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云南植被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

云南植被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省份,这里的植被资源是众多生物多样性研究者心驰神往的宝地。
云南不仅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其多样且复杂的植被类型,成为全国和世界范围内的一大研究热点。
1. 云南植被资源云南植被资源的多样性始终吸引着学者们的关注。
云南的植被类型繁多,包括高山草甸、高山疏林、带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季节性林、热带雨林、温带雨林等。
其中,高山针叶林和季节性林是云南地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
这些植被类型的存在,使得云南成为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许多珍稀植物以及大量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植物资源。
2. 云南植被利用与经济价值云南的植被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还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一方面,云南的植物资源用于药用、食用、造纸和建筑等多个领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云南是我国最主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许多著名的中药材如云南白药、党参等就产自此地。
另一方面,云南的植被资源还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前来观赏,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
而旅游业的发展则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旺,为云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云南植被资源的保护面对日益加剧的环境破坏和物种灭绝的严峻挑战,云南的植被资源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云南的植被资源,云南省政府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植物采挖和滥伐滥砍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盗伐植物的行为,维护了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云南还建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在这些保护区内,禁止砍伐树木、采挖植物等破坏性行为,维护了植被资源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
此外,云南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植被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4. 云南植被资源研究的意义与展望云南植被资源的研究对于了解物种起源、演化、分布和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生态学、环境科学、进化生物学等学科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云南植被资源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推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发展。
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

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植被分布特点丰富多样。
云南的植被类型相当复杂,主要有热带季风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等。
这些植被与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形成了一定的地带规律性。
首先,在海拔0-900米的低海拔地区,云南的植被主要分布着热带季风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这个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较大,适宜植物的生长。
热带季风雨林是云南最为典型的植被类型之一,特点是物种多样性高,植物生物量大,树木高大茂密。
而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树种有楠木、柚木、青冈等。
其次,在海拔900-1800米的中海拔地区,云南的植被主要是暖温带常绿阔叶林。
这个地区的气候温暖,降水量适中,季节变化明显。
在暖温带常绿阔叶林中,可以看到一些常见的树种,如樟树、柳杉、青桐等。
此外,云南的中海拔地区也是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存在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再次,在海拔1800-2200米的高海拔地区,云南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温带针叶林。
这个地区的气候较凉,降水量较少,由于气温低及土壤贫瘠,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温带针叶林中的常见树种有云南松、云杉、水杉等,这些树种对低温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较慢。
此外,云南还有一个特殊的植被类型,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
这个地区的气候寒冷,降水量少,呈寒温带气候特点。
由于气温低、土壤肥沃,温带森林无法生长,取而代之的是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的植物以高山草本植物为主,如伏毛芥、雪莉花等。
综上所述,云南的植被分布特点丰富多样,呈现出明显的地带规律性。
低海拔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海拔地区主要是暖温带常绿阔叶林,高海拔地区主要是温带针叶林。
此外,云南的高山地区还有高山草甸。
这些植被类型与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紧密相关,形成了植被的分布特征和地带规律性。
这些植被不仅丰富了云南的生态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
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云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聚集地之一,其中以云南松林的分布范围最为广泛。
云南松林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云南松的生长,其树干粗壮、高大,枝叶繁茂,而且根系发达。
对于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既可以增进人们对该生态系统的认识,也可以为整个云南松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根系生物量是衡量根系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质量的关键参数之一。
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研究主要是针对云南松树的树根、伏根以及细根的生物量进行研究。
此外,根系生物量的分布规律也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根据研究分析,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林龄、海拔高度、土壤水分状况等。
其中,土壤类型对云南松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随着土壤肥力的增加,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也会逐渐增加。
而且,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长期年均降雨量在500-750毫米范围内的云南松林,其根系生物量较其他降雨量区间的云南松林较大。
