了什么事?预设1:1只小老鼠,看见了两堆土豆,它拿袋子装起来。
预设2:袋子破了,掉了1个,它没发现。
师:一共有多少个土豆?预设:求一共有多少个土豆,就是把两堆土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算式为:5+2=师:5+2=,怎样计算得数呢?预设:①点数法:用圆形代替土豆,画一画,数一数1、2、3、4、5、6、7。
②接数法:5往后接着数2个数:6、7。
③添1法:5加1等于6,再添1个就是7。
小结:计算有关7的加法可以用点数法、接数法、添1法进行计算。
师:7个土豆,袋子破了,掉了1个,还剩下几个土豆?预设:求还剩下几个土豆,就是从7个土豆中去掉1个,用减法计算。
列式为:7-1=师:怎么计算出得数呢?预设1:我用的是圈一圈的方法:把7颗珠子代表7个土豆,圈出1个,剩下的就是6个。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背土豆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加减法的概念,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然而,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操作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故事情境,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故事、游戏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故事情境相关的图片和素材。
2.准备加减法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背土豆的故事,引入加减法的概念。
故事中,小明背了8个土豆,然后又背了3个土豆,问小明一共背了多少个土豆?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题目可以是图片形式的,也可以是文字形式的。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这些问题,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实际操作,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练习和交流。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减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背土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背土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一首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依据的儿歌,它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描绘了背土豆的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这首儿歌涉及了数的认识、数的排序、加减法等数学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基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背土豆》时,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背土豆》,掌握数的认识、排序、加减法等基本数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熟练地背诵《背土豆》,掌握儿歌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
2.难点: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准备《背土豆》的儿歌歌词、教学PPT、实物道具等。
2.教学环境:布置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便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数学小游戏,引出今天的课程《背土豆》。
游戏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背土豆》的儿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和内容。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让学生对歌词中的数学知识有所了解。
一年级数学上册《背土豆》教学设计[五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背土豆》教学设计[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917ed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4.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背土豆》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背土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借助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会计算7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背土豆》这一课。
首先,老师问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段小动画片。
在看动画片之前,听清老师的问题,请你思考一下,动画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播放动画片)师:好,动画片播放完了。
那么,谁能给大家说说动画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互相讲故事。
师:谁能个大家讲一讲啊?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通过小动画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讲故事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学会记录与观察,通过7加减的互逆运算,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师:我们先看故事的前一部分,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老鼠放了几个土豆在口袋里啊?请你根据图来说一说。
生:图上一堆有5个土豆,另一堆有2个土豆,一共有7个土豆。
(出示图1)师:那如果用让你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你会吗?生:5+2=7师:说得非常好。
那除了这种分法,我们还有没有别的方式将土豆分成两堆呢?用算式怎样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课件上相应移动土豆的数量)生:一堆1个,另一堆6个。
1+6=7一堆2个,另一堆5个。
2+5=7一堆3个,另一堆4个。
3+4=7一堆4个,另一堆3个。
4+3=7一堆6个,另一堆1个。
6+1=7师:大家说得都很对。
那我们接下来看一看,故事继续进行,发生了什么事啊?(出示图2)生:小老鼠的口袋破了,土豆漏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土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正确计算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设计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复习6以内的口算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脑子反应真快呀,只要我们平时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我们的大脑一定会越来越灵活的。
但是小老鼠呀它不会,它找到了两堆土豆这些土豆不在一块小老鼠就不知道有多少个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愿意)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老鼠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一共有多少个?
探讨7的加法及计算方法
(1)出示第一幅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来问题: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来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图中的情境。
如一只小老鼠正在往袋子里装土豆,一边有5个土豆,另一边有2个土豆。
接着,根据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提出哪能些数学问题”,学生只在提出的问题合理,老师都给予肯定。
(2)将“一共有多少个土豆”作为主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会列出“5+2=7”或“2+5=7”。
重点提问: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算法。
学生已经有了6的加法的计算经验,因此很容易探索出7的计算方法。
2、还剩下几个?
探讨7的减法及计算方法
(1)出示两个连续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讲一个“背土豆”的数学故事,并提出问题。
学生在讲壕数学故事的同时,老师要善于捕捉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如袋子里有个土豆,掉出来1个,袋子里还剩几个?
(2)解决问题,并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时,引导学生列式并计算出得数:7-1=6。
重点提问:你是怎样得到还剩6个土豆的?鼓励学生结合操作活动(如画图、摆小棒、摆圆片等)对算式进行解释。
(3)反馈交流算法。
教学时,如果有出现教科中是淘气和笑笑的方法,可直接出示“笑笑和淘气是这样算出‘7-1=6‘的,你能读懂吗“,引导学生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写算式,(课件出示课本37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说一说(课件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算式和算法)
3、画一画,填一填
出示珠子图让学生看图说一个加法算式、一个减法算式。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帮助小老鼠的同时学习了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使我们的口算能力得到提高。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为自己的大脑加油,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乱吃零食,相信我们小朋友们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