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课程设计

接触网课程设计
接触网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2011级

姓名:陈浩

学号: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陈浩学号20116687

开题日期: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内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内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第一章 负载计算

1.1 计算的条件 1.1.1 气象条件的确定

第Ⅶ典型气象区,查表可知:

最高温度:m a x 40t C =+? 最低温度:m i n 40t C =-? 覆冰温度:5b t C =-? 最大风速时的温度:5v t C =-? 最大风速:max 30V m s = 覆冰时的风速:15b V m s = 覆冰厚度:10b mm = 覆冰密度:

3900/b k g m

γ= 1.1.2技术条件的确定

70JT -:10.5c d mm =,0.599g kg m =,S=65.81 2mm

正线:CT110:12.34A mm =,12.34B mm =,0.992g kg m =, S=1112mm 站线:CT85:A=10.8mm ,B=10.76mm ,g=0.769kg/m 吊弦:30.510/d g KN m -=?

风速不均匀系数a ,最大风速时:0.85a =;覆冰时: 1.00a =

风负载体型系数k ,链形悬挂: 1.25k =

1.2负载计算 1.

2.1自重负载

1、承力索JT —70的自重负载:330.5999.8110 5.8810/c g KN m --=??=?

2、

接触线CT110的自重负载:331100.9929.81109.7310/j g kN m

--=??=?

3、接触线CT85的自重负载:33850.7699.81107.5410/j g kN m --=??=?

4、吊弦及线夹的自重负载:30.510/d g kN m -=?

1.2.2 冰负载

1、承力索的覆冰重力负载:

9

09

3

()103.1490010(10.510)9.8110 5.6810/cb b H g b b d g kN m

πγ---=??+??=???+??=?

2、接触线的覆冰重力负载:

9

11093()10222

101012.3412.34

3.14900()9.8110 2.40410/222jb b H b b A B

g g kN m

πγ---+=??+??+=??+??=? 9

8593()10222

101010.8010.76

3.14900()9.8110 2.18710/222jb b H b b A B

g g kN m

πγ---+=??+??+=??+??=?

1.2.3 风负载

1、最大风速时承力索单位长度的风负载:

2

6

max 2

6

3

0.615100.6150.85 1.253010.510 6.1710/cv c p a K v d kN m

---=?????=?????=?

2、最大风速时接触线单位长度的风负载:

26

110max 2-6-30.615A 10=0.6150.85 1.253012.3410=7.2610kN/m j v p a K v -=???????????

26

85max 2-6-3

0.615A 10=0.6150.85 1.253010.8510=6.38110kN/m j v p a K v -=???????????

3、覆冰时承力索单位长度的风负载:

2626

263

0.615100.615(2)100.6151 1.2510(10.5210)10 2.3410/cbv b cb b c p a K v d a K v d b kN m

----=?????=????+?=????+??=?

4、覆冰时接触线单位长度的风负载:

26

1102-6-30.615(A+b)10=0.6151 1.2510(12.3410)10=1.71710kN/m j bv b p a K v -=?????????+??

26

852-6-30.615(A+b)10=0.6151 1.2510(10.8010)10=1.59910kN/m j bv b p a K v -=?????????+??

1.2.4 合成负载

在计算链形悬挂的合成负载时(是对承力索而言的),其接触线上所承受的水平风负载,被认为是传给了定位器而予以忽略不计。 1、无冰、无风时的自重合成负载:

正线: 3

30110(5.889.730.5)1016.1110/c j d q g g g kN m

--=++=++?=?

站线:

33085(5.887.540.5)1013.9210/c j d q g g g kN m

--=++=++?=?

2、最大风速时的合成负载:

正线: 22

2233max 016.11 6.171017.5210/v cv q q p kN m

--=+=+?=?

站线:

22

2233max 013.92 6.171015.2310/v cv q q p kN m

--=+=+?=?

3、覆冰时的合成负载: 正线:

2222002233()(()())(16.11(5.68 2.404)) 2.341024.3110/b b cb c j d cbo jb cb q g g p g g g g g p kN m --=++=+++++=+++?=? 站线:

2222

002233()(()())(13.92(5.68 2.187)) 2.341021.9110/b b cb c j d cbo jb cb q g g p g g g g g p kN m --=++=+++++=+++?=? 4、合成负载对铅垂线间的夹角:

正线:

003

33

arctan

arctan

()()

2.3410

arctan

5.521

6.1110(5.68 2.404)10cb cb

b c j d cbo jb p p g g g g g g g ?---==+++++?==?

?++?

站线:

003

33

arctan

arctan

()()

2.3410

arctan

6.1313.9210(5.68 2.187)10cb cb

b c j d cbo jb p p g g g g g g g ?---==+++++?==?

?++?

第二章 最大跨距计算

2.1 计算的条件

1、直线区段“之”字值a =300mm

曲线区段拉出值选用表 表2.1

曲线半经R(m) 3001200

R ≤≤12001800R << 1800R ≤

直线

拉出值a(mm)

400

250

150

±300

2、接触线张力:100010/10j jm T T g kg N kg KN ==?=

链形悬挂接触线当量系数m 取0.9

接触线单位长度上的风负载:31107.2610/j p kN m

-=?

385 6.38110/j p kN m

-=?

接触线的最大风偏移值:直线区段:max 500j b mm = 曲线区段: max 450j b mm = 支柱在接触线水平面内受风时的位移(扰度):50j mm γ=

2.2 最大跨距的计算

1、在直线区段上:

正线: ()()

2

2max 112

22

1000020.50.050.50.050.369.340.97.26j jx j jx j j T l b b a mP m γγ?

?=-+--???

?

?

?=?

-+--=?

???

?

站线: ()()

2

2max

112

221000020.50.050.50.050.373.960.9 6.381j jx j jx j j T l b b

a mP m γγ?

?=-+

--???

?

?

?=?

-+--=?

???

?