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结果显示,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分布具有明显的海拔梯度性质。
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这与海拔高度对气象条件、水分状况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有关。
在同一海拔高度范围内,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也会受到地形、坡度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在根系不同部位之间也存在差异。
树干处的根系生物量比伏根和细根要更大,而伏根和细根的根系生物量则会随着根部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为云南松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也是了解云南松林的生态环境、树木生长特点的重要途径。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结合更多的生态因素对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及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云南松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云南植被研究概况与分布规律

云南植被研究概况与分布规律云南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省份,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其拥有丰富多样的植被资源。
云南植被研究是对云南省内各类植被的种类、分布规律、生态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包含高山、丘陵、盆地、平原等多种地形,气候类型多样,分布着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和高山冰川等不同气候带。
这种丰富多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得云南的植被类型繁多,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云南的植被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亚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林、高山草甸和湖滨湿地等。
这些植被类型在云南的各个地域都有相应的分布,形成了独特的植被景观。
亚热带季雨林是云南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它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的热带雨林地带,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这种植被类型的特点是树种繁多,常见的有橡胶树、楠木、楝树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则分布在云南南部的海拔较高的丘陵和山地地区,主要是由于降雨量的递减和高温的影响。
山地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的山地地区,这是云南最为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之一、该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条件也较为湿润,适宜生长各类常绿阔叶树种。
高山针叶林则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高山地带,像大雪山、梅里雪山等地就有大片的高山针叶林。
这种植被类型的特点是树种单一,主要是松树、冷杉等。
此外,云南的植被研究还包括高山草甸和湖滨湿地。
高山草甸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高山地带,气候寒冷,植被覆盖主要是草本植物。
湖滨湿地则分布在云南的湖泊和水库周围,这些湖泊和水库在云南的分布较为广泛,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湖滨湿地。
总体来说,云南的植被研究主要围绕着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分布规律和生态功能等方面展开。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云南植被的多样性和特点,为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云南的植被研究还是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开展的研究还涉及生态系统功能、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云南主要造林树种分布情况及造林类型典型设计

云南主要造林树种分布情况及造林类型典型设计1云南造林树种分布情况1.1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本区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西与缅甸接壤,北部与西藏相连,东部与四川交界。
包括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地区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属的范围。
适宜发展的主要造林树种:大果红杉、长苞冷杉、苍山冷杉、油麦吊云杉、丽江云杉、黄背栎、川滇高山栎、红桦、川白桦、高山松、华山松、乔松、云南铁杉、秃杉、黄杉、云南松、云南油杉、麻栎、栓皮栎、多变石栎、旱冬瓜、冲天柏、银木荷、漆树、油桐、漾濞核桃。
1.2滇东北北部中山山原区本区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该区东南、东北面与贵州、四川接壤,西及西北部与四川省隔江相望。
主要包括昭通地区的绥江、永善、盐津、大关、彝良、镇雄、水富、威信等县。
适宜发展的主要造林树种:高山栲、峨眉栲、红桦、川白桦、华山松、乔松、秃杉、杉木、黄杉、云南松、麻栎、栓皮栎、旱冬瓜、黄樟、漆树、油桐、乌桕。
11.3滇东北南部中山山原区本区地处滇中高原东北部,东与贵州的水城、威宁、赫章等县相连,西以金沙江为天然界线,南与昆明市的禄劝,曲靖地区的寻甸毗连,北与昭通地区的大关、彝良接壤。
主要包括昭通、鲁甸、巧家、宣威、会泽和东川等6县市。
适宜发展的主要造林树种:高山松、华山松、云南铁杉、黄杉、苍山冷杉、黄背栎、川滇高山栎、峨眉栲、云南松、云南油杉、麻栎、栓皮栎、滇青冈、高山栲、冲天柏、刺柏、直干桉、蓝桉、油桐、漾濞核桃、乌桕、板栗、漆树。
1.4滇西中山山地区本区位于云南西部,其西面与缅甸接壤。
主要包括保山地区的腾冲、昌宁、保山和龙陵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永平、云龙、剑川、漾濞及洱源、巍山、南涧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梁河北部及临沧地区的凤庆北部。
适宜发展的主要造林树种:华山松、云南铁杉、秃杉、黄杉、柳杉、云南松、思茅松、杉木、多变石栎、黄樟、云南油杉、麻栎、栓皮栎、高山栲、旱冬瓜、西南桦、冲天柏、红椿、银木荷、红2木荷、滇楸、香果树、油桐、漾濞核桃、板栗。
云南植物分布规律

云南植物分布规律摘要: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076属、1.7万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62.9%,故云南有“植物王国”、“药物宝库”等美称。
云南热带、亚热带的高等植物约1万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全省生长着2000多种中草药,有些种类是云南独有的。
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
由于地貌复杂,使得省内热、水、土等条件的空间差异十分突出,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云南植被分布规律云南省处于云贵高原,境内地势较高,呈北高南低的倾斜。
由于其内部山岳高耸,河谷深嵌,地貌结构十分复杂。
再加上云南具有的南亚季风气候,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特点。
形成了独特的有规律的植被分布规律。
