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建筑文化的特色

合集下载

浙东宁波地区传统聚落与民居特色探析

浙东宁波地区传统聚落与民居特色探析


图 1 祠堂
收稿 日期 :07— 2 0 20 0 —2
作者简介 : 王玉靖( 6 一 , , 1 5 )女 国家二级 注册建筑师 , 江工商职业技术 学院艺术设计 系环艺教研 室讲 师 , 9 浙 主要从 事环
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室 内设计专业教 学与研究。
维普资讯
地之美恶也 , 之美者 , 地 则神灵安 , 子孙 昌盛 , 若培植其根而枝叶茂”)认为风水 好坏关系到村落及宗族的兴衰。 (, 2 民居是村落建筑的最 主要的构成 因素 , 其朝 向、 形式 、 局及相互关系乃 至装饰符 号几乎都 受到风水 观念的影响 。 布
格上又呈现 出浓厚的浙 东地域特 色和文化 内涵, 成为 中国传统聚落与民居的重要类型。 关键词 : 宁波地 区; 聚落 ; 建筑风格 中图分类号 : T U一8 6 文献标识码 : A
“ 聚落” 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 的总称 , 通常是指固定的居 民点 , 指村落。宁波地处浙东 宁绍平原 的东部 , 古代 濒

平顶 山工学 院学报
20 年 3 07 月
宁波地区古村 落保 留了较为完整 的祠堂体系及一套完整 的伦理体系。如市级历史文化名村韩岭 , 百户 以上的大姓 , 各建有祠堂 , 十户 以上宗族 的祠堂称为堂前 , 杂姓需入“ 聚姓会 ” 后才可建堂前。现村 中尚有金 氏宗祠 、 氏思本 堂、 氏 孙 郑
利 的内容 , 反映 了浙东学派“ 经世致用” 的思想 , 这在其它地 区的 民居 中还不多见( 45 。 图 、 )
图 3 f楼上的孟子语 - j
2. 风 水 观 的 影 响 2
图4 石雕禄字窗
图 5 石雕钱币窗
风水理论对 中国建筑文化乃至传 统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 的影响 , 虽然其 中不乏封建迷信 内容 , 但也包 含 了地理 、 气 象、 景观 、 生态 、 心理 、 建筑营造等合理 内容 。 宁波地 区水系发达 , 村落多沿河带状布局 , 房屋朝 向依河而定 , 河边设有码头 、 河埠。相地选址则“卜 其兆宅者 ,卜 其

宁波传统祠堂的文化特色与建筑特征(下)

宁波传统祠堂的文化特色与建筑特征(下)

宁波传统祠堂的文化特色与建筑特征(下)宁波传统祠堂的文化特色与建筑特征(下):家族源流的立体史册海曙云石街李氏宗祠的连廊鄞州走马塘陈氏老祠堂海曙青石街张家祠堂梁架北仑后所村项氏宗祠主讲人郑雨宁波象山人,高级工程师,现任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宁波分院院长,主持了保护规划、古建筑测绘和设计180多个项目,曾多次获得省市优秀勘察设计奖。

张家祠堂蔡氏宗祠目前在宁波保留的老祠堂中,根据平面布局、结构做法等特点,比较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祠堂有:张家祠堂位于海曙区青石街70号,为宁波现存少数明代建筑之一,也是宁波早期祠堂建筑的代表,现为宁波市级文物保护点。

据调查,明代在青石街有张士培及张锡锟、张锡璜等名人聚居于此,祠堂应为其族人所建。

黄宗羲晚年曾在张家祠堂讲学,是浙东学派的主要传播基地之一。

祠堂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门厅和正厅组成,总占地面积465平方米,建筑面积335.5平方米。

门厅为五开间,三柱五檩,中间明间为入口大门。

山墙采用观音兜式。

正厅面阔三间两弄,明间五柱九檩,次间及过弄七柱九檩,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梁架用材硕大,装饰素雅,柱础中间腹鼓,均体现了明代建筑风格。