故对于直线区段,最大跨距取max 65l m =

第三章 简单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3.1(站线)半补偿链型悬挂有载承力索的安装曲线

3.1.1 计算条件

承力索JT-70:max 1500c T kg =,即承力索最大允许张力:max 15c T KN =;承力

索计算截面积:265.81S mm =;承力索弹性系数105c E GPa =;线胀系数

611710c K α--=?;承力索自重负载3c 5.8810g kN m -=?

接触线CT-85:1000jm T kg =,即接触线最大允许张力:10j T KN =;接触线计算截面积:2

86mm S =;接触线弹性系数120j

E GPa =;线胀系数611710j K α--=?

η—经验系数,与材质特性有关,铜承力索为0.75

由悬挂点到最近的简单支柱吊弦间的距离(m )4e m =

无冰无风时的合成负载:m kN g g g q d j c /1092.1330-?=++=

max 40t C =+? min 40t C =-? 5b t C =-? max min

010102t t t C +=-=-?

当量跨距m l D 60=

?=2

2

(2)D D l e l -=0.751 3.1.2 计算与绘制步骤

1、 半补偿链型悬挂临界负载:

2min 2

min 2

max 00

)(24t D

b c j

lj W l t t Z T T q q +-?+-=α? 其中 j c T T Z ?+=max max 0

0m i n c j

t T T q q W ?+= 由于0c T 还是未知数,对于铜承力

索,用下式近似算出:kN T T c c 25.111575.0max 0=?==η 故kN T T Z j c 51.2210751.015max max =?+=+=?

m kN T T q q W c j

t /1021.2325

.1110

751.01092.131092.133330

0min ---?=??

?+?=+=?

2min 2

min 2

max 00

)(24t D

b c j

lj W l t t Z T T q q +-?+-=α? 2

32

263

)1021.23(60

)405(51.2210172425.1110751.01092.13---?++-????+???-=m kN /1019.413-?=

由于:3341.1910/21.9110/lj b q kN m q kN m --=?>=?,所以取最低温度时条件

为计算的起始条件。

又315.2310/v q KN m -=?

初始条件:1min 40t t ==-℃,10q q ==313.9210K -?N/m

co T 的计算:32

0co co co T AT BT C +++=

22

101max 2

max ()11.079524()

D c c j q l ES

A aES t t T T T ?=-+-=-+ 2

102

max 5.95346612()

j D c j q q T l ES

B T T ??=

=+

()

2222

02

max [1]178.48524j D c j T q l ES

C T

T ??=-=-+ 则利用MA TLAB 可算出:kN T c 85.110=

3

22.7410/j x x c T W q q KN m T -?=+=? 3110

22.7410/j c T W q q KN m T -?=+=?

(7.51)x cx j cx Z T T T KN =+?=+ 1m a x

22.51c j Z T T KN =+?=

2、有载承力索张力~温度曲线计算公式:

ES Z Z l W ES Z Z l W t t x x D

x c D x αααα-+?????

?+-=2

221212

2112424 将数据代入上式得: 23

(7.51)4562.714

142.62(7.51)117.4710

cx x cx T t T -+=+

-+?

得到cx T t -数据列表如下:

由此利用matlab 绘出cx T t -曲线如下:

有载承力索张力~温度曲线

3、有载承力索弛度~温度曲线计算公式:

t (℃)

-40 -30 -20 -10

10 20 30 40

cx

T (KN )

15

13.933

12.882

11..849

10.836

9.848

8.888

7.959

7.067

2

8x i x x

W l F Z = 由上式可得x F ~x t 列表:

x t (℃)

x F (m)

-40

-30

-20

-10

10

20

30

40

)35(m l F i x = 0.155 0.162 0.171 0.180 0.190 0.201 0.212 0.225 0.239 )40(m l F i x = 0.202 0.212 0.223 0.235 0.247 0.262 0.277 0.294 0.311 )45(m l F i x = 0.26 0.273 0.287 0.303 0.319 0.337 0.357 0.378 0.401 )50(m l F i x = 0.322 0.337 0.355 0.374 0.394 0.416 0.441 0.467 0.495 )60(m l F i x = 0.463 0.486 0.511 0.538 0.568 0.6 0.635 0.672 0.713 )65(m l F i x = 0.543

0.57

0.6

0.631

0.666

0.704

0.745

0.789

0.837

由列表绘出的x F ~x t 曲线如下:

4、接触线弛度曲线可由下式得:()()x x co f t F F =?-

x F ——待求条件下承力索弛度

co F ——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承力

250

2

001068.148i c i c l T l g F -?==

由上式可得x F ~x t 列表:

x t (℃)

x f (mm)

-40

-30

-20

-10

10

20

30

40

)35(m l f i x = -18.76 -13.52 -6.76 0 7.51 15.77 24.78 34.55 45.06 )40(m l f i x = -24.78 -17.27 -9.01

9.76

21.03

32.29

45.06

58.58

)45(m l f i x = -32.29 -22.53 -12.02 0 12.02 25.53 40.55 56.33 73.6 )50(m l f i x = -39.05 -27.79 -14.27 0 15.02 31.54 50.32 69.84 90.87 )60(m l f i x = -56.33 -39.05 -20.28 0 22.53 46.56 72.85 100.6 131.4 )65(m l f i x = -66.09 -45.81 -23.28

26.29

54.82

85.61

118.7

154.7

由列表绘出的x F ~x t 曲线如下:

5、触线在定位点附近,第一吊弦范围内的高度变化曲线

接触线在定位点附近,第一吊弦范围内的高度变化由0(1)()x x c h F F ??=--决定,曲线为

3.2(站线)半补偿链型悬挂无载承力索的安装曲线

3.2.1、计算条件

0t =max min 102

t t +-=-10℃ 3c

5.8810g kN m -=? E c =105Gpa

S c =65.81mm 2 611710c K α--=? m l D 60=

0c T =11.85KN m kN g g g q d j c /1092.1330-?=++= cw0T —在0t 温度时,无接触线时的承力索张力 cwx T —无接触线时的承力索张力 cw0T 由下式得:

