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3)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2)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2)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江门市第一中学景贤学校唐小虹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重点1.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难点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教学方法阅读合作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导入新课躬行君子、堪为师表——叶圣陶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张中行(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作家作品)二.读准字音理解词句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

2.梳理文章结构,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写话主张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合作研究叶先生的写作主张及其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的原因。

(1)叶圣陶先生认为写文章应怎样?(用书上的原句回答)(2)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你认同吗?(小组合作)2.分析文本写作上的特点。

(1)理性质朴,真挚诚恳。

(2)以小见大,凸显人物。

(3)简明有理,不失深情。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谈谈你的收获。

2.作业: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

板书设计修改文章待人宽送客回信作文做人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主张“写话”风格鞠躬尽瘁律己严重视“简洁”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被安排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课文选自《读书》1900年第一期,有删改。

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新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生 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要求: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获得有益启示。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一方面对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再陌生,除了掌握了概述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之外,他们对于文章中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领会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借鉴本文写法进行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练习。

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会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神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人写文的技巧。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

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本课的出现,对学生的做人做事都有很多的启发。

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生字词语,并能灵活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领会他的语文主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人律己的品性。

一、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二、难点理解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领会他的语文主张。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案。

1课时一、导入新课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作等身,但他一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二、预习检测1.字词检测(略)2.作者介绍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3.相关链接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三、整体感知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8):先总写后分写,歌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二层(3~8):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三部分(9):谈学习和仿效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思考。

四、精读课文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①待人厚:(1) 修改文章;(2) 送客;(3) 复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新人教七下)共3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新人教七下)共3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新人教七下)共3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新人教七下)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新人教七下)一、教学目标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爱生活、爱读书、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1.叶圣陶先生的伟大贡献。

2.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数码多媒体课件。

2. 复印教材。

3. 学生课前阅读教材。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环节本节课的主题为《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位先生的照片,了解一下他的形象。

2. 了解一个伟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并回答一些问题。

(1)叶圣陶先生是谁?(2)叶圣陶先生的生平是什么样子的?(3)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什么?(4)你认为叶圣陶先生对人类文明有什么贡献?3. 深入了解叶圣陶先生请同学们做一些深层次的阅读并回答一些问题。

(1)读一读第三段。

你认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叶圣陶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是一生难以估量的,他不但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和丰盛学校,同时还创建了“益友体”的孤儿和残疾儿童福利会,请看第四段可以了解详情。

”(2)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什么,他的教育成果有哪些?(3)阅读第五段。

请说说你的看法。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小事做好,从一点点小事开始,渐渐地成就了大事。

4. 总结性发言请学生们就本次课说说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五、教学效果的评估1. 听学生们的总结性发言。

2. 教师查看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

3. 教师听取学生的问题和困惑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教育思想,认识到他对中国教育事业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同时,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学生们也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行为,认识到每个人所做的小事都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通过听取学生的总结性发言和查看练习的完成情况,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五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抓住阅读重点,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基本理解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小雅》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今天我们所学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记载的叶圣陶先生就是一位拥有崇高德行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叶老具有怎样的德行。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先让学生采用略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点,要求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略读方法指导: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

略读可以运用下列技巧:1.不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2.要利用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

3.通过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以快速掌握大意。

4.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如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抓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句段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相关资料1.介绍作者。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2.简介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等。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3.介绍写作背景。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能深深地感受到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

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01
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所具备的品德
和价值观,以及这些品德和价值观对今天学生的启示和影响。
02
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文章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
写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0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和为人处 世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了解叶圣陶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培养对文学经典的敬
畏之心。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引起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兴 趣,激发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
课文解读
总结词:深入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课件展示叶圣陶先生的 生平、作品和传记文学的相关 知识,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更多关 于叶圣陶先生的资料,拓宽他 们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彼此对叶圣陶先生和传记文学 的看法,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 作。
进行批判性思考。
情感态度
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态度 如何,是否能够理解作
者的情感和观点。
教师反思
01
02
03
04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 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是 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的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和谐、积极 ,学生是否感到舒适和安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感受叶圣陶的可贵品质。

2.细读重点语段,理解描写性、评价性和抒情性语句,学会从多种表达方式读散文。

3.理解“君子”品格。

教学重点:从多种表达方式读散文教学难点:理解“君子”品格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昨天,我们提前阅读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其实我们早就在初中语文的世界与叶圣陶先生相遇,请大家看到语文教材封面,这上面的“语文”二字便是先生题字,浑厚凛然,字如其人。

先生曾言:“教是为了不教”。

与我们而言,学是为了会学。

作为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精辟独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先生的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会从多种表达方式读散文。

PPT展示中心句: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二、见君子之行,明君子之德1.略读全文,概括本文记叙了哪些与先生有关的事件,是怎样进行描写的,从中可见先生的何种君子之德。

(目标预设:让学生学会从记叙与描写角度读散文)要求:小组合作,做好旁批。

角度:描写方法+事件+人物形象教师示例: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运用动作描写,记叙了先生“细描标点”之事,可见先生潜心贯注,严谨细致。

学生讨论5分钟学生发言+教师梳理①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修润课本——语言描写——不耻下问】②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朝阳中学胡双
教学目标:
1、略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结合课文内容,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本文所写内容进行评价。

3、掌握本文叙议结合、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4、学习叶圣陶老先生过人的品德。

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写法,学习品德。

教学方法:略读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他是现代作家,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的作者,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的作者;他曾发现、培养和推荐过一批像巴金、戴望舒这样优秀青年作家;
他是一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做出了具有创造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他曾教育自己的儿子“为文先为人”;
他还是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著名诗人臧克家评价他身上兼具温良恭俭让的美德。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
板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二、作者简介
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
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累赘拖沓妥帖别扭修润商酌
2、说说词义、古文义
颠沛流离: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四、略读课文,理清思路。

提示:
先看题目,确定中心人物,重点内容(“二三事”在哪些段落)。

再看看其余段落写点什么,抓住重点字词思考每段内容。

最后梳理思路(用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
1、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三部分(3~8):详写叶圣陶先生两种过人的品性。

第四部分(9):谈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2、本文记述了哪些事?把这些事件分类,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1)修改文章 (2)送客 (3)复信
(4)写话重风格(5)文风重简洁(6)写作求完美
板书:待人厚,律己严。

五、合作交流,品味语言。

1、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

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认为作者的评价是否恰当?叶圣陶先生是否是作者所说的那样的人?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六、把握形象、理解手法
1、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以小见大)
在叙事的过程中加入了评价性的语句。

(叙议结合)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叶圣陶老先生,他身上待人宽、侓己严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我们也看到,美德养成于平凡普通的生活,体现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小事。

八、课后作业:写一写你身边具大品德的小人物。

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待人厚律己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