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题(生物)大纲版
2011高考生物预测

C.据 该 研 究 成 果,在 家 蚕 养 殖 上 应 注 意 合 理 控制家蚕种群的养殖密度
D.乙图中通过 栙 途 径 储 存 的 能 量,除 了 未 利 用的部分以 外,一 部 分 可 以 流 向 下 一 个 营 养 级 ,另 一 部 分 流 向 分 解 者
的细胞
暰答 案 暱A
暰答 案 暱D
7.琥珀酰胆碱是临床手 术 前 常 用 的 全 身 麻 醉 辅
B.从生态 系 统 成 分 分 析,松 线 小 卷 蛾 属 于 消
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费者
德 B.若b1 链 的 (A+T+C)/b2 链 的 (A+T+ G)=0.3,则 b2 为 RNA 链 C.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 B,则该生
物体可以合成出物质乙 D.图2所示的生物体中存在 含 有 4 个 b基 因
考前信息预测港
生暋物
暋信暋息暋仅暋供暋参暋考暋
暋
暋暋暋暋暋暋暋
暋
2011年最新理综高考信息
炎生暋物 一、选择题
1.为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某研究性学习小 组 完 成 了 A、B、C 三 组 实 验。定期 对 不 同 培 养 液 中 的 酵 母 菌 进 行 计
相等
A.三组的 环 境 容 纳 量 可 能 不 同,B 组 的 环 境
暰答 案 暱D
文 容纳量大
B.探 究 的 课 题 可 能 是 影 响 种 群 数 量 动 态 变 化 的外界因素
C.三 组 的 培 养 温 度 可 能 不 同,A 组 的 培 养 温 度最适宜
D.三组的 营 养 初 始 供 给 可 能 不 同,C 组 营 养
3.下图是某生态系统 有 关 功 能 的 示 意 图。 下 列
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生物

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生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下列有关化合物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都含有溶酶体、叶绿体和内质网B.毛霉、青霉和酵母菌都含有核膜和线粒体C.生长素和干扰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D.麦芽糖、蔗糖和半乳糖都是由两个单糖结合形成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能继续合成各种蛋白质B.细胞质中的代谢活动最终受细胞核的控制C.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3.下列哪项符合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准确理解()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过程,线粒体中可发生C6H12O6→C3→CO2过程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O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h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有几种是正确的()①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②c、d两点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③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④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A.1种说法正确B.2种说法正确C.3种说法正确D.4种说法正确5.下列关于细菌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和人的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的生物膜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细胞都有双层膜结构B.三种细胞都没有生物膜系统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D.细菌和成熟的红细胞除了有细胞膜外,无其他生物膜6.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题(30道选择题 20道压轴题)生物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题(生物课标版)(30道选择题+20道压轴题)一、选择题部分(30题)1.在人体血浆中,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不.应包括()A.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B.特异性与抗原相结合C.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降低血糖浓度2.右图为生物膜简明结构模式图,a、b表示两种物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细胞膜局部,则膜两侧还应分布着多糖B.若b表示抗体,则该膜为核糖体膜局部C.若该图表示内质网膜局部,则b可表示性激素D.若a表示水,b表示氧气,则该过程的进行需要消耗ATP3A.与上述四种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四种细胞转录的mRNA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如mRNA3在其它细胞中也有C. 四种细胞的全能性有差异,如幼嫩红细胞的全能性大于造血干细胞D.四种蛋白质的功能不同,其原因是它们的氨基酸组成不同4.通过实验研究温度对a、b、c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酶的最适温度为36℃左右B.当温度为某一任何固定值时,酶的用量都会影响实验结果C.该实验中有两个自变量,因变量只有1个D.若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b的顶点上移5.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
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C.遮光比例不影响叶绿素a/b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6.右图表示环境因素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当处于a或b点时,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均可产生ATPB.当所处环境中缺镁时,在CO2含量不变的情况下,a点可能降到b点C.b点与a点相比,b点时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较多D.a点与b点光合作用速率差异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不同7.由于酒后开车,对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危害极大,因此,我国把酒后开车按严重违章论处。
2011生物高考试题汇编

