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新生儿胸部物理治疗技术操作流程
胸部物理治疗--亳州市人民医院ICU张飞鹏

胸部物理治疗胸部物理治疗是采用专业的呼吸治疗手段松动和清除肺内痰液,防止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改善呼吸功能的一类治疗方法。
治疗原理有两个基本环节组成:1.松动痰液、降低粘稠度,促进其由外周向中央移动。
包括体位引流、胸部扣拍和振动、高频胸壁振动、呼气末正压、肺内叩击通气技术等。
2.指导患者咳嗽或模拟咳嗽动作,加强咳嗽能力,将痰液咳出体外,必要时采用负压吸引吸痰。
包括指导性咳嗽、用力呼气技术、主动呼吸周期、自然引流、机械性吸呼气技术等。
松动痰液:1.体位引流:根据气管支气管树的特点,将患者摆放于一定体位,借助重力作用促使各肺叶、肺段支气管内痰液向中央大气道移动。
每天3—4次,每种体位20—30分钟,必要时可增加强度。
夜间痰多咳痰次数少的患者晨起引流效果好。
必要时加用叩击振动,引流后指导性咳嗽能更好清除痰液。
引流原则:肺上叶引流可坐位或半坐位,中下叶引流可头低脚高位,根据不同部位转动身体角度,身体倾斜度超过25度效果更好。
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加量,避免污物进入健侧肺。
适应症:气道痰液过多,过于黏稠,咳痰无力,AECOPD、肺不张、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伴痰多、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等。
禁忌症:颅内压高于20mmHg,头颈部损伤,活动性出血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误吸,近期脊柱外伤或手术,肋骨骨折,食管手术,支气管胸膜瘘,气胸及胸腔积液,肺水肿,肺栓塞,烦躁焦虑年老体弱不能耐受体位改变者。
2.胸部扣拍与振动:禁忌症:近期行肺叶切除术,肺挫裂伤,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安置心脏起搏器,胸部疼痛,脊柱疼痛,脊柱疾病,骨质疏松,肋骨骨折及胸部开放性损伤,胸部皮肤破损、感染和皮下气肿,凝血机制异常,肺血栓,肺出血,避免扣拍重要脏器,以及肿瘤部位等。
操作要点:手工操作扣拍:手掌弓形,手腕支撑,幅度10cm,频率2—5次/S,每个治疗部位3—5分钟。
振动:手掌重叠,双肘伸直,频率12—20次/S,每个治疗部位3—5分钟。
胸部理疗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胸部理疗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胸部理疗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胸部肌肉紧张、改善呼吸困难等问题。
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对于胸部理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胸部理疗的操作步骤,并详细阐述评分标准,旨在帮助操作者正确、安全地进行胸部理疗。
一、胸部理疗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在进行胸部理疗之前,操作者需要先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主诉和病史。
同时,清理治疗区域,确保无杂物和不洁净,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2. 准备理疗设备操作者需要准备好所需的理疗设备,包括理疗仪器、理疗介质(如按摩油或乳霜)、热敷器等。
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以及器械的清洁与消毒。
3. 定位检测操作者需要仔细检查患者的胸部状况,了解其胸廓、皮肤和肌肉的情况。
通过触诊、视觉检查等方式,明确理疗的目标区域,并标记在患者的皮肤上,以便后续的操作。
4. 前期准备在进行理疗之前,操作者需要帮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让患者脱去上衣、松开胸部束缚,确保理疗操作的顺利进行。
5. 理疗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胸部理疗方法。
常用的胸部理疗手法包括按摩、振动、热敷和牵引等。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感受,调整力度和频率,确保理疗的舒适性和效果。
6. 后期观察在理疗结束后,操作者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
记录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理疗后的生理指标,以便评估理疗的效果和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二、评分标准为确保胸部理疗的质量和效果,常采用评分标准来评估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程序的规范性。
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操作技术评估操作者的操作技术是否熟练、规范。
