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风景教案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绘水彩风景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绘水彩风景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水彩画的特点和基本用具;2. 学习绘制简单的水彩风景;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水彩颜料、画笔、水彩纸、画板、水盒、毛巾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擦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找一些美丽的水彩风景图片给学生观看,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水彩画的初步认识。
步骤二:讲解水彩画基础知识(10分钟)1. 介绍水彩画的特点:水彩画是以水作为媒介的画种,颜色鲜艳、透明度高,干燥时间相对较短。
2. 展示水彩用具并讲解使用方法:水彩颜料的混合、用水的运用、画笔的使用等。
3. 强调安全问题:使用水彩颜料时要注意不要沾污衣物,避免不小心将颜料溅到眼睛或口鼻等。
步骤三:示范绘制水彩风景(25分钟)1. 教师围绕绘制水彩风景的基本步骤,进行简单示范。
注意示范中的表达和动作要清晰慢速,便于学生观察和模仿。
步骤四:学生练习绘制水彩风景(4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开始练习绘制水彩风景。
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观察或经验进行绘制,不必完全按照示例画作。
2.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画作进展,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
步骤五:学生自评、展示与点评(15分钟)1.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在创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水彩画的特点和基本用具。
在绘制水彩风景的过程中,他们锻炼了观察和创造能力,并通过自评、展示与点评的环节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希望学生们能在今后的绘画实践中继续发扬所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幼儿园自然风景水彩画教案 幼儿园艺术教案

幼儿园自然风景水彩画教案一、教学目的1. 培养幼儿对自然风景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2. 培养幼儿的水彩画基本技能,包括颜色搭配、笔画运用等。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幼儿的交流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水彩颜料、画笔、画纸、水杯、毛巾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内应有足够的自然光线和宽敞的空间。
3. 教学内容:自然风景图片、相关教学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自然风景的特点,如山水、树木、花草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2. 示范:老师向幼儿展示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颜色渐变、水彩笔触等。
3. 练习:幼儿自由练习水彩画技能,可以在画纸上勾勒和涂抹,尝试自己的创意。
4. 创作: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对自然风景的理解,开始创作自己的水彩画作品。
5. 交流:幼儿相互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互相赞赏和提出建议。
6. 整合:幼儿根据老师的指导,整合自己的作品,集体展示完成的自然风景水彩画作品。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和参与教学过程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2.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创作作品,重视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
3. 肯定幼儿积极参与和合作的表现,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分析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反应和表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2.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艺术教案一、教学目的1. 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手工技能,包括剪纸、拼贴、手绘等。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幼儿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剪刀、彩纸、胶水、颜料、画笔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内应有足够的工作台和材料摆放空间。