2222c 0cw0c022

cw0c0

g T T 24T 24T D c c D c c

l E S q l E S -=-

解得cw0T =11.945KN

无载承力索张力计算由下式可得:

22220022

0()2424c c cw cwx

D D x c c c c c c

c c cwx cw T g l g l T t t E S E S T T =-++-αααα 得到cwx T t -列表

t (℃)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Tcwx (kN)

15.369

9

14.2207

13.0784

11.9453

10.825

2 9.7238

8.6491

7.6136 6.6347

无载承力索张力~温度曲线

无载承力索各实际跨距内的弛度曲线可由下式得:

28c i wx

cwx

g l F T =

无载承力索弛度~温度曲线wx F t -数据列表:

t (℃)

wx F (mm)

-40

-30

-20

-10

10

20

30

40

)

35(m l F i wx =

65.1 70.83 77.61 85.7 95.48 107.4 122.1 140.1 161.9

)

40(m l F i wx =

85.02 92.51 101.4 111.9 124.7 140.3 159.5 183 211.5

)

45(m l F i wx =

107.6 117.1 128.3 141.7 157.8 177.6 201.8 231.6 267.7

)

50(m l F i wx =

132.9 144.6 158.4 174.9 194.9 219.2 249.2 285.9 330.5

)

60(m l F i wx =

191.3 208.2 228.1 251.9 280.6 315.7 358.8 411.7 475.9

)

65(m l F i wx =

224.5 244.3 267.7 295.6 329.3 370.5 421.1 483.2 558.5

无载承力索弛度~温度曲线wx F t -曲线:

第四章 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确定

4.1 计算条件

①承力索JT-70:承力索计算截面积:281.65mm S =;承力索弹性系数

GPa E c 105=;线胀系数161017--?=K c α

②接触线CT-85:接触线计算截面积:286mm S =;接触线弹性系数

120j E GPa =;线胀系数61

1710j K α--=?

③C t ?+=40max C t ?-=40min 吊弦及定位器处于正常位置时的温度C t t t d ?=+=

02

min

max , 温差C t t t d ?=-=?40max ,C t t t d 40min -=-=?; ④结构高度m h 6.1= , kN T c 85.110= ⑤悬挂的自重合成负载:

m kN g g g q d

j

c

/1092.1330

-?=++=

接触线的单位自重负载: m

kN g

j /1054.7385

-?=

⑥接触线无弛度时,承力索的弛度22

000088i i c c W l q l F Z T == 吊弦的平均长度0

32F h C -=

站线承力索弛度及吊弦平均长度

i l (m )

35 40 45 50 60 65 R(m)

300

350

500

600

2000

直线

0F (m ) 0.1799 0.2349

0.2973 0.3671 0.5286 0.6204 C (m)

1.4801 1.4434

1.4018 1.3553 1.2476 1.1864

4.2 半补偿链形悬挂张力增量及锚段长度的计算

1、吊弦造成的张力增量

c

t g l L L T j jd 2)

()(?-+=

?αε

式中:jd T ?—只考虑温度变化时,吊弦所引起的张力增量(kN ) j g —接触线单位长度自重负载(kN/m )

L —由中心锚结至补偿器间的距离(m )(半锚段长度) c —吊弦平均长度(m ) 则jd T ?结果见下表: -40℃时 l

35 40 45 50 60 65 jd T ?,L=200 0.081406 0.085252 0.089611 0.09458 0.106851 0.114524 jd T ?,L=300 0.174071 0.181161 0.18928 0.198611 0.221921 0.23661 jd T ?,L=400 0.301376 0.312591 0.325525 0.340477 0.378088 0.401913 jd T ?,L=500 0.463322 0.479543 0.498346 0.520173 0.575351 0.610432 jd T ?,L=600 0.659909 0.682016 0.707742 0.737699 0.813711 0.862168 jd T ?,L=700 0.891137 0.920012 0.953715 0.993057 1.093167 1.157121 jd T ?,L=800 1.157006 1.193529 1.236263 1.286245 1.41372 1.495289 jd T ?,L=900 1.457516 1.502567 1.555387 1.617264 1.775369 1.876674

40℃时 l

35 40 45 50 60 65 jd T ?,L=200

-0.08141

-0.08525 -0.08961 -0.09458 -0.10685 -0.11452

jd T ?,L=300

-0.17407

-0.18116 -0.18928 -0.19861 -0.22192 -0.23661

jd T ?,L=400 -0.3013

8 -0.31259 -0.32552 -0.34048 -0.37809 -0.40191 jd T ?,L=500 -0.4633

2 -0.47954 -0.49835 -0.52017 -0.57535 -0.6104

3 jd T ?,L=600 -0.6599

1 -0.6820

2 -0.70774 -0.7377 -0.81371 -0.86217 jd T ?,L=700 -0.8911

4 -0.92001 -0.95371 -0.99306 -1.09317 -1.15712 jd T ?,L=800 -1.1570

1 -1.19353 -1.23626 -1.28625 -1.4137

2 -1.49529 jd T ?,L=900

-1.4575

2

-1.50257 -1.55539 -1.61726 -1.77537 -1.87667

2、定位器形成的张力增量

()()2

()

20.5()()3jw jm jd L L l t T T T Rd L L l t εαεα--??=

+?---?