一、云南生态环境简介:温度带和湿度带与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常常是密切相关。
许多植物种分布的垂直高度、纬度和大陆度的界限往往限于临界低温,地理界限与最冷月平均温度的等温线通常是对应的。
北半球寒温性针叶林带的北界或山地上限,通常与7月份平均温度为10℃的等温线一致;夏绿阔叶林带分布的北界或山地上限,则往往与1月均温0℃的等温线一致。
云南气候类型属于热带、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既不同于南亚,也不同于东亚的气候。
东亚地区的气候受东亚季风影响较大。
冬季受蒙古高压的控制,盛行西北季风,而夏季由于太平洋上高压的影响改为东南季风这两种风向为180°夹角,两者一年完成一次循环。
南亚地区受热带季风影响较大,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由于行星风带的南移,盛行西南风。
而云南的季风气候则是冬季盛行西南偏西的风向,夏季则盛行西南偏南的风向,两种风向的夹角不到60°。
云南省植物分布特点

云南省植物分布特点植被类型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育的,其现有分布也就是综合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最好标志。
各类植被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一般特点,而且也从主要的方面反映了自然环境及植被本身的生产潜力。
云南省是一个山峦起伏的高原地区,素来以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多采而著称。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 -29°15'8" ,东经97°31'39" -106°11'47" 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990 公里,总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4.1 %,居全国第 8 位。
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
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 6740 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 76.4 米。
两地直线距离为 900 公里,高低相差 6000 多米。
云南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
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地形小波状起伏,平均海拔 2000 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
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西南部海拔一般在 1500 —2200 米,西北部一般在 3000 — 4000 米。
西南部只是到了边境地区,地势才渐趋和缓,这里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 800 —1000 米,个别地区下降至 500 米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亚热带地区。
云南地貌有五个特征:一是高原波状起伏。
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 10% ,大面积土地高低差参,纵横起伏,一定范围又有和缓的高原面。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
滇西北有著名的滇西纵谷区,高黎贡山为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为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为澜沧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各江强烈下切,形成极其雄伟壮观的地貌形态。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一):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
而植被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土壤,所以云南省的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可以说它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
云南植被的复杂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山地植被类型及各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多样性所致。
而且,由于全省的地势状况,各类植被的交错和过渡现象普遍,特别是对各类常见的植被分布影响巨大。
1.云南省的气候特点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
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
由于气候类型多样,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2.云南省得地形地貌2.1云南省的地形特点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
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高山气候比较寒冷终年积雪。
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m。
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
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2.2云南省的地貌特点云南省地貌,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2000m左右。
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摘要: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
而植被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土壤,所以云南省的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可以说它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
云南植被的复杂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山地植被类型及各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多样性所致。
而且,由于全省的地势状况,各类植被的交错和过渡现象普遍,特别是对各类常见的植被分布影响巨大。
1.云南省的气候特点
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
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
由于气候类型多样,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2.云南省得地形地貌
2.1云南省的地形特点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
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高山气候比较寒冷终年积雪。
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m。
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
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2.2云南省的地貌特点
云南省地貌,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2000m左右。
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
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4000m;云南西南部平均海拔在1500~2200m;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逐渐和缓,平均海拔只在800~1000m,
个别地区下降至500m以下,是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之所在。