3. 教学内容:手工艺品图片、相关教学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向幼儿展示手工艺品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并引导幼儿讨论手工艺品的特点。
水彩风景初中美术教案

水彩风景初中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对水彩画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风景写生的训练,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
3.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
2. 难点: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表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著名的水彩风景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水彩画的兴趣。
2. 基本技巧讲解:介绍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湿画法、干画法、洗涤法等,并进行示范。
3. 风景写生训练: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或周边的自然景观中进行实地写生。
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表现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技巧和知识,自主进行水彩风景画的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有所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也应该得到提高。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水彩画创作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和乐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彩画的兴趣和热爱程度的提高。
2. 学生在风景写生中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提高。
3. 学生作品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水平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水彩画材:水彩纸、水彩颜料、画笔、水杯等。
2. 教学课件: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
3. 自然景观:校园或周边的自然景观,如花园、树林、湖泊等。
水彩风景写生教案初中

水彩风景写生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彩风景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通过风景写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水彩画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感觉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彩风景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和步骤。
3. 水彩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和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彩风景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和步骤。
2. 难点:如何运用水彩画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感觉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水彩画材、范画作品、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水彩画材、素描本、三角板、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水彩风景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激发学生对水彩风景画的兴趣和热情。
2. 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水彩风景画的基本技巧,包括色彩搭配、湿润程度、笔触运用等,并现场演示。
3. 观察方法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包括整体观察、局部观察、对比观察等,并现场示范。
