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郭任远_超华生_行为主义者_马前锋
教师编—教育心理学—人物观点

中国一、房东岳1、1908年,翻译日本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343)二、廖世成1、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43)三、潘菽1、1980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
(343)四、冯忠良1、操作技能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430)2、心智技能形成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33)美国一、桑代克1、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教育心理学之父”。
(342)2、主张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研究教育心理学。
(342)3、编制了第一个标准化的教育成就测验,被公推为教育测量的鼻祖。
4、桑代克的猫(“饿猫出笼”实验)(368)5、相同要素说(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共同要素的)。
(学习迁移)(412)二、埃里克森(355)三、斯滕伯格1、三元智力:智力成分亚理论(核心)、智力情景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力构成)(358)2、成功智力(358)四、加德纳1、多元智能理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存在智力。
(智力构成)(358)五、奥尔波特1、将性格特征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包括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六、卡特尔1、将性格特征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用因素分析法,找出了16种根源特质.七、斯金纳1、斯金纳的老鼠(操杠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369)2、程序教学(原则: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372)八、班杜拉1、(374)九、苛勒1、格式塔学派(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375)2、“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化说的经典实验,理解了关系,才能迁移.(学习迁移)(412)十、托尔曼1、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十一、布鲁纳1、认知-发现学习理论(376)2、根据学习迁移范围大小将学习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411)十二、奥苏贝尔1、有意义学习(378)2、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含迁移。
心理学(郭任远简介)

黄维荣坦率承认郭任远是“一个极端的机械论 者”。 历史也证明郭任远学术观点虽有启蒙作用,但是 片面的。 郭任远关于鸟类胚胎发育以及训练猫不吃老鼠的 实验研究,也受到了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与好评。
鸡胚发育
• 首先把鸡蛋壳弄成透明,然后进行孵化,在孵化 的过程中对小鸡胚胎的活动进行观察。在观察中 发现,蛋内的雏鸡由于呈倦卧姿势,雏鸡的每次 心脏跳动都会推动它的头点一下,由此形成了小 鸡点头的习惯,小鸡孵化出来后,初期这一点头 的习惯还保持着,当它点头时的嘴碰到地面偶然 地啄到米粒时,这就受到了强化,由此就形成了 小鸡啄米粒的条件反射。因此,郭任远认为,一 般人认为小鸡一出生就有啄食的“本能”是错误 的,啄食的动作不是“本能”,而是在胚胎中学 习的结果。
心理学——郭任远
2014-10-17
1
• 郭任远(1898~1970)中 国现代心理学家。中国心 理学奠基人,被认为是 “超华生”行为主义者。 1898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 1970年8月14日卒于香港, 终年72岁。早年就学于上 海复旦大学,1918年留学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 心理学,曾得到新行为主 义代表E.C.托尔曼教授 的赏识,1923年完成博士 学位的学业。回国后任上 海复旦大学教授、副校长, 1925年创办心理学系并筹 建心理学院。
结果一查,撰稿、编辑、抄写,全是外语系学生 胡乔木一个人。于是,郭任远找胡乔木“训话”, 他单刀直入地指出:这幅画是从《中国论坛报》 上剪下的,这报是共产党办的,并强令胡乔木交 代是从哪里弄到这张报纸的。 胡乔木装作大吃一惊的样子,忙说:“我是从大 街上拾到的。看这画画得不错,就剪下张贴了, 我不知道它是共产党办的呀。”其实,这报是陈 延庆从上海寄给胡乔木的。郭任远被胡乔木的说 词说得无话可说,郭任远只好交代胡乔木壁报不 准再办了而不了了之。
华生行为心理学简论

二、华生行为主义的研究对象--行为华生在作为行为主义宣言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中,开宗明义宣称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华生所讲的行为首先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机体反应。
这种机体反应的本质是人和动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
华生承认,“反应”一词是从生理学中转借到心理学的。
但是,心理学扩大了它的用法。
也就是心理学把一组简单的生理反应组合成为一套复杂的反应,把简单的肌肉骨骼动作联结为一种行为的方式。
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1.外显的习惯反应,包括开门锁、打网球、拉提琴、盖房子、与人说话、与人交往;2.内隐的习惯反应,包括条件反射所引引的腺体分泌、无声言语(即思维)、身体的定向或态度;3.外显的遗传反应,包括人的各种可以观察到的本能和情绪反应,例如抓握、打喷嚏、眨眼等;4.内隐的遗传反应,包括生理觉察所研究的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
在这里华生概括了有机体的全部行为,并且把这些行为区分出先天遗传的反应和后天习得的习惯反应。
华生认为这种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行为主义就是要发现后者的学习过程和方式,以掌握其形成的规律,实现预测行为、控制行为的目的。
三、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以下四种研究方法:1、观察法华生承认观察法的重要作用,他把观察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无帮助的观察,也就是通常所讲的自然的观察。
华生认为这种观察也可以了解引起反应的刺激及反应和动作的性质。
但由于对许多现象不能加以充分的控制,因而只能是一种比较粗略简便的方法。
另一类是借助仪器的观察。
华生认为,全体科学的进步都与实验手段和设备的改进有关。
因此,心理学为了研究行为,效法自然科学,就有必要设计精密的仪器有效地控制被试,更加精确地研究行为。
这种观察实际上就是通常的实验法。
2、条件反射法华生认为条件反射法是非常客观的方法,他把条件反射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分泌反射的方法,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运动反射的方法。
华生不仅把条件反射法正式列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还亲自应用这一方法对儿童的情绪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
行为主义学说简介