3. 云南省的植被分布规律
云南省就其整体而言是一个雄伟的高原,其内部山岳高耸,河谷深嵌,地貌结构十分复杂。
因此,给予了不同的植物以不同的,适宜的生长环境。
植物、植被、植物群落、土壤的类型以及它们的三度空间分布,都与气候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云南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品种。
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已经发现了274科,2076属,1.7万种。
主要特色物种:望天树、跳舞草、丽江云杉、橡胶树、油棕、三七、马尾松、云南松等。
3.1云南的植被水平分布
由于云南的地貌差异,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云南的与众不同的植被分布规律。
云南地貌形态的基本特点是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下降,最高处的卡格博峰,终年白雪皑皑;最低端的河口县元江出境处,海拔仅764米,常年阳光明媚,青翠苍郁。
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公里,海拔高差竟达6663.6米。
地势呈北高南低倾斜,从南到北逐级作梯层式下降。
云南地貌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的切割高原特点。
云南的气候因素与地势因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云南的植被具有种类多、变化快、分布广的特点。
云南的植被水平地带是由纬度和海拔相结合所形成的,称为“山原型水平地带”。
纬度加上海拔的共同作用,从北至南形成的气候带从暖温带变化到热带,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植被带。
但云南地势从北到南并非顺势而下,中间山地相间、连绵起伏。
因此,往往会产生纬度高、海拔低的地区与纬度低、海拔高的地方具有同类植被的现象。
云南的植被水平地带是“山原型水平地带”。
山原型水平地带的每一个带内盆地的海拔高度不是整齐划一的,但处于一定的纬度和海拔范围之中,而且有属于群系组一级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和一定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表征。
各带内部东西之间仍有变化,带与带之间在接触面的一定范围中植被互有交错或在少数地点还有植物种类混杂的现象。
但作为群落的整体,不同水平带植被类型各具其本身的特征,类型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据此,云南植被的水平地带是热带雨林、季雨林地带;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相当于我国东部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亚热带北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带,相当于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3.2云南植被的垂直分布
由于云南有山地,植被除了具有水平变化外,还有垂直变化。
它有热带的橡胶树,亚热带的竹林,温带的松树、草甸,还有寒带的苔原。
而形成这一景观的基本因素是云南热带季风的气候条件和多山的高原地貌。
云南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包括经向地带性分布、水平地带性分布和非地带性植被分布。
云南植被的垂直分布可大致分为: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和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
3.2.1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
由海拔最低开始植被垂直带的顺序是: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铁杉林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云、冷杉林—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
3.2.2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
热带雨林、季雨林分布地区的山地植被分布有两个系列,我们接触的是位于滇东南的潮湿的热带山地植被垂直系列—金平县的分水岭自然保护区。
由海拔最低开始,植被垂直带的顺序是:热带湿润雨林—热带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
这一垂直系列的植被分布在高大的山体迎季风坡面及山前地区,地形雨极为丰富,气候潮湿,因而,垂直带
上主要植被类型都表现为明显的潮湿的特征。
潮湿的热带山地植被垂直系列存在于滇东南的湿润雨林分布地区。
在水平地带性代表类型——偏湿性的季节雨林以上 ,以滇木花木为主的山地雨林占据了一个较宽的海拔范围。
在云南,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在海拔高度和纬度达到极限的类型,它紧接着季节雨林的上缘,地形雨充沛,为山地雨林的发育创造了条件。
由于它具有热带雨林向山地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点,过去曾称之为“过渡性南亚热带雨林”或“准热带雨林”。
这一类型上层以热带性树种为主,也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树种少量混生,群落的层次分化不够明显,乔木有一层,但群落高度只有25~30米,不及季节雨林为高 ,上层林冠比较连续,下层乔木却较为稀疏,林下棕桐类植物很少,藤本、附生、板状根和茎花等均较常见。
云南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构成依地理和环境而变化,其多度分布格局显示,热带成分占地区植物区系属的29.6%~94.1%,其最小值是在云南西北部,最大值出现在云南南部,温带成分合计占所统计的地区植物区系属的6%~70.4%,其多度分布恰与热带成分相反。
在热带成分中,全热带分布属占13.64%~6% ,居热带成分之首, 其最大值出现在云南怒江和元江的干热河谷;热带亚洲分布属占3.33%~42.26%,最大值出现在云南南部。
在温带成分中,北温带分布属占所统计的地区植物区系的2%~30.39%,居温带成分之首最大值出现在云南西北部山地, 其次是东亚分布属,占2%~14.57%,最大值出现在滇西北横断山区。
由于地貌复杂使得省内热、水、土等条件的空间差异十分突出,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多山的高原地貌与热带季风的影响是云南景观形成的两个基本因素,也是决定云南植被的不同类型及其分布的两个基本因素。
云南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点及其组合状况与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既有区别又相互对应,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差异。
再加以和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连接情况更为复杂和多样。
我省的植被分布规律既不能说以纬向变化为主,也不能说以经向变化为主。
由于我云南省复杂独有的地理地貌,多变的气候温差,造就了云南多变,多种,多样的植被分布,是一些重要物种的原产地,其中许多为珍稀濒临物种。
故云南素有“植物王国”、“药材宝库”等美称。
参考文献:
1、姜汉侨.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J].云南植物研究.1980年
01期
2、姜汉侨.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续)[J].云南植物研究.
1980年02期
3、杨一光.论云南植被区划的原则和单位[J].云南植物研究.1980年04期
4、云南地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指导书.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5、吴征锚,朱彦承主编.云南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77.
6、朱华.云南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布格局及其意义[J].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
纳热带植物园. 地球科学进展第23卷.第8期.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