4. 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观察方法和步骤,进行风景写生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创作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风景写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同时,为学生推荐一些水彩风景画的欣赏资料,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艺术天赋。
水彩画风景教案

水彩画风景教案【篇一:水彩画教案】水彩画教案第一章水彩画概述(1)第二章水彩画基本知识(10)第三章水彩静物(20)第四章水彩风景(25)第五章水彩人物(32)第一章水彩画概述一、授课名称:水彩画概述二、教学目的:二、教学目的:了解水彩画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以及现代水彩画的现状和流派。
三、教学要求:掌握水彩画的发展规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水彩画的特点;2、水彩画的演变以及代表画家。
五、学时分配:4学时六、教学方法:讲授法七、教学手段:以理论讲述为主,并辅于图片和多媒体教学。
八、教学内容:a、水彩画的概念什么叫水彩画?它的概念的内含和外延是什么?画顾名词义即用水调彩作画,可分广意和狭意两种。
广意的水彩画是指用水调彩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形式。
如果以此为定义,那么水彩画会由于自身外的广泛性而把多种不同手段画成的作品都包括进来,如中国古代的壁画和以后的彩墨画、水粉画,西方的某些湿壁画、蛋彩画作品,甚至史前文化中的岩洞画等。
西方将我们所说的水粉画称作不透明水彩画,而我们所说的水彩画则被称作透明水彩画。
狭意的水彩画是用水调特制的颜料。
(大多为透明和半透明的),在特制的纸上进行描绘的一个画种。
这种意义上的水彩画,是近代从欧洲发展起来,其历史不过三、四百年左右,传入中国只有百余年之久。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水彩画已形成一整套完整而又独特的技法,它以其轻快、透明的色彩效果,淋漓酣畅的技法特点而有别于与它同时发展起来的油画及其它画种,并以其特有的审美价值而独立存在,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章我们所学的正是这种意义上的水彩画。
b、水彩画的特点水彩画的特点,即其与水粉画、油画等其它色彩画相比较,其特殊的、突出的不同之处。
水彩画用水作为调色的媒介,通过“水”和“色” 的相互作用,使画面具有清淡、透明、轻快、流畅和润泽等特点,能获得特殊韵味的效果。
关于水彩画的特点,曾有不同的描述(1)“清淡、透明、清新、明快”;(2)“空灵、明净、流畅、洒脱”;(3)“善于表现朦胧美”;(4)“水和色交接的谐趣”。
水彩风景写生初中教案

水彩风景写生初中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彩风景画的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水彩风景画的基本技巧:水彩画的调配、画笔的使用、画面构图等。
2. 水彩风景画的表现方法:光影的处理、色彩的运用、景物的描绘等。
3. 实地风景写生:选择合适的风景地点,进行实地写生练习。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水彩风景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水彩风景画的美。
2. 教师简要介绍水彩风景画的历史和发展。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水彩画的调配方法,如何调配出不同的颜色。
2. 教师演示画笔的使用方法,如何运用不同的画笔效果。
3. 教师讲解画面构图的原则,如何安排画面中的元素。
三、表现方法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光影的处理方法,如何运用光影表现景物的立体感。
2. 教师讲解色彩的运用方法,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景物的氛围和情感。
3. 教师讲解景物的描绘方法,如何描绘不同景物的特点和细节。
四、实地风景写生(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选择合适的风景地点,进行实地写生练习。
2.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风景,引导学生注意景物的色彩、光影和构图等方面。
3.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水彩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2.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交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彩风景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地风景写生中的表现和创作能力。
3. 学生对水彩风景画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以保证教学效果的达成。
关于水彩风景的教案

关于水彩风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水彩风景画的特点和基本知识;2.掌握水彩画的基本绘画技巧;3.能够运用所学技巧自主创作一幅水彩风景画。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水彩颜料、水彩纸、调色盘、画笔、水杯、纸巾等。