蔡氏宗祠位于鄞州区潘火桥村,现为鄞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蔡氏宗祠始建于1588年,距今有424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建于清同治年间的1870年,有142年历史。

建筑布局形式、营造工艺和做法等代表了宁波传统宗祠建筑的特征,建筑群面积较大,特别是后进正厅屋高近9米、用材规格硕大,在宁波乃至浙江地区极为罕见。

另外,蔡氏宗祠是全国罕见的男祠、女祠合一的宗祠,在浙江一带尚属首例,也可证明从1870年起,蔡氏一族就已经打破了女人不能进祠堂的封建观念,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蔡氏宗祠坐西朝东,由男祠、女祠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185平方米,建筑面积1709平方米。

男祠在北轴线上,前后三进,由门厅、戏台、厢房、前厅、正厅组成。

女祠在南轴线上,前后三进,由头门、前厅、正厅和偏房组成。

宁波南塘老街:走进传统建筑,领略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宁波南塘老街:走进传统建筑,领略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干净呢。
• 到了南塘老街让我突然
想起了嘉兴的月河老街,
感觉包邮区很多地方都
有一条这样的老街。老
街呈南北走向,以祖关
山路为界,分南北两街。
我是从中间岔路进入老
街的,刚进老街的时候
一脸懵,好在路上会有
很多地图打印机,不要
错过一定要先打印一张。
• 街上有很多费地图领取
机,微信扫码立刻能取。
地图在手,南街北街任
后裔世居于此,区域内现存的袁氏
家族居宅建筑群规模最大,类型包
括居住院落、祠堂、学校等,其他
还包括甬水桥、永善亭和关圣殿等
文保建筑。北街以传统文化为基调,
以商业为内容,以城市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发展
方向。南街主打“城市休闲”概念,
突显休闲生活。
南塘老街,位于 浙江 省 宁波 古城南门外,曾经是旧 宁波 商贸文
化聚集地的“南门三市”,呈南北走向,以祖 关山 路为界,分为
是不错的小吃。老街上有民宿客栈,住在这里是再好不过了。
• 无需门票,但是有一点,如果大家要买油赞子,建议还是去鼓楼
买。鼓楼的比南塘老街的还吃,虽然是同一家,但是味道还是有
差别的。这是一个在宁波生活了8年的吃货的总结。
宁波南塘老街由宁波城旅投资发
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位于浙江
省宁波古城南门外,曾经是旧宁
宁海 的五丰堂, 余姚 的黄鱼面、 慈
城 的水磨年糕,油赞子等等。
还有蛮有地方特色的,能够品尝到便
宜实惠又美味的 宁波 特产。
• 南塘老街位于宁波市市区,距离火车站比较近,是宁波国家级历
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展示宁波文化的窗口,再现了
宁波商人经商、日常生活的场景。南塘老街保持着江南水乡特色,

宁波的特色景点介绍

宁波的特色景点介绍

宁波的特色景点介绍
宁波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以下是宁波的一些特色景点介绍:
1. 天一阁:位于宁波市中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阁,也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天一阁建于明代,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场所。

2. 雪窦山:位于宁波市北部,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

雪窦山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佛塔,其中最著名的是灵隐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

3. 镇海古城:位于宁波市东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镇海古城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如城墙、城门、古街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风貌。

4. 象山温泉:位于宁波市东南部的象山县,是中国最大的海滨温泉度假区之一。

这里有多个温泉度假村,提供各种温泉浴池和休闲设施,游客可以在温泉中放松身心。

5. 东钱湖:位于宁波市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东钱湖风景秀丽,湖水清澈,周围有许多绿树和花草,是宁波市民休闲娱乐
的好去处。

6. 宁波博物馆:位于宁波市中心,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宁波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宁波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发展。