包括手法的准确性、力度和频率的掌握,以及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调整的能力。
2. 治疗效果评估胸部理疗对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
包括疼痛减轻、呼吸困难缓解、胸部肌肉放松等方面的观察和测量。
3. 安全性评估操作者在胸部理疗过程中是否注意到患者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胸部物理治疗

气道湿化
适用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 湿化治疗:通过湿化器装置,将水或溶液蒸发成水蒸气或小
液滴,以提高吸入气体的湿度,达到湿润气道的黏膜,稀释痰液 的目的。
雾化治疗:利用特定的装置将水分和药物形成气溶胶的液体
微滴或固体颗粒,使之吸入并沉积于呼吸道和肺泡靶器官,达到 治疗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
胸部物理治疗的注意事项:
1.胸部物理治疗需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进行,并密切 观察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
2.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量的变化,如为血性、黄 色痰或量增多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3. 胸部物理治疗需改变体位时, 需事先固定好血管内 放置的导管、气管套管。骨折者搬动时需小心以避免 移位。
分泌物减少<25ml/d。 病变部位呼吸音改善,无啰音,听诊清晰。 胸x片改善。 呼吸模式与呼吸机的设定条件降低。 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良好。 SpO2与血气分析好转。 病人无发热。
胸部物理治疗的并发症:
大出血。 因体位改变引起血管内导管或气管套管移位、
骨折移位等。 低氧血症。 急性心肌梗死。
机械排痰
适用于痰液粘稠无力咳出,意识清楚或建立人气道者。 可以经患者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 负压吸痰。
注意事项:1、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秒,两次抽吸间 隔时间应大于3分钟。2、吸痰动作要迅速、轻柔、将 不适感降至最低。3、在吸痰前,后适当提高吸入氧 浓度,避免吸痰引起低氧血症。4、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
需要机械通气的病人 黏液增加,纤毛活动减 少使排痰不畅,不均的通气导致通气/血流比 例失调,以上因素增加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
胸部物理治疗的适应症:
上腹部手术后病人 功能残气量下降20%,肺不张,
胸肺物理治疗

胸肺物理治疗胸肺物理治疗(chest physiotherapy,CPT)是指采用规范的护理程序,通过对患儿肺部情况评估-雾化吸入-叩拍-振肺-咳嗽运动-体位引流-吸痰等物理措施来保证机体维持正常的肺通气和肺换气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法。
胸肺物理治疗目的就是增加氧气交换、改善通气/血流比、增加肺活量、减少呼吸肌做功、促进分泌物排出、增加肺的顺应性、促进肺扩张、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
一、适应证适用于呼吸科、胸外科、ICU等临床长期卧床、活动障碍、营养缺乏等有大量黏液和稠厚分泌物、呼吸功能低下或咳嗽无力的患儿。
1.痰液过多。
2.痰液阻塞可能导致血气分析异常及意识障碍。
3.因昏迷、瘫痪、疼痛以致咳嗽微弱而导致排痰不畅。
4.肺不张。
5.需要气管插管与呼吸机支持的患儿。
6.胸腹部手术后。
二、禁忌证1.生命体征不稳定。
2.严重心律失常。
3.颅内高压未控制者。
4.气胸未经处理者。
5.多发肋骨骨折者。
6.严重凝血障碍者。
7.严重气管痉挛。
8.严重癫痫。
三、操作步骤及方法(一)气道湿化1.雾化吸入详见第四章第六节“雾化吸入术”。
2.持续加温加湿在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时,使用微量泵持续滴注法或使用加温加湿器持续湿化,以达到持续气道湿化,提高呼吸道防御功能,确保气道通畅避免呼吸道感染。
(1)微量泵持续滴注法:取50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后连接好延长管和5号头皮针,排气后头皮针插在距离吸氧管的前端2cm外,氧气管插入套管内5cm,并用纱布将氧气管和头皮针环形固定于套管外周,将注射器固定在微量泵上,调节好速度为2~4ml/h。
(2)湿化量:一般认为长期湿化的成人患者每天的湿化量在300~500ml,小于300ml起不到湿化作用,大于500ml则成为湿化过度。
小儿每天的湿化量在100~200ml为宜。
实际需要的湿化量必须视室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体温、患儿的出入量、痰液的量和性质作适当调整。
(3)湿化液选择:临床上最常用的湿化液是蒸馏水和生理盐水。