2.教学素材:提前准备一些水彩风景画作品,以供学生观赏和学习。
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赏一些优秀的水彩风景画作品,并与他们分享一些水彩画的特点和魅力,激发他们对水彩画的兴趣。
Step 2:讲解水彩画基本知识(15分钟)1.介绍水彩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绘画领域的独特魅力。
2.解释水彩画的基本材料和工具,包括水彩颜料、水彩纸、调色盘等,并向学生展示它们的实际使用方法。
Step 3:示范绘画技巧(20分钟)1.讲解水彩画的基本绘画技巧,如湿画法、干画法、渐变等,并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完成一个简单的水彩风景画。
2.提醒学生注意调节颜料的浓度和水的用量,控制画笔的力度和角度,以及运用层次感和透明效果等绘画技巧。
Step 4:学生练习(30分钟)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自主进行水彩风景画的绘制练习。
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技法和风格,发挥个人创意,同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Step 5:学生展示和评价(2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集体评价和讨论。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心得和体会,以促进艺术创作的交流和提高。
四、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让他们亲身感受优秀水彩画作品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水彩画的兴趣和热爱。
2.设置绘画作业,鼓励学生持续练习和创作,并定期进行展示和评价,以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水平。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水彩风景画的特点和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掌握了水彩画的基本绘画技巧。
通过练习和创作,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绘画能力,还培养了观察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他们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水彩风景写生(教案)

水彩风景写生(教案)第一篇:水彩风景写生 (教案)水彩风景写生(教案)课程名称:水彩风景写生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作为色彩教学中的水彩风景写生,是一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基本的构图、造型、色彩、审美等规律的有效方法。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客观景物的观察,在研究绘画基本规律的同时,理解水彩画这一包含丰富技法的画种,有意识地充分发挥它的技法之长与表现特色,树立起自己的审美意识,探寻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水彩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艺术个性。
教学内容通过多年的水彩风景写生和教学实践,以下我想从观察、表现、情感三个方面谈谈水彩风景写生。
这三个方面是水彩风景写生的重要环节,并相互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观察是水彩风景写生的第一个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要解决怎样观察的问题。
水彩风景写生作为一门眼睛的艺术,是要把繁杂、百变的自然风景看成一幅画。
由此,要有从局部看到一个大画面的能力,尽可能地掌握主动性,树立整体的作画意识,并忠实于自然。
其次是要善于发现,要在丰富多变的自然物象世界中去发现画面。
在观察中,从所关注的自然物象的结构、形态入手,从中寻找点、线、面的构成规律。
如:建筑物空间构成关系,树木枝叶的线面关系,天、地、物的形状构成及色彩构成,从中寻找我们所要求的绘画空间和画面构成,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景象。
这种画面景象是朦胧的、不确定的,具有诱人的美,使画者产生表现的欲望和激情。
风景写生中对自然物象的观察要强调对瞬间美的记忆和把握,特别是光影与色彩的变化。
这是写生中变化最快、最大的两个因素,从时间上说变化以早上和傍晚最大。
因此,对光影与色彩瞬间定格,也是观察中最难的。
它依赖于大脑对瞬间物象的记忆能力,也依赖于画者对空间结构、光影透视、光色原理的掌握程度,依赖于画者表现技术(技法)的熟练程度。
过程。
方法步骤风景画,特别水彩风景写生,应首先画天空,因为天空的色彩与云雾,是瞬间万变的,有的还须用记忆才能捕捉住,若稍一迟疑,就会时过境迁,只好望天兴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彩风景教案水彩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水彩风景画是一种以自然景物为主体描绘对象的绘画。
