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分试验

合集下载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筛分试验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筛分试验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筛分试验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是一种常用的道路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筛分试验是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都需要进行。

筛分试验可以用来评估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粒度分布情况,即将混合料样品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的质量比例。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确定混合料的最大颗粒尺寸、均匀系数、级配曲线等重要指标,为制定配合比和控制质量提供依据。

筛分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1. 选取适当大小的混合料样品,将其充分混合均匀;
2. 准备一套标准筛网,根据要求选择孔径大小,将筛网从上至
下按照大小递减排列;
3. 将混合料样品倒入最大孔径的筛网上方,用手轻轻摇动筛网,使颗粒能够自由落入下一层筛网中;
4. 重复操作3,直至最小孔径筛网的颗粒全部被筛分;
5. 按照标准规定,称取各个筛网中颗粒的质量,计算出各个粒
径范围内颗粒的质量比例,并绘制级配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筛分试验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品的大小、筛网孔径、筛分时间、筛分方式等,因此在进行试验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可靠性。

总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筛分试验是道路基础材料控制质量的一项必要工作,通过试验可以有效评估混合料的粒度分布情况,为保
障道路安全和寿命提供技术支持。

砂筛分试验报告

砂筛分试验报告

砂筛分试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研究和确定砂的颗粒分布和筛选过程中的一些性质,进一步了解砂的颗粒组成,为土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数据。

实验原理砂筛分试验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将砂料进行筛分,根据筛网上通过的砂料质量与总质量的比例,来确定不同粒径级配的砂的颗粒分布情况。

实验中常用的筛网孔径主要有0.075mm、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等。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准备好,包括标准筛网、砂样、筛分器等。

2.样品准备:将砂样进行干燥处理,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选择和混合。

3.筛选操作:将砂样放入筛分器中,运行设备将砂料进行筛选,获取不同粒径的砂料。

4.分析结果:将不同筛分粒径的砂料质量记录下来,并计算每个粒径级配的百分比。

实验数据记录下表为砂筛分试验结果的数据记录:筛孔尺寸(mm)质量(g)百分比(%)0.075 100 5.00.15 200 10.00.3 400 20.00.6 500 25.01.18 800 40.02.36 100 5.04.75 0 0.09.5 0 0.0数据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出砂的颗粒分布曲线图,如下图所示:砂的颗粒分布曲线图砂的颗粒分布曲线图从砂的颗粒分布曲线图可以看出,砂样主要以0.3mm至1.18mm之间的颗粒为主,占总质量的60%以上,其中以0.6mm颗粒占比最高,达到25.0%。

0.075mm以下的细小颗粒占比较低。

同时,筛孔尺寸为4.75mm和9.5mm的筛网上没有通过的砂料,说明砂样中没有大于4.75mm的颗粒。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砂样的粒径级配情况,这对于土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同的工程环境中,对砂的颗粒分布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结论通过砂筛分试验,我们获得了砂样的颗粒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砂样的颗粒分布以0.075mm至1.18mm的粒径为主。

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筛分试验实验报告引言:筛分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物料在不同粒径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可以了解物料的粒度分布,为工程设计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试验,探究不同物料在筛网上的筛分行为,并分析其粒度分布特征。

实验目的:1. 了解筛分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筛分试验的操作技巧;3. 分析不同物料的粒度分布特征。

实验仪器与试剂:1. 筛分机:用于将物料进行筛分,常见的有振动筛和摇床筛;2. 筛网: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孔径的筛网;3. 物料样品:本实验选取了几种常见的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包括砂子、石子和粉状物料。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筛分机和筛网进行清洗,确保无杂质残留。

2. 取样:将每种物料样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取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筛分:将取样后的物料样品均匀撒在筛网上,然后启动筛分机进行筛分。