式中:jw T ?——只考虑温度变化时,定位器所引起的张力增量(kN);R ——曲线区段的曲率半径()m ;d ——定位器的长度()m ;jm T ——接触线在补偿器处的张力(kN)

-40℃时

L jw T ?, R=300 jw T ?, R=350 jw T ?, R=500 jw T ?, R=600 jw T ?, R=2000 jw T ?, R=3000 200 0.318319 0.263939 0.178282 0.143577 0.040029 0.025727 300 0.789173 0.659888 0.448696 0.365325 0.10404 0.06786 400 1.510751 1.26366 0.856593 0.699231 0.199444 0.130774 500 2.542841 2.118667 1.423771 1.161025 0.328744 0.215995 600 3.979586 3.291287 2.181896 1.773128 0.495266 0.325526 700 5.969867 4.882398 3.175942 2.566587 0.703236 0.461885 800 8.756446 7.048017 4.469663 3.584028 0.957876 0.628133 900 12.75655

10.03817

6.154482

4.8842

1.265531

0.827929

40℃时

L

jw T ?, R=300 jw T ?, R=350 jw T ?, R=500 jw T ?, R=600 jw T ?, R=2000 jw T ?,

R=3000

200 -0.30855 -0.25719 -0.17518 -0.14156 -0.03987 -0.02566 300 -0.73206 -0.6195 -0.42966 -0.35261 -0.10298 -0.06741 400 -1.31587 -1.12447 -0.79033 -0.65448 -0.19564 -0.12913

接触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

接触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八月

目录 1.1一般规定 (1) 1.2基础及构支架 (2) 1.3埋入件安装 (2) 1.4支柱及(软)硬横跨装配 (3) 2.1线索调整 (6) 3.1补偿装置安装及调整 (9) 4.1车梯作业 (10) 5.1梯子作业 (10) 6.1接触网作业车 (13) 7.1设备安装 (13) 8.1接触网绝缘导通测试 (13) 9.1接触网冷滑试验 (14) 10.1送电开通及接触网热滑试验 (16) 11.1接触网停电作业 (17)

接触网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1.1一般规定 1.1.1接近营业线施工的机械设备,应设专人监护,防止侵限刮碰列车。 1.1.2施工时不得侵入未封锁的邻近线路建筑限界。 1.1.3施工完成后,应清理施工料具,确认不影响行车后方可撤离施工现场。如果是既有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结束后马上送电开通的,必须等首列电力机车通过后方可撤离。 1.1.4接触网作业车的使用除应符合《铁路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有关轨行车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非作业运行时,作业平台上不得有人。 2作业架升、降时不得上下人。 3当邻线未封锁时,作业车任何部位不得侵入邻线建筑限界。 4作业人员在作业平台上安装作业时,不得升、降、旋转作业平台。 5作业车的作业平台应降到安全高度后方可运行。 6作业平台的控制,必须专人控制。 1.1.5车梯的使用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应指定车梯负责人,每辆车梯推扶人员不得少于4人,车梯上的作业人员不得超过2人。 2在铁路上使用车梯作业时,材料、工机具等不得放置在工作平台上。

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接触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 2011级 姓名:浩 学号: 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 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浩学号 20116687 开题日期: 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 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 (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数字温度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课程设计 题目:数字温度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班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113 学号:6100311096 学生姓名:李超红 起讫日期:6月19日——7月2日 指导教师:郑朝丹职称:讲师 学院审核(签名): 审核日期:

内容摘要: 目前,单片机已经在测控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除了可以测量电信以外,还可以用于温度、湿度等非电信号的测量,能独立工作的单片机温度检测、温度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很多领域。 单片机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它是在一块半导体的芯片上集成了CPU,存储器,RAM,ROM,及输入与输出接口电路,这种芯片称为:单片机。由于单片机的集成度高,功能强,通用性好,特别是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价格便宜,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和使用方便的优点,使它迅速的得到了推广应用,目前已成为测量控制系统中的优选机种和新电子产品中的关键部件。单片机已不仅仅局限于小系统的概念,现已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机电产品,办公自动化用品,机器人,儿童玩具,航天器等领域。 本次课程设计,就是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控制,传统的温度检测大多以热敏电阻为温度传感器,但热敏电阻的可靠性差,测量温度准确率低,而且必须经过专门的接口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由单片机进行处理。本次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STC89C52单片机和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测温 系统,并用LED数码管显示温度值,易于读数。系统电路简单、操作简便,能 任意设定报警温度并可查询最近的10个温度值,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功耗小等优点。 关键词:单片机数字温度传感器数字温度计

接触网课程设计---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接触网课程设计---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2009 指导教师: 平时报告修改总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2 年 7月 13日 1 基本题目 1.1 题目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1.2 题目分析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做的是滑轮式、Re200c非并联棘轮式、YB液压型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和研究。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又称张力自动补偿器,它是装在锚段的两端,并且串接在接触线和承力索内,它的作用是补偿线索内的张力变化,使张力保持恒定。对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要求有两点,其一,补偿装置应灵活,在线索内的张力发生缓慢变化时,应能及时补偿,传送效率要高;其二,具有快速制动作用,一旦发生断线事故或其他异常情况,线索内的张力迅速变化时,补偿装置还应有一种制动功能。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类有:滑轮式、棘轮式、鼓轮式、液压式及弹簧式等。 2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2.1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概念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又称张力自动补偿器,它是装在锚段的两端,并且串接在接触线和承力索内,它的作用是补偿线索内的张力变化,使张力保持恒定。因为在大气温度发生变化时,接触线或承力索也会发生伸长或缩短,从而使线索内的张力发生变化,这时就会影响到接触线或承力索的驰度也会发生变化,因而使受流条件恶化。为改变这种情况,一般在一个锚段的两端,在接触线及承力索内串接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后,再进行下锚。 对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要求有两点,其一,补偿装置应灵活,在线索内的张力发生缓慢变化时,应能及时补偿,传送效率要高;其二,具有快速制动作用,一旦发生断线

接触网课程设计 第七气象区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学号 开题日期:2012年 3 月 5 日完成日期:2012 年 4 月日题目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拉杆及腕臂/定位管及定位器、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内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内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数字逻辑数字频率计的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滁州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逻辑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系别:网络与通信工程系 专业:网络工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方向)组别:第七组 起止日期:2012年5月28日~2012年6 月18日指导教师:姚光顺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二○一二年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绪论 (1) 1.1设计背景 (1) 1.2主要工作和方法 (1) 1.3本文结构 (1) 2相关知识 (1) 2.1数字频率计概念...................................................................................................................... .. (1) 2.2数字频率计组成 (1) 3系统设计 (2) 4系统实现 (2) 4.1计数译码显示电路 (2) 4.2控制电路 (3) 5系统测试与数据分析 (5) 6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 (8) 6.1设计总结 (8) 6.2设计体会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致谢 (12)

