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王绩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野望》王绩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野望》王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解析】B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静态。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动态。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
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B.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来重要贡献。
《野望》王绩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野望》王绩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野望》王绩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王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野望》(王绩)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0题)

部编八上《野望》(王绩)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0题)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2.主旨、情感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3.请赏析首联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
答: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②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③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4.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答:①“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这一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
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这一用典,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5.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6.“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7.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8.请赏析颔联和颈联中表现手法的妙用。
答:颔联融情于景,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以动衬静,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意境更显静谧。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王绩诗歌作品选读【材料二】王绩自传性小品选读五斗先生传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
人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
往必取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
尝一饮五斗,因以为号。
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
忽然而去,倏焉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
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④恸哭。
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
”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释】①两首诗均为作者弃官归隐期间所作。
②芸藿:锄豆。
③刈:割。
④嵇康、阮籍:两人均为魏晋名士,嵇康曾写《养生论》。
阮籍则因世风浑浊,常乘牛车,任其行走,至途穷,则痛哭而返。
6.小语和和小文探讨【材料一】两首诗歌的情感,请你补全对话。
小语:读王绩的两首诗,我发现,同写秋天之景,甲诗中作者的心情是,乙诗中作者的心情是。
小文:品读赏诗情,这是一种重要的读诗方法。
7.小语对【材料二】部分词句不理解,请你帮忙解释。
8.请用“/”帮助小文为【材料二】画线处断句。
(限断两处)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
9.小文觉得加点词读来意味丰富,请帮他分析加点词的作用生何足..穷,而阮籍恸哭?..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10.《五斗先生传》是王绩的自传性小品,编辑组开展“大丈夫之辨”的主题联读活动。
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王绩笔下的“五斗先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五斗先生传》通过联读,你认为王绩是“大丈夫“吗?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阐述理由。
【答案】6.苦闷(孤独、迷茫)喜悦7.(1)缠绕(2)尽、完(3)①(4)(他)去喝酒必定喝醉,喝醉了就不挑地方到底就睡了,睡醒了就又起来喝酒。
8.先生绝思虑/ 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
野望中招试题及答案

野望中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野望》中所描述的景象?A. 田野B. 山川C. 河流D. 星空答案:D2. 《野望》中“野望”一词的含义是什么?A. 野外的希望B. 远望C. 野性的渴望D. 野外的守望答案:B3. 《野望》的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孤独B. 快乐C. 愤怒D. 恐惧答案:A4. 在《野望》中,诗人描述了哪些自然元素?A. 风B. 雨C. 雷电D. 以上都是答案:D5. 《野望》中,诗人站立的位置是?A. 山顶B. 河边C. 田野D. 城市答案:C6. 诗人在《野望》中提到了哪些季节?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C7. 诗人在《野望》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A. 自然B. 城市生活C. 财富D. 权力答案:A8. 《野望》中,诗人是如何描绘风的?A. 温柔的B. 狂野的C. 猛烈的D. 寒冷的答案:B9. 《野望》中,诗人对田野的描述体现了什么?A. 丰收的喜悦B. 荒芜的景象C. 宁静的美感D. 辛勤的劳作答案:C10. 《野望》中,诗人对山川的描述传达了怎样的情感?A. 敬畏B. 恐惧C. 好奇D. 疏远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野望》中的“望”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的渴望。
答案:远方2. 诗人在《野望》中通过“野望”一词,传达了对______的向往。
答案:自然3. 《野望》中,诗人描述的田野景象,体现了______的美感。
答案:宁静4. 在《野望》中,诗人通过对山川的描述,表达了对______的敬畏。
答案:自然力量5. 《野望》中,诗人通过“野望”一词,传达了对______的向往。
答案:自由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野望》中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
答案:在《野望》中,诗人通过对田野、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2. 《野望》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答案:《野望》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远离喧嚣、追求宁静生活的渴望。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野望
(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③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徘徊义。
③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
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1)请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
(3分)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
(3分)
参考答案
2.(1)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1分),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起来(1分),营造出一种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1分)。
(或答:诗歌由远景到近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景”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得分点:要求答出画面由静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幅画面自然、朴素的总体风貌)
(2)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2层意思都有才可得满分,否则扣1分。
意思对即可)。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野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野望》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3.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把诗人的情感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美的愉悦。
B.【甲】诗借猎人带着猎物满意而归的热闹景象反衬出诗人的寂寞和孤独之感。
C.【乙】诗由近及远描写所望之景,由三城戍引发诗人对蜀地战乱的深沉担忧。
D.【乙】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风尘喻战争,表现诗人和其他兄弟都散居各地。
4.这两首诗都由“望”感慨而发,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3.C 4.【甲】诗尾联运用典故,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之情。
【乙】诗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景象的隐忧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C.有误,“【乙】诗由近及远描写所望之景”错误,由蜀地要塞三城戍到送别之地万里桥,应该是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故选C。
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王绩的《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以“东皋薄暮望”开篇,下文写具体所见,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尾联运用典故,写“望”的感受。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望》王绩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作者】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主旨】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习题及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
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
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B.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来重要贡献。
《野望》是其代表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五言绝句。
C.诗人对陶渊明是比较仰慕的,但他的归隐,不如陶渊明那么彻底;对田园生活,也不如陶渊明那么热爱,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
这些在《野望》中都有所表现。
D.全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3.对《野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B."欲何依"化用了曹操《观沧海》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
依"的意思。
C.领联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D.本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三、赏析简答题:
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选择题:
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解析】B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静态。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动态。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
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B.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来重要贡献。
《野望》是其代表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五言绝句。
C.诗人对陶渊明是比较仰慕的,但他的归隐,不如陶渊明那么彻底;对田园生活,也不如陶渊明那么热爱,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
这些在《野望》中都有所表现。
D.全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解析】B 是五言律诗,不是绝句。
3.对《野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B."欲何依"化用了曹操《观沧海》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
C.领联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D.本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解析】B.化用了曹操的《短歌行》。
三、赏析简答题:
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