4. 分析:将筛分后的物料进行称重,并记录下每个筛孔中的物料质量。

5. 统计: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每个筛孔中物料的累积质量和累积百分比。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不同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得到了以下结果:物料A(砂子)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1.18 20 20 200.6 35 55 550.3 40 95 950.15 25 120 1200.075 10 130 130物料B(石子)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19 50 50 509.5 80 130 1304.75 70 200 2002.36 30 230 2301.18 10 240 240物料C(粉状物料)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0.3 15 15 150.15 20 35 350.075 30 65 650.038 40 105 1050.019 15 120 120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料A的粒度分布较为均匀,粒径主要集中在0.6 mm至0.15 mm之间。

试验一—骨料筛分试验

试验一—骨料筛分试验
按筛孔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上。 3)将套筛在摇筛机上筛10min, 取下套筛, 按筛孔大小
顺序再逐个用手筛, 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实样总量的 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 并和下一号筛 中的实样一起过筛, 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对大于 19.0mm的颗粒, 筛分时允许用手拨动。 4)称出各筛的筛余量, 精确至1g。若各筛的筛余量与 筛底实样之和超过原实样质量的1%时, 须重新试验。
2.1 砂的筛分试验
2.1.3 主要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 称量1000 g,感量1 g; 方孔筛: 孔径为150 μm、300μm、600 μm、1.18 mm、
2.36 mm、4.75 mm及9.50 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 和筛盖; 摇筛机; 搪瓷盘,毛刷等。
M xA 2A 3A 1 4 0 A 5 A 0 1 A 65A 1
➢A1、A2、A3、A4、A5.A6分别为4.75mm、2.36mm、 1.18mm、600、300、150孔径筛上累计筛余百分率。 ➢根据细度模数的大小来确定砂的粗细程度。
2.1 砂的筛分试验
➢ 当=3.7~3.1时为粗砂;当=3.0~2.3时为中砂;当=2.2~ 1.6时为细砂;
a6=m6/m
A6=A5+a6
m=m1+m2+m3+m4+m5+m6 +m底
2.1 砂的筛分试验
筛孔尺寸
9.50mm 4.75mm 2.36mm 1.18mm 600μm 300μm 150μm
1区
2区
3区
累计筛余百分率(%)
0
0
0
10~0
10~0
10~0

工程岩土与测试:筛分试验

工程岩土与测试:筛分试验

试验2 筛分法大家好,这节课给大家讲解的是土工试验中粗粒土的粒度分析方法——筛分法,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以前讲过的内容:为了确定各粒组的相对含量,需用试验的方法将粒组区分开来,这种试验方法统称为颗粒分析试验。

其试验方法有筛分法和沉降法两种。

分界粒径为0.075mm.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测定粒径大于0.075mm的粗粒土颗粒分析法——筛分法。

第一、实验目的筛分试验主要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了颗粒大小分布及级配组成。

为土分类及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建材选料提供所需资料。

第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是利用一套不同孔径的筛子,将一定质量的干土样放入按孔径大小依次排列好的筛子顶层,振动筛子,称量各筛子上的剩余土粒的质量,再除以试样的总质量,计算出各粒组的百分含量。

第三、仪器设备今天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有振筛机、烘干机、电子称、标准筛等标准粗筛的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标准细筛:孔径为2mm、1mm、0.5mm、0.25mm、0.075mm、第四、操作步骤首先第1步骤需制备土样。

现场取回的土样可以放入室内风干,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或者烘干土样,使土中水分蒸发。

选用烘干机时,首先把土样放入烘干机内,再打开电源,调节温度,选择高温和鼓风。

一般湿土可在温度为在105~110℃下烘至恒温,时间在6到8个小时。

烘干后的试样中若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瓷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但需要注意不要把颗粒研碎。

然后从松散的或研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选取代表性试样,其数量如表中所示。

第2步为过筛称量先将试样过2mm的筛,分别称出筛上与筛下的质量。

2mm筛下的土粒,如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细筛分析;同样,2mm筛上的土粒如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粗筛分析。