胸部物理治疗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胸部物理治疗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在进行胸部物理治疗之前,为了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和诊断,医护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胸部物理治疗的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的制定方法。
一、胸部物理治疗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在进行胸部物理治疗之前,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其病史、症状和过敏史等。
同时,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体温、呼吸频率等。
医护人员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疼痛程度、呼吸困难等。
2. 治疗准备医护人员需要准备胸部物理治疗所需的器械和设备,如振动器、气囊、仪器仪表等。
同时,需要确保治疗场所的清洁和卫生,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3. 治疗过程(1)治疗位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护人员选择和确定治疗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采取坐位或卧位,并保持身体的放松。
(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医护人员选择适当的物理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振动疗法、气囊压力疗法、热疗法等。
(3)治疗时间:治疗的时间一般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一般为15-30分钟。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治疗的效果进行调整,如适当延长或缩短治疗时间。
4. 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要记录患者接受治疗的情况,包括治疗方法、治疗时间、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等。
同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如饮食调理、体育锻炼等。
二、评分标准的制定方法评分标准对于胸部物理治疗的操作流程及效果的评估非常重要。
以下是评分标准的制定方法:1. 制定评分指标评分指标需要根据胸部物理治疗的特点和目标来确定,包括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时间的控制、患者的反应等。
医护人员可以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制定相应的评分指标。
2. 设定评分标准根据评分指标,医护人员需要设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可以以数字表示,也可以采用文字描述。
评分标准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一致性,医护人员在进行评分时能够准确地进行判断。
新生儿亚低温技术操作规程

2. 加水:使用前水箱加水至水位计标线水平。 3. 铺毯:将降温毯铺在患者病床。 4. 连接传感器:传感器一端插入主机接口,另外一端夹于
患者腋窝。 5. 开机:打开电源开关。水温表和体温表显示开机时间
实测温度。 6. 设定机温和水温。 7. 设置体温下线报警值:体温报警下线设置值比机温设
定值低 1 度至 2 度。 8. 监护患者:监护患者病情变化、皮肤、肢端情况及生
命体征变化。 9. 结束治疗:先停物理源。 10. 按操作要求取出温度传感器、毯子、清除冷却循环
水,拆卸管道,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11. 记录患者病情,开停机时间,生命体征变化及评价
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1 无菌观念强。
2 动作轻柔、熟练。 3 关心病人、体贴患者 4 用过物品处理正确。
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技操术作操规作范流程
操作目的 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 目的
评估要点 1 患儿病情及全身皮肤情况。 2 检查仪器是否完好。
操作准备 1.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准备用物:亚低温治疗仪、电源线、地线、温度传感器、 管路、辐射台、蒸馏水等。
操作步骤 1. 使用前向家属说明目的、方法、评估患者病情、将患 儿置于辐射台上。
胸部物理治疗 (3)

4.胸骨损伤、肋骨骨折、血气胸患者不宜
胸部扣拍、振动和摇动。
厚德
精益
创新 图强
谢谢!