人们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训练 ,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水彩风景写生在我国美术院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已成为重要的色彩训练课程之一。
通过水彩风景写生训练可以培养我们逐步认识自然 ,并运用水彩画的艺术语言表现自然景色:晨、午、暮,春、夏、秋、冬的时令周转,晴、阴、风、雨、雪、雾的大自然的时令与气候的变化。
一、构图与景物选择自然界景物很繁杂 ,但并非到处都很美丽,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入画,必须通过必要的选择,在纷繁复杂的自然景物面前,凭借自己的洞察力和审美意识,寻找和发现自然景物的美感因素。
在选景过程中,要确定表现什么,主要景物中哪些能入画,哪些要舍去,构图怎样处理,用什么色调,用什么技法来完成,是否打底或作肌理效果。
有时比较平常的一些景物,变换一下视点与角度就会发现不少诱人的景色。
一组错落有致的农舍,一条通向小巷深处的石路,几株造型独特的小树,几处水波微动的倒影……都可以从中找到饶有趣味的画面(图87)。
二、取舍与概括“取” 是把能入画的景物留下来,“舍”则是把有碍美观和多余景物去掉,必须有所选择。
取舍时要运用归纳、整理、添加、夸张的方法对景物进行艺术处理 ,使画面的景物更生动、更集中、更有情趣和更具有美感。
取舍的目的是使画面景物简练概括 ,主次分明,层次清晰,艺术性更高。
三、对比与统一画面中的对比关系非常重要 ,明与暗、疏与密、动与静、冷与暖、虚与实、远与近、强与弱、浓与淡等都属于对比范围,恰当地利用这些因素,画面才会感人。
有些画面非常平淡,其原因就是缺乏这些对比关系。
但处理对比关系时,也要注意整个画面的调协统一对比不能太强烈,整个画面才能舒服,才会有整体感。
四、室外光色变化的一般规律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常看到景色会因时间、季节、天气的变化而显现不同的景象,这就是光色的变化在起作用。
光能显现物体的色彩,也能改变物体的色彩。
能显示时间、天气和季节特征,而产生某种意境和特殊的情调。
(一)因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光色变化早晨 ,色调变化很快,日出前,明暗对比弱而显现灰暗朦胧,整个景色笼罩在带冷调的蓝灰色中,当朝霞光芒四射时,太阳中玫瑰红向朱红、桔黄色逐渐转化,整个景物都笼罩在一层红紫色的光源色彩中。
表现早晨的景色,一般以湿画法为主,其清新、生机勃勃的感觉,最好一气呵成。
中午 ,景物处于阳光的直射之下,色相较鲜明,明暗反差较大,环境色明显,受光部分色彩偏冷,背光部分色彩偏暖。
傍晚 ,色调的变化和早晨的朝霞较为相似,但仔细观察,还是有不同之处。
傍晚空气较干燥,尘埃较多,不像早晨空气的清新雾气,整个大地好像罩上一层桔红和深红色调,固有色较弱。
世界上有不少画家热衷于这种色调的题材,对其进行写生和创作。
夜晚 ,整个景物都处在天空的蓝灰色和冷暗色调中。
月光下的景物带有些朦胧的冷黄味,给人以宁静、神秘、梦幻的美感 , 表现夜景大多以湿画法为主,因为朦胧月色之下,景物形体模糊不清,只有大部分反光强的地方稍为清晰,但都不宜画得很清楚,越清楚越会失去夜晚的感觉。
(二)因季节不同而产生的光色变化春天,气候逐渐变暖,是事物生长复苏的季节,整个大地充满了生机。
柠檬黄、嫩绿、粉绿等色构成了春天的主要色彩,浅绿的色调是春天的主要色调。
在表现春天的画面时,要特别注意色调的协调与对比统一的关系。
色块要有大小之分,浓淡之分,特别是对比色,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说明在大片绿色草木中只有一红花点缀就够了,红色既表现了大片绿草之美,又突出了红色本身,少而精,稀为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夏天 ,是植物生长的旺季,翠绿、中绿、深绿、橄榄绿等组成夏天的绿色主调,日光强烈,明暗反差较大,树木有茂盛浓郁的感觉,晴天的天空色彩较蓝,色调比较单纯、饱和,所以应注意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画面效果才能有变化,显得生动而不单调。
秋天 ,植物的枝叶和果实由绿变黄转红,色彩十分丰富,金光灿烂,艳丽多姿,在色调上以黄、橙、红为主调,与天空形成强烈的对比。
冬天 ,草木及枝叶已经枯残,天空显得格外洁净,下雪时乌云密布,正好与洁白的雪地形成对比,十分美丽。
水彩风景画有时运用一些特殊技法来表现下雪的天空及枝头积雪,往往能获得意外的效果。
在表现冬天画面的色调时,要运用比较的方法,因为景物中有不少中间色,这些颜色色相不像其他季节那么明显,所以要通过比较才能区别出它们之间的冷暖关系和黑、白、灰的层次,这样画面效果才丰富,有分量,而不单薄。
(三) 因天气影晌而产生的光色变化晴天,物体吸收和反射光色的能力较强,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明暗对比强烈,空间层次分明,整个色调明快而响亮。
景物几乎每个地方都很清晰,但作画时还是要注意画面整体关系、主次关系、虚实关系,这样画面才整体而不琐碎,且能突出重点。
强光下,浅色物体的明暗对比弱,明暗反差小;重颜色物体明暗对比强,因为强光会将重颜色的将亮部照的很亮。
阴天,光线受云层隔离,景物明暗对比减弱,无明显投影,环境色彩影响较少,固有色相对明显。
雨天 ,其特点和阴天相似,雨天天色虽然灰,但不觉得闷,那种若隐若现的朦胧景色,给人以水色淋漓的美感,水彩画的湿画法最能把雨天这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雾天,能见度小,有时只能看到数米的距离;层次减少,远处模糊一片。
薄雾则有半透明感,在光线透射下,色彩变幻莫测,景物像蒙上一层纱,有一种神秘感。