将标准筛依孔径大小顺序叠好,孔径大的在上,最下面为底盘,将称好的土样倒入最上层筛中,盖上筛盖。

筛分试验

筛分试验

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T 0302-2005)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2、本方法也适用于同时含有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的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如未筛碎石、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级配砂砾、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沥青拌和料的冷料混合料、热料仓材料、沥青混合料经溶剂抽提后的矿料等。

二、仪具与材料1、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摇筛机。

3、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

4、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三、试验准备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下表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

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筛分用的试样质量表1四、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干筛法试验步骤1、取试样一份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

2、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

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为止;当采用摇筛机筛分时,应在摇筛机筛分后再逐个由人工补筛。

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应确认1min 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

注:由于㎜筛干筛几乎小能把沾在粗集料表面的小于㎜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而言,㎜通过率的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筛的筛下部分全部作为㎜的分计筛余,将粗集料的㎜通过率假设为0。

3、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颗粒,但不得逐颗筛过筛孔。

4、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

集料筛分试验

集料筛分试验
集料筛分试验
目录
• 筛分试验概述 • 集料筛分试验的步骤 • 集料筛分试验的标准与规范 • 集料筛分试验的应用 • 集料筛分试验的注意事项 • 集料筛分试验的发展趋势
01
筛分试验概述
筛分试验的定义
01
筛分试验是通过振动或机械方式 ,将不同粒径的集料分离,以测 定集料粒径分布的试验方法。
02
筛分试验是一种常用的集料质量 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 、道路工程等领域。
该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中集料筛分试验的术语和定义、仪 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度要求等,是进行集料 筛分试验的重要依据。
要点二
《建设用砂石》(GB/T 146852011)
该标准规定了建设用砂石的分类、规格、技术要求、试验 方法、检验规则等,对砂石材料的质量控制和工程应用具 有指导意义。
行业标准
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定期清洗筛网,清除残留物和堵 塞物,以保持其良好的透气性和
筛分效果。
检查筛网的破损和老化情况,及 时更换破损或老化的筛网,防止
影响试验结果。
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在进行集料筛分试验时,应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试验过程的安全性。
避免在试验过程中产生飞溅和粉尘,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和手套,以 保护试验人员和环境。
和组成。
密度检测
02
通过筛分试验和密度检测的结合,评估集料的密实度和孔隙率。
力学性能测试
03
将筛分试验与力学性能测试相结合,了解集料在不同粒度下的
力学性能表现。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水利工程
总结词
水利工程稳定性评估
详细描述
在水利工程中,集料筛分试验用于评估水利工程的稳定性。通过筛分试验,可以了解集料的粒径分布 和级配情况,分析水利工程在不同水位和荷载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工程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依据。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
砂的筛分试验是指将样品放入不同规格的筛孔中,运用物理原理,对样品粒度大小进行分级的实验。

一、试剂准备: 1、筛网:准备6个筛网,依次分别是0.25mm、0.5mm、1.0mm、2.0mm、3.0mm、4.75mm; 2、样品:按照相应的重量准备好研究材料; 3、容器:在有盖子的容器中准备水和碱溶液; 4、其他工具:烧杯、称量秤、容量瓶、磁力搅拌器、收集罩等。

二、实验步骤: 1、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碱溶液,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 2、逐层放入不同筛网,用手或搅拌器把样品按行程时间搅拌均匀; 3、把不同筛孔上的样品分离出来,放到容量瓶中; 4、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样品重复筛分完毕; 5、将筛分好的样品测量容量,并记录在筛分表中; 6、收集罩内样品累计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并记录在筛分图中。

三、结果计算: 1、根据筛分表,统计某一筛孔容量占样品总容量的百分比; 2、根据筛分图,绘制样品累计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的曲线; 3、根据曲线,确定样品的粒度分布; 4、根据筛分表及曲线,得出各筛孔粒度百分比,以及按照粒度分布确定样品的平均粒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T 0302-2005)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2、本方法也适用于同时含有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的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如未筛碎石、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级配砂砾、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沥青拌和料的冷料混合料、热料仓材料、沥青混合料经溶剂抽提后的矿料等。