1绪论 1.1设计背景 数字频率计是一种基础测量仪器,到目前为止已有 30 多年的发展史。早期,设计师们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扩展测量范围,再加上提高测量精度、稳定度等,这些也是人们衡量数字频率计的技术水平,决定数字频率计价格高低的主要依据。目前这些基本技术日臻完善,成熟。应用现代技术可以轻松地将数字频率计的测频上限扩展到微频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数字频率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低档产品要求使用操作方便,量程(足够)宽,可靠性高,价格低。而对于中高档产品,则要求有高分辨率,高精度,高稳定度,高测量速率;除通常通用频率计所具有的功能外,还要有数据处理功能,统计分析功能,时域分析功能等等,或者包含电压测量等其他功能。这些要求有的已经实现或者部分实现,但要真正完美的实现这些目标,对于生产厂家来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不是表面看来似乎发展到头了。 随着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计数法原理制成的数字式频率测量仪器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宽、便于实现测量过程自动化等一系列的突出特点。 1.2主要工作和方法 设计一个数字频率计。要求频率测量范围为1Hz-10kHz。数字显示位数为四位静态十进制计数显示被测信号。先确定好数字频率计的组成部分,然后分部分设计,最后组成电路。 1.3本文结构 本文第1部分前言主要说明频率计的用处和广泛性。第2部分简要说明了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第3部分概要设计大致的勾画出本次设计的原理框架图和电路的工作流程图。第4部分简要说明4位二进制计数器74160的原理和搭建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的原理,同时分析控制电路的功能,形成控制电路图,及搭建显示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组合原理图。第5部分调试与操作说明,介绍相关的操作和输入不同频率是电路的显示情况。 2相关知识 2.1数字频率计介绍 2.1.1数字频率计概念 数字频率计是一种直接用十进制数字现设被测信号频率的一种测量装置,它不仅可以测量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信号的频率,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被测信号的周期。经过改装,在电路中增加传感器,还可以做成数字脉搏计、电子称、计价器等。因此,数字频率计在测量物理量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2.1.2数字频率计组成 数字频率计由振荡器、分频器、放大整形电路、控制电路、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等部分组成。其中的控制脉冲采用时钟信号源替代,待测信号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数字频结构原理框图如图3.1

接触网课程设计孙吉汇总

题目:《接触网》课程设计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2003级 姓名:孙吉 指导教师:万友松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07年4月20日

第1章接触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1.1 接触网的基本要求: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中主要供电装置之一,其功用是通过它与受电弓的直接接触,而将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随着电压的提高、运输量的增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人身安全的严格要求等,使接触网的结构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架空式接触网。接触网是一种无备用的户外供电装置,经常受冰、风等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一旦损坏将中断行车,会给运输工作带来损失。所以,一个好的接触网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接触悬挂应弹性均匀、高度一致,在高速行车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能保 证正常取流。 ?接触网结构应力求简单,并保证在施工和运营检修方面具有充分的可靠 性和灵活性。 ?接触网的寿命应尽量长,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抵抗腐蚀的能力。 ?接触网的建设应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及其它贵重材料,以降低成本。 1.2 接触网的组成及分类 由馈电线、接触网、轨道回路及回流线组成的供电网络,称为牵引网。不言而喻,接触网是牵引网中的重要环节,按其结构可分为架空式和接触轨式。架空式接触网分为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种基本类型,接触轨式接触网可分为上磨式和下磨式两种。简单示意如图1-1: 一般简单接触悬挂 简单接触悬挂 弹性简单接触悬挂 架空式接触网 简单链形接触悬挂 链形接触悬挂 弹性链形接触悬挂 图1—1 架空式接触网的分类结构 1.3 接触网的基本概念 简单悬挂即是由一根或几根互相平行的直接固定到支持装置上的接触线所组成的悬挂。这种悬挂尺度较大,受电弓离线情况严重,一般允许运行速度30~50km/h。 承力索用多股铜、铁或高强度合金线绞制成的缆索,用以承受接触悬挂重量,使接触导线减小弛度。 接触导线接触网中直接与受电弓滑行接触的一种特殊形状的导线,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足够的机械强度及耐磨性,多用青铜、镉铜或其它铜合金制成。 接触轨沿铁道走行轨一侧架设的作为接触导线的一条附加钢轨,多用

接触网课程设计孙吉汇总

. . 题目:《接触网》课程设计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 2003级 姓名:吉 指导教师:万友松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07年4月20日

第1章接触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1.1 接触网的基本要求: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中主要供电装置之一,其功用是通过它与受电弓的直接接触,而将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随着电压的提高、运输量的增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人身安全的严格要求等,使接触网的结构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架空式接触网。接触网是一种无备用的户外供电装置,经常受冰、风等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一旦损坏将中断行车,会给运输工作带来损失。所以,一个好的接触网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接触悬挂应弹性均匀、高度一致,在高速行车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能保 证正常取流。 ?接触网结构应力求简单,并保证在施工和运营检修方面具有充分的可靠 性和灵活性。 ?接触网的寿命应尽量长,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抵抗腐蚀的能力。 ?接触网的建设应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及其它贵重材料,以降低成本。 1.2 接触网的组成及分类 由馈电线、接触网、轨道回路及回流线组成的供电网络,称为牵引网。不言而喻,接触网是牵引网中的重要环节,按其结构可分为架空式和接触轨式。架空式接触网分为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种基本类型,接触轨式接触网可分为上磨式和下磨式两种。简单示意如图1-1: 一般简单接触悬挂 简单接触悬挂 弹性简单接触悬挂