组织变革
行为主义学说也可以应用于组织变革管理。通过识别和改变不良的组织行为,企业可以推动变革并提高整体绩效。
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
行为疗法
行为主义学说在心理咨询领域中广泛应用于行为疗法。咨询师使用奖励和惩罚来帮助客户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情绪反应。
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是行为主义学说的另一种应用,它通过逐步暴露客户于恐惧的事物来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和焦虑。
惩罚原理
VS
消退原理是行为主义学说中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停止强化来消除某种行为。
详细描述
消退原理是指通过停止强化来消除某种行为。当个体表现出某种行为时,不给予任何奖励或关注,该行为的发生频率会逐渐降低,最终消失。消退原理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行为问题,消退原理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强化与惩罚
斯金纳在实验箱中对动物进行行为实验,通过控制环境刺激和操作条件,成功地训练动物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行为模式。
实验箱方法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02
行为主义学说的基本原理
总结词
刺激-反应原理是行为主义学说的核心,它认为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所引发的一连串反应所构成。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是环境刺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通常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刺激可以包括任何外部的物理或心理事件,例如声音、光线、味道、触觉等。而反应则是这些刺激引发的行为,如眨眼、跑步、说话等。
认知行为主义
总结词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行为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它强调对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
总结词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变不良行为。
详细描述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通过改变环境刺激,可以有效地改变不良行为。它关注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反应,以及如何通过环境控制和技能训练来改变不良行为。
心理学家华生

心理学家华生华生(J. Wats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建者.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中。
16岁时,华生进入了格林维尔的福尔满大学学习哲学,并在5年后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
190O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求学于教育哲学家J.杜威、心理学家J.R.安吉尔、神经生理学家H.唐纳尔森和生物学家J.洛布。
在安吉尔的影响下,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且选学了神经学和生物学等课程.1903年华生以题为《动物的教育》的论文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并经杜威和安吉尔推荐任芝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
1908年被聘为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他在霍普金斯大学一直工作至192O年.这12年是他在心理学方面最有创造性的年月。
1913年毕生的著名文章《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问世,行为主义正式产生。
1914年出版他的第一本著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他于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18年获福尔满大学名誉博士。
192O年毕生因主持一项有关性行为实验研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辞职并离开学术界.后在纽约改行从商,经营广告事业,但仍然著书立说介绍行为主义。
1925年他出版了半通俗的书籍《行为主义》,广泛地宣传他的行为主义观点。
1930年以后,他完全转向从事广告商活动,直至1945年退职。
他最后的几年是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农庄中度过的。
1958逝世.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华生格守一般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基本原则。
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
所谓行为,乃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华生曾把人的反应区分为外观习惯反应(如开门、打球)、内隐习惯反应(如思维,即无声语言)、外观遗传反应(如眨眼、抓握)和内隐遗传反应(如内分泌腺的分泌)。
华生把心理或意识归结为内隐而轻微的行为。
走进心理学试题答案

走进心理学试题答案走进心理学试题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3、信念是(A,B,C,D,E)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4、一般能力是指(A,B,C,D,E)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5、气质类型包括(A,B,C,D)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9、信度包括(A,B,C)、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走进心理学试题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心理学历史大事记

心理学历史大事记1.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 1860年布洛卡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3. 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
4. 1908年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5.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其公式B=f(P,E)(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环境)是社会心理学的奠基公式。
6. F.H.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用实验方法系统地验证了“群体因素对个体运动的影响”,提出了社会促进的概念,其《社会心理学》是自罗斯和麦独孤以来第三本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7. 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8. 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两位先驱是特里普力特和莫德。
9. 谢夫勒首先在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1875年)。
10.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
11.“集体无意识”理论是由荣格提出来的。
12. 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詹姆斯、米德。
13. 侵犯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罗伦茨。
14. 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
15. 折扣理论是归因理论的主要研究者凯利提出的。
16.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1882年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一书。
17. 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
18.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
19.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20. 相互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言语发展的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21.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乔姆斯基。
22. 霍尔是第一个提出青春期理论的心理学家。
23. 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十个标准是由郭念锋提出来的。
中国现代心理学界第一代宗师:郭任远人物简介

04
郭任远的学术风格和思想特点
郭任远的实证主义研究风格
郭任远主张实证主义研究风格
• 强调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认为心理学研究应该关注 可观察的行为 • 为心理学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心 理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郭任远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
• 在数据处理上,运用统计学方法,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 为心理学研究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心 理学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郭任远在实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郭任远在动物心理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 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动物的学习规律和行为机制 • 为动物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心理学实验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郭任远在人类心理学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 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情感体验等方面的问题 • 为人类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奠定了基础
中央大学等高校
• 在国内学术界崭露头角,成为心 理学界的领军人物 •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心理学人才, 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 献
郭任远的学术成就和荣誉
郭任远是中国现代心理学界的奠基人 之一
郭任远曾获得中国心理 学会终身成就奖
郭任远的学术成果被广 泛应用于教育实践和社
会心理研究领域
• 提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中国化 理念,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指明了 方向 • 在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领 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郭任远对中国心理学界的影响
郭任远对中国心理学教育的贡献
郭任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心理学人才
• 在他的带领下,许多学生在心理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做 出了巨大贡献 •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后辈心理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心理学教育的改革 奠定了基础