以上是宁波的一些特色景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

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

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
宁波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是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展示宁波地区的独特历史与艺术。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建筑设计理念:
1. 融入自然:宁波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可以充分融入自然环境,利用景观和绿化来打造一个与周围自然相协调的空间。

这包括使用天然材料、开放式建筑形式以及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光线和风景。

2. 传承与创新:建筑设计应在传承宁波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注入创新元素。

这可以通过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结合传统的建筑元素、构造和装饰方式来实现。

3. 多功能性:宁波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应该具备多功能性,以满足不同的展览和活动需求。

建筑内部可以灵活布局,提供多样化的展览空间、教育培训区域、会议室和咨询服务等。

4. 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宁波地区的气候特点,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

总之,宁波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旨在创造一个与宁波地区独特文化相契合、功能多样且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为游客提供丰富的艺术和历史体验。

宁波鼓楼的介绍与历史

宁波鼓楼的介绍与历史

宁波鼓楼的介绍与历史宁波鼓楼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一座古老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它位于宁波市中心的鼓楼路上,是宁波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宁波鼓楼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它最初是作为城市的防御建筑而兴建的,用来警示和提醒城内的居民。

鼓楼的形制独特,呈方形,建筑风格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宁波鼓楼的建筑结构非常坚固,采用了大量的青石和木材,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

鼓楼的主体建筑高约40米,共有七层。

每层都有窗户和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宁波市区的美景。

鼓楼内部设有钟楼和鼓楼,每天定时敲鼓和敲钟,声音传遍整个城市,给人们带来了节奏感和生活的安定感。

宁波鼓楼不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宁波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它见证了宁波的繁荣和变迁,成为了宁波市民的骄傲。

鼓楼周围有许多古老的街道和建筑,保存了很多古老的文化和传统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除了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宁波鼓楼还是宁波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拍照。

游客们可以登上鼓楼的观景台,欣赏到宁波市区的美景,感受到古老建筑的独特魅力。

此外,鼓楼周边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和纪念品店,游客们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宁波美食和购买到纪念品。

宁波鼓楼作为宁波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宁波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它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见证。

它的存在和发展,展示了宁波城市的繁荣和进步,也让人们对宁波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宁波鼓楼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价值的建筑,它见证了宁波的繁荣和变迁,是宁波市民的骄傲和自豪。

它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更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见证,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宁波的文化和历史。

它的存在和发展,展示了宁波的繁荣和进步,也让人们对宁波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宁波的城市风格

宁波的城市风格

宁波,这座位于中国东部的沿海城市,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繁华的现代都市风貌,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风格。

首先,宁波的历史底蕴深厚,这座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古老的城墙、古色古香的街道、历史悠久的寺庙和教堂,都见证了宁波的沧桑历史。

走在宁波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斑驳的古建筑,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

此外,宁波的民俗文化也独具特色,如舞龙、舞狮、庙会等传统活动,无不洋溢着浓厚的地方色彩。

宁波的自然风光同样迷人。

鄞江畔,青山叠翠,碧水潺潺,美不胜收。

每年的春天,满山的樱花盛开,如梦如幻,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宁波还有美丽的海滨风光,象山港、三门湾等都是观海的好去处。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海风的轻拂,聆听到海浪的声音,欣赏到渔民撒网、赶海的壮观景象。

宁波的现代都市风貌也十分繁华。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业街区熙熙攘攘,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和朝气。

宁波的购物中心、美食街、步行街等场所,汇聚了各种国际品牌和地方特色美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和美食体验。

此外,宁波的科技创新也走在前列,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宁波人的生活态度也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性格。

他们勤劳、质朴、热情好客,注重亲情、友情和爱情。

在宁波,你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暖。

无论是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还是在社会活动中结交朋友,都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

总之,宁波这座城市风格多样,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又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繁华的现代都市风貌。

它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注入了现代文明的活力,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

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宁波这座城市将继续焕发新的光彩。

它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它的自然风光将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它的现代都市风貌将更加繁荣和时尚。