物理治疗的目的:
打开萎陷的肺泡,促进肺泡复张,保持肺 泡换气。 清除痰液,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 改善通气/血流比例。 通过变换体位最大限度增加心肺功能。 预防及治疗呼吸并发症的发生。
胸部物理治疗的适应症:
人工气道的病人 缺乏喉保护性反射,湿 化不充分,排痰功能的下降,以上因素可 增加医源性肺炎的风险 。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体位引流
目的
原理
生理影响 注意事项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体位引流
利用重力调整患者体位,使各肺叶或肺段分
泌物流入大气道内,借助于咳嗽而排出体外,因
而又称重力引流。基本原则是使病变部位放在高
位,引流支气管的开口方向朝下,以促进分泌物 的引流,改善动脉血氧合,缓解呼吸困难。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体位引流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胸部扣拍
体位引流时经常应用叩拍、振动或摇动技 术来松解分泌物在气道壁上的粘附。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胸部扣拍
扣拍 是将手掌微曲或用机械扣拍器在吸 气或呼气时叩击患者胸壁,频率约3~5次 /分钟,一般认为叩拍力可通过胸壁传送 到气道,将支气管壁上的分泌物松解。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扣拍
重点扣击需引流部位,沿着支气管走向由 下向上、由外周向中央扣击,叩击时间 1~5分钟 。 皮肤易破者可用布垫覆盖叩拍部位。
胸部物理治疗的疗效标准:
分泌物减少<25ml/d。 病变部位呼吸音改善,无啰音,听诊清晰。 胸x片改善。 呼吸模式与呼吸机的设定条件降低。 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良好。 SpO2与血气分析好转。 病人无发热。
胸部物理治疗

俯卧位通气时的护理要点
1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2
保持气道通畅
3
保持各管道通畅
4
注意患者体位,保证通气效果
-40-
早期功能锻炼种类
主动性活动
被动性活动
主动及需加 辅助的活动
-41-
-12-
二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
1、用力呼吸技术 2、咳嗽训练 3、体位引流 4、胸部扣击、震颤 5、体位引流治疗
-13-
1、用力呼吸技术
( Forced expiration technique,FET)
方法
• 张口深吸气后用力 呼气或吹气
• 呼气时收缩腹肌和 肋间肌使肺容量降 低
• 放松呼吸后重新开 始
心脏术后呼吸道护理
——胸部物理治疗技术
定义
胸部物理治疗(Chest physiotherapy,CPT) 又称支气管清洁疗法(Bronchial hygiene t
herapy,BHT)或胸部生理疗法(Chest physi otherapy),是一类非药物的以简单的手法或 以改变病人体位、训练病人调整呼吸的动作或 咳嗽的技巧为基础的治疗手段的总称。
• 扣击同时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咳痰
-25-
震颤
操作者双手掌重叠,置于要引 流的胸廓部位,嘱患者深呼吸 ,在呼气时手掌紧贴胸壁,施 加一定压力,并作轻柔地上下 抖动。震颤频率为3~5次/秒 , 每一部位重复6~7个呼吸周期 ,每次时间15~20分钟。
-26-
胸部扣击、震颤注意事项
• 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咯血及低血 压、肺水肿患者,禁用胸部叩击、震颤。
-37-
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
• 观点3 : 经过动物试验发现, 俯卧位形成的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暖箱调节至合适温湿度。防止患儿受凉
2 妥善固定各个导管和引流管,防止操作过程中导管脱落。
3连接好吸痰装置,以备患儿痰液过多,引起窒息。
再次洗手。
4打开温箱,听诊患儿痰液的部位。
注意事项
1若患儿痰液较多,可先行吸痰,再进行扣背。
2听诊痰液较多的部位,可增加叩击次数。
3操作过程种为患儿保暖,保证患儿的安全。
4观察患儿病情的变化,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叩击。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新生儿胸部物理治疗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项目
操作规范
操作目的
简易呼吸器面罩有节律地叩击,对呼吸道、肺部的直接振动,使附着在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通气功能
评估要点
1患儿的病情是否适合进行叩击
2在喂奶后2h进行,避免引起溢奶和呛咳。
3根据患儿体重,准备大小合适的面罩。
操作准备
1环境准备:光线合适,温湿度适宜
5一手托住患儿的后颈部,使患儿上身抬高15-30度。一手托住面罩,并用手掌堵住面罩孔处。
6用腕部的力量由下而上由外向内(避开双肾)叩击患儿背部及胸部。叩击速度100~120次/min,每次叩击提起2.5~5cm,每次叩击1~2min。
7叩击完毕后为患儿取舒适卧位,若痰液较多立即给予吸痰
8整理用物,处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