架空式接触网 简单链形接触悬挂 链形接触悬挂 弹性链形接触悬挂 图1—1 架空式接触网的分类结构 1.3 接触网的基本概念 简单悬挂即是由一根或几根互相平行的直接固定到支持装置上的接触线所组成的悬挂。这种悬挂尺度较大,受电弓离线情况严重,一般允许运行速度30~50km/h。 承力索用多股铜、铁或高强度合金线绞制成的缆索,用以承受接触悬挂重量,使接触导线减小弛度。 接触导线接触网中直接与受电弓滑行接触的一种特殊形状的导线,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足够的机械强度及耐磨性,多用青铜、镉铜或其它铜合金制成。 接触轨沿铁道走行轨一侧架设的作为接触导线的一条附加钢轨,多用于净空受限的地下铁道。 集电靴为地下铁道电动车组与第三轨接触的集电装置,为了保证良好取流,集电靴与第三轨之间的接触压力应保持在100~200N的围。 加强导线在繁忙的电力牵引区段,当接触导线和承力索的总面积不能满足输电要求时,为了扩大导电总面积而架设的一条平行输电导线。 回流线电力机车从接触导线取流后,专供牵引电流流回到变电所的架空地线,一般与接触网同杆架设,其回归电流与电力机车取流方向相反,所形成的磁场互相抵消,可减轻对沿线通信线路的干扰影响。

计网课程设计报告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书 设计题目: 中小型企业网络解决方案 专业班级: 姓名: _______ _ 学号: __ 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___ 完成日期: ____________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第一手信息,如何提高公司运作效率,如何有效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已经越来越被中小型企业所认识。中小型企业迫切需要提高公司竞争力,需要实现公司信息化,而网络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手段。企业网络化能够为企业提高办公效率,加速企业内部员工间的沟通,满足移动办公的需要。另外,互联网可以作为实现企业对外宣传、信息发布平台,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快速实现客户信息反馈和客户跟踪。 二、概要设计 网络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采用高性能、全交换的方案,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网络管理简单;用户采用广局域网连接方式;采用带宽压缩技术,有效降低广域网链路流量;所有网络设备均可在升级原有网络后使用,有效实现投资保护;系统安全,保密性高。

soho级企业网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简称,这类网络用户数量较少且相对集中,网络布线采用双绞线即可。一般而言,soho级企业对网络的要求不高,基本实现以下功能即可:实现企业内资源共享,无纸办公,提供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能够接入internet ,收发e-mail,共享internet资源。该网络的拓扑图如图1所示。 图1 soho级网络拓扑 在图1中,通过tcl r3105路由器,用户以adsl或cable方式接入internet,未开通adsl 的地方可采用isdn方式,将r3105换成r3007。此方案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内部局域网可以采用全交换方式,实现百兆交换到桌面。另外也可以采用集线器组网。 园区级企业网园区级企业网指的是企业的部门较多,部门位置相对分散,但相互间的距离不是太远。园区级企业对网络的需求是:实现企业内资源共享,提供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建立企业e-mail系统,建立企业的对外网站,提供一个对外宣传的信息平台,接入internet,共享网络资源。园区级企业网络拓扑图如图2所示。 图2 园区级企业网络拓扑 在该方案中,企业各部门通过千兆光纤连接在一起,为避免带宽的浪费,局域网内部划分出不同的vlan,网络中心采用三层交换机解决vlan之间的通信。

接触网实训总结

接触网实训总结 为期2周的实训结束了,我在这两周的实训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并且身临现场的学习使我对接触网的组成以及各部分零件的位置、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主体接触网,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电力机车受电弓取流质量,最终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运输经济效益。所以,熟练掌握接触网的知识至关重要。以下是我对这2周的实训的工作小结。 这次实训主要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师教我们一些与接触网有关的安全知识,老师严格要求我们,让我们要深深的体会其中的含义,并且要背下来,因为只有真正的认识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二部分是老师教我们最基本的在支柱上作业前的准备,首先要检查工具是否有损坏的,如果没有则开始佩带工具,将安全带系于腰部,防护绳放于肩部,其次还要配备工具袋,并且检查工具是否齐全,最后,就可以上支柱作业。当老师把这些流程演示完让我们爬支柱的时候,心理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油然而生,有点打退堂鼓,不想爬了,可是一想这种实训的机会很难得,应该尝试一次,最后还是战胜了内心的恐惧,选择了爬支柱一试。 第三部分是腕臂的组装,首先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标准的示范,把所有的零件井井有序的链接起来。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腕臂分为两种,有水平腕臂与斜腕臂,两种腕臂的直径有1.5英寸与2英寸,有尺寸3000mm 2600mm 1600mm不等,根据这些数据选择你所需要的腕臂。并且要根据你腕臂的尺寸选择对应的支撑管。首先将水平腕臂放平,在其底侧安装绝缘子与旋转腕臂底座,然后依次将两个套管双耳、承力索底座依次套在水平腕臂上,盖上管帽,调整好承力索距管帽的距离是在250—300mm之间,第一个套管双耳与承力索底座的间距是在200mm。同时在斜腕臂上依次套上两个套管双耳、定位环,并且在斜腕臂的底侧安装绝缘子与旋转腕臂底座,调整好两个底座之间的中心距离,再将两支腕臂连接在一起。其次是在定位管上套支撑管卡子与定位管卡子,再将定位管上的定位勾与斜腕臂上的定位环相连,保持定位管与水平腕臂平行,安装定位管与斜腕臂间的支撑管,同时还要定位管与支撑管间的角度要满足45—75度和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管管头在250---300mm之间。最后将定位器与定位管卡子套在一起,并且保证定位器线夹与承力索底座间距在1400mm,还要在同一条直线,并且把所有的螺丝拧紧。 第四部分是老师领我们去真正的铁路现场观察接触网,目的是使我们能更进一步了解接触网的组成由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接触悬挂、支柱与基础构成。