二、仪具与材料1、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摇筛机。

3、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

4、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三、试验准备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下表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

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筛分用的试样质量表1公称最大粒径(mm)756337.531.526.519169.5 4.75试样质量不小于(kg)10854 2.52110.5四、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干筛法试验步骤1、取试样一份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0.1%。

2、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

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为止;当采用摇筛机筛分时,应在摇筛机筛分后再逐个由人工补筛。

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应确认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

注:由于0.075㎜筛干筛几乎小能把沾在粗集料表面的小于0.075㎜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而言,0.075㎜通过率的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0.15㎜筛的筛下部分全部作为0.075㎜的分计筛余,将粗集料的O.075㎜通过率假设为0。

3、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颗粒,但不得逐颗筛过筛孔。

4、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

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相比,相差不得超过m0的0.5%。

五、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水洗法试验步骤1、取一份试样,将试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3),准确至0.1%。

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涤剂、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

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根据集料粒径大小选择组成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075㎜标准筛,上部为2.36㎜或4.75㎜筛。

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尽量不将粗集料倒出,以免损坏标准筛筛面。

注:无需将容器中的全部集料都倒出,只倒出悬浮液。

且不可直接倒至0.075㎜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5、重复以上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为止,必要时可采用水流缓慢冲洗。

6、将套筛每个筛子上的集料及容器中的集料全部回收在一个搪瓷盘中,容器上不得有沾附的集料颗粒。

7、在确保细粉不散失的前提下,小心泌去搪瓷盘中的积水,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4),准确至0.1%。

以m3与m4之差作为0.075㎜的筛下部分。

8、将回收的干燥集料按干筛方法筛分出0.075㎜筛以上各筛的筛余量,此时0.075㎜筛下部分应为0,如果尚能筛出,则应将其并入水洗得到的0.075㎜的筛下部分,且表示水洗得不干净。

六、计算1、干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1) 计算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之差,作为筛分时的损耗,并计算损耗率,记入表2之第(1)栏,若损耗率大于0.3%,应重新进行试验。

m5=m0-(∑m i+m底) (1) 式中:m5——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m0——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m 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i ——依次为0.075㎜、0.15㎜……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m 底——筛底(0.075㎜以下部分)集料总质量(g)。

(2)干筛分计筛余百分率干筛后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按式2计算,记入表2之第(2)栏,精确至0.1%。

'05100ii m p m m =⨯- (2)式中:'i p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m 5——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 m 0——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 i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i ——依次为0.075㎜、0.15㎜……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

(3)干筛累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以上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记入表2之第(3)栏,精确至0.1%。

(4)干筛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P i 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记入表2之第(4)栏,精确至0.1%。