而宁波人那种勤劳、质朴、热情好客的精神,也将继续激励着他们和这座城市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宁波慈城古镇简介

宁波慈城古镇简介

宁波慈城古镇简介
宁波慈城古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慈城古镇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宁波市内保存最完整的古镇之一。

慈城古镇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

古镇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古街、古桥、古井、古宅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慈城古街。

慈城古街是慈城古镇的主要街道,全长约800米,两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街道中央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河上有古老的石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除了古建筑外,慈城古镇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慈城文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代学府,建于明朝,是宁波市内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之一。

文庙内有许多古代文化遗物,如石碑、石刻、古书等,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慈城古镇还有许多美食,如慈城糕、慈城鸭、慈城鱼等,口感鲜美,深受游客喜爱。

此外,慈城古镇还有许多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陶瓷等,是游客购买纪念品的好去处。

总之,慈城古镇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是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场所,也是游客感受江南水乡风情的好去处。

如果你来到宁波,一定不要错过慈城古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建筑文化的特色1、宁波简介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古称明州,属于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浙江对外开放的门户。

宁波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是首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浙江省第一大湖东钱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天童森林公园为国家森林公园。

宁波还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窦寺等著名寺庙。

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保国寺、古代水利建筑它山堰、宁海的南溪温泉、余姚的四明湖旅游度假区、象山的石浦渔港,为众多中外旅游者所向往。

以镇海招宝山为代表的明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海防历史遗迹和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革命斗争史迹给宁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观。

宁波文人荟萃,历史上曾有较高层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如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出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周徐生等一批文化名人。

宁波的藏书文化深厚,涌现过一大批藏书数万卷的藏书名楼。

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

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孕育而成的宁波传统工艺诸如骨木嵌镶、宁式家具、朱金木雕、金银彩绣等,用材讲究,手艺精绝,风格独特。

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这是位居天下禅宗五刹之一的天童寺的写照,宁波的佛教文化举世闻名;阿育王寺珍藏着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窦山为全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国寺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宁波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类型。

以建于北宋的江南第一楼保国寺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它山堰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及著名商帮“宁波帮”为代表的儒商文化等等。

由此而形成的文化精神是丰富和多样的,即张扬个性的开拓精神、锲而不舍得务实精神、信誉至上的诚信精神和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

宁波城市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宁波文化的演变过程密不可分的。

宁波作为一座沿海港口城市,其城市精神需要纳今更需要博古。

和宁波许多逐渐消失的文化一样,作为宁波城市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浙东建筑文化也需要人们去搜集,去关注,去寻找,去品味。

挖掘城市记忆,形成宁波城市独特的城市精神,宁波的文化个性才不会被国际化现代化的浪潮所淹没,我们的城市才能形成一种永久不衰的魅力。

2、建筑文化宁波多佛寺。

宁波辖区内,大大小小的佛寺有几十个。

最为著名的有天童寺、保国寺、阿育王寺等。

我国的佛教圣地,有“四大名山”、“五大丛林”等各种说法。

得到普遍认同的有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浙江的普陀山,南京栖霞寺,常州天宁寺,镇江金山寺、定慧寺,扬州大明寺,五台山佛光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等。

在这些闻名全国的丛林名刹中,宁波就拥有四、五个之多。

宁波建筑文化的形成与浙东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关,源远流长,以7000年前河姆渡人建造的栏杆式建筑为雏形,不断发展变化,直到宋元明都有典型的代表性建筑遗存,特别是以保国寺大殿为代表的宋代建筑达到了浙东建筑文化的高潮,直至近代中西合璧江北岸外滩建筑的形成。

浙东建筑文化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既有文化输出,又有文化输入,宋以前以输出为主,近现代以输入为主,建筑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

桥梁、楼房、景观、塔等建筑物不会孤独地存在,它们都要和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个生动的和谐的建筑空间。