计网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数据库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__ 仓库管理系统 __ 学生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 学号 3109005981 学生姓名黄卫平 指导教师明俊峰 2012 年 6 月 25日成绩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1.1项目背景----------------------------------------------------------------------------------------------1 1.2设计目标、内容、思路----------------------------------------------------------------------------1 第二章相关技术----------------------------------------------------------------------------------------------1 2.1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工具简介-----------------------------------------------------------------1 2.2 SQL Server 2008 介绍------------------------------------------------------------------------------2 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3 3.1 数据字典--------------------------------------------------------------------------------------------3 3.1.1 数据项---------------------------------------------------------------------------------------3 3.1.2 数据结构------------------------------------------------------------------------------------4 3.1.3 数据流---------------------------------------------------------------------------------------4 3.1.4 数据存储------------------------------------------------------------------------------------5 3.1.5 数据处理------------------------------------------------------------------------------------5 3.2 数据流图--------------------------------------------------------------------------------------------6 3.2.1 总数据流图---------------------------------------------------------------------------------6 3.2.2 设备管理数据流图------------------------------------------------------------------------6

接触网锚段关节设计课程设计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1 设计原始题目 1.1 具体题目 电分相式锚段关节设计。 1.2 要完成的内容 对各类锚段关节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应用锚段关节实现电分相的条件,对电分相式锚段关节进行设计,在传统的器件式电分相方面的改进。 2 设计课题的计算与分析 2.1 题目分析与设计 在我国早期的电气化铁路中,多采用器件式电分相,但是随着车速的提高,器件式电分相难以消除的硬点使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使用成为必要的发展趋势。锚段关节可分为绝缘与非绝缘两种类型,按照跨距的不同,常见的锚段关节有四跨、五跨以及可用作电分相的七跨、八跨、九跨绝缘锚段关节。在锚段关节处,两锚段的接触悬挂是并排架设的。对它的基本要求是当机车通过时,应保证受电弓能平滑地由一个锚段过渡到另一个锚段。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对常见的这些电分相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讨论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在我国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 锚段关节的比较 2.2.1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如图1,它组成由两根锚柱、两根转换柱和一根中心支柱形成四个跨距。电力机车受电弓在中心支柱处实现两锚段的转换和过渡,两锚段靠安装在转换支柱上的隔离开关实现电气连接。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除了进行机械分段外,主要用于电分段,多用于站场和区间的衔接处。这种锚段关节的特点是相邻两锚段的两组悬挂,其承力索之间、接触线之间在垂直方向和水平都彼此相距500mm,以保证其电气方面的绝缘。在中心支柱处,两接触线等高,并保证受电弓在由一个锚段过渡到另一个锚段时,过渡较平稳。

图1四跨绝缘锚段关节 2.2.2 五跨绝缘锚段关节 由于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存在中心柱处接触线弹性差和接触线坡度大的缺点所以不适合高速电气化铁道要求,进而产生了五跨绝缘锚段关节。五跨绝缘锚段关节是锚段关节中含有五个跨距,主要在高速电气化铁路中应用。因为四跨锚段关节在受电弓由一个锚段过渡到另一个锚段时,是在中心柱处转换的。 在此处,虽然可以控制并实现两支接触线等高,但在定位点处,由于有两个定位器,其弹性性能明显变差,在此不仅会加大接触线的磨损,而且影响受流。五跨绝缘锚段关节受电弓接触两接触线是在两等高导线处,接触压力小,克服了四跨接触压力大和出现硬点的不足,使受电弓受流质量良好,且弹性性能好,过渡平稳,延长接触线使用寿命。五跨绝缘锚段关节如图2所示。 图2 五跨绝缘锚段关节 2.3 电分相式锚段关节 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其电分相已不能用常规带有绝缘滑条式的电分相装置,因为常规式电分相装置动态性能差,在实际应用中会在电分相处形成一连串的硬点,不仅会造成接触线磨耗加剧,而且严重时,会形成火花甚至拉弧,烧损接触

接触网绝缘配合

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班 级: 电气 082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任丽苗 2012 年 2 月 24 日

1基本题目 1.1 题目 接触网绝缘配合。本次课程设计本人主要负责在技术上正确处理各种电压、各种限压措施(如装设避雷器)和接触网绝缘耐受能力三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并在经济上协调接触网建设投资费、运营维护费和事故损失费三者之间的关系。 1.2题目分析 接触网的绝缘配合,就是根据接触网所在的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中所可能施加于接触网的各种电压,包括正常工作电压、操作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并考虑保护装置的特性和接触网的绝缘特性,来确定接触网对所加电压的必要的耐受强度,以便把作用于接触网上的各种电压所引致的接触网绝缘损坏和影响接触网不间断正常供电的概率,降低到在经济上和铁路运营上所能接受的水平。良好的绝缘配合,就是要在技术上正确处理各种电压、各种限压措施(如装设避雷器)和接触网绝缘耐受能力三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并在经济上协调接触网建设投资费、运营维护费和事故损失费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对接触网的绝缘配合进行分析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接触网绝缘配合的分析与研究 2.1接触网的绝缘部件 (1)绝缘子是接触网带电体与支柱设备或其他接地体保持电气绝缘的重要部件。接触网用的绝缘子多为悬式绝缘子和棒式绝缘子。悬式绝缘子主要用来悬吊或支撑接触悬挂,电气化铁路供电的额定电压是25kV,选用的绝缘子形式一般是由三片组成的绝缘子串,轻污染区采用三片普通型悬式绝缘子组成,重污染区采用四片均为防污型悬式绝缘子组成的绝缘子串。棒式绝缘子是根据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工作条件而专门设计的一种瓷质的整体式绝缘子,根据使用环境及条件可分为普通型﹑防污型及双重绝缘三种类型。绝缘子的性能好坏,对接触网能否正常供电影响很大。 (2)绝缘子的机械性能 绝缘子在接触网中不仅起绝缘作用,而且还承受着机械负荷,特别是软横跨的承力索及下锚用的绝缘子承受着线索的全部张力,所以对绝缘子的电气及机械性能的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的。 (3)绝缘子的电气强度 绝缘子在工作中要受到各种大气环境的影响,并可能受到工频电压、内部过电压和外部过电压的作用。因而,要求绝缘子在这三种电压作用及相应的环境之下能够正常工作或保持一定绝缘水平。绝缘子的电气性能,用干闪络电压﹑湿闪络电压和击穿电压表示。