(5)由筛底存量除以扣除损耗后的干燥集料总质量计算0.075㎜筛的通过率。

(6)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记入表2第(5)栏,精确至0.1%。

当两次试验结果P 0.075的差值超过1%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粗集料干筛分记录 表2 干燥试样总量第1组第2组平均m 0(g)30003000筛孔尺寸(㎜)筛上重m i (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通过百分率(%) 筛上重m i (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通过百分率(%) 通过百分率(%) (1)(2) (3) (4) (1) (2) (3) (4) (5) 19 0 0 0 100 0 0 0 100 100 16 696.3 23.2 23.2 76.8 699.4 23.3 23.3 76.7 76.7 13.2 431.9 14.4 37.6 62.4 434.6 14.5 37.8 62.2 62.3 9.5 801.0 26.7 64.4 35.6 802.3 26.8 64.6 35.4 35.5 4.75 989.8 33.0 97.4 2.6 985.3 32.9 97.4 2.6 2.6 2.36 70.1 2.3 99.7 0.3 68.5 2.3 99.7 0.3 0.3 1.18 8.2 0.3 100.0 0.0 7.9 0.3 100.0 0.0 0.0 0.6 0.5 0.0 100.0 0.0 0.2 0.0 100.0 0.0 0.0 0.3 0.0 0.0 100.0 0.0 0.0 0.0 100.0 0.0 0.0 0.15 0.0 0.0 100.0 0.0 0.0 0.0 100.0 0.0 0.0 0.075 0.0 0.0 100.0 0.0 0.0 0.0 100.0 0.0 0.0 筛底m 底 0.0 0.0 100.0 0.0 0.0 100.0 0.0 筛分后总量∑m i (g) 2997.8 100.0 2998.2 100.0 损耗m 5(g) 2.2 1.8 损耗率(%)0.10.12、水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1)按式(3)、(4)计算粗集料中0.075㎜筛下部分质量m 0.075和含量P 0.075,记入表3中,精确至0.1%。

当两次试验结果P 0.075的差值超过1%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m 0.075 = m 3 - m 4 (3) P 0.075=0.0753m m =343100m m m -⨯ (4)式中:P 0.075——粗集料中小于0.075㎜的含量(通过率)(%); m 0.075——粗集料中水洗得到的小于0.075㎜部分的质量(g);m 3——用于水洗的干燥粗集料总质量(g);m 4——水洗后的干燥粗集料总质量(g)。

(2)计算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 4之差,作为筛分时的损耗,并计算损耗率记入表3之第(1)栏,若损耗率大于0.3%,应重新进行试验。

m 5 = m 3-(∑m i +m 0.075) (5)式中:m 5——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m 3——用于水筛筛分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 i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i ——依次为0.075㎜、0.15㎜……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m 0.075——水洗后得到的0.075㎜以下部分质量(g),即(m 3一m 4)。

(3)计算其它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质量通过百分率,计算方法与干筛法相同。

当干筛时筛分有损耗时,应按干筛法的方法从总质量中扣除损耗部分(见报告示例).将计算结果分别记入表3第(2)、(3)、(4)栏。

(4)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记入表3第(5)栏。

粗集料水筛法筛分记录 表3干燥试样总量m 3(g) 第1组第2组平均3000 3000 水洗后筛上总量m4(g) 28792868水洗后0.075㎜筛下量m 0.075(g) 1211320.075㎜通过率P 0.075(%)44.4筛孔尺寸(㎜)筛上重m i (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通过百分率(%) 筛上重m i (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通过百分率(%) 通过百分率(%) (1)(2)(3)(4)(1)(2)(3)(4)(5)水洗后干筛法筛分19 5 0.2 0.2 99.8 0 0 0 100 99.916 696.3 23.2 23.4 76.6 680.3 22.7 22.7 77.3 76.913.2 882.3 29.4 52.8 47.2 839.2 28 50.7 49.3 48.29.5 713.2 23.8 76.6 23.4 778.5 26 76.7 23.3 23.44.75 343.4 11.5 88.1 11.9 348.7 11.6 88.3 11.7 11.82.36 70.1 2.3 90.4 9.6 68.3 2.3 90.6 9.4 9.51.18 87.52.9 93.3 6.7 79.1 2.6 93.2 6.8 6.70.6 67.8 2.3 95.6 4.4 59.3 2 95.2 4.8 4.60.3 4.6 0.2 95.7 4.3 4.3 0.1 95.3 4.7 4.50.15 5.6 0.2 95.9 4.1 3.8 0.1 95.5 4.5 4.30.075 2.3 0.1 96 4 4 0.1 95.6 4.4 4.2 筛底m底[注] 0 0干筛后总量∑m i(g)2878.1 96 2865.5 95.6损耗m5(g) 0.9 2.5损耗率(%) 0.03 0.09扣除损耗后总量(g)2999.1 2997.5注:如筛底m底的值不是0,应将其并入m0.075中重新计算P0.0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