画雾景时,一般都采用湿画法,因此要适当地掌握画面的干湿程度才能很好地表现雾天的景色。
五、空间距离的表现自然界景物一般都比较杂乱 ,取景物构图时应进行概括处理,使景物的层次有条不紊,形成一定的秩序感和明确的黑、白、灰关系,并适当地选择近、中、远三个层次,便于把握景物的层次关系和空间关系。
这就要根据景物的透视原理和色彩的透视变化来进行处理,使人们通过平面的绘画获得立体的、有空间深度的感觉。
(一)景物形体的透视室外空间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与实际景物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如画面近景的一棵小树 ,经过透视,往往比远处的大树还要大;一条宽敞的大道,到了画面远景处可能己透视成为一条很细的线。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透视现象,即“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楚,远模糊”,因此初学画风景的人必须了解透视规律来处理好景物的透视变化。
(二)色彩的空间透视规律由于物体与我们的距离有远有近,加上自然空间的尘埃影响,不同距离的景物在色彩关系方面会产生明显的色彩透视,写生时要表现这种色彩透视才能体现景物的空间感。
一般情况下,近处色彩感强、色彩纯度较高,明度对比清晰;远处的色彩则偏灰、偏冷、偏淡,对比较弱、较模糊。
在写生时,我们常常把景物按远、中、近三个层次进行处理,这实际上是把形、色的透视进行概括,从而表现出自然界的空间感。
此外 ,空气中也有一些微粒、尘埃、水汽等,当离我们有一定距离时,空气层相隔厚了,我们就会感到物体颜色像被蒙上一层轻烟似的。
看很远的地平线上,物体什么色彩都会失去它的本来面目,而与天空的色调十分接近,说明远色与近色变化很大,这是由于色彩的光波长短不一的结果,也这就是所谓“色彩透视” 现象。
远景,一般形体简洁概括,黑白对比弱,色彩纯度低,色调偏蓝、紫、灰,边线模糊。
中景画面着力刻画的主要部位是风景画的主体,中景应该形体突出,黑白对比鲜明,色彩丰富、冷暖对比强烈是刻画的重点(图100)。
近景视觉效果清晰,但不要过分刻画,只能概括处理,不能喧宾夺主。
(三)通过主次和虚实加强空间感景物远近及主次在视觉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 ,离视域中心范围愈近,景物愈清楚,所以我们在构图上常常把主体物安排在视域中心范围内作重点刻画,其他部分则适当概括,在表现手法上要有意识把主次、虚实处理得当,才能有助于空间距离的表现。
六、各类景物的特征与表现(一)树木大自然的树有很多种类 ,特征各有差异,因季节不同、气候变化、地域差异等因素,使其色彩和形态各异。
树是由树叶、树枝、树干、树根组成,树叶有疏密、粗细、上下不同的节奏感,应把树叶的明暗块面分清楚,用大笔触来画,大块面概括。
不要把树叶一片片来画,否则树就显得琐碎而不整体了。
只有在树叶稀疏的地方,有时才有必要把叶子的形状特征表现出来,但运笔要自然,大小结合,疏密间隔要恰当。
画树一般来说是先画叶,后画干、枝。
画茂盛的树丛或单棵树,一般是先画树冠部分,然后勾枝杆。
勾枝杆的用色与画树干部分的用色应是相类似,树冠部分的边缘宜虚,背光部位要注意环境色的影响,树叶的用笔要体现不同类型树的特征。
画树叶稀疏的树,一般先勾枝,后画叶,也可一边勾枝杆,一边画树叶,这类树组织要疏密得当,用笔要肯定。
画远景的树要整树取势,外形要概括简练,要和远景部分融为一体(图102)。
(二)建筑物建筑物造型风格多样,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民居、园林、寺庙建筑造型风格千姿百态。
表现建筑物时要掌握焦点透视原理与规律,要基本符合视觉效果。
构图时要慎重选择视点、视距,组织好建筑块面的黑、白、灰关系,研究建筑物的结构特点。
建筑物是人类活动或居住的场所,应充分体现生活气息,在刻画建筑物的高矮位置的同时,要注意表现与人有内在联系的一些点缀物(图103)。
(三)天空天空在风景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表现季节、阴晴、气候等特征,它的明暗色度的变化,影响着大地上各种物体,从而形成一种气氛,支配着整个画面的色调。
在不同的季节、气候、光线条件下,天空呈现的色彩是不同的,冬季的天多是铅灰色,晴朗的天是蔚蓝色,秋高气爽的天空就更为洁净辽阔。
天空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从近高远低、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上讲,天空的透视都在人的视平线以上,它给我们的感觉应是一个由近到远、从高到低、从左至右、类似一个半圆体的深远透视现象。
天空的云彩与季节、气候有关。
春天薄云、条云 ,很少成团块;夏季多积云,轮廓明显;秋天的云变化无穷,而且瑰丽多彩;冬天的云散布面较广,较呆滞,多团块,这是不同季节里云的特征。
天空的云彩有明显的受光和背光感觉,会呈现较强的体积感,而且有较明显的飘动感,表现时要简略概括,画出其体积关系。
云彩的上部与蓝天相接处应清楚,下部则虚幻,要抓住总体感觉,大胆用笔,阴、雨、雾要鲜明。
在技法上更多地采用湿画法,以使天空中微妙的色彩变化自然衔接和过渡。
总之 ,天空在风景画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天空画得好,就能使画面生动、自然,而画天空应力求快速完成,这样才能画出天空色彩淋漓、透明飘逸的感觉(图 104)。
(四)水和投影水是透明而流动的液体 ,它包括江、河、湖、海、小溪、池塘等的水。
由于水的特征,因此画水时必须和环境中的倒影联系在一起,水的静止状态和流动状态下所出现的水纹和倒影是完全不同的,表现也有所区别。
静止的水倒影是十分清晰的,有水平如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