在建筑大师眼里,建筑物是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承载和传递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

一些能够代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往往折射出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体现出这座城市的时代特征。

一些历史上标志性建筑如天封塔、天宁寺塔、保国寺、鼓楼、天主教堂、灵桥等等,是宁波城市的象征,在人们心目中有深刻的影响。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浙东建筑文化是一个地域、一个时代的风俗、时尚及技术条件在建筑上的反映,往往被首先看作是某种建筑风格。

而建筑风格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建筑样式和建筑性格。

城市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

可记忆、可遗传,有延续、有变异。

建筑全息反映着城市精神,在不同的建筑风格背后隐藏着不同的城市“性格”。

浙东建筑文化是宁波社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需要文化,文化赋予城市光彩。

浙东建筑文化的研究,是保护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城市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丰富的历史建筑文化资源不仅是城市的宝贵财富,也是通向世界的名片。

深化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建设文化强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以保国寺大殿为例剖析宁波建筑文化之特色。

尽管现存宁波保国寺大殿体量不算太大,但其结构和形制颇为独特,是国内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罕见的木结构建筑。

保国寺大殿的斗栱材栔、柱梁、阑额、铺作、举折等许多做法不仅可与宋代《营造法式》的规定相印证,且能为进一步说明《营造法式》中的某些制度源自南方建筑提供佐证。

同时,保国寺大殿所呈现出的进深大于面阔的平面布局、前三椽栿后乳栿用四柱的构架方式、独具匠心的瓜楞柱拼合手法等,富有特点,不少作法留存并影响到元代建筑,成为江浙地区元代木结构建筑的惯用手法。

因此,保国寺大殿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进深大于面阔,主要得益于它熟练地运用了可灵活调度殿内空间的梁架结构,从而能在不采用减柱或移柱这些有损于构架整体性手法的前提下,通过梁架前后、高低等变化扩大殿内前槽空间,来满足实用的需要;就地取材,小材大用;柱网布局规整,但不求严格对称;通过对内柱位置的灵活调度,保国寺大殿等建筑不仅达到了合理安排和相对扩大殿内空间的目的,且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性,真可谓匠心独具。

虾须拱、蝉肚绰幕、月梁造等等做法体现了务实、创新的宁波城市精神。

在当前,建筑文化作为宁波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员,越来越显现其价值,为当代宁波城市精神的塑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通过以保国寺为代表的古代浙东建筑文化内涵、价值的深度挖掘和以天主教堂、浙海关旧址为代表的江北外滩建筑群(近代建筑文化)的内涵等研究,即隐藏在建筑式样背后建筑风格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宁波城市精神。

塑造当代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城市精神。

塑造城市精神应遵循“植根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的原则。

城市精神是在城市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一脉相承的连续性,贯穿于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城市精神只有植根历史,才能内涵丰富、根基深厚;只有基于现实,才能形象生动、焕发活力;只有紧跟时代,才能承前启后、引领未来。

通过对浙东建筑文化的研究,找出隐藏在建筑背后的风格,塑造当代宁波的城市精神。

塑造城市精神应遵循“形神合一、相得益彰”的原则。

城市精神要定位准确,就必须与城市的客观环境相符合、与城市的外部形象相协调、与城市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使城市精神与城市本身和谐统一、相辅相成,从而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塑造城市精神应遵循“独树一帜、突出特色”的原则。

由于历史传统、地域环境、思想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每一种城市精神都是与众不同的,是其所属城市本身特有的。

打造城市精神一定要注重挖掘并彰显城市的个性,这种个性正是一种不可替代性,是城市精神的重要支撑。

因此无论是城市精神的内涵还是文字表述都要深刻反映出自身的特色,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

塑造城市精神应遵循“内外兼顾、双重导向”的原则。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一面旗帜,对内能够凝聚人心,对外可以树立形象,具有双重导向作用。

打造出来的城市精神一定要能够引导市民团结奋进、引领城市不断发展,同时要能够引导外界全面准确地了解城市、加深对城市的印象,从而提高城市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

总之,浙东建筑文化研究与宁波城市精神塑造,是相互相承、相得益彰的。

浙东建筑文化的研究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建筑式样,还包括隐藏其背后深层内涵、价值的研究,找出规律性,从而为塑造当代宁波城市精神提供理论基础。

3、古建筑彰显特色老外滩的文化载体是由历史上形成的百年街巷、道路组成,2000年,宁波启动了新一轮外滩保护开发。

现有8幢古建筑得到了原地保护,其中包括严氏山庄、江北巡捕房、朱宅、宏昌源号这四处市、区级文保建筑。

这些古建筑在保持了外部原有的历史风貌的同时,其内部结构已按照现代的用途进行了重新分割。

宏昌源号,是上世纪30年代前店后坊的糕点加工厂,现在它的正立面上又重新塑上了“龙凤金团、鸳鸯喜饼、三北茶食、麻豆酥糖、馒头水作”等字样。

与宏昌源号一路之隔的江北巡捕房,原先的内部隔断就比较小,民国后改为民用建筑,现将它改造成了一处旅馆,建筑内部小间小室的构造得到了保留。

欧式风格的朱旭昌宅,将有可能成为一处艺术教育的殿堂。

外马路沿江的严氏山庄,也基本维持了原貌。

同时,外滩还有9幢保留改造建筑,现按照原有建筑的外形进行了修整,并加装了现代化设备。

另外,12幢仿古复原建筑,采用了现代建筑工艺,使建筑物的外观保持了古建筑的风格。

这两类建筑将分别用作会馆、个性商店、特色餐饮及酒吧等。

古建筑遍及宁波城区、郊县和各重镇,而且展示了一种不可多得的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是宁波的魅力所在。

建造于清朝咸丰年间的鼓楼是宁波地区至今唯一留存的古城楼,它应该也是宁波城的一个标志。

天一阁建筑群主要是由“二阁三祠”组成,即天一阁、尊经阁、秦氏支祠、闻氏支祠、陈氏宗祠。

其主体建筑———天一阁,又称宝书楼,是一座重檐重楼硬山式建筑。

宝书楼是一排六开间的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前后开窗,山墙作半月形,白墙黑瓦,是典型的浙东民居。

由于宁波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之季多东南方向来的台风,湿度很大,对保存藏书非常不利,所以楼下六间当初并不贮书,而是主人范钦的会客之所,如今陈设着范钦的铜像。

宝书楼的西墙特别高大,其建筑格式是硬山式中的“观音兜”,宁波人称之为“封火墙”,可以封挡周边火灾的蔓延。

书最怕火,范家不惜工本造此高墙,就是为了拒绝“祝融君”的造访。

楼上为通间,统以书橱分隔,书橱以“温良恭俭让”、“宫商角徵羽”等古代读书人耳熟能详的次序来编号,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律之美。

宝书楼平面布局采用六开间的偶数,这种格式在浙东民居中是不多见的。

传统的堪舆学讲究对称,以中堂为轴,两两相对,所以开间多为奇数。

其实,宝书楼“天一地六”的形制暗合了堪舆学中“天一生水于北,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的原则。

全祖望在《揭文安公天一池记跋》中说:“吾乡范侍郎东明筑阁贮书,亦取以水制火之旨,署名‘天一阁’。

”点出了范钦将书楼起名“天一阁”是和他建楼的指导思想及书楼的形制有密切的关系的。

中国藏书史上有多少盛极一时的藏书楼,如今已无处寻踪,惟有天一阁穿越了五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仍岿然独存,这个艰难的传承冥冥之中如有神助,否则哪能躲得过那么多的天灾人祸。

所以乾隆皇帝对天一阁的建筑形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建造四库全书的庋藏书楼时,特地下旨派杭州织造寅著到天一阁调查书楼形制和藏书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