接触网课程设计 接触网的接地与防雷设计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2 年 7月 13日

1 方案选择 1.1题目 接触网的接地与防雷。 1.2题目分析 接触网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部分裸露在自然环境中没有备份,需要采用必要的大气过电压防护措施。如果缺少防护措施或措施不当,可能引起绝缘子损坏,造成线路跳闸,直接影响电气化铁路运营。同时雷击产生的侵入波过电压通过接触网传入牵引变电所,可能引起所内电气设备的损坏造成更大事故。 我国地域广大,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的事故屡见不鲜。根据牵引供电系统运营部门统计数据分析,目前开通的26万多千米电气化铁道中部分雷击事故比较频繁,所以应重视接触网的防雷设计,以运输安全为目标,以系统优化、综合防护、防雷减灾的原则进行接触网的防雷设计。 接触网地线是起保护作用,地线将接触网设备中非常带电的金属部分于钢轨连接起来,当绝缘子发生击穿,闪络或因老化而严重漏电时,变电所保护装置回立即反映事故状态,迅速切断电路。 2 设计计算 2.1 直接雷击 接触网雷击包括直接雷台,雷电反击和感应雷击过电压等。 雷击接触网承力索产生直击雷过电压同样与雷电流幅值成正比,即雷击过电压约为100倍的电流幅值,雷击承力索将产生几百到几千kV 过电压。雷电反击过电压 雷击支柱顶部产生接触网雷电反击过电压,其中不仅有雷电流通过支柱,而且在支柱顶产生电位,同时空气中迅速变化的电磁场还在导线上产生感应电压;按图l 表示客运专线典型接触网支柱悬挂方式,根据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计算方法,计算耐雷电反击过电压水平。感应雷击距接触网有限远>65m S 处,雷击对地放电时.在接触网上产生的过电压与雷电流幅值成正比,其比值为3.84。 2.2 接触网耐雷击水平计算 (1) 雷击支柱时耐雷击水平 当承力索平均高度=7m hm ,平腕臂对地高度=7.6m hm ,支柱高度=8m hz ,支柱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Winpcap的网络流量统计分析 指导教师:张伟 目录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P3

二、功能类设计 --------P3 三、界面设计 --------P3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P4 二、功能类实现 --------P4 三、界面实现 --------P5第三章源代码清单及说明 一、CaptureUtil.java --------P7 二、MyPcapPacketHandler.java --------P9 三、PacketMatch.java --------P9 四、Windows.java --------P13 第四章运行结果 --------P19 第五章心得体会 --------P21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二、功能类设计 (1)网卡获取 (2)包的抓捕 (3)包的处理 三、界面设计 (1)布局 (2)按钮功能连接

第二章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本程序采用Java编写,基于win10pcap。Win10pcap是winpcap在win10系统上的适用版本。Java对于winpcap使用jnetpcap进行支持。对于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种类型的包,在jnetpcap的jar包中大部分已经封装好了相关的实体类型。对应如下: ARP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249620550.html,work.Arp; UPD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249620550.html,work.Icmp; IP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249620550.html,work.Ip4; TCP 实体类:org.jnetpcap.protocol.tcpip.Tcp; UDP 实体类:org.jnetpcap.protocol.tcpip.Udp; 而对于其中的广播数据包,其判断我利用捕获到的IP包的目的地址进行判断,若其目的地址为255.255.255.255,则认为其为广播数据包。 二、功能类实现

接触网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2011级 姓名:陈浩 学号: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陈浩学号20116687 开题日期: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内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内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接触网课程设计 (2)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评语: 考勤(10) 守纪 (10) 设计过程 (40) 设计报告 (30) 小组答辩 (10) 总成绩 (100)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1001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3 年7月18日

目录 1题目 (1) 2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方式 (1) 2.1 简单链型悬挂 (1) 2.2 弹性链形悬挂 (1) 2.3 复链形悬挂 (2) 2.4 三种悬挂类型的综合比较 (2) 3接触线选型 (3) 4 承力索 (3) 5.张力自动补偿装置 (4) (1)滑动式张力自动补偿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张力计算 (4) 1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1、题目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悬挂模式设计 设计内容:对各种悬挂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适合高速运行接触网的悬挂模式,选择接触线、承力索、吊弦、弹性辅助索等的型号,计算其张力,进行张力补偿的设计。 2、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方式 接触网的分类主要以接触网悬挂类型来区分,在一条接触网线路上,无论是在区间还是在站场,为满足供电和机械性能方面要求,总是将接触网分成若干长度且相互独立的分段(即为接触网锚段),接触网悬挂分类是针对架空接触网中每个锚段而言。到目前为止,现实已经开通运营或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悬挂方式主要有三类:简单链型、弹性链型、复链型。 2.1、简单链型悬挂 简单链形悬挂是一条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在一条承力索上,承力索通过钩头鞍子或悬吊滑轮悬挂在支持装置上。此种悬挂方式稳定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接触网系统的跨距、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张力、吊弦长度、吊弦间距、支持装置及支柱稳定性等技术参数的好坏。 图1 简单链型悬挂 2.2、弹性链形悬挂 弹性链型悬挂是在简单链型悬挂基础上在每处悬挂点增加Y形弹性吊索,长度一般为8~16m,仍为单链形悬挂。此悬挂方式稳定性好与坏,除受跨距、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吊弦、支持装置及支柱稳定性影响外,弹性吊索张力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也十分的大。德国、法国、日本等多国已经在行驶试验中证实该接触网结构形式适合于高速行驶。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