2011生物高考试题汇编种群、群落(11年新课标卷)31.(12)分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
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回答问题:⑴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⑵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⑶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⑷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31.【解析】⑴人吃兔,狐也吃兔,人同时也捕食狐,所以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关系。
病毒与宿主是寄生的关系,故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⑵见下图。
⑶人登岛以后,狐狸濒临灭亡,野兔数量大大增加,导致食物空间等竞争加剧,则竞争强度增加。
⑷捕食者种群密度增加,导致野兔数量呈下降趋势,流行病传染程度减弱。
【答案】⑴竞争和捕食寄生⑵见上图⑶增加⑷减弱(11年大纲版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2011年安徽卷) 6、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答案:B考查群落的结构演替以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大纲版】2011高考预测题(生物)

2011届大纲版生物预测题第Ⅰ卷(选择题)CO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低碳”生活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根据下图所做出1.大气中2的判断不正确的是()CO含量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2CO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B.大气中2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答案】B【解析】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所引起的。
2.将一株绿色植物置于密闭锥形瓶中,如图一3所示。
在连续60分钟监测的过程中,植物一段时间以固定的光照强度持续照光,其余时间则处于完全黑暗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瓶内CO2浓度变化结果如图一4所示。
据此分析可知()A.最初10 min内,瓶内CO2浓度逐渐下降,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增强B.第20~30 min内,瓶内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呼吸作用逐渐增强C.第40~60 min内,瓶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大致相等D.瓶内植物在照光时段内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平均为90 ppmCO2/min【答案】D【解析】90 ppmCO2/min反应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而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要要加上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3.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D.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A【解析】低碳生活方式降低CO2大量排放到大气中,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特点是双向的,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双向传递,故C是错误的;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4.2010年6月11日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开幕,本届世足赛基因兴奋剂的检测是其中一个重要课题。
2011年全国各地生物高考试题分类汇篇共9篇

2011年全国各地生物高考试题分类汇篇:九免疫部分1、(11年大纲版全国卷)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答案】C2.(11年上海卷)登革热是由蚊虫叮咬传播的微生物传染病,该病的传播途径属于A.接触传播B.空气传播C.病媒传播D.媒介物传播答案:C3.(11年上海卷)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T淋巴细胞C.致敏T细胞D.浆细胞答案:D4、(2011年浙江卷)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属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B、受体接收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答案:A5.(11年上海卷)人工免疫时常将经过理化方法杀死的病原微生物作为疫苗,这表明抗原刺激免疫系统的决定因素在于A.抗原细胞的完整性B.病原微生物的活性C.抗原空间结构的正确性D.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异性答案:C6、(11年重庆卷)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经医生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 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答案:A7、(11年新课标卷)回答问题⑴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
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生物(教师版精品)

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及解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72分)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进行ATP的合成B.进行mRNA的合成C.存在血红蛋白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答案】C【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ATP的合成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A不能说明;在没有分化的细胞中也进行mRNA的合成,B不能说明;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一定是红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C能说明;所有的正常细胞中都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D不能说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对相关生物学概念理解到位,记忆准确,解读题目信息的难度不大。
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答案】B【解析】考查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
水分子过膜方式是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
洋葱表皮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说明细胞失水了。
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此时细胞吸水且细胞液应该小于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
【点评】本题主要利用课本实验进行展开。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
2011年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及答案汇编

2011高考生物试题汇编大纲全国卷(72/300) (1)(适用地区:湖北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新课标卷(90/300) (4)(适用地区:湖南河南江西山西新疆宁夏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四川卷(72/300) (9)重庆卷(72/300) (13)山东卷(73/240) (16)北京卷(80/300) (21)天津卷(80/300) (25)福建卷(80/300) (30)浙江卷(80/300) (34)安徽卷(90/300) (38)广东卷(100/300) (43)海南卷(100) (47)江苏卷(120) (55)上海卷(150) (66)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72分)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 进行ATP的合成B. 进行mRNA的合成C. 存在血红蛋白D. 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2. 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 甲<乙,被动运输B. 甲>乙,被动运输C. 甲>乙,主动运输D. 甲=乙,主动运输3. 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
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 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 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 